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自战国策齐策的成语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安步当车
读音: ān bù dàng chē
释义: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造句: 反正路不远,我们还是安步当车吧!安然无恙
读音: ān rán wú yàng
释义: 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自: 《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造句: 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经历危险的事故没有受近义词:平安无事 安然无事 反义词: 九死一生 在劫难逃 兵临城下
读音: bīng lín chãng xià
释义: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造句: 若侯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形势十分危险紧要近义词: 十万火急 燃眉之急 反义词: 安如泰山 安然无恙 不自量力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读音: bù zì liàng lì
释义: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自: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造句: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布衣之交
读音: bù yī zhī jiāo
释义: 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造句: 敕与太子诸王为布衣之交。(唐·无名氏《邺侯外传》)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表示贫民间的友谊近义词: 生死之交 患难之交 反义词: 酒肉朋友 反璞归真
读音: fǎn pǔ guī zhēn
释义: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扶老携幼
读音: fú lǎo xiã yîu
释义: 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造句: 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近义词: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读音: zhàn wú bù shâng
释义: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造句: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攻无不克 百战百胜 反义词: 一触即溃 不堪一击 狗吠非主
读音: gǒu fâi fēi zhǔ
释义: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出自: 《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践尧也,狗固吠其主也。” 用法: 紧缩式;作宾语;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主人近义词: 吠非其主 各为其主 归真反璞
读音: guī zhēn fǎn pú
释义: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造句: “归真反璞”是要回到现在的口语,还有语录派,更主张回到中古的的口语。(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去掉外饰,还其本质近义词: 返朴归真 归真反朴 国富兵强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读音: guï fù bīng qiáng 释义: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自: 《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 国富民强 画蛇添足
读音: huà shã tiān zú
释义: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造句: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近义词: 徒劳无功 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 恰到好处 挥汗成雨
读音: huī hàn chãng yǔ
释义: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造句: 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形容人多近义词: 挥汗如雨 挥汗如雨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读音: huī hàn rú yǔ
释义: 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劳累或热得出汗多近义词: 挥汗成雨 汗流浃背 肩摩毂击
读音: jiān mï gǔ jī
释义: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造句: 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肩摩毂击,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肩摩踵接
读音: jiān mï zhǒng jiē
释义: 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造句:平常是异常清静的街面,到这时候两边的街檐便成为肩摩踵接的市场了。(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行人拥挤近义词: 挨肩接踵 狡兔三窟
读音: jiǎo tù sān kū
释义: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造句: 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移花接木 掩人耳目 反义词: 瓮中之鳖 坐以待毙 接踵而至
读音: jiē zhǒng ãr zhì
释义: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造句: 台湾之割,青岛之割,威海之割,接踵而至。(章炳麟《箴新党论》)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 联翩而至 川流不息 桀犬吠尧
读音: jiã quǎn fâi yáo
释义: 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奴才一心为他的主了效劳。
出自: 《战国策·齐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它也。”汉·邹阳《狱中上吴王书》:“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跖之客可使刺由。”
造句: 当初奉献公之命,去伐蒲城,又奉惠公所差,去刺重耳,这是桀犬吠尧,各为其主。(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六回)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坏人攻击好人近义词: 各为其主 金尽裘弊
读音: jīn jìn qiú bì
释义: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门闾之望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读音: mãn lǚ zhī wàng 释义: 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
出自: 《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 门庭若市
读音: mãn tíng ruî shì
释义: 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商业、服务场所近义词: 车水马龙 反义词: 门可罗雀 摩肩击毂
读音: mï jiān jī gǔ
释义: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摩肩接踵
读音: mï jiān jiē zhǒng
释义: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造句: 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十分拥挤。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近义词: 熙熙攘攘 熙来攘往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反义词: 地广人稀 寝不安席
读音: qǐn bù ān xí
释义: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造句: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用法: 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寝食不安
读音: qǐn shí bù ān
释义: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十分忧虑近义词: 心神不定 如坐针毡 反义词: 心安理得 泰然处之 裘弊金尽
读音: qiú bì jīn jìn
释义: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穷困落拓 裘敝金尽 犬兔俱毙
读音: quān tù jǜ bì 释义: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食不甘味
读音: shí bù gān wâi
释义: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出自: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造句: 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谢罪戾。(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随踵而至
读音: suí zhǒng ãr zhì
释义: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大璞不完
读音: tài bú bù wán
释义: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田父之功
读音: tián fǔ zhī gōng
释义: 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晚食当肉
读音: wǎn shí dàng rîu
释义: 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倚门倚闾
读音: yǐ mãn yǐ lǚ
释义: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出自: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造句: 倚门倚闾久相望,不可以留行束装。(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用法: ~久相望,不可以留行束装。◎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以一当十
读音: yǐ yī dāng shí
释义: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战无不胜
读音: zhàn wú bù shâng
释义: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造句: 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九回)折冲尊俎
读音: zhã chōng zūn zǔ
释义: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造句: 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折冲尊俎的大功。(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折冲樽俎 跖犬吠尧
读音: zhí quán fâi yáo
释义: 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
出自: 《战国策·齐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它也。” 自愧不如
读音: zì kuì bù rú
释义: 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造句: 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自卑近义词: 自惭形秽 妄自菲薄 反义词: 自鸣得意 自高自大 比肩而立
读音: bǐ jiān ãr lì
释义: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造句: 虽使间世而生,何异比肩而立!(宋·陈亮《贺周丞相启》)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距离极近近义词: 并肩而立 北宫婴儿
读音: běi gōng yīng ãr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释义: 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
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用作孝女的代称 不愧下学
读音: bù kuì xià xuã
释义: 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出自: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用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近义词: 不耻下问 城北徐公
读音: chãng běi xǘ gōng
释义: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斗鸡走犬
读音: dîu jī zǒu quǎn
释义: 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 返朴归真
读音: fǎn pǔ guī zhēn
释义: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复本真近义词: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冯驩弹铗
读音: fãng huān dàn jiá
释义: 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出自: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用法: 博士乘车依鄠杜,~老平原。◎清·蒲松龄《赠毕子韦仲》诗 干将莫邪
读音: gān jiàng mî yã
释义: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韩卢逐逡
读音: hán lú zhú qūn
释义: 逡,狡兔名。比喻争强斗胜,两败俱伤。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鲍彪注:“逡,狡兔名。”
用法: 宁骖罢服羸全以自终,岂能与~而斗行步之工。◎明·何景明《蹇赋》 矫国革俗
读音: jiǎo guï gã sú 释义: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出自: 《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矫国更俗
读音: jiǎo guï gēng sú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释义: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出自: 《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击毂摩肩
读音: jī gǔ mï jiān 释义: 形容车马众多。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用法: 故得填郊溢郭,~。◎清·俞樾《春在堂随笔》 军临城下
读音: jūn lín chãng xià
释义: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用法: 元帅~,将至壕边,觑南唐一鼓而下也。◎明·无名氏《曹影下江南》第三折 为蛇画足
读音: wãi shã huà zú
释义: 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出自: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忧国爱民
读音: yōu guï ài mín 释义: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出自: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用法: 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明·宋濂《元史·本纪第四·世祖一》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一以当十
读音: yī yǐ dāng shí
释义: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一剑之任
读音: yī jiàn zhī rân
释义: 指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亦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出自: 《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 用法: 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可当百万之师。◎《燕丹子》卷上 早出晚归
读音: zǎo chū wǎn guī 释义: 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出自: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造句: 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孙犁《芦花荡》)
用法: 他按照~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孙犁《芦花荡》 折冲樽俎
读音: zhã chōng zūn zǔ
释义: 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出自: 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矜功不立 出自三国志齐策的成语:http://
读音: jīn gōng bù lì
释义: 矜:自夸。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足高气扬
读音: zú gāo qì yáng 释义: 犹言趾高气扬。
出自: 《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用法: 若初进者~,凌轹前辈。◎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术艺》 直言正谏
读音: zhí yán zhâng jiàn
释义: 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出自: 《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用法: 其有~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 蹠犬噬尧
读音: zhí quǎn shì yáo
释义: 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出自: 《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用法: 咎繇不作谁与平兮,~理则然兮。◎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
第二篇:战国策赵策三原文翻译
导语:《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国策赵策三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战国策赵策三原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 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 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茧;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 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钩缳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钩缳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不过三百丈者。人虽众,不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 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战国策赵策三原文翻译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国安平君田单与赵奢交谈,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将军您的用兵策略,让我不怎么敬佩的只是您使用的兵员太多。使用的兵员多,百姓就不能很好地耕种,粮食也要从别国卖入,远距离输送,不能保证军队供应,这是不攻自破、坐以待毙的办法,我不会这样做。我听说过,帝王用兵不超过三万人,天下就能归服。现在将军您每次一定要凭借十万乃至二十万的大量兵员才能作战,这是我所不佩服的。”
马服君赵奢说:“看来您不仅不通晓用兵之道,而且也不明了如今的军事形势。那 吴国的干将之剑,加之于肉体可以砍断牛、马,加之于金属可以割断盘、匝。如果把它靠在柱子上砸,就会折为三段;把它垫在石头上砸,就会碎为百片。现在用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大国家的军队,这就像是把宝剑靠在柱子上、垫在石头上砸它一样。况且那 吴国的干将之剑虽然锋利,更难得的是如果剑背不足够厚,剑尖就无法刺人;剑面不足够轻薄,剑刃就无法断物。如果同时具备了这样的剑背和剑面,但是没有剑环、剑刃、剑珥、佩带等辅助之物,那就只好手持剑刃去刺物了,这样的话,剑还没有入物,自己的手指就先被割断了。您如果不拥有十几、二十万的兵力作为像剑环、剑珥这样的配合部分,只想凭借三万名精英横行于天下,怎么能做到呢?何况,古时候天下分成很多个 诸侯国。即使是大城邑,城墙也没有超过三百丈的;人口即使多,也没有超过三千家的。如果用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攻打这样的城邑,还有什么困难呢?如今,古代众多的 诸侯国已经归并成为战国七雄,它们可以召集十万兵力,打旷日持久的 消耗战,如果这样持续几个年头,就会出现你们 齐国(被燕攻破)那样的状况。齐国动用二十万兵力攻楚,五年才结束战争; 赵国出动二十万兵力灭中山,整整打了五年才告成功。假如说,现在齐、韩两国势均力敌,又相互围攻,有谁敢对我夸下海口,说他能用三万兵力去援救这两国呢?现在方圆千丈的大城、户口上万的大邑相互对峙,如果想用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千丈的大城,恐怕连城的一角都围不住,至于进行野战就更加不够了,你能拿这点兵力去干什么呢?”安平君田单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确实比不上您的高明呀!”
第三篇: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出自《三国》的成语
安营下寨、兵精粮足、炳烛夜游、伯仲之间、不足为虑、藏之名山、不知所云、唇齿相依、读书百遍、放龙入海、极目远望、军令如山、开基创业、龙腾虎跃、名实相符、安身之处、宝刀不老、饱学之士、不劳而获、残暴不仁、成败得失、大惊失色。
第四篇: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螳螂捕蝉,惊弓之鸟,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唇亡齿寒,黔驴技穷,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买椟还珠,狐假虎威,坐井观天 刻舟求剑 杯弓蛇影 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第五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席不暇暖】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 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
【难兄难弟】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
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
【身无长物】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
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释义: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用来比喻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黑白分明】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稽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释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近义词:泾渭分明、一清二楚
反义词:不分皂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吴牛喘月】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释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词:蜀犬吠日
【千里莼羹】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释义:多作思乡之辞。
【百感交集】
出
处:《世说新语·言语》
卫阶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释义: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近义词: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反义词:心如枯槁
【楚楚可怜】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释义: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子形体姿态娇柔可爱,也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令人可怜。
近义词:妩媚动人
反义词:望而生畏、令人作呕
【云兴霞蔚】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近义词:五彩缤纷、云兴霞蔚、花团锦簇
反义词:漆黑一团、暗淡无光 【千岩万壑】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近义词:千山万水、千山万壑 反义词:一马平川
【应接不暇】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释义: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近义词: 目不暇接
反义词: 应付裕如
【一览无余】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释义: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近义词:一目了然、一览而尽、尽收眼底
反义词:一鳞半爪、目不暇接、管中窥豹
【骨肉相残】
出处:《世说新语·政事》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释义:比喻自相残杀。
近义词:同室操戈、兄弟阋墙
反义词:情同手足、辅车相依、亲密无间
【牖中窥日】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罱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释义:比喻见识不广。
近义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以蠡测海
反义词:高瞻远瞩、见多识广、深谋远虑
【拾人牙慧】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释义:原指言谈中所流露漂亮言辞,后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的语言或文字。
近义词:人云亦云
反义词: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释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近义词: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反义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登峰造极】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释义: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近义词:叹为观止、空前绝后
反义词:平淡无奇、屡见不鲜
【相煎何急】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释义:比喻兄弟或朋友之间自相残杀或迫害。
近义词: 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反义词: 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掷地有声】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释义:形容语句言词巧妙华美、语言铿锵有致。
近义词:字字珠矶
反义词:诘屈聱牙
【倚马可待】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义形于色】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释义: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形容非常义愤。
近义词: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
反义词:理屈词穷、无理取闹、心怀叵测
【知难而退】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释义:见到困难就后退。
近义词:望而却步
反义词:勇往无前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有时可以作“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近义词:坐井观天
反义词:纵览全局
【拂袖而去】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 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释义: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近义词:扬长而去
反义词:不期而遇
【举止自若】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释义: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近义词:镇定自若
反义词:惊荒失措
【入幕之宾】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谢含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也。”
释义: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讥讽妇女私姘的男人,亦用此语。
【神色自若】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释义: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近义词: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反义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怅然若失】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殷怅然自失。
释义:心情恍惚,没了主意,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痛快。
近义词:若有所失、六神无主
反义词: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志大才疏】
出处:《世说新语·识鉴》 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
释义: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足
近义词:眼高手低
反义词:雄才大略
【栋梁之材】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释义: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同义词:出类拔萃 反义词:庸碌之辈
【拨云见日】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拨云雾睹青天。”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青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近义词:豁然开朗、水落石出
【皮里阳秋】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释义: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近义词:指桑骂槐、委婉曲折
反义词: 心直口快、开门见山
【金玉满堂】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释义: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用来形容学识丰富。
近义词:堆金积玉
反义词:家徒四壁
【堕云雾中】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释义: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反义词:豁然开朗
【后起之秀】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指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近义词:青出于蓝
【以天下为己任】
出处:《世说新语·品藻》 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释义: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一丘一壑】
出处:《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释义:用来比喻归隐山野、纵情山水、放纵旷达的情怀。
【老生常谈】
出处:《世说新语·规箴》 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扬曰:“此老生之常谈。”
释义: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近义词:陈词滥调、老调重弹 反义词:标新立异、真知灼见
【肃然起敬】
出处:《世说新语·规箴》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释义: 肃穆地产生恭敬钦佩的态度或心情。
近义词:毕恭毕竟
反义词:嗤之以鼻
【旁若无人】
出处:《世说新语·豪爽》 帝令取鼓与之,(王敦)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世说新语·简傲》 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释义: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近义词:目中无人 反义词:众目睽睽
【面如傅粉】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硃衣自拭,色转皎然。
释义:形容男子美貌。
【鹤立鸡群】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释义: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近义词: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反义词:相形见绌、滥竽充数
【自惭形秽】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释义:自己为自己形象不体面或自觉不如别人而羞愧。
近义词:自愧不如
反义词:自命不凡
【琳琅满目】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释义:比喻随处可见珍异的物品、出色的文章或杰出的人才。
近义词:美不胜收
反义词:满目疮痍
【国破家亡】
出处:《世说新语·贤媛》 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
释义: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反义词:国泰民安
【独木难支】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元裒如北夏门,拉捋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释义: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要倒塌的东西,比如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近义词:力不从心、孤掌难鸣
反义词:力挽狂澜、众志成城
【引人入胜】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释义: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
近义词:令人神往
反义词:味同嚼蜡
【一往情深】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释义: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近义词:深情厚意、情深意重
反义词:朝三暮
四、朝秦暮楚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人问其故,王(子猷)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安道)?”
释义:趁着当时的兴致而来,兴致满足了就返回。指兴致融景而产生,又随兴致被破坏而改变最初的想法。
【攀龙附凤】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犹以文采可观,意思详序,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释义: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也用来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
近义词:攀龙附骥、攀高结贵 反义词:安贫守道、刚直不阿
【普天同庆】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助邪?”
释义:整个天下一块庆祝。
近义词:举国欢腾
反义词:哀鸿遍野
【空洞无物】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释义:没有什么内容,没有东西,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或不切实际。
近义词:空空如也、有名无实
反义词:名副其实、言之有物
【后生可畏】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郗重熙与谢公书,道:“王敬仁闻一年少怀问鼎,不知桓公德衰?为复后生可畏?”
释义: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
【渐入佳境】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释义: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近义词:佳境渐至
反义词:急转直下
【咄咄逼人】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释义: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近义词:盛气凌人
反义词:和颜悦色
【顾名思义】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桓南郡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
释义:看到名字,就可以想到含义。
近义词:望文生义
反义词:名不符实
【望梅止渴】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或别人。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心想事成
【咄咄怪事】
出处:《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被废后,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释义: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常理,让人无法理解。
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反义词: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出处:《世说新语·尤悔》 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释义:流芳百世指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
遗臭万年指人虽死了,但坏名声却永远传了下去,遭人唾骂。
近义词:流芳百世 永垂不朽、名传千古
遗臭万年 声名狼藉、臭名昭著
反义词: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臭名远扬
遗臭万年 流芳百世、万古流芳
【卿卿我我】
出处:《世说新语·惑溺》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释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近义词:两小无猜、儿女情长
反义词:视同陌路、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