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美育是学校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完善人格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小学生喜爱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所思所想,但是却表现不出来;
2、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思想比较狭隘;
3、家长不重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各种因素,培养小学生美术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现美术课与其他课程的相对统一。为完善学生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内容
当前美术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理念也一再强调,不要以一幅画画的像不像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可是学生的心里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画的像具体看到的实物,那就是一幅好的作品。当他们很想画,但又画不好的时候,就会对绘画失去兴趣,更不用说美术创作了。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1、现有美术作业的现状调查
2、探索提高美术造型表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1)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得到提高(2)鼓励学生多观察,在观察中获得进步
(3)临摹,提高学生的绘画写生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租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开拓学生的潜能,树立信心,敢于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创设有利于学生得到现实的教学氛围和心理气氛。
3、任教师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服务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调查风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各种表现。
2、文献资料法:查询关于培养小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主要研究成果。
3、比较法:通过课题的实施方案,比较研究前后的异同,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或具体做法。
4、经验总结法: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核实获得直观有力的研究结果。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4年2月——2014年12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2月——3月)课题申报,制定课题计划,收集资料。
1、明确研究方向,确定课题题目,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进行文献研究,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为今后的研究做一份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4月——11月)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题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研究成果。
展开课堂跟踪,进行课例分析,总结存在问题;开展研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展开课堂实践,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2月)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1、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研究进行科学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
2、汇集课题研究成果。
六、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研究结果:
1、学生方面
a、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热情。实验一年以来,学生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b、基本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2、教师方面
a、逐步形成了系统的高效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b、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明显提高。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全校美术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和课题的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成员及时调整方向,完善思路,进一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课题方向和教学模式,课堂效率美术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七、实践成效
经过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本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果。其主要表现在:
1.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较为系统的形成了美术课堂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美术教学的研究与改革。
2.不少美术教师能够积极时间新课程改革的诸多理念,学会成功驾驭课堂教学,掌握教学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课题研究组教师积累了一批珍贵的研究过程的资料,为以后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根据研究过程的实际需要,开展了诸多研讨活动,并为撰写研究报告积累了过程性的资料。
5.更为可贵的是,一批优秀教师在不断成长,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转变,专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为以后坚持走依靠科学研究促进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为我校美术高效课堂模式的继续改革铺平了道路。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
1、课堂教学中目标意识不强,教师训练及开展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仍然存在。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落实,课堂教师讲的太多,学生主动参与率较低。
3、学生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导致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
4、应该继续加强课堂教学实例研究,设计适合每一堂课实际的教学模式,并寻找进一步培养学生美感形成的途径。
5、每一节课或者说每一个培养活动教学策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各种教学效果达成的前提,因此教师掌握和选用适当的方法技能,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坚持尤为重要。
6、小学的教学培养6环节只是一个模式,而模式在实践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拓展,课堂培养不能局限于模式,而要以此为基础框架继续创新用于进取。
第二篇:小学美术《造型表现》专题讲座感想
浅谈学习讲座《造型表现》领域感想
黄炎洪
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我对不同领域在设定分目标中不同的设定,有一定的感想,“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在这一学习领域,课标对于学生在感知造型元素、造型形式原理、造型表现力、培养造型乐趣等方面都做了系统、严谨的界定和要求,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强调学生自由表达主观的精神、情感和观念。因此我认为,造型表现领域绝不是单纯的“术”课,他是强化了的“术”与“道”的结合体。基于这一点认识,我认为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淡化“专业”色彩,重视备课与造型之“道”
我始终认为,专业水平体现着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越高,自然对教学越有利。但我们不能把专业素养与水平等同于授课水平,而轻备课!许多老师就片面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造型表现领域更倾向于表现,以自己的专业水平,给“小不点们”上好这样的课,绰绰有余了,甚至于放弃了认真备课的态度。我想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强调的恰恰是要教师有意识的削弱造型领域的专业性特征,使其更加趋向于教育功能和普遍性!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获得的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性内容,加上课时设置又少,如果我们不用心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规律,简单地用专业化角度面对造型表现的课堂,无疑是步入了歧途。
二、课堂教学中学会取舍,注重学生“体验过程”
教无定法,无论运用怎样的教学模式驾驭课堂,我们都不能忽视教育的本体——学生。要让学生们喜欢我们的课堂,能够自由的表达主观的精神、情感和观念,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造型表现”时间不够了或者没有了,究其原因,我们还是对“术”太不放心,讲不完是绝不会“放手”的。因此,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学会取舍,还学生于本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体验其创作和表现的全过程。
三、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他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便于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还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的研究》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北厂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 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本课题构建了多元评价的研究,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活动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并给其他课程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题界说
从理论方面讲,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指出了要立评价指标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评价目的,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我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方式的多元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因此评价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 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努力创新。
三、研究要点
1、等级评价
评价的范围分成三个领域:“态度习惯”,“知识技能”,“创造思维”三个领域。对小学生来说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学习效果的关系极大,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持续学习有重要意义。
2、展览评价
展评价以平时作业为主。要做积累学生的平时作业,展览作品的来源可以是本学期教学内容,也可以是课外学习的成果;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工艺作品.如果对本学期的作业不满可以重新创作.美术作品展览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不求高水平.重在人人参与.展览可以让学生亲自布置.用美术课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者,欣赏同学的美术作品,同时互评。
3、评语评价
评价时注重学生的情感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的形式给以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对平时的作业一般不采用等级制,对有新意的作业我用“五角星”来表示,对色彩鲜艳的用“太阳花”表示,对线条画得好的同学,用“小太阳”来表示.对构图很饱满的我用“大拇指”表示,对作业很认真得但效果不错的同学用“笑脸”表示,对画得不认真的学生我用“哭脸”表示,这样学生的作业是没有等级的,但有差别,这样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从2013年9月开始,在南雄小学选取五(1)班进行试点;
实验前先对课题实验的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探究多元化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实验中每学期组织课题实验的教师进行交流总结,撰写论文,收集典型问题讨论及较好的组织方式。(1)、制定和论证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组建教育科研组,负责课题的组织学习和实施;(3)、收集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从2013年11月开始,在北厂小学先4—6年级各一个班,进行对照实验;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2)、全面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适时作出调控。
第三阶段从2014年3月开始,在北厂小学所有班级中推广实验。(1)整理、分析各项资料;(2)撰写专题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3)组织课题成果鉴定。具体实施过程
课题组成员把科研课题和教学工作相结合。既注重学校的科研工作,又注重教研与科研的整合。我们的具体办法是从教师教学实际中寻找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取得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应用和推广。
1、了解学生已有的绘画水平。
为了解学生已有的绘画水平及他们习惯的学习方法,在确定课题后,确定主题后让学生自主创造。
2、多元的评价的评价方式:
a.实作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b.过程评价,c.卷宗评价(个人卷宗、班级卷宗),d.合作能力的评价,e.展示与交流。
五、实验的结论
1、通过近一年来对学生的实践研究,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是可行的。本身,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新的教学方法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再说,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自主性的创作学生比较感兴趣;再者,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教师、家长的点评,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学生当然喜不自禁。
2、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发展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发展,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我很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我在上课时经常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所任教的三年级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上课时几个男生调皮好动,学习美术的兴趣不高。我就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时刻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只要有一点进步马上表扬。我把两个调皮好动的男生选为纪律监督员,上课预备铃声响后,协助老师督促同学摆好绘画用具,提醒同学坐好。他俩是老师头疼的学生,上课时非常调皮好动。对老师的批评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是自从他俩当了纪律监督员以后,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不仅能上课时遵守纪律,而且时时提醒前后同桌上课注意听讲。
口头评价要做到经常化,以鼓励表扬为主。提高学生自信心,而不能一味的批评,适当的批评也是很重要的。
3、重视美术作业的评价,学会正确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而学会自我反思。学生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教师加以引导。例如三年级《恐龙》一课,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兴趣特别大。了解了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的身体特征后,尤其知道各种恐龙的名字后,同学们兴趣很大,而且画时很自信。
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后,同学们边欣赏边评价。有一位同学说:刚才贴在黑板上的一张画,其实画的并不好,但是评画的同学和画画的 同学关系好,才说喜欢这张画的。这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如何评价。养成好习惯后,学生也开始学会怎样全面地评价别人的作业,从构图、色彩搭配等几方面进行。平时课堂上,一位学生在发言评价时,别的同学要认真听,学会尊重同学。
4、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把成绩册改为美术素养报告单。传统的成绩册只有一个终结性评价,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各方面成绩,因此期末时,我校评价方案已经建立成长档案袋。美术的素养报告单采取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内容,注重过程性评价。如我任教的三年级美术的素养报告单采取星级评价,自评和师评相结合。评价项目有造型表现、设计和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平时表现5大项,每一项有具体要求和教师建议。如造型表现内容:
1、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
2、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和不同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到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教师建议:试试用日记画形式,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
美术的素养报告单自我评价内容有3颗星。学生可以用各种颜色把自己能得的星涂上颜色。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心理、生理特征的判断,是建立在别人对自己评价基础上的一种主观判断。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较差,自己涂星是对自己的肯定,能提高他们自信心。
总之,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全面发展。
六、初步成果
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生方面
1、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时,各方面素质的评价。
2、学生各级书画竞赛,受奖面达80%以上,可见,学生的画技已上升到一个高度。一年来,学生获省级书画竞赛一、二、三等奖67人次。
3、评选了 “优秀小画家”20名及绘画精品40幅。
(二)教师方面
教师积极总结提升,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近年来,共有6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王建萍,2009年5月26日,论文《师生情感的升华——作文评语》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11年11月,论文《幼儿学习数学“五法”初探》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09年12月,论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11年11月,论文《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 静,2011年11月,论文《朗读教学要注意层次性》发表在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
王建萍,2009年12月,论文《孩子,妈妈是这样爱你》发表在省级刊物《云南教工》上。
第四篇:“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是识字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特别在低年段要“多识”。“多识”有利于学生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识字还能够有效丰富儿童的口语,强化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书面的视觉语言是人类高层次的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所以多识字能使孩子终身受益。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提出了《培养学生识字兴趣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我们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宋主任的正确指导下,经过两年来的研究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小学低年级学生乃至幼儿已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阅读兴趣,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近几年来,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实施。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低耗高效”,必须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而新教材的识字量又很大,教学时间又短,于是引导学生有效识字,从中掌握识字方法,是语文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突破传统识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兴趣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模式。
3、探索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从而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4、拓展识字教学途径,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学生识字,促进学生识字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5、通过长期有效的识字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
在我校低段学生中抽取了50名孩子调查其识字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调查问卷50份。其问卷设置的主要调查内容有:
1、你有识字的兴趣吗?
(1)有()
(2)没有()
2、课外阅读中和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1)忽略,跳过去()
(2)知道读音()
(3)有意识地认识它,记住它
()
3、你识字的途径有哪些?
(1)父母特意教的()(2)通过看书看报()(3)学校环境中自己学的()(4)在买东西等生活情景中无意认识的()(5)借助一些生活物品认识的()(6)请教父母、亲戚、小伙伴或其他人()(7)借助光盘、报纸、磁带、广告等媒体无意间认识的()(8)有时候会翻一翻字典()
4、你有巩固所学汉字的好办法吗?
(1)有()
(2)没有()
5、在巩固汉字的过程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把汉字记得又快又牢?
(1)反复抄写、朗读()
(2)根据汉字结构特点编顺口溜、儿歌等()
(3)常用的认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拆部件等()通过对班级全部学生的综合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
(1)喜欢识字的学生占52.39%,不喜欢识字的学生占47.61%;(2)课外阅读和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75.48%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忽略,跳过去,19.66%的学生认为自己只要知道读音就可以了,仅有4.86%的学生认为自己会有意识地认识它,记住它;
(3)认为自己有巩固汉字的好方法的学生占41.23%,觉得自己没有巩固汉字好方法的学生占58.77%;
(4)64.61%的学生是依赖于父母指导,有23.08%的学生会通过看书看报识字,在校园环境中认识的也占58.46%,在生活中无意识字占52.8%,请教他人认识的占15.38%。
(5)在巩固汉字的过程中,92.33%的学生喜欢根据汉字特点编顺口溜、儿歌等和常用的认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拆部件等方法,7.67%的学生喜欢反复抄写、朗读的识字方法。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字感”,使得识字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注意的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调查法: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生活化识字的内涵以及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方法。6、你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三)观察实验法
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指导教学。
(四)行动研究法
把研究和行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行动,在行动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行为的目的。
(五)经验总结法
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走进校园,自主识字。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校园里的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这个家中有近八十名小主人。他们的名字中汉字也十分丰富,是识字教学中的可利用资源。为了让孩子们把全班同学的名字都记下来,我带着孩子们制作了小小名片,通过同桌互认,小组内认,甚至利用墙报的名片展让学生逐渐认识全班同学的名字,并特别利用每天发作业本的机会,让全班孩子都有机会发本子,认识或巩固学生姓名中的汉字。通过这些手段,学生慢慢认识了许多字,如:“丁、张、任、孙、杨”等,甚至还包括一些比较生僻或难写的字:“澜、嫒、紫、毅„„”
(2)认识标志牌,提高识字量。我在孩子入学不久,就领着孩子参观校园,认读标牌,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地方,谁在这儿干什么?我们在这里应该怎么做?如认识:实验室、图书馆、标牌“请讲普通话”等等,孩子们边走边读,边走边认,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熏陶,在识字过程中接受自然常识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我们的校园。
2、创设情境,激趣识字。
有些字适合创设一些情景,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比如在教学《口耳目》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副小兔的图,让学生观察小兔的可爱姿态,继而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
有一天,小兔皮皮一蹦一跳往前赶路,它跳着跳着,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跟着自己。它回头一看,真的有一种奇怪的东西跟着它(出示象形文字兔)。皮皮问它:”你是谁呀?怎么总是跟着我啊?”这个小东西说:“我是你呀!”皮皮不解地说:“你是我?怎么会呀!我妈妈只生了一个我。”小东西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古时候人们为了方便计算打猎时捕获了几只小兔,就照你的样子画了一个简单的我,我就成了像你形状的字--兔,人们管我们这样的字叫„象形字‟。”皮皮仔细一看,这个小东西确实像自己,不过没有完全相信。这时候现在我们常见到汉字“兔”也跳到它们面前,说“皮皮,他真的是人们根据咱们兔类创造出来的象形字„兔‟。你们还不知道吧,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又创造了现代人们常
用的汉字我„兔‟。我还没它像你呢,可人们管我也叫„兔‟。像我们这样的字还有好多呢!我们一起和一年二班的同学们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小兔,听清楚它叫什么了吗?(象形字-兔),这个呢?(现代汉字-兔)它们要和我们一起认识《口耳目》这一课中其它的字,你们高兴吗?”学生异口同声:“高兴!”
像这样的形义结合的象形字,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的联系,根据汉字的发展变化,识记生字,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字,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象形”这一特点了。
3、挖掘课堂,趣味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
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以及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猜字谜: 教学中,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告”字时,大胆想象成:“一口咬掉牛尾巴”。
变魔术:学习汉字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章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换一个偏旁都会变成不同的字。通过“变魔术”游戏,在熟字的基础上认识新字,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如教师在“一”的基础上逐渐加笔画而变成另一字:一二 三 王 主 玉 全金。
编顺口溜:在识字过程中,突出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启发并鼓励孩子给易混淆的字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如教“青、清、蜻、晴、睛、情”可记为“草青青,水清清;天晴了,有事情;天晴了,看蜻蜓;看蜻蜓,用眼睛。”再如“林、森”字可记为“林、森”为树真有用,二木成林,三木成森。
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做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游戏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更高涨,学习过程所留下的印记也会更深刻。例如学习象形字“日、月、禾、羊”。可设计文字画,将这些象形字隐藏其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进行猜字游戏,在猜字的过程中认识象形字的 特点。学完以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藏有这些象形字的文字画改画成美丽的风景画,这一变式练习必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好的巩固作用。课上还可以采用“找朋友”“摘果子”等游戏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对汉字的理解手撑握。
4、引导归类,集中识字。
在教学中,教师们还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让学生有一个字引出一组字。如:由“青”字派生出“清,请、情、晴、精、静、靖、睛、菁、婧”等一组形声字。教师引导他们知道这一组字都有表音的“青”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构成了不同意义的这些字。然后根据不同的偏旁想一想,这些字的大致意思,再识记和使用这些字的时候就会避免混淆不清的尴尬事件发生了。
再如对于有宝盖头的字,可以出示很多常见的字有“安,灾,宝,宠,实,害,宽,家,宴,容,富”这类字结合偏旁表意,...........这样集中识字,也称“一字开花”法,注重了汉字的生成性,也遵从了字理识字的策略,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和主体建构性思想。
(二)走入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文字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合在一起教。”我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识字欲望,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中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汉字,并且主动去认识更多的汉字,这样不仅可以加快识字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认真观察生活的态度。为了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小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和父母一起渡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中吃的、穿的、用的、可谓是应有尽有,触手可及,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识字素材,有广阔的识字天地。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孩子们阅读儿童读物,看电视、玩电脑时,家长可因势利导,有意识地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这样也可以学到许多汉字;家里买回了物品,如食盐、白糖、水果、小食品等,可以随机让孩子识字,猜一猜,认一认,夸一
夸;也可以在家具、家用电器等旁边贴上对应的名称,让家庭变成识字的场所。
(三)走向社会,在游玩中体验自主识字的乐趣。
社会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走向社会,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去识字。鼓励学生和父母一起上街,到商场、超市等地方,从各种宣传标语、商标、招牌、广告牌上去识字。我还经常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如每周指导学生将课外识的字制作成卡片装进识字袋或剪贴成报,定期在班上交流;有时在班级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识字树”“识字墙”等,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的成果,把一个人认识的字变成全班认识的字;有时定期围绕一个专题(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动物、文具、玩具、用具、商标、广告、路牌、生活用品、书籍报刊、影视节目„„)开展活动,交流识字成果。慢慢地,识字就会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孩子们愿意识字,想识字,乐识字。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两年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方面:
我们的识字教学课题研究已经一年多了,其结果是学生对识字充满了兴趣,学生们的识字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阅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1、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课题实施后,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识字情境中,由被动消极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识字活动的创造者。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识字量增大,能主动积极识字,和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2、开放了学生的识字时空,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孩子们已不仅仅在课堂识字,他们的视野开阔,能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
3、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推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通过两年的课题实施,孩子们不但能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读一些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能积极主动的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高于大于要求。古诗文的背诵已达到60多首。
教师方面:
课题实践与探究,促使我们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同时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深层次的领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每次的课题组活动中,大家能够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得失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将这种反思记录下来,及时进行搜集和整理,形成教学论文。老师们真正尝到了“科研与教研整合”乐趣。
六、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1、识字主体千差万别,初入学的孩子识字量从十几到数百,相差很大。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植了“识字”的土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经常得到满足,愈来愈强,萌生了早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家长有意识地教,慢慢变成孩子主动地学(认字)。不具备以上家庭环境的孩子其实也有识字愿望,只是总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我们学校,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有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而有的家长宁愿打牌、看电视,也不愿意在孩子身上多下些功夫。总而言之,一个个生活经历不同、学前识字储备不同的复杂个体汇聚到一个语文教师这里。如果仅靠一份教案上课,以“一”挡“数十”,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又“消化不了”的症状。
2、片面增大学生识字量,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出现。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在实验中,我在加大学生识字量上下了许多功夫,却没有及时的带领学生复习巩固。以后,我要适当控制学生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总之,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得很容易,学生必定能够越学越轻松的。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今后,我要不断向我的同行们学习,不断深入探索,不断优化识字教学过程,提高识字效率,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第五篇:学生饮食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学生饮食研究结题报告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课题的确定:有人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健康是1,幸福家庭是0,事业成功又是0,健康可使家庭变为10倍的幸福,可使事业成功变为100倍的可能。但是,失去健康也即失去1,剩下的0也就失去了意义。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所以食堂饮食卫生成为我组研究的课题。
1、意义和目的
通过这个过程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食堂卫生的重要,知道食堂存在的缺陷,了解到我们自己的不足,也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让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己负责的研究课题中,充分发挥我们的想像力去解决问题。
2、和课题有关的学科、化学、生物、政治、语文、数学。
3、活动计划
(1)活动步骤概述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并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并讨论分工。
第二阶段;按组员分工计划,施实行动,查找资料等。
第三阶段;定时的召开小组会议,整理所有资料经过加工完成论文。(2)详细活动运行过程
第一阶段;由林鑫,洪雅芸到图书馆,书店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下载,打印。第二分阶段杨建生,林佳怡进行调查,采访采集相关资料。第三阶段:资料汇总,分析资料,交流各自想法,形成理想模型达成共识,杨志根,洪浚强负责设计文稿及调研报告。
(3)、组内分工情况表
组长:
1、负责与指导老师沟通。
2、引导组里的研究方向。
3、协助组员的工作。
成员:
1、负责查找资料。
2、整理资料。
3、打印资料。
4、负责排版。
(4)简要采访计划。
采访对象:校外,各个学校的学生。校内,本校的老师、同学、校领导。
采访内容:食堂饮食卫生状况,食堂的设备。食堂卫生对该校环境影响,了解学生饮食卫生意识等。(5)课题研究内容 1)食堂饮食中毒事件 2)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3)学校饮食安全工作的状况 4)我校饮食卫生状况 5)政府对食堂卫生的管理 四.研究性课题报告(论文)(1)食堂饮食中毒事件
2005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56起,中毒9021人,死亡235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8起;与2004年相比,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减少35.5%,中毒人数减少38.2%,死亡人数减少16.7%。2005年各地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43.0%,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与食品加工、销售、保存等环节卫生条件差,群众食品卫生意识淡薄等密切相关。化学性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2.8%和45.1%。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8.8%。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8.0%和85.5%。在我国,类似的校园食物中毒事故不在少数。从2005年9月4日至18日的短短半个月内,山西省便连续发生了7起中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殃及约600名学生。有关部门对学校学生当日所吃食品检查发现,馒头和汤面发霉。这些频频发生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暴露出学校食堂存在着不少的卫生安全隐患,这不由得使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忧忡忡,学校开学一个月,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先有山西学校食堂短短半月内连发7起食物中毒事件,殃及600名中小学生,今又有河北食堂管理员因私犯投“毒鼠强”致72学生集体发病。
假后开学的第二天,海口市昌茂花园学校小学部就发生了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35名学生陆续出现了呕吐、腹胀、腹痛、头昏等食物中毒症状,被送到120急救中心抢救。经过有关部门的治疗和调查,最终确认29名生系因食用了学校食堂早餐剩下的炒河粉等变质食物而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近期连续发生了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学校饮食卫生的特点,提出了保障、预防饮食安全的策略。
9月中旬,安徽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近期连续发生学生集体中毒事件的通报》通报了省内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多次学校师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笔者在网上输入“食物中毒”四个字,网上很快出现了数条关于食物中毒的新闻。根据卫生部统计,2000年卫生部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报告135起,中毒人数6237人。其中发生在学生集体食堂的有30起,中毒人数2602人,41.7%的中毒人群为学生。2001年上半年卫生部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报告85起,3334人中毒。其中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的有21起,1818人中毒。54.5%的中毒人群为学生。以上资料证明学生已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危人群。作为学校饮食部门的经营管理者,在带领职工学习、贯彻落实120号文件精神的同时,深深认识到:学校饮食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因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学校饮食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强管理,减少食品污染机会,建立健全饮食安全防范机制,从而保证学校师生的饮食安全。
(2)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1.细菌性中毒食品: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2.真菌性中毒食品: 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动物性中毒食品:有两种情况: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 4.植物性中毒食品:有3种情况: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毒蕈、桐油)
2)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如木薯、苦杏仁、四季豆等);
3)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
5.化学性中毒食品:有四种情况:
1)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如农药、有害金属等);
2)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3)添加非食品级的、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
4)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酸败的油脂)。(3)学校饮食安全工作的现状
1.食堂基础设施薄弱,食堂卫生状况差
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改革过程中,也暴露了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工作薄弱等问题。有的学校将学校食堂承包给个体经营者后,不管不问。一些食堂无防蝇设施,加工流程无序,食品原料直接放在潮湿的地面上;餐具无消毒措施;有的学校根本不作餐具的消毒,也无保洁的措施;有的学校自建生活饮用水设施,但是缺乏消毒设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近年大多数学校都新建或改造学生食堂,其中不少食堂外表和就餐大厅富丽堂皇,但是,均存在一定程度上功能不配套,设备陈旧,从业人员素质低,对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相差甚远。2.外购食品隐患突出
有的中小学校日常的学生营养餐、课间餐等多是在外订购。在订购过程中,校方常常忽略供餐者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资格审查,对其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加工能力不能做到认真考察,而更多的是考虑价格等因素。部分非法企业打着“学生奶”、“营养餐”的名义,将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出售给学生。由于利益驱动,加工者粗制滥造,或由于加工能力所限导致超负荷运转,极易使所加工的食品腐败变质,引起食物中毒。
3.社会食品卫生总体水平影响学校食品卫生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总体水平不容乐观。表现在食品的种植、养植过程中存在的农药、兽药污染问题,一些不法生产经营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安危,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滥用农药,兽药,掺假等。如在大米添加矿物油和人工合成色素、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事件。这些问题和事件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4.食堂饮食卫生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校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重视不够,学校食品卫生条件不符合相关要求,食品卫生安全存在隐患。如周口体育运动学校食堂无卫生许可证,6名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就从事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在卫生监督部门多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后,拒不整改。
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主要是食堂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从业人员上岗前未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卫生知识匮乏等导致学校食堂选址、布局不符合卫生要求;采购食品及原料时索证意识不强。
公共餐具问题严重,有的甚至检出致病菌。有的单位无卫生消毒设施;有的有消毒设施但无保洁设施,造成二次污染,这些都是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洛阳市老城区对13家幼儿园餐具消毒效果监测中,大肠菌群阳性率高达33%。(4)我校的饮食卫生状况
1.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存在浪费与污染。我们学校一共有学生3000多人,住宿生占多数,放学后吃饭的人数将达到2000左右。这样算下来每天我们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将达到2000左右,我们每个星期将要消耗的一次性筷子至少10000,据还不包括那些无聊的学生多拿筷子与拿整捆筷子消遣的数目。面对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使用方便、快捷的一次性筷子,但一次性筷子的原料却是树木。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使得大片树木被伐。树木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大量树木被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现象越来越明显。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2.剩饭剩菜的乱丢乱倒,不仅存在浪费问题,而且影响我校的校容校貌。这是关于食堂饮食卫生的重要体现,所以这个要引起重视。
3.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缺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临时聘用,有的未经培训和未取得健康证就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这些人员往往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食品加工知识匮乏,在加工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操作,存在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因多种原因,造成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饮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4.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不少学生就餐时间只考虑饭菜的外观、价格、口味、方便等,往往忽视卫生,不考虑加工间的卫生状况,生产原料的来源、质量,特别是在外面小吃部就餐表现突出。有的学生使用学校备用的公共餐具,这不卫生,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学会增强我们的卫生防范意识,少用公共餐具,自己备用自己的餐具。
(5)政府对食堂卫生的管理
市卫生防疫站把规范整顿市场秩序与抓好“餐桌卫生”结合起来,使学校与集体用餐场所的卫生状况大有改观。
前不久,我市相继发生两起学校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市委市政府抓好“餐桌卫生”的指示精神,结合当前全国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的统一行动安排,市防疫站兵分三路,深入全市各地学校,对学校食堂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督导,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农村学校食堂存在的卫生设施简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贫乏等问题,提出了“完善设施、加强管理”的整改意见,使不少学校领导克服了“重课堂、轻食堂”的倾向。与此同时,市卫生防疫部门还结合往年市区餐馆中发生“嗜盐菌”中毒的事例,组织了大型餐饮业主与市区学校食堂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纠正了人们对食品的一认识误区,提高了餐饮业人员生熟分开、煮深煮透的自觉性,收到了预期效果。
教育、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就餐的管理与监督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更多的职责,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就餐的管理与监督。目前,我国对向学校、学校供餐的食品企业的管理除有《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外,有些地方还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了针对这些食品企业的专项许可证制度,对申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内外环境、卫生设施、工艺流程、生产用水、个人卫生、生产用具等进行严格审查,对获得供应学生集体用餐专项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可以通过行文或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卫生监督机构要委派业务水平较高,素质较好的卫生监督人员负责学校定点用餐,供餐管理上,依法严格审查,建立有效的卫生准入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对涉及学校食品卫生的相关产品要加大监督监测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隐患。坚决打击向学校推销假冒伪劣食品和其它与健康相关产品的行为。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配合学校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增加监督的次数、力度,在监督工作中对存在问题的食堂要依法查处。在学校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还要充分地考虑到保证学生营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可以在有条件的学校推广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监督制度和快速检检验技术,促进学生餐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对校园周边饮食摊点应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助支持下,严格整顿,努力改善生产经营场所的卫生状况,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
饮食服务部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饮食服务部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主动适应高校后勤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转变思想,进一步树立“三服务、二育人”观念,以服务为宗旨,用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稳定员工队伍,努力提高总体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健立建全管理管理规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有关文件精神,从源头上杜绝饮食安全事件的发生。
(6)学校对食堂管理
学校加强食堂和集中供餐点的管理学校既为教育的组织者,同时也应成为学生饮食卫生安全的保卫者和学生选择饮食的引导者。后勤社会化改革应遵循因校制宜、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过早“断奶”。《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学校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在一个时期内,地方和高等学校对后勤要继续给予投入和补贴。特别是高等学校食堂的建设和大型维修改造费用,原则上还应以政府和高等学校投入为主”。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饮食服务,按《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努力改善学生食堂的卫生状况。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证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工作,设专(兼)职管理人员对食堂的采购、加工、贮存、销售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厨师技术,从加工食物安全、色香味及价格等方面将学生牢牢吸引在校园内就餐。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经常向师生宣传普及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从而提高学生识别劣质食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的健康行为。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管理,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堂工作的领导 食堂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抓好食堂管理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统一思想认识,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依法治教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食堂管理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学生和教师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堂工作的领导,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领导任组长,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统筹管理学校食堂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及时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不管食堂经营采用何种方式,学校对食堂管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学校要建立食堂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确定分管校长具体抓好落实,建立食堂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使食堂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管理
1、进一步改善食堂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抓好食堂建设,加快改善食堂必须的硬件设施、设备,使其符合教育部、卫生部有关文件规定的卫生安全和操作要求。新建学校食堂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2、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学校食堂要建立食品进货管理制度,落实卫生安全保障措施。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要与“放心菜”工程、蔬菜基地、种粮大户、信誉优良的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确保食品质量,绝不允许质量低劣、腐烂变质的食品进入学校食堂。食堂要将食谱公布于众,价格要公正合理,广泛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制作的食品既要适合师生口味,又要注重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切实加强食堂经营管理。学校食堂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食堂经营必须坚持保本微利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严格按规定控制综合毛利率和利润率,严格控制食堂成本开支范围,规范伙食价格。学校食堂经营一般分为学校自办和社会化经营两种形式,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稳妥地进行食堂服务社会化改革。从2005学年第二学期起,凡学校食堂实行社会化经营的,必须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发展公司指导下按规定程序公开招投标,投标单位一般不少于三家企业。投标企业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营业执照和一定的经营业绩等条件,经集体评标后确定中标企业,并签订经营合同。较大的食堂可由若干家企业同时经营,鼓励正当竞争。对已经实行社会化经营的学校食堂,合同期满后按上述规定办理。对社会投资建造并经营的供师生用餐的食堂,学校要按有关协议对其进行监督。
4、建立学校开办食堂审批制度。学校开办食堂必须办理审批手续,由学校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教育行政部门实地考察后予以审批。过去未办理审批手续的要在2004年3月底前补办审批手续。对不符合基本条件的食堂要限期整改,整改期满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停办。
5、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相应的业务能力,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坚持持证上岗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要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考核,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6、加强食堂财务管理。学校食堂必须独立建帐,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除收取适当的房屋维修和设备租赁费外,学校不得向食堂收取其他费用,不得在食堂开支应该由学校承担的费用,不得利用食堂为教职工发放钱物,更不得在食堂设立“小金库”。
7、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制度。学校食堂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有关制度要上墙公布,严格按规范操作。
三、强化监督,不断提高学校食堂服务水平
1、学校必须建立食堂管理会,负责监督食堂管理和经营行为,管理会由学校领导和工会、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定期检查、监督食堂管理和经营工作。
2、学校要主动与卫生防疫部门联系,建立卫生检测制度,经常对食堂卫生、食品卫生进行检查。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问题严重的食堂,要限期整改,对造成重大事故的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
3、建立食堂财务公开制度。要委托中介机构,每学年对食堂财务收支进行一次专项审计。食堂财务收支情况要定期公布.四.食堂员工须做准则
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食堂工作人员每年要体检一次,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
2、炊事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上岗,不留长发,勤修指甲,不戴戒指作业。
3、炊事员必须做到“五不”,即不随地吐痰,不在操作时间闲谈,不带闲人进配餐间,不穿工作服上厕所,不在工作时间抽烟。
4、提倡学生自备餐具,公用餐具一律做到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
5、炊事员按卫生操作规范加工:即生熟食品分开加工,不用手抓熟类食品,生熟品应分开保管,对食品做到防尘、防蝇、防鼠、防毒。
6、保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做到三餐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7、不卖变质腐烂食品,不销售不新鲜、腐败变质、有毒的食品。
8、餐具保管要定人、定位。餐具存放整洁有序,专用食品加工机械要加盖。
9、饮用水池要勤洗,不得供应未烧开的开水。
四、个人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首先,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其次,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中将培养起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中国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重要。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中,学生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恰恰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每一个问题由于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不同,其结果会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他负责的研究领域中任思绪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这样一种开放的自由的学习,正是学生灵感火花、创新精神产生的前提条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实施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总之,和现有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的研究,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定得到很大的提高。
指导老师-吕海景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的收获十分大。不仅让我们学习到许多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青少年饮食健康的知识,还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同龄人存在的饮食健康问题,从而更好的反省自身不健康的饮食问题,并且改正,带动他人改正。
组员-林鑫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组员-杨建生 同学们的饮食不太健康。仍有许多同学不吃早饭、吃街头小摊食物、挑食、喝饮料,甚至还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食物以好吃为主,很少吃水果。
组员-李波
促进同学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而且我想,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的感情的桥梁正在建立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作用。
组员-洪雅芸 转变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以我们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吧,是挺简单的,无非是先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后再进行研究。但是真的弄起来,要多方面考虑。既要找有关资料,还要采访不同阶层的人事。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的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十分不错的学习实践机会。
组员-林佳怡
通过了这次的研究学习,我发现了我们的饮食是需要这么多的知识。很多中学生都喜欢不吃饭,通过访问,我们知道其实不吃饭不一定就不健康,只要那些代替饭的食品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就可以了。另外,我们还根据调查数据,提出了多吃肉类是否不好这个问题,罗主任表示我们正是发育的时期,吃肉类可以补充蛋白质,但多吃就不是很好,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定。我们中学生的饮食健康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注意均衡饮食,做一个吃得健康吃得快乐的人!
组员-洪浚强
青春期体格发育极为迅猛,各个器官都在增大,脑、心、肝、肾等功能增强,加上学习紧张、活动量大,也需要更多的热量。热量主要来自主食米、面和脂肪、蛋白质,因此中学生应首先吃好三顿正餐。要多吃鱼、瘦肉、蛋、牛奶、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量约为80~90克。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青少年代谢旺盛,骨骼生长快,肌肉组织细胞数量直线上升,要特别注意钙、磷、镁和维生素A、D的供给。大量组织的形成需要铁,供给不足则可发生贫血,特别是少女由于月经来潮,每次要损失一定量的血,因此铁质的补充更为重要。此外,随着甲状腺机能加强需要更多的碘;体格发育和性器官的逐渐成熟都需要锌;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离不开充足维生素的供给。有些中学生有偏食和择食的习惯,喜欢吃这种、不喜欢吃那种,或只吃几种食物,其他的一概不吃,尤其是蔬菜,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上的不平衡。譬如偏吃荤腥,不吃蔬菜,易造成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且为成年后患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所以,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各类营养素的均衡搭配。青少年时期是智力投资和体质投资的黄金时代,只有不误“天时”,才能生长发育完好、体质健壮、思维敏捷、健康成长。
组长--杨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