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8:0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词赏析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词赏析教学反思》。

第一篇:诗词赏析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一)《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怕做这类题目。有时满怀信心地做了,也拿不到多少分。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真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现结

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高三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点诗歌鉴赏的技巧,但看不懂诗歌,还是于事无补,所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上了日程。而应试教育使得我们高三的学生淹没在题海战术之中,教师和学生也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势,弄得身心憔悴,疲惫不堪。素质教育的口号由来已久,但效果一直不佳。从去年开始的“五严”禁令是一个重大的措施,对推行素质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负担减轻了,自由时间多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阅读课外的诗歌,体会优美的语言,如画的意境,品味诗歌或凝练或间远或含蓄或空灵或雄壮的美,领会诗人的情怀,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做题固然重要,但过犹不及,如果两者同时进行,双管齐下,我想效果应该好得多。另外,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赏析的诗歌,进行适当的分类,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等,学生看了之后,可以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诗歌鉴赏的综合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培养理解诗歌能力有很大帮助。高三学习紧张,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单的推行,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交流、探讨诗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也就事半功倍了。如李商隐的《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有这样的题目:有人认为第二句也可说成“只有空床对素秋”,你是怎样认为的?我把学生先分成小组,再把赞成“敌”的分为一组,赞成“对”的分成一组进行辩论。为了证明自己,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一方讲罢,另一方辩驳。学生甲说:“对”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学生乙反驳:“敌”不仅指默默相对,更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学生丙补充:“敌”更能表现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寂寥凄怆之情。整个课堂,场面热烈,气氛达到高潮。

三、培养学生关注意象的能力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单位,通过意象可以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写景诗更是景情境的结合如“唯有南来无数雁,与明月,宿芦中”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人用“南雁”“明月”“芦苇”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而且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满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是这首诗的关键,对吗?如果不知道“折柳”表惜别怀远之意,就无法回答,由柳想到离别再想到亲人,这样,全诗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情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月亮”是思念家乡、亲人的寄托物,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补充和想象

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上下句之间有一些跳跃,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使之完整。另外,诗歌言简而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如:《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通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诗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诗人“听春雨”,“闲作草”“戏分茶”等一些动作,还可以想象到诗人愁容满面,思绪乱,独坐窗前,思国家前程之渺茫,想个人仕途之不畅,进而来体会作者不安的心情和绵绵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培养学生模拟再创造的能力

诗如画,古代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我们今人面前展视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模拟古时场景,把诗中的场面搬到课堂中来,进行二次创造。如《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笆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我在分析诗中人物形象是这样讲解的:“友人把家搬到了郊外”,我在黑板上简笔画出城墙,接着由“野径”“桑麻”画出弯曲的小径和一片桑麻地,“这样诗人到达了目的地,站在了篱笆前”,简单画出房屋和门前围住的篱笆,“诗人看到里面种着尚未开放的菊花”,再画上菊花,“上去敲门,没有回应,问西邻„„”由画面分析环境,会产生一种不平凡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友人住在一个高雅、幽僻之地,可以想象友人悠闲自在的生活,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并由此推断这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逸之士。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以上谈到的只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做法。当然,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关注标题、作者、题材、注解、技巧、典故、语言风格等等。在这里不一一阐明。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诗词赏析

古诗文诗词鉴赏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 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随意分散着,自然清新,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赏析: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诗人对早春的热

爱和喜悦之情。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和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4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赏析:这是一幅羁旅荒郊图,表达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对比鲜明的画面,前者是凄凉的,后者是温馨的田园生活,衬托了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②“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赏析:“杨花落尽”写出了暮春时节春光消逝时的萧条与凄凉景况,显出李白对友人被贬的关心与同情、思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寄情于景,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对被贬并不叹息,而表现出李白对友谊真诚、飘逸豪放的情怀。

6《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赏析: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7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赏析:情景交融,表面上写歌女,其实对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统治阶级的批判。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了朦胧冷清的月色夜景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议论,情景交融,表面上写歌女,其实对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统治阶级的批判。8浣溪沙 晏殊 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写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即景抒情,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挡,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的事物的再现,只是已不是原来的事物,原因就是似曾相识了。写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伤。被称为天下奇偶。9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么样的景象呢?它的峰峦在齐鲁的大地绵延,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望不到边际。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虽在同一个时辰,但一边明亮犹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得如同黄昏。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山的绝顶,到时候,俯瞰群峰,它们将是多么地矮小!

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①“钟”字 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情意(“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

②“割”字拟人手法,显出泰山遮天蔽日,写近望之势(“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的气势。)

10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赏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1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慰问边疆的战士们。我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回家的飞雁飞入胡天。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孤寂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1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敲着农家朋友的柴门。

赏析: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在困境中也要不断进取,因为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1.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不平和无限辛酸。

2.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现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表现诗人的乐观豪迈的情怀,描述颈联所描写的景象: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

3.本诗运用典故的一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人以王质自比,意在说明什么? 意在说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恍如隔世,人事全非,无限悲痛怅惘。

4思想情感: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14 赤 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赏析:1.咏史诗,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2.思想情感: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用典故,以小见大,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胜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就要被重写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5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思想情感: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山河破碎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为国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16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思想情感: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借助美好的月色表达对弟弟的祝愿和乐观的精神,只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17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chú)。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思想情感: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忧国忧民之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忧国忧民之情。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和批判。饮酒 陶渊明 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意指自然情趣和人生的真谛。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和生活

4思想情感:写自己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然和淳朴农村生活的热爱。19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呀,行路难!战国时杨朱见歧路就哭了起来,我要走的路又在哪里呢? 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1思想感情:抒发自己政治上从怀才不遇的苦闷到积极乐观的期盼和坚定地信念。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 写了仕途受阻,理想无法实现,表现了作者的矛盾与苦闷。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写了作者对从政的期待。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集中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万棵树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将军的弓都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1思想情感:对边塞奇异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描述了边塞雪来的快,下的大,边塞奇异的风光及气候特点。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过渡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沙漠冰封,万里云凝的塞外天地。同时“愁云”二字情景交融,写出了离愁别绪。22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1.前两句用白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①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②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写作者的辞官别离之愁,也抒发作者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2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赏析: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乐观豪迈的气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偶,朋友只要心灵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邻。不同于以往送别诗的伤感之情,而是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安慰。2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赏析: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爱。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比手法,直抒胸臆,写出了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爱。25无题 李商隐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赏析:思想感情:表现离别的相思之苦,爱情的坚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和蜡烛为喻,表现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无穷无尽的思念,现在多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26相见欢 李煜 五代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既写了庭院中清的幽景色,又写了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 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无言和独上,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用“麻丝”来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的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情景交融,写了诗人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 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27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顶灵隐寺前千寻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视野,是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决心。

2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似。28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赏析:

1思想感情: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之情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天气异,极冷;边声异,惊悸,各种声音充满边塞特色;景色异,凄凉。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塞荒凉,暗示军情紧急,烘托戒备森严御敌的紧张气氛。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故,表达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的矛盾心理。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之情。29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让年老的我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狂热,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赏析:1思想感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故,以孙权自喻,虽年迈,仍有少年的狂气,还要建功立业,表现诗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赏析:

1思想感情: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概括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31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译文:农户人家一年四季很少有闲暇的时候,特别是到了五月收麦子的季节,人们更是加倍地繁忙。夜里,一阵南风吹起,满地的小麦覆盖着田垄,到处一片金黄。姑娘媳妇们肩挑着食盒,孩童们手提着壶浆,互相招呼着送饭到田里去,因为那些青年壮汉正在南冈收割小麦。他们低头割麦,脚底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脊背上照射着灼人的太阳。本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仍顾不上炎热,只想珍惜这初夏较长的天光,能够多干点活。还有一个贫穷的妇女,抱着小孩站在他们身旁。她的右手拿着一些撒落下来的麦穗,左胳臂挎着一只破旧的竹筐。听她望着大家说出的那番话,人人都不禁为之万分悲伤。为了给官家纳税,她早已把自家的田产卖光,如今拣拾这些麦穗,只不过是为了填一填饥饿的肚肠。我又有什么功劳和德望?既不务农,也不采桑,可一年的俸禄竟有三百石,到年末,仓库里还存有余粮。默念着这些,私下里越发感到羞愧,乃至终日都不能把它遗忘。[ 赏析: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侧面揭示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正面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句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揭示农民矛盾的心理,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揭示赋税繁重。32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 在船左右两旁捞。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赏析:比兴手法,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着追求,感情坦率、朴实。33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

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赏析:比兴手法,描写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34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1.这首诗写敌兵压境的情形,展示了将士们决心誓死报国的决心。

2.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诗人以色彩斑斓的战争风云,构成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3.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这句诗描绘敌军之多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催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的画面。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势的危急,表达了作者誓死报国的雄伟壮志。因此,它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6.反应了作者立志报国的决心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点击下载查看完整内容》》》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34篇)点击查看: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第三篇:诗词赏析

相关成语

胜友如云

【解释】: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人杰地灵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高朋满座

【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宾客很多

腾蛟起凤

【解释】: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物华天宝

【解释】: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钟鸣鼎食

【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

逸兴遄飞

【解释】: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天高地迥

【解释】: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萍水相逢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解释】: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命途多舛

【解释】: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老当益壮

【解释】: 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一介书生

【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解释】: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用典修辞

(一)用典详释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青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哭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大人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二)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1)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襜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三尺:指衣带下垂的长度。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绅,指衣带结余下垂的部分。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三尺微命,指地位卑微。一介:一个。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写作特色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结构: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境——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

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写作技巧

第一:精

精有二种解释,一种是用词简练,通观王勃全文,说实话确实是用语简练。这一点在文中处处可以见到。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了了数字,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的一清二楚。由大及小,大气而不遥远。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的一清二楚,此等用笔老到之举,岂是一个精字了得。描写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又是一目了然。描写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也是数字。像此种字简意深之例,通文比比皆是,看我等动辄洋洋数万言,才知其贵重也。此为我等后学当学之一也。

第二:妙

《滕王阁赋》系属名篇,名句佳言当不谓小。世人常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是不待言下。此为写景之最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写励志如“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写虚境如“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那一句不是惊世骇俗之佳句,此等妙笔,全文俯首拾来皆是,处处设疑,处处点睛,有此等点睛妙笔,怎不让其赋妙不可言呢?所以呀,我们现在写作,也要注意用词之精,一篇文字如有一二句点睛妙笔,全文皆活也。写散文者应记之。第三:博

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写作的知识面一定要广。熟读唐诗三百首,只要我们用心的熟读了,那么对其中的意境、技法、格律、也会有自然而然的熟悉,在此种情况下,无疑对于我们自身的写作是有好处的。

博览群书,也就是说肚子里有墨水,俯首拾来皆成句,是我们写作者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厚积薄发,看多了,识多了,写起文来自然也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也。看看我们现在的什么少年作家,还有那些看了几句摘撷的名句或是翻了几本哲学就动辄大言不惭的主儿,也敢在那里叫嚣自己学富五车,实让人殆笑大方耳。

我们看王勃的《滕王阁赋》,就可见王勃所学之博。如地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对于南昌的历史了如指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远景、在南昌的四周地理)”。“响穷鼓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中景,南昌周边)”。如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节令)。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节气)”。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孟尝高洁……阮籍猖狂”等等。可见王勃引用之泛,而且入情入理,浑然不着痕迹,这样的引用如胸中无万千书卷,又如何能信手拈来呢?所以,写作者博览群书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否则,临时抱佛脚,拉一些似是而非的典故来引用只能是东施效颦,徒画蛇添足罢了。而且知识面不广,创作面就会受到限制,这是写文时的大忌,愿文学爱好者明之。第四:活

一位成功的文字作者,比喻他的功底最佳用词就是收放自如。该收时候收,该放时候放,也就是在一篇文里,始终抓住中心,在引申面上,又抓住诠释之重,这样层次感分明,中心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而又能将作者的中心思想毫无保留的灌输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者,因为读者的思想已跟着他的思想互动。

《滕王阁赋》融抒怀于景,相得益彰。王勃在写景的表像下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必须具备对文字熟练的驾驭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做到收放自如。

第四篇:诗词赏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七律是一首缠绵的爱情诗,熔铸着诗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执著的追求之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南(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著名诗人。早年受知于牛僧儒党人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推荐,于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次年,入李德裕党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为书记,并娶王女为妻,从此堕入牛、李党争之中,一生困顿失意。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等职,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客死汞阳。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困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故这类诗意义较为隐晦,有的可能别有寄托,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寄托。历来注家对此诗有不同见解,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没有必要去猜测为什么创作这首诗,而是侧重于分析它语言结构中传达出来的诗的意境美,即无尽的相思之苦。鉴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只从爱情角度粗浅解读此诗。

《无题》诗首句写相见无期的凄怆,语句从曹植“别易会难”翻出而意思更折进一层,体情深曲。本诗“妙”即妙在此处: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悲凉气氛。次句以暮春衰残景象映衬别情,似还蕴含着人生境遇、心灵创疼,哀怨重重。让读者真正领会相见难、别亦难的绵绵相思之苦。第二联从自身落笔,从“春蚕”、“蜡烛”为喻,表白至死不渝的缠绵深情。以“丝”谐“思”。思者情思也,表明诗人对爱情执著、九死而无悔的执著精神。第三联突然转换笔锋,悬想别后对方的相思之苦,“晓镜”犹言早晨起来对镜梳妆,“愁改”则表明她此刻的感情状况,体贴入微,更可见一片痴情。尾联借神话传说来表达无望中的希望,即劝慰对方,也聊以自慰。全诗结束的“看”,谓“试试看”之意,一股柔和、婉顺的相思之情尽在其中。

“别难”是这首诗的诗眼,更道出了诗人不尽的相思之苦。“见”、“别”、“难”,三字不仅传递出诗人缠绵的相思,也写出了诗人与恋人相见、作别那难舍难分的动人场面,读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三、四句作为爱情盟誓,历来为人们称引激赏。这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将春蚕吐丝与蜡炬滴泪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象征相思的缠绵不止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动贴切,含蓄隽永。

五、六两句,悬想虚拟分手后对方的相似状况,此乃古诗中常用的“从对面写起”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对方对诗人的灼灼思念,更曲折地写“活”了诗人对对方的一往情深。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真挚爱情执著不渝的向往,流露出在爱情出现曲折时诗人内心难以言述的悲哀,更形象地表现出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士大夫对爱情既有所追求,又不免犹豫的精神状态。虽能执著追求,但却只是无望的抗争,故这首诗就更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无题》全诗中流露出一股浓浓的相思,却迟迟不见归期的相思之苦,也表达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精神。一.词意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容颜变得憔悴。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二.句意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三.文学常识

选自《李义山诗集》。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就以“无题”为名。无题诗意旨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四.赏析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五.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也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 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2.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3.解释加点的词。

(1)蜡炬成灰泪始干()(2)晓镜但愁云鬓改()(3)青鸟殷勤为探看()4.按提示默写诗句。

(l)重点写思念之深的两句:。(2)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

5.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6.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7、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东风,百花.两意象既交待了离别的时间(暮春).也为诗歌渲染了一层凄凉无奈的意境。抒发了男女主人公在离别即将来临时心情的痛苦难堪。

8.颔联通过哪些意象的创设,表达了什么情感?现在人们赋予它怎样的新意? 春蚕丝尽,蜡炬成灰。表达了对对方刻骨铭心的思念,新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无私奉献。

9、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10、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1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12、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13、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14、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15.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 对情人的思念。(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16.阅读《无题》,回答1-6题。

(1)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4)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7.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18.阅读《无题》,回答1-3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9.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0、.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2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4.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22、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23、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答: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24、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25、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情景。

26、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7、“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8、“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2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3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思方尽 相思之泪才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3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3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3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35.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36.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37、选择有误的一个是()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8、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39、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40、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

第五篇:诗词赏析

1.泊船瓜洲

【原文】(体裁)七言绝句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船停靠岸。

2.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数重:几座。

6.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何时:什么时候。

8.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10.间:间隔

11.隔:只隔着

【译诗】从京口到瓜州仅一江之隔,到钟山也只隔着数座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

2.秋思

作者:张籍 朝代:唐 体裁:七言乐府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①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④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3山水情深 风雪意浓--------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下载诗词赏析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词赏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词赏析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

    诗词教学反思

    穿越千年 感受诗词之美 ——诗词单元教学初识 2018届语文备课组 李娜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

    元宵诗词赏析(★)

    元宵诗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唐宋诗词赏析

    初识苏东坡还是从他那首《水调歌头》开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诗词赏析练习

    诗词赏析练习春 望 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诗人的......

    新年诗词赏析

    新年诗词赏析 凤城新年词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

    诗词赏析5篇

    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 李贺《致酒行》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4.天苍苍,野......

    诗词赏析方法

    诗词赏析方法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