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 苏教版

时间:2019-05-15 08:0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 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 苏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 苏教版

《写简单的议论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构成特点,了解写议论文常用两种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说说议议练练写写,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文。

教学重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技法,即运用事例论证、说理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来证明观点。

教学难点: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运用事实和讲道理的和谐搭配。

一、自学导引:

1.自读课本写作短文的内容,概述要点。

2.回顾概括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议论文,复习议论文相关知识。

二、合作交流

(一)引入议论的两种方法

写议论文就是告诉别人你的观点,其实你们每天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有一位同学说,我们班的星期二太可怕了,居然排了两节英语、两节数学、两节语文。在这段话里,“我们班的星期二太可怕了”就是一个观点,“居然排了两节英语、两节数学、两节语文”就是证明这个观点的事实。这段话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文的雏形。它提出了一个观点,再用一个事实证明观点。写议论文就是这样,首先要有一个观点,其次就要想办法证明这个观点。

那么如何来证明观点呢?

刚才老师提出一个说法:作文就是说话。还记得我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吗?我先说“我们平时的课前讲话,同学们的讲话稿,那不都是一篇篇很好的作文”,这是一个事实,再说“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说了一番话,搬到我们教科书里就成了一篇很像样的议论文”,又是一个事实,最后说“叶圣陶在《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一文里也说过:写作就是说话”,这就是引用名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我是用了两种方法来证明我的观点,一种是摆事实,一种是讲道理。一般来说议论文里就是用这两种方法来阐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

(二)学习用“摆事实”证明观点

1.阅读知识短文,划出哪类事实可用于阐明观点

现实中的事实,历史事实、文学作品中的事实、统计数字。演练一:说说下面的语段分别举了什么样的事实来阐明观点?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纪念白求恩》)

——举现实中的事实为例

②能读书和会读书,并非一回事。南宋陆澄,他从小好学,相当刻苦,“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可他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书中道理;他想编一部《宋书》,一辈子也没有完成,当时的另一位学者跟他开玩笑说:“陆公,书橱也。”唐朝李善,读书贯通古今,精于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深得好评;可惜的是他缺乏创见,只能为前人作注释,被称为“书簏”。(《能读书未必会读书》)

——举历史事实为例

③《三国演义》是一本人见人爱的小说,其中有两个武艺高强、勇冠三军的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吕布,他先靠丁原,后却靠董卓而杀丁原,投靠董卓后,又杀掉董卓投靠王允,后来单干失败后,竟然想要投靠曹操,真是个没有丝毫“诚信”的卑鄙小人,所以遭到了人们的唾骂;另一个是关羽,自和刘备桃园结义后,一心一意辅助刘备打天下,死而后已,可称为天下第一“诚信”人,所以得到了万世敬仰。(《“诚信”何处寻》)——举文学作品中的事实为例

④耕地在逐年减少!

我走访了斜桥乡的好几个村,得知,一般来说,各村的人均耕地只有8分多,有两个村的人均耕地都不足7分。

据报道,我国“六五”期间,全国耕地已有3680亩落入“虎口”,其中,1985年减少1500万亩,去年比上年减少900多万亩,相当于青海省的全部耕地面积!(《危机,存在于中国的土地》)

——举统计数字为例

2.用事实阐明观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事实要能证明观点

演练二:有的同学以《谈友谊》为题,用到了这样几则材料A.少先队员在街头扶老携幼的行为 B.马克思与燕妮的真挚感情 C.恩格斯给马克思的无私资助 D.李白与杜甫结为挚友 E.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绵绵情意 F.国共合作 G.为孤老服务。你认为这些材料是否适合论题的需要?为什么?(应弄清“友谊”这一概念的含义,一般说来,它指朋友间的交情,它 不同于“爱情”,也不同于一般同志间的交往,更不同于党派之间的某种关系,所以CD比较适合论题的需要)

点拨:用事实阐明观点,事实必须确凿(真实可信,切忌胡编乱造)、新鲜(切忌人云亦云,总是举让座、老师生病等老掉牙的例子)、典型(能充分证明观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是几个,要注意代表事物的不同侧面,如古今中外。在阐明事实时,要写得概括简明。根据阐明观点的需要,突出事实的某一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不必细加描述。

(三)学习用“讲道理”证明观点

1.阅读知识短文,划出哪类道理可用于阐明观点

——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2.演练三: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

人生的价值,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至理名言:“ ”,到南宋文天祥的激昂高歌:“ ”,从古希腊晚期杰出的思想家伊壁鸠鲁所设想的“最精美”、“最合意”的人生,到十九世纪匈牙利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裴多菲的题为《自由与爱情》的壮丽诗篇:“ ”。多少人在思索着、寻找着人生的价值!

3.演练四: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珍惜时间”的观点;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学贵有疑”的观点;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后来居上”的观点;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观点。(四选一,讨论、发言、评述、纠误。)

4.师点拨:用道理作论据,要认真核对,不可有错漏或断章取义,引述后要有必要的分析评论

(四)写作擂台赛 第一题

1.题目说: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

讨论具体表现在哪里?⑴父慈子孝,兄友弟悌;⑵为人谦和,礼貌待人;⑶诚实可信,知恩图报;⑷爱国爱民,心忧天下;⑸克己奉公,廉洁公正;⑹修身养性,君子慎独;⑺见利思义,以义制利;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⑼质朴求实,宽容大度;⑽勇敢刚毅,身体力行。

2.题目问: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联系实际谈,如青少年学生对孝敬父母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传统美德,而且只是报答 父母养育之恩于万一,更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情感的基础。

3.题目上提出四点要求:⑴观点正确;⑵有自己的见解;⑶例证有说服力;⑷适当引用格言警句。

例如阐述传统美德中讲究“诚信”的道理,观点可以是:诚信是品德之瑰宝,是才智之源泉,是成功之前提,是无形之资产。

第二题

阅读一则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议论爷爷剪枝条给我们的启示。

1.削枝以强干。爷爷剪掉一些枝干,会使果树长得更好。舍弃次要的,是为了保留主要的,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2.看眼前,果树枝条茂盛,长势很好,看发展,剪掉枝条会使果实丰硕,所以爷爷毫不吝惜。行动服于目的,措施受制于宗旨。这是有远见、有胆识之举。

3.小孩拿起一根枝条,也许长得很好,但从整棵果树权衡,它成了分散营养,影响结果数量与质量的冗枝,必须剪掉。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部分服务于整体,局部服务于大局。

4.“傻孩子”,傻在何处?傻在只看到一根一根的枝条,忘了它们与整体的联系;只看到它们眼前的长势,忘了它们最终影响的结果。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而不见全树。

第三题

入选“集锦”的材料,要注意“典型”“精辟”“可靠”;分类制作卡片可以从内容、形式或作者等多角度分类,原则上便于查找。

附范文: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认为,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认真观察周围大自然”等习惯,是他学到的能够引领他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东西。童年时期就开始培养的良好习惯使他受益匪浅,终于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由此可见,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习惯,意味着对所做的习以为常,是一种自觉。那么,良好的习惯,就意味着对助人为乐习以为常,对善良报以微笑习以为常,对认真完成每一件事习以为常,对生命的每一瞬间充满激情习以为常。人们常说的素质,正是习惯的体现。因为,没有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的品质,也没有能刻意雕琢而成的素质。品质和素质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流露,是良好习惯的必然结果。

习惯,不仅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律,而且是贯穿人一生的一条生命的河流。不管你脚下是一马平川,还是崇山峻岭,也不管你眼前是阳光明媚,还是烟雨迷蒙,它始终悄悄伴随你左右,渗透到你生命的每一个细胞里。它有时会化作瀑布飞流,让人惊羡不已;有时却只是心底的一湾小溪,默默回旋。良好的习惯,不需监督,只要保存;它能陪伴你走完一生,它终将成为你的个性,成为你的名片,甚或成为你对世界和后人的赠礼。

印度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青少年正处在树立人生观,培养多种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为我们的未来积攒财富。那将是我们永远取之不竭的宝库。

最后,让我们铭记在心:好习惯能让你受益终生。

第二篇: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2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2

作者: 加入日期:09-02-16

会员:真爱人生 友情提供

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 训练目的

1、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2、学会写议论文的常用的两种方法;摆事实和讲道理。训练题目 [见课文] 训练指导 第一题

1、题目说: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

讨论具体表现在哪里?⑴父慈子孝,兄友弟悌;⑵为人谦和,礼貌待人; ⑶诚实可信,知恩图报;⑷爱国爱民,心忧天下; ⑸克己奉公,廉洁公正;⑹修身养性,君子慎独; ⑺见利思义,以义制利;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⑼质朴求实,宽容大度;⑽勇敢刚毅,身体力行。

2、题目问: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 联系实际谈,如青少年学生对孝敬父母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传统美德,而且只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于万一,更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情感的基础。

3、题目上提出四点要求:⑴观点正确;⑵有自己的见解;⑶例证有说服力; ⑷适当引用格言警句。

例如阐述传统美德中讲究“诚信”的道理,观点可以是:诚信是品德之 瑰宝,是才智之源泉,是成功之前提,是无形之资产。第二题

阅读一则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议论爷爷剪枝条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讨论,归纳:

1、削枝以强干。爷爷剪掉一些枝干,会使果树长得更好。舍弃次要的,是为了保留主要的,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2、看眼前,果树枝条茂盛,长势很好,看发展,剪掉枝条会使果实丰硕,所以爷爷毫不吝惜。行动服于目的,措施受制于宗旨。这是有远见、有胆识之举。

3、小孩拿起一根枝条,也许长得很好,但从整棵果树权衡,它成了分散营养,影响结果数量与质量的冗枝,必须剪掉。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部分服务于整体,局部服务于大局。

4、“傻孩子”,傻在何处?傻在只看到一根一根的枝条,忘了它们与整体的联系;只看到它们眼前的长势,忘了它们最终影响的结果。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而不见全树。第三题

入选“集锦”的材料,要注意“典型”“精辟”“可靠”;分类制作卡片可以从内容、形式或作者等多角度分类,原则上便于查找。[例文]

《削枝为了强干》(见参考书)简评:

这篇简单的议论文,阐明的观点就是题目:削枝为了强干。联系实际,必须减轻作业负担,以保证同学们学得更轻松,更有效。文章阐明观点的事实,一是所提供的材料爷爷给果树剪枝的故事,一是生活中加重作业负担的事实。所举事例有代表性,能充分证明论点。作者对所举的事实作分析,一是分析爷爷给果树剪枝条的原因,二是分析沉重的作业负担所造成的危害。议论文中的分析,就是讲道理。文章引用了前人智慧的论述,使文章中心论点“削枝为了强干”,得到了更充分、更深刻的阐述。

第三篇: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蜜蜂》《玩出了名堂》,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爬山虎的脚》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5、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臵、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臵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臵、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臵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臵、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板书设计:

5、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臵、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教学后记:

6、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后记:

8、找骆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臵。

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 这 左 右 应 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汇报。座——应

(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臵,两个横的长度。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孩——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

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臵。

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

讠写在分割线。

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臵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6)组词。用“应该”造句。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臵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1、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5)背诵

教学后记: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写人记事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意思。

2、学会精心选择材料,分清主次,能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作文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二、作文内容及要求:

双休日,你或许会遇到使你感动的人和事,你可以以这些人和事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题目自拟,不低于600字。

三、写作引导:

(一)唤醒那颗“感动的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巴金说:“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只有在静观默察的基础上,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细想,才能一挥而就。

诗人白朗宁说: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众多的人、事、物沉睡在我们的记忆里:风雨里,一盏灯为我点亮星斗。寒冬里,一团火为我送来暖流„„唤醒爱的记忆,唤醒生命中的达观与感动。一旦唤醒,那些沉淀在心里的感动,就会携着岁月的温馨,穿越光阴向我们走来。

(二)抓住那个“统帅的魂”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如果没有明确集中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立意要真、要正。说真话,诉真情。思想内容正确,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立意要新、要深。选取合适而独特的视角,吸取新鲜的思想,阐发新颖的感悟。不落俗套,透过现象看本质,开掘人物内心世界,把握时代律动的脉搏。

(三)砍掉那双“完美的手”

为了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罗丹砍掉了雕像完美的双手。雕塑如此,写作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否则,就砍掉。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就人物而言,详写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四、学生写作。

五、交换批改

六:交流,师生点评。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

2200..《《邹邹忌忌讽讽齐齐王王纳纳谏谏》》

一、知识梳理 1.需要落实的知识点

A.关于《战国策》:了解历史上的齐威王和邹忌其人 B.五个实词:朝、美、旦、诚、间 C.三个虚词:于、之、孰 2.文本分析

A.三问三答:“三问”的口气和意思没什么改变,“三答”则不同。

“妻”用了一个赞叹性的陈述句和一个反问句,肯定的语气极强,饱含深情,反映了正配对丈夫的偏爱。“妾”重复了妻的反问句,但少了热情的陈述句,肯定的语气减弱了,反映了侧配因地位卑微而对丈夫的畏怯。“客”仅用了一个平淡的陈述句,但有求于主人,又不能曲意逢迎,自然肯定的语气弱得多,显得有些勉强。

B.在“三问三答”的基础上讨论课文内容,引出“三比三喻”、“三赏三变”,领会设喻说理的方法。

二、能力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形貌昳丽(yì)

B.燕、赵、韩、魏闻之(yàn)C.期年之后(jī)D.时时而间进(jiàn)

2.下列红色字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不求闻达于诸侯 A.有求于我 B.美于徐公 C.皆朝于齐 D.能谤讥于市朝

3.下列红色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幕天席地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吾妻之美我者 C.闻寡人之耳者 D.王之蔽甚矣

4.选出下列红色字解释正确的两项()A.窥镜而自视(偷视)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边和右边)C.上书谏寡人者(写信)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E.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5.下列红色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C.皆以美于徐公 吾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我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E 5.C 2211..《《周周亚亚夫夫军军细细柳柳》》

本课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文章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中,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等手法,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呼之欲出。

一、知识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棘门()彀()弓弩()诏令()....揖()介胄()曩者()辔()称谢().....2.难字认读

彀gîu 诏zhào 辔pâi 曩nǎng 3.形似字

┏诏:诏令 ┏胄:甲胄 ┏驰:驱驰 ┗昭:昭华 ┗胃:胃口 ┗弛:松弛 ┏揖:作揖 ┏弩:弓弩 ┏壁:墙壁 ┗楫:舟楫 ┗驽:驽马 ┗璧:璧玉 4.词语解释

【军细柳】在细柳驻军。军,驻军。【大入边】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边,边境。

【已而之细柳军】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已而,旋即;不久。之,到达。【披甲】披戴盔甲。被(pī),穿着。【锐兵刃】使兵器锋利。锐,使„„锋利。【先驱】先行的卫队。

【不得】不被允许。得,表示许可。【居无何】过了不久。无何,不多时,不久。【于是】在这个时候。是,代词,指这个时候。【约】规定。【驱驰】纵马奔驰。

【持兵】手执兵器。兵,兵器。【揖(yī)】双手抱拳行礼。

【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介,铠甲。胄(zhîu),头盔。课文中介胄的意思是穿铠甲,戴头盔。

【天子为动】天子被他所感动。为,介词,被。动,感动。

【改容式车】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周亚夫致意)。改容,改变仪容,动容。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式,车前的横木。现在写作“轼”。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谢,告知。【成礼而去】犒劳将军的礼仪完毕后辞去。【嗟(jiē)乎】叹词,表示感叹。【曩(nǎng)者】刚才。

【固可袭而虏】必定会遭偷袭而被俘虏。【久之】很长的时间。之,无任何意义,只是一个为满足音节需要而加的衬字。5.文学(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该书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所编撰。原名《________》或《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________。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参考答案】 1.

棘门jì 彀gîu弓弩nǔ 诏令zhào

揖yī 介胄zhîu 曩者nǎng 辔pâi 称谢chēn

5.史记 西汉 司马迁 太史公书 太史公记 通史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二、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锐兵刃,彀弓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先驱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且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1)天子乃按辔徐行。(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亚夫将军治军严格?

4.文中还有“刘礼”“徐厉”两位将军,作者写这两位将军的作用是什么? 5.从“真将军”周亚夫身上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锐:使兵刃锐利;彀:拉弓。先行的卫队。将要。过了不久。规定。2.(1)天子于是拿着马缰绳慢慢地走。(2)亚夫将军手拿兵器作揖说。(3)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以军礼拜见。

3.具体表现在:①军队训练有素,穿戴盔甲,兵器锋利,弓箭拉开。②军门管理严格,即使天子也不得长驱直入,必须下车行走,而且进军营只能从边门进入。

4.用以衬托,突出周亚夫将军是“真将军”。5.带兵以严出名,严格训练方能出成效。2222..《《古古文文二二则则》》

《四知》通过叙述“杨震拒金”的故事,表现了身居高官的杨震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尚品格。

《私心》通过第五伦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坦然承认自己也有私心的故事,表现了第五伦的无私奉公,自觉修身揭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知识梳理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骘(zhì)邑(yì)谒(yâ)涿(zhuō)辄(zhã)悫(quâ)征辟(bì)便(biàn)宜 2.形近字

┏藉(jiâ)慰藉┏谒(yâ)拜谒┏晔(yâ)范晔 ┗籍(jí)书籍 ┗遏(â)遏制 ┗桦(huà)桦树 3.多音字

┏(yí)遗命 ┏(jí)狼藉 ┏(shěng)省份 遗┫ 藉┫ 省┫

┗(wâi)遗十金 ┗(jiâ)慰藉 ┗(xǐng)反省 4.词语解释 【 辟 】征召。【 举 】推举,选拔。

【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 迁 】晋升或调动官职。【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转 】调动(官职)。

【 伦 】即第五伦,东汉大臣。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悫 】恭谨,诚实。【蕴藉】宽和,宽容。5.文学常识填空

(1)《四知》选自_____,作者____,___(朝)史学家,字___。(2)《私心》选自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是复姓。

(3)《后汉书》以___为体例,与___、___相同,它分为____、___、___合为百篇。

(4)“前四史”是指《后汉书》、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后汉书·杨震列传》范晔南朝·宋蔚宗(2)《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第五(3)纪传体《史记》《汉书》十纪十志八十列传(4)《史记》《汉书》《三国志》

二、课内阅读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 解释上文有关古代官职的四个词?

辟:___举:____迁:____转:____

2. 写出“无知”一词在文中的意思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3. 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属于___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_____。4. 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课文并未交待他这样做的原因,你想他会无缘无故给杨震送礼吗?为什么?

5. 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译:_______________。(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征召推举晋升或调动官职调动官职

2.“无知”古义“没有知道(的人)”;今义:愚昧,没有文化。3.侧面贤明

4.不会。王密这么做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钱财),就是为了升官。5.(1)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2)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2233..《《公公输输》》

《公输》是记述墨子劝止楚国攻宋的事。文章宣扬了墨家“非攻”的主张。这一主张,在战国时代,反对大国侵略小国,是有正义性的。文章还进一步表明墨子之所能够止楚攻宋,并不是仅仅由于他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同时也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

一、知识积累: 辨析加红词在句中的词义 ┍子墨子闻之(先生,老师)子┝愿借子杀之(您)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孩子)┍胡不见我于王?(引见)见┝于是见公输盘。(召见)┕遍鹊见蔡桓公。(进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到)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何有于我哉?(对,对于)┍愿借子杀之。(侮臣者)

之┝宋何罪之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荆之地,方五千里。(的)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刹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2244..《《诗诗词词五五首首》》

《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

《十五从军征》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尽,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送别》是一首可以作不同理解的小诗。单从字面上看,这是首送别诗。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描写江南农家生活情趣的小词。主题是写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情趣。

《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一、知识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霏霏()雨雪()冢()雉()羹().....贻()著地()檐()翁媪()锁哪()......2.形近字

┏冢:坟冢 ┏雉:鸡雉 ┏贻:贻赠 ┏窦:狗窦 ┗豕:犬豕 ┗稚:幼稚 ┗怡:神怡 ┗渎:渎职 3.词语解释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yâ)的样子。【雨雪】下雪。雨(yù),下(雨或雪)。【霏(fēi)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行道迟迟】慢慢地走在路上。迟迟,迟缓的样子。【载(zài)渴载饥】又渴又饥。【伤悲】伤感,悲伤。【始得归】才能够回乡。【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课文里指荒坟一个挨着一个的情状。【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îu),洞穴。【中庭】院中。

【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贻(yí)】送,赠送。【漫漫】遍布的样子。【行人】出征的人。【茅檐】课文里借指茅屋。【媚好】声音柔媚动听。【翁媪(ǎo)】老公公和婆婆。【无赖】顽皮。

【乱如麻】烦乱如理麻,理也理不清。4.文学(文体)常识

(1)《采薇》选自《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______________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类。

(2)《十五从军征》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是南朝宋郭茂倩所编,我们曾学过这本书里的另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是一首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首《________________》。

(4)《朝天子·咏喇叭》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散曲家。字_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霏霏(fēi)雨雪(yù)冢(zhǒng)雉(zhì)羹(gēng)贻(yí)著地(zhuï)檐(yán)翁媪(wēng’ǎo)锁哪(nà)4.

(1)诗经 三百零五 风 雅 颂

(2)乐府诗集 木兰诗(或《陌上桑》)(3)词 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4)散曲 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 王磐 明代 鸿渐 西楼

二、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 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_____诗。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2. 从托物抒情的表现方法上看,“昔我往矣”,应是离别之悲伤,作者写其景,为什么用“杨柳依依”的关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雨雪霏霏”烘托了“我”归来时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并简述主人公回家时为什么不喜反悲?

4. 全诗采用了___________的结构,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用原文回答

(1)揭示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归乡老兵家中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也是写回乡老兵的感受,但与《采薇》有很大的不同。请写出。

3.(探究题)如果这位老兵遇见了昔日的伙伴,两人之间必然有一番对话。想一想他们对话的话题有哪些?

(三)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1.给“著”注音。

2.前两句诗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含有“杨”或“柳”或“杨柳”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村居

茅檐低小,______。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中儿______。最喜小儿无赖,______。

1.将标题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绘了怎样的农村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这是一首散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朝代)。2.文中写“喇叭,锁哪”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军愁”,“民怕”至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你是怎么看的?

【参考答案】

(一)1.《诗经》 兵役

2.“杨柳依依”有多种理解,既是以美景反衬悲情,使悲情更悲,又暗示了主人公出征时正当青春年少。3.凄惨悲怆 主人公把一生中大部分美好光阴耗在杀来杀去的战场上,如今回家,家里一无所有,忆昔思今,不禁悲从中来。

4.先写景后抒情,频繁的兵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

【解析】1题考查有关诗歌常识及文字赏识。2.3题考查以美景衬悲情及情与景的关系,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注意抓住抒情句品味。

(二)1.(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采薇》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十五从军征》则以叙事为主来抒其悲凉凄楚之情。

【解析】内容相同,则区别应在表现手法上。《采薇》有明显的景物描写,则考虑使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十五从军征》具体叙述了老兵的所见所为所感,则考虑以记叙为主,通过记叙来抒情。

3. ①家乡这几十年的变化。②老兵家中的变故。③老兵的经历。④儿时伙伴的生活。【解析】可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年老,爱怀旧)及当时情况,合理想象,还可加上对老兵今后生活的关切、家乡现实情况等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三)l.zhuï 【解析】不读“zhù”。

2.烘托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3.杨花愁杀渡江人 杨柳青青江水平客舍青青柳色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

(四)1.清平乐 溪上青青草 锄豆溪东 正织鸡笼 溪头卧剥莲蓬。2.词 辛弃疾

3.描绘了恬淡、安适、充满生机的农村风光。【解析】从一家五口各自活动中可以看出。

(五)1.王磐 明代

【解析】注意“磐”的写法。2.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3.不是。怕的是借“喇叭,锁哪”开道,残害百姓、鱼肉乡里的宦官。【解析】这里属借物抒怀。补充阅读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题目中“之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之”即: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一二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句式。点出了送行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押_________韵,押韵的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6.这首抒情诗描写离别情绪有何特点?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1.借助字典、根据诗意解释下列词语。

(1)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出了老朋友分别的地点及环境。B.第三、四句写到诗人对朋友漂泊不定生活的关心。

C.第五、六句是说浮云像游子的行踪,来去不定,落日依恋山峦,不忍与大地告别,就像我对朋友的感情。D.第七、八两句用马的嘶鸣来催促朋友赶快上路,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3.对全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联中的“青”、“白”分别写出山水的色彩,“横”写出山的静姿,“绕”写出的水的动态。

B.诗中的“孤蓬”、“浮云”、“落日”都是比喻句中的喻体事物。

C.这首诗采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深刻的感受。D.这首诗将自然美和人性美结合起来,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

(三)阅读曹植的《七步诗》完成诗后的题。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提示:作者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的弟弟。相传曹丕继承了帝位,百般迫害曹植,曾命他七步中作诗,否则就要加害于他。曹植就吟成了这首《七步诗》。

1.“豆在釜中泣”用了甲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曹植受到曹丕迫害时的乙心情。在甲、乙处应填写的正确一项是()。

A.拟人 悲痛 B.夸张 痛苦 C.夸张 悲伤 D.拟人 愤怒 2.对“相煎何太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为什么互相煎熬到这样急不可待的地步呢? B.为什么你要迫害我到这样急不可待的地步呢? C.互相煎熬何必这么急迫呢? D.你要迫害我何必这样紧急呢?

(四)阅读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完成后面的题。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真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注:连枷,打场用的一种农具。

对四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比喻修辞,意思是为了打稻而新筑起来的稻场平坦得像镜面一样。B.第二句是写家家户户的农民趁着霜后的晴天,抓紧时间在场上打稻。C.第三句是说在打稻的声音中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远处传来的雷声也仿佛显得轻微了。

D.第四句写连枷的声音从夜晚响到天亮,表现了人们劳动的紧张。

(五)阅读唐代诗人李益的《汴河曲》完成后面的题。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①汴河,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②长堤,隋炀帝在通济渠沿岸遍植杨柳,又称隋堤。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意在提醒人们从骄奢淫逸终至覆亡的隋王朝统治中汲取教训。B.

一、二两句以满目春光与隋宫旧址作对比,热闹和冷寂形成对比和强烈的反差,更显得无限凄凉。

C.后两句把兴亡之感再上升一层:已作历史陈迹的隋堤之上,纷纷扬扬的杨花,似乎是对隋炀帝的无情嘲弄,以美景衬哀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D.诗人走上长堤,想起隋炀帝的悲剧,不禁增添了无穷的忧愁和惋惜。【参考答案】

(一)1.赴任 往

2.对仗 地点 友人要去的地方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抒情

5.in 秦、津、邻、巾

6.离情别绪是历代诗人喜爱的主题,大多离不开一个“怨”字,但这首诗,不落窠臼,一扫哀怨惆怅的低回情绪,以开阔的境界,豪放的笔触写下了这首送友人赴任的壮行诗。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好友的诚挚情谊,反映了当时有为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这种重事功、轻离别的进取精神,曾给后人以很大的鼓舞。

(二)1.(1)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2)清澈的水(3)分别(4)这儿 2.D 3.C

(三)1.A 2.B

(四)C

(五)D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 苏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班语文下册第1、2单元教案

    二(1)班第1、2单元教案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

    苏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ww1kejiancom)

    习作五 教学要求: 1、读懂文中的资料,知道端午节时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2、能根据内容或需要,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摘录整理材料。 3、学习口头介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精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理解黄河的形象,体味作品中的民族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 3、......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用心 专心 尽心 16、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6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课题 云南的歌会 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的写作思路。 重点 积累生字词,整体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用心 专心 尽心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个人初备备课教案 备课人:双柏县鄂嘉中学李玉超 第一单元 单元重点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