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识字3说课
《识字3》说课稿
丁 勤
一、说教材
识字3是三单元“爱祖国”里的一次识字课。本课是一首三字歌,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四、说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小黑板写好自编韵语。
3、画好四个田字格。
五、说课时安排 征对以上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正确朗读课文,随文识字11个,正确书写“夕 与 川 州”四个字。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感兴趣。正确书写“台 争 民 族”。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二)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句读课文,随文识字。
第一句里的神州 川,重点是神州的读音,翘舌。通过伸和神形近字,州 字,你听说过哪些地名里有州(广州 苏州 兰州)。川字,通过曾广川的名字认识,通过地名(四川 银川)但一带而过,因为这个字,可能学生都认识。
第二句里的涌,通过勇——涌比较。
3、“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岛 隔 峡 与 陆 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岛(海南岛、舟山群岛)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峡(三峡、刘家峡)”。
4、“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中有两个生字,民 学生都认识了,提一下你听说过民字词语吗?江泽民 人民公园 人民路。“族”要加深印象,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借助语文书43页插图 认识藏族 蒙古族 高山族 维吾尔族
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
5、认读生字卡,巩固读音。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一看结构,第一课时是写四个独体字,夕 与 川 州 二找关键笔画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与 竖折折钩 两横 上横短 下横长。川和州 字型很像,竖撇 竖 竖,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州字左点 右点 右点。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我们一起来试着写一写。三记字型。
强调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培养书写习惯。我们一起来握笔。
握笔歌 写字歌 背挺直 肩打开 脚放平三个一 要牢记。左手压纸 右手握笔。展示评价。我用在自己写的最满意的字上做记号来代替。
七、说板书设计
识字3
神 州 川 涌 岛 夕 与 川 州 隔 峡 与 陆 民 族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读书 43页的词语。
二、朗读感悟。
1、自读 同桌读 师生读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把这些体会读出来。
4、喜欢这样的三字歌吗?会背《三字经》《弟子规》鼓励学生课下多读、多背。
三、写字指导
台 争 民 族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识字3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小黑板写好自编韵语。
3、画好四个田字格。
四、课时安排
征对以上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正确朗读课文,随文识字11个,正确书写“夕 与 川 州”四个字。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感兴趣。正确书写“台 争 民 族”。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二)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句读课文,随文识字。
第一句里的神州 川,重点是神州的读音,翘舌。通过伸和神形近字,州 字,你听说过哪些地名里有州(广州 苏州 兰州)。川字,通过曾广川的名字认识,通过地名(四川 银川)但一带而过,因为这个字,可能学生都认识。
第二句里的涌,通过勇——涌比较。
3、“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岛 隔 峡 与 陆 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岛(海南岛、舟山群岛)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峡(三峡、刘家峡)”。
4、“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中有两个生字,民 学生都认识了,提一下你听说过民字词语吗?江泽民 人民公园 人民路。“族”要加深印象,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借助语文书43页插图 认识藏族 蒙古族 高山族 维吾尔族
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
5、认读生字卡,巩固读音。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1)巩固读音
一看结构,第一课时是写四个独体字,夕 与 川 州 二找关键笔画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与 竖折折钩 两横 上横短 下横长。川和州 字型很像,竖撇 竖 竖,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州字左点 右点 右点。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我们一起来试着写一写。三记字型。
强调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培养书写习惯。我们一起来握笔。
握笔歌 写字歌 背挺直 肩打开 脚放平三个一 要牢记。左手压纸 右手握笔。展示评价。我用在自己写的最满意的字上做记号来代替。
六、板书设计
识字3
神 州 川 涌 岛 夕 与 川 州 隔 峡 与 陆 民 族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读书 43页的词语。
二、朗读感悟。
1、自读 同桌读 师生读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把这些体会读出来。
4、喜欢这样的三字歌吗?会背《三字经》《弟子规》鼓励学生课下多读、多背。
三、写字指导
台 争 民 族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第二篇:说课3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们是来自牡丹江市的东安区团队,我们团队单元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板课题)
一、单元分析
1、教学理念思考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学时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基于对这一教学理念的思考。我们团队认真的研读课标、研读教材,深入的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2、单元知识框架(教参P129图)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即认识几分之一和认识几分之几,教材一共安排了六个例题:
例
1、例2——认识几分之一。
例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例
4、例5——认识几分之几。例6——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
例
1、例2——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例3——1减去几分之几。
根据单元的知识框架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本单元主要教学的内容是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3、单元教材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两大方面:一是例题编写的意图、二是练习设计的意图,来着重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课件)
小学阶段对于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三年级第七单元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就是学生初次学习分数,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所以我们认为教材在编排上是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是先由认识几分之一开始,再到认识几分之几,然后是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主题图)特别是教材中的主题图,先是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乐园”情境,出示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来展示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后面的这些例题的情境也是从主题图抽取出来的(例题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其实这样的编排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通过有趣的现实情境,以及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了分数的初步概念。从教材中练习题编排来看,(书中题图)是层层深入,分别设计了写、涂、说、猜等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既有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练习,也有学生借助直观图观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的练习。还有像这样没给分数的直观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练习。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上加深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同时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单元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正是在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化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最初步的数学化的整理和概括。本单元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渴望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在生活中他们可能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根据这些特点,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采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会分数,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
四、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课件)“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依据这一要求,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单元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②.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③.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单元教学主要问题突破
在反复的研讨实践及与网友们的网络研讨过程中,我们和很多老师在这一单元的主要问题突破上达成了共识。
(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平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而在前期我们的几次试讲过程中却发现,虽然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学生就接触到了平均分,但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平均分”对于分数的重要性,他们在课上的回答都是“把什么分成了几份”而没有明白这个“分”应该是“平均分”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网上与网友进行交流,有一位网友的回帖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在回帖中指出: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由于学生是初学分数,他们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情境。这个建议真是让 我们豁然开朗,于是我们创设了分实物学具的情境,目地有三个目的:
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
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
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冲突: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半个,那半个在数学上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2)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两种分数比较之后,一部分学生就出现了混淆现象这时更应注意进行比较,通过直观图,我们看到1/4是把单位一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1/2是把单位一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很明显1/2又大于1/4.那1/4到底比哪些分数大呢?我们可以再发展一下,让学生说一说比1/4小的分数。通过这些有趣的、形象直观的比较让学生真正掌握两种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以此来突破这一部分的重难点。
五、重点课时教学设计展示
我们团队确定的重点课时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下面我就先来说一说对
一、教材及学生的再认识 :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
二、教学目标的再思考:
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设计的要求,我们把教学目标再次确定为以下三点:(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并在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中发现分数。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 数学学习的经验。
3、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到数有整数向分数扩展,体会分数在数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再确定:
由于有关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我们把“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定为教学重点。(课件出示)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课件出示)
四、设计理念:
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课件出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我们采取“导——扶——放”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实施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目标。
六、教学流程的再设计:
1、以情激趣 引发探究
还记得在第一稿的设计中,我采取的是听问题伸手势的方法导入。但经过课堂实践,我们觉得这种导入方式离学生的生活太远,缺少亲身的体验。于是在网上寻求网友们的帮助,终于想出了更有实效的导入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导入,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因此新课伊始,我们创设了分学具的情境: 首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卡片分一分,通过分学具唤起学生对“平均分” 的回忆,为认识分数打下基础。其次把一个圆形平均分给两个人,学生无法用整数顺利表示出半个圆时,从而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对“如何表示半个圆”这一新的问题进行大胆尝试。很自然地引出新的数——分数。这样的设计不仅是要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产生分数的前提,向学生展示一个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1/2。(张莹课件演示)
2、实验操作,全面认识几分之一
在教学时,我们开展了层次递进的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发现并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自主探索,认识1/2。
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对于1/2已经有了初步理性认识,他们知道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如何把这一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呢?▐于是我们就想到了组织学生开展折长方形1/2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然后进行作品展示。▐接着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件出示)形状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这样在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分享中,丰富了二分之一的表象认识,进一步感受到分数的含义。之后出示判断题(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判断情况,再次让学生经历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更充分的认识到: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为自主认知1/4和其它几分之一作好铺垫。
(2)知识迁移,认识1/4。
在1/4的教学上,我们依然采用了折的方法;但这次折有别于上次折,这次折是形状不同,折法也不同,经过折涂,让学生展示并解说成果,通过教师的疑问:这些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 这个疑问再次引发学生的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个环节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3)、延伸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有了前面环节的感性经验做背景,接下来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 分数。学生用课前分到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不同的几分之一就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我们觉得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释放和发展,并通过对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欣赏、互相欣赏、建立自信心。
你们记得我们在网络研讨中,听雨老师发的那个帖子吗?(课件出示)本节课中学生动手创造出来的分数,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双数,而没有分母是单数的分数,这样就无形中减少了学生认识更多的分数。这个问题在课堂实践中确实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团队认真商榷,研究后,决定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一些分母是单数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我想这样的练习就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了。
3、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以下练习:
首先我们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把“书橱”“钟面”“★”、“巧克力”等图形引入课堂。巧克力联想分数则是教给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的数学思想;
然后是人体的头大约占身体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学生在估的过程中不但拓展了视野,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切实体验到学习分数的价值。
4、反馈总结,提高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回答了3个问题:让他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不仅关注了学习的结果,还反思了学习的过程,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效果的再猜测:
本着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原则,我们会努力的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在交流合作、观察比较、巩固提升等环节中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新知识又有数学思想的渗透,相信这样的课堂效果一定会比之前的教学更有实效。以上就是我们团队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反思性说课,谢谢各位评委和老师的聆听,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大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第三篇:识字八说课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识字8》。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识字课文。通过朗朗上口的谚语的形式,要求学生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北”、“南” 等5 个 生字。
本课由五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北”、“南” 等5 个 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三)重点、难点:
1、了解谚语意思,懂得自然常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发现科学。
2、学会本课的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具、学具:
1、课件
2、花朵形状的彩色卡片,上面有生字。
3、有田字格的黑色卡片。
4、识字大转盘。
(五)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谚语写在卡片上,并读读,想想读了之后,你知道什么。
2、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次。
二、说教法、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因此,拟定了以下教法。
1、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独立识字能力。
三、教学程序
按照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
1、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4、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5、拓展延伸,交流积累。
一、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动画(动画:正在搬家的蚂蚁看见小白兔,立即对它说:“小白兔,快要下雨了,快点回家吧!)小朋友,是要下雨了吗?你从哪里知道是要下雨的?请你告诉小白兔。(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凭借儿童熟识的动物图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唤起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2、揭题。同学们真聪明!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发现一些很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就根据这些自然现象编成一句句谚语,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常识,又好听又好记。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些谚语,看看你们从中发现哪些有趣的自然常识。(贴卡片:识字8(谚语))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让学生打开书本134页,自己读读课文,把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读)
[设计意图:因为“读”是学生学习的语文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的最好方法。所以这一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自读,还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1、放课件(小白兔说:小朋友,谢谢你们帮忙,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些有趣有自然现象呢?(想)如果你们都认识、记住这些生字,过了“识字关”,我就送你们去。
2、师:同学们有信心吗?(有)昨天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读了课文,记了生字。现在请同学生们用“识字大转盘”向伙伴展示一下,你记住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3、师:生字都记住了吗?(记住了)好,我们来做“开火车”读生字的游戏。(出示大花卡片,上面写要认的和要写的生字)小小车哪里开?—这里开!这里开!小朋友,你的火车往哪开?-----能帮生字交朋友吗?谁来?[有趣的动画,唤起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就会自主地识字,自主地合作交流,感受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4、课件:小白兔说:“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把生字都记好了!请上车。”(车开了)路上燕子拦住了去路,它说:“小朋友,听说你们想去看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吗?(是)如果你们能写好下面这些字,我说让路。
5、(出示要写的生字)同学们,这些生字怎么读?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学生说,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写字的要点。学生书空。还有哪个字也比较难写呢?
6、写字有什么要求呢?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展示评议。你认他写得怎样?好在哪里?哪里不好?
[设计理念: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因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认识字根据《大纲》的制定的识字教学的原则,在这节课中,我从识字着手,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
四、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课件:小燕子说:“小朋友,你们写得真好!祝你玩得快乐!”展示多幅自然现象。
1、师:你们想知道这些图中含有哪些谚语吗?(想)那么你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和哪幅图相对应的?而且读的时候要把每个句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谁来说说。(出示插图)
2、课件:全文全图。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3、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谁跟他的问题是一样的?请举手;还有其他问题吗?
------(结合课件说明理解)
4、除了蜻蜓外,还有哪些动物与下雨有关呢?(燕子、蚂蚁、鱼)
5、师:我们来对对子读课文,老师读前一句,同学们读后一句。师生对读。
6、能把课文背下来吗?(能)能背的请站起来背。(学生背)
五、拓展延伸,交流积累。
1、(出示课件:拓展延伸,交流积累)昨天预习时,同学们都有收集谚语吗?(有)请在小组里把你收集的谚语告诉你的伙伴,并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来的。
2、小组交流,教师巡察。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把知识都掌握了。
七、布置作业。
1、下课后,跟你的好朋友交换谚语卡片读读。
2、回家后,把你今天学到的谚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收集其他谚语。
八、说板书设计
这样一来的板书设计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说课稿——《胖乎乎的小手》
一、说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的一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着“家庭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旨在教育学生孝敬长辈、关爱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这篇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文中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诵课文,难点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从章节联系上整体分析知识结构,分析了本课的内容、特点、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及课文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知识)目标:
⑴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⑴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⑵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⑶初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针对课后的“说说做做”)
3、情感目标:
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懂得要孝敬长辈,主动帮长辈做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说教学流程
1、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⑴看手:请学生伸出小手,看看谁的手是胖乎乎的。
⑵画手:请学生上台,把手压在黑板上用粉笔画轮廓。
⑶夸手: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⑷揭示课题,学习“胖”字。
⑸扣题目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在无意中转入正题;扣题目质疑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⑴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⑵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⑶指名说说: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老师、问同学、借助拼音等,在这里了解学情,进行学法渗透)
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可以结合组词、扩词、造句。
⑸检查学习情况:
①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②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③出示单个生字,认读。
④交流识字反法,老师相机重点指导读准“拖”、“帮”等字的读音;认清“墙、替、鞋“等字的字形。
⑹做游戏巩固识字。(举个例子说游戏方法)
⑺送生字宝宝回家。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正音。再让中下生开火车读课文,重点检查他们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生字的学习,由词到字,再回到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渐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教学中穿插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更主要的让学生在玩中巩固识字。
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⑵汇报读后自己知道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让学生合作学习,能培养合作能力,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增进情感沟通与智力互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接下来我安排学习合作学习课文。
⑶合作学习课文。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会儿全班想办法解决。
⑷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小手?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引导看图,用插图帮助理解;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学生很快就会理解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想: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朗读感悟、教师点拨来解决问题。既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初步质疑、解疑的能力。
4、品读课文,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⑴自由选择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再读给大家听,然后引导全班进行评议(举例说明)。这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法,能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⑵指名朗读。同样一句话或一段话,让多名学生读,读后分别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学生个体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和朗读的处理也不一样。(只要学生说得有理,而不偏离课文的意图,我就没有强求一致,而是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⑶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分角色朗读;再指定一组或两组展示读,读后引导评议。
⑷朗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是积累语言、感悟文体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本课对话较多,如果没有让学生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就无法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5、重视积累,拓展延伸:
⑴完成课后的“说说做做”。(简单说步骤)
⑵说一说:兰兰长大后,会帮助家人做哪些事情呢?你的小手长大后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6、指导写字:
⑴出示范字,同桌互相认读、组词。
⑵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⑶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师生重点探究。
⑷学生练习写、评议。
⑸简单的字让学生自己揣摩,写一个,同桌互评,再写一个。7、布置作业:
⑴以“我有一双巧巧手”为题,画一幅画,并写上一句话。
⑵回家后,用你的小手帮家里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他们的表现。
第四篇:识字五说课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太和七小的李雪琴。今天我执教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集中识字内容《识字5》。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小学低段在识字方面的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从哪里来?从汉字饱含的源头、发展史来。本课向学生渗透意象识字法,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和结合字形理解字义的兴趣。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于“象”。让汉字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物象。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的识字量越来越大,易混、易错字越来越多,以前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加一加”、“减一减”的等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我们老师逐渐加大对字义理解的教学力度,借助字形,分析字义,借助字义,辨析字形。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并练习“独”字。对谚语的理解为本课的难点。
对于我是如何用教法、学法来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的,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会详细的向各位老师介绍。紧接着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字谜游戏,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游戏出示甲骨文“木”“多”等让学生让学生猜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后面学习完谚语后,老师有设计了一个提问:这篇课文都提到什么多?这些谚语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这个“多”所指的就是团结,在这堂课中“多”这条主线用来贯穿对谚语的解读。
(二)力求扎实,落实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中之重。第一稿教案我采取的是随文识字。当时我认为“随文识字”相对于“集中识字”更有新意,但经过试讲,我发现这篇课文并不适合随文识字。第一,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比较多,有10个生字。第二,生字较为分散。在阅读教学中穿插识字教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散了学生学文的注意力,显得比较凌乱。
几经思考后,我在识字方面采用了最普通也最实在的教学方式:“先集中呈现”再“随文强化”。
集中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要求。单纯的识字 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并且现在低段老师普遍反应到学生的识字量很大。本堂课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能主动性、积极性和高效率的识字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借助多媒体,简笔画,意象识字。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识字量越来越大,易混、易错字越来越多。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加一加”、“减一减”的等方法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思考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通过对字义的理解来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在教学“斤、折”时,我打破传统的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而是以古汉字的演变形式呈现,让学生明白原来“斤”在古时候是表示砍木头的斧子。”折“是手拿斧头把树木砍成两段。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学生的神情是非常关注的。这个字的字形在学生的脑海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从汉字的造字去形象化的识字,根据字义来记住字形也培养了学生的意象思维,激发学生识字和结合字形理解字义的兴趣。
2.动作识字,理解字义。二年级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方面相应的存在一定的难度,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其字义清楚的阐述出来。所以,在教学“折、搓、挑”时我让学生做做动作,通过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这样,学生也就根据字义记住了字形。
3.归类识字,拓宽识字面。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规律。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比如教学在“折、搓、挑”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都有提手旁,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做动作的方式来记住 这些生字。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比如在教学”移“字时,我就首先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演示,让学生自住这个的字形,紧接着又让学生动手移移课桌上的书本,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操作中理解到了这个字的意思。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采用了老师们平时所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挂苹果”游戏等读的方式,以求保证学生的参与面广,认读时间充分。紧接着带字入词,带字入文,加深印象。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这些生字再次一遍遍复现,这样的教学,看似平常,却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最终追求-------扎实有效。
(三)理解谚语含义
虽然本课的谚语浅显易懂,但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要理解谚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本环节时我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教学:第一借助图画理解。在教学”柴多火焰高”“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时出示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借助图片找相对应的谚语,帮助学生对谚语含义的理解。第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很差,在教学“人多计谋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独放春满园”时,我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在学习生字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办法,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读好还不算好,要全班孩子都读好那才叫好”。这样把句子带到具体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就让学生在语境中潜移默化的理解了谚语的含义。(四)指导写字。
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将识字 和写字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掌握字形,而且还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出来。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一直重视指导书写这一环节。在初步备课时,我选择的时教学生写“斤”“满”两个字。后来经常反复思考,考虑懂到反犬旁是我们刚刚接触到的新部首,而这一部首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反应学生很难将它写好,最容易把它写成提手旁。因此这课我选择“独”进行指导教学。首先课件出示并演示反犬旁正确的笔顺,让学生书空描写。接着在学生动笔之前,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字的结构,重点笔画的占格,起笔位置等。然后教师进行范写,在范写时着重加强对“反犬旁”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弯钩要先弯后直再顿笔勾出,要写得曲而有力。第二撇要从弯钩上起不能出头。然后学生书空后再让学生描红、对照检查再练写。经过课堂上的观察我发现学生还是不能把“反犬旁”写好,我想如果老师能以儿歌或者是其他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记忆。效果应该会更好。当然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在教学中要做好写字教学,加强“三姿”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学生中形成了“提笔即是练字”的良好氛围。
总之,我以本篇教材为例,力求体现: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利用多种识字形式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的设计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识字7说课
《识字7》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识字7》。下面我就从教材简介、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可以让孩子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依据文本内容及特征,我确定这堂课在识字方面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在阅读方面的目标是准确而熟练并有节奏地诵读拍手歌,感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情感方面的目标是在学习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其中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做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在课堂上能做到游刃有余、胸有成竹,我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了如下分析:通过一年多来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为了能顺利地落实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这节课我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运用了谈话法、演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识字环境,我准备了文中涉及的小动物图片。
这堂课,我的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激趣导入。在导入时,通过播放动物图片,引出课题,这样也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第二步:趣味识字,我会认。即认读我会认中的10个生字。在认读生字这个过程中,我先出示动物图片,由图片来认识动物的名字;接着去掉图片认读动物名字;然后谈谈自己的识记方法;最后通过猜字谜的活动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字形。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分遵循了低年级识字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尊重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第三步:朗读拍手歌。先让学生自读,读通句子;然后同桌互读;接着指生读、男女生对读、拍手读。通过反复朗读,来巩固所学的生字,读出节奏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第四步:总结全文。通过学生谈话,总结了全文的主旨,点明了中心。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们贯穿了以下3个教学理念:
1、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快快乐乐地去阅读文本。
2、尝试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识字环境,让识字的过程变得轻松而有效,使阅读和识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在课堂中尽量创造生字复现的机会,在语境中复现生字,反复见面,以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