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8:1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错误-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错误-教学教案》。

第一篇:错误-教学教案

1.学习《错误》,了解郑愁予的简历及诗歌创作特点。2.学习《错误》,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3.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二)整体感知 1.导人新课

导语设计: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杨牧曾说过:“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活动设计1]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补充或纠错。结合多媒体展示,了解我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要点归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各个解放区、来自原来的国统区、来自新光复的沦陷十多年的敌占区的各路诗人,他们大会合了,应和着亿万人民的同声欢呼,涌起了意气风发的诗的高潮。“诗人们作为时代的歌手,老一代新一代无不热血沸腾。他们几乎在同一个清晨,都甩干了久积笔端的血水、泪水,蘸饱欢乐的酒浆,写起光明之歌,解放之歌,建设之歌”,写起共和国的颂歌。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政治对诗的过多影响,特别是“文革”的发生,给共和国新诗以极大的打击。到了新时期,新诗好似山洪狂啸,春花怒放,极一时之盛。

作为新生力量的第三代创作群,如舒婷、顾城、杨炼,他们的诗像夹泥带沙的湍流,跳跃奔突、飞溅、穿鸣于乱石涧底,有一股冲劲,富有活力,使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诗歌创作蔚为壮观。要点归结: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不过,他说自己完全没有袭取古典诗的遗产,大家认为他的诗有古典的神髓,只是因为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问题设计]诗题中“错误”指的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述这首诗隐含的故事。(先自由读全诗,再齐读,亦可设计为教师配乐范读(或使用磁带)。思考研讨。)要点归结: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三)目标完成过程 [活动设计]品读全诗,根据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诗中“我”与“你”的形象的理解及表达情感的把握。

(品读诗句——思考——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发言——小结)要点归结:

这是一个半开放性的话题,可以各自表述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我”也可以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有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感。(如果尝试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空守闺中,等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境。)朗读指导:要把握住主人公的心情:久盼无音讯的失望、孤寂,听到马蹄声时的喜悦、充满希望,再听马蹄声渐去渐远的失落。辅之以适当的技巧处理,尝试朗读。(四)总结扩展 [总结]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篇幅不长,但艺术上却很有特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打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篇:错误.-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一、导入:

李清照有一首词《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有一首诗《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范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诗意人复杂的思想。

1、《错误》情节简析 段落情 节意 象 一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江南走过)暗示思妇漫长等待(莲花开落)莲花开落:既指分别之久,又言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二虚构思妇长期寂寞(寂寞如城)揭示思妇志节坚贞(恰若青石)柳絮不飞、寂寞如城、向晚青石窗扉紧掩、春帷不揭

三揭示主旨——美丽的错误(过客远去)马蹄达达

2、诗中写了哪两个形象?又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我”是一个打江南经过的过客、一位游子。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

3、本文写了哪一件事?

思妇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过客的马蹄声让思妇产生了过客就是思妇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4、“你”(思妇)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马蹄达达——打江南走过 惊喜 美丽错误 季节容颜——莲花开落 失望 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期待 寂寞的城——街道向晚 封闭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 寂寞

5、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又何谈美丽呢?

说 “错误” ① “我” 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②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说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涟漪,打破了原本生活的死寂。

6、“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过。请指出下列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7、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

①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②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和亲人。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如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

五、话题讨论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六、知识延伸

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天 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1]

第三篇:《错误》...-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错误》来进一步品味诗歌的趣味。

教学设计:

一、阅读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这首诗写什么?

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用思妇的形象和动态,写她盼望与远人团聚的心理。用“独”写出的她的孤寂。自然景物的描写,景中有情,在思妇眼里:夕阳余辉脉脉含情,绿水悠悠,含恨无穷,不见远人归来,芳草离离,蘋花摇曳,让人愁思满怀。

2、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

含蓄,精练,用拟人手法借夕阳流水来抒情。

二、阅读席慕容《悲喜剧》:

长久的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假如/过尽千帆之后/你终于出现/(总会有那么一刻吧)

当千帆过尽/你翩然来临/斜晖中你的笑容/那样真实/又那样地不可置信/白蘋洲啊/白蘋洲/我只剩下一颗悲喜不分的心

才发现原来所有的昨日/都是一种不可少的安排/都只为了/好在此刻/让你温柔怜惜地拥我入怀/(我也许会流泪/也许不会)

当千帆过尽/你翩然来临/我将藏起所有的酸辛/只是/在白蘋洲上啊/白蘋洲上/那如云雾般依旧漂浮着的/是我一丝淡淡的哀伤

1、这首诗和上面的词之间的关系。

从词中脱胎而出,有词的痕迹,但内容上又有了增加,增加了一种可能性,所以称为《悲喜剧》

2、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谈谈你的感受。

诗意不浓,没有词来得意味深远,耐人寻味。

一、阅读《错误》

1、从主题上有闺怨诗的痕迹。继承了含蓄委婉的特点。可以和《悲喜剧》比较阅读。

本诗写了一个女子等待远人归来的主题。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街上传来的马蹄声给处于忧愁包围之中的她带来希望,但那希望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

2、对这首诗有没有其他的解读?你的理解怎样?

本题由同学自由发挥,没有限制。

错 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显示吕本中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词牌名为《采桑子》。

2、“暂满还亏”是说 暂时的月圆月满终归还是要缺要亏的,好像是说夫妇间的聚少离多。

3、词中的“君”是离家在外的游子,抒情主人公是在闺中等待丈夫的思妇。

这种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今天我们学习的郑愁予的诗歌《错误》是一首新诗,其中也有思妇闺怨的句子。

二、学习赏析《错误》

1、集体朗诵,感悟诗情。

2、幻灯显示《错误》,听朗诵录音,体会诗情。

3、解读诗作

思考回答:(1)“打”与“向晚”如何解释?

“打”是“从”的意思,“向晚”指接近傍晚。

(2)“我”和“你”分别是什么人?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她”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

(3)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

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4)诗歌中描写这个“思妇”——“你”,运用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指出来。

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5)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

(6)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有何谈美丽呢?思考后请举手回答。

“错误”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

4、证古诗词

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这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是什么呢?

5、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6、写游子的语句和意象又有哪些呢?

江南→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

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7、外出远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所写的诗歌,文学史上也给予这一题材和主题的诗歌以专名,就是“游子谣”。

幻灯片显示《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点拨:试想,夕阳西下,游子坐在那匹羸弱的马上,看着小桥流水旁炊烟袅袅升起的农家那一幅父慈子爱、夫唱妇随如此这般幸福和美的生活图景,他怎能不断肠呢? 看来,那些把妻子丢在家中,一个人去外面的世界打拼的游子的生活也很辛酸的啊!大家不妨大胆地假想一把,让这位马致远笔下的游子或者说过客踏着达达的马蹄走进小城,穿过青石铺就的街道,来到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思妇的楼下,进而走到她的门口,再进而来到思妇的窗前。这位过客口渴了,他只是想要来思妇的窗前讨一碗清水,一碗凉白开而已。请大家注意,这位少妇却正在思念和等待外出远行的丈夫归来呢?当她听到了这位过客达达的马蹄声儿由远及近而来到她的门前时,此刻她的心情又如何呢?

学生回答:(-------)

启发:这位少妇的心中此刻肯定有一股幸福的激流涌过,她一定是赶快揭开那尘封了许久的窗帷,然后又赶快推开了那快要锈死的窗扉,去看是否是自己的丈夫归来了。然而她的希望再次落空了,那并非是

丈夫远游归来,而是另一个游子或者说一位过客在她的窗前要讨一碗水喝。错了,错了啊!她的心刚刚被高高地举起,现在又被重重地摔下。她的眼中流露出失望,她的心中充满了惆怅。

8、老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幻灯片显示

游子谣,写游子羁旅之苦;

思妇词,写思妇幽闺之怨。

在郑愁予的许多诗作中我们都感悟到了一种浓郁的古典美,而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化用经典构思都是造成郑诗古典美的原因。《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写游子羁旅之苦、写思妇幽闺之怨的题材更是从《诗经》直至新诗长期沿用的传统题材;“美丽的错误”这一经典构思在温词和柳词中又可以窥见它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错误》这首诗歌学过之后,今后我们在自己的新诗习作中要自觉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甚至化用经典构思来成就新诗的古典美。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外收集“思妇”“游子”的诗词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版;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教学设想:

结合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吕本中《采桑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学习来体味古代游子与思妇的幽思愁绪,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并把《错误》改写为如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般风格的抒情散文。

(吴玉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看两首词:

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唐词)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③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两句,记一个怀人

第四篇:《错误》解读的错误-教学教案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承受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至于“错误”的形成,有两说:一种认为:“错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一种认为“我”是主动者,错误是由“我”一手造成的。笔者以为,这些理解有其可取之处,但存在一些应当纠正、澄清的错误。

《错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这是正确的,但既然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那就不应当理解为描写了一个女子如何如何的诗,也就是说,描写的主体应该是男子而不是女子。既然如此,它也就不能说是承受了闺怨诗的传统,因为闺怨诗的抒情主体,无疑应该是女子。李白的《玉阶怨》、朱庆余的《宫中词》、杜荀鹤的《春宫怨》、金昌绪的《春怨》无一不是如此。

其实错误所写的是一种浪子情怀。诗人郑愁予本身就因《错误》《水手刀》等被称为“浪子诗人”,尽管诗人自己认为“仁侠”要比“浪子”准确,但二者志在天下的情怀是相同的。《错误》就是以“我”为主体的浪子宣言。“我”为女子爱慕、相思,“我”心里很清楚。他不但知道女子在寂寞中等待,也知道她已经等待了一段绵长的日子,已经等待得生命如同莲花开落般寂寞的消逝,已经等得心如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的小城般绝望,已经等得心如无声无息、春帷不揭的窗扉般空寂。诗一二节用逐层递进的手法,以男子的视角,渲染了女子等待的痛苦。这是在为第三节浪子言志铺张声势。“我”知道这一切,为什么不走进小城,敲开窗扉,与女子相见呢?为什么“我”的到来是个错误?只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郑愁予《情妇》),在《错误》中,“我”更变成了一个不回家的人——一个彻底的浪子。女子的有情,成了男子铁石心肠的陪衬。“我”或许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战士,要投入战斗;或许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要投入工作;或许只是一个志在走四方的仁侠之士、浪子旅人„„总之,女子爱上了一个不回家的人。

忠贞的女子爱上了铁石心肠的男子,这是“错误”的根源所在。这到底是由谁造成的?笔者以为应该是双方而非单方的。“我”在女子的生命里出现,是一个错误,反之亦然。这错误是双方的人生目标不同所造成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这种冲突,自古就有,而且将会与人类共存。正因为这样,闺怨诗与浪子诗便成了一对双胞胎。《错误》的继承与创新就在于它是对闺怨诗的回答,这种回答并非儿女情长的相思,而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少有的男子汉的声音:对不起,我有我的选择!

错误为何美丽?表层来讲,从女子的视角来看,“达达的马蹄”会敲醒一段沉睡已久的感情故事,因为它触动了女子的心而美丽;而从男子这个视角来看,也自有它的美:“我”明了一切,然而却没有选择相见,这里面也自有一种刻骨铭心的遗憾。深层次来讲,应该是,“我”与女子的相遇,早已注定是一曲千古遗憾的恋歌。但“我”传达给女子的,并非卿卿我我的“美丽”,而是要用一种男性的理智告诉女子:我们的相遇是一个错误,不管这错误是多么美丽,它终究是一个错误,希望你能忘掉我。

总之,笔者以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浪子的情怀,也是对中国传统闺怨诗的一种现代式的回答:我是一个浪子,在你生命里注定只是一个过客,请你忘掉我„„

读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很自然的,但肯定有个高下之分。前面提到的一些不当的理解,也可以称为“美丽的错误”,因为它们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作品的想象。但把《错误》的主题归为余光中《乡愁》一类,恐怕就不是“美丽的错误”了,那就坐实了,牵强附会了,那样我会建议有这想法的读者,干脆把“江南”改为“台南”得了——我之于台湾,只是一个过客,大陆才是我的家——岂不合乎情理,明明白白?

第五篇:《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往往给人留下一种甜蜜的忧伤,而这种错误,在郑愁予的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二)、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进入诗境(三)、回顾故事:

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为爱人痴痴等待的容颜比春天更加美丽,青石板的街道上响起达达的马蹄声,女子以为是她的爱人归来了,但她还没来得及揭开窗帷,马蹄声已经渐渐远去了,这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而已。(这原本可以说是一个很简单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郑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进行描写后,就化普通为神奇,使它变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诗中描写“女子”所选用的意象

明确:按顺序整理是:“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体分析

1、莲花的开落(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1)纯洁,回忆学过的与莲花有关的文章,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明莲纯洁,这里作者用莲来比喻江南女子的纯洁和柔美。(2)“莲”与“怜”同音,是爱的意思。《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郎和莲有关,莲代表着思念。作者在这里借用了古诗中的意象,展现了一位等待归人的女子的形象。

扩展:其实,以花喻人,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更是不乏其例。

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莲花,容颜像莲花一样美丽,眉毛如杨柳弯弯,面对这样的佳人,却要与之分别,怎么能不泪流呢?这里分明含有一种伤感之情。

现代诗中也有以莲喻人的。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里不仅是以莲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使形象更鲜活。

那么郑愁予是怎样别出心裁来写的呢?

注意“开落”一词,一开一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开”:女子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以为是爱人回来了,心里很高兴,脸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莲花的绽放一样美丽。

“落”:女子还没来得及揭开窗帷,但马蹄声已经渐渐远去,不做停留,这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转悲,恰巧如莲花的凋谢。所以我们说郑愁予别出心裁地写的是动态美。归纳:这里“莲花的开落”有两层含义: A、女子与爱人分别的时间久(莲花的开落并不是一季而是暗指很多季)

B、女子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女子的青春很宝贵,时光逝去,青春不再,容颜不再)可以感受到一种幽怨在期间。

(2)寂寞的城(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可以想象,城的样子是很封闭的,四面都用围墙围起来,而且还有护城河保护。这里用来比喻女子的心,说明女子的心里很封闭、孤独、寂寞,唯有归人才能打开女子的心门。

(3)“青石的街道向晚”:(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青石:冷色调,让人感到一丝冰冷和凄凉,就像女子的心一样冷,也正因为青石冰冷,马蹄踏上去,才会出现“达达”声,所以说这里为后文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向晚:出自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向晚就是临近傍晚的意思。

(4)小小的窗扉(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可以想象:女子为等待爱人归来,多少次站在窗前眺望远方,又多少次失望地关上窗扉。这里,窗扉已经变成了表达女子相思之情的一个外在表现景物。作者用了“紧掩”一词,不仅说明了女子的寂寞,也说明只有归人才能打开女子的心扉。

小结:注意这四个意象在它所在的句子中所处的位置,都是喻体,所以归纳为比喻类意象。

第二类与春天有关的意象:

(5)柳絮(柳树在春天结出的一种形似棉絮的东西,微风一吹,就会随风飘散,景象十分凄美,令人伤怀)柳与“留”同音,与离别有关。(6)东风

出自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达了女子的幽怨之情。(7)春帷

这一词取自李白的《春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小结:春天来了,百花绽放,山花烂漫,更衬托出了女子内心的幽怨和落寞,我们归纳这类意象为反衬类意象。

(六)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意象大多是古典的意象,还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作者巧妙地将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郑愁予的笔下,美,无处不在。诗人并不直接写女子的幽怨和落寞之情,而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意象描写来表现,真可谓“不著一字,尽显风流”。这种写作手法就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写作中去,定能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另外,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也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又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文采飞扬,得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家下来要仔细去体会揣摩。板书设计:

错误

——郑愁予 莲花的开落(时间久,容颜憔悴)

比 寂寞的城(封闭、孤独)

喻 青石的街道(心冷)

小小的窗扉(相思之情的表现物)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柳絮(“留”,别离)

反 东风

衬 春帷

副板书:徐志摩《沙扬娜拉》,莲喻神态

《西洲曲》莲与思念有关

李商隐《登乐原游》(向晚)《无题》(东风)汉代“折柳赠别” 晏殊 李白《春思》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下载错误-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错误-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学习本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运用蒙太奇手法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品味......

    《错误》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3、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会......

    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班级:财经151教室:4404 授课人:姜之颖 教学目标:以叙事诗的特点为线索,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对诗歌的......

    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思......

    错误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比喻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凄美幽怨的意境,品味抒情主人公感情; 3、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1、 比喻; 2、 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鉴......

    《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知识目标:1.掌握该诗古典意象 2.把握否定句、倒装句及该诗结构 能力目标:赏析这首诗精炼优美的语言,体会思妇心境的变化。 情感目标:开发学生对《错误》的不同情感......

    《错误》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5篇

    一、导入: 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

    郑愁予《错误》教案

    错误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韵律。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