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印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8:0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已打印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已打印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篇:已打印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区公用设施及环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爱护社区公用设施,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尊重并感激为社区服务的人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娱乐及公益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社区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社区公用设施、尊重社区里的劳动者的文明习惯,关心社区建设,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出谋献策,做社区建设的小主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了解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喜爱并保护社区环境,能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用设施,为社区建设尽自己一份力。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社区生活环境,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

课时建议:7课时 1.我生活的社区 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公用 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2.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调查社区的发展变化,激发对社区的

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公益、娱乐活动,陶冶身心,增进邻里之间的

友情,提高生活质量。

4.了解城乡社区的不同特点,感受其不同的社区文化。

一、我家在这里 活动过程

1.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公用设施,它们的功能、式样、布局及管理状况,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与快乐。

2.可用拍照、绘画、记录的形式收集资料。

3.上网了解农村或城市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师准备:

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基本情况。收集有关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及发展的图文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情境导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哪里吗?

教师可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及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揭 示课题。

2.小组交流: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呢,想让老师知道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

介绍自

己生活的社区。

老师注意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小区时,一定要介绍自己家所居住的小区的名称、位置及门牌号码,同时要介绍小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公用设施,以及它们给自己的帮助,在情境中了解设施的作用。

3.全班交流:可用图片、绘画、文字展示各组交流成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

现自己生活的社区特点,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4.交流其他社区,与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什么不同。

5.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认识农村社区。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不同的社

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华家住在青山镇王家村,这里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有哪些不同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如田园、农舍、水库、学校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激发学生对农村社区的喜爱之情。

6.教师小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

生活在社区里。不同地域的社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城市社区繁华热闹,农村社区清新宁静。每个社区都有众多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客观地、正确地评价不同社区之间的特点,充分认识每个社区的优势和长处,避免同学之间的攀比,不能鄙视条件差的社区(或农村社区)。活动拓展:

利用节假日,请父母带孩子走进农村(或城市),感受一下异域社区的特点。

《第二单元

爱心温暖你我他》

10、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邻里之间应和谐相处,那么我们邻居小朋友应该如何做呢?

11、播放课件:“我和邻居小朋友做作业、捉迷藏”

12、互动交流:自己和邻居家的小伙伴是否常在一起玩?在一起时干什么?

13、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大家都有自己要好的邻居小伙伴,你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游戏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14、班级讨论:

(1)教师播放课件:“一位男孩因妈妈不让自己下楼与小伙伴玩,而感到苦恼”。

(2)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苦恼?这样的苦恼我们该怎样解决?

(3)请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确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这种感受告诉家长,让他们能体会到你的苦恼,相信我们的爸爸妈妈会改变自己的这种做法。

15、播放课件:“我和邻居小伙伴开心相处”。

16、说一说:刚才短篇中的几位小伙伴之间是怎样友好、开心相处的?猜一猜:他们当时会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17、过渡语: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小伙伴,能将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18、互动交流:由2——3位学生讲述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情。

19、教师小结:大家和邻居小伙伴就像兄弟姐妹,彼此间相互关心、照顾、好的东西共同分享。

活动拓展

1、回家后请同学们为曾经与你家发生过矛盾的邻居做一件好事。

2、以“我与邻居小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课时

过渡语:天气有阴有晴,月亮有圆有缺,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邻居小伙伴他会发生矛盾。

1、播放课件“小伙伴玩耍发生矛盾”

2、交流发言:在与小伙伴相处时,如果产生了小矛盾,我们可以怎么做?还有哪些小矛盾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

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评价,如:你这种解决小矛盾的方法很可取,、相信你以后一定能与邻居小伙伴和睦相处等。

3、教师小结:当我们与小伙伴之间产生小矛盾,我们应学会共同商量、相互谦让,这们矛盾就很容易解决了。

4、播放课件“冬冬在楼道拍球”

5、评一评: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6、班级交流:和邻里相处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注意?出示课件:“放牛不踩庄稼,不在晒谷场上玩耍”。

7、邻里之间有时候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只要大家都多为别人着想,就能减少纠纷,相处得更加愉快。

8、小组讨论:(1)教师出示课件:“深夜唱卡拉OK,乱扔垃圾,乱摁门铃”。(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他们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让你来处理,你会怎么做?

9、全班交流。

10、教师小结:每个人多为别人着想,世界会变得更美丽。

第三单元

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

活动一: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2、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业和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的生活的关系。

3、懂得感激从事各种职业的人。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1、大家都很喜欢猜谜语,对吧?请大家来猜猜看,这些人是干什么的?(课件出示:农民、纺织工人、医生、交警、厨师等不同职业的人的图片,学生猜。)

2、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服务?如果生活中没有他们,行吗?

3、师小结:对呀,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的生活确实离不开他们。

二、介绍身边熟悉的人的职业

过渡:老师让你们各小组调查我们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的服务人,有收获吗?赶紧把你们的收获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三、全班交流。

1.各小组交流调查材料,师巡视了解学生调查情况。(自己熟悉的人的职业、他们一天中做了哪些事。)

2.可以以哑剧的形式表演,拓展思维,让同学猜。

四、组织学生讨论:你还知道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他们有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师?

小结:我们身边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五、学生表达愿望。

过渡:这么多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你们准备怎样赞扬他们,感谢他们呢?

1、各小组按自己的打算做准备。

2、各组以不同方式感激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唱歌、诗朗诵、快板、作红花等。)

3、学生设计、制作感谢卡,并送给一位我们服务的人。(不随地乱仍杂物、不浪费粮食、不破坏公共财物。。。)

六、拓展延伸:现在各行各业的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二十年后,你们都长大了,走上了工作岗位,到那时侯你们想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哪些服务呢?请大家回去以后写一写“二十年后的我”或用自画像的形式画下来。

活动二 :人们的职业和劳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不同职业的不同劳动。

2、能够区分生产和服务两大类职业,理解人们通过不同职业的劳动满足他人的需要,同时也为自己获取相应的报酬。

3、养成尊重各种职业的态度,懂得感激从事种劳动的人们。

教学过程:

1、启发。

教师提问全班学生:“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谁知道什么是职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解释:“职业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名称。人人都要工作,但大家从事的职业不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劳动。比如我的职业是教师,教师这个职业的劳动就是教育学生;在马路上指挥交通的人的职业是交通警察,交通警察这个职业的劳动就是保障马路上车辆的正常运行和行人的完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2、讲解。“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他们从职业和劳动中得到了什么?别人又从他们的职业和劳动中得到了什么?”

3、讨论:书本上提到了两类职业,谁能说一说是哪两类?

4、懂得职业和劳动之间的关系。

5、畅想: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长大之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

学生自由发言,肯定他们选择的各种职业及其劳动。

第四单元

我是聪明消费者

教学目标:

1、具有初步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

2、知道广告是宣传产品的一种手段,正确认识广告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3、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教学重点: 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商品包装、标签或说明书。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还要保证质量,是不是?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你们想知道吧?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我是聪明的消费者

二、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1、同学们平时都买过哪些商品?

2、在买商品的时候不没有遇到过伪劣商品?结合你自己或他人发生过的事例说一说都有哪些危害?(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和同学们说说。)

3、假商品危害很大,我们在选购的时候应该怎样去辨别真伪呢?使我们不受欺骗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好方法,可以结合某一种商品

为例来说一说,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

教师:同学说出这么多方法,老师也从中学到很多,下面就拿出准备好的包装袋,来鉴别是真是假,说出理由。

三、广告的影响:

1、师:有句广告说得好:“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说起广告同学都很清楚,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说出几句广告词吗?(学生说出)

2、在生活中商家为加大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设计发出各种诱惑人心的广告,我们有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广告宣传来认识一种商品的,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学生说出)

3、当然广告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但是广告完全是真的吗?有些广告为加大宣传力度,夸大商品质量,夸大作用,你们买过与广告不符的商品吗?(学生通过例说出)

4、师:广告只是一种宣传手段,我们不能只相信广告,在购买商品时,应该买一些自己所需的适合自己的商品。

四、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学们我们学会了许多辨别商品的方法,但有时也会由于某种原因,会买到一些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我们的消费者权益就会受到侵害。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学生指出生活中的例子)

(出示投影)(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你们没有没这样的经历呢?你是怎么做的?)

老师曾经就经历过这样的事,在商店买牛奶过期了。

我该怎么办呢?扔了算了,可以吗?(小组讨论后来告诉老师)

师生互动:退货;拿着证据回去找他;我没有要小票呀!提醒我以后要开发票或小票;

以后我一定要记住,跟商家要发票;以后要仔细观察包装,是可以避免的;(出示投影)

五、小结:学生汇报所学的知识。

课外实践:和父母一起购物,把你学到的知识用一用,把自己购物的感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第二篇:鄂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奇妙的声音

第一课时课题:美妙的琴声

第二课时课题:《楚商》

第三课时课题:《旱天雷》

第四课时课题:音乐游戏《火车咔咔咔》

第二单元

时光

第五课时课题:唱一唱

时光

第六课时课题:

听一听

良宵

第七课时课题:玩一玩

金梭和银梭

第三单元 童话天地

第九课时课题:听一听

糖果仙子舞曲

第十课时课题:听一听

黄鹤的故事(节选)

第十一课时课题:玩一玩

龟兔赛跑

第四单元 月光奏鸣曲

课题:月亮姐姐快下来

第十三课时课题:月光奏鸣曲

第十四课时课题:阿细跳月

第十五课时课题:月亮

第十六课时课题:月出歌

第五单元 鸟儿在歌唱

第十七课时课题:鹰

第十八课时课题:鹦鹉

第十九课时课题:荫中鸟

第二十课时课题:《小鸟》《小鸟小鸟》

第六单元 小舞曲

第二十一课时课题:快乐的节日

第二十二课时课题: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第二十三课时课题: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第二十四课时课题:快乐小舞曲

第二十五课时课题:玩一玩

《水草舞》

第七单元 乡村美景

第二十六课时课题:银色的桦树林

第二十七课时课题:乡下的阳光

第二十八课时课题:欣赏山涧溪流(竖琴独奏)

第二十九课时课题:山村变了样

第三十课时课题:美丽的黄昏

第八单元 雨中情景

第三十一课课题:小小雨点

第三十二课时课题:雨打芭蕉

第一单元 奇妙的声音

第一课时

课题:美妙的琴声

教学目的:

1、学习即可斯洛伐克的歌曲《美妙的琴声》,通过了解音乐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加强学生在歌曲表现中的感性体验。

2、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及X.X的节奏型,使学生能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事迹及歌曲的写作背景。

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捷克作曲家,生于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岁时进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入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并正式开始创作。首次为音乐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现爱国热情的赞美诗《白山的子孙》。

翌年,辞去剧院乐队职务,到教堂作管风琴师,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后结识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大力推荐他的《摩拉维亚二重唱》,使其在世界上流行。他还与汉斯•里希特、汉斯•封•彪罗、柴科夫斯基等人保持着诚挚的友谊。曾被邀九次访问英国,旅行德国、俄国,并亲自指挥作品的演出,倍受欢迎。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同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1892年被邀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此间,他写了最著名的《新世界(第九)交响曲》。回国后,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和进行演出活动。1901年升任院长。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和歌曲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二、播放歌曲《美妙的琴声》

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

三、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四、教唱歌曲《美妙的琴声》

五、学生练习演唱

师引导学生进行“渐强、渐弱”等表情处理

六、小练习:见书P

第二课时

课题:《楚商》

教学目标:

欣赏《楚商》,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乐器中国宝级的乐器——编钟,领略编钟音乐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编钟音乐了解中华民族的一段重要历史。

教具:音乐磁带、编钟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欣赏编钟音乐《楚商》

1、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片、播放编钟音乐

2、介绍编钟及编钟音乐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楚商》是一首最能体现楚国音乐韵味的代表曲目。乐曲优美抒情、古朴典雅。因为这首乐曲是楚国的一首商调式的音乐,所以曲名叫作《楚商》。稍慢的速度、松弛的节奏使乐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乐曲表现了楚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

3、欣赏乐曲《楚商》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旱天雷》

教学目的:

欣赏《旱天雷》,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民族乐器——高胡的演奏特色以及用音乐表现人们欢乐心情时的方式。

教具: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

1、介绍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起初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2、介绍高胡:

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乐队中,高胡按实际音高记谱,定弦比二胡高纯五度或纯四度,即定弦为a(1)、e(2)或g(1)、d(2)。常用音域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发音紧张、尖锐,不宜多用。在常用音域范围,其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并经常与二胡构成八度奏。

3、欣赏乐曲《旱天雷》,说一说乐曲是怎样表现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的欢乐情景的。

三、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课题:音乐游戏《火车咔咔咔》

教学目标:

1、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感受火车的节奏。

2、在节奏游戏中学习轮奏的知识,用口琴演奏教材中的“轮奏练习曲”。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火车咔咔咔》,感受火车的运行节奏

二、游戏:

播放乐曲,学生和着节奏模仿火车的汽笛鸣叫声和开动的声音

三、学习轮奏的音乐知识:

看图,读出书上画的图谱,每一小节两拍,分两组进行。第一组先读一个小节后第二组加进来。

师生共同进行轮奏练习。

全班吹奏第一声部,老师吹奏第二声部;交换进行练习;分组分声部吹奏。

四、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时光

第五课时

课题:唱一唱

时光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时光》,并体验童谣问答式歌曲形式的演唱特点。

2、尝试和声音程的听辨,学习简单的二声部的和声对位合唱练声曲,为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打下基础。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时光》

二、学唱歌曲《时光》

1、介绍歌曲

2、教唱歌曲

3、引导学生划拍视唱

4、分组对唱

三、课堂小结

第六课时

课题:

听一听

良宵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二胡曲《良宵》,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演奏特色和表现特点,提高对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视频、图片

教材分析:

刘天华,江苏江阴人,家住南沙三甲里,位于香山脚下,通过学习了解刘天华的生平事迹和对音乐的贡献,增强学生对家乡、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良宵: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上面这些图片拍的是什么地方?

生:香山、上山路、香山寺 师:香山是我们张家港的旅游风景区,风景迤俪,她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在香山脚下,有所百年的老校,三甲里小学也就是今天的南沙小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曾出过许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谁呢?如果你是南沙人,相信你一定知道

生:刘氏三兄弟。分别叫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

出示图片:刘氏三兄弟雕像

师:他们分别是做什么?

生:文学家 音乐家 文学家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刘天华生平、创作的作品和他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谁知道他的一些经历。

生:

师:补充,刘天华,原名寿椿。出生于1895年:2月4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解放前南沙这一带属于江阴,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师:同学们,听过了刚才的介绍,你们知道刘天华最杰出的地方在哪里?

生:二胡的演奏及教学,师:详讲,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第一次将二胡、琵琶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有的境地。

师:那你们了解二胡吗?

生:知道一些

师:请同学介绍二胡,二胡有哪几部分组成生:琴头、琴杆、琴筒、琴弓

师:老师详细介绍:二胡生根于民间。他在民间流传很广,尤其在江浙一带更为普遍,所以二胡又叫南胡。以前很少独奏,更多的是拉拉民歌、民间小曲、江南丝竹、伴奏戏曲等。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师:二胡的声音如何?

生:柔美动听

师:有同学会演奏吗?如果不会,你也可以上来试试。

生:、、、、、学生动手,谈谈体会。

师:下面老师为你们演奏一首小曲,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猜一猜我演奏的是什么乐曲?

生:射雕英雄传主题曲

师:同学们,二胡最适合表现怎样的乐曲?

生:悲伤的师:还可以表现这样的乐曲?

生:欢快的、高兴的、喜悦的师: 《今天我们请同学欣赏刘天华一首创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乐曲良宵,良宵指的是什么时候?你觉得良宵应该是怎样的情绪?

生:中秋,除夕等 欢快的,高兴的,忧伤的,各人理解不同

师:刘天华这首良宵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良宵: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师:下面老师为你们演奏一遍,听后说说这首乐曲的感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生:怡然自得,轻松愉快

师:刚才是老师演奏的,下面请同学欣赏演奏家演奏的乐曲,进一步感受音乐形象。说说乐曲有几段?

生:一段体

师: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

师:同学们,这首良宵可以用二胡表现,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生:竖笛、笛子、小提琴、等

师:好的、那我们就用竖笛来演奏其中几句旋律。

生:学生演奏

1、哼唱旋律

2、分句练习指法

3、学生练习

4、齐奏

5、个别演奏,试用不同的速度演奏

6、加入碰铃演奏

师:你们刚才用竖笛演奏了良宵。让我们听听由其他乐器演奏的良宵,再说说你的感受。

1、小提琴演奏

2、再听由洞箫演奏的良宵

师:说说听了两首不同乐器演奏的感受。

生:回答、、、、、、师:良宵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师: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师:刘天华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一生。他用毕生的精力,把教学、创作、学习、研究四个方面结合起来,为二胡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话时代的贡献,这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再到网上查询刘天华的有关资料,听听他的其他音乐同作品。用竖笛演奏良宵。

第七课时

课题:玩一玩

金梭和银梭

教学目的: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从歌曲中认识到要珍惜时间。

2、能随着音乐节拍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能即兴表演。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唱《金梭和银梭》

三、请学生讲一讲从歌中所理解的金梭和银梭的寓意

四、播放歌曲,全班同学随着音乐即兴编动作,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五、朗诵歌词:

1、指名一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老师合着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3、学生合着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歌词,体验歌曲的快乐之情。

第三单元 童话天地

第九课时

课题:听一听

糖果仙子舞曲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增强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准确指导学生感受优美的情绪,准确学唱旋律选段

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在第三部分时可随音乐旋律律动表演。

2、听《糖果仙子舞曲》,比较这首乐曲的情绪与《玩具兵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

4、再次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

5、欣赏乐曲第三遍,引导学生分辨其中钢片琴的音色,并介绍柴科夫斯基选用钢片琴的经过。

6、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请同学们想一想,用哪一首乐曲配乐更合适呢?

7、还能用其他的音乐配吗?

8、现在主同学们为老师播放音乐,老师朗诵《爱丽丝漫游仙境》,部分同学可随音乐表演。

9、小结。

第十课时

课题:听一听

黄鹤的故事(节选)

教学目标:

了解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交响诗”,以及交响诗表现故事情节的方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材料(略)

这部交响诗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写的。

二.作者简介

施咏康(1929~)作曲家。《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

三、播放交响诗,让学生欣赏

四.乐曲分析(师做简单介绍)

五、介绍交响诗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话。

交响诗,由李斯特于19世纪40年代末创用,他认为:“标题能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李斯特曾写作了《塔索》等10多部交响诗,他把交响音乐与诗歌联系起来。

 交响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写作手法以描绘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相结合为特点,管弦色彩丰富。

六、再完整地欣赏一遍

第十一课时

课题:玩一玩

龟兔赛跑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能辨别乐曲的不同情绪,初步感受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童话音乐,使学生明白成功来自于自信心和毅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3、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

CAI课件,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蓝猫小标贴。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老师扮主持人,从后面走进和小朋友打招呼:嘿!小朋友们好,我是燕子姐姐,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动画城”。(屏幕上出现“音乐动画城”字样)

二、新课教授。

1、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1)师:燕子姐姐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是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燕子姐姐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动画片吧!(播放无声动画片)

师:哦,原来是小兔子和乌龟,谁能学一学小兔子和乌龟走路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好,不过,燕子姐姐总觉得这个动画片好象少了什么,你们能告诉我吗?(声音)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呀!没有声音的动画片,你们觉得好看吗?

(不好看)好,下面就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给小兔子和乌龟配上好听的音乐吧!

(2)、师:燕子姐姐这里有两段音乐,分别是由两种管弦乐器演奏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画面出现单簧管图片):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单簧管”(点击出示“单簧管”字样),它奏出的音乐是(点击音乐响起),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呢?应该配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单簧管奏出的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

师:还有一种管弦乐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点击出现“大管”图片: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大管”,小朋友看一看,大管和刚才的“单簧管”一样吗?(引导学生简单区分“单簧管”和“大管”)那大管奏出的音乐是怎样的呢?(点击音乐响起)你想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老师总结:大管奏出的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

(3)、师:小兔子和乌龟知道小朋友为它们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可高兴了!你们看,它们迫不及待地跳起舞来了。(画面出现配上了音乐的动画片)

2、引导学生分段欣赏音乐故事。

(1)、师神秘地:今天来到我们音乐动画城的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呢。(蓝猫出现:小朋友们好,我是蓝猫)

师:原来是蓝猫呀,小朋友你们喜欢蓝猫吗?好问的蓝猫今天不仅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当然喽,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会得到蓝猫的奖品!(老师出示蓝猫小标贴)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蓝猫带来的礼物吧,不过,可要认真看,认真听,才能回答出蓝猫提出的问题吆!

(2)、学生听音乐故事至“比赛开始了”。

蓝猫出现:小朋友,看到这儿,你能听出下面的音乐表现的是哪只小动物吗?(分别播放两段主题音乐,请小朋友辨别,并请小朋友说说故事中两只动物的特点,表现好的给予蓝猫小标贴)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很快就回答出了蓝猫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继续往下看下面的故事吧。

(3)、学生听故事至“喊叫声惊醒了小兔子”。

蓝猫出现:小朋友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接下来你能听着下面的音乐做出合适的动作吗?(播放小兔子睡着了的音乐和乌龟继续努力追赶的音乐,请小朋友模仿出相应的小动物形象)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象,比赛的结果到底怎样呢?

(4)、学生听音乐至故事结束。

蓝猫出现:聪明的小朋友,故事讲完了,你知道跑得快的小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老乌龟吗?

引导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对呀,骄傲使人落后,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骄傲自大。

3、复听音乐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1)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谁想来表演“龟兔赛跑”?

(2)请三个小朋友分别做小兔子、乌龟、小猴子,其余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小动物,到音乐结束时,老师带领下面小朋友戴上头饰和小兔子、乌龟一起跳起欢乐的舞蹈。

(3)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呀,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期的音乐动画城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这里,燕子姐姐要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们回去将这个故事用彩笔画出来,下一期节目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最好!好吗?好,让我们一起和蓝猫说再见吧!(小朋友和蓝猫、燕子姐姐说再见)

(三)、结束活动。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第四单元 月光奏鸣曲

课题: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并通过与“月亮姐姐”的对话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二部轮唱合唱形式,在歌唱学习中尝试两个声部间的协调与控制,体会用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什么时候月亮姐姐最圆最亮吗?

二、新课:

1、欣赏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引起学生的歌唱欲望

2、用划拍视唱的方法教学生视唱第一段,在甜美的音乐里增强对声音的审美感受。

3、引导学生用分声部轮唱方法视唱第二段,巩固学生的视唱能力。

4、学生试着演唱歌曲,身体自由随着音乐律动,感受三拍子音乐摇曳、流畅的动律感

5、分小组视唱

6、全班齐唱

三、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时

课题:月光奏鸣曲

教学目标:

欣赏《月光奏鸣曲》,领略钢琴音乐的魅力,了解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音乐。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出乐曲《月光奏鸣曲》,简单介绍乐曲。

有月亮的夜晚,月光总能带给人许多想像。贝多芬写于1801年的《月光》钢琴奏鸣曲,带给人的想像则更为丰满。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据说是由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那间贫寒的小屋里,洒在沉寂的钢琴和3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

《月光》的情感其实就是贝多芬最深切的爱的情感,其表现力极其丰富。第一乐章有冥想的柔情、第二乐章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完美地衔接在一起。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道深渊之间的一朵花”,它的美无与伦比。第三乐章以热情的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激烈、狂怒、奔放,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乐曲尾部以斩钉截铁的节奏,表现了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突然沉寂下来,那是一种汹涌澎湃后不同凡响的沉寂。

今天欣赏的为《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

二、引导学生倾听音乐,静静地体会音乐的意境。

三、通过游戏体验音乐的意境——宁静的、抒情的、连绵不断的。

a、介绍游戏玩法,老师示范游戏:

老师先摆个固定造型,播放音乐,碰配课老师一下,配课老师就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动作要求轻柔的、缓慢的、安静的、连绵不断的,再次碰到她,她又摆个新造型不动了。

b、引导学生听音乐玩游戏。

第十四课时

课题: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彝族阿细人的舞蹈和音乐,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多种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

教学准备:

1、相关的音像资料:《阿细跳月》的音乐与舞蹈录像、火把节录像。

2、电脑可见或图片: 彝族阿细人的服装、服饰、建筑、民俗等资料。

3、文字资料:有关火把节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教师语言节奏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彝家山寨去参加阿细人的火把节。你们可要注意别掉队!

(边拍腿边说出节奏,自然寅初杰拍的特点,掌握5拍子的特点)

二、欣赏《阿细跳月》的音乐

介绍火把节的故事;讨论归纳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哼唱旋律,帮助学生捕捉旋律中出现最多的5 1 3三个音,使学生了解彝族音乐的骨干因。

音乐特点:xx

x x x

xx

x,为典型节奏,513为骨干音乐,乐曲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出现。

让学生完整地听音乐,要求:在每小节重复的地方拍手、拍脚、跺脚、用身体动作参与欣赏,联系节奏。

三、练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左腿开始,左右向各走三步,右腿踢两下,然后换方向。

四、交流讨论

跳完这段舞蹈的感受?

师生交流讨论:简单的舞步,每个人都能跳;阿细人的生活方式是火热的,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阿细人音乐舞蹈具有典型的特征。

五、复听 《阿细跳月》的音乐。

简单的介绍作品:乐曲特征—主体多次变化重复并伴有转调;乐曲的音色—各种民族乐器,竹笛、二胡等;演奏形式:独奏、合奏、领奏;力度速度—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向高潮。

六、体验歌舞风情。

设计“火把节”场景,男女学生围成圈跳舞,来模仿阿细人手持“火把”跳“细月”的情景。

第十五课时

课题:月亮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用亲切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装饰音,并了解装饰音在塑造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3、能按照节奏创编歌曲唱名,进行音乐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引导学生感知歌曲的内容,熟悉歌曲的旋律

2、再次聆听歌曲

说说这首歌曲的特点。

了解和认识装饰音,体会装饰音在这首歌曲里起了什么作用?

3、轻轻唱一唱歌谱

老师拍出每一个乐句的节奏,学生按节奏唱唱名

4、用亲切、欢乐的情绪演唱《月亮》这首歌

5、完成课后创编练习:

学生自由创编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课堂小结

第十六课时

课题:月出歌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浓郁的童谣风格。

2、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天文知识。

3、在指挥、演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唱了月亮的歌曲,现在再让我们听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播放《月出歌》)

二、新课:

1、学生聆听后提问:你听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

学生:知道了月亮在不同时候的变化。

2、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接龙或生生接龙读)

初一初二看不见

初三初四一条线

初五初六像镰刀

初七初八缺半边

初九初十像金桃

十五圆得赛银盘

3、你能在黑板上画出初一到十五的各种形状的月亮吗?

学生: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时候的月亮的变化。

4、聆听《月出歌》,随着音乐轻轻哼唱歌曲。

5、一起拍击书P27上的节奏,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浓郁的童谣风格

三、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 鸟儿在歌唱

第十七课时

课题: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日本歌曲《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表现的热望、稳健的情绪。

2、学习简单的二部合唱,并尝试用多声部(二部或三部)的歌唱来表现远眺的意境。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的识记与运用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能力的训练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歌谱、录音剪接磁带、投影仪、电视机、雄鹰图片、雄鹰头饰四个、发声练习曲谱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大雁歌》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诱发情感、导入新课:师问:进教室时听的是什么歌?大雁在什么季节由南往北飞?春天你喜欢放风筝吗?看!放风筝的小朋友唱着歌跑来了,仔细听听他唱什么?

三、发声练习:• 2 35 65 | 1|1 • 6 53 23 | 1

||

天 来 到

了。

筝到 处

飞。

1、师唱一遍后生模唱一遍,出示发声练习曲谱后,第三、四小节看着谱多练两遍。

2、你能说出这两句歌曲的音乐形象吗?(师启发:第一句,音逐渐往上唱,第二句是从高到低,它们分别代表什么音乐形象?)飞来飞去的形象。

3、用什么力度演唱才能表现这种形象?试着唱唱。(渐强、渐弱)

4、你知道的力度记号还有哪些?板书在发声练习曲谱上,生说一个师写一个:PP P mP

mf f ff f mf mP P PP

5、紧接着他的好朋友也牵着风筝唱着歌跑来了,再听听,他的好朋友又

是怎样唱的?

0 0 1 • 2 | 35 65 1--||

来 到 了,风

筝到处

飞。

步骤:师唱一遍后生模唱一遍,问:他的风筝掉下来了吗?想象着形象再唱一遍。

分声部合唱:

(1)分别背唱高、低声部(高声部的第三、四小节多

背两次)。(2)分声部合唱(共两遍,高、低声部换着唱)。要求:注意力度,集中思想。

四、教唱新歌

1、请同学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向高空:师弹奏一遍《鹰》后问:随着音

乐,你在高空中好象看到了什么?

2、歌曲简介、听范唱:刚才老师弹奏的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鹰》,(出示歌谱)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放录音带)

3、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两只雄鹰比翼齐飞、上下盘旋、飞来飞去的形象。(生说后师做总结)

4、分析歌谱:

(1)第一、二句的不同之处:师唱这两句谱,生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分析力度记号所表现的形象。(为什麽要用渐强、渐弱记号?)

(2)合唱部分应怎样唱:先轮唱后合唱。

5、重点练唱合唱句的高声部(难点突破)。

6、跟原声带默唱,合唱部分第一段时重点听高声部,第二段时重点听低声部。

7、分声部慢速跟琴唱,并进行难点突破。

8、分声部轻声跟原声带唱。

9、分声部跟伴奏带唱。

10、自愿上台分声部跟伴奏带演唱,师指挥。

11、歌曲分析、艺术处理:你了解鹰吗?雄鹰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出示雄鹰图片投影)师归纳总结:雄鹰具有勇敢无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搏精神。我们应向雄鹰一样,搏击长空,昂首飞向未来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五、表现与创作:

1、分声部创编表演动作。

2、全体同学随原唱带边唱边舞,自由律动。

3、分声部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戴雄鹰头饰表演,其余同学分声部在坐位上有表情地演唱,师用钢琴伴奏。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力度记号的认识,提高了合唱的能力,同时还了解了雄鹰的精神。愿同学们从小刻苦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像雄鹰那样搏击长空,实现自己的理想。

七、下课仪式。在《鹰》的歌声中飞出教室。

第十八课时

课题:鹦鹉

教学目标:

通过对菲律宾民间音乐《鹦鹉》的欣赏,了解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及民族乐器昂格隆的演奏特色。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艺术形式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昂格隆。

简介昂格隆合奏,菲律宾音乐《鹦鹉》。

二、新课

1、唱一唱同名歌曲《鹦鹉》

2、欣赏菲律宾音乐民间音乐《鹦鹉》

3、说一说: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那件乐器的形状音色和昂格隆相似

4、播放《鹦鹉》,让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三、课堂小结

第十九课时

课题:荫中鸟

教学目标:

领略竹笛的演奏特点,以及竹笛表现自然界中各种鸟类鸣叫的音乐趣味。

教学准备:竹笛、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笛子?会吹笛子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笛子(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并让学生触摸试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见过的笛子、会吹的笛子及教师出示的笛子实物,使学生初步了解笛子家族的种类。)

2、教师出示各种鸟的图片

教师依次出示翠鸟、鹧鸪、麻雀、画眉、知了、琢木鸟、鹦鹉、布谷鸟、杜鹃、极乐鸟。

指名说一说:你认识这只鸟吗?你能模仿它的鸣叫声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鸟名、模仿鸟叫,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3、那么你们听过由我们中国的笛子演奏模拟的各种鸟叫声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笛子名曲——荫中鸟。

二、展开教学

1、认识中国竹笛

刚才我们看了许多笛子,下面老师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中国的竹笛。

竹笛:古时候称作横吹,它是由竹制的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

竹笛又分为梆笛、曲笛两种。那么这两种笛子的区别在哪儿呢?

首先它们在外形上是梆笛略短。曲笛稍长。

其次它们流行的区域不同。梆笛流行于北方,因常作为梆子戏的伴奏而得名。曲笛流行于南方,因常作为昆曲的伴奏而得名。

再有它们的音色也有所不同。梆笛音色高亢明亮。曲笛音色柔和秀丽。

2、介绍笛子的演奏技巧:教师边介绍边吹奏常见技巧如:花舌音(*)、滑音()和颤音(tr),让学生也试一试、吹一吹,以激发兴趣。

3、师:说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就开始欣赏这首动听的乐曲吧。

初听乐曲一遍(全曲)

讨论:全曲总体印象——欢快、活泼、高兴地、形象地、有变化地、热烈地„„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出全曲留给你的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并请在你认为能分段的地方举

手示意。

提示介绍引子:单独欣赏引子部分,试着听辩引子处运用了笛子怎样的演奏技巧?(颤音)

肯定同学们的分段。

4、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节奏如何?使你联想到什么?

(讨论后得出:第一段主要表现了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对歌的情景。节奏跳跃、欢快。使人联想起鸟而在树荫中穿梭飞舞、蹦跳戏耍的情景。)

(2)听赏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鸟叫?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讨论后得出:从这段音乐中好象听到了翠鸟、画眉、布谷、鹦鹉、知了、杜鹃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叫声,它们的叫声有的清脆,有的明亮、有的浑厚,有的低沉„„。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百鸟争鸣的景象。)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逼真的鸟鸣都得益于什么?

生:因为笛子的丰富演奏技巧,所以把鸟鸣声表现的惟妙惟肖。(3)听赏第三段

师:你听出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吗?还记得我们把这种乐段通常叫做什么吗?

这一段又有什么寓意呢?

(讨论后得出:第三段和第一段基本相同。只是在结束时,把原来的旋律略加改变,并提高八度演奏,使全曲在异常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寓意鸟儿在蓝天中翱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像这样的变化重复,我们通常叫做再现。)

5、完整再听赏全曲一遍。

同学们可以随音乐自由地表现鸟飞、鸟叫。进一步感受乐曲带给你的美。

6、对比欣赏

(1)听一段曲笛演奏的乐曲《鹧鸪飞》。

要求感受曲笛的音色。(设计意图:通过梆笛、曲笛音色的听辩对比,加深学生对笛子的了解和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2)听一段由长笛演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段音乐的欣赏,使学生对笛子家族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情绪稍做平静。)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

生: „„„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的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我们民族的音乐,学习演奏我们民族的乐器,繁荣我们民族的文化。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的朋友——鸟。让我们在这动听的笛声中结束这节课吧(再放乐曲——荫中鸟,同学们随音乐做鸟飞状,学鸟叫声离开教室)

附板书设计:

荫中鸟

制作材料

流行区域

音色特点

外形

竹笛

竹制

梆笛

流行于北方

高亢明亮

较短

曲笛

流行于南方

柔和秀丽

较长

笛子

竖笛

塑料

长笛

金属

引子——活泼俏皮的鸟鸣

A 段——活泼欢快,好似鸟儿在树林里尽情对歌。

B段——鸟鸣段落。生动地表现了百鸟争鸣的景象。

A段——变化再现段。寓意鸟儿在蓝天中翱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

第二十课时

课题:《小鸟》《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1、欣赏《小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可爱风趣的情绪,体验本单元的主题——小鸟在歌唱。在聆听、创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欣赏《小鸟小鸟》感受歌曲6/8拍摇荡的节奏特点。能用手模仿小鸟的翅膀,合着歌曲的节拍飞翔。

教学过程:

一、以《小鸟小鸟》音乐律动入室。

你知道小鸟是怎么飞翔的吗?

请学生用手当翅膀,学一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像最好。

合着歌曲《小鸟小鸟》的节拍模仿小鸟飞翔,感受六八拍的节奏特点。

二、倾听音乐《小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三、引导学生填空:

师在钢琴上弹奏旋律,让学生感受一下乐句中节奏的组合可爱的小鸟想请你们和它一起唱歌,小鸟带来了音乐卡片,你能把这些卡片上的音乐正确地填入括号里吗?

师引导学生填主音,培养学生对音乐结束句的感受

四、学生作品展示:

请同学们唱一唱自己创作的乐句

五、课堂小结

第六单元 小舞曲

第二十一课时

课题: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快乐的节日》,感受乐曲所描写欢度节日的快乐情景,表达少年儿童生活的幸福、快乐。

2、通过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配伴奏和为歌唱现场伴奏的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性音乐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听辨乐曲情绪、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二)描写小朋友快乐过节的小诗《快乐的节日》

1.读一读这首小诗

2.出示描写过节的资料(课前准备)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节日》

(一)初听

1.仔细聆听乐曲,描述一下你听到的音乐

2.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二)复听

1.听歌曲《快乐的节日》和打击乐器演奏的《快乐的节日》

2.比较两个作品的相同和不同,感受乐曲表达的相同的快乐情绪

3.说一说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它表现的是怎么样的一群少年儿童?

(三)再听

1.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2.认识铃鼓和爵士鼓

(四)学唱歌曲《快乐的节日》

三、表现《快乐的节日》

1.用铃鼓为乐曲伴奏

2.分组选择打击乐器跟着乐曲敲一敲

3.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拍拍手、扭扭腰、动动胯跟着乐曲自由律动

4.跟着乐曲唱一唱《快乐的节日》

5.分组选择表现形式,比如:舞蹈、歌唱、律动、乐器伴奏等等方式表现《快乐的节日》,进行大联欢

四、课后拓展

1.指导搜集各种表现快乐节日的作品、收集各国儿童的不同节日资料

2.相互交流

第二十二课时

课题: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回旋曲(ABACA)。

3、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了解回旋曲式的特点。

教学方法:排列字母、挂图区分、曲式对比、律动表演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手偶,放音乐《单簧管波尔卡》,进行手偶表演。

2、激发学生表演欲,引出欣赏课题。

(二)体裁介绍

1、由已学华尔兹舞曲导入二拍子圆圈舞——波尔卡

2、听乐曲,感受愉快的情绪。

3、介绍几首有名的波尔卡舞曲。

(三)演奏乐器介绍

1、介绍波尔卡舞曲的命名。(乐曲内容;场景;演奏乐器等)

2、听乐曲辨别演奏乐器。

3、出示单簧管图片,复习单簧管知识。

(四)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特点分析

1、听乐曲想一想力度和速度特点。

2、学生回答力度——较强;速度——快速。

3、听音乐感受节奏与旋律特点。

4、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节奏——紧凑;旋律——跳跃的特点。

(五)介绍曲式结构

1、听音乐分乐段。学生用手势比出乐段——共五乐段。

2、听第一主旋律并记忆主旋律A

3、完整听乐曲,说说主旋律A出现了几次。1、3、5乐段

4、听2、4乐段主旋律B、C

5、帖字母A、B、A、C、A了解曲式。

6、为更好掌握曲式,学生用挂小手偶的方法加强记忆。

7、小结:像这种ABACA结构的曲式,就叫回旋曲式。

8、听回旋曲式的乐曲《献给爱丽斯》。

三、手偶表演

1、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手偶。

2、学生分男、女、一起舞蹈表演。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单簧管波尔卡

节拍

情绪

速度

力度

节奏

旋律

2/4

欢快

快速

较强

紧凑

跳跃

曲式结构

A

B

A

C

A

回旋曲式

第二十三课时

课题: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熟悉乐曲的主题音乐,感受管弦乐队的乐器音色,并了解乐曲的背景。

2、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乐曲《圣桑-天鹅》和《四小天鹅舞曲》的对比欣赏,感受速度、节奏、旋律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3、通过芭蕾舞欣赏,感受到芭蕾舞剧中天鹅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乐曲,感受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播放课前音乐《圣桑-天鹅》提问曲名,作者,出处。

(二)新课导入

师:我们模仿的是谁的动作呀?(天鹅)

师:是的,我们模仿的是天鹅。我们用动作来模仿天鹅,作曲家却用音乐来表现天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是什么样的天鹅?它们在干什么?

生:这是活泼快乐的天鹅,它们在做游戏,在跳舞。

听《四小天鹅舞曲》(第一遍)

1、介绍乐曲的曲名,出处和作者

这就是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

2、老师介绍作品,进行作品分析。

《四小天鹅舞曲》是《天鹅湖》其中的一个故事,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和女伴被魔鬼施法,变成了天鹅,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王子得知消息,要帮助和解救她们,小天鹅们就高兴地跳起舞来。

师:小天鹅是怎样跳舞的?我们学学天鹅的动作,边看边来学习一下好不好同学们?

3、欣赏芭蕾舞影片《四小天鹅舞曲》(第二遍)

师:你学到了哪些动作呀?

教师示范并教学生做两个不同的动作

4、再次欣赏芭蕾舞影片《四小天鹅舞曲》并律动(第三遍)

师: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就让我们和小天鹅们一起跳舞吧!

5、用“啦”哼唱乐曲的主旋律

师:听了几遍音乐,你们熟悉了吗?谁会唱?

请个别学生来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一起轻轻地用“啦”来试着唱唱《四小天鹅舞曲》的主题音乐。

大家跟着乐曲主题段一起来哼唱旋律

师:老师请你们来听听我们唱的这段主题音乐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生:出现了两次

(三)《圣桑-天鹅》和《四小天鹅舞曲》对比欣赏

1、完整地听《四小天鹅舞曲》(第四遍)和《圣桑-天鹅》

2、想一想,这两首乐曲表现的是怎样的天鹅?

《四小天鹅舞曲》:活泼灵巧,天真可爱。

《圣桑-天鹅》: 高贵典雅,安闲优美。

3、“那是什么让天鹅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呀?”轻轻地讨论一下,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师可提示从 节奏,节拍,背景,演奏形式等。

4、再次播放两首乐曲,学生看影片一起舞蹈,用学到的两个不同动作来分别表示两段不同节奏、旋律音乐。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不同形象的天鹅乐曲,不论是活泼好动的天鹅还是安静幽雅的天鹅,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天鹅。同时,你们在老师心中也是一只洁白活泼又可爱的小天鹅,老师祝愿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十四课时

课题: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换气记号的音乐知识,并能正确使用换气记号演唱歌曲。

3、能用口琴吹奏乐曲中的两个乐句。

教学准备:口琴、小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快乐小舞曲

二、新课:

1、多媒体播放歌曲《快乐小舞曲》

2、老师用口琴吹奏,学生合着音乐拍手,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3、请学生用小鼓伴奏,老师再次吹奏歌曲

4、将歌曲的第一乐句的唱名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视唱

5、学生用口琴集体吹奏

6、师生玩吹奏接龙游戏

7、听录音范唱,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再轻声地跟琴演唱歌曲

8、找出歌中的换气记号,老师讲解,戴上换气记号的头饰,演唱《快乐小舞曲》

三、课堂小结

第二十五课时

课题:玩一玩

《水草舞》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2、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

多媒体播放乐曲《水草舞》

师:那么听到的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什么?与刚刚听到的,表现的有何不同。

4)

听全曲

师:《水草舞》是三幕芭蕾舞剧《鱼美人》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独舞。形象生动的表现海水中水草的轻柔和柔美。那么作曲家是通过几段来表达的?这样的结构就是三段体的结构。

3、听《喷泉》

1)

听全曲

师:那么我们再来听一听《喷泉》。这首乐曲又能分为几段?用简单的图形表现出来。

2)

分段感受

师:还是让我来弹一弹吧,过过瘾。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感受音乐形象)乐曲是描写了什么?

3)

听全曲

4、欣赏重点:

感受两首钢琴独奏曲的音乐形象。

(1)听两首乐曲。

(2)由于这两首的形象都很鲜明,海底的水草在海水的缓缓波动下翩翩起舞,喷泉水流的高低起落都刻画得十分生动。所以在欣赏时,应充分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身体模仿水草的摇曳和喷泉的喷涌。

(3)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初步了解三段曲式的表现方式。

(4)评析两首乐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5、思考:

(1)边唱主旋律边用笔画出《水草舞》与《喷泉》的旋律起伏。比较两首乐曲的旋律线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钢琴曲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师:为了能更好的演奏,我得仔细再听听,大家也来听一听,等弹好了,还是得请各位多多指教呢。

三、总结下课

四、作业

完成课后的思考练习。

第七单元 乡村美景

第二十六课时

课题: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感受森林的多姿多彩、唤起他们对森林的向往,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2、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并用不同的演唱速度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试着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和后十六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在音乐生中相互问好。

二、律动,感知乐曲风格。

1、看地球仪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北美的加拿大去看一看。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加拿大的地理位置,看地球仪,这个地方就是加拿大,你们了解加拿大吗?谁来说说?(学生回答)

【多媒体播放加拿大风光,背景音乐为《银色的桦树林》伴奏】

2、观看女歌手表演,感受乐曲情绪【播放课件】

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加拿大人能歌善舞,这里就有一位女歌手在街边演唱呢。

思考:你觉得这样的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学生回答)

3、师生律动,感知乐曲风格。【播放伴奏音乐】

教师:乐曲旋律深情、委婉,具有异国风味。让我们跟着这轻松的音乐跳起来吧!

三、学习演唱歌曲。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今天接到邀请,要去参加他们的PARTY,你想跟我一起去吗?我们在舞会上还要表演节目呢!表演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大家可以根据我唱的这段旋律先来编几个动作。【教师范唱衬词部分,学生创编动作】

2、为乐曲伴奏

教师:为了能让这节目更出彩,我需要几个搭档来演奏打击乐并和我组成小乐队为大家伴奏!【教师请学生上台演奏打击乐,同时演唱衬词部分。】

3、师生合作、表演节目

教师:我们现在就要去参加表演了,你们看老师是不是还要化化装呀?(教师戴上牛仔帽、围上丝巾)教师:我现在就要表演了,同学们你们给我伴舞,好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更出色!我唱完了,请大家想一想,在什么地方加入打击乐好?

4、听唱法学唱第一段歌词

教师:唱会歌曲就可以得到演唱会的入场券,参加他们的聚会啦。入场券可是个神秘的小礼物哟!请大家翻到第10页,跟老师的琴声轻轻学唱第一段歌词。

5、观看录象、处理歌曲

教师提问: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感受吗?想说些什么吗?这样的情绪用怎样的声音来描述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并提出要求:用稍连贯的声音、自然的声音演唱具有异国风情的桦树林。

6、生演唱第二、第三乐段。

7、学生合作表演歌曲

教师帮学生分组,一组学生伴奏、一组学生律动、一组学生演唱。

五、课堂拓展

1、观看录象、引申环保。

教师:银色的桦树林是那样美丽,把世界装点得这样多姿多彩,可是,请看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2、欣赏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教师小结: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让我们把这世界打扮得更美!

第二十七课时

课题:乡下的阳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少儿歌曲《乡下的阳光》,尝试用甜美、清新的歌唱语言来表达心声。

2、引导学生像歌中唱的那样,细心观察生活,将点滴体会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乡下的阳光》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象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演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三、拓展延伸: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四、课堂小结:通过此课学,表达我们热爱家乡的纯朴真挚的情感。通过演唱《乡下的阳光》,表达我们浓浓的乡情。

第二十八课时

课题:欣赏山涧溪流(竖琴独奏)

教学目标:

1、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爱护森林,爱护树木。

2、基本掌握竖琴的音色特点及表现特色。

教学过程:

一、播放乐曲,让学生聆听,导入新课

二、介绍竖琴: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竖琴的外型精致、优美,极富艺术性气质,高雅、清纯如珠玉般晶莹,如朝露般清澄的音色。广阔的音域,独特的演奏效果,余韵悠长、弹来趣味盎然,闻之令人心旷神怡。像月光下喷泉汩汩涌出的奇景美感,弥漫着诗样的气氛。

三、介绍乐曲《山涧溪流》

《山涧溪流》周佩夫曲,此曲以竖琴特有的清澈优美的音色,描绘了溪水在山石间流淌的景象。

乐曲的第一段,奏出清澈、宁静的主题,仿佛在深山幽谷中,滴水汇聚,悄然成溪,主题的重复演奏更突出了这一音乐形象。

乐曲的第二段,音乐流畅、起伏、富于变化,表现了溪水顺流而下,穿行于奇山异石之间,“叮咚”清流之声在山谷中回荡,乐曲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慢到快,不断扩展,仿佛一条涓涓细流汇集在一起,冲下山冈。

四、再次聆听乐曲,感受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第二十九课时

课题:山村变了样

教学目的:

1、通过这首乐曲使学生们感受农村的新变化,让学生喜爱自己的家乡。

2、通过这首乐曲使学生们感受二胡在音色、表现力上的独特魅力,以期使学生爱上二胡,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器乐曲。

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次聆听乐曲:

1、师播放乐曲,学生聆听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介绍乐曲:

山村变了样》是曾加庆先生于五十年代末创作的一首二胡名曲,在六十年代曾风行全国,倍受赞誉。这首乐曲以清新质朴的格调,亲切优美的旋律,形象而鲜明地描绘了江南山村的秀美景色和崭新风貌,乐曲如同阵阵春风,吹绿了人们的心田。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乐段组成,在曲体结构上属于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引子由扬琴奏出,以清新的主题动机为素材,略带山歌风味,犹如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小山村雨过天晴后的优美景色。

第11小节起是乐曲的第一乐段,它本身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以轻快的中速来演奏,节奏爽朗,曲调悠扬,音乐上生机盎然、朝气蓬勃。二胡进入的第一个“2”音可用略带音头的回滑音来奏出,显得非常有精神;“3”音上大多需要带上“4”的前倚音来在作为装饰。这一段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滑音与气口的运用,尤其是换把时的滑音,更要奏得圆润、甜美。左手的滑音动作不要过快,运弓要连贯,配合要默契;每四小节以一个小小的气口来分句,使之富有歌唱时的感觉。第28小节至40小节是第一乐段单三部曲式的中段,节奏比较自由,如:标有“自由地”的第31和36小节,都可用慢起渐快的奏法来处理,而且在音乐上有一种娇媚的情感,如同一位山村姑娘在唱情歌时的感觉。第39小节稍稍渐慢,为主题的再现作好准备。第41小节起是第一乐段单三部曲式的再现段,它实际上只再现了主题的第二句,在奏法上与呈示段相同,但在情绪和速度上可以略加一个层次,以求变化;然后是萨那小节渐慢的结尾句,滑音要圆润,运弓要宽阔,同时伴有力度上的渐弱,非常柔美地结束乐曲的第一乐段。

四、再次聆听乐曲:

说说自己对二胡曲的感受(流畅自如)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十课时

课题: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中用轮唱的形式表现的“黄昏钟声”的情景,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音乐实践中学习轮唱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点:唱好二部轮唱。

点:二部轮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二、表演《美丽的黄昏》

1、这是本套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在教学中只要求让学生进行二声部轮唱的实践训练,而不要求在认知上知道其知识。

2、在听教师范唱和录音范唱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景色,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3、这首歌的曲调是比较简单的六度音域,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为主组成的三拍子歌曲,在听范唱的基础上,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句视唱,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乐句前6小节并画出图形谱,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第二乐句,自己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4、本歌的重点是解决二部轮唱的难点。

唱好轮唱有两个关键,首先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声部的歌声,另一关键是教师的指挥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谱上已明确提示“第二组在(2)进入。要唱好本歌,三拍子的节奏感要好,不然不能表现本歌的意境。

5、本歌轮唱的结束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第一声部把最后6小节“叮咚”重复与第二声部同步结束,另一种不同步结束即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结束6小节。

6、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要指导学生从这首歌的情调意境出发,所以应选择三角铁为主。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学生提的方案并鼓励其参与进行实践试验,最后让学生自己评选,教师切忌包办代替。

三、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按指定的节奏编曲。

2、用1 2 3 5 6 1六个音,如果学生用1 2 3 4 5 6 7 1八个音也应该鼓励。

三年级的编曲创作,不要求规范化,要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创作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美丽的黄昏》,我们一起领略了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美丽景色,相信大家已经都感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第八单元 雨中情景

第三十一课

课题:小小雨点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热情、欢快的情绪,学会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来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够准确发好带“ǖ”的音。

3、能够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用天真活泼的情绪和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准确发好带“ǖ”的音。

3、指导学生在歌曲中的第二和第四乐句正确换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律动开课:师:“哇,我们的教室真美啊,我好象来到了一个春天的世界,哟,有小树啊,来跟我招招手吧!还有小花、小鸟呢!来你们也跟我招招手吧!来,让我们一起跟美丽的春天跳个舞吧!——律动《嘀哩嘀哩》

2、“小朋友,你们跳的真好!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春天的小天使,你们听它是谁?——放录音范唱

4、生答——小雨点。师“对了,就是我们可爱的小雨点。现在请小朋友听老师唱一次,看谁听的最仔细,请你们说说我们的小雨点都落到哪里了?”

5、师范唱,生答——雨点落到花园里,鱼池里和田野里。

6、师“你们听的真仔细。来,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雨点一起去看看吧”——跟录音拍节拍。

7、师“小朋友,刚才你们跟着小雨点去玩,你们的心情怎样?”——快乐,高兴

8、师:请小朋友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现我们快乐的心情吧,”分别用小鸟的“叽”、小猪的“噜”和小鱼的“鱼”跟琴哼唱。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9、师:“小朋友,现在我想考考你们的小耳朵,看看谁的耳朵最灵。请你们听老师唱,看看这两句旋律有什么不一样?——师分别唱歌曲中第二和第四乐句,并用手势表现高低音。

10、师:“小朋友,你们听的真仔细。你们能不能用ǖ的音唱唱这两句?”——全班唱好后分组唱,师及时纠错并加以表扬和鼓励

11、完整的用“鱼”哼唱

三、学读歌词

1、跟师读第一段歌词——指导用跳跃、活泼的声音读

2、指导读好“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师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情绪上指导学生在逗号处换气。

3、有感情的齐读第一段

4、“小朋友,可爱的小雨点又落到了鱼池里,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下面,我们一起把第二段歌词,读一读,看看谁读的最有感情。”——师及时纠错

5、“小朋友,我们的小雨点在田野里向我们招手了。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三段”

四、学唱歌曲

1、“小朋友,你们真棒,小雨点最喜欢跟你们交朋友了。下面我们跟着老师的琴把歌曲默唱一次。”

2、跟琴轻声唱

4、让学生想象雨点滴到地上的声音,并模仿——滴答滴答。从中指导学生用轻快跳跃的声音唱好第一段。

5、用同样的方法,唱好第二、三段,指明示范——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唱一唱,表现好的请她在全班示范,然后把方法告诉全班。

6、游戏:歌曲接龙

7、跟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五、音乐活动

小朋友,让我们开一个春天的音乐会吧。首先请出我们的小花小草还有小树和小鸟。师发打击乐器。全班在音乐中结束新课.第三十二课时

课题:雨打芭蕉

教学目标:

1、了解广东音乐音调清新、节奏明快、形象性强、追求诗情画意、写景抒情的特色;

2、感受音乐的速度的变化对塑造意境的作用;

3、认识民族乐器古筝、高胡、扬琴的形制、音色特征,了解乐器的演奏姿势;

4、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传统民族音乐的认知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次聆听乐曲:

三、介绍乐曲和广东音乐:

1.《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中早期的优秀曲目之一。乐谱初见于1917年(也有人说约于1920年以前或1921年)左右丘鹤俦编著的《弦歌必读》。此曲最早由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等灌制成唱片,后几经修改编配,版本很多。在“十年**”期间,为免遭“四人帮”的禁锢,曾改名为《蕉林喜雨》。粉碎“四人帮”之后,此曲才得以正名。

《雨打芭蕉》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一连串分裂的短句,顿挫的节奏,犹如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芭蕉,使人联想到芭蕉婆娑起舞之态,更使人想像到芭蕉丰收之后人们的欣喜之情。因此,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极富南国之情。

《雨打芭蕉》的结构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因而很难断然地将其划分成几个段落。但是,为了使分析乐曲方便,我们把乐曲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三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紧密衔接、优美抒情,歌唱性很强,演奏得连贯而流畅,表现了人们欢快愉悦的心情,也展现了诗情画意般的岭南风光。

这部分旋律,前两个乐句采用了换头合尾的手法写成。其合尾的旋律为

后两个乐句则采用了合头换尾的手法写成。其合头的旋律为

这样,使得这段旋律既统一又有变化。

第二部分的音乐是展开性的。其句幅短小,气息紧凑,节奏活跃,以不规则的连续不断的垛句组成。它与第一部分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轻盈的顿音和旋律的切分进行,表现出运动着的落雨变化,更表现出人们观赏落雨、喜看芭蕉丰收时的活泼、轻快心情。

第三部分的旋律在围绕“商”音(Re)旋转后,形成一个简短的结束部分。它似宫音结束全曲。

2.广东音乐是我国民间器乐的一个乐种。它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目前,不仅在全国广为流传,在海外华侨中也有很大影响。

广东音乐的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成为独立的器乐乐种。广东音乐在独奏时多用琵琶或扬琴。在合奏时有两种基本编制。其一称做“五架头”或“硬弓组合”。它使用的乐器包括二弦、提琴(近似板胡的一种民间乐器)、三弦、月琴、横箫(即笛子)五件乐器。其二称做“新五架头”或“软弓组合”。它使用的乐器包括高胡、扬琴、秦琴、椰胡、洞箫五件乐器。这后一种组合以高胡和扬琴为主,具有鲜明的特色,因而流传颇为广泛。20世纪50年代后,又在新五架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乐器。如:中胡、大阮、低音提琴等。因此,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广东音乐的旋律,一般以流畅、自然、活跃为主要特点。旋律进行中,常用一定的惯用音型进行装饰。如:“冒头”(在一句之前起引导和连接作用的装饰音群)、“迭尾”(把句尾长音加以变化,不使单音拖得太长)等。广东音乐的传统曲目有:《旱天雷》、《连环扣》、《赛龙夺锦》、《平湖秋月》、《鸟投林》等。

四、再次聆听乐曲

说说这首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五、课堂小结:

第三篇: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播种发芽

第二课茎叶的生长

第三课开花了

第四课结果了

第五课凤仙花的一生

第六课

蚕宝宝出生了

第七课可爱的蚕宝宝

第八课蚕宝宝建新房

第九课蚕蛹变成了什么

第十课

认识衣服面料

第十一课

衣料的吸水性

第十二课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第十三课

怎样让衣服干得快

第十四课

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第15课

做房子的材料

第16课

石头和住房

第17课

住房的装修

第18课

让灯亮起来

第19课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第20课

我来做个小开关

第21课

电磁铁

第22课

电能转化成了什么

第23课

做一个电热切割器

一单元

第一课

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

、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

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

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

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

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

6、记录播种的日期。

第二课茎叶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师: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

第三课开花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的生长现象。

2.学生分小组交流。

3.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4.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3.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3.开花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第四课结果了

【教学目标】、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

3、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重难点】: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准备】:

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镊子、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4.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二、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步骤

、晒干

2、装入瓶中

3、贴上标签

种子名称凤仙花

采集时间

制作人

制作时间

4、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第五课凤仙花的一生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2、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植株特点、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初步学会用事实、数据进行说明。

3、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

【教学准备】:

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

【教学过程】:

一、估算种子的活动。、谈话:轻轻捏一颗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2、根据各组种的凤仙花分组进行整理、分析。

数一数这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数一数花苗上已经开裂了的果实、已经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将要长成的果实,共有多少个。推算由一粒种子长出了多少粒种子。

3、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凤仙花作估算,并记入科学文件夹。

二、整理、分析事实、数据。、提问:凤仙花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4、明确了生长过程,再按记录的日期计算天数。(告诉学生4、5、6月份的天数,由学生计算。)

5、画折线图,分析数据。

A、教师介绍画折线图的方法:1)对照高度标尺,在竖线上用粗线画出各周苗的高度。

2)用红线把各周苗的高度线连接起来。

B、学生绘制折线图。(根据记录结果)。

c、分析数据:1)凤仙花哪一段时间生长的最快?

2)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与什么有关?

6、小结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

三、学生阅读“阅读与拓展”。

、学生阅读。

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共同讨论。

四、思考:我们是怎样认识凤仙花的,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

五、课外活动: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观察周围的植物。

二单元

第六课

蚕宝宝出生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师生谈话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3、认识蚁蚕

(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第七课可爱的蚕宝宝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交流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

(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

(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7)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8)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9)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

(2)小结

三、布置作业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第八课蚕宝宝建新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知道吐丝前蚕的特点

2、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

2、学生收集种桑、养蚕、吐丝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在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观察讨论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结

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

3、为蚕宝宝建新房

自己动手,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以便蚕在那里结茧。

4、讨论

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5、观察蚕茧

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蚕在茧里变成了蛹。

6、观察蛹并做好记录

蛹的形状

蛹的颜色

蛹与蚕宝宝的区别

三、巩固总结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蚕的一生

第九课蚕蛹变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蛹变成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蚕的一生有什么变化呢?

(2)看书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卵——蚕——蛹——蚕蛾(幼虫)(成虫)

3.蚕有哪些特点,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三单元

第十课

认识衣服面料

教学目标:、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

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5、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生主新材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同学准备各种典型的衣料一套,放大镜若干,酒精灯、火柴、镊子各一个。

2、学生准备:身边常见、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称的衣料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色、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

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请大家想一想:你们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3、交流、汇报、评价: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

二、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吗?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料名称。

3、大家讨论一下,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见意,看来不同面料都有着不同用途。

5、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其也不同。

三、鉴别面料、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2、学生交流、汇报。

3、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好不好?那么,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提安全。)

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找出各种面料,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

5、分组活动并记录,交流汇报。

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起,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

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

四、面料分类:、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

2、大家比比看,哪一组最先分好?

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于动物和于植物的。

五、了解面料的作用:、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请看(播放)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

2、讨论:说一说,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

3、交流汇报,师小结:是呀,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六、课外延伸:

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来交流。

第十一课

衣料的吸水性

教学目标:、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海绵宝宝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cAI播放《海绵宝宝》动画片段)

2、问:咦,水到哪去了?这说明什么?(板书:吸水性)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吸水性?你是如何发现衣服具有吸

水性的?(生答)

4、认识各种衣料,选择其中的四种研究它们的吸水性。(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

、作出假设。

(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将猜测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

(2)全班汇报猜测结果,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

2、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

(1)全班交流初步设想,并将学生按设想不同进行分组。

(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实验方案。

3、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结果。

5、学生谈收获,体会。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

三、拓展延伸。(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

(cAI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生活中应用的画面。

四、课堂小结。(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十二课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教学准备:,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用水写一个“水”字,师生一起观察“水”字的变化。

2、再观察晒衣服的图(出示),并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出示)。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观察老师准备的水蒸发的录象。(出示)。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展示)

四、小结。

第十三课

怎样让衣服干得快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找一个广口瓶,上本课前一天,往瓶内倒水,在瓶壁水面到达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把瓶子放在教室外面向阳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水面的位置。

2.湿布一块。

3.挂图或投影片——水的蒸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

观察:

①这个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台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②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

讨论:

①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②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吗?

③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跑掉了?

教师小结:这说明水变成了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这种物体叫做水蒸气。

讨论:水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

讲解: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水的蒸发现象?

讲解: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2.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谈话:

①谁会游泳?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有什么感觉?身上的水干了以后还冷吗?

②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些水,有什么感觉?

讨论:

①为什么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比在水里还冷,身上的水干了就不冷了?

②为什么在地面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

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3.指导学生认识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提问:根据你晾衣服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使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

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温度高、蒸发面积大,有风,可以加快蒸发。

巩固应用

.什么叫做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填空: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或风大小有关系。

第十四课

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教学目的: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出结论。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3.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准备:铁架台、3—4支温度计、2—3根皮筋、棉花、毛皮(学生可自备毛巾、毛衣、布、丝绸等)、实验记录单、冰块、热水袋。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与前面的例子相反,有时在生活中希望热的物体不要变凉,要设法保持温度,保持热不散出去,这叫做“保温”

讨论:

①要保温应该怎分办呢?

②生活中郎些物体需要保温?它们是怎样保温的?

二、学习新授:

认识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①出示保温瓶。

②观察:保温瓶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这样的构造与保温有什么关系?

④讲解:暖水瓶

内有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瓶胆为双层,中问的空气被抽去,抽掉空气不能形成热对流;瓶胆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的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瓶胆口有软木(或泡沫塑料)塞,它是热的不良导体,既能减少热的传导,又能阻止瓶口的空气以对流方式带走瓶内的热量。

认识棉衣保温的原理:

①出示羽绒、棉絮等保温材料。

②观察这些材料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这些特点与保温是否有关系?

④讲解:棉絮和羽绒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借以保持人的体温。

认识地膜的保温原理:

①谈话:早春,为了保持土温和幼苗,农民伯伯怎样做?

②放录像:农民在地里盖地膜。

③讨论:这有什么作用?

④讲解在农田、菜园的土地上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致冻死。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像棉被、暖水瓶等物体一样具有保温作用?它们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温的?

小结:要保温,必须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与周围气体或液体的接触,减少热的传导、对流、辐射。

研究制作保温盒的方法

讲述:下面,我们要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简易保温盒,给一杯水保温。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案。

巩固练习、概述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全课总结。

2.解释两种常见现象。

有人说冬季盖棉被、穿棉衣是因为棉被、棉衣本身厚、暖和,对不对?为什么?

问:棉被、保温箱本来是保温用品,可人们把冰棍放在保温箱里还盖上棉被怎么回事?

布置作业

制作保温盒,比赛保温的效果

四单元

第15课

做房子的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做房屋的材料及其材料在房屋中的用途,能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给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会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会给它们分类。

教学准备:有关各种房屋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房屋的各种图片。

2、提问:这些房屋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二、学习新授、带学生到教室外观察学校里的房子,看看它们分别用了哪些建筑材料。

2、学生观察记录。

3、提问:这些材料分别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为什么要这样用?学生填表。

材料名称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为什么要这样用

4、各组汇报自己的观察与记录。

5、给材料分类。

(1)每小组自己确定分类标准,给这些建筑材料分类。

(按大小分;按软硬分;按用途分等)

(2)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提问: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材料?

小结:像木材、砂、石等自然存在的材料叫天然材料。

像砖、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提问:将我们知道的建筑材料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来分,应该怎样分?

(4)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

(5)集体交流分类结果。

6、运用分类标准判断”。

(1)谈话: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

(2)小组讨论、记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6课

石头和住房

教学目标:

观察建房子的石头,研究岩石的特点以及用途,根据岩石的特点给岩石分类。

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岩石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做房子的材料》,知道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大家说一说石头是什么材料?

2、房屋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石头?

3、谈话:石头也叫岩石,大家还见过哪些岩石?

二、新授、提问:说说你们带了哪些岩石?

2、学生汇报自己带来的岩石。

3、关于岩石,你们知道些什么?

4、提问:岩石有哪些特点?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5、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

6、教师向同学们发放岩石,你不认识的岩石,你打算怎么做?

7、小组讨论,同学们交流各自的想法。

引导学生明白,先用感官观察,再使用工具有顺序的记录。

8、发放工具

9、学生分组研究,填写实验记录。

岩石编号颜色结构软硬滴盐酸后

0、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三、总结与交流、谈话:刚才通过大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请大家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看看有多少种分法。

2、小组讨论分类标准,小组分类汇报。

3、提出两种以上被大家认同的分类方法。

4、小结:通过大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大家能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并且分得很好。

5、课外学习与实践

岩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想一想它们各利用了岩石的什么特点。

第17课

住房的装修

教学目标:

观察装修用到的材料,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

教学重难点:

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提出科学的意见及建议。

教学准备:

装修用到的材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说说我们装修用到了哪些材料?

2、谈话:哪些同学的家里已经或正在进行装修。

3、提问:这些装修材料有什么特点?你们准备怎样来研究?

二、新授、设计方案,进行研究。

2、提问:这些装修材料有什么特点?你们准备怎样来研究?

3、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4、教师介绍几种研究方法,供学生参考。

5、教师想每组发放装修材料。

6、小组研究并做记录。

材料名称材料特点

7、汇报:各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究的,发现了装修材料有哪些特点?

8、总结与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装修到底好不好?装修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为了避免这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9、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0、小结:装修材料中有一些成分对人体有害,为了避免和减少装修材料对人的危害,我们应做到:

(1)尽量选择天然材料,尽量选择那些不含或少含有害物的材料。

(2)装修完成后,不要立即住进去,而要将住房通风,让房屋空闲半内左右,为的是让那些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尽量挥发掉。

(3)注意保持住房有良好的通风,不要让那些少量的残留有害物长时间停留在室内。

(4)注意室内外的绿化,使空气能够长期保持清新。

三、拓展与延伸、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给亲戚朋友家的房屋提合理化的建议。

五单元

第18课

让灯亮起来

教学目标:、使学生主动经历“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借助直观材料了解“电流、电路”

的概念。

3、使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科学法,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记录

学习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手电筒;学生分组:小灯泡、电池、导线各1。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问题

、(拉教室的电灯开关)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有灯泡、有电、电线连接)

2、还在哪见过电灯泡亮起来的具体例子。

3、观察小灯泡、电池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的组成部分,学习灯泡、电池的简单画法。

4、出示分组材料,提出问题:给你一个电池、一个灯泡,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推想: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要点:a、需要哪些材料?b、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指导画连接方法

2、提供材料(电池、灯泡、导线)学生实验

要求:把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书中空白处。

3、汇报:a、哪些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引导学生补

充完整,整理后板书

b、用哪些连接方法小灯泡没亮起来。

三、激疑导思、研讨问题、比较使灯泡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相同?

(用导线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使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与不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

(不亮的连接方法没有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为什么这样连接(亮的方法)小灯泡会亮起来?

(电池的电能经过小灯泡的灯丝——形成电流通路)

人们称这种电流的通路叫——电路,四、联系实际、应用创新

、解释手电筒为什么会亮起来?

2、家用电灯、电器是怎样工作起来的?

3、家庭用电安全常识教育

第19课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教学目标:、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会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学会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生经历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和检测电路故障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实是,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小组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带有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坏的小灯泡、1根没有剥绝缘皮的电线,1节废电池),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材料(电线若干根、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1个)。

2、教师准备:

有1个小灯泡的无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展示台下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的串联电路:

提问:大家请看,这是一个以前我们连接过的能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讲解: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环路,灯泡就会亮起来。这个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有电流通过的环路就叫做电路。

2、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谈话: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

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讨论、分析:

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表一”中。

2、交流:

你们认为,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学生分析的结果)

3、整理记录:

请大家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的记录补充完整。

(三)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1、讨论: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2、学习用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1)学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展台展示“电路检测器”)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做的电路检测器,然后自己也试着动手做一个。

注意:

①做好后一定要先试试小灯泡亮不亮;

②要注意安全,不准用它来检测人的身体或220V的电路。

(2)学习使用电路检测器:

教师演示检测一根电线;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结果相反,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

3、分组讨论制定检测计划: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一个检测计划(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计划写在“表二”中。

交流、汇报:你们组制定的检测计划是怎样的?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原因: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订的计划,用电路检测器故障原因。

要求:

①边查故障,边记录(可以把结果记录在“表三”中);

②数数本组的电路共出现了几个故障。

5、交流、汇报:

(1)你们组检测到了哪些故障?请你上台来和大家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检测的?

(2)大家认为他们小组的检测怎么样?

(四)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故障已经找到了,你能排除这些故障,使这些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吗?请动手试试看。

(五)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的电路故障有:电池没电了、电线的外皮没有剥掉、小灯泡坏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会怎么办?

请大家注意,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的电路,绝不能用来检测家用220V电器电路,否则会出危险。

第20课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探究过程

、观察手电筒

(1)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4)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2)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3)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2.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

第21课

电磁铁

教学目标:

、指导什么是电磁铁,能够做一个电磁铁,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的异同点。

2、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有关。

3、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变化的,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

4、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电磁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2、难点: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磁铁吸大头针

第四篇:鄂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奇妙的声音

第一课时

课题:美妙的琴声

教学目的:

1、学习即可斯洛伐克的歌曲《美妙的琴声》,通过了解音乐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加强学生在歌曲表现中的感性体验。

2、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及X.X的节奏型,使学生能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事迹及歌曲的写作背景。

二、播放歌曲《美妙的琴声》

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

三、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四、教唱歌曲《美妙的琴声》

五、学生练习演唱

师引导学生进行“渐强、渐弱”等表情处理

六、小练习:见书

第二课时

课题:《楚商》

教学目标:

欣赏《楚商》,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乐器中国宝级的乐器——编钟,领略编钟音乐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编钟音乐了解中华民族的一段重要历史。

教具:音乐磁带、编钟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欣赏编钟音乐《楚商》

1、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片、播放编钟音乐

2、介绍编钟及编钟音乐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楚商》是一首最能体现楚国音乐韵味的代表曲目。乐曲优美抒情、古朴典雅。因为这首乐曲是楚国的一首商调式的音乐,所以曲名叫作《楚商》。稍慢的速度、松弛的节奏使乐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乐曲表现了楚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

3、欣赏乐曲《楚商》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旱天雷》

教学目的:

欣赏《旱天雷》,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民族乐器——高胡的演奏特色以及用

音乐表现人们欢乐心情时的方式。

教具: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

1、介绍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起初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2、介绍高胡:

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乐队中,高胡按实际音高记谱,定弦比二胡高纯五度或纯四度,即定弦为a(1)、e(2)或g(1)、d(2)。常用音域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发音紧张、尖锐,不宜多用。在常用音域范围,其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并经常与二胡构成八度奏。

3、欣赏乐曲《旱天雷》,说一说乐曲是怎样表现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的欢乐情景的。

三、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课题:音乐游戏《火车咔咔咔》

教学目标:

1、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感受火车的节奏。

2、在节奏游戏中学习轮奏的知识,用口琴演奏教材中的“轮奏练习曲”。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火车咔咔咔》,感受火车的运行节奏

二、游戏:

播放乐曲,学生和着节奏模仿火车的汽笛鸣叫声和开动的声音

三、学习轮奏的音乐知识:

看图,读出书上画的图谱,每一小节两拍,分两组进行。第一组先读一个小节后第二组加进来。

师生共同进行轮奏练习。

全班吹奏第一声部,老师吹奏第二声部;交换进行练习;分组分声部吹奏。

四、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时光

第五课时

课题:唱一唱

时光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时光》,并体验童谣问答式歌曲形式的演唱特点。

2、尝试和声音程的听辨,学习简单的二声部的和声对位合唱练声曲,为学习二声部的合唱

打下基础。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时光》

二、学唱歌曲《时光》

1、介绍歌曲

2、教唱歌曲

3、引导学生划拍视唱

4、分组对唱

三、课堂小结

第六课时

课题:

听一听

良宵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二胡曲《良宵》,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演奏特色和表现特点,提高对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视频、图片

教材分析:

刘天华,江苏江阴人,家住南沙三甲里,位于香山脚下,通过学习了解刘天华的生平事迹和对音乐的贡献,增强学生对家乡、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良宵: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上面这些图片拍的是什么地方?

生:香山、上山路、香山寺

师:香山是我们张家港的旅游风景区,风景迤俪,她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在香山脚下,有所百年的老校,三甲里小学也就是今天的南沙小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曾出过许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谁呢?如果你是南沙人,相信你一定知道

生:刘氏三兄弟。分别叫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

出示图片:刘氏三兄弟雕像

师:他们分别是做什么?

生:文学家 音乐家 文学家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刘天华生平、创作的作品和他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谁知道他的一些经历。

师:补充,刘天华,原名寿椿。出生于1895年:2月4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解放前南沙这一带属于江阴,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师:同学们,听过了刚才的介绍,你们知道刘天华最杰出的地方在哪里?

生:二胡的演奏及教学,师:详讲,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第一次将二胡、琵琶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有的境地。

师:那你们了解二胡吗?

生:知道一些

师:请同学介绍二胡,二胡有哪几部分组成生:琴头、琴杆、琴筒、琴弓

师:老师详细介绍:二胡生根于民间。他在民间流传很广,尤其在江浙一带更为普遍,所以二胡又叫南胡。以前很少独奏,更多的是拉拉民歌、民间小曲、江南丝竹、伴奏戏曲等。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师:二胡的声音如何?

生:柔美动听

师:有同学会演奏吗?如果不会,你也可以上来试试。

生:、、、、、学生动手,谈谈体会。

师:下面老师为你们演奏一首小曲,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猜一猜我演奏的是什么乐曲?

生:射雕英雄传主题曲

师:同学们,二胡最适合表现怎样的乐曲?

生:悲伤的

师:还可以表现这样的乐曲?

生:欢快的、高兴的、喜悦的

师: 《今天我们请同学欣赏刘天华一首创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乐曲良宵,良宵指的是什么时候?你觉得良宵应该是怎样的情绪?

生:中秋,除夕等 欢快的,高兴的,忧伤的,各人理解不同

师:刘天华这首良宵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良宵: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师:下面老师为你们演奏一遍,听后说说这首乐曲的感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生:怡然自得,轻松愉快

师:刚才是老师演奏的,下面请同学欣赏演奏家演奏的乐曲,进一步感受音乐形象。说说乐曲有几段?

生:一段体

师: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

师:同学们,这首良宵可以用二胡表现,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生:竖笛、笛子、小提琴、等

师:好的、那我们就用竖笛来演奏其中几句旋律。

生:学生演奏

1、哼唱旋律

2、分句练习指法

3、学生练习

4、齐奏

5、个别演奏,试用不同的速度演奏

6、加入碰铃演奏

师:你们刚才用竖笛演奏了良宵。让我们听听由其他乐器演奏的良宵,再说说你的感受。

1、小提琴演奏

2、再听由洞箫演奏的良宵

师:说说听了两首不同乐器演奏的感受。

生:回答、、、、、、师:良宵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师: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师:刘天华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一生。他用毕生的精力,把教学、创作、学习、研究四个方面结合起来,为二胡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话时代的贡献,这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再到网上查询刘天华的有关资料,听听他的其他音乐同作品。用竖笛演奏良宵。

第七课时

课题:玩一玩

金梭和银梭

教学目的: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从歌曲中认识到要珍惜时间。

2、能随着音乐节拍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能即兴表演。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唱《金梭和银梭》

三、请学生讲一讲从歌中所理解的金梭和银梭的寓意

四、播放歌曲,全班同学随着音乐即兴编动作,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五、朗诵歌词:

1、指名一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老师合着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3、学生合着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歌词,体验歌曲的快乐之情。

第三单元 童话天地

第九课时

课题:听一听

糖果仙子舞曲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增强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准确指导学生感受优美的情绪,准确学唱旋律选段

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在第三部分时可随音乐旋律律动表演。

2、听《糖果仙子舞曲》,比较这首乐曲的情绪与《玩具兵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

4、再次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

5、欣赏乐曲第三遍,引导学生分辨其中钢片琴的音色,并介绍柴科夫斯基选用钢片琴的经过。

6、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请同学们想一想,用哪一首乐曲配乐更合适呢?

7、还能用其他的音乐配吗?

8、现在主同学们为老师播放音乐,老师朗诵《爱丽丝漫游仙境》,部分同学可随音乐表演。

9、小结。

第十课时

课题:听一听

黄鹤的故事(节选)

教学目标:

了解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交响诗”,以及交响诗表现故事情节的方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材料(略)

这部交响诗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写的。

二.作者简介

施咏康(1929~)作曲家。《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

三、播放交响诗,让学生欣赏

四.乐曲分析(师做简单介绍)

五、介绍交响诗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话。

交响诗,由李斯特于19世纪40年代末创用,他认为:“标题能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李斯特曾写作了《塔索》等10多部交响诗,他把交响音乐与诗歌联系起来。

 交响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写作手法以描绘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相结合为特点,管弦

六、再完整地欣赏一遍

第十一课时

课题:玩一玩

龟兔赛跑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能辨别乐曲的不同情绪,初步感受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童话音乐,使学生明白成功来自于自信心和毅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3、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

CAI课件,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蓝猫小标贴。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老师扮主持人,从后面走进和小朋友打招呼:嘿!小朋友们好,我是燕子姐姐,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动画城”。(屏幕上出现“音乐动画城”字样)

二、新课教授。

1、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1)师:燕子姐姐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是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燕子姐姐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动画片吧!(播放无声动画片)

师:哦,原来是小兔子和乌龟,谁能学一学小兔子和乌龟走路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好,不过,燕子姐姐总觉得这个动画片好象少了什么,你们能告诉我吗?(声音)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呀!没有声音的动画片,你们觉得好看吗?

(不好看)好,下面就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给小兔子和乌龟配上好听的音乐吧!

(2)、师:燕子姐姐这里有两段音乐,分别是由两种管弦乐器演奏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画面出现单簧管图片):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单簧管”(点击出示“单簧管”字样),它奏出的音乐是(点击音乐响起),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呢?应该配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单簧管奏出的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

师:还有一种管弦乐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点击出现“大管”图片: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大管”,小朋友看一看,大管和刚才的“单簧管”一样吗?(引导学生简单区分“单簧管”和“大管”)那大管奏出的音乐是怎样的呢?(点击音乐响起)你想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老师总结:大管奏出的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

(3)、师:小兔子和乌龟知道小朋友为它们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可高兴了!你们看,它们迫不及待地跳起舞来了。(画面出现配上了音乐的动画片)

2、引导学生分段欣赏音乐故事。

(1)、师神秘地:今天来到我们音乐动画城的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呢。(蓝猫出现:小朋友们好,我是蓝猫)

师:原来是蓝猫呀,小朋友你们喜欢蓝猫吗?好问的蓝猫今天不仅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当然喽,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会得到蓝猫的奖品!(老师出示蓝猫小标贴)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蓝猫带来的礼物吧,不过,可要认真看,认真听,才能回答出蓝猫提出的问题吆!

(2)、学生听音乐故事至“比赛开始了”。

蓝猫出现:小朋友,看到这儿,你能听出下面的音乐表现的是哪只小动物吗?(分别播放两段主题音乐,请小朋友辨别,并请小朋友说说故事中两只动物的特点,表现好的给予蓝猫小标贴)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很快就回答出了蓝猫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继续往下看下面的故事吧。

(3)、学生听故事至“喊叫声惊醒了小兔子”。

蓝猫出现:小朋友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接下来你能听着下面的音乐做出合适的动作吗?(播放小兔子睡着了的音乐和乌龟继续努力追赶的音乐,请小朋友模仿出相应的小动物形象)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象,比赛的结果到底怎样呢?

(4)、学生听音乐至故事结束。

蓝猫出现:聪明的小朋友,故事讲完了,你知道跑得快的小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老乌龟吗?

引导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对呀,骄傲使人落后,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骄傲自大。

3、复听音乐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1)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谁想来表演“龟兔赛跑”?

(2)请三个小朋友分别做小兔子、乌龟、小猴子,其余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小动物,到音乐结束时,老师带领下面小朋友戴上头饰和小兔子、乌龟一起跳起欢乐的舞蹈。

(3)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呀,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期的音乐动画城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这里,燕子姐姐要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们回去将这个故事用彩笔画出来,下一期节目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最好!好吗?好,让我们一起和蓝猫说再见吧!(小朋友和蓝猫、燕子姐姐说再见)

(三)、结束活动。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第四单元 月光奏鸣曲

课题: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并通过与“月亮姐姐”的对话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二部轮唱合唱形式,在歌唱学习中尝试两个声部间的协调与控制,体会用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什么时候月亮姐姐最圆最亮吗?

二、新课:

1、欣赏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引起学生的歌唱欲望

2、用划拍视唱的方法教学生视唱第一段,在甜美的音乐里增强对声音的审美感受。

3、引导学生用分声部轮唱方法视唱第二段,巩固学生的视唱能力。

4、学生试着演唱歌曲,身体自由随着音乐律动,感受三拍子音乐摇曳、流畅的动律感

5、分小组视唱

6、全班齐唱

三、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时

课题:月光奏鸣曲

教学目标:

欣赏《月光奏鸣曲》,领略钢琴音乐的魅力,了解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音乐。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出乐曲《月光奏鸣曲》,简单介绍乐曲。

有月亮的夜晚,月光总能带给人许多想像。贝多芬写于1801年的《月光》钢琴奏鸣

曲,带给人的想像则更为丰满。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据说是由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那间贫寒的小屋里,洒在沉寂的钢琴和3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

《月光》的情感其实就是贝多芬最深切的爱的情感,其表现力极其丰富。第一乐章有冥想的柔情、第二乐章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完美地衔接在一起。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道深渊之间的一朵花”,它的美无与伦比。第三乐章以热情的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激烈、狂怒、奔放,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乐曲尾部以斩钉截铁的节奏,表现了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突然沉寂下来,那是一种汹涌澎湃后不同凡响的沉寂。

今天欣赏的为《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

二、引导学生倾听音乐,静静地体会音乐的意境。

三、通过游戏体验音乐的意境——宁静的、抒情的、连绵不断的。

a、介绍游戏玩法,老师示范游戏:

老师先摆个固定造型,播放音乐,碰配课老师一下,配课老师就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动作要求轻柔的、缓慢的、安静的、连绵不断的,再次碰到她,她又摆个新造型不动了。

b、引导学生听音乐玩游戏。

第十四课时

课题: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彝族阿细人的舞蹈和音乐,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多种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

教学准备:

1、相关的音像资料:《阿细跳月》的音乐与舞蹈录像、火把节录像。

2、电脑可见或图片: 彝族阿细人的服装、服饰、建筑、民俗等资料。

3、文字资料:有关火把节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教师语言节奏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彝家山寨去参加阿细人的火把节。你们可要注意别掉队!

(边拍腿边说出节奏,自然寅初杰拍的特点,掌握5拍子的特点)

二、欣赏《阿细跳月》的音乐

介绍火把节的故事;讨论归纳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哼唱旋律,帮助学生捕捉旋律中出现最多的5 1 3三个音,使学生了解彝族音乐的骨干因。

音乐特点:xx

x x x

xx

x,为典型节奏,513为骨干音乐,乐曲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出现。

让学生完整地听音乐,要求:在每小节重复的地方拍手、拍脚、跺脚、用身体动作参与欣赏,联系节奏。

三、练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左腿开始,左右向各走三步,右腿踢两下,然后换方向。

四、交流讨论

跳完这段舞蹈的感受?

师生交流讨论:简单的舞步,每个人都能跳;阿细人的生活方式是火热的,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阿细人音乐舞蹈具有典型的特征。

五、复听 《阿细跳月》的音乐。

简单的介绍作品:乐曲特征—主体多次变化重复并伴有转调;乐曲的音色—各种民族乐器,竹笛、二胡等;演奏形式:独奏、合奏、领奏;力度速度—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向高潮。

六、体验歌舞风情。

设计“火把节”场景,男女学生围成圈跳舞,来模仿阿细人手持“火把”跳“细月”的情景。

第十五课时

课题:月亮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用亲切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装饰音,并了解装饰音在塑造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3、能按照节奏创编歌曲唱名,进行音乐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引导学生感知歌曲的内容,熟悉歌曲的旋律

2、再次聆听歌曲

说说这首歌曲的特点。

了解和认识装饰音,体会装饰音在这首歌曲里起了什么作用?

3、轻轻唱一唱歌谱

老师拍出每一个乐句的节奏,学生按节奏唱唱名

4、用亲切、欢乐的情绪演唱《月亮》这首歌

5、完成课后创编练习:

学生自由创编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课堂小结

第十六课时

课题:月出歌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浓郁的童谣风格。

2、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天文知识。

3、在指挥、演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唱了月亮的歌曲,现在再让我们听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播放《月出歌》)

二、新课:

1、学生聆听后提问:你听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

学生:知道了月亮在不同时候的变化。

2、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接龙或生生接龙读)

初一初二看不见

初三初四一条线

初五初六像镰刀

初七初八缺半边

初九初十像金桃

十五圆得赛银盘

3、你能在黑板上画出初一到十五的各种形状的月亮吗?

学生: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时候的月亮的变化。

4、聆听《月出歌》,随着音乐轻轻哼唱歌曲。

5、一起拍击书P27上的节奏,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浓郁的童谣风格

三、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 鸟儿在歌唱

第十七课时

课题: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日本歌曲《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表现的热望、稳健的情绪。

2、学习简单的二部合唱,并尝试用多声部(二部或三部)的歌唱来表现远眺的意境。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的识记与运用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能力的训练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歌谱、录音剪接磁带、投影仪、电视机、雄鹰图片、雄鹰头饰四个、发声练习曲谱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大雁歌》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诱发情感、导入新课:师问:进教室时听的是什么歌?大雁在什么季节由南往北飞?春天你喜欢放风筝吗?看!放风筝的小朋友唱着歌跑来了,仔细听听他唱什么?

三、发声练习:• 2 35 65 | 1|1 • 6 53 23 | 1

||

天 来 到

了。

筝到 处

飞。

1、师唱一遍后生模唱一遍,出示发声练习曲谱后,第三、四小节看着谱多练两遍。

2、你能说出这两句歌曲的音乐形象吗?(师启发:第一句,音逐渐往上唱,第二句是从高到低,它们分别代表什么音乐形象?)飞来飞去的形象。

3、用什么力度演唱才能表现这种形象?试着唱唱。(渐强、渐弱)

4、你知道的力度记号还有哪些?板书在发声练习曲谱上,生说一个师写一个:PP P mP

mf f ff f mf mP P PP

5、紧接着他的好朋友也牵着风筝唱着歌跑来了,再听听,他的好朋友又

是怎样唱的?

0 0 1 • 2 | 35 65 1--|| 春

来 到 了,风

筝到处

飞。

步骤:师唱一遍后生模唱一遍,问:他的风筝掉下来了吗?想象着形象再唱一遍。

分声部合唱:

(1)分别背唱高、低声部(高声部的第三、四小节多

背两次)。(2)分声部合唱(共两遍,高、低声部换着唱)。要求:注意力度,集中思想。

四、教唱新歌

1、请同学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向高空:师弹奏一遍《鹰》后问:随着音

乐,你在高空中好象看到了什么?

2、歌曲简介、听范唱:刚才老师弹奏的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鹰》,(出示歌谱)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放录音带)

3、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两只雄鹰比翼齐飞、上下盘旋、飞来飞去的形象。(生说后师做总结)

4、分析歌谱:

(1)第一、二句的不同之处:师唱这两句谱,生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分析力度记号所表现的形象。(为什麽要用渐强、渐弱记号?)

(2)合唱部分应怎样唱:先轮唱后合唱。

5、重点练唱合唱句的高声部(难点突破)。

6、跟原声带默唱,合唱部分第一段时重点听高声部,第二段时重点听低声部。

7、分声部慢速跟琴唱,并进行难点突破。

8、分声部轻声跟原声带唱。

9、分声部跟伴奏带唱。

10、自愿上台分声部跟伴奏带演唱,师指挥。

11、歌曲分析、艺术处理:你了解鹰吗?雄鹰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出示雄鹰图片投影)师归纳总结:雄鹰具有勇敢无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搏精神。我们应向雄鹰一样,搏击长空,昂首飞向未来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五、表现与创作:

1、分声部创编表演动作。

2、全体同学随原唱带边唱边舞,自由律动。

3、分声部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戴雄鹰头饰表演,其余同学分声部在坐位上有表情地演唱,师用钢琴伴奏。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力度记号的认识,提高了合唱的能力,同时还了解了雄鹰的精神。愿同学们从小刻苦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像雄鹰那样搏击长空,实现自己的理想。

七、下课仪式。在《鹰》的歌声中飞出教室。

第十八课时

课题:鹦鹉

教学目标:

通过对菲律宾民间音乐《鹦鹉》的欣赏,了解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及民族乐器昂格隆的演奏特色。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艺术形式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昂格隆。

简介昂格隆合奏,菲律宾音乐《鹦鹉》。

二、新课

1、唱一唱同名歌曲《鹦鹉》

2、欣赏菲律宾音乐民间音乐《鹦鹉》

3、说一说: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那件乐器的形状音色和昂格隆相似

4、播放《鹦鹉》,让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三、课堂小结

第十九课时

课题:荫中鸟

教学目标:

略竹笛的演奏特点,以及竹笛表现自然界中各种鸟类鸣叫的音乐趣味。

教学准备:竹笛、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笛子?会吹笛子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笛子(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并让学生触摸试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见过的笛子、会吹的笛子及教师出示的笛子实物,使学生初步了解笛子家族的种类。)

2、教师出示各种鸟的图片

教师依次出示翠鸟、鹧鸪、麻雀、画眉、知了、琢木鸟、鹦鹉、布谷鸟、杜鹃、极乐鸟。

指名说一说:你认识这只鸟吗?你能模仿它的鸣叫声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鸟名、模仿鸟叫,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3、那么你们听过由我们中国的笛子演奏模拟的各种鸟叫声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笛子名曲——荫中鸟。

二、展开教学

1、认识中国竹笛

刚才我们看了许多笛子,下面老师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中国的竹笛。

竹笛:古时候称作横吹,它是由竹制的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

竹笛又分为梆笛、曲笛两种。那么这两种笛子的区别在哪儿呢?

首先它们在外形上是梆笛略短。曲笛稍长。

其次它们流行的区域不同。梆笛流行于北方,因常作为梆子戏的伴奏而得名。曲笛流行于南方,因常作为昆曲的伴奏而得名。

再有它们的音色也有所不同。梆笛音色高亢明亮。曲笛音色柔和秀丽。

2、介绍笛子的演奏技巧:教师边介绍边吹奏常见技巧如:花舌音(*)、滑音()和颤音(tr),让学生也试一试、吹一吹,以激发兴趣。

3、师:说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就开始欣赏这首动听的乐曲吧。

初听乐曲一遍(全曲)

讨论:全曲总体印象——欢快、活泼、高兴地、形象地、有变化地、热烈地„„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出全曲留给你的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并请在你认为能分段的地方举手示意。

提示介绍引子:单独欣赏引子部分,试着听辩引子处运用了笛子怎样的演奏技巧?(颤音)

肯定同学们的分段。

4、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节奏如何?使你联想到什么?

(讨论后得出:第一段主要表现了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对歌的情景。节奏跳跃、欢快。使人联想起鸟而在树荫中穿梭飞舞、蹦跳戏耍的情景。)

(2)听赏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鸟叫?这段音乐主要描写

了什么?

(讨论后得出:从这段音乐中好象听到了翠鸟、画眉、布谷、鹦鹉、知了、杜鹃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叫声,它们的叫声有的清脆,有的明亮、有的浑厚,有的低沉„„。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百鸟争鸣的景象。)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逼真的鸟鸣都得益于什么?

生:因为笛子的丰富演奏技巧,所以把鸟鸣声表现的惟妙惟肖。(3)听赏第三段

师:你听出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吗?还记得我们把这种乐段通常叫做什么吗?

这一段又有什么寓意呢?

(讨论后得出:第三段和第一段基本相同。只是在结束时,把原来的旋律略加改变,并提高八度演奏,使全曲在异常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寓意鸟儿在蓝天中翱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像这样的变化重复,我们通常叫做再现。)

5、完整再听赏全曲一遍。

同学们可以随音乐自由地表现鸟飞、鸟叫。进一步感受乐曲带给你的美。

6、对比欣赏

(1)听一段曲笛演奏的乐曲《鹧鸪飞》。

要求感受曲笛的音色。(设计意图:通过梆笛、曲笛音色的听辩对比,加深学生对笛子的了解和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2)听一段由长笛演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段音乐的欣赏,使学生对笛子家族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情绪稍做平静。)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

生: „„„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的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我们民族的音乐,学习演奏我们民族的乐器,繁荣我们民族的文化。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的朋友——鸟。让我们在这动听的笛声中结束这节课吧(再放乐曲——荫中鸟,同学们随音乐做鸟飞状,学鸟叫声离开教室)

第二十课时

课题:《小鸟》《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1、欣赏《小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可爱风趣的情绪,体验本单元的主题——小鸟在歌唱。在聆听、创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欣赏《小鸟小鸟》感受歌曲6/8拍摇荡的节奏特点。能用手模仿小鸟的翅膀,合着歌曲的节拍飞翔。

教学过程:

一、以《小鸟小鸟》音乐律动入室。

你知道小鸟是怎么飞翔的吗?

请学生用手当翅膀,学一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像最好。

合着歌曲《小鸟小鸟》的节拍模仿小鸟飞翔,感受六八拍的节奏特点。

二、倾听音乐《小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三、引导学生填空:

师在钢琴上弹奏旋律,让学生感受一下乐句中节奏的组合

可爱的小鸟想请你们和它一起唱歌,小鸟带来了音乐卡片,你能把这些卡片上的音乐正确地填入括号里吗?

师引导学生填主音,培养学生对音乐结束句的感受

四、学生作品展示:

请同学们唱一唱自己创作的乐句

五、课堂小结

第六单元 小舞曲

第二十一课时

课题: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快乐的节日》,感受乐曲所描写欢度节日的快乐情景,表达少年儿童生活的幸福、快乐。、通过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配伴奏和为歌唱现场伴奏的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性音乐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听辨乐曲情绪、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二)描写小朋友快乐过节的小诗《快乐的节日》

1.读一读这首小诗

2.出示描写过节的资料(课前准备)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节日》

(一)初听

1.仔细聆听乐曲,描述一下你听到的音乐

2.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二)复听

1.听歌曲《快乐的节日》和打击乐器演奏的《快乐的节日》

2.比较两个作品的相同和不同,感受乐曲表达的相同的快乐情绪

3.说一说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它表现的是怎么样的一群少年儿童?

(三)再听

1.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2.认识铃鼓和爵士鼓

四)学唱歌曲《快乐的节日》

三、表现《快乐的节日》

1.用铃鼓为乐曲伴奏

2.分组选择打击乐器跟着乐曲敲一敲

3.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拍拍手、扭扭腰、动动胯跟着乐曲自由律动

4.跟着乐曲唱一唱《快乐的节日》

5.分组选择表现形式,比如:舞蹈、歌唱、律动、乐器伴奏等等方式表现《快乐的节日》,进行大联欢

四、课后拓展

1.指导搜集各种表现快乐节日的作品、收集各国儿童的不同节日资料

2.相互交流

第二十二课时

课题: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回旋曲(ABACA)。

3、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了解回旋曲式的特点。

教学方法:排列字母、挂图区分、曲式对比、律动表演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手偶,放音乐《单簧管波尔卡》,进行手偶表演。

2、激发学生表演欲,引出欣赏课题。

(二)体裁介绍

1、由已学华尔兹舞曲导入二拍子圆圈舞——波尔卡

2、听乐曲,感受愉快的情绪。

3、介绍几首有名的波尔卡舞曲。

(三)演奏乐器介绍

1、介绍波尔卡舞曲的命名。(乐曲内容;场景;演奏乐器等)

2、听乐曲辨别演奏乐器。

3、出示单簧管图片,复习单簧管知识。

(四)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特点分析

1、听乐曲想一想力度和速度特点。

2、学生回答力度——较强;速度——快速。

3、听音乐感受节奏与旋律特点。

4、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节奏——紧凑;旋律——跳跃的特点。

(五)介绍曲式结构

1、听音乐分乐段。学生用手势比出乐段——共五乐段。

2、听第一主旋律并记忆主旋律A

3、完整听乐曲,说说主旋律A出现了几次。1、3、5乐段

4、听2、4乐段主旋律B、C

5、帖字母A、B、A、C、A了解曲式。

6、为更好掌握曲式,学生用挂小手偶的方法加强记忆。

7、小结:像这种ABACA结构的曲式,就叫回旋曲式。

8、听回旋曲式的乐曲《献给爱丽斯》。

三、手偶表演

1、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手偶。

2、学生分男、女、一起舞蹈表演。

四、课堂小结

第二十三课时

课题: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熟悉乐曲的主题音乐,感受管弦乐队的乐器音色,并了解乐曲的背景。

2、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乐曲《圣桑-天鹅》和《四小天鹅舞曲》的对比欣赏,感受速度、节奏、旋律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3、通过芭蕾舞欣赏,感受到芭蕾舞剧中天鹅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乐曲,感受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播放课前音乐《圣桑-天鹅》提问曲名,作者,出处。

(二)新课导入

师:我们模仿的是谁的动作呀?(天鹅)

师:是的,我们模仿的是天鹅。我们用动作来模仿天鹅,作曲家却用音乐来表现天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是什么样的天鹅?它们在干什么?

生:这是活泼快乐的天鹅,它们在做游戏,在跳舞。

听《四小天鹅舞曲》(第一遍)

1、介绍乐曲的曲名,出处和作者

这就是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曲》。

2、老师介绍作品,进行作品分析。

《四小天鹅舞曲》是《天鹅湖》其中的一个故事,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和女伴被魔鬼施法,变成了天鹅,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王子得知消息,要帮助和解救她们,小天鹅们就高兴地跳起舞来。

师:小天鹅是怎样跳舞的?我们学学天鹅的动作,边看边来学习一下好不好同学们?

3、欣赏芭蕾舞影片《四小天鹅舞曲》(第二遍)

师:你学到了哪些动作呀?

教师示范并教学生做两个不同的动作

4、再次欣赏芭蕾舞影片《四小天鹅舞曲》并律动(第三遍)

师: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就让我们和小天鹅们一起跳舞吧!

5、用“啦”哼唱乐曲的主旋律

师:听了几遍音乐,你们熟悉了吗?谁会唱?

请个别学生来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一起轻轻地用“啦”来试着唱唱《四小天鹅舞曲》的主题音乐。

大家跟着乐曲主题段一起来哼唱旋律

师:老师请你们来听听我们唱的这段主题音乐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生:出现了两次

(三)《圣桑-天鹅》和《四小天鹅舞曲》对比欣赏

1、完整地听《四小天鹅舞曲》(第四遍)和《圣桑-天鹅》

2、想一想,这两首乐曲表现的是怎样的天鹅?

《四小天鹅舞曲》:活泼灵巧,天真可爱。

《圣桑-天鹅》: 高贵典雅,安闲优美。

3、“那是什么让天鹅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呀?”轻轻地讨论一下,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师可提示从 节奏,节拍,背景,演奏形式等。

4、再次播放两首乐曲,学生看影片一起舞蹈,用学到的两个不同动作来分别表示两段不同节奏、旋律音乐。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不同形象的天鹅乐曲,不论是活泼好动的天鹅还是安静幽雅的天鹅,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天鹅。同时,你们在老师心中也是一只洁白活泼又可爱的小天鹅,老师祝愿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十四课时

课题: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换气记号的音乐知识,并能正确使用换气记号演唱歌曲。

3、能用口琴吹奏乐曲中的两个乐句。

教学准备:口琴、小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快乐小舞曲

二、新课:

1、多媒体播放歌曲《快乐小舞曲》

2、老师用口琴吹奏,学生合着音乐拍手,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3、请学生用小鼓伴奏,老师再次吹奏歌曲

4、将歌曲的第一乐句的唱名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视唱

5、学生用口琴集体吹奏

6、师生玩吹奏接龙游戏

7、听录音范唱,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再轻声地跟琴演唱歌曲

8、找出歌中的换气记号,老师讲解,戴上换气记号的头饰,演唱《快乐小舞曲》

三、课堂小结

第二十五课时

课题:玩一玩

《水草舞》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2、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

多媒体播放乐曲《水草舞》

师:那么听到的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什么?与刚刚听到的,表现的有何不同。

4)

听全曲

师:《水草舞》是三幕芭蕾舞剧《鱼美人》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独舞。形象生动的表现海水中水草的轻柔和柔美。那么作曲家是通过几段来表达的?这样的结构就是三段体的结构。

3、听《喷泉》

1)

听全曲

师:那么我们再来听一听《喷泉》。这首乐曲又能分为几段?用简单的图形表现出来。

2)

分段感受

师:还是让我来弹一弹吧,过过瘾。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感受音乐形象)乐曲是描写了什么?

3)

听全曲

4、欣赏重点:

感受两首钢琴独奏曲的音乐形象。

(1)听两首乐曲。

(2)由于这两首的形象都很鲜明,海底的水草在海水的缓缓波动下翩翩起舞,喷泉水流的高低起落都刻画得十分生动。所以在欣赏时,应充分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身体模仿水草的摇曳和喷泉的喷涌。

(3)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初步了解三段曲式的表现方式。

(4)评析两首乐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5、思考:

(1)边唱主旋律边用笔画出《水草舞》与《喷泉》的旋律起伏。比较两首乐曲的旋律线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钢琴曲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师:为了能更好的演奏,我得仔细再听听,大家也来听一听,等弹好了,还是得请各位多多指教呢。

三、总结下课

四、作业

完成课后的思考练习。

第七单元 乡村美景

第二十六课时

课题: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感受森林的多姿多彩、唤起他们对森林的向往,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2、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并用不同的演唱速度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试着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和后十六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在音乐生中相互问好。

二、律动,感知乐曲风格。

1、看地球仪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北美的加拿大去看一看。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加拿大的地理位置,看地球仪,这个地方就是加拿大,你们了解加拿大吗?谁来说说?(学生回答)

【多媒体播放加拿大风光,背景音乐为《银色的桦树林》伴奏】

2、观看女歌手表演,感受乐曲情绪【播放课件】

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加拿大人能歌善舞,这里就有一位女歌手在街边演唱呢。

思考:你觉得这样的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学生回答)

3、师生律动,感知乐曲风格。【播放伴奏音乐】

教师:乐曲旋律深情、委婉,具有异国风味。让我们跟着这轻松的音乐跳起来吧!

三、学习演唱歌曲。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今天接到邀请,要去参加他们的PARTY,你想跟我一起去吗?我们在舞会上还要表演节目呢!表演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大家可以根据我唱的这段旋律先来编

几个动作。【教师范唱衬词部分,学生创编动作】

2、为乐曲伴奏

教师:为了能让这节目更出彩,我需要几个搭档来演奏打击乐并和我组成小乐队为大家伴奏!【教师请学生上台演奏打击乐,同时演唱衬词部分。】

3、师生合作、表演节目

教师:我们现在就要去参加表演了,你们看老师是不是还要化化装呀?(教师戴上牛仔帽、围上丝巾)教师:我现在就要表演了,同学们你们给我伴舞,好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更出色!我唱完了,请大家想一想,在什么地方加入打击乐好?

4、听唱法学唱第一段歌词

教师:唱会歌曲就可以得到演唱会的入场券,参加他们的聚会啦。入场券可是个神秘的小礼物哟!请大家翻到第10页,跟老师的琴声轻轻学唱第一段歌词。

5、观看录象、处理歌曲

教师提问: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感受吗?想说些什么吗?这样的情绪用怎样的声音来描述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并提出要求:用稍连贯的声音、自然的声音演唱具有异国风情的桦树林。

6、生演唱第二、第三乐段。

7、学生合作表演歌曲

教师帮学生分组,一组学生伴奏、一组学生律动、一组学生演唱。

五、课堂拓展

1、观看录象、引申环保。

教师:银色的桦树林是那样美丽,把世界装点得这样多姿多彩,可是,请看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2、欣赏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教师小结: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让我们把这世界打扮得更美!

第二十七课时

课题:乡下的阳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少儿歌曲《乡下的阳光》,尝试用甜美、清新的歌唱语言来表达心声。

2、引导学生像歌中唱的那样,细心观察生活,将点滴体会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乡下的阳光》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象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演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三、拓展延伸: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四、课堂小结:通过此课学,表达我们热爱家乡的纯朴真挚的情感。通过演唱《乡下的阳光》,表达我们浓浓的乡情。

第二十八课时

课题:欣赏山涧溪流(竖琴独奏)

教学目标:

1、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爱护森林,爱护树木。

2、基本掌握竖琴的音色特点及表现特色。

教学过程:

一、播放乐曲,让学生聆听,导入新课

二、介绍竖琴: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竖琴的外型精致、优美,极富艺术性气质,高雅、清纯如珠玉般晶莹,如朝露般清澄的音色。广阔的音域,独特的演奏效果,余韵悠长、弹来趣味盎然,闻之令人心旷神怡。像月光下喷泉汩汩涌出的奇景美感,弥漫着诗样的气氛。

三、介绍乐曲《山涧溪流》

《山涧溪流》周佩夫曲,此曲以竖琴特有的清澈优美的音色,描绘了溪水在山石间流淌的景象。

乐曲的第一段,奏出清澈、宁静的主题,仿佛在深山幽谷中,滴水汇聚,悄然成溪,主题的重复演奏更突出了这一音乐形象。

乐曲的第二段,音乐流畅、起伏、富于变化,表现了溪水顺流而下,穿行于奇山异石之间,“叮咚”清流之声在山谷中回荡,乐曲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慢到快,不断扩展,仿佛一条涓涓细流汇集在一起,冲下山冈。

四、再次聆听乐曲,感受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第二十九课时

课题:山村变了样

教学目的:

1、通过这首乐曲使学生们感受农村的新变化,让学生喜爱自己的家乡。

2、通过这首乐曲使学生们感受二胡在音色、表现力上的独特魅力,以期使学生爱上二胡,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和器乐曲。

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次聆听乐曲:

1、师播放乐曲,学生聆听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介绍乐曲:

山村变了样》是曾加庆先生于五十年代末创作的一首二胡名曲,在六十年代曾风行全国,倍受赞誉。这首乐曲以清新质朴的格调,亲切优美的旋律,形象而鲜明地描绘了江南山村的秀美景色和崭新风貌,乐曲如同阵阵春风,吹绿了人们的心田。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乐段组成,在曲体结构上属于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引子由扬琴奏出,以清新的主题动机为素材,略带山歌风味,犹如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小山村雨过天晴后的优美景色。

第11小节起是乐曲的第一乐段,它本身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以轻快的中速来演奏,节奏爽朗,曲调悠扬,音乐上生机盎然、朝气蓬勃。二胡进入的第一个“2”音可用略带音头的回滑音来奏出,显得非常有精神;“3”音上大多需要带上“4”的前倚音来在作为装饰。这一段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滑音与气口的运用,尤其是换把时的滑音,更要奏得圆润、甜美。左手的滑音动作不要过快,运弓要连贯,配合要默契;每四小节以一个小小的气口来分句,使之富有歌唱时的感觉。第28小节至40小节是第一乐段单三部曲式的中段,节奏比较自由,如:标有“自由地”的第31和36小节,都可用慢起渐快的奏法来处理,而且在音乐上有一种娇媚的情感,如同一位山村姑娘在唱情歌时的感觉。第39小节稍稍渐慢,为主题的再现作好准备。第41小节起是第一乐段单三部曲式的再现段,它实际上只再现了主题的第二句,在奏法上与呈示段相同,但在情绪和速度上可以略加一个层次,以求变化;然后是萨那小节渐慢的结尾句,滑音要圆润,运弓要宽阔,同时伴有力度上的渐弱,非常柔美地结束乐曲的第一乐段。

四、再次聆听乐曲:

说说自己对二胡曲的感受(流畅自如)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十课时

课题: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中用轮唱的形式表现的“黄昏钟声”的情景,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音乐实践中学习轮唱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点:唱好二部轮唱。

点:二部轮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二、表演《美丽的黄昏》

1、这是本套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在教学中只要求让学生进行二声部轮唱的实践训练,而不要求在认知上知道其知识。

2、在听教师范唱和录音范唱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景色,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3、这首歌的曲调是比较简单的六度音域,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为主组成的三拍子歌曲,在听范唱的基础上,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句视唱,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乐句前6小节并画出图形谱,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第二乐句,自己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4、本歌的重点是解决二部轮唱的难点。

唱好轮唱有两个关键,首先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声部的歌声,另一关键是教师的指挥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

进入,谱上已明确提示“第二组在(2)进入。要唱好本歌,三拍子的节奏感要好,不然不能表现本歌的意境。

5、本歌轮唱的结束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第一声部把最后6小节“叮咚”重复与第二声部同步结束,另一种不同步结束即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结束6小节。

6、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要指导学生从这首歌的情调意境出发,所以应选择三角铁为主。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学生提的方案并鼓励其参与进行实践试验,最后让学生自己评选,教师切忌包办代替。

三、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按指定的节奏编曲。

2、用1 2 3 5 6 1六个音,如果学生用1 2 3 4 5 6 7 1八个音也应该鼓励。

三年级的编曲创作,不要求规范化,要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创作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美丽的黄昏》,我们一起领略了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美丽景色,相信大家已经都感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第八单元 雨中情景

第三十一课

课题:小小雨点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热情、欢快的情绪,学会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来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够准确发好带“ǖ”的音。

3、能够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用天真活泼的情绪和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准确发好带“ǖ”的音。

3、指导学生在歌曲中的第二和第四乐句正确换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律动开课:师:“哇,我们的教室真美啊,我好象来到了一个春天的世界,哟,有小树啊,来跟我招招手吧!还有小花、小鸟呢!来你们也跟我招招手吧!来,让我们一起跟美丽的春天跳个舞吧!——律动《嘀哩嘀哩》

2、“小朋友,你们跳的真好!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春天的小天使,你们听它是谁?——放录音范唱

4、生答——小雨点。师“对了,就是我们可爱的小雨点。现在请小朋友听老师唱一次,看谁听的最仔细,请你们说说我们的小雨点都落到哪里了?”

5、师范唱,生答——雨点落到花园里,鱼池里和田野里。

6、师“你们听的真仔细。来,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雨点一起去看看吧”——跟录音拍节拍。

7、师“小朋友,刚才你们跟着小雨点去玩,你们的心情怎样?”——快乐,高兴

8、师:请小朋友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现我们快乐的心情吧,”分别用小鸟的“叽”、小猪的“噜”和小鱼的“鱼”跟琴哼唱。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9、师:“小朋友,现在我想考考你们的小耳朵,看看谁的耳朵最灵。请你们听老师唱,看看这两句旋律有什么不一样?——师分别唱歌曲中第二和第四乐句,并用手势表现高低

音。

10.师:“小朋友,你们听的真仔细。你们能不能用ǖ的音唱唱这两句?”——全班唱好后分组唱,师及时纠错并加以表扬和鼓励

11、完整的用“鱼”哼唱

三、学读歌词

1、跟师读第一段歌词——指导用跳跃、活泼的声音读

2、指导读好“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师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情绪上指导学生在逗号处换气。

3、有感情的齐读第一段

4、“小朋友,可爱的小雨点又落到了鱼池里,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下面,我们一起把第二段歌词,读一读,看看谁读的最有感情。”——师及时纠错

5、“小朋友,我们的小雨点在田野里向我们招手了。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三段”

四、学唱歌曲、“小朋友,你们真棒,小雨点最喜欢跟你们交朋友了。下面我们跟着老师的琴把歌曲默唱一次。”

2、跟琴轻声唱

4、让学生想象雨点滴到地上的声音,并模仿——滴答滴答。从中指导学生用轻快跳跃的声音唱好第一段。

5、用同样的方法,唱好第二、三段,指明示范——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唱一唱,表现好的请她在全班示范,然后把方法告诉全班。

6、游戏:歌曲接龙

7、跟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五、音乐活动

小朋友,让我们开一个春天的音乐会吧。首先请出我们的小花小草还有小树和小鸟。师发打击乐器。全班在音乐中结束新课.。

第五篇: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单元

第一课

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

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

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

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

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

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

6、记录播种的日期。

第二课 茎叶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

第三课 开花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的生长现象。2.学生分小组交流。

3.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4.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3.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4.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板书设计】: 3.开花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第四课 结果了 【教学目标】

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

3、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重难点】: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准备】:

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镊子、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4.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

二、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步骤

1、晒干

2、装入瓶中

3、贴上标签

种子名称 凤仙花 采集时间 制作人 制作时间

4、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第五课 凤仙花的一生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2、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植株特点、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初步学会用事实、数据进行说明。

3、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教学准备】:

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教学过程】:

一、估算种子的活动。

1、谈话:轻轻捏一颗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2、根据各组种的凤仙花分组进行整理、分析。数一数这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数一数花苗上已经开裂了的果实、已经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将要长成的果实,共有多少个。推算由一粒种子长出了多少粒种子。

3、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凤仙花作估算,并记入科学文件夹。

二、整理、分析事实、数据。

1、提问:凤仙花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4、明确了生长过程,再按记录的日期计算天数。(告诉学生4、5、6月份的天数,由学生计算。)

5、画折线图,分析数据。

A、教师介绍画折线图的方法:1)对照高度标尺,在竖线上用粗线画出各周苗的高度。2)用红线把各周苗的高度线连接起来。B、学生绘制折线图。(根据记录结果)。

C、分析数据:1)凤仙花哪一段时间生长的最快? 2)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与什么有关?

6、小结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

三、学生阅读“阅读与拓展”。

1、学生阅读。

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共同讨论。

四、思考:我们是怎样认识凤仙花的,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

五、课外活动: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观察周围的植物。

第二单元

第六课

蚕宝宝出生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1、师生谈话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3、认识蚁蚕

(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

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第七课 可爱的蚕宝宝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学知识

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7)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8)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9)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2)小结

三、布置作业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第八课 蚕宝宝建新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吐丝前蚕的特点

2、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学生收集种桑、养蚕、吐丝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在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讨论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结

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

3、为蚕宝宝建新房

自己动手,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以便蚕在那里结茧。

4、讨论

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5、观察蚕茧

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蚕在茧里变成了蛹。

6、观察蛹并做好记录

蛹的形状

蛹的颜色

蛹与蚕宝宝的区别

三、巩固总结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蚕的一生

第九课 蚕蛹变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蛹变成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蚕的一生有什么变化呢?

(2)看书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卵——蚕——蛹——蚕蛾(幼虫)(成虫)3.蚕有哪些特点,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第三单元

第十课

认识衣服面料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

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5、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生主新材料。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组同学准备各种典型的衣料一套,放大镜若干,酒精灯、火柴、镊子各一个。

2、学生准备:身边常见、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称的衣料若干。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色、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

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请大家想一想:你们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3、交流、汇报、评价: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

二、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吗?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料名称。

3、大家讨论一下,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见意,看来不同面料都有着不同用途。

5、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其来源也不同。

三、鉴别面料

1、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2、学生交流、汇报。

3、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好不好?那么,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提安全。)

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找出各种面料,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

5、分组活动并记录,交流汇报。

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起,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

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

四、面料分类:

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

2、大家比比看,哪一组最先分好?

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

五、了解面料的作用:

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请看(播放课件)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

2、讨论:说一说,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

3、交流汇报,师小结:是呀,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六、课外延伸:

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来交流。

第十一课

衣料的吸水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 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海绵宝宝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CAI播放 《 海绵宝宝》动画片段)

2、问:咦,水到哪去了?这说明什么?(板书:吸水性)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吸水性?你是如何发现衣服具有吸 水性的?(生答)

4、认识各种衣料,选择其中的四种研究它们的吸水性。(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

1、作出假设。

(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将猜测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2)全班汇报猜测结果,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

2、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

(1)全班交流初步设想,并将学生按设想不同进行分组。(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实验方案。

3、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结果。

5、学生谈收获,体会。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

三、拓展延伸。(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CAI 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生活中应用的画面。

四、课堂小结。(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十二课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教学准备:

课件,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用水写一个“水”字,师生一起观察“水”字的变化。

2、再观察晒衣服的图(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观察老师准备的水蒸发的录象。(出示课件)。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课件展示)

四、小结。

第十三课

怎样让衣服干得快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找一个广口瓶,上本课前一天,往瓶内倒水,在瓶壁水面到达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把瓶子放在教室外面向阳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水面的位置。2.湿布一块。

3.挂图或投影片——水的蒸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1)观察:

①这个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台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少了)(用温布在玻璃黑板或玻璃、铁板上擦一片水迹。)②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2)讨论:

①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②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吗?

③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跑掉了?

(3)教师小结:这说明水变成了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这种物体叫做水蒸气。

(4)讨论:水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平常温度)(5)讲解: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板书课题“蒸发”)(6)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让学生充分发言)(7)讲解: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2.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l)谈话:

①谁会游泳?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有什么感觉?(很冷,比在水里冷。)身上的水干了以后还冷吗? ②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些水,有什么感觉?(凉快)(2)讨论:

①为什么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比在水里还冷,身上的水干了就不冷了? ②为什么在地面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

(3)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3.指导学生认识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提问:根据你晾衣服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使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让学生充分讨论)(2)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温度高、蒸发面积大,有风,可以加快蒸发。巩固应用

1.什么叫做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填空: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或风大小有关系。

第十四课

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教学目的: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出结论。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3.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活动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准备:铁架台、3—4支温度计、2—3根皮筋、棉花、毛皮(学生可自备毛巾、毛衣、布、丝绸等)、实验记录单、冰块、热水袋。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 保温性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与前面的例子相反,有时在生活中希望热的物体不要变凉,要设法保持温度,保持热不散出去,这叫做“保温”(板书:保温)(2)讨论:

①要保温应该怎分办呢 ?(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②生活中郎些物体需要保温 ? 它们是怎样保温的 ?(学生可能说出用暖瓶给开水保温,将饭放保温锅里,穿棉衣使身体保暖等等。)

二、学习新授:

(1)认识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①出示保温瓶。

②观察:保温瓶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 ③讨论:这样的构造与保温有什么关系 ? ④讲解:暖水瓶(杯)内有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瓶胆为双层,中问的空气被抽去,抽掉空气不能形成热对流;瓶胆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的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瓶胆口有软木(或泡沫塑料)塞,它是热的不良导体,既能减少热的传导,又能阻止瓶口的空气以对流方式带走瓶内的热量。(2)认识棉衣保温的原理:

①出示羽绒、棉絮等保温材料。

②观察这些材料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膨松。)③讨论:这些特点与保温是否有关系 ? ④讲解:棉絮和羽绒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借以保持人的体温。

(3)认识地膜的保温原理:

①谈话:早春,为了保持土温和幼苗,农民伯伯怎样做 ? ②放录像:农民在地里盖地膜。③讨论:这有什么作用 ? ④讲解在农田、菜园的土地上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致冻死。(6)提问:还有哪些物体像棉被、暖水瓶等物体一样具有保温作用 ? 它们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温的 ?(7)小结:要保温,必须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与周围气体或液体的接触,减少热的传导、对流、辐射。研究制作保温盒的方法

(1)讲述:下面,我们要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简易保温盒,给一杯水保温。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案。(三)巩固练习、概述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全课总结。2 .解释两种常见现象。

(1)有人说冬季盖棉被、穿棉衣是因为棉被、棉衣本身厚、暖和,对不对 ? 为什么 ?(2)问:棉被、保温箱本来是保温用品,可人们把冰棍放在保温箱里还盖上棉被怎么回事 ?(四)布置作业 制作保温盒,比赛保温的效果

第四单元

第15课

做房子的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做房屋的材料及其材料在房屋中的用途,能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给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会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会给它们分类。教学准备:有关各种房屋的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房屋的各种图片。

2、提问:这些房屋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二、学习新授

1、带学生到教室外观察学校里的房子,看看它们分别用了哪些建筑材料。

2、学生观察记录。

3、提问:这些材料分别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为什么要这样用?学生填表。材料名称 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用

4、各组汇报自己的观察与记录。

5、给材料分类。

(1)每小组自己确定分类标准,给这些建筑材料分类。(按大小分;按软硬分;按用途分等)(2)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提问: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材料?

小结:像木材、砂、石等自然存在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像砖、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提问:将我们知道的建筑材料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来分,应该怎样分?(4)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5)集体交流分类结果。

6、运用分类标准判断”。

(1)谈话: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2)小组讨论、记录。(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6课

石头和住房 教学目标:

观察建房子的石头,研究岩石的特点以及用途,根据岩石的特点给岩石分类。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岩石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做房子的材料》,知道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大家说一说石头是什么材料?

2、房屋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石头?

3、谈话:石头也叫岩石,大家还见过哪些岩石?

二、新授

1、提问:说说你们带了哪些岩石?

2、学生汇报自己带来的岩石。

3、关于岩石,你们知道些什么?

4、提问:岩石有哪些特点?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5、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

6、教师向同学们发放岩石,你不认识的岩石,你打算怎么做?

7、小组讨论,同学们交流各自的想法。

引导学生明白,先用感官观察,再使用工具有顺序的记录。

8、发放工具

9、学生分组研究,填写实验记录。岩石编号 颜色 结构 软硬 滴盐酸后 1 2 3 4 5

10、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三、总结与交流

1、谈话:刚才通过大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请大家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看看有多少种分法。

2、小组讨论分类标准,小组分类汇报。

3、提出两种以上被大家认同的分类方法。

4、小结:通过大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大家能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并且分得很好。

5、课外学习与实践

岩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想一想它们各利用了岩石的什么特点。

第17课

住房的装修 教学目标:

观察装修用到的材料,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教学重难点:

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提出科学的意见及建议。教学准备:

装修用到的材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说说我们装修用到了哪些材料?

2、谈话:哪些同学的家里已经或正在进行装修。

3、提问:这些装修材料有什么特点?你们准备怎样来研究?

二、新授

1、设计方案,进行研究。

2、提问:这些装修材料有什么特点?你们准备怎样来研究?

3、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4、教师介绍几种研究方法,供学生参考。

5、教师想每组发放装修材料。

6、小组研究并做记录。

材料名称 材料特点

7、汇报:各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究的,发现了装修材料有哪些特点?

8、总结与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装修到底好不好?装修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为了避免这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9、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10、小结:装修材料中有一些成分对人体有害,为了避免和减少装修材料对人的危害,我们应做到:(1)尽量选择天然材料,尽量选择那些不含或少含有害物的材料。

(2)装修完成后,不要立即住进去,而要将住房通风,让房屋空闲半内左右,为的是让那些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尽量挥发掉。

(3)注意保持住房有良好的通风,不要让那些少量的残留有害物长时间停留在室内。(4)注意室内外的绿化,使空气能够长期保持清新。

三、拓展与延伸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给亲戚朋友家的房屋提合理化的建议。

五单元

第18课

让灯亮起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主动经历“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借助直观材料了解“电流、电路” 的概念。

3、使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科学法,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记录 学习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教学准备:

教师:手电筒;学生分组:小灯泡、电池、导线各1。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问题

1、(拉教室的电灯开关)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有灯泡、有电、电线连接)

2、还在哪见过电灯泡亮起来的具体例子。

3、观察小灯泡、电池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的组成部分,学习灯泡、电池的简单画法。

4、出示分组材料,提出问题:给你一个电池、一个灯泡,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

1、启发学生思考推想: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要点:a、需要哪些材料?b、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指导画连接方法

2、提供材料(电池、灯泡、导线)学生实验 要求:把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书中空白处。

3、汇报:a、哪些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引导学生补

充完整,整理后板书 b、用哪些连接方法小灯泡没亮起来。

三、激疑导思、研讨问题

1、比较使灯泡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相同?

(用导线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使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与不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

(不亮的连接方法没有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为什么这样连接(亮的方法)小灯泡会亮起来?(电池的电能经过小灯泡的灯丝——形成电流通路)人们称这种电流的通路叫——电路,四、联系实际、应用创新

1、解释手电筒为什么会亮起来?

2、家用电灯、电器是怎样工作起来的?

3、家庭用电安全常识教育

第19课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会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学会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生经历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和检测电路故障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实是,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小组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带有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坏的小灯泡、1根没有剥绝缘皮的电线,1节废电池),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材料(电线若干根、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1个)。

2、教师准备:

有1个小灯泡的无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电路检测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展示台下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的串联电路: 提问:大家请看,这是一个以前我们连接过的能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讲解: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环路,灯泡就会亮起来。这个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有电流通过的环路就叫做电路。

2、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谈话: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

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讨论、分析:

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表一”中。2、交流:

你们认为,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学生分析的结果)3、整理记录:

请大家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的记录补充完整。

(三)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1、讨论: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2、学习用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1)学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展台展示“电路检测器”)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做的电路检测器,然后自己也试着动手做一个。注意:

① 做好后一定要先试试小灯泡亮不亮;

② 要注意安全,不准用它来检测人的身体或220V的电路。(2)学习使用电路检测器:

教师演示检测一根电线;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结果相反,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3、分组讨论制定检测计划: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一个检测计划(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计划写在“表二”中。

交流、汇报:你们组制定的检测计划是怎样的?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原因: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订的计划,用电路检测器故障原因。要求:

① 边查故障,边记录(可以把结果记录在“表三”中); ② 数数本组的电路共出现了几个故障。5、交流、汇报:

(1)你们组检测到了哪些故障?请你上台来和大家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检测的?(2)大家认为他们小组的检测怎么样?

(四)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故障已经找到了,你能排除这些故障,使这些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吗?请动手试试看。

(五)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的电路故障有:电池没电了、电线的外皮没有剥掉、小灯泡坏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会怎么办?

请大家注意,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的电路,绝不能用来检测家用220V电器电路,否则会出危险。

第20课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

(1)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4)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2)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3)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2.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

第21课

电磁铁 教学目标:

1、指导什么是电磁铁,能够做一个电磁铁,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的异同点。

2、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有关。

3、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变化的,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

4、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电磁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教学难点与重点:

1、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2、难点: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磁铁吸大头针

2、提问:铁钉能吸铁么?

3、演示电磁铁装置,并做吸大头针实验。

二、制作电磁铁

1、指导制作电磁铁。

2、学生制作并玩电磁铁。

3、给装置起名(板书:电磁铁)

4、提问:你能够比较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么?

三、分辨电磁铁的两极

1、谈话:你对电磁铁有感兴趣的问题要研究么?(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2、指导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制订实验方案)

3、引导学生用指南针检验。

4、学生验证假设(教师指导实验)

5、学生讨论汇报,对不同的答案进行分析。

四、归纳小结

谈话:在本课的学习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么?

五、扩展探究: 如果电磁铁针帽是北极,那么,改变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以后,电磁铁的针帽是什么极?(学生假设,学生实验,学生汇报)

第22课

电能转化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家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教学准备: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使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手摇发电机;瘪了的乒乓球、铁丝、绳子、开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那么你知道我 们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提问:

说说家里有哪些用电的器具,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探讨: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输出来。(教师出示灯泡边亮灭电灯边说)如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我们现在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能为我们做什么。

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以电灯为例,做记录示范。

3、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4、小组交流汇报、小结。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表中列举的电灯为我们做的事是“照明”,输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热”。我们需要的是“光”,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的能,它们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输出的全部形式,比如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了风能、热能和声能,但我们并没有利用声能。学生对照着电灯的分析,通过对家用电器的讨论,对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小结: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5、引导学生们讨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电设备,比如电车、电动自行车,等等。它们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小结: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

(三)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

1、提问

(1)电能通过各种家用电器能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那么电能又是怎么来的呢?哪些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转化成电能呢 ?(2)学生先简单说说电能的来源。如电池、发电站等。(3)教师出示手摇发电机,演示。

(4)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师生一起填写手摇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形式。

2、分组讨论,记录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将水能、风能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简单介绍其他能量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电池是常见的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太阳能电池则是将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因此电池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各种发电机也是能量转化器,它能把动能转化成电能。发电厂或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由各种动力带动,比如水电站、风电站、火电站分别是由流水、风以及燃料燃烧引起的动力带动发电机运转而产生电的。因此,利用各种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化学能、原子能等转化为电能。

4、小结。

风、流水产生的机械能,煤、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能,以及原子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化成电能。

各种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四)课外延伸 寻找我们生活中、动物、植物能量转化的例子,并进行分析记录。

第23课

做一个电热切割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热切割器的原理、构造及用途。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每组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用自制电热切割器切割成字或图案。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竹片(弯成弓形、两端打孔)、电热丝(废旧的热力棒内有)、小钉、电线夹、电池盒(每组两个)、电池、小刀、锯条。

2、演示材料:电热切割器。

3、学生准备:泡沫塑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带五星图案的泡沫塑料)提问;现在用泡沫塑料做个五星的图案谁有办法?

2、学生提出办法后,让他们到前面操作。

3、谈活:用刀或其它工具都做不好。我们能不能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电热切割器

(1)下面看老师用这个机器做一次(用电热切割器做)。

(2)提问:老师很快地做好了一个,谁知道老师运用了什么知识?(电流流过导体使导体产生电热,这样能轻易切割一些材料。)(3)(对)这是一台电热切割器(讲解电热切割器的构造及原理)。

2、指导学生制作电热切割器(1)提问:你们想不想做一个?(2)边讲解方法边演示。

弓形的很简单,两端插进电阻丝,固定,用电线夹夹住两端电阻丝,电线夹与电池正负极分别连接便可以使用了。我们制作时先不通电。(3)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4)表扬制作较好的学生,并将他们做的出示给大家看。

3、用自制的电热切割器制作出各种图案

(1)画图案;下面我们来学习使用电热切割器。首先在泡沫塑料上画出自己要做的图案。

(2)切割:用自制电热切割器沿图案边切割。切割时要小心,动作要慢,看谁做得最好。注意不要用手触摸电热丝。

4、安全教育

我们的电热切割器只能用干电池做电源,绝对禁止用家里的电源,以免发生危险。

下载已打印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已打印鄂教版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二类字,认识5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向往,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 品 德 与 社 会 社 教 案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思品全册教案

    悲愤的吼声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屈辱,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 2、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思品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 【课题】1 社区的公共设施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品社教案(全册)

    第一课 我们是一个集体 活动主题:我们的班集体 集体有纪律 我为班级争荣誉 活动目的: 1、认识班集体,了解班集体的组成。 2、认识集体有纪律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鄂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老师你好”为主题。选取了歌曲《老师最理解我》听一听《我爱米兰》、《四季啊!我在想》和玩一玩《献给老师的礼物》三个部分来体现小学生们对老......

    鄂教版四年级品社全册教案五篇

    1、我生活的社区 我家在这里 教学目标 1. 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并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 2. 了解社区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3. 了解社......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 1、化 石 2 课时2、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2 课时 3、谁能生存下来 2 课时4、自由研究 2 课时 1、化 石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