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一日活动中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8:3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一日活动中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一日活动中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

第一篇:课题研究一日活动中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

“一日活动中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高玉霞

来源:黄岛区实验小学幼儿园课题组 发表时间:2014-1-17 9:25:4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应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4岁的幼儿在成人的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4~5岁的幼儿能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5~6岁的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其身心的正常发展和将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因此,社会规范的学习,是从幼儿出生后就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儿童生理需求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自制能力。同时,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和执行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确保生活的有序及质量,都要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一整套规则和方式,按照规则和方式去行事,才能为社会所接纳,才能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交往。

我园课程特色为《养成教育课程》,旨在通过语言、社会、健康、艺术、科学五大领域活动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在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中学会自理生活、与他人友好相处,懂得分享与合作,自己解决同伴之间的问题,并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愿意帮助别人等。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落实养成教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提高幼儿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和能力,使其逐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生活规范,从而适应周围社会、幼儿园、集体的要求。

从国外的相关研究来看,日本、加拿大各国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方面进行了颇具特色的探索。日本将“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作为规则意识培养的核心内容,他们制定了《21世纪教育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培养》,分别从21世纪的教育危机与社会责任的缺失、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做了分析及要求。加拿大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他们在倡导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并将规则教育视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小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他们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关注孩子的行为结果。

从国内的相关研究来看,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课程改革以来,强调生活即教育、一日活动即课程,出现了大量的幼儿行为及规则研究:例如莫秀锋《试论规则的类型与儿童的规则教育》;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叶小红《主体性与规则》等。

国内外对幼儿规则的培养涉猎的领域宽广:包括生活卫生方面;区域活动方面;游戏活动方面;体育活动方面;交通、安全方面等等。对培养的方式方法有探索:譬如充分利用环境的渲染、家园共育、教师语言、榜样示范等。

这些研究,都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但是,目前我国培养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在对子女良好规则行为上的忽视与宽容、在规则教育上以说教为主、规则教育目的性模糊是形成当前现状的几个主要因素。对于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及执行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

社会方面:很多的成年人规则行为意识薄弱,无形中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缺乏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对幼儿的熏陶。

幼儿园方面:一是幼儿园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幼儿规则与执行的培养体系,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不够系统,可持续性欠缺,也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并转化为行为体系。二是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学习和课程研究的层层深入,教学游戏化,活动区域化的理念已深入到教师们的心中。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在孩子“自由”与“规则”的度的把握上认识模糊。譬如说一些老师简单的认为如果对孩子有太多的规则束缚,就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会使《纲要》《指南》的理念成为一句空话,于是更多的放任孩子的活动。三是教师的教育方法大多以说教为主,手段单一。幼儿对行为的意义并没有明确理解、认识,规则难以被幼儿内化。

鉴于对以上几方面的认识,我们试图通过对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以规则意识的培养为载体,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依托幼儿的生活实践,通过科学的引导,创设适宜的有准备的环境,力求在生活情境中、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帮助孩子逐渐认识和理解规则的意义,发展和提高执行规则的水平,体验规则带来的快乐,加强幼儿对规则的内化和迁移,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1)幼儿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处处都有规则。有了规则的约束和指导,每个幼儿都生活在不超越底线的自由状态中,生活在和谐与秩序中。规则有他律性规则和自律性规则,在幼儿活动中,这两种规则都存在。本课题中的规则是让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不自觉变为自觉,有他律变为自律,从而形成良好的活动常规。

(2)规则教育:对受教育者专门施加有关规则方面影响的过程。本课题中的“规则教育”不是教师强行施加给幼儿的一种教育手段,而是师生在与环境、问题、矛盾冲突的互相作用中逐渐形成一系列的规则。他是师生共同讨论的结果,而且这种讨论又是在实际情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

(3)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是指幼儿对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为什么必须存在规则,规则有什么内容,规则有哪些作用以及应该怎样执行规则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然而,对于刚刚萌生规则意识的幼儿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经常出现思想和行为脱节的现象。教师必须要研究孩子的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幼儿提高规则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幼儿规则执行力的培养:充分尊重满足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的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固化为内心的需要并落实到行动,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为幼儿终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幼儿任何道德行为的获得都是在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和思考而实现的,这是一个通过内部世界对外部刺激的同化顺应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只有当幼儿在自身的积极活动中理解了行为的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时,才可能产生相应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应是行为的发动者、完成者和体验者。

因此,教师在规则教育中必须充分落实幼儿的主体性原则,通过有效的指导,创设适宜的环境,使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认识和理解规则的意义,发展和提高规则执行的水平。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心理学认为,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当孩子每一次的适宜行为出现后就可以得到一枚“代币”,当“代币”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可以换取某种奖励,这就是“正强化法”。

有效的强化需满足的条件是:视儿童为强化发生作用的主体,强化要适时,强化要明确、强化要适宜、强化要一致。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社会即学校”丰富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充分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教学做合一”。规则的养成要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落实。

(4)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主张自由教育,强调儿童的自主自导和自主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强调规则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由的规则是专制,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混乱。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可以向素质转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导性目标是:探索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培养的规律,形成完整有效的培养体系。有效的转变教师、家长的观念,形成家园共育合力,制定符合孩子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探究幼儿形成积极、主动遵守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为幼儿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奠定良好基础。

1.通过研究,发现并解决幼儿规则理解与执行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探索培养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幼儿适应群体生活、自主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优化一日活动常规及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和理论素养,提升教育智慧,引领教师实现由经验层次到认识层次的转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研究,确立3—6周岁幼儿规则的培养内容,形成完整的幼儿、家长、教师行为准则及培养体系,丰富幼儿园养成教育内容,突出课程特色。

四、研究内容

1.日常行为中规则意识与执行力的研究:

(1)标志、符号对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2)文学作品对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研究;

(3)在有规则游戏中,如何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规则的研究。

2.区域活动规则意识与执行力的研究:

(4)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带动幼儿自己制定活动规则的研究;

(5)帮助幼儿将区域材料科学分类与整理的策略的研究。

3.合作化学习中规则意识的研究:

(6)集体教育活动中,师幼、同伴语言交流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7)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提示语言、表情对于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

(8)自选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

4.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9)教师的语言策略对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研究;(10)环境策略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规则的研究;

(11)激励策略对于强化幼儿良好规则执行力的研究;

(12)教师、家长的榜样策略对于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研究;

(13)值日生在一日生活中的执行力对同伴的影响与带动。

5.各年龄段一日活动规则内容的研究:

(14)小班一日活动各环节规则内容的研究;

(15)中班一日活动各环节规则内容的研究;

(16)大班一日活动各环节规则内容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是本课题的前提性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影响的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力培养进行回顾、分析与评价,主要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2.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贯穿在在构建、实施和推广规则、及养成教育体系中的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3.调查分析法:是本课题的常用研究方法,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座谈、抽样、统计、分析等方法掌握师生的规则意识、培养策略、幼儿的执行力情况,主要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4.个案研究法,是本课题的常用研究方法,通过跟踪、记录、收集、分析、评价某个班级的典型案例,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过程,生成经验和成果,主要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5.经验总结法。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提炼生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和终结性研究成果,主要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六、研究阶段及阶段性成果

(一)探索准备阶段(2013.09——2014.01)

1.在全园进行广泛发动,深入学习,成立课题组。2.课题组集体讨论,提出课程目标,选择、制定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形成研究方案,确定子课题。

3.聘请市、区教科研部门领导、专家指导论证,确定该研究方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4.01——2014.09)

1.按研究方案,实验班围绕子课题开展课题的实验工作:将研究的方案具体落实到每个学期,制定学期研究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教育幼儿规则理解与执行力情况分析,形成学期研究方案。

2.运行操作、观察记录,逐步丰富经验,积累资料,形成《规则意识及执行力培养活动设计案例汇编》

3.及时修订计划。

4.进行课题中期交流,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4.09——2014.12)

1.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幼儿规则理解与执行力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3.完善课题管理手册的内容,形成与幼儿园课程配套的《幼儿、家长、教师行为规则及培养方法》。

4.各班级、课题组教师撰写、发表幼儿园班级活动规则对幼儿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培养的意义及实践的论文。

5.召开课题结题会,聘请专家进行现场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1.课题组有一支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教科研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课题组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教学能手2人,区、市优质课获奖8人。

2.青岛市级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培养的研究》已分别于2009年7月、9月顺利结题,为新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幼儿园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教师人人参加课题研究,并形成了以教科研为中心,教研组为主体的教育研究网络。

八、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长:高玉霞(黄岛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幼儿园园长)

副组长:丁丽华(黄岛区实验小学幼儿园 辅导员)

员:陈立红(黄岛区实验小学幼儿园)

孙华(黄岛区实验小学幼儿园)

张艳玲(黄岛区实验小学幼儿园)

马本丽(黄岛区实验小学幼儿园)

伟(大班班主任 幼儿园一级教师)

王怀梅(大班班主任 幼儿园一级教师)

陈洪苗(中班班主任 幼儿园一级教师)

王金香(中班班主任 幼儿园一级教师)

徐丁莉(小班班主任 幼儿园二级教师)

李敬敬(幼儿园二级教师)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

高玉霞(幼儿园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与管理,支持课题研究经费,主持总课题研究,主编课题研究成果,主笔撰写研究报告。

副组长:

丁丽华(幼儿园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和协调,主笔撰写工作报告。负责中班一日活动各环节规则内容的研究;

成员:

陈利红(幼儿园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和协调,参与撰写工作报告。负责大班一日活动各环节规则内容的研究; 孙华(幼儿园一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管理和协调,承担子课题研究。负责小班一日活动各环节规则内容的研究;

张艳玲,负责课题相关信息的采集、与发布;

伟(幼儿园一级教师),承担合作化学习中规则意识的子课题的研究;

王怀梅(幼儿园一级教师),承担教师指导策略的子课题的研究;

陈洪苗(幼儿园一级教师),承担区域活动规则意识与执行力的子课题研究;

王金香(幼儿园一级教师),承担教师指导策略的子课题研究;

徐丁莉(幼儿园二级教师),承担日常行为中规则意识与执行力的子课题的研究;

李敬敬(幼儿园二级教师),承担教师指导策略的子课题研究。

第二篇: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课题研究

《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课题研究

一、《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课题研究提出的意义。

“一日活动皆课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处处都有保育和教育的契机,引导教师关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将保育教育目标融入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运动中自主学习与发展,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县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差,专业教师少,聘用教师队伍不稳定,乡镇园人员少理念落后,保教行为欠科学规范等现状,导致一日活动各环节组织随意性大。欠科学规范的保教行为,严重影响着我县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规范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引领广大教师科学有序地开展保教活动,确立了《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的课题研究。

二、以实验幼儿园为依托,结合二教一保的师资状况,研究制定《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初稿。

(一)以实验幼儿园为依托,组织骨干教师梳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流程。从入园晨检到下午离园,从餐点到午休,从户外游戏到早操,从集体教学活动到区域活动,梳理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八大流程,明确了一日生活皆教育,理清了一日生活各流程。

(二)结合师资配备情况,研究制定各流程标准。实验幼儿园每个班级均配置了2名教师和1名生活老师,共同承担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保教工作。结合师资配备两教一保的现状,如何做到保教并重、保教配合,科学有效地组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在托幼办人员的指导下,实验幼儿园组织精干人员“以幼儿发展为本”,结合工作实践,制定出每个流程中教师、生活老师的工作标准,初步形成《实验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初稿。

(三)认真实践,不断修改完善。实验园组织全员一线保教人员集体学习、研讨《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中每一个细节,进一步结合经验细化了每一个流程的标准。托幼办人员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一线调研,查找落实《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初稿中的问题,发现在保教配合上有在意识形态上明确“保教并重、保教结合”标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落差,表现在保教行为上存在割裂和分离。个别班级教师对于“教”的关注大于“保”的关注,工作中表现为各司其职,互不干扰,衔接环节不够紧凑,导致环节之间存在等待现象。

针对这一现状,随即组织实验幼儿园全体保教人员现场论证,经过“研讨—修定—实践—再研讨—再修改”,从幼儿、教师、生活老师三个层面对一日活动流程的每个环节做了认真的研究和梳理,细致、全面地对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各个流程的相关人员明确了标准,操作要点、具体指导方法、步骤,每个环节保教分工与配合进行科学规范的描述,制定形成了《五莲县实验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初稿。

三、召集全县园长共同研讨、提出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流程与标准。

(一)组织骨干人员进一步修改完善。

《五莲县实验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标准》初稿形成后,立即组织托幼办召集县直园长及骨干教师会议。大家结合各自幼儿园在日常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一起梳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具体环节,再将这些环节中的细节放大,针对罗列出细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再一一进行剖析,共同研讨、提出意见,逐句修改每一个流程的标准。经过参与人员的反复研讨,修改,形成了以两教一保为主体配合开展工作的《五莲县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

(二)下发各园,征集修改意见。

为确立长效、规范、可操作的流程与标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托幼办将《五莲县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的意见征求稿下发到各幼儿园,要求各幼儿园组织骨干人员针对下发的《流程与标准》,结合日常工作实践作进一步修改,各园将修改意见集中反馈到托幼办,最终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五莲县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定稿。

四、下发《五莲县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各园《一日活动流程标准》。

托幼办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五莲县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要求各幼儿园立即组织骨干教师深入学习《五莲县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结合本园师资状况及园所情况在反复研讨、论证,制定出适合各园的《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一日活动各流程的标准》,将标准内化于心,指导日常保教行为,深入有效地落实《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

五、加大督查力度,强化《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的落实。

多次组织托幼办人员和部分业务园长,不打招呼、不定时间地深入到各幼儿园检查《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的落实情况,督促各园认真落实《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发现问题,立即通报,绝不估息。

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课题研究出成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课题研究有效地提升了全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品质。

(一)保教配合融为一体,保教工作科学化。各幼儿园认真落实《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改变了老师开展工作的随意性,一日活动各流程衔接有序,确保了幼儿在运动、游戏、生活和学习各流程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幼儿一日生活开展有序,幼儿园一日活动管理标准、规范。

2.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了办园品位。《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的强力推进,转变了教师的理念,规范了教师的行为,赢得了家长的满意与信任。

七、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课题研究实践中,今年主要在老师的保教配合标准上做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保教水平和办园品质。下一步我们打算从两个方面深化课题研究。

1.加强一日生活各流程研究,关注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以幼儿为本”将幼儿发展有机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挖掘每一个流程所蕴含的学习机会与发展价值,利用环境支持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2.将《五莲县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与标准》与幼儿园“6S”管理相融合,研究落实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流程化,如后勤管理的流程与标准,区域活动的流程与标准等,促进幼儿园规范、精细、科学发展,提高全县学前教育质量,打造学前教育品牌。

第三篇:《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关于《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的课题研究方案

吴起县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的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绿色教育从幼儿抓起”,这已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幼儿教育是人接受知识最初的学习活动,幼儿绿色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幼儿环保教育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县环保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更充实的切入点。

理论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幼儿教育是人接受知识最初的学习活动,幼儿环保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幼儿环保教育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县环保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更充实的切入点。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研究依据

(一)界定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

环保:即环境保护。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

本课题的宗旨是在一日活动中激发全园幼儿有意识地保护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并尽自己的能力使一些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有效地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已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了解形成的原因,和合理治理的有效措施,并表达自己的对环境现状的呼吁、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环境素养,形成适合我们幼儿园自身发展的有效优化融合课程。

(二)实验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1)时代发展的要求。孩子是未来的主人,而环境保护在将来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灌输环保知识,获得环保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与环境保护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从小培养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要求。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综合体,良好环境意识是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学生,如果不了解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而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如果不强将很难挤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3)幼儿健康成长的要求。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使幼儿不仅关心身边的生活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长大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对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他们心智和身体健康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2、现实依据

(1)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在我们的地球上,人类在面临生存环境恶化的挑战,大到土地荒

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小到垃圾、空气、噪音污染等等都是我们要重视的环境问题,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人都应该重视保护并从我抓起,而孩子作为我们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人员结构

我园是一所新建园,正努力迈向“省级示范园”的行列,拥有一支年轻且专业化得教师队伍,90%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合格率达100%,全园共有18个教学班,可承担本实验课题。

(3)省、市、县已有浓郁的教研氛围,全方面地为此项工作服务。

三、课题实验的构建原则

(一)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家庭、社会、幼儿园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将重点做好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工作,在三者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在主课题的覆盖下,落实到各班级,教师选择确立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要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扬长补短,以达到此项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根据环保和环保教育概念的内涵,以及《贝尔格莱德宪章》中提出的环境教育目标之精神。将课题研究目标确立如下。

1、激发幼儿热爱自然,有初步好奇心和环境责任感,并有初步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2、明确要动手动脑去探究身边的环保;

3、寻找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内容.(二)实验对象

吴起县第二幼儿园全体幼儿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与能力。

我们认为,培养幼儿合理利用废旧材料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环保意识的关键,只有当幼儿园的每位教育工作者真正地理解和意识到时,它才可能成为幼儿园环保教育一项要素。

2、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作为幼儿环保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应当让幼儿在大量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关于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想方设法地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多让幼儿充分动手操作。为此老师们牺牲自己许多的业余时间,绘制出一幅幅、一套套的教学图片、幻灯片,活动区操作卡,摄录了一盘盘关于环保的教学录像带。为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亲自、亲身去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使环保教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效果。

五、研究课题的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的顺利开

展,特组建本组织机构,真正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一)课题领导小组

指导员:周桢肸(吴起县教研室主任)

毛敬斐(延安市教研中心教研员)

组 长:刘惠青(吴起县第二幼儿园园长)

副组长:朱 夏(吴起县第二幼儿园副园长)

成 员:张郭燕 赵志荣 刘巧霞 任亭亭

(二)执行小组

指导员:段怀远(吴起县教研室课题组组长)

组 长:朱 夏

副组长:张郭燕

成 员:赵志荣 刘巧霞 张 娟 任亭亭 齐 娜 邢春燕 陈 杰

六、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确定实验课题;

3、制定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4、确立实验研究人员,并根据子课题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报告;

5、拟订家长调查问卷方案;

6、准备调查材料,实施调查;

7、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材料和结果;

8、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3年5月)

1、实施实验;探索对策,落实实验对象 ;

2、根据方案,实施实验;

3、收集整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资料;

4、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影响幼儿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论文等,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1、总结各班研究成果;

2、修改总体研究报告;

3、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4、等待结题、验收,准备相关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幼儿问卷调查,掌握家长对幼儿实施环保培养程度及其影响,幼儿环保行为发展主要原因。为针对性的设计实施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2.行动研究法: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所进行的设计——探索——反思——探索的过程的实录,老师在活动中成长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意识形态方面 小班环保意识培养方面:

1、不乱扔垃圾,懂得垃圾应丢进垃圾箱里。

2、知道噪音的危害,懂得保护自己的耳朵。

3、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摘花。

4、关注小动物的生活,培养热爱小动物之情。

中班环保意识培养方面:

1、知道废气、废水、废渣等是环境污染的废弃物。

2、初步了解人类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3、知道空气污染的一些原因以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4、培养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情感,懂得爱护动植物

5、了解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

大班环保意识培养方面:

1、了解水污染的来源,明白污水的危害,懂得要保护水的清洁和节约用水。

2、初步了解循再造的概念,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再造的东西,领会循环再造的价值。

3、理解人与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知道要保护生态平衡。

4、进一步认识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并能在各种活动中减少噪音

5、了解可以发电的能源是有限的,鼓励幼儿节约能源,节约用

电。

6、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物,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地球的情感。

(二)课题实验成果的物化形式具体表现为:

出版《课题研究集》。内容包括:切实可行且操作性很强的“课题实施方案”、子课题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论证、论文、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阶段总结、课题实验研究总结报告、课题实验研究原本培训专题讲座等。

第四篇:幼儿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幼儿教育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小课题名称:

利用《指南》丰富幼儿区角游戏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掀起了一股《指南》学习的热潮。通过对《指南》的学习让我更加肯定的知道:游戏仍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的重要体现。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生动性,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自主性发展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

长期以来,我区进行了《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的探索,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各园的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迟迟未能实现。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思想观念陈旧,另一个原因就是行动落实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虽认识到了过程的必要性,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自觉地违背了准则。因此,我在原有小课题的基础上,开展“利用《指南》丰富幼儿区角游戏活动”这一研究方向,旨在让游戏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成为现实。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重点研究内容:

1、区域游戏活动

区角游戏注重游戏过程,注重幼儿在直接体验中获取经验,注重人际交往的多向性;使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与个性特点,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态度、及其他个性品质的形成。

2、区域自由活动

尊重幼儿的自发活动,强调幼儿在行动中的学习,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由选择和自我表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环境、材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创造丰富的环境,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学习和发展,让幼儿各种新出现的能力得以充分运用和发挥。

研究措施:教师以《指南》为依据,适时参与、引导幼儿游戏。

1、如何以《指南》为依据制定周密的游戏计划,建立可行的游戏规则。

在得到家长的肯定与支持后,我们对区角活动的开展就更加得心应手了。但游戏计划的制定确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计划的区角游戏只会让孩子们玩久生厌。所以,制定计划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不能偏离《指南》的要求盲目设计,应清楚地知道本班幼儿有什么特点,需要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确定指导的方法及重点,尤其是活动区的更新等等,更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设计出更加适合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等都要考虑周到。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不管,如何使幼儿在各个区角里相安无事、和睦有序的活动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常规,以保证区角活动顺利进行。我认为活动规则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数提示规则,提升孩子相互协调能力。由于幼儿园活动区空间和操作材料所限,需对每个活动区角人数的多少有约定,因此,人数提示成为区角活动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规则。可采用插卡或挂牌形式提醒幼儿学会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其游戏的有意性。

(2)、材料的取放规则,培养孩子良好的收捡习惯。在孩子们玩玩具的过程中我发现玩到最后孩子们总会将各种玩具材料乱七八糟的混在一起。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便将玩具材料分类装在篮子里,并贴上相应的标志然后再活动前告诉他们如一种玩具不玩时就应先放回去,再更换另一种玩具,这样孩子们就养成了从哪儿拿来便放回哪儿去的好习惯。

(3)、合作规则,培养孩子社会意识能力。包括协商分配角色、使用玩具材料等规则,目的是让幼儿学会安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与同伴轮流分享玩具,学会谦让、等待、宽容、接纳培养协作能力。可采用积星奖励的形式提高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积极性。

(4)、活动规则,活动的开始与结束可用音乐形式提醒幼儿,参与区角游戏应遵守的规则教师可与孩子们共同商量制定。对于在活动过程中爱惜玩具材料、注意安全等规则遵守较好的孩子可选其为某一区域小组长。小组长采取轮流形式,孩子们可轮流着管理活动区域。

2、如何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及投放操作材料,实现《指南》中的目标。

以前幼儿在园主要的学习形式则是集中教育活动,而众所周知集体教学枯燥乏味儿,孩子们自然兴趣不高,所以则被游戏取而代之,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则以游戏为主。但没过多久我发现孩子们已从开始的兴致勃勃,转为乱扔、乱抛玩具,这说明孩子们同

样感到乏味儿。为什么我们精心设计、目标明确的的材料孩子们仍然兴趣不高?我想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

(1)、我们所设计的区角活动内容单一,孩子们玩久生厌。要怎样来克服这一现象呢?我想到了在集中教学活动中的部分内容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⑴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未能达成目标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其放在区角作为一个补充。因为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是最放松的,没有达成目标的压力,可以反复的尝试、操作。如我们的手工活动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剪出的东西往往是单一的,特别是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剪。我们则可在美工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材料投放于美工活动区,让孩子们在活动区反复操作。⑵将幼儿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感兴趣的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投放于活动区。例如:学了科学领域的《沉浮》以后孩子们对沉浮这一现象依然很感兴趣,我们便将这一材料投放于科学探索区,让孩子们可以不断的尝试,反复的操作。这样一来,便解决了我们区角活动内容单一这一难题,做到了区角活动内容不断更新,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2)、活动材料过于精细,孩子们一看就会,没有挑战性。在准备活动材料时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害怕孩子们不会,而为他们准备好一切,让他们一看就会,一目了然。而这样精心准备的物品反而缺乏挑战性,孩子们持久性自然不高。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应尽量避免精加工,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而这些目标自然会与《指南》中所提出的目标相关。

四、研究的成效

1、区域游戏的活动过程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逐渐适应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记得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区域活动过程,教师在介绍新材料的时候也做到了将教具放在篮子里,然后简洁明了、准确有序的向孩子们介绍了活动区里新添加的操作材料,然而介绍完毕后却一动不动的站在新材料旁边。最后导致没有一个孩子去看了一眼新材料,更别说动手去操作了。我想这除了和新材料本身的吸引力有关以外,和老师一动不动的站在新材料旁边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吧。老师站在新材料旁边,这就直接导致孩子们不能放开去玩。蒙台梭利说过,“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教师要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隐形”的“导师”。

2、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逐步培养了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

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教师则在保持距离在一旁观看即可,在幼儿有需要或者可能出现危险的时候教师则应以《指南》为依据,以游戏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为其解决问题。例如:孩子们在玩角色游戏医院的活动中,医院里的病人太多了,医生忙不过来而导致次序非常混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医生或者保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免去一些安全状况的发生。

五、对今后小课题开展的思考

1、区域游戏活动和区域学习活动、区域主题活动的区别

2、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活动区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第五篇:小班幼儿一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二、课题设计论证(可附页)

1、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理论依据】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在我国,独生子女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优越的生活和家长的溺爱也使一些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成为当前研究解决独生子女问题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这一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另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使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实施养成教育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幼儿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儿童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得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与要求。

2、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3、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体系。

4、使在园的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为三个大方面,即: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其体验的核心理念是自理自立,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清洁、进餐、睡眠、排泄、锻炼的好习惯。

2、良好品德行为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学会做人,体现的重要人格特征是尊重他人,懂礼貌,诚实勇敢,乐观,遵守规则,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等。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是学会学习,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善于思考和探索。

4、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的申报。

(2)材料、书籍和申报表材料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6月)

(1)分析我班幼儿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习惯;并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2)撰写研究论文2-3篇。

3、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申请结题。

(2)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

1、实验法:幼儿入园进行实验前基础测试后开始实施实验计划,每学期末进行实验后测,将幼儿的测定结果进行纵向比较,了解实验是否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调查法:结合每学年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调查表,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给予评分,调查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状况。

3、观察法:对幼儿三年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作观察记录。

4、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验过程中的评估情况,边实验边调整目标,旨在指导实际的工作。

5、个案研究法:选取实验班级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跟踪研究,找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5、课题研究条件及保障:

【研究条件】

1、天坛路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幼儿园,有较先进的设施设备,目前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正向着市优质园目标推进。我园现有13个班,420余名幼儿。根据我园“以文明礼仪为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立终身学习之基础” 的办园思想,有利于我进行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科学研究。

2、我是小班语言老师及班主任,这就为我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研究保障】

1、主要抓幼儿园中的行为习惯教育。

(1)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从晨间接待开始,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在各个生活、学习过程中,如果行为习惯教育跟不上,幼儿可持续性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受到影响。

(2)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游戏活动之中,注重行为习惯教育的游戏性。

(3)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注重行为习惯教育的综合性。

(4)运用多种主题活动,生动活泼地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幼儿时刻受良好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形式有:①游戏竞赛,促使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②阅读一些行为习惯小故事,使幼儿从行为习惯故事中获得相应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自觉接受故事中的内容,认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③观看礼仪情景示范表演,帮助幼儿获得行为习惯相关知识和强化情感的体验。④抓住节日活动的教育契机,创设体验情境,帮助幼儿巩固行为习惯地养成。⑤利用环境开展行为习惯教育。

2、主要抓家庭中的行为习惯教育。

(1)开展家庭行为习惯教育活动,是为了将教育延伸到家庭,真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为使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我们要求家长,在家里还可以提醒幼儿启发幼儿帮大人做事;有客人来时,让他拿糖果来招呼客人;让他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等等。

三、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研究阶段及内容 阶段性成果内容及形式(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研究准备阶段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的申报。

(2)材料、书籍和申报表材料(2012年11月—2013年6月)

课题实施阶段

(1)分析我班幼儿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习惯;并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2)撰写研究论文2-3篇。(2013年6月-2013年10月)

课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申请结题。

(2)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下载课题研究一日活动中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一日活动中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活动计划

    音体美教研组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基础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本课题为基础,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积极开展实践层面上的研究,致力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研究意识......

    课题研究活动信息

    教育局领导、专家莅临高才学校指导教学课题研究5月15日下午,区教育局张文颖副局长、普教股股长王建民,教研室刘志敏、谭志平老师,联谊学校郭方校长、江山副校长莅临高才学校,指......

    课题研究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活动总结连州镇中心小学2010年秋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为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力求研究实效,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计算教学,采取......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时间:2014年3月18 地点:教导处办公室 主题:课题申请及申请课题后的工作安排 过程: 一、组建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组长:文军成员:文军 班伟 二、工作安排: 1、搜......

    幼儿一日生活中安全工作细则精细化研究的研究报告

    幼儿一日生活中安全工作细则精细化论文 【摘要】为了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的美好愿望。因此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

    在课题研究中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历练 课题研讨培训心得体会 ---《加强字理学习,传承汉字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 环江县一小教师:蒙美四 2012年3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5则范文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

    幼儿国际象棋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国际象棋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日期:2006-3-14 10:27:04 一、课题的提出 国际象棋是一项历史悠久(1500年以上历史),开展最为广泛(三亿爱好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