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

时间:2019-05-15 08:4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

第一篇: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

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

文 / 无然 图 / 网络

那段岁月有太多难忘的故事!

2018年,是我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半个世纪;

1978年,是我们在农村安家落户10年后,返城;

1968年,我们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安家落户,去了农村;

回顾往昔,我们无限感慨!

在农村,我们从当年的单纯,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切身感受和体会到了农民的勤劳,善良和朴实,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农村艰苦生活的经历和磨砺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是我们一生成长的宝贵财富!

01

我们是1968年11月18日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可为的号召,到当年浑江市错草顶子公社错草顶子大队三小队安家落户的。

那一天,是1968年的第一场雪。雪花飘飘,漫天飞舞。我们乘坐加上高栏的,绿色敞篷解放牌卡车,坐在行李上,一户一车,还有两辆车是到公社所在地曲柳树大队的。

冒着大雪,早7.30分,从大栗子铁中出发,沿鸭绿江边公路上溯,途经临江,盘山过四道沟,六道沟,临江铜矿等公社和镇。过了临江铜矿爬上山顶就到了目的地。

卡车行驶了六个多小时,中饭是在车上吃了一个糖饼,走时学校给带的。下车时已是下午了,雪儿已停了,看着脚下半尺多深的雪,望着不远处坡上的人家和附近的树林,我们的心空空的,难道命运就要将我们抛在这里吗?

给我们户新打的炕还没烧干,我们十人分住两家,暂时借住离户两里外的二队。

这时一群小孩围过来看,我说你们家有没有土豆?回家拿土豆我给你糖饼,咱们换,还给你毛主席像章。

一会儿,一个7.8岁的小孩咧咧趄趄,连拖带拽拎来了半土蓝子土豆。来时在车上吃了一个糖饼,剩下的两个全给了他,还把下乡时学校发的毛主席两个大像章也给了他。小孩乐的高兴坏了,拖起土蓝就往家跑…

我们把土豆在锅里洗了后,锅里舀些水,土豆全放锅里。看外屋地上有很大一块松明板,还有斧子,劈开后,放到锅灶里用火柴一点呼呼着。

坐一天车,累了,饱餐一顿土豆子,大伙十分惬意。睡觉前,五个人将踏湿的袜子,鞋垫整齐地摆放到锅里,满满一锅。

这时进来一个社员,他说这是他家,过来看看,看了看锅里的袜子,鞋垫,地上散扔的松明子,没说什么就走了。

第二天,队里来了一辆马车,连行李带人将我们拉到了山坡上的三队集体户。

02

坡上,有五六十户人家。一条马车大道南北向,将全大队人家一分两半,集体户在人家的中部,道西,房头与三队队部隔道相对,很近,抬腿就到。

我们户大道南边尽头有几户人家,是一队,临江铜矿中学的集体户在那儿;挨着一队往北,道东依次是二队,大队部;我们户的北面,是四队和五队,各有一个集体户,是松树镇煤矿中学下乡的,全大队共五个小队。有一所小学,挨着小学的是小卖铺,均在我们户的南面。离我们户不到50米。

在大栗子铁中读书离家5年,后两年文革,整天不上课,在校闹革命,写大字报,刻钢板等,都有点烦了,听说下乡很高兴。到哪都一样,无所谓!下乡只是再换一个生活环境而已。

就是这种思想,使我们吃了不少苦头。把农村集体户生活看的太简单了,组建集体户下乡,这想法得到我的好友暨同学伏(为保护个人隐私,以下均用其姓名中一个字表示)的赞同,决心和我一道,加入集体户,奔赴广阔天地,作大有可为,轰轰烈烈的事业!

我们集体户共10人。全是男生,其中6人,是我们下两届的,我和伏,谭(东铁)是同届的,还有上届一刘姓组成,因时间久远名字也忘了。

从人员看,10人分4块:我与伏一块,谭一块,刘一块,6个人一块。

选户长和指导员时我们4个大的谁都不当,非要从6个小的当中选。

目的呢?没把集体户的事当成事,谁当户长无所谓,反正也是我们说了算。把下乡看作像在校下乡劳动一样简单快乐。

住下后,先选炊事员。伏毛 遂自荐,当起了户里的火头军。他贴大饼子的姿势我现在还记得,和好面后,将一脚蹬在锅台边上,弯腰将大饼子一个一个贴满一锅圈。

后来队长派两名女青年社员给我们烙了200多斤煎饼,学校食堂又给转来80斤豆油(学校食堂剩下的),我就用从家带来的电炉子,将煎饼摊开,涂上油,叠上,再放到烧红的炉盘上烤,油就浸透煎饼。轮流烤着吃。煎饼事先涂好油叠好,烤一张煎饼三五秒

钟。社员看了也很羡慕,我们也给他们品尝。

这时我们也学着抽烟。经济烟8分钱一盒,迎春烟2角8分。吃完饭,抽一根烟,弄出很陶醉的样子,眯缝眼必说: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

叼着烟满屋溜达,再到院里,到大道,到队部巡视,检查一遍。遇到左胸戴白布牌的土匪,富农,右派…我们也仔细地瞅瞅,心想,农村怎这么多牛鬼蛇神呢,他们也非常小心地冲我们笑笑打招呼过去。

大家的生活很惬意,吃的饱,有烟抽,无忧无虑,感到很满足。

03

劳动首先就要置办劳动工具我们每个人安家费200元。先买斧子,安斧把。大家兴趣很高。将斧子打磨得雪亮,斧子耀眼且锋利,贫下中农现场围观赞不绝口。

当时不知是否是讥讽我们,反正心里美滋滋的。刚到农村就得

到贫下中农的首肯,说明我们能虚心接受再教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趁热打铁。接着又购买了刀,锯,刨,锹,镐,锄等工具。人手一份。还想买别的,但上边控制,反对我们乱花钱,说我们暂时不用的也买。

队里有两个老贫农整天陪着我们安镐把,锄把,我们也不闲着,每人都买了铁刨子,专门刨光那些木头的斧把,镐把,锹把等。买的这些工具不管当时能否用得上,反正有钱不花白不花。买的那些工具必须都得放光!和社员要的小磨石,拿在手上,没事就磨。好孩子是夸出的,所以干劲十足!又买了两个办公桌,一屋一个,当饭桌用。

闲暇之余,我们又学抽烟。户里的小青年飞将烟卷一支一支接起来,放到办公桌上,在这边抽到那边冒烟,很有意思的。我抽烟必须开灯,点灯能看见烟冒烟;闭灯看不见烟,没意思,等于没抽烟。经济烟和迎春烟味道好赖抽不出来,但经常抽迎春烟。

04

冬天农活就是打场。贫下中农帮我们制作了连枷。连枷是脱粒用的工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木棍组成。工具已备,大家急不可耐,终于可以上阵大显 身手了。用连枷打谷子。场院有半个兰球场大,圆形,上面摊开带穗谷子有半尺厚。我们都站在周围举起连枷卖力地向谷草砸去,将谷草打成乱麻丝状,只几下,连枷就散架报销了。这时社员们猛喊狍子!狍子!大伙纷纷抬头,见不远处的路上跑着两个像羊似的动物,一前一后追逐,一溜烟儿钻进了树林子。

我们撵出几步又跑回来,还没看仔细就没影了。回来跺脚埋怨那个社员没提前告诉。社员只是看我们笑而不搭话。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长白山活的野生动物。

05

一天,晴天万里,社员喊我们快看长白山!躲开房屋,向东望去,天是蓝蓝的,千里林海尽收眼底,看不到沟壑,树梢一般齐,笔直挺拔。社员说这是二茬林,原始森林伐没了,又新长出来的。再往远处眺望,林海的尽头突兀现出皑皑雪山的轮廓,社员指点着说,那就是我们仰慕已久的,心驰神往的冰雪圣地---长白山!

多年后,我先后从北坡瀑布处去两次,西,南坡各一次,共四次蹬上长白山。看到了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天池是鸭绿江之源,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

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气候瞬息万变,使得天池若隐若现,湖水深幽,清澈,最深处373米。从一小缺口处溢出,流出1000多米,从悬崖上往下泻,形成巨大而著名的长白山瀑布。

天池像一块巨大的瑰丽的碧玉,镶嵌在群山16峰环绕之中,使人如临其境。在南坡,与朝鲜界碑处,照了相;在西坡,站在天池水边留了影。有三次去时晴空万里无云,天池的水也湛蓝。只有一次,天是时尔儿阴云密布下雨,时儿太阳又露出妩媚的笑脸。

06

在以后打场日子里,队长说你们背个空书包,打完场背一兜黄豆回来换豆腐吃。

有一天,我们换了些豆腐,还买了酒。大伙头一次喝酒,还是红酒,都喝醉了,下午没上工。

这儿的松鸦,豆腊子鸟一个有半斤多重。再次打场时,我们带去了社员帮助我们做的夹子。良爬树是好手,高大笔直的红松树一会儿就上去,玉米粒用线穿一串,系到夹子上,不一会儿就夹一个。

干这活良功不可没。我们规定,夹的鸟必须8个以上,保证每人一个,多了由良自由支配,愿给谁给谁,不打场可以,但打鸟这是硬指标,必须完成。回去烧了吃,不能有吃的有看的。这也是开玩笑呵。

沿鸭绿江上溯长白县共经过22道沟。每条沟里都有河。

去七道沟河砸冰窟窿,蛤蟆在水里像箭一样窜上窜下。良也是干这活的好手,他在水边一个洞里伸手不断掏出20多大母蛤蟆,还在雪地撵过兔子。那时也没什么保护野生动物之说。还去过长白县管辖的新房子镇玩过。

抓了70多蛤蟆,锅里放了粉条,大豆腐和土豆,放了不少油,盖锅炖上。快要熟的时候,大伙就围住了锅,打开了锅盖,伏近水楼台,抢先抓起了勺子说,我第一,另一个说我第二……我不等三喊出来,伸筷夹出一个大母蛤蟆,放嘴里一咬,满嘴蛤蟆油……

以上这些事儿,我经过细致的叙述和绘声绘色的描写用了10多页稿纸寄回家。让家里人也体会一下我们的乐趣,对我们下乡也放放心不用总挂念。

我们每天都是欢欢乐乐,高高兴兴,精神头十足,有使不完的劲。体会到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好玩高兴的事太多了。

07

我们的斧子就要派上用场了。一天晚上队里开会,重点是讲给我们听。几个社员穿着鞋盘腿坐在炕上抽烟。他们抽烟时就喊我们一起和他们抽。他们的烟还是挺好抽的,我们靠墙随便站着抽。不会卷烟他们帮着卷好。开会全部人数20多人。我们户剩8人啦。有俩人到户不几天就转走了,都是梅河的,一个是上届的刘;另一个姓氏名谁完全忘记。好像是户的指导员。队长姓单,耳朵有点不好使。我们都叫他单聋子。是响当当的贫农!我们有什么事和他说,他听不见;如果骂他一句,马上就回声。

他有40多岁,爷俩过日子。儿子14.5岁,整天叼个小烟袋不离嘴,走哪儿笑喜喜的。棉袄腰间系根麻绳拴个烟口袋。天天光顾我们集体户,谁都和他逗乐,摸摸他的脑袋,抽他的烟。他十分高兴,认为我们没把他当外人。户里有什么吃的也给他。他也天天跟着大伙一样干活,社员给他评8分工,他也不争。

这时队长清清嗓子,抬高嗓门,每次开会前都说同样的话: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他耳背,听不清别人说话,他认为别人也和他一样听不清,所以说话声高。刚

来时大家都笑,现在也有忍不住笑的,不管是大笑还是小笑他都听不清,都不理会儿。只看大伙的表情。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联系多年后,我到教科所工作,还认真研究过,但也未研究出其所以然。

08

大家静下来后,队长操着山东腔开讲了:集体户你们听着,不是都有明晃晃的斧子和锯嘛?明天就要派上用场了,队部房头堆的电线杆子让你们给劈了烧火…去五人把打柴,赶着牛爬犁…后边也不知他瞎嘚嘚些什么,没人听。进大树林子能不高兴吗?梦寐以求!大伙早把牛鞭子准备好了,磨拳擦掌,就等跃牛扬鞭,尽情驰骋!大显身手,干出个样来让你们看看。我们明白:一边干活一边玩能不高兴吗!

第二天一早,飞拿着鞭子出去很快又回来,气哼哼地说:他们不让咱们赶爬犁!飞是我们户年龄最小的,在我们下两届。是我们的探马,专门负责给户通风报信,打探消息。我们一听这还了得,都手拿鞭子,斧子锯等,拥到队部院里牛爬犁前,不管三七二十一套上两个牛爬犁坐上赶牛就走。刚来时,大伙和社员都多次学过套牛爬犁。有五六个社员大眼瞪小眼没敢吱声,也套上了爬犁跟上。我们打牛飞奔。社员喊:你们想要牛的命吗?

到了目的地,大碗口粗的曲柳树,杨树,椴树,不知名的树,笔直参天,足有现在三层楼高,距离一两米一棵,成片森林。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拿起锯不一会儿,就锯倒一棵,两棵,三棵…有的树还里倒外斜没完全倒下,靠在别的树上。干得正欢时,突然听到大声吆喝声: 你们是哪户的?!谁让你们砍的?!我们回答:是松树煤矿集体户的,我们砍柴。队长没开会,告诉你们禁止砍树吗?没有。再不能砍了!我们是林管站的。把砍下的收拾一下你们走吧。

林管站的人走了后,一块去的社员说吓死了,这如果社员的话就被带走了。怎不带走我们? 他不敢!你们是响应毛主席号召来的。

我们把锯倒的树量好,两个锯长截一段,我们五六个人共伐十多棵树。算社员一张爬犁,装了满满四张爬犁。亏得林管站的人来的早,不然我们得伐多少啊!不敢想象 回来时,我们又唱起了歌声:日落西山红霞飞~~

09 1969年过了元旦,生产队开始年终分红,10分工八毛钱。我工分挣多少不知道。分得14元,伏16元,他做饭天天有工分。户里其他人也就少一两块钱。社员最多的干一年才分200多元。我们来两月,没干几天活,连干带玩,不管分多分少,分那些,也就满足了。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啊!

小喇叭广播,让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下乡第一个春节。我们户啥东西没有,怎么过年?收拾一下东西,将门一锁,就回家过年去了。到家后,全家特别的高兴。二弟弟背我写的信:蛤蟆在水里窜上窜下…水边有个洞,伸手在洞里一摸就抓出蛤蟆,一个窟窿就抓20多个大蛤蟆…

在家人眼中我下乡了,也是走向社会了。走向社会了,就是独立了,独立了就应该成家立业了,按他们的逻辑推理我应马上找对象结婚,而且老大不小了。我是家里老大,老大承载着家的希望和重托。麻雀应该出飞了。回来这几天耳朵被找对象的话塞满了。我兄弟妹妹八个,父母认为,结婚出去一个就少操心一个,减轻家庭负担。八个孩子6个小子娶媳妇得花多少钱啊!

我说我还小,才21岁结什么婚?你还小哇?不嫌寒嗔。我和你爹像你这么大你都2岁了,母亲说。传宗接代,早养儿早得继等封建思想,当时在他们的脑海里还是根深蒂固的。

在家小时我奶奶,就经常对我们讲,我父16岁上铁路,19岁和母结婚等等教育。春节快到了,外地的几个叔叔都回家了,这正是对我进行“帮教”的极好机会。一一四叔说:我们龙湾那儿有个生产队,我认识一个社员,他的姑娘长的挺好看,你同意,我回去给你提提……

一一五叔马上响应:我们松江河那儿也有… 一一五奶奶(远房)说:铁道北四队吴兰体格也好,还能干活… 一一八姑奶奶(同届六班牟润忠母亲)用手指点着我对我奶奶说:大嫂你快看看,德安都有小胡子了,快给他找个对象我实在忍不住说你怎么不给润忠找呢? 都给你们找!

见面就唠叨找对象,找对象,让他们弄得我神魂颠倒。我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你们怎不给我介绍个工人呢?介绍工人,你是社员,人家能同意么?那我就找个下乡的!不用你们找,我自己找!

春节后回到户,知道了户里良回到家后未等过年,又被父母撵了回来,说让他同贫下中农在户里和贫下中农过个革命化的春节。撵走他们后家长又很后悔,不放心,也跟到户里。发现他们的生活太苦了。厕所没有,就在房西头裸露(户10个男生,看出没有长远打算),纸糊的窗户大窟窿小眼,说是撒尿方便;睡觉时穿棉袄棉裤盖棉被;小米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水缸冻成了大冰坨,中间有个眼能伸进胳膊用牙缸舀水;没烧的就劈队部房头堆放的电杆,院里的猪食槽子都被劈了烧火…

眼前的景象和社员们的告状,使家长们心里五味杂陈,不是滋味。你们过的这是什么日子啊!不由的抱住孩子相拥而泣!(写到此处,我也抑制不住几次哽咽几次辍笔不能自己……当然都是我自己在家时)

我们的口粮第一年是650斤,由国家供给。第二年起就由生产队分粮。户里粮食浪费严重,煎饼涂上豆油用电炉子烤着吃,死面饼子吃一半扔一半。户里有一口大缸,装的都是煎饼,大饼子,高粮米饭等等,满满一缸。加之回家都起粮票一月50斤拿回家,粮食危机已悄悄地逼近了我们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未完待续...-作者-无然知青文摘经作者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第二篇:我的“知青”岁月

《实习报告》姓名:韦愿毕业学校:吉林大学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所在部门:狮子山铜矿党群工作部实习目标:熟悉选矿厂生产流程;加强与工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一、实习情况明细表:实习时间:XX年7月12日-XX年10月16日实习地点: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狮子山铜矿选厂实习车间:综合车间、磨浮车间岗位指导师傅岗位指导师傅检修组武存有检修组张永新一号、三号皮带李剑Ⅰ段磨(自学)二号皮带、振筛张正荣Ⅱ段磨(自学)四号皮带普琼珍浮选刘玉琼中细碎余国春、郑安武精矿车间(自学)

二、生产流程图:(略)

三、实习心得与总结:(言不由衷)(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有话无处说)大千世界,想找一个能听懂你话的人——一个能跟你说得上话的人,实在是太难太难……我的知青岁月原来以为知青只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没想到,21世纪也有。所不同者,此知青非彼知青,前者还能知道自己是知青,后者好像连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痛苦的身份转变。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子。XX年7月1日,我走出吉林大学的校门,告别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母校,坐着K125/128次列车离开长春,前往西安;XX年7月2日到达中转站西安,因车票太紧张,滞留西安一周的时间,正好沐浴古城西安厚重的文化气息;XX年7月9日晚,终于能挤上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在车上度过漫长的一天两夜;XX年7月11日中午,终于到达一直向往的梦幻之地彩云之南——云南;XX年7月11日下午,来到了我的目的地云南达亚有色金属公司狮子山铜矿,心情也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但说不出是哪一味。顷刻间,我彻底明白何谓“社会”;顷刻间,我明白自己不再是老师的学生、父母的孩子、爷爷奶奶的孙儿了。我成为独立的我了。流泪的男儿。XX年7月20日,那是一个辛酸但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我拿到了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资。在学校的时候,虽然通过勤工助学、业余兼职等形式也领过不少工资,但真正的第一份工资还是在这里,在这个曾经能给我很多幻想的地方。那天从财务人员手中接过第一份工资,941.60元,我的手没有颤抖,但我的心却在流泪。四年的重点本科,换来的是如此出人意料的“高”报酬。我无语了。告别茫然。7月11日报道之后,经过几天的思想教育,终于实习开始了。实习地点定在地表的选矿公司,离矿山机关所在地大约4公里。记不清当时是悲是喜,但终于告别茫然了。首先是安全教育,这是新员工、实习人员和长时间离岗人员进车间下队组之前的必需。接着便是石忠师傅带路,去车间参观。走进车间的一霎那,我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眼光,车间里的设备如此陈旧落后,但是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却胜过炎炎夏日。我开始吃惊了。我开始切身体会“环境能塑造人,也能摧毁人”的道理,就看人如何应对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进车间才知道,接近工人才明白,这里可能不是生活的乐土,但肯定是成长的摇篮。这里更是炼金炉。如果是真金,就不应该怕火;如果是金子,就应尽快发光。自己来自农村,深知生活的艰辛,从来不敢看低任何人。在学校表现出色,并不代表来矿山就能发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工人能静下心来快乐工作,为什么我们不能放下架子从头开始?工作和劳动之余,这是我那段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开始奋发。体验了三班轮班的工作之后,体验了周日也要义务劳动之后,终于感受到工人之不易。工人如此辛苦,我们才初涉社会牺牲周日就叫苦不迭,实在是于心有愧啊。吃不了苦,还谈什么锻炼意志?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主观不努力,总是埋怨是改变不了现状的,而且毫无道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经历一段工作磨练之后,自己终于慢慢的平静下来,也终于磨平全身的棱角,变老实了。领导的开导,外加自己的努力,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终于有点起色:逐渐适应生活环境,逐渐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全矿的“科学发展 挺进一流”演讲比赛中获得好名次,没有丢母校的脸,为自己所在的实习单位争光,也为自己增加了信心。融入矿山。不管做什么,兴趣非常重要。读书如此,工作亦如此。在矿山,兴趣就表现为对矿山文化的认可。在经过初期磨练之后,自己逐渐对矿山由不闻不问变为关心它的发展。除了把条序化的企业文化牢记于心,把企业的远景发展目标了然于胸,发现自己爱上了矿山的工作。发现自己不上班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发现自己爱管矿山的“闲事”了。同时还发现,矿山这个集体很温暖。在选矿公司的三个多月里,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实现了自己预定的实习目标,即了解了选矿公司的生产流程,熟悉一些选矿相关的专业术语。此外还学会如何与工人师傅沟通。因为自己虽然会说普通话,但毕竟云南方言与普通话相差不小,要实现与工人师傅的无障碍沟通,就必须下苦功夫。漫漫人生刚起步。虽然在选矿公司的实习已经结束,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因为在矿山机关,接触面更加广泛,除了要加强工作能力,加强与人沟通能力,更应该时刻注意维护矿山的企业形象和声誉,并打响“狮子山铜矿”这个品牌。所以,其实漫漫人生刚起步。所以,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矿山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近日,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了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点点滴滴,有一种跨越历史、直击人心的触动与震撼,在那段日子里,青年习近平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透过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总书记“知行合一”所带来的极其强大的心灵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实践穿透力。这吸引着我、同样也吸引着广大青年走进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谈到青年成长道路问题时,每次必讲理想,而且都是第一位的要求。广大青年要把总书记的要求和他青年时代的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这种苦难的磨砺,既是物质上、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总书记从不谙世事的“知青”到自称“是个普通农民”“是黄土地的儿子”,体现的是思想深处对农村和农民感情的深刻变化,证明已经完全融入了人民群众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之中。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这些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广大青年应当结合青年习近平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第四篇: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李 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继往开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我们解决了过去长期想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要办却一直没有办成的事情,这一切成就离不开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作为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的七年知青岁月不仅仅是总书记个人宝贵的实践经历,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和深挖的精神宝库。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当年上山下乡的全国知青中,总书记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他插队去的陕北是全国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也是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知青之一。1969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总书记属于老初一学生,只有15岁多。那时候的总书记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几乎没有歇过。到1975年末,当初来延安的26200名北京知青只剩590人。总书记插队的梁家河,到1974年10月就只剩他一个知青了。我们要从总书记的知青岁月里找寻奋斗的目标,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实际,克服困难,努力奋进,方能成长成才。

青春是用来奉献的。‚近平还是那个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后生’‛。最美的青春在一线,最美的青春是奉献,总书记把七年的打拼岁月奉献给了黄土地、奉献给了老百姓,这是青春里关于理想信念和事业追求的最美的奉献。这种奉献足以启示我们,要把奉献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把人生追求融入到国家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把‚小我‛凝聚成‚家国‛,把点滴真情奉献给祖国人民。要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以无怨无悔的奉献书写人生价值,这样‚有血有肉‛的青春,无上光荣。

青春是用来沉淀的。‚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再艰苦的生活环境都没有动摇总书记追求思想进步的决心。他在梁家河的打磨锤炼中通过学习和思考,积蓄成长力量,也正是梁家河的经历为他的基层经验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他了解民情、体察民情,从不曾忘记那片土地教会他的民生之义。15岁来到黄土地时,他曾迷茫、彷徨;22岁离开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目标、充满自信。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到基层与群众说白话、打交道、讲感情的精神,真正了解社会民生的真实状况,了解基层民众的疾苦,从而培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提高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到艰苦环境中去打磨,才能在实践锻炼中沉淀自我、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为走好人生道路沉淀和积蓄力量。领袖的成长经历,深深镌刻着时代发展的历史烙印;领袖的品格风范,鲜明地展现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气质形象;领袖的智慧情怀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前途。有人说,没有梁家河的7年,便没有总书记今天的从容执着和大气磅礴。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习总书记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总书记心系群众、为国为民的情怀,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紧紧围绕总书记这个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2017年9月24日

第五篇: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述了总书记在1969到1975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经历。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待在农村的时间最长,年仅15岁的习近平毅然决定放弃在北京优渥的生活条件,到陕西去当知青,到最苦最难的地方去磨炼自己,到最贴近农民的地方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主席,扎根在土地里,枝繁叶茂在党中央,用自己高大的身躯,树立起中华儿女的榜样。

分享片段---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近平离开中学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在梁家河,虽然艰难困苦,但这段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让他从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可是哪一所高等学府、哪一座象牙塔里都学不到的真东西。

那个年代,考试交白卷、得“鸭蛋”很光荣,但是近平没有受那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每时每刻都汲取知识。那时候,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待在屋里就是昏暗的窑洞,出门就是漫山遍野的黄土。近平在劳动之余读书,也是一种充实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荒废时光的好办法。

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当中,只要你能积极地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的理想,那么你无论将来成为工人、农 民、学者、医生、教师,或者国家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为栋梁之才。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考进医学院,五年大学生涯,三年规培之路。这是新一代医学生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我们已经离开了校园,开启了新的梦想,一摞摞的发黄医学书,一支支废旧墨蓝笔,一张张尘封的病历纸,一声声催命的电话铃声,一串串急促的脚步声,一场场激烈的病例讨论,这些都是我们的平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医路漫漫,唯有坚持,才能取得教授、专家那样的称号。

十一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住院医师在医院值班?漆黑的夜里不知道有多少医务人员在伏案工作,患者的入科教育,不知道你是否千叮咛万嘱咐患者不要熬夜,不要劳累,而如今的你想起这些话语会有什么想法呢?现实是什么呢?我们收起自己的矫情,擦干自己的眼泪,放下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揉揉眼睛继续工作,你们都很坚强,工作再苦再累,也都在坚持,从来不向父母抱怨,不向社会妥协,牟足尽,一个个的向前冲,做不到总书记那样的坚持不懈,但我们也不差,坚持在医学的道路,快乐的穿梭在病房里。主任们常说,住院医师,只有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在病人身边学习才能尽快地成长起来。没有高强度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难以培养出合格医师,年轻医师没有下夜班,你们要多看、多学、多问、多做,这样才能早日成为值班医生。我们经常会听到轻轻松松是当不好一个医生的,不努力永远做不好医生,换句话说,技术不够硬,被患者抓住把柄,翻身的机会都没有。我们看过不少真实而负面的消息,我们抱怨过无奈过哭泣过,但仍发现自己没有改行的勇气,还是想继续做医生。医生的工作服务对象是患者,患者的救治需求随时可能发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医生工作时间不可能是“朝九晚五”。下班时间到了,医生仍会继续对病人进行治疗。对规培医师而言,规培期间是以学习者身份在工作,住院医师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才能有更多收获。如果因为待遇问题去“颓废”自己,对病人不负责,那样失去的很可能是自己的生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七年知青岁月,总书记从一个懵懂迷茫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青年,他从梁家河大队出发,从一个普通农村的村长迈向党中央,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艰苦的环境,容易使人沉沦,但是如果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永远不要停止为梦想而努力!

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弘扬主人翁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名优秀的青年医师。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做事在行,忌言之凿凿,作之寥寥。

下载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青岁月:武平情结

    《武平情结》后记 郑启五随着岁月的流失,对武平的感觉是越发地强烈了,这种感觉谓之“武平情结”!20余年来,断断续续,涉及武平的文章居然不知不觉也有三十来篇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知青网合拍的纪录片《知青岁月》,昨天在北京四惠附近的国粹苑首播。这是一部北京知青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历50年岁月,讲述年过花......

    知青岁月:寻访老知青

    寻访老知青郑启五难忘的1969年,三万名厦门知识青年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狂潮席卷至闽西山区的上杭、武平、永定(俗称“三县”)插队落户,这是建国以后厦门一次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知青岁月:首次回家

    第一次回家郑启五插队的第一年十分想家,平生第一次远离父母,年底真想回家看看。我要回家可上头早早有精神“要与贫下中农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引起我的逆反,进一步强化了非......

    我们的知青岁月

    我 们 的 知 青 岁 月 ------------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 时光如流水,弹指一挥间。上山下乡、插队农村的“知青”生活己经过去了四十年,不知有多少人还能够回忆当......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岁月砥砺 理想肇基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讲述了习近平总......

    知青岁月:山中奇遇

    山中奇遇郑启五我插队落户的闽西武平县永平公社唐屋村离城关百余里路,四周群山连绵,是全省最偏远的自然村落之一,进村后仿佛与世隔绝。 年未的一天,出工时.生产队长请我们抽江西......

    配乐诗朗诵:难忘的知青岁月(共5则范文)

    配乐诗朗诵:难忘的知青岁月 难忘的知青岁月创作:贝楠 2010年11月她是那思念亲人的漫漫寒夜, 她是昏暗的煤油灯那跳跃的火花。 她是手上成串儿的血泡, 她是腿上虫咬的疮疤。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