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有趣的伞
大班科学:《有趣的伞》
执教:苏州工业园区康佳青剑湖幼儿园
陶淋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不同;
2.能力目标:探索适合做雨伞的布料,发展观察力,并能用符号记录猜想与操作的结果;
3.情感目标: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增强探究的兴趣。【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不同。【活动难点】探索适合做雨伞的布料。【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雨天图片和音乐,棉布、纱布、绒布、防水布人手一份,瓶盖、记号笔、记录表每人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雨伞,知道雨伞挡雨的功能。【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有些图片宝宝来到我们的教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2.师(出示雨伞):看谁来啦?雨伞的哪里是挡雨的呢? 3.伞面的布为什么能挡雨呢?
二、基本部分:猜想与探索不同布料的吸水性。
(一)认识布料,展开猜想
1.出示几种布料进行介绍(绒布、棉布、防水布、纱布)2.幼儿猜测并进行记录:
(1)介绍记录表:问号表示猜一猜,小手表示动手试一试。(2)与幼儿一起讨论记录符号。(3)交代操作要求。
(4)幼儿感知操作,并进行记录。(5)介绍交流猜想结果。
(二)探索发现,得出结论
1.师:我们的猜测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2.教师示范操作(把布放在手心上,用盖子舀水倒到布上,观察一下哪一种布吸水,哪种布不吸水)
3.交代操作要求:将每一种布都试一下,试完一种布就把结果记录在有小手的格子下面,然后再试第二种布。试验时把你的记录表放边上一些,别打湿了。试验完了把记录表粘贴起来。
4.幼儿动手操作,感受几种布的吸水性,并填写记录表 5.幼儿交流,师幼共同验证操作结果。
小结:棉布、纱布、绒布都能吸水,防水布不能吸水。
三、结束部分
1.提问:哪种布适合做雨伞的伞面?
2.总结:防水布不吸水,水不会渗透到布里,水直接从布面溜下去,所以适合做雨伞;而其他几种布料都能够吸水,水会从布的外面渗透到里面滴下来,淋湿撑雨伞的人,因此不适合做雨伞布。
延伸:
今天通过实验,明白了什么样的布料适合做雨伞的伞面。回去后我们再去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布料也适合做雨伞?
第二篇: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伞
设计意图
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用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过程建议
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们?(比如: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出示挂图:(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一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
延伸提示
1、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第三篇:大班科学 各种各样的伞 教案
大班科学
各种各样的伞
设计意图
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用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过程建议
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们?(比如: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出示挂图:(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一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延伸提示
1、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第四篇:大班科学:有趣的标志
大班科学:有趣的标志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标志图形底色与形状的含义。
2、能根据标志的特征或者用途进行分类。
3、初步知道标志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形成行为规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标志卡片
2、挂图:人行横道,禁止机动车通行,注意危险等。
3、小老师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今天早上小老鼠委托我们帮它一个忙,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快一起来听一听吧。(出示小老鼠玩偶)
2、教师:小老师皮皮今天早上想到我们城里来游玩,但是一进城,它发现马上上到处都有它不认识的标志,这些标志它可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它不敢开车进城,只好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的忙了。
二、认识标志
1、教师:我们快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标志,都代表什么意思吧。
2、教师出示贴有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请幼儿逐个观察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试着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标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
3、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出了这些标志的意义,那到底对不对呢?让老师 来告诉你吧!(教师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及意义)
4、教师小结:红色圆框加上斜杠的标志表示禁止,黄色、蓝色表示不能做,禁止做。黄色三角形的标志是警告标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了,要小心了。蓝色的标志有指示的作用,可以告诉大家这时需要做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5、教师:这里还有一些标志,请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猜猜看是 什么意思?
6、游戏(我指你说):教师指出标志图片,让幼儿说出标志名称及含义,让 幼儿复习巩固
三、标志分类
1、教师:小老鼠不小心把标志弄乱了,谁能来帮他分分好?(根据颜色,形状,用途来分)
2、幼儿画册练习
四、形成规范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标志会怎么样呢?,那我们平时在马路上应该怎么样呢?
2、教师小结: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乱闯马路,否 则就会造成交通事故了。
第五篇: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
执教者:东大幼张颖2013.12.10
活动目标:
1、发现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起回形针,感受物体厚薄对磁铁磁力的影响。
2、能大胆描述操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3、在交流过程中能倾听同伴的讨论。
活动准备:
1、教具:集体记录单、图标。
2、学具:长条磁铁人手一块;回形针、小毛巾、塑料圆盘、纤维木板、卡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引出话题: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如果我把纸盒子放在回形针上面会发生什么事?
2、为什么回形针会被盒子吸起来?盒子里有什么?
3、磁铁放在盒子里没有直接碰到回形针怎么也能把回形针吸起来呢?
二、探索发现磁铁能隔着一层材料吸住回形针。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猜测:磁铁隔着盒子能吸住回形针,那隔着其它的材料还能不能吸起回形针呢?磁铁隔着一张纸、一块毛巾或是一个盘子、一块木板,还能吸起回形针吗?
2、幼儿表述自己的猜想,教师用集体默认的标记在集体记录单上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阐述自己的理由。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回形针被吸起来的现象。
三、交流与验证。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实验的结果,教师将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单上。
2、针对有争议的结果或与猜想不同的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集体验证。并讨论不让磁铁滑落地上的方法。
3、小结:磁铁是可以隔着这些物体把回形针吸起来的。
四、再次探索。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将纸折叠,一层变两层,磁铁还能隔着它们吸住回形针吗?
2、幼儿猜想后,教师示范。
3、教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这些材料层数变多之后,磁铁还能像原来那样吸住回形针吗?当层数增加到什么时候就吸不起回形针了?
4、幼儿再次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随着隔着物体层数的变化,被吸起来的回形针的变化。
五、再次交流验证
1、请幼儿交流实验的结果并验证。
2、你们在活动中有什么发现?当隔着的物体只有一层时,被吸起的回形针怎么样?当隔着的物体层数增加时呢?当层数再增加时呢?
3、小结:磁铁可以隔着这些材料把回形针吸起来,当它们只有一层时能吸住许多回形针,当它们层数多一点时吸住的回形针变少了,当它们层数更多时就吸不起来回形针。
延伸:磁铁隔着薄一点的东西能吸起回形针,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时候需要用到磁铁的这种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