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8:3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反思》。

第一篇:《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反思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反思

化学家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为了区分有机化合物使其名称与结构相对应,所以就必须给有机化合物命名。在学习有机化合物命名的过程中,重点是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也是本节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但教材中所举例子偏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烷烃系统命名的规则。所以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母体、编序号、写名称)增加相应的例子使学生熟悉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为迁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打好基础。

在本堂课之前,学生刚学习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并且高一必修2学过有机物的习惯命名法。因此,在讲课前,预先在上周的周末作业中出了几题命名的题目。

在本节教学过程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从一开始的题目出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解为若干小题,再将问题分配到各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每组推选代表讲解,发现并总结规律。再者由我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

在教学时,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以后再讲类似的内容时可以多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同时,为后续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打好结实的基础。

一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这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运用不充分,导致课件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内容略有过量,导致整堂课显得有些赶,练习停顿时间较少,一部分学生思考还跟不上。

随堂练习题目设置难易度控制不当,没有很好突出烷烃的命名原则。有一部分探究设计难度过高,学生不能很好的达到预设目标,且课前辅导不够,学生总结粗糙不规范。

江苏省宜兴中学

陆晔

2014年9月25日

第二篇: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设计

一、烷烃命名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命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烷烃命名的步骤()

口诀为: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1)找主链:最长、最多定主链 ①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应选含6个碳原子的碳链为主链,如虚线所示。

②当有几个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如

含7个碳原子的链有A、B、C三条,因A有三个支链,含支链最多,故应选A为主链。(2)编碳号: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

①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如:

②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即同“近”,考虑“简”。如

③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如:

(3)写名称

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阿拉伯数字之间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如

命名为:2,4,6-三甲基-3-乙基庚烷。

2.烷烃命名的5个原则和5个必须(1)5个原则

①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作主链;

②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③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较多的碳链作主链;

④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链位号之和为最小为原则,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⑤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从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2)5个必须

①取代基的位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2,3,4„„”表示;

②相同取代基的个数,必须用中文数字“二,三,四,„„”表示; ③位号2,3,4等相邻时,必须用逗号“,”表示(不能用顿号“、”); ④名称中凡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相邻时,必须用短线“-”隔开;

⑤若有多种取代基,不管其位号大小如何,都必须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与烷烃的命名有哪些不同之处? 1.主链选择不同

烷烃命名时要求选择分子结构中的所有碳链中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而烯烃或炔烃要求选择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也就是烯烃或炔烃选择的主链不一定是分子中的最长碳链。

2.编号定位不同

编号时,烷烃要求离支链最近,即保证支链的位置尽可能的小,而烯烃或炔烃要求离双键或三键最近,保证双键或三键的位置最小。但如果两端离双键或三键的位置相同,则从距离取代基较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书写名称不同

必须在“某烯”或“某炔”前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以CH3CH2CCH2CHCH3CHCH3CHCH2CH3CH3为例 4.实例

(1)选主链:将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称为“某烯”或“某炔”。(虚线框内为主链)

(2)编序号: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使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编号为最小。

(3)写名称:先用大写数字“

二、三„„”在烯或炔的名称前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然后在“某烯”或“某炔”前面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出双键或三键的位置(用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最小编号表示),最后在前面写出取代基的名称、个数和位置。

特别提醒 有机物的命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习惯命名法,另一种是系统命名法,如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用习惯命名时,其名称是正丁烷,而用系统命名法时,其名称是丁烷;另外,在习惯命名法中的“某烷”的“某”是指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总数,而在系

命名法中是指主链中的碳原子数。

类型1 给结构写名称

例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有机物:

答案(1)3-乙基戊烷(2)2,5-二甲基-3-乙基庚烷

(3)3-甲基-6-乙基辛烷(4)2,2,5-三甲基-3-乙基己烷

解析 烷烃命名应遵循“最长碳链,最多支链,最近编号,总序号和最小”的原则,逐一分析解答各题。

(1)选取最长的主链上应有5个碳原子,因—C2H5位于正中间的碳原子上,从哪一端编号都一样,即 其正确名称为3-乙基戊烷。

(2)该有机物其最长的主链是7个碳原子,但有两种可能的选择(见下图①、②),此时应选取含支链较多的碳链作为主链,可以从图中看出,图①的支链有2个[—CH3与—CH(CH3)2],图②的支链有3个,则应选用图②所示的主链。

故该有机物的正确名称为2,5-二甲基-3-乙基庚烷。

(3)该有机物最长的碳链有8个碳原子,由于—CH3比—C2H5简单,应从离甲基较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则该有机物的系统名称为3-甲基-6-乙基辛烷。

(4)该有机物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因“碳原子编号应使总序号和最小”,故应从左到右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则该有机物的系统名称为2,2,5-三甲基-3-乙基己烷。

本题考查烷烃的命名。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烷烃系统命名的原则。特别要注意:在烷烃命名中,碳链的1位上不可能有甲基,2位上不可能有乙基,3位上不可能有丙基,以此类推,否则,主链的选择不符合选择最长碳链为主链的原则。

类型2 结合名称写结构

例2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1)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2)4-甲基-2-乙基-1-戊烯

(3)对甲基苯乙炔

类型3 有机化合物名称正误判断

例3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3,3-二甲基丁烷

B.3-甲基-2-乙基戊烷

C.2,3-二甲基戊烯

D.3-甲基-1-戊烯

答案 D 解析(1)可按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重新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

A项,结构为,根据从离支链较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的原则,应命名为2,2-二甲基丁烷,A不正确;B项,结构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而不是5,命名为戊烷不正确,名称应为3,4-二甲基己烷,B不正确;C项,结构可为,也可为等等,命名为2,3-二甲基戊烯,未指明双键位置,因此无法确定其结构,则C不正确;D项,结构为,符合命名原则。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按题中的名称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再按系统命名法检查命名是否正确。如果熟悉命名原则及烃类命名的一般规律,可较快判断,不必逐一写出结构式分析。A项,命名为丁烷,则支链上有两个甲基且在同一碳原子上时,只能在第2个碳原子上,否则违背从离支链较近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的原则,故A不正确;B项,在烷烃命名中,碳链1位上不可能有甲基,2位上不可能有乙基,3位上不可能有丙基,以此类推。否则,主链的选择必不符合选取最长碳链为主链的原则。B中“2-乙基”必定是错误的命名,则B不正确;C项,主链碳原子数为3个以上的烯烃,必须标明双键的位置,本命名中戊

烯未标

明双键位置,则必定是错误的命名,C不正确;D项的命名方式是正确的。

第三篇: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教学反思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反思

化学组徐晓丽

本节课是有机物的开端,以最简单的物质引领学生进入有机化学的世界。在学习时,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以及培养其建立模型的空间思维能力,体现在本节课上便是甲烷空间构型的建立。通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表、图片、甲烷的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制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结合甲烷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理解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解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研究甲烷结构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评价课前学生制作的甲烷模型,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习效果较好;当学习到甲烷的性质──氧化反应时,及时解释了新闻报道中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卡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甲烷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及难点的内容——取代反应,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由于取代反应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既用了视频片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反应的过程,也用真实的实验予以支撑,并设置了相关探究问题,以期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近来。但是其具体实施过程还不能够完全让学生参与进来,所以还不能完全体现探究的成果。此方面需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再设计,以达到学生最大程度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从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可知,学生对取代反应和初中学过的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模糊不清,须课后通过练习强化。总而言之,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典型有机物甲烷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介绍甲烷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从结构的角度适当加以深化,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 的认识关系。

第四篇:《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章内容划分为四节。第一节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第三节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第二节的基础上,对数目庞大的有机化合物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就顺理成章。所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是学习、交流和研究有机化学必备的工具。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学会应用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并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第四节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方法以及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本章具体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由此可见,本章以整体认识有机物和研究有机物为线索,将重要概念、具体手段方法与有机化学基本思维方法适时呈现、紧密结合。全章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逐层推进,逻辑思维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必修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掌握了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但是此时学生对于有机物的认识是零散的,对官能团的性质尚缺乏认识,不能从类别上整体认识有机物,因此对于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也不能深入地进行研究。

本章正是在此基础上,把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命名、研究有机物的步骤和方法等归纳为一个单元来介绍,是对中学有机化学的一个系统概述。它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小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从中体验研究或生产有机化合物(药物、试剂、染料、食品添加剂等)的过程。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命名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总体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1.1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

可介绍质谱法与李比希法相结合,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

1.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

2.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2.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特点。

可引导学生结合分子中碳的骨架、官能团,推导有机化合物的通式。

2.2了解依据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的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并能根据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常见有机化合物主要的化学性质。

2.3能正确书写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1知道有机化合物某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其结构的关系。

可引导学生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

关于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图谱,只要求知道质谱图是实验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种方法,不要求会读质谱图;只要求知道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图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某些特定原子的分布情况,不要求通过谱图写出相应的基团。

3.2知道可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4.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4.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可引导学生归纳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可运用球棍模型、多媒体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同分异构现象。

关于同分异构现象,只要求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三种异构,对于立体异构不作要求。

4.2能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并能书写其结构简式。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5.1了解有机物分类的依据,知道有机物一般分类方法;能够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类别。

引导学生注意简单的烷烃、烯烃、炔烃命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烷烃命名限于5个碳原子之内)。

不要求掌握含多种官能团的复杂物质的命名。

注意习惯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的区别与联系。

烃类化合物、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醛和羧酸;知道同系物的含义。

5.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5.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名称。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6.1能以具体有机化合物为例,说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的对比实验,说明有机化合物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6.2通过实例,体验化学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等方面研究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以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和乙醇以及一些基本的营养物质。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每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命名的基础,进而为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奠定基础。在知识结构上本章可以充分利用化学2所学知识,如通过回忆甲烷、乙烯等的结构和性质特征,归纳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及性质等。另外从能力结构看,本章内容也可以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演绎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常见的官能团;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3.初步学会应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

4.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蒸馏法与重结晶法)。

5.知道现代物理方法在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机物分类方法的学习,体会科学分类法在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在学习同分异构现象过程中,体会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

3.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

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化学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等方面研究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3.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

化合物研究过程。

4.通过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只有不懈地探索,才能发现事物的奥秘。

四、重难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特点;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但此时学生对机物的认识是零散的,这就需要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认识重要的官能团,体会分类思想在有机物的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虽然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概貌,知道了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又可以相互成键;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有机物可以形成链状分子,也可以形成环状分子。但是还需要深化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加深对饱和烃、不饱和烃、烷烃、烯烃等概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有机物的成键特点,认识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并对它们进行命名。

面对种类繁多的有机物,学生应该初步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常用方法等,从中体验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药物、试剂、染料、食品添加剂等)的过程

和科学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3.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4.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章教学难点:

1.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

2.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3.正确写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4.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选主链、碳编号、写支链或取代基名称等)。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分析

(一)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本章中,大量出现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空间结构,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习本章时,学生有可能没有学习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也有可能在数学课程中没有学过相关的立体几何知识,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多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是采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小球和短棍搭建描述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也可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图等。

(二)通过结构分析及实验事实,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知识庞杂,物质种类繁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线索,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尤其是主要官能团的结构,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断裂的化学键部位,并将该化学键的断裂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联系,这样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将某种物质繁杂的化学性质进行本质归类,便于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同类物质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从而可以轻松地掌握该类物质共同的化学通性,并可以将该通性演绎到具有该官能团的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预测中去。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发生前后,价键变化情况去归纳总结有机化学反应规律,从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充分利用探究活动,有效地进行过程性教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由于本模块属于学术性模块,主要是抽象的学术性内容,而本章又是开篇,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容易将富含探究要素的实验,演变为验证性实验,尽管也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而具体的直观形象,但却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背道而驰。课程标准提供了较多的可供实验探究的活动建议,如“比较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的需求,尽可能多地采取探究性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应该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必要时可以提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支持,协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四)采用对比、联系、归纳的方法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联系、对比化学2中学生所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知识,找到各种有机物的相同点,进而总结归纳,得出某类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特征,这样可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

在有机物分类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比较、评价,分析何种分类方法更能体现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相似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常见的两种分类的方法。应用分类方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练习,反思怎样进行分类能更好地体现出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对于本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像同分异构现象等,因为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学难度大,如果条件允许,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各种课件(如flash),给学生演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以增强感性认识,可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多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或分子模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另外,限于条件,红外光谱等仪器有些学校没有,也可以利用媒体展示,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在有机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教学难度不大的内容,如有机物的分类,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手段,在学校的校园网上,为学生设计提供可以自主学习的网页。学生在教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的指导下,明确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本章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建议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有效的研讨和交流或动。

例如,在同分异构现象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分小组依据碳价四面体理论,运用球棍模型制作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由两个碳原子开始逐渐递增,当尝试含四个碳原子有机化合物时,会遇到第四个碳原子连接在哪个碳原子上的问题。从C4H10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空间结构中,理解同分异构现象,认识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通过练习制作C5H12的分子结构模型,进一步巩固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并在制作过程中小组内讨论书写同分异构体方法,重点讨论如何避免同分异构体的“重写”和“漏写”问题。由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质疑、补充、完善,最终研究出大家认同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练习书写C6H14的同分异构体。

(七)充分利用本地区有特色的社区资源

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结合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教学,参观大学或科研单位的实验室,或派遣学生实验小组将参观过程录制后回来观看。主要参观内容为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仪器及其实验操作过程。参观或观看实验录像后,学生分小组交流心得。在了解有机物的研究方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顺利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可利用大量的球棍模型和多媒体

例如,在同分异构教学中,可同构学生自己搭建球棍模型,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教学中,可播放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栏目

例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阅读“科学视野”了解色谱法,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完成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以使学生了解有机分离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可以利用校园网,将相关的学习资料放在网上,布置自主学习课题,让学生自行浏览学习。也可利用互联网,如K12网站、化学课程网、新思考网等,查找相关的flash课件及视频材料,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七、学时建议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学时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学时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学时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学时

复习与机动 2学时

合计 7学时

第五篇:湖南省高二化学《1.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模版)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化学《1.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烃基的概念;学会用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对烷烃进行命名。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过程:

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略)(a).碳原子数在十个以下,用天干来命名;C原子数目为1~10个的烷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b).碳原子数在十个以上,就用数字来命名;汉字:

十一、十七烷1.定主链:一笔画最长;普通命名CH3CHCH2CH3CH3CH3CH2CHCH2CHCH2CH3CH2CH3CH3CH3CH3CH2CHCCH2CH2CH3CH3CH3 丁烷庚烷庚烷

CH13CHCH2CH32–甲基丁烷CH31CH3CH2CHCH2CHCH2CH3CH2CH33–甲基–5 –乙基庚烷CH31CH3CH3CH2CHCCH2CH2CH3CH3CH33,4,4 –三甲基庚烷(2)系统命名法:步骤:①找出最长的C链,根据C原子的数目,按照习惯命名法进行命名为―某烷‖确定支链甲基:CH3--的名称乙基:CH②找出支链3CH2--在主链上以靠近确定支链的位置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进行编号③主、支链合并注意:支链的组成为:―位置编号---名称‖原则:支链在前,主链在后。

练习①CH3CH3CHCH3CHCH2CH3CHCH32,3,5–三甲基己烷②CH3CH2CH3CHCH2CHCH3CH2CH33–甲基–4–乙基己烷③CH3CH2CH3CHCH3CH3CH3CHCH2CHCH2CH3CHCH2CH3CH2CHCH2CH32,5–二甲基–3 –乙基己烷C2H5CH2CHCH33,5–二甲基庚烷④CH3CHCH32,5–二甲基–3 –乙基己烷⑤CH3CH2CH33,5–二甲基–3–乙基庚烷⑥CH3CH3CHCHCH2CH3CH2CH2CHCH2CH2CH2CCH3CH3CH3CH33,3–二甲基–7 –乙基–5–异丙基癸烷

下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

    八(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学习内容: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学习目标: ⒈ 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⒉ 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⒊ 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结论,了解......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汇总>>>河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通过近期河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与考试科目,河北教师资格考试......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甲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原子结构的分析和空间模型的展示,形成对甲烷组成和结构的正确认识。 (2) 从探究实验入手,正确归纳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

    教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执教人:李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感想练习题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感想练习题有机化合物 苯 一、选择题: 1、工业上获得苯的主要途径是 A.煤的干馏 B. 石油的常压分馏 C.石油的催化裂化 D. 以环己烷为原料脱氢 2、......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测试题

    H-1C-12O-16N-14Na-23S- 32Cl-35.5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某烷烃含有200个氢原子,那么该烃的分子式是A.C97H200B.C98H200C.C99H200D.C100H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