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菩萨蛮说课及教后记
《菩萨蛮》的说课稿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本首词位于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我所上的班级是高二理科实验班,学生语文素养不是很好,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精心构思。我设定改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式:缘景明情,结合意象,体味词情。注重师生互动。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对花间词的特点及宋婉约词对它的继承和发展做一了解。
《菩萨蛮》教后记
教完《菩萨蛮》这一课,我结合这节课的得失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一、拿到一篇课文,先要看看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这篇文章在单元中处在什么地位。这时一定要看单元说明,因为单元说明往往指明了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或是学习方法。这样把课文放到整个单元中去参照比较,以便于明确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尽量从课标所说的三个维度上去考虑,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好重点教学内容。二、一篇课文承载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是很多的,一节课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囊括进去,这时就要学会“做减法”,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最需要什么,他们可以接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篇文章等等,尽可能多地剔除那些不需要教的,才能使教学内容提炼得很精粹任务规定得很集中,避免了繁杂。可以说,一节课上确定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深度、有厚度,而又主题明确集中,不能枝枝蔓蔓,搀杂不清。课堂教学的环节不能多。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是匆匆跑马,幻灯片也如走马灯似的换,皆因教学环节过多所至。一节课三四个主要环节足矣。首先应尽力选个好的切入口,设计个好的主问题。如果能找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这个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全课,以利于全课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如《虞美人》扣住一“愁”字来设疑,定会振起全文,三、能深入领会作者情感和文中写景的妙处。在进行主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要尽量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力求做到在阅读过程中有充分的对话和交流。而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应该是带着学生在文本的言语间徜徉,对其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以透过其表面语境触摸深层次的韵味,尤其是能领起全篇的“文眼”,更要重锤敲打,以迸溅出耀眼的火花。在研磨语言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批注点评,谈自己的感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语句中的情感;可以改换其语言形式,比较优劣;可以联系生活,想象延伸;可以引用资料,深入探究这样的品味过程中,语言的精妙自然会化为学生的精神营养,课堂也会有许多精彩的生成,而且教学的重点突出、环节集中,并突出了“语文味”。有深度的课堂首先来自于教师本人的深度。放眼看现在的课堂,老师多是一个浅层次里带着学生扑腾,很多课前学生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们还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以至孙绍振教授感叹“中国的语文课,师生的生命浪费是世界之最”,语文课成了废话的集散地。这要教师一方面精练自己的语言,更要在文本挖掘上下工夫,对文本有自己的解读,而不是像二道贩子一直现炒现卖一些廉价的东西。只是做个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那么在课堂上多 做点联系拓展的工作,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直而纡”)的语言特点。能力目标:
1.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3.比较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在意境上有何异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这首词抒发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教学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造成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意境不同的原因。
【教材分析】
韦庄的《菩萨蛮》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江南好,好在什么地方应该可以分析出来,而对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理解可能不够透彻。韦词和白词的意境比较,异同之点学生能够容易找出,但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可能会分析的不够透彻。【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说到江南,我们眼前会浮现怎样的情景呢?(学生发言)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信息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信息
学生参看P35注释①。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齐诵这首词,看看是不是由朗读而体味到了美。请注意语音语调,平缓委婉抒情地朗读。
2、对照注释翻译。
3、学生自读或给同桌读,再次感受其中的意境。
四、缘景明情
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 春水碧于天——风景美
(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写江南美丽风景的诗词:如《忆江南》)画船听雨眠——生活美
垆边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
2、本词写了那么美的一幅江南春景图,有人说韦庄在表达赞美江南的情感,你同意吗?
教师出示PPT:韦庄词的特点 “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意思: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教师补充背景介绍:韦庄是五代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再次齐读词作,细细品悟。
分析:“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①“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乡。②“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意。③“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
点评: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为什么不还乡?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五、深层探究
1、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设标准答案)
历来对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有不同的理解。①一幅春水图画。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结言风尘辛苦,不到年,不得回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清]陈廷焯《云韶集》
②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六、比较鉴赏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与本词都言江南好,他们各自认为,江南好在哪 里?白词与韦庄此词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并分析)
七、小练笔
写一小段赞美家乡或江南的语段。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以韦庄的《菩萨蛮》作为一个媒介,去品读江南的美好,去探究文人对于江南的美丽那么青睐的原因,从而理解文人对于江南的那种割舍不断的情结,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堂课的基础上,用你们的慧眼和心灵去发现江南的好,江南的美,相信最终你们会和他们产生共鸣。
最后用八个字来结束我们这堂课:千古文人,江南一梦。
九、作业:
1、背诵两首词。
2、完成《菩萨蛮》的相关练习。
十、板书设计:
菩萨蛮
韦庄
显而疏,直而纡 江南好 须断肠 风景美 游子思归 生活美
人物美 离乱之苦
十一、课后反思:
第三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
韦庄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一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二、(6分)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前人评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四.词文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艺术风格:
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第四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词中女子的处境和心情,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通过对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
感知温庭筠“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词,我们熟知的是宋代词人的大作,实际上,词的萌芽与发展是在唐五代时期。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见ppt)
1、温庭筠(?-866),本名崎,字飞卿,太原祁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温庭筠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好讥讽权贵,为执政者所恶,因此屡举进士不第,最后流落而终。
诗词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2、“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为风格,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花间词派”。《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二、目标展示
三、自学指导
(一)大声朗读诗词,勾画韵脚,整体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1、初日的光辉映着画屏,屏山重重叠叠,金光闪烁。闺中人犹未起床,一抹乌云般黑亮的秀发,拂扬在雪白香艳的腮上。虽然是无心绪不欲起床,但还是懒洋洋地起来了。但却是慢腾腾地梳洗,妆扮,描画蛾眉。她的双鬓簪了鲜花,对着妆台上的座镜从正面照,又拿着带柄的手镜从背后照,端详簪花是否妥恰,同时,亦在顾盼自己的美艳。前后两镜交相辉映,花光与人面亦相互映衬。妆扮完毕,在镜前比试着新贴花的丝绸短袄,彩衣上缀着一双双用金丝线绣成的鹧鸪鸟。——本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事,即“梳妆”二字,一女子晨起梳妆的过程。
2、韵脚
灭 雪 眉 迟 镜 映 襦 鸪
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学生自由朗读,感受音律美。)
四、自学指导
(二)找出词中的物象,体现女子情态的词语(神态、动作、情思),思考: 全词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明确:
1、物象,“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 美好而又绵密,“绮丽香艳、婉约柔媚”,写出了女子的柔媚和娇慵。
2、情态,“欲度”“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让我们来探究她的心绪。)
五、合作释疑
1、品味“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品味“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明确:
1、“懒”,懒洋洋,“弄”,反复摆弄欣赏,写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慢悠悠地画眉梳妆的情态。
画眉本是一种爱美和“女为悦己者容”的心态的展现,然而传达了女子无意梳妆、内心迷惘若失的心理,百无聊赖借此消遣的情态。
2、这是一种绝好的反衬。人物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不能不给她无聊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孤独和寂寞。
总结: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主要摹写了人物容貌、动作、情态,依次写了美人在闺房之中,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这样一个过程。虽然丝毫未明示人物的情感层面,但是因为描写既丝丝如扣,渲染得力,词中女子闺怨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学生再次朗读诗词,感受女主人公的心绪。)
(这首词是不是只是单纯地展现一个独处女子的哀怨和孤独吗?会有深刻的含义吗?)
六、试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的主旨(或写作动机是否有所寄托)。
提示:称诗言志 知人论世 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作者借女子的哀怨和无聊表达出自己怀才不遇之感,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的替身。
七、总结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白描式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作的,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同时也隐晦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的替身。
八、当堂检测
背诵本词。
九、板书设计
韵脚 灭 雪 眉 迟 镜 映 襦 鸪 物象 “小山”“鬓云”“香腮”“蛾眉”
“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女子 哀怨无聊——作者 怀才不遇
十、教学反思
第五篇:《菩萨蛮》赏析
韦庄的词《菩萨蛮》赏析
我们下面讲韦庄的词,我选的也是几首《菩萨蛮》,先读一遍: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我们还不要讲,只是先读一遍,你就可以直接感觉到,韦庄的词与温庭筠的词有很大的不同,温飞卿的词客观,韦庄的词主观,飞卿的词秾丽,韦庄的词清简。我们曾说过温词的好处正在于客观,不做直接的叙写,而韦庄词的好处却就在其主观直接的叙写。不同类型的词就有不同的好处。韦庄词轮廓分明,但是不是就肤浅了,就有局限了呢?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并且曾举温庭筠的一首小词《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为例证,说“此词收语即近于显。”又说“如果把‘肠断白苹州’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这首词写一个怀人的女子梳洗后所倚的楼是那面临江水的楼,为什么要远望江水,因为远行的人要从江上回来,“梳洗罢”必定是清晨,她从一早等起,而“过尽千帆皆不是”,多少船从楼下过去了,没有一艘她所等待的船停泊下来,这时的江面,已经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了。如果这一首词就停止在这里,就有无穷的余味耐人寻思。我们仔细想想,“斜晖”的“脉脉”,是那样一种迷茫、朦胧的、暗淡的景色,这种迷离的景色更加深了怀思之情的绵缈。然而温飞卿却又说了“肠断白苹州”,反而把这首词给限制住了。这是按朱先生的观点来评说这首词。其实写词不论写情写景,紧要的都在于是否传达出了感情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大小厚薄高低深浅的不同,而写情写得很真率的也不见得一定就不好,即如杜甫诗之“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回首肝肺热”,“拭泪沾巾血”,“啼垂旧血痕”诸句而言,以杜甫的精深博大,他何需矫揉造作的姿态来表现他对民生的关怀,他就这样直接坦率的写出来,就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动。我上次讲温庭筠词的特色是客观的,是不直接叙写的,那样的作品自有其好处,反过来我们也应认识明白叙写的作品也有另一种好处。杜甫的诗就像汪洋大海,完全袒露于天地之间,无需隐藏,便自然含有强大的感发的力量。韦庄的词虽不能比美于杜甫,但却也能在直接叙写之中表现出感发的力量。如果说杜甫的诗像广阔的海洋的话,那么韦庄的词就像喷涌的泉水,喷射的强力不可以抑制,这是韦庄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韦庄词多用主观直接的叙写,他的感情是劲直的、真切的。即如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举这首词是因为它与张泌的《浣溪纱》(晚逐香车入凤城)恰好是对比,同样是写游春,同样是有所遇,不过前者是女遇男,后者是男遇女,然而韦庄词的口吻与张泌词却完全不同。张泌所写的是骑马跟着那女子的香车入城的情景,虽很生动,但却不能引起我们高远情意的联想。这并不是我们要把谁讲得好,把谁讲得坏,而是张泌的词写得让我无话可讲。词的微妙之处正在于对细节的叙写,了解细节才能知道词的好处,就以韦庄这首词而言,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以前李商隐写有《燕台四首》,是按春夏秋冬的时序写的,第一首写的便是春天,开端就说“春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恰好可以作为上述韦庄词句的注脚,二者之间有很相似的地方。“春光冉冉东西陌”是说春天里空中的天光云影,地上的风和日丽。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曾有“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之句,也正是描写的这种“春光冉冉”的景致,“冉冉”正是盎然之春意在流动之中的样子。春光来临,万物重又充满生机,也复苏了人的感情,怀着对万紫千红的欣愉和喜悦的感情,人们要找到那宇宙中最美好的“娇魂”,但这又绝非易事,“几日娇魂寻不得”,我该向什么地方去寻找这精魂之所在呢。“蜜房羽客类芳心”,“蜜房羽客”是蜂的别称,他说那在花朵上采撷花粉的蜜蜂就像我那被唤醒的芳心一样,都有追寻的向往。“冶叶倡条遍相识”,美丽的枝条都寻找遍了。这一份对春天的寻找,也暗示着对更珍贵东西的追求,这种追寻可以提高到一种象征和喻托的境界。韦庄的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缤纷的杏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这幅图景是可以想像出其优美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陌上有许多游春的青年,哪一家的年少是最风流的,如果她找到这样一个人,则“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我们说温飞卿所用的笔法常是比兴,韦庄常用的笔法则是赋,比兴造成兴发感动的力量,在它的形象,在它的委婉和曲折,赋之造成感发则在其叙写的口吻。即如韦词这一句就很说明问题,“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儒家说“择善而固执”,一是要有选择的明辨,二是要有坚持的力量和勇气,屈原的《离骚》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事业、理想、学问都应有献身追求九死不悔的精神,但很多人都是考虑成败太多,急功近利,想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收获。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绝不是为了他的成败,而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这才是最高的思想境界。韦庄词正是以他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词的境界,不过,韦庄的好处还不仅如此,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才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干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干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韦庄的《菩萨蛮》是一组五首词。张惠言的《词选》都选的是他以为有喻托的作品,他也选了韦庄的《菩萨蛮》,而且认为它们“盖留蜀后寄意之作”,说是韦庄留蜀晚年表现其怀念故国的忠爱之思的作品,张惠言还说“江南即指蜀”。但我以为韦庄词中所说的江南应该就是指江、浙一带的江南,他的《秦妇吟》中说“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就是以金陵和江南并举的。如果再看韦庄的《浣花集》,更可以发现其中许多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江南”二字,毕竟韦庄在江南生活了多年,其诗中多处提到的江南,都不是晚年所居的四川,而确是早年他漂泊过的江浙的那个江南。还有人认为有“洛阳城里春光好”的第五首应是在洛阳所作,我也不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不看到下一句的“洛阳才子他乡老”呢,“洛阳才子”应是作者自指,他当年写《秦妇吟》闻名于世时,就在洛阳,当时人称“《秦妇吟》秀才”,“秀才”在当时是对未考中进士的读书人的泛称。洛阳才子的他乡老,只能是他留居四川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我们以前说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是一组词,其内容、情意、风格有相近的地方,但那十四首词并没有必然的次序以及完整的章法和结构。组词中有完美的结构者就只有韦庄的这五首《菩萨蛮》,有的选本只选其中的两三首作介绍,那是对一个完整生命的阉割。以上都是要讲解这五首词所必须交待的有关知识。下边我们讲第一首: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我以前讲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我们要注重的是这种精神,而不是外表的情事,并不是只有“画蛾眉”、“细扫眉”才代表这种精神境界。王国维就曾说过“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雅”就是纯正,“郑”是与“雅”相对的,因为《诗经》中的《郑风》多写的是男女爱恋之情,故而有人说“郑风淫”,这种说法当然也不尽正确。王国维所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是说词之意境的深浅高下乃在其含蕴之精神境界,而不在其外表是否写的男女爱恋的情事。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读到这里,还不会明白他为什么是好词,他现在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对于诗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尤其是对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应不失人也不失言。“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在《花间集》中有词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以为证。只有西沉的月亮才会与人的脸平齐,温飞卿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点明了破晓是行人上路之时。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残月出门时”,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之可能,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相辞,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相辞,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而辞,这三种解释可以并存。中国过去解释诗词的方法,是一定要限制为一种解释,但西方新的文学批评,却承认诗之多义,英国的William Empson写有一本书,名为《Seven Types of Ambiguity》,朱自清先生早就介绍过此书,定名为《多义七式》,这本书介绍了可以使诗歌造成多义的七种形式,William Empson所举的例证都是英国诗歌,其实中国的诗歌中也有同样的现象。“美人和泪辞”一句就可以多义并存,下面“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有的版本“翠羽”作“翡翠”。《菩萨蛮》的牌调是每两句押韵。“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的“羽”、“语”应是韵字,换上“金翡翠”就不押韵了,可知此处不应是“金翡翠”,这是很简单的辨别方法。“金翠羽”是装饰在琵琶弹拨部位上的饰物,是翡翠鸟的羽毛,这是极言琵琶之精美珍贵。“弦上黄莺语”是说那琵琶弦上弹出的声音犹如那婉转的莺啼。晏几道(小山)词云:“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传达内心中深刻婉转之情意的。韦庄要写的便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弦上黄莺语”是说琵琶弹奏的如莺啼婉转的声音都是多情的叮咛叙述,说的是什么?就是下边一句:“劝我早归家”,何以要早归家?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为“绿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难道能不早归家吗?!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女子的美貌也难以持久,如果你还想见到如花的人,就该早点归来,若是晚了,既便你回来以后那人依然还在,可已经没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国维写过两句词:“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我历尽了天涯离别之苦,没想到回来以后,花已经这般的零落。总结起来,这第一首词写的都是离别珍重的感情,对于这首词所传达出的这种情感,当以后讲到第五首时,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接着我们讲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