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知识梳理

时间:2019-05-15 08:5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文知识梳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文知识梳理》。

第一篇:古诗文知识梳理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古诗文知识梳理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缘:因为。此山:指的是庐山。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横看:从正面看。识:知道。【诗意】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们为什么不能清楚地看清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作者简介】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二年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游记、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使:出使。故人:老朋友。浥:(yì):湿润。客舍:旅店。更:再。故人:老朋友。尽:喝尽。【诗意】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作者简介】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于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赏析】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晴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接表现对朋友真挚的感情。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去,到。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尽:消失。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诗意】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心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赏析】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中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氛围。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注释】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腊酒:这里指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猪。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疑:似;好像。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诗意】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廷,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还写了许多纪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赏析】

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人从这里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簇簇,令人惊喜的景象。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住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断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梳理(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 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â)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1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自我做答)

爱莲说 1 基础知识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 文言词语

u 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â)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

u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1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1 基础知识 ²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² 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

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1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

三峡 基本知识 * 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 上。[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ǎn)]婉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 问题探究

l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l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l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l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l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l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l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l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l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l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l 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l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l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l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l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l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l 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 瞿塘峡、西陵峡。

记承天寺夜游 1 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衷名利,为俗务所累。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谢中书书 1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 文言词语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第三篇:知识梳理——词语

高考语文专题核心知识梳理——词语

专题一:词语成语运用

一、考点诠释

考点表述为: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以考查常见易错成语为主,尤其是近2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常见常被误用的成语,还体现在报刊杂志和电视新闻节目等的误用上,因此常关注社会用心积累也是解决该题的一途径。

二、考查形式

考查形式均为选择题,考察类型表现为语境型、望文生义型、感情色彩失当型、对象误用型、语法搭配适当型、词语对象专用型、语义重复型、敬谦词误用型、成语暗含限制型、语义与语境矛盾型。

三、解题技巧

1、过审题关,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选择错误的一项。

2、认真阅读每个选项的表述,要弄清楚选项的语言材料表述的是什么,从而把握该句的语境,一般需要弄清楚下列信息,该句所表述的:对象、特点、感情色彩、感情倾向、表达目的、该句要表述的重点内容,要修饰形容的对象,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褒贬,所处的场景等,总之你读出该句想要表述的主旨,从而准确的把握该句的语境。

3、看该句的加点成语,是否是自己所熟悉的成语,若是则立即回想该成语的词义,对词义的理解需全面,不可偏差,成语一般有本意和比喻义,甚至还有引申义,有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还会呈现出相关的引申义,或者反语的现象,这需要你细心辨析。根据你第一步得到句子的信息,判断该句用的是该成语的哪一种意义,一般多为比喻义,然后代入句子中,看词语义和句义语境是否吻合,从而判断其正误。

4、做此类题 一般均采用排除法,当然若你对其中一个选项较有把握也不必再去纠缠其他选项,从而节约你的做题时间。

5、成语题须靠平时的积累和积极反复的复习以及不断归纳,每遇见一个新成语就加以归纳,每错一道题就积极查找原因,直至找出和掌握该成语为止。

6、越是熟悉常见的词语越是要全面考虑,出题者往往在熟悉的词语上作文章。特别警示:

注意成语义与句子的语境是否相吻合以及句子整体是否通顺流畅是关键,越是熟悉的成语越是要注意细心辨析,往往是越是熟悉的成语的坑才越深,越坑爹。

四、常考易错成语类型归纳

暗含限制使用范围对象的成语

1、平分秋色、分庭抗礼均暗含限制只能用于二者不可超出二者;

2、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哀鸿遍野等则形容数量颇多的。常见贬义成语

温馨提示:复习最好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即把握了常见的贬义词剩下就是常见的褒义词。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3.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多用于表明不良情况。

4.趋之若鹜: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6.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同义词:费尽心机。

7.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8.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9.明哲保身:因怕犯错误或有损于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10.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应有的举止。

11.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2.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3.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4.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5.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贬义。

16.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17.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18.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19.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0.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1.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2.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3.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4.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5.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6.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7.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28.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29.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0.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1.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32、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误例:全市几百名警察倾巢出动,终于将歹徒捉拿归案。

33、炙手可热:比喻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使人不敢接近。误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把“炙手可热”理解成为热门、抢手之意)

34、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35、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36、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37、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38、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39、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作贬义。

40、不知所云:不知道在说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41.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45.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42.朝秦暮楚:一会儿投靠秦国,一会儿依附楚国。比喻人反复无常。

43.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褒义用”殚精竭虑”

44.蠢蠢欲动: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45.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46.翻云覆雨: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51.改头换面: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47.歌功颂德:歌颂功绩和恩德。

48.官样文章: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49.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50.过江之鲫: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51.沆瀣一气:臭味相投之人结合在一起。57.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52.江河日下: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53.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

54.卷土重来: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55.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

56.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57.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多指坏事)。

58.盲人摸象: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

59.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很糟糕。

60.抛头露面:指某人公开露面。

61.匹夫之勇:不用智谋,只凭个人刚烈的勇气。

62.平步青云: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知识梳理——词语

(二)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同日而语:把两件事或者两种情况拿到一起来谈论,意即相提并论。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一概而论:常用此比喻对问题不做具体分析,笼统地看成一个样子。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无时无刻:没有时刻,表示从未有过。常与否定词连用。善罢甘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鹿死谁手: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吹灰之力: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妄自菲薄: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万应灵丹:能治各种病的灵药。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后不能带宾语的成语 考点诠释:

高考语文试题考查成语误用的类型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某些成语从语法功能或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上看不能带宾语,命题者却让它带了宾语,导致使用不当。像名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的后面显然不能带宾语,这两种情况考查的不多;而某些动词性成语也不能带宾语,如“耳濡目染”“漠不关心”“听而不闻”等,命题者往往故意在此设置陷阱,考生必须密切关注。

不能带宾语的原因:一者某些成语中的动词后面已有宾语,该成语自然不能再带宾语;二者,某些成语的后半部分是动词,此动词能带宾语,有人就错误地以为该成语可以当做独立的动词来使用,让它带上宾语,这就造成了错误;三者,某些由几个动词联合构成的成语如果带上宾语,切分时就会破坏原有成语的固定结构,因此这样的成语就不能带宾语。温馨提示

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积累不能带宾语的成语,与心理感觉及感官有关的动词性成语中有许多都不能带宾语。在掌握此类成语意义的同时,还应明确其特殊的语法功能及约定俗成的用法。在使用这样的成语时,常常用“对”“对于”“将”“把”等词引出其对象,且将这样的内容放在该成语之前作状语。

常见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有如下几种类型:

(1)与心理感觉有关的:知恩图报、感同身受、诚惶诚恐、无所畏惧、乐善好施、心驰神往、心领神会、爱莫能助、漠不关心、恋恋不舍、念念不忘、不堪设想、妄自菲薄、置之不理、自怨自艾等。(2)与眼睛(视觉)有关的: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司空见惯、拭目以待、令人侧目、侧目而视、等量齐观、顾影自怜、另眼相看、刮目相看、虎视眈眈等。

(3)与耳朵(听觉)有关的:洗耳恭听、侧耳细听、充耳不闻、置若罔闻、闻所未闻、俯首听命、言听计从等。

(4)与口(味觉或说话)有关的: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混为一谈、津津乐道、能说会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能言善辩、吞吞吐吐、不知所云、不可理喻、无可非议、无可厚非、熟读成诵、相提并论、一概而论、谆谆教诲、胡言乱语等。

(5)兼有多种感觉的: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倾耳注目、不闻不问、闭目塞听等。

(6)其他类型的:信手拈来、指手画脚、惟命是从、出奇制胜、求全责备、运筹帷幄、小题大做、无中生有、发扬光大、脱颖而出、犯而不校、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发扬光大、和盘托出、乐此不疲、身体力行、龙飞凤舞、肝胆相照等。常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的成语

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青梅竹马”的时代就是天真无邪的时代。

两小无猜: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亲密无间,没有猜疑。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乱点鸳鸯:常比喻夫妻,使夫妇互易错配;也比喻胡乱配姻缘。现也指领导不尊重实际情况,强行令人配对组合的做法。

夫唱妇随: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

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举案齐眉: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郎才女貌: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

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

天作之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称赞婚姻美满的话。

劳燕分飞:比喻到了分开的时候了。

白头偕老:指夫妻相亲相爱,共同生活一辈子。用来颂扬爱情专一,忠贞不渝的夫妻生活。琴瑟失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知识梳理——词语

(三)常形容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的成语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挥洒自如:做事技艺熟练,轻松利落。写诗作画,运笔自如,不容拘束,也指言谈举止从容不迫。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含英咀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勾画了了:描绘、描写的清楚明白。

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信手拈来:多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自如。行云流水:常用来比喻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多指文章、诗文、书法等)

江郎才尽: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烘云托月: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头的著作。

洛阳纸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不落窠臼:形容文章或艺术等具有独创风格,不落伍。

阳春白雪: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对举。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力透纸背: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形容写字、画画技巧精湛,力道十足。

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倚马千言:形容才思敏捷。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不同凡响:多形容人或事物的出众、出色。

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新颖。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

喜闻乐见:形容很受大众欢迎。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独特的艺术构思.。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要言不烦: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常用于乐器或歌声

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如泣如诉: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余音绕梁:形容鼓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寻味,使人久经不忘。用于形容女子的成语

花容月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形容女子美貌。

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绝代佳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大家闺秀:现泛指富贵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秀外慧中: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如花似玉: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磨灭的言论。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对簿公堂:指在公堂上受审。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坐地分赃:(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到赃物。明日黄花: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洛阳纸贵:赞誉佳作有名,风行一时。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极纯熟的地步。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问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从长计议:慢慢儿地多加商量。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名一钱:一个钱没有。

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要言不烦: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繁琐。妙语解颐:有趣的话引人发笑。(颐:面颊)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而感到痛快。醍醐灌顶:大彻大悟,明白了。马革裹尸:军人战死杀场的英雄气概。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安土重迁:形容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重:不轻率)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也不差。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知识梳理——词语

(四)常见多义成语

按图索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也指胡思乱想。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有些登上政治舞台。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也指风景非常优美。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也指声音细微悠长。

平易近人: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讲求修辞,只把意思简单而直接地叙述出来;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

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不三不四:不像样子;也指不正派。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如虎添翼:指得到人力的支持或物质方面的援助;也比喻凶恶得到支援更加凶恶。

海底捞月: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也是象棋、围棋的术语。

行若无事: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左右逢源:中性词,指做事得心应手。也可用作贬义词,指为人圆滑。

肝脑涂地:原意是指死得凄惨,肝血脑浆涂抹满地。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后指牺牲的生命。

一针见血:形容医生医术十分高明。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老气横秋: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年轻人缺乏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标新立异: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同。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呼风唤雨: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比喻具有非凡的本领。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冷若冰霜: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1)待人接物毫无感情,态度冷淡像冰霜一样(2)态度严正,不可接。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旁若无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瞻前顾后: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奇文共赏:可以指共同欣赏或分析研究文章,作褒义词。也可以指批判有错误的文章,作贬义词。指手画脚: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作贬义词。也可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

穷形极相: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暗送秋波: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泛指暗中示意;暗通信息;献媚讨好。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也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独善其身: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四平八稳:常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沙里淘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舞文弄墨: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战战兢兢: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非常谨慎小心。

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引火烧身: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对妇女容貌体态妄加评论。也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如蚁附膻: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用于老年人的成语

精神矍铄: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桑榆暮景: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年高德劭:年纪大,品德好。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容易造成重复的成语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

难言之隐: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遍体鳞伤:全身都受了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的很重。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接踵而至: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津津乐道: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得很开心,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的人们都知道。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安居乐业:形容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贻笑大方: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表示众多,不能指具体的一个或多个)

满腹经纶: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方兴未艾: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芸芸众生:现泛指一切生物(多指普通人)。常用的谦辞成语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但自己的东西却是自己珍爱的。

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忝列门墙: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或胡乱地写文章。也常用作自谦之词。才疏学浅: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德薄才疏: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周,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

姑妄之言:后来用以表白自己的话没有确凿的根据,或要人家说话不要考虑得太周到,试着说说自己的看法。

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现在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百无一能:什么都不会做。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一枝之栖: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所求不多。

一得之愚: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不足挂齿: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东涂西抹:随意提笔写字、绘画、作文。多用作谦辞。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绵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谦词)

美芹之献:指的就是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见,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

恭敬不如从命: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恭敬谦逊不如服从命令。常见的敬辞成语

高抬贵手:对方的手抬高一些就可以让人过去。表示请求宽恕、通融时的客套用语。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于小的用处,比喻人才使用不当。率先垂范:带头做好表率。敬辞(用于对方)。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他人,不能对自己使用。

虚左以待: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一言九鼎:比喻量大,能说话力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

汗马功劳: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现泛指大的功劳。

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以上归纳的仅仅是常见常考的,该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和实战以及新闻媒体中积极积累归纳。

第四篇:人物传记知识梳理

高考复习:人物传记阅读复习考点梳理

一、人物分析

⑴.概括传记中叙写传主哪几件事情(人生经历); ⑵.概括传主的主要思想性格; ⑶.概括传主一生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⑷.概括传主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⑸.分析传主的情感;

例1.请分段简述钱伟长的人生历程(不必涉及具体时间)。(5分)

答.【①钱伟长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②少年时代进入清华物理系学习。③大学毕业后去欧美留学,在国外跟随名师学习。④抗战胜利后回国工作,生活艰辛却拒不赴美。⑤解放后,积极工作,成绩斐然。⑥“文革”期间坚持工作,取得成就。⑦改革开放后,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前5点缺1点扣1分。)】

例2.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1)青年时代听谭大勋讲授《述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拓展了学术视野。(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例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5分)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

③独特的生活态度(或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如两个都答,只能算1点);

④涉猎广泛的阅读;⑤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⑥孤傲、顽固的自信。(或不从流俗的个性)1点1分,答对5点得满分。

二、作用题

1、引用的作用

引什么:1.引传主自己说的话2 引日记、诗文、作品、书信 3.引别人对其议论性评价性的话 作用——四个维度:文本、传主、读者、作者 1.体现传记的真实性,印证作者的观点。.增加文采,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表现力,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3.对人物形象塑造起辅佐作用

4.突出和深化传主形象,体现传主的人格魅力(思想、情感、精神、内心世界)

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传主的精神。

5.他人的评论或者形象侧面烘托传主的形象,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1、文本分别引用了著名女导演黄蜀芹、电影学院倪震教授、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电影放映员陈文亭四个人对谢晋电影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些评述在文中的作用。(5分)答:(1)这些人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都从事与电影相关的工作,对谢晋和他的电影比较熟悉,所以引用他们的评述,可以使文章真实可信,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2)引用他们的评述能够突出谢晋在电影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他的电影真实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中中国人民的命运和精神,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评分标准:第(1)点“身纷、地位各不相同”1分,“对谢晋和他的电影比较熟悉”1分,“真实”1分。第(2)点“更加能够突出谢晋的成就”1分,“谢晋的的具体成就”1分。)例

2、文章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记和信件有什么作用?

(1)最真实地表现传主本人当时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的实际情况,走近传主的内心世界。(2)以显示传记本身的真实性、生动性、行文的多样性。2、类比(对比)的作用。

更好的了解传主,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有个性更加鲜明。

1、文章的传主是林斤澜,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汪曾祺和张爱玲两位作家?(5分)例

2、(2012,广二模)文中多次将嵇康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1)以读者熟知的诸葛亮作比(类比),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嵇康其人; 2)表明嵇康也像诸葛亮一样优秀,但命运不济;(3)表达了对嵇康的敬佩和对其不幸命运的惋惜之情。

[5分。类比及作用,2分;优秀和命运对比,1分;作者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3、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环境自身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②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品格 /精神面貌 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情感、揭示人物的心理

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象征意义(一般在结尾)、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4、细节描写的作用——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1)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个性丰满、鲜明。(2)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

(3)烘托人物的心情,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4)深化主题,有力地表达中心。对传记文本的作用

(5)表现真实性,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ps】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适用)补充:人物描写的方法

1、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传主形象,请选择一种加以分析。(5分)答:主要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

(1)“精神矍铄的史老,对襟藏青大褂,鹤发童颜,小细长眼睛,厚嘴唇,声如洪钟,底气十足,越发像一尊慈祥福态的弥勒佛”这是肖像描写。表现了史老慈祥、乐观、单纯的性格特点。

(2)“屋内洒满阳光,木制地板加一式的木制简洁桌椅,沙发旁一株娇艳欲滴的蝴蝶兰,绽放着生机。”这是环境描写,通过史老的居住房子,来表现史老乐观开朗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指出手法2,每点0.5分,举例分析3分,选例、手法、人物性格各1分,共5分)5.记叙顺序的作用

①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1、文章首先叙述了„事,然后再叙述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

2、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③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

1、文章中途交代了„„(人,事),表现了„„(人

中心)

2、与上文相照应;为下文写„„作铺垫。

3、效果:

(1)这样写使中心更加突出,文章内容更加充实(2)使„„的形象更加鲜明(3)使结构更严谨。

④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1)补充说明的作用,使情节发展更为合理,结构更加严谨,(2)内容更加充实,更好的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例1(2012,深一模)文中加横线的语段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例

2、此文开头写谢希德先生的辞世及遗嘱,这是什么记叙手法?这样写的作用及效果是什么?(4分)答案:倒叙手法。(2分)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1分)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1分)6.记叙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有真实感,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拉近距离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叙事和议论

例1在“我以为你的毛病在与缺少约束的能力,你有点像戏院里的一个看客,他那样的不能约束他的兴奋,使得他自己同旁人都弄不清台上的戏。。”这几句话中,契诃夫为何交替使用人称代词 答:(1)用第一人称“你”,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契诃夫对高尔基批评态度,(1分)

后面换成第三人称“他”,则是描写出“看客”在戏院里看戏时的表现,更为形象、客观(1分),也更能为对方接受。(1分)

或答“二者结合运用,行文活泼,富于变化”。(1分)(任答其中1点得2分,2点即可得3分)例2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 析。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7.议论性文字的作用

1)、高度概括传主的性格品质、精神风貌

2、)表明坐着的情感倾向,价值取向 3)、提示警醒读者

三、如何体现传记的真实性

1、引用(传主说的话、书信、作品、日记;权威人士、亲属、他人的介绍的评价)

2、写传主的亲身经历,材料详实,能写反映人物思想风貌的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3、有细节描写(心理、外貌、生活习性)

4、心理描写(情感)5.交代作者与传主的关系

6、用语朴素,不带主观情感,能对人物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例1.传记写作要求具有真实性,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传记文学特点的?(4分)

【了解文本的文体特征】

(4分)①引用亲友的回忆与评价,增强真实性。②引用传主的著作。③写传主真实的经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4分)

四、写作意图

传记(人物通讯)的写作意图

(1)指出传主个性特征(或人格魅力),表达对传主的看法与评价。(2)分析典型意义。并非个别,而是一个代表和典型。

(3)历史意义。(当时)(4)教育意义。(启示)例1:(2010,广东)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答案】①给我们介绍一个很有个性的学者。(或为了表现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

②用黄侃的个性和言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风貌。

③说明那个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神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或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五、探究题

观点+分析

(观点--引据--论述--小结)(结合文本或联系现实和知识储备)

(分析部分要分点作答)

例如:南瓜点阻击战,张自忠将军选择了只身冲向敌人,壮烈牺牲。这种做法有人赞赏,有人不认同。请任选“赞赏”或“不认同”,结合文中张将军选择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6分)

赞赏.①国难当头,我们需要英雄以热血和生命来唤醒激励民众;②张将军以牺牲生命一洗“汉奸”之耻,证明自己是铁血男儿,是国之栋梁;③张将军作为军人,为国捐躯,完成了为国尽忠的使命,实现了对冯玉祥将军的承诺;④张将军英勇献身的精神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将永远激励后人。(答对一点2分,最高得分6分)

不认同.①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全性命才能继续为国效忠;②战事初起,国家极其需要像张自忠那样身居要职,具有影响力的人,带领人民抵御外侮;③张将军可以更加理性地处理被人误解事件,不必立意“带着大家去找死路”,可以忍辱负重;④战术上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在打击敌人的同时要尽可能保全自己。(答对一点2分,最高得分6分)

例如:(2015东关实验高三调研)一句话概括“独立思想”的体现,你如何看待许崇清的独立思想?(1)特点: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2分)

(2)看待:①许崇清的“独立思想”代表正义与良知,“成为现代大学的人格化象征”。(充分肯定其作用与影响)

②在当今这个“媚俗”社会里,更需要“独立、正义、良知”。

③许崇清的“独立思想”的精神应当继承发扬,而其内容我们应当有所区别。(4分)

【如何看待4分。如何看待应有两部分组成:第一,结合文本评价独立思想的时代意义,第二,联系社会评价独立思想的现实意义。有这两方面要点即可得4分。此外,能够评价许崇清“独立思想”的优缺点,也可得2分。】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知识梳理

张永桃版行政管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2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 行政权力1行政权力的内涵 含义来源性质特点功能分类2行政权力与行政体制3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第三章 行政职能1行政职能概述 含义特点类型2行政职能体系及其影响因素3行政职能的转变

第四章 行政组织1行政组织概述 含义特征要素2行政组织体制3行政组织理论与行政组织原则 西方/马克思/我国4行政组织改革与编制管理的法制化

第五章 行政领导1行政领导概述2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3行政领导的方式方法和艺术4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及群体结构

第六章 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概述 含义特点类型地位2行政决策模式与体制 科学民主化3行政决策过程 形成实施完善

第七章 人事行政1人事行政概述 含义地位作用范围内容原则2人事行政过程及基本制度3人事行政体制及其改革

第八章 财务行政1财务行政概述 含义特点功能原则2预算制度3会计制度4审计制度

第九章 机关管理1机关管理概述2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3机关管理现代化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第十章 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概述2行政监督的类型和体系3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 第十一章 行政效率1行政效率概述2行政效率的测量和评价3行政效率的提高

第十二章 行政改革1行政改革理论 内涵目标内容内容动力阻力克服策略2战后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实践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下载古诗文知识梳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文知识梳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管理学知识梳理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地位/作用/创立/发展/对象内容和方法2行政管理学在中国3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第二章 行政环......

    专项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波涛汹涌 波澜不惊 风平浪静 湖光潋滟 水天一色变幻莫测 风云突变 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 时过境迁 万象更新 含“龙”字的词语: 卧虎藏龙 车水马......

    数列知识梳理

    数列一、数列1、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2、通项公式:(1) 定义:anf(n)(2) 求法:①观察法(注意观察项与项数、项与项、不变项与变项之间的关系)如: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面......

    招投标知识梳理

    招投标知识梳理 第一章 1、招投标的特点:1)通过竞争机制,实行公开交易;2)鼓励竞争、防止垄断、优胜劣汰,能较好地实现投资效益;3)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和运作程序,可有效的杜绝不正......

    古诗文知识填空

    (九)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

    古诗文知识竞赛

    一、补充诗句。(32分) 1、不知细叶谁裁出,()2、洛阳亲友如相问,()3、劝君更尽一杯酒,()4、( ),孤帆一片日边来。5、莫愁前路无知己,()6、春种一粒粟,()。7、(),牧童遥指杏花村。8、夕阳无限好,()。9、......

    古诗文知识试卷

    经典美文朗诵比赛高段必答题答案5、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运用诗句阐明深刻的哲理,如,为了表明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我们会说“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喻人在遇到困......

    必修五知识梳理

    必修五基础知识盘点 一、名句名篇填写 《齐桓晋文之事》(1)(),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 (),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