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时间:2019-05-15 08:4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第一篇: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郑泽涛

(揭东县梅岗中学 515550)

【摘要】在对项羽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不肯过江东”的原因的分析上,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作者力排众议,认为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

一、不忍心抛弃剩下的二十六名部下独自逃生;

二、乌江亭长的话反激起项羽的自尊,为了尊严不能过江。

【关键词】 最终促使 “不肯过江东” 恻隐之心 尊严

“生当做豪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对项羽不愿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的大力推崇和歌颂。笔者在下面的文章中主要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分析了最终促使项羽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项羽是完全可以渡过江东的,因为乌江亭长已经对项羽说:“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但项羽却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而选择留下来。按照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选择留下来其实就是意味着死亡。那么,项羽为何不选择逃生而选择死亡呢?

对这个问题,已有很多评论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笔者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概括之后可以得出以下这些观点:

第一,感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从垓下突围逃到东城时项羽就对身边剩下的二十八名部下说过“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等话。

第二,无颜见江东父兄。项羽在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时就说过:“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第三,“天之亡我”的人生观使他觉得抗争无益。除上面第一中项羽说的话可以体现外,项羽在拒绝乌江亭长时也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第四,虞姬已死,不能独活。

第五,早日结束战争,结束人民苦难。当刘项两军相持于广武的时候,项羽希望速战速决,他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在上面的几种观点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已几成通论,普遍得到人们的接受。但笔者在细读作品以后觉得,上面所列举的这五种观点,都不是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它们可能只是促使项羽作出这种行为的一些因素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观点。

当项羽在垓下被围、听到四面楚歌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了,因此他才会唱起充满灭亡气息的《垓下歌》,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出逃。到了东城以后,这种感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意识表现得更加明显,当时“项王自度不得脱”,并对部下说出了“今日固决死”的话。但是我们看一下项羽在已经意识到这个情况以后他出逃所走的路线(参考下面插图):垓下(今安徽灵壁)→淮水(淮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从路线来看项羽是从西北走向东南,从楚走向吴,从江西走向江东。这使人觉得他从垓下出逃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退守江东的打算。1 他想先逃回自己的老巢,凭长江之险以作抵抗,最后以图东山再起,正像杜牧所说的那样:“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即使是项羽到了乌江以后,在乌江亭长邀请他上船之前,他还是想渡过江东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这是作品里边明确的交代。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感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不是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观点。项羽到东城时,身边剩下二十八个人,到了乌江时,只剩下二十六个人。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经过八年的战争(推翻秦王朝的战争和楚汉之争),当初所带领的八千子弟应该死伤了很多,也就是说,在东城和乌江的那二十多人还不一定全都是当初八千人当中的二十多人,这时他身边剩下的江东子弟可能还没有这么多。当初是八千(八千可能是概数,但也说明很多)人,现在是二十多人;当初那么多,现在这么少。乌江亭长邀请过江时项羽会觉得愧对江东父兄,难道在东城和刚刚到达乌江时想过江就不会觉得愧对他们吗?但事实上项羽刚到乌江时还是“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所以第二种观点也不是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在垓下突围的时候,项羽作为主帅临阵逃脱,给人的感觉就是要抛弃部下只身出逃。《史记·项羽本纪》里在他出逃时是这样写的:“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其中“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中的“从”(跟随)说明在项羽出逃时是部下跟随他出逃,而不是项羽带领他们出逃。如果是带领,按照《史记》里的表达习惯则要用“将”(念jiàng,“带领”之意)这个词,形成诸如“将麾下骑八百余人”的表达了。如果一个人回去真的会觉得愧对江东父兄,那么在垓下突围时项羽就不应该临阵逃脱,并且是打算只身出逃,他不应该把部下撇下不管。这也是第二个观点不是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一个佐证。

同样的道理,上面的第三、第四、第五也都不是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2 因为在这些情况已经发生或项羽已经意识到以后,根据项羽出逃的路线和他刚刚到达乌江时“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的希望来判断,他还是想渡过江东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呢? 上面分析到项羽在垓下出逃时好象是要抛弃部下只身出逃,但最终还是有一些部下跟着他逃走。这些人对项羽应该是忠贞不

二、忠心耿耿的,特别是最后剩下的那二十多个人,他们都死心踏地地紧跟着项羽逃走。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要求他们继续冲杀,他们也肯为他卖命。如果说当初项羽真的想狠心地抛弃他们的话,在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被他们的这种忠诚所感动了,因为患难见真情啊,更何况项羽的个性当中也有仁慈的一面,他也是一个富有恻隐之心的人。

项羽给一般人的印象是急躁、粗暴、残忍。《史记》里在写到他的时候经常地写到他屠城(如屠咸阳)、坑杀(如坑杀章邯二十万降军)、烹杀(如烹杀骂他沐猴而冠之人),但实际上他也有仁慈的一面,也富有恻隐之心。高起、王陵曾在刘邦面前评价项羽说:“项羽仁而敬人。”(《汉书·高帝纪第一下》)陈平在刘邦面前这样评价项羽:“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史记·陈丞相世家》)韩信在刘邦的面前对项羽的评价是:“见人恭敬爱人,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史记·淮阴侯列传》)这些是多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对项羽的评价,而且是项羽的敌人的评价,这些评价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了。从这些评价里我们可以看出项羽确实拥有这方面的个性。既然个性里有这样的一面,在乌江时其部下的忠诚应该会感动他的,使他不忍心再把这些人抛弃了(如果在垓下还想抛弃的话)。

项羽这时决定要和剩下的二十六名部下生死与共了,要留就一起留下来,要走就一起走,要过江就一起过江。但是要包括项羽在内的二十七人一起过江,有可能吗?不可能。乌江亭长是个卑微的官,甚至都算不上官,平常里不可能拥有大船;经过连年战乱,物资匮乏,民间一般无法拥有大船;乌江亭长在项羽逃到乌江的时间里准备船只,显得较为仓促:这些都说明乌江亭长所提供的船应该是一条小船,而不是大船。这样的船坐七八个人可能还可以,但是要二十七个人靠它一起渡江,应该是不可能的。那么能不能把二十七个人分批次渡过长江呢?这也是不可能的。长江水面是那么广阔,靠荡浆的小木船速度又是那么慢,而且眼看后面的汉军就要追赶上了:这些都表明分批次过江也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一起走,那就一起留下来吧。到这个时候项羽把心一横,决定要跟他的部下一起留下来了,于是他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邀请。拒绝语中说到因江东子弟八千人“今无一人还”而“愧于心”,它的潜台词大概就是:“连辛辛苦苦追随我出逃的剩下的二十六人都没有一起带回去,我哪有面目见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不忍心抛弃二十六名部下而独自逃生。这可能就是项羽遭到一些人所批评的“多情多累”吧。

刘邦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身边的人就显得干脆利落,而不像项羽那样拖泥带水。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彭城之战中刘邦被项羽打得落荒而逃,当后面追赶的楚军慢慢逼近、形势十分紧迫的时候刘邦居然把跟他坐同一辆马车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以减轻车的重量,使车可以走快一点。当他的部下夏侯婴可怜那两个孩子,把两个孩子重新抱上车时,刘邦又把他们从车上扔下去。夏侯婴接着又抱上来,刘邦接着又扔下去,“如是者三”,一扔一抱一共重复了三次。刘邦为了逃命,自己的亲生骨肉也可以抛弃。项羽和刘邦的这点不同,可能就是最终导致项羽失败、刘邦胜利,项羽成为百世英雄、刘邦成为一代帝王的一个因素吧。

我们再来看最终导致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第二个原因。项羽刚刚到达乌江时是“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他还想过江东,但当乌江亭长向他发出邀请说了那一番话之后项羽的态度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肯过江东”了。从这可以看出是乌江亭长的那一番话影响了项羽的态度,因为在两种态度的转变中间只隔着亭长的那一番话。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当“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的时候乌江亭长和他的船就 3 在岸边,但他没有主动去邀请项羽,而是项羽走上前去要求渡其过江,如果这时乌江亭长拒绝了,项羽会怎么做呢?项羽可能会怒火中烧,二话不说就把亭长杀掉,然后夺取亭长的船只,没有考虑那么多就渡过江去。从这个假设也可以看出乌江亭长的那一番话确实影响了项羽的决定。

我们来看乌江亭长那一番话的内容:“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在这简单的两三句话里,充满了乌江亭长的安慰之意,最后一句话还包含了一点点的侥幸心理。笔者觉得这些安慰之语会触发项羽内心的哀伤,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项羽是一个高度自负的人。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边,我们纵观项羽的一生,可以明显地看出项羽的这一个性。从小时候他看秦始皇出巡队伍后说的“彼可取而代也”,到在东城为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冲杀结束后问其部下的“何如”,可以说高度自负贯穿了他的一生。另一个原因是项羽的人生经历。按照项羽逃到东城后对他部下所说的话,他的人生经历是“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那可是所向披靡,一路凯歌的。正因为有这样的个性和经历,项羽听了乌江亭长的那一番话后免不了要想起往事,并且要把往事和现状作对比,其结果所产生的强烈反差一定使他感慨不已,触发他内心的哀痛:当初分封天下,天下由他说了算,现在却要逃到偏僻的江东;当初他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现在却要趁对方没船他有船而侥幸逃生;当初他都不屑于在鸿门宴杀掉刘邦,现在却要被刘邦打得落荒而逃;钜鹿之战后诸侯将领见了他都不敢抬头,现在却要接受一无名小卒的亭长的安慰和怜悯„„思前想后的结果是使项羽的内心产生深深的哀痛,并且这种哀痛令一直以来高度自负的他再也无法容忍下去。所以项羽觉得不能再苟且偷生了,为了尊严他不能渡过江东,为了尊严也要决一死战,因此他拒绝了乌江亭长的邀请。

笔者还觉得项羽之所以以“愧对江东父兄”为理由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也是跟乌江亭长的这几句话有关。如果在听到乌江亭长的这几句话之前项羽还想厚着脸皮过江东的话,那么在听了这几句话之后他应该无法再容忍自己这样的做法了。因为乌江亭长安慰、怜悯的言行会反激起他那本来就很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更加强烈地预先感受到渡过江东面对当地父兄的那种愧疚、那种负罪感。因此项羽才以“愧对江东父兄”为理由拒绝了乌江亭长的邀请。

以上分析的是最终导致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第二个原因:乌江亭长的话触发项羽内心的哀痛,反激起他的自尊心,为了尊严他不能过江。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对那些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说,安慰和怜悯有时候就是一种罪恶,它们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正如乌江亭长的言行之对于项羽。

注:① 文章中的引文若没有特别注明出处,则皆引自《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篇: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的第一个性格特点是勇而无谋。项羽的第二个性格特点是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项羽的第三个性格特点就是孤性多疑项羽的第四个性格特点是残暴成性。

纵现项羽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曾一度左右过历史的进程,最终却因他自身难以克服的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撼的句号。

历史是无情的,历史却又是公正的,他在给前人以教训的同时,总是给后人以无限的启示。站在历史的长河边.面对项羽的人生悲剧,徒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是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我们应该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反复锤炼自己的性格,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之舟,更好地驶向人生海洋的理想彼岸。

一代枭雄的覆灭,不可能只是一个方面出了问题,而是各个方面都不如竞争对手,逐日积累,使优势转为劣势,才导致了失败.看史记的<鸿门宴>一文,可见项羽处理问题不够果断,不如范增那么当机立断,关键时候犯了妇人之仁的毛病,错过了最好的刺杀刘邦的机会.可见他的失败与他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当然与宠妃也有一定关系,但不大

第三篇:项羽失败的原因专题

其实,命运很公平

自古至今,刘邦项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对比最鲜明的两个人物。对项羽,有人钦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人惋惜: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无论褒贬,都透着一份惋惜和无奈。刘,项两人,一个很现实,宁愿背负各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名,任旁人评说;一个很浪漫,宁愿乌江自刎也要无愧于心中为自己塑造的那个英雄的形象。上帝给了现实人江山,让刘邦称帝并汉朝成为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王朝之一;上帝给了浪漫人千古英名,戏剧的人生被后人传颂至今。

对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史上争论不休,不少人将项羽失败的原因归结于“鸿门宴”之变。项伯倒戈、樊哙闯帐、刘邦献好,令项羽举棋不定,最终放虎归山,致使刘邦夺走天下。但我却不这么认为,鸿门宴是刘项斗争的一个眼,其包含的变数最多,根本没有预伏下日后胜利者的胜机,刘邦看似风光的战胜者,但他只是仅仅保住命的一个失意者,并没有占到便宜。鸿门宴之后,项羽既负了约,又风风光光地主持了分封,显然他是鸿门宴的大赢家。

曹操曾这样评价刘邦、项羽,“为将者当效项羽,为君者当学刘邦。”项羽的失败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主观上,项羽的个人品质造成了他的失败。首先项羽绝非智力低下,司马迁认为他才气过人。刘邦也认为在勇悍仁强方面自己非项羽可比,对此韩信亦有同感。但项羽这种过人才华并没有给他带来帮助,反而使他成为直继暴秦的统治者。在项羽眼里,他人均不足道,所以他事必躬亲,弄得自己很辛苦。项羽极度自负的本性“不能信人”、“意忌信谗”。性格冲动做事缺乏思考,不顾大局经常以自己的好恶行事,这样是很难做成大事的。即使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也只能保证刘邦日后不会跟他争天下而已。当时天下群雄还具备一定的实力,他们多半对项羽的所作所为不满。赵国,魏国,燕国都谋求割据。由此可见,项羽的霸权并不稳固。项羽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他能称霸天下,主要依靠的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巨鹿一战,项羽扬名天下,并趁机收编了很多诸侯的军

队,军力很快跃升到诸侯之冠,天下一时无与之能抗衡者。可是,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混乱割据的局面。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这些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得民心者得天下”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所以,项羽虽强,其错误政策,终究会由胜转衰,而且时日不长。

另外还有客观方面很多的原因,比如对手的狡猾、人心的不归等等。待项羽实力衰弱后,诸侯之中,只要有一个强者,一个英明的人,就可以打败他。刘邦,从斩白蛇起义那天起就在谋划和算计这如何多得天下,刘邦善于用人,恩惠于天下,约法三章这样与暴秦的截然相反的政策深得民心,这样对比起来,天下自然是由刘邦多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对于项羽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来说,似乎什么样的语言也难以描述其万分之一,在此谨仿词一首纪念这位西楚霸王:

青山苍苍 江水泱泱

被坚执锐首事

二十万秦军归降 破釜沉舟功名赫赫 盖世豪气威震宇内

呜呼壮士一死兮西楚伤

霸业昙花一现

魂断乌江 力拔山兮气轩昂

永享千秋兮与江山而俱长

第四篇: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

其一:优柔寡断

我们并不陌生,在鸿门宴中,亚父范增为项羽献策,摆了一场鸿门宴,目的在刘邦和项羽坐定后乘机杀了刘邦,项羽坚定地答应了,但在刘邦到来之前,却听了项伯所言,杀刘邦的心思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在刘邦到后,更加显得犹豫不决,这时又加上刘邦的手下樊哙的一席话,使项羽信以为真,白白放走了刘邦,失去了杀刘邦的最好机会。

其二:有勇无谋

在于刘邦的诸多较量中,项羽可谓是空有一身武力却没有头脑。从鸿门宴中便可观之,轻易听信他人的话,却把叛变刘邦,给项羽通风报信的曹无伤说与了刘邦:“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充分体现了项羽旁听他人,有勇无谋,白白断送了对自己一片忠心的曹无伤的性命。

其三:迷信心理

项羽的迷信心理是项羽失败乃至断送性命的重要原因,项羽在霸王别姬后,逃至乌江,有一种说法是项羽本想逃走,却见乌江岸边由成群的蚂蚁围成了几个字“项王亡于此”,项羽看后,便认为这是天意,即发出了:“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随后本有机会逃走的项羽选择了乌江自刎,而那些围成字的蚂蚁,真的是天意吗?其实,刘邦知道项羽的性格心理,便让人在乌江岸边用糖水写下那几个字,蚂蚁见到糖水后必然成群结队围上去,而项羽却认为是天意,这不太可笑了?

其四:死要面子

项羽被困乌江后,一是认为战败乃天意,遂自刎,还有一点,那就是死要面子。据《史记》记载:项羽面对乌江亭长,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与汉军决战,最终自刎身亡。胡曾有诗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体现了项羽的死要面子,而又有杜牧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假如项羽不死要面子,退回江东发展,最终谁的天下还不一定呢。

其五:残暴不仁,虚荣心强

残暴不仁是项羽失败最重要的一点,早年久攻襄城不下,进城后,项羽就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大加屠杀,剩下的被活埋,进军咸阳时,项羽下令将20万投降的秦军全部坑杀,在打败秦国后,又杀死了秦国已投降的第三世皇帝子婴。并且项羽的虚荣心极强,据《史记》记载:项王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样的残暴与虚伪,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吗?他的这种性格最终使他众叛亲离,走向灭亡。

有人认为项羽是英雄的代表,他的战败是天意,然而通过上述的种种原因表明,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败在了自身上,自身上存在缺点而又不加改正,不听劝阻,一步步走向末路,最终落得四面楚歌。正如张可氏诗云:“垓下将军夜枕戈,半夜忽然闻楚歌。词酸调苦不可听,拔山力尽将如何。将军夜起帐前舞,八千儿郎泪如雨。

《红楼梦》为什么又叫《石头记》?

《红楼梦》一书的主要写作线索则是贾宝玉的生活经历。小说开卷就说此书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这块石头本是补天之材,经一僧一道大展幻术,变成了一块美玉。后来这块美玉一直佩在贾宝玉胸前,随同贾宝玉一起生活。这美玉(即石头)也有了同样的一番“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这些经历全部刻在石

头上面,亦即《红楼梦》这部书的文字。因此《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作者的笔始终没有离开美玉(石头)的主人公贾宝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红楼梦》主要就是写贾宝玉的生活经历.另外关于开篇的两个传说:

1、女娲补天:

宝玉为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石头,因为无力补天,所以换形入世。

这里面有两个隐喻,一是说明他是无力补天的蠢物,二是说明宝玉天生的顽劣性。

2、木石前盟:

这是交待石头与绛珠草的关系。石头在投胎前本事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了一颗干枯的草。这颗草就是林黛玉。绛珠草,是生在长白山上的植物人参,怕风吹,怕雨打。正因为这种关系,所以当宝玉与黛玉第一次见面时,黛玉说:“好生奇怪,好似在哪里见过一番”,而宝玉则说,“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

《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些“错位”,对此,你们怎么看? 提示:①常规是庙住和尚,庵住尼姑,但“荸荠庵”却住着和尚。②按戒律和尚是不杀生,而这里的和尚“年下也杀猪”,并且“杀猪就在大殿上”。③戒律要求不邪淫,而这里的和尚不仅准备将来还俗娶亲,就是在庙里也可以由老婆。④戒律规定和尚不能饮酒食肉,而这里的和尚“吃肉不瞒人”,大方得很。⑤他们不做早课和晚课,敲三声磬就代替了。⑥庵里的负责人不叫“方丈”“住持”,而叫“当家的”。⑦“当家的”仁山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⑧庵里有田产租给人,还收租放债 ⑨他们也打牌赌博,三师父仁渡的牌技还特高。⑩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整个荸荠庵变成了一个世俗世界。对俗世生活和欲望的压抑与戒弃本是佛教的主要规范,在这里却无踪迹可寻。这个宗教圣地完全变成了一座美丽的桃花源。作者描写这种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情节的 “错位”之美,一个充满世俗味和人情味的“美”的世界。人性之善,是世间生命的精髓;人性之善,是社会灵魂的梁柱。宣扬着复苏的人性,引领着人性的复苏,这正是《受戒》的伟大之处。

第五篇:IPO未过原因范文

IPO审核未通过的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召开的两次发审会上,共审核4家企业的融资申请,两家首发中有一家通过,另外一家增发、一家可分离债均获通过。

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开数据显示,从4月1日至4月16日,已公布的第十届发审委召开的8次发审会共审核项目16个,其中未通过项目5个,否决率31.25%。而去年全年的否决率为15.54%。

尽管不能简单对比,但种种迹象表明,证监会对融资项目的发行审核正趋于严格,信息披露质量、持续盈利能力、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作、财务与会计和募集资金使用等九大实质性审核依然是重点。

“产能与信披”成焦点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证监会共核准354家企业融资,发审委否决55家企业融资,否决率为15.54%。其中,首发被否决38家,否决率为 24.36%;再融资被否决17家,否决率8.59%,其中非公开发行否决率12.61%,公开发行否决率2.6%,公司债通过率100%。

据了解,被否决企业的主要原因共有九大类。其中“产能不能合理消化”占比最高,有16家;其次是“信息披露存在问题”,有10家,其中5家IPO,5家再融资。

去年被否的一家公司募集资金投向与公司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不相适应,不符合相关规定。

资料显示,2004、2005、2006年末及2007年6月末,该公司固定资产余额分别为159万元、333万元、617万元和2016万元,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产品。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38403万元,项目投产后,将增加约3亿元的生产设备,主要生产大尺寸液晶显示产品。审核过程中,该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实施以及新增的利润能否抵消新增的折旧成为质疑关键,最终被否。

有的公司存在虚假披露,成为被否的直接原因,还有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比如,沈阳一公司招股说明书未披露其控股子公司在中关村股份代办交易系统挂牌交易的情况。

“募资与持续盈利”问题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盈利前景与缺乏持续盈利能力成为被否原因的第二“梯队”,分别有8家。

有的公司所处行业空间小且竞争激烈,公司在行业中缺乏竞争优势。

去年被否的浙江大东南包装股价有限公司就是所处行业竞争激烈、进入门槛低、周期性波动较大,由于公司没有生产高端产品,且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盈利能力较差,非经常性损益较高,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被否第三梯队

融资申请被否原因位列第三“梯队”的是非法集资和环保、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规范运作和管理团队出现问题三类,分别有6家。

“有的公司在最近三年内存在违法违规问题,财务资料存在虚假记载。具体包括非法内部集资、设立时虚假出资或对实物资产没有进行评估、环保受到处罚,伪造或篡改纳税报表等。”上述接近管理层人士说。

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同德有限公司为建设国防科工委批复给其的生产能力为4000吨/年的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线,通过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设立粉乳公司,涉及资金1060万元,年利率10.08%。这违反了国务院以及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虽然同德有限公司于2005年9月与粉乳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收购粉乳公司所有资产,粉乳公司按照有关的法律程序予以注销,但这属于最近三年的违法违规行为,且存在被有关部门处罚的可能性,因此首发申请被否。

融资申请被否的原因还包括财务会计处理问题和涉及定价问题,分别有3家。

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显示,今年的首发审核中,涉嫌非法发行的公司将很难通过,而一些因各种原因导致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公司,在首发申请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将股东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否则将不予通过。

与此同时,一些非法证券活动猖獗的地区,其公司上市申请也将被从严审核,因为其属于“不诚信区”。

下载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终促使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项羽失天下的原因分析(共5篇)

    项羽失天下的原因分析 (政治与历史学院 历史系 09-2 郝格代 09160055) 公元前二零七年十月,刘邦率军至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南),迫使秦王子婴投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秦灭亡后,项......

    三大原因促使棉价走高 棉纺环节受益最少(精选5篇)

    三大原因促使棉价走高 棉纺环节受益最少2003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供求关系趋紧,价格大幅上涨,前三季度棉花生产价格比2002年同期上涨30.1%,引起了国内各方对棉花价格走势的高度关......

    过覆盖的原因与解决定方法

    过覆盖的原因与解决定方法 过覆盖(Overshooting) 过覆盖是指网络中存在过度的覆盖重叠,过覆盖的现象就是信令拥塞以及由于干扰带来的掉话和TCH切换型切换频繁。 自解:小区信号......

    草原“超载过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草原“超载过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作者:那木吉拉苏荣 时间:2007-5-31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呼伦贝尔草原上“超载过牧”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超载过牧”对草原生态破坏起到......

    被否原因3:近年IPO项目未过会项目分析交流

    近年IPO项目未过会项目分析交流 第一类原因:因为某些经济技术指标问题导致的逻辑性问题 某电子元器件企业。为什么不过会? 两个原因 第一,由于原材料如铜等涨价,电子元器件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