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纲分享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 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范银芳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准备:
评价方法记录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主题。
师:同学们:老师把大家上交的寒假作业批改完了.老师发现大家写完成得非常认真,值得表扬!假期里老师也写了份作业,它的名字叫做《课程纲要》,请看我写出它的名字。(板书)这也是我送给大家的开学礼物。它就像一张地图,告诉我们这学期的语文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内容,以及到期末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进步。现在,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份礼物吧!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本册书有八个单元,及每组内容的主题。
师:这学期的语文课,将由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这本书陪伴我们共同度过。这本书有八组内容。如果把这本语文书比作一棵树,八组内容就好像八根不同的树枝,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棵知识树。我们大概要用四、五个月的时间学习完这些内容,下面就是让我们走进书中看看吧!
(播放课件)
(二)了解每组教材的组成1、生看目录,查看本册八组内容,说说最喜欢哪一组?
2、说说自己喜欢的单元与内容
3、指导学生看目录:目录就像路标一样,指引着我们去想去的地方。
(三)了解课程目标
师:现在请同学们合上书。从初春的二月到盛夏六月我们将完成一册书的学习,到期末六月份我们就要摘果子了。会有哪些收获呢?(出示:果树,果树上有五个果实,点击出现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师:谁来摘摘看,能加上动作吗?
识字与写字:
1.这学期,我们能认识26个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能认识550个汉字。
2.能按笔顺规律,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会写的250个字,逐步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师:这学期我们还能和字典成为朋友呢,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字。
阅读: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话: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对写话有兴趣。
师:我们可以通过写话,用笔记录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事情,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
口语交际:
5.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师:学会比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睡觉前,就不用爸爸妈妈给我们讲故事,而是我们给他们讲故事,我想你们爸爸妈妈一定非常高兴。
综合性学习: 6.积极参加学校、社会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评价语言:
评:
1、瞧你摘果子时多开心!
2、师:这个果子有点高,让我们加上动作蹦起来摘这个果子吧!
3、红红的果子多么诱人,谁还愿意摘?
瞧,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
三、交流方法,轻松学习1.分享识字方法
A、师介绍本册要认识的字有550个
B、交流识字方法:走到哪学到哪,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汉字。在超市、在街上、在公园、在图书馆等等地方,都可以认识生字。C、说说自己认识的生字。
D、师:只要有不会的及时问及时学,见得多了你也就认识它了。这样不仅能认识很多字,而且在生活中你还能学会更好地运用它们。2.写字
A、师:我知道咱们班同学们不仅字认得快,而且写得好。这学期会写的字去年的100个增加到了250个,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能?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方法? B、生交流方法
C、师指导写字:一看:看清字的结构以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二写:认真地在书写本上写一写。三对照:把自己写得字与书上的字相对照,发现不足后,再练习。渐渐地你的字就会越写越漂亮。写字的方法就是一看二写三对照。
四、交流评价方法,促进学习信心 1.对比了解评价方法
师:为了让大家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我为每人准备了一棵没有开花的小树。每个月我们将从识字、书写、背诵、朗读、口语交际五方面,根据大家的表现进行优秀红色、良好橙色、合格四色、需改进蓝色进行评定。看,这是去年一年级小朋友们知识树,根据上面的评价方法,你最喜欢哪一棵?为什么呢?
2、学生交流评价知识树,说说自己喜欢的评价方式。
3、师:如果要想让你的小树像第一、二棵那样生命力旺盛,平时就得努力,这样你的这棵知识树才能枝繁叶茂。2.激励信心
A、新的学期已经到来,对自己说上一句,鼓励鼓励自己吧!B、生互相说说新学期打算
C、师总结:一册书,就好像一棵知识树,日积月累就汇成了知识的大森林。让我们一起在快乐的学习中共同努力吧!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
《柳树醒了》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
《柳树醒了》的教学重点是识字,难点是背诵课文。教学时让学生在聊中学,在游戏中巩固。背诵课文的难点在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几个词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学习课文时帮助学生分析出,柳树醒了后首先要洗澡,然后梳头。洗澡需要春雨,梳头需要春风。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愉快中识字,在轻松中学文了。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景,读中识字。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媒体资源:《柳树醒了——情景演示》、《柳树醒了——泛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会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春(天、雷、雨、燕、草、花……)
3.再看一看视频(柳树醒了——情景演示),感受一下春天的情景。
4.出示课文插图,这儿还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第1课。先跟着动画默读,再自己读一读,读时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播放媒体资源《柳树醒了——诵读》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1)板书课题:1.柳树
了
(2)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3)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3.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教师板书:说话醒了
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 春雷
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③哪些同学愿意跟柳树做朋友站起来,看着板书背一背。
(4)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学生自由说)(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再欣赏这美丽的图画,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1.看板书再读词。2.指导书写。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说话)②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③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
④描红。
⑤自己练写,老师巡视。⑥成果展示。
四、板书设计
1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五、课堂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写好“说、话”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字卡:
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完成课后说一说。
3.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二、读背课文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齐背。
三、实践活动
仿照课文编诗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完成练字作业。
2、词语连线练习。
春雷 说话
柳树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长高了
《春雨的色彩》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媒体资源:视频《春雨的色彩》、视频《整体感知——春雨的色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春雨的色彩》
2、同学们,我们刚才感受了下春雨时的情景,现在,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课文吧?同学们在听读的时候,自己在心里默读,并标记好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同时通过拼拼音的办法记住它们,读会它们。
3、播放视频《整体感知——春雨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线 论 趣 题 底 颜 淋 洒 滴 油 欢……等)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视频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词给学生读。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精读。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调整方案:
方案一: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较开放,如果学生已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即可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词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学。)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板贴写有字的小写图片和对应的颜色)
3、小组内讨论:a.如果分角色朗读的话,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法,朗读好“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b.怎样表现春雨、小鸟和大自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组内分角色读、表演读。
5、请一组同学配乐表演读,学生评价
6、同学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自选粉笔板画春雨)
7、指导积累。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8、课堂练习:读读说说
滴 雨滴、水滴……
欢 欢乐 欢笑……
题 题目 数学题……
线 纺线 棉线……
三、指导写字,扩展思维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2、范写临摹
3、重点指导“绿”字的笔画
4、对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请同学们在下春雨时好好看看,并听听春雨说些什么,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写出来。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颜”的认识和“绿”字的书写;分角色朗读。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媒体资源:视频《邓小平爷爷植树——范读》、视频《邓小平在深圳(1992)》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植树的好日子。
2、请了解植树节来历的同学作简单介绍。3、1985年的植树节,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为什么呢?请大家看这段视频。(播放媒体资源:视频《邓小平爷爷植树——范读》)
二、自主学习,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注意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给学习困难学生适当点拨。
2、同桌互查:生字会认没有,课文是否读通。
3、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展示交流
1、出示讨论题
⑴你知道邓小平爷爷哪些情况?他为什么要来植树?
⑵读了课文后,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反馈:
⑴相机播放视频《邓小平在深圳(1992)》,并适当作以补充,激发孩子们对邓爷爷的敬仰之情。
⑵相机讲述邓小平同志与人民一起植树的场面。
⑶抓住文中的长句子及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如: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填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C他站到几步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四、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2、请学生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书写,教师相机指导或示范,重点指导双人旁的写法。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教师了解学生读长句子的情况,及认读生字的情况。
2、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3、小组互相帮助,牢记生字。
你还有哪些字不太认识吗?快和小组同学交流,看看别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二、朗读质疑
1、自由读全文,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小组内提出不懂的词句或问题,互助解决。
3、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扩展延伸
如果条件允许,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定期为它浇水,并作观察记录。
四、作业设计
1、参加一次植树活动,说说植树的过程。
2、写字练习。
《古诗两首》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媒体资源:动画《春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也可利用动画资源《春晓》中的范读部分辅助教学)。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栓着腰。
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三、初读感知
1、播放动画《村居》,2、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七、作业设计
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
2、写字练习。
第三篇:一年级上教案人教语文影子
影 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彡、犭、”。
2、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仿照课文试编儿歌。
3、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4、能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
2、通过看、听、读、议、练、编,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儿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利用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
2、培养初步的专注他人发言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2、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一组。课前准备:
1、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
2、在家长的指导下,温习自己念过的儿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在体育课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影子的课文。[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习与此密切联系的新知作铺垫。]
2、揭示课题:9 影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充分朗读,整体感知
1、师:现在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拼拼音。
2、创设情景,进行摘苹果游戏,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①播放课件: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看,它们来了,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快。(个别读)
师:看,生字宝宝的拼音走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齐读)
②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宝宝可高兴啦,它就坐在一个个红苹果里面,你们想把它摘下来吗?
③识记生字: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怎样记的?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编童谣等,并引导好朋友合作演示前──后,左──右等字义。)
小结:记生字的办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多开动脑筋,就能学得又快又好!
④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三、利用课件,理解课文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动画片,想不想看?好!那你们可要看仔细,比比谁最聪明,能发现他们的秘密。
1、课件展示:同学们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进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活动的画面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减缓教学难点的坡度。]
2、反馈:同学们看完了,你发现了影子有什么变化呀?(1)先在四人小组里面说一说,然后再告诉老师,好吗? ①个别学生说。②学生补充。
(2)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可结合课文点拨:你还发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3、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4、再看动画,指导读句。
(1)师:真聪明!(出示课件)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小朋友在前面拼命地跑,影子在后面拼命地追。小朋友回过头来一看,看见了什么?影子像什么呢?真有趣!来读读这句?
指名读后评议,再齐读最后配上动作读。(2)看,影子又在动了。影子跑来跑去的,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就像什么一样?这句谁来读读呢?指名读后评议。他读得有趣吗?那听听老师读怎么样?(师读)老师读得有趣吗?齐读,并配上动作。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读得真棒!现在我们要分组读课文了,比比谁读得更有趣,你们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分组读)
2、刚才老师看到了有的同学的动作很美,听到了有的同学的声音很甜。下面我们站起来再读读,看看谁的动作更美,声音更甜。(齐读)
3、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读得很好,不仅动作美,而且声音也很好听。我们请他上来给大家读读好吗?
五、表演升华,体验快乐
1、教师激趣:大家读得真好!看,这是什么?(师在屏幕上比小鸟飞的动作)你们想做吗?(指名表演)
2、刚才你们的表演真精彩,很有创意,想象也丰富。在生活中除了太阳下和灯光下能看到影子,你还知道什么地方也能看到影子?找找你的周围有影子吗?
3、小结:刚才我看到了有的同学找了很多影子。是啊,只要有光的地方就
有影子。
课堂检测:
给“前、后、左、右”分别组词,再用词语说个句子。板书设计:
前
左 影子 右 小黑狗
后 好朋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划线找朋友:
月 工 十
又 月 口
2、组词:同学们能用拼出的这四个字,组两个词吗?(左右 朋友)
3、说话: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出示句式: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4、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现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吗?想想,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它?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看图说一说,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在小朋友后面。)想一想,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背着太阳走)
(2)指导读句: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说说,影子在谁前,在谁后?
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句式:我的前面是(),后面是()。
或()在我的前面,()在我的后面。
(3)看图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猜一猜,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小朋友心中很快活,我们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就应该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范读,学生仿读、自由练读: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同学们常常和影子在一起玩吗?你还常常做哪些事?说一说。
句式:我常常()。
(5)谈话: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再读读句子,读出你对影子喜欢的语气来。
(6)背诵:(学生看图练习背诵;教师引背课文;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2、学习第二节。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1)看图说一说,太阳在小朋友的哪边,影子在小朋友的哪边?(太阳在小朋友左面,影子在小朋友右面。)想一想,这位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的左面?(小朋友往回走。)
(2)根据节奏提示,练习读句: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3)看图理解句子:你喜欢你的朋友吗?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这位小朋友把影子当作了自己的好朋友?
(4)指导读句:影子是你亲密的好朋友,应该怎样读这个句子呢?读下句:
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5)熟读后背诵第二节。教学方法同第一节。
三、小结全文。
影子像是调皮的小黑狗,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你哪里,真是“形影不离”。
四、作业练习。
1、想一想影子还有哪些变化?(大小长短的变化;物体移动影子也跟着移动等。)
2、同学们现在跟老师到操场上走一走,看看怎样才能让你的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 课堂检测:
1.用“常常、朋友、跟、陪”分别说个句子,请先说给老师听,再说给同伴听!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进一次和反义词。
【近义词】常常──
跟着──
【反义词】左── 朋友──
板书设计:
前
左 影子 右 小黑狗
后 好朋友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打印)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2、3页。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左、右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2)学生展开讨论。(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2.游戏巩固认识。(1)师生齐举左手。(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3.师小结,全课结束。教学反思:
位
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 第5~9页。
教学目标:
l.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教学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座位号、电影票等。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教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教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教师分别把动物放在讲台的各个位置)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小鸭在讲台的左边,小狗在讲台的前面,小兔在讲台的后面,小猴躲在讲台的右边。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听。
二、新授: l.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教师描述位置,学生说出那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说出学生的名字,指名学生说出他的位置。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l.明确数的方向。
教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由前往后数的。从左往右数,请第1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教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创设情境:
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
2、中间。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中间听课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大家的提议都很好!
四、练习:
练习一第3题,先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回顾准备:
1、复习十几组成
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
14-9= 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1)分组探究(2)汇报成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经验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3、出示:迷宫路线图!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学生试算
展示学生作品。
4、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5、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教学内容:
P12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关于例1的投影片,小棒20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3
9+7 9+4 9+8
9+5
9+9 9+6 9+2 2.填未知数。9+(9+(9+(9+()=11
9+()=15)= 12
9+()= 16)=13
9+()=17)=14
9+()=18
二、新课: 1.教学例1。
①出示例1左图。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板书:9+2=11 ②出示右图。
比较左右两图的不同。然后说一说图意。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列式。板书:11-9=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得几,怎样计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③比较左右两图以及它们的算式有何异同点。联系左右图,说一说,哪一种方法更快。
④归纳指出:9加2得11,11减9等于2,所以计算11减9时,先想9加几等于1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这样,比较快。请一名同学说一说算法。齐读:9+2=11 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12个小棒。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把9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把它拿走,说一说意思。根据意思列出算式。板书:12-9= 问:要算12减9得多少,如何想? 学生说出算法后,写出得数。
然后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想的。(2)教学14-9=5,方法同上。课间活动。3。教学例3。方法同例2。4.教学例4。学生试着完成题目。5.小结:
“想加算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反思:
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12——1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9+()=13
9+()=16 9+()=15 13-()=9
16-9=()
15-9=()9+()=18
9+()=14
9+()=17 18-9=()
14-()=9
17-()=9(2)12-9=()
11-9=()
27-9=()(3)听算练习(4)看图列式
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课堂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1-9-2= 19-9-5=
18-9-7= 17-9-6= 14-9-3= 15-9-4= 15 17
—9= 13
十几减8 教学内容:课本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教学过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1)8+3= 8+7= 8+4= 8+6= 8+5= 8+8= 8+9= 8+10=(2)13-9= 16-9= 12-9= 11-9=
15-9= 18-9= 17-9= 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
8+()=14 12-8=()
14-8=()8+()=15 8+()=17 15-8=()
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限时口算20题。教学反思: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
先填()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
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12-8= 16-8= 13-8= 17-8= 14-8= 11-8= 16-8= 17-9=
二、练习:
1、游戏!
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2、找朋友游戏。
三四组发算式
一二组发数字卡片 互相找朋友。
3、完成16页第1,2题 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
4、第3题 开火车完成。
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第5——8题
三、课堂作业:
四、基础训练:
1、限时口算
2、听算练习。教学反思: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分析能力。
2、初步掌握求另一个加数的提问和解答,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混合练习:
1、复习十几减9,引导学生找规律。11 12***9
依次移动9,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 得数,并填到方格里。
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
问:十几减9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举例说明。3.口算下面各题
13-9= 14-9= 16-9= 11-9= 15-9= 18-9= 12-9= 17-9=
二、复习十几减8: 12***9 8 依次移动8,让学生填出相减的得数 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规律(同上)
3、口算
14-8= 12-8= 16-8=
17-8= 13-8= 15-8=
三、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50题。
四、独立完成: 第22页4——7题 教学反思:
十几减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7+4 7+67+5 7+7 7+9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 7+()=137+()=12 7+()=157+()=167+()=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
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 11减 7等于 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三、巩固练习: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课间活动。2.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
3.做练习三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
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教学反思:
十几减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6+5=13-7=6+6=9+6= 7+6= 8+6=17-8=14-8= 6+8=6+9=6+7=15-9=
2.准备题。
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出的数。
6+()=126+()=146+()=13
6+()=11 6+()=156+()=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
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2.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1)做第1题。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四的第5题。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教学反思: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3-4=
15-6=
17-9=
14-7=
11-5= 11-9=
14-6=
16-7=
12-3=
18-9=
2、看图填算式:
?个
(学生动手摆算式)
有15个
12-4=8
12-8=4
15-7=8
二、导入:
出示P20森林动物图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15、9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
3、看图列式说算法。
二、整理发现规律: 1、18-9=
15-8= 15-7= 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
然后 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
2、己用小棒边摆边算。
3、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练习
(1)完成课本P22页第4——6(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
四、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教学例2 师: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练习
(1)按P28上的“做一做”减正方形。(2)思考并做一做练习六的第2、5、6题。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8例3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3、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及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美丽的物体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老师相信同学们用它们也能 17
摆出很多漂亮的物体。现在同学们的手中都有很多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学生分组拼,拼完后在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深化
(1)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2)练习六的第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六的第7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后实物演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具准备:
课件、梨子、苹果图片等,同桌每2人1捆数量为100的小棒。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一个数。教学过程:
一、数班级人数,初步认识超过20的数: 1.复习20以内的数。
数第1、2组(每组10人)学生人数。2.让学生直观认识超过20的数。接着数,重点让学生看出: 2个十再添上1个一是二十一; 二十九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 二十九接着数是三十,表示3个十。3.迁移类推,脱离直观,思考。
(1)接着全班人数数,后面一个数是几,是几个十几个一?(2)三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几?四十九后面呢?五十九后面呢?
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课件演示100只小羊画面,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只羊。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1)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
(2)汇报交流,突出方法多样化,并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A、1个1个数,100个一是100。
可让回答的同桌同学之一先从65,1个1个数到75,并说出75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接着另一同学从75数到83,并说出83的组成,最后,全班同学从83数到100。小结时,突出数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
B、2个2个数,以同桌两个两个起立,进行数数。
C、5个5个数,请一生上台边操作小棒边数数,然后全班学生同桌两人合作,5根5根数小棒。
D、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3.小结。
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谈谈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数数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并在练习中进三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培养能力: 1.猜数。
(1)4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的数是几?(2)5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6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4)数出87后面的5个数。2.“提问——回答”游戏。3.看图填空。
完成教科书第33页“做一做”。4.怎样数比较快?
5.倒数数。例,从61倒数到56。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1-33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使学生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会整十整十地数。
四、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很快数出过九的数。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全体从1数到100
2、指名按要求数数或全班一起数。从2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 从4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60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70 从89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74起,一个一个地往前倒数到52
3、教师出示幻灯片,摆小棒,全班同学一起快速回答所摆小棒表示多少。(用“有()个十和()个一”的形式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三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
“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一共有35根小棒)“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那么3个十和5个一又组成多少呢?”
2、巩固:
(1)学生同桌2人摆小棒,先由右边说5个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摆对了没有。教师巡堂并指导。(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由教师说数,学生回答数的组成。
②同桌2人一人说数,一人说数的组成,每人朔个数。
③教师点学号,指名个别说说自己的学号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做33页,做一做和37页练习七第5题和第7题(可先独立完成,再指名答)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出48后面7个数来。
2、写出个问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3、填空:
47、---、49、---、51、---、53、---、55、---10、20、30、---、50、---、---、---45、50、55、---、65、---、---、---4、49由()个十和()个一组成60由()个十和()个一组成87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21
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17
读作:十七
十九
十五
二十一
二十四
四十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数数。从15起,5个5个数到100,从48起,2个2个数到78。
2、全班齐数数。从100倒数到78,从10起,10个10个数到100。
1、小游戏:分组抽签读数。(1)数出尾数是0的数来。(2)数出尾数是5的数来。
(3)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4)数出个位是9的数来。
“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数数,可以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还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明小朋友们对100以内数的数法掌握得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
2、教师说数,学生写数,要求写出写法和读法。
(二)新授:
1、教师在计数器个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十由几个一组成?”(板书:10个一是十)
“那么10个一是十,应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计数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0)一百由几个十组成?”(板书: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应该这样表示?”
“我们看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有什么特征?”(百位上只有一颗珠子,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珠子)
2、指名回答,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教师板书:
百位
十位
个位)“谁知道这样读写100?”(注意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所以用0占位)
指名上黑板板书,要求100的读法和写法都写出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百位
十位
个位
写作:
0
0
读作:
一百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35页第2题,指名上黑板写数,全班对答案。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再独立完成36页第4题。
(四)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10个一是一十
百位
十位
个位 10个十是一百
写作:
0
0
读作:
一百 教学反思: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一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100倒数到1。
2、抽签数数。
(二)数的组成:
3、学生看小棒,说数的组成。
4、学生看计数器,说数的组成。
5、学生看数字卡片,说数的组成。
(三)读数、写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学生说“24,读作二十四”
(四)课中小休,教师讲童话故事《团结力量大》。
(五)书面练习:
1、想一想,在填数:
29、---、31、---、33、---、35、---、37 64、66、68、---、72、---、---、---、---60、65、70、---、80、---、---、---、---2、45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教学反思:
90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64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76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29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3、30 读作:
八十六
写作: 45 读作:
九十七
写作:
读作:
六十
写作:
读作:
一百
写作: 教学反思: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二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数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38数到61
2、全班10个10个数,从10数到100
3、全班20个20个数,从20数到100
4、指名数数,注意过九的数。如:59下一个数是多少?或前一个数是多少?
5、教师摆小棒,问:“19加一根是多少?29加一根是多少?39呢?„„”一直让学生数下去。
(二)相同的数在不同数位所表示不同的意思:
师拿出计数器 问:“24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24里有2个十和4个一)
“那42又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42里有4个十和2个一)“那么24里的2和42里的2有什么不同?”(24里的2表示2个十,而42里的2表示2个一)
“对!同样的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了。如果2在百位上呢?(就表示2个百)
“恩!在个位上表示有几个一,在十位上表示有几个十,在百位上表示有几个百。”
(三)会概数,培养学生数感:
体会100粒大米有多少,100根小棒有多少,那么50大概又有多少。你可以烁烁我们身边存在的数吗?(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如:100粒大米有多少?
100颗黄豆呢?
自己体会100张纸大概有多厚?50呢? 100个人大概有多少? 估计年龄等等。
(四)小结:
身边的数有很多,只要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发现,就会知道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数出末尾是0的数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注:如果学生一下不能说出来,则可放到后面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再提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48)
同桌2人模仿提问题,每个小朋友都哟啊提问题。要求每人提2个以上的问题。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7题。师生一起对答案。
(四)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观察、找特点:
横看
竖看
斜看 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复习巩固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
8〇18
15〇15 11〇12
10〇20
9〇6
(二)新授:教学例八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右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全体对答案。
(2)师生一起完成思考题:比较5个数的大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拿中间的三个数来比较;或直接将5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2、42页练习八第2题(可以让学生回家或课间和同学们讨论)用同上的方法做这道题。
(四)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角
1角=()分 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角
26角=()元()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 1.50元
(问这1.50元是多少呢?)对了,我们看到1.5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5元就是1元5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本子
墨水
书包
尺子
0.50元
3.00元
35.00元
1.20元
5角
35元 7元8角 3元
彩色笔
7.80元
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 29
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口算:3+2 =
4+5 =
6-4 = 30+20 =
40+50 =
60-40 = 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内容:课本68页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在例1 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72-7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你知道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P74 第4题
三、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
教学目标: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21+6 36+7 59+2
42+3 50+16
39+40
37+40 2、21+6
42+3
25+8
36+7 59+2
50+16 39+40 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用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
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几?为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后各是几分? 也就是说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3、认识1时=60分:
下面请同学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了一个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
板书:1时=60分
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
4、学习读时间:
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5、介绍方法:
我们方法是: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就是12时10分,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
6、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教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三、练习: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多少吗?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做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1、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拨表练习。
4、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试一试我是早上7时45分上第一节课,11时5分下班。下午2时40分上课,5时30分下班。
5、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 √ 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第五篇:人教一年级 连加连减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教学准备: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1)5+2=7 7+1=8(2)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3)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指名说图意(同连加)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