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固堤小学工间操开展情况
固堤小学工间操开展情况
为实施全民健身活动计划,提高教职工身体素质,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我校决定从本学期起实行工间操制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工间操活动。
全体教职工每天上午9:30—10:00在学生大课间活动时到操场跟学生一起做课间操。下午学生阳光体育一小时正副班主任跟随所带班级进行活动。周二上午第二节课、周四下午第一节课为教师体育课,没课的教师准时上课。教师在规定地点整队,队伍做到了快、静、齐,做操严肃认真,动作准确优美,刚劲有力,整齐一致。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各配备了一套羽毛球,由体育教师专门负责教给每位教师羽毛球的使用方法,为教师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
为确保工间操的顺利实施,学校政教处每天安排一名值班主任负责检查,随时进行通报,体育教师全面负责。
固堤小学
第二篇:固堤小学、
把“实践活动”抓落实 在“综合”上下功夫
——固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经经验和做法
沐浴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已经携手走进新课程。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尝试,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从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空间。回顾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是既有付出,也有收获。现将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向在座的各位作一个汇报,请大家多加指导,多提建议。
一、严抓管理,落实到位。
1、健全机构,科学规划。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负责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做到问题有领导及时解决,计划有人制订安排,实施有人组织执行和监督,从而保证了工作任务的层层落实。
2、舆论造势,广泛动员。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离不开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我校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与有关单位建立友好联系和实践基地,聘请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家长做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如、3、完善机制,建立奖惩。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为此,我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整体规划》,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开发与实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和要求;我们还制定了明确的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工作职责,要求教师认真履行。为了督促教师认真履行这些工作职责,我们于期初、期中和期末全面检查教师的计划、总结、活动方案、活动评价表等;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我们还定时、不定时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要求教师对活动中的过程性材料做好整理和收集;我们还把教师对工作职责的完成情况,与评优评先、绩效工资联系起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奖惩制度。我们规定:没能严格按功课表安排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或者没能按学校安排履行其它相关职责的老师,不能参评本的先进,并相应在绩效考评表上扣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表现出色的老师,享有评优评先的优先权。
4、加强培训,建强师资。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络研修、现场观摩、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经常性地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课程观念转变的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在上课、研讨之余,多做反思、多写案例、做好经验交流,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二、以校为本,常态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将无从谈起。近两年来,我们把课程资源常态化建设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核心,基本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常态化开发。
(一)开发主题资源
刚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初,我们并没有摆脱“依纲据本”组织教学的习惯。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资源包之类现成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学。然而,随着课程实施的开展,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理解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遇到了很大的障碍:一是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二是这些资源存在先天不足——相当一部分无法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于是,我们萌生了以校为本,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想法。一开始,老师们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比较零散,没能形成系统性的主题,也没能对学生的能力形成系列化的训练,更没能体现校本化的特色。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我们成立了“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决定自主开发一套系统性的课程资源。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确立了一个指导方针,二个重点目标,三个资源板块,四条开发策略,五大主题系列,我们称之为“12345校本开发”。
一个指导方针: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校特色,落实课程理念。二个重点目标:一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个资源板块:一是资源包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能力水平,可操作性较强的部分;二是固堤小学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统一开发的资源;三是固堤小学自主开发的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主要供固堤小学师生开展活动时选择和参考,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合理取舍、灵活调整。
四条开发策略:
1、张扬个性,于兴趣爱好中发掘资源。
2、彰显特色,于周边环境中发掘资源。
3、凸显综合,于学科交叉处发掘资源。
4、梯度设计,于逐级推进中发掘资源。
这些开发策略没有深奥的理论,望文知义、简明易懂。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一方面,我们不是专家,没有能力构建博大精深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到常态化实施,就要让教师易“导”,学生易“学”。过于繁复的话,教师望而生畏,哪里谈得上常态化实施、常态化开发呢?
五大主题系列:安全教育、文明礼仪、环境保护、劳动技术、家乡特色。
依据上面的策略,教师可以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然而,如果没有一条“线”把这些资源“串”起来,这些资源会显得很零散,甚至很容易成为“一次性用品”。为此,我们决定以主题的形式来呈现这些资源。经过研究和实践,我们逐步构建了“安全教育”、“文明礼仪”、“环境保护”、“劳动技术”、“家乡特色”五大主题。每一个年级的主题活动都由这五大主题构成,但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则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梯度设计。比如,环境保护主题,我们在三年级设计的活动内容是“家庭垃圾处理情况调查”,四年级是“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用品”,五年级是“变废为宝——垃圾的可再生利用”,六年级是“营造绿色家园,我们在行动”。梯度设计,既体现了主题的衔接、延伸和深化,又形成了系列化的、可以滚动的主题,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开发活动资源
学生的主题活动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持。对此,我们主要从二方面着手:一是充分盘活校内资源。首先,手工制作室、电脑室、图书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其次,尽可能在校内为学生开辟劳动场所;再次,教师协同指导学生活动,做到各施所长,开发教师群体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资源。二是积极开发地方特色资源。我校地处农村,在开发地方自然条件、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我们的课程实施提供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资源。这些富有特色的地方资源正是学校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比如,我们利用该校邻近“固堤新城”的优势,组织学生“走进固堤新城”,调查了解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一些情况;再比如,我们固堤西瓜远近闻名,我们就利用这一独特的地理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西瓜种植技术的主题活动。
(三)做好资源管理
课程资源的开发很不容易,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管理工作。首先,我们建立了课程资源库,对课程资源进行储备和管理。课程资源库既相对稳定,又动态更新:老师、课题组开发出的新资源随时可以充实进来;那些可操作性不强或者价值不大的主题也可以随时更新。这样,既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新陈代谢”,又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常态化建设。
其次,我们还创建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为固堤小学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理论研讨、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我们的这一网页包括课改动态、活动剪影、理论导航、计划总结、论文案例、活动设计、课程资源等栏目。欢迎大家浏览我们的网页,对我们的网页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教研结合,初显成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我们首先注重的是“教”,也就是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有实施才有实效。同时,我们还重视抓好教研工作,以教研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每周的校本教研,我们都安排一部分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每个月的集中教研,我们都召集各所小学的教研组长,就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商讨对策;每学期,我们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或优质课评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这样,以“研”促“教”,以“教”来体现“研”的成果,我们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这就带动了语、数等科目学习成绩的同步提高。从而,在师生中形成了“乐于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乐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较大发展。活动中,我们强调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索”、“创造”,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展。第三,学生主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如我们的学生在“废旧电池的处理”的主题活动中,对人们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的现象感到担忧,并为此设立了废旧电池回收点。
(二)教师的变化。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活动中,老师们对学生的表现常常赞不绝口,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哇,令人刮目相看!学生都可以当我们的老师了!”由此带来的直接变化是,教师以往那种“以我为主”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开始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开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发主题,开展活动。其次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了切实发展。“无本”课程给了教师更大的灵活性,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校本化、常态化的课程资源建设,使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第三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几年来,我们在茫然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进,经历了“心动”、“激动”、“行动”三部曲:新的课程理念让我们心动,学生的进步让我们激动,取得的初步成效更让我们坚定了“行动”的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常态化建设,努力探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高效实施,争取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再上一个台阶。
第三篇:固堤小学2009-2010社区活动总结
固堤小学2009—2010年学生社区活动总结
参加社区活动不仅能让现在很少彼此往来的孩子们有了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的机会,如果好好利用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新知识,放松心情的好机会。这也是我们组的活动宗旨。比如开展的学雷锋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上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学习雷锋的积极分子和优秀班干部他们都为班上的同学做出了很多贡献。同时也把雷锋精神深深印在同学们的心中。
参与者们多是乐在其中。但仍有不少问题亟需解决。在活动中我们发现,目前,不少青少年都乐于呆在家里而非外出活动。这让我们感到非常不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不出来活动活动就不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我认为这种行为应当更多更频繁地举行,以丰富现代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强化祖国花朵的体魄,让孩子们不再待在温室之中,只识教科书、电脑,不知窗外事、过去事,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去承受跟多的风吹雨打。
固堤小学2010年6月
第四篇:固堤小学中国传统节日成果报告
燎原奖成果申报项目
“中国传统节日”项目成果报告
申报单位: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固堤小学 项目负责人:牟洪霞郭娜孙永娟
“中国传统节日”校本课程成果报告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让学生认识作为母本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情感,这种对祖国的情感将帮助他们对自己的社会行为进行选择,譬如,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不盲目的崇洋媚外;对外来的东西有选择的接受;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有理智的选择;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赋予自己更好的修养;更加关注中国文化精神的保存和传播,等等。
一、提出背景与目的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使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尤其青少年群体对元宵、二月
二、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民俗节日及其蕴涵的内在文化更是知之甚少。我校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拟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让我们的学生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珍视民族的传统节日,使节日所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通过了解相关知识以及开展重大节日的亲子实践活动,来引导、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和探讨,逐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将其拓展成为学校课程资源,并通过对这种教育资源在学校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提升艺术素质、文化素养的同时,传承并发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首先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择,围绕“精、感、行”三个方面开展,共分五个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简介、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中国传统节日的食俗、相关诗词歌谣以及实践活动。
(一)精: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部分。如: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由来,其中包涵的民族传统,体现的民族精神等,都是我们重点教授的。例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二)感:即感受、感想、感觉。如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美食大国,食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果腹的东西,更多的是给人视觉、味觉上的美好感觉,同时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上面说到的粽子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除了有丰富的精神
内涵,还兼有绿色外衣,造型奇特,味道诱人的感官特点。再如饺子,本意为交子,即两日相交的子时所吃的食物,具有民族精神和传统的美食,同时它的外型独特,加之现代的发展,色彩斑斓,馅料多样,更给人以视觉和味觉上美的享受。
再如:中国传统民间剪纸,除了它的历史引人入盛,其美丽的造型、多变的色彩、丰富的内容,都给人以无比美好的视觉享受。这些来自视觉、味觉上的美妙感受,更是给学生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三)行:即行动,行为。包括动手制作,亲身体验。如节日部分,除了教授,更注重学生在节日中的主动参与行为;饮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剪纸,动手、动脑,设计制作,与我校的美术特色相结合,培养美术特色人才。教师们在平日的授课过程中,注意了因材施教、因地施教,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授课角度和独特方法。例如六年级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大量的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包括图片、文字等内容,在课堂中讨论学习,并且遇到相应的节日,鼓励学生把自己家的过节习惯和趣事或拍或写,作为交流材料。从说、写、做多个方面锻炼了学生。例如,教师从网络上搜集有关的民俗材料,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展,了解相关知识。在中秋节、元宵节、等民俗活动开展时,鼓励学生尽量参与,留取第一手资料。
三、推广价值
传统节日进入“校本课程”,能使传统节日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不断增强传统节日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对中
华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值得推广。
其一,传统节日进入“校本课程”的意义之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满足青少年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其二,目前,我国已把几个大的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但是放假并不是简单地玩乐,而是要应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课程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节日的由来、各种传说、节日相关习俗,到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赏析。这样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传统节日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学生更好更多地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明白传统节日真正的含义。
其三,每个节日设计了“课外活动作业”,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情感体验中,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感受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使传统节日成为荣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活动的直接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乐在其中,育在其中。
第五篇:固堤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规程
固堤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规范家长委员会的工作,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家长委员会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
纽带,是学校的参谋和咨询机构,是家长会议的常设机构,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第三条 家长委员会的宗旨:团结全校学生家长,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
作的参谋、监督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条 家长委员会由家长民主程序建立,学校将充分尊重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意
见,支持家长委员会开展相关活动。
第二章 委员
第五条 家长委员会委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作风正派,威信较高,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组织能力。
2.了解和关心教育,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能为学校工作出主意、提建议。
3.具有比较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并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4.能为学校建设、教育教学和树立学校品牌提供一定帮助。
5.具有某方面特长,能为学校开辟课外教育渠道提供帮助。
第六条班级家长委员会所有委员均由家长民主选举产生,选举程序:
1. 提名候选人,可以自荐,可以由他人推荐,也可以由老师推荐。
2.无记名投票,过半数同意即具备资格。
3.若过半数同意者人数不足,不足部分在无过半数同意的家长中按得票数取第二
次选举候选人,再由家长举手表决产生。
第七条 班级家长委员会委员经各班民主推荐产生,年段和学校家长委员会委员在班级家长委员会委员的基础上推荐产生,所有委员报学校校委会研究后确认,由学校发给聘书。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八条 家长委员会依次分学校家长委员会、年段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三级隶属组织,分别开展全校、年段和班级家长活动。
第九条 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
1.由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委员5-7名,其中女家长原则上应占半数。
2.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2名,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在委员中推荐产生。
第十条 年段家长委员会组织
1.各班级家长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年段家长委员会委员,学校根据需要特聘该年段家长为年段家长委员会委员。
2.设年段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在委员中推荐产生。
3.一年段家长委员会委员兼任学校家长学校校委会委员,主任为校长,副主任为副校长。学校视需要聘请上级领导或教育专家为名誉校长。
第十一条 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
1.各年段家长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学校家长委员会委员,学校根据需要特聘本校家长为学校家长委员会委员。
2.设学校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在委员中推荐产生。
3.学校家长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由学校负责家长工作的领导为办公室主任。
4.学校家长委员会下设《安阳实验小学家庭教育报》编委会,由家长委员会聘请有特长、有兴趣的家长参加,定期刊出报纸。
5.学校家长委员会视需要可设家长护苗队、家庭教育研究会等,相关人员由家长委员会研究确定。
第十二条 各级家长委员会委员任期每届2年,期满经选举再次当选可连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因学生转班,其原任职资格自行消失。家长委员会委员空缺时由家长委员会主任负责及时增选。
第四章职责、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 家长委员会的权利
1.知情权:有了解学校重大决定,发展规划的权利。
2.咨询权:有向校长咨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利。
3.参与权:有巡视学校,参加学校各种重大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4.建议权:对学校工作有提出建议、意见的权利。
第十四条 家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关心学校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质量、教师工作、行政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2.支持学校工作,为办好学校而开展的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可能的帮助,做好学校与家长的协调。
3.及时了解和反映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
4.定期召集、主持家长会议,交流家庭教育的情况和经验。
5.探讨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6.以各种方式呼吁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帮助学校创建品牌。
7.支持、配合所在班级班主任及老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8.在各项家长或亲子活动中主动承担后勤工作,努力为班主任教育学生赢利更多时间。
第十五条 家长委员会主任委员职责
1.定期与学校保持联系。
2.制定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
3.主持家长委员会工作和主持家长会议。
4.副主任委员协助主任委员工作。
第十六条 家长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1.在家长委员会的领导下,协助处理委员会的事务。
2.负责家长委员会成员之间的联络。
3.牵头组织家长委员会交办的相关工作。
4.负责家长委员会的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家长委员会委员职责
1.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意见建议。
2.向家长做好学校管理和班级学生教育的解释工作。
3.及时参加家长委员会的各项活动。
4.帮助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第五章 活动
第十八条 家长委员会组织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所有活动尤其是学生参与的活动,必须将安全摆在第一位,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安全工作的要求落实。
2.“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学校声誉,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减轻班主任负担,有利于家长沟通。
3.家长自愿参加原则:家长委员会组织的活动,均为倡议活动,凡部分家长对活动不感兴趣者可不参加,家长委员会不得强迫所有家长参加活动。
第十九条 家长委员会可接收个别家长的自愿捐资,但不得统一向家长收费。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活动需要经费全部由参加的家长平均分摊,无参加的家长不承担经费分摊。
第二十条 家长委员会最少一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工作,由主任委员召集、主持。班级家长委员会研究工作的会议可邀请班主任参加,年段家长委员会研究工作的会议可邀请段长、班主任和学校落段领导参加,学校家长委员会研究工作的会议可邀请学校领导参加。研究工作的会议由学校提供会议室并由学校校办做好后勤工作。
第二十一条 家长委员会组织的活动形式有家教沙龙活动,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亲子亲近大自然活动,亲子运动会,亲子文艺晚会,等。家长委员会的活动经与学校校办联系可由学校量力提供场地、音响器材等,后勤工作由家长委员会自行组织。
第二十二条 所有家长委员会活动均应将相关资料报学校家长委员会办公室存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家长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校办。
第二十四条 本规程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凡与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相抵触者以上级规定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规程的解释权在学校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