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来中共对毛泽东几个重要评价
改革开放来中共对毛泽东几个重要评价
2013年12月26日03: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43,299人参与)
关于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建立的历史功绩,以及他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重要评价。体会这些评价,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毛泽东同志作为历史伟人的具体特点和丰功伟绩。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转折,开辟了正确道路。与此同时,在评价毛泽东同志的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关系我们能不能在正确道路上迈开步子,而且关系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党的团结和国家的安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正式表达了这个论断。
这个论断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有人或许会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也会有其他人出来实施正确的领导。抽象地看,这句话没有错。但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同志绝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比较过程。在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以前,中国革命几经曲折,这与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成熟有关,但也与几任党的主要领导人认识水平、政治智慧、担当意识、创造精神以及个人能力不够有关。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虽然实践证明他的探索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并没有被党的领导层认可,他在党内依然遭受排挤和打击。直到遵义会议,党和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才开始确立。后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因为有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革命才能够渡过一道道难关,顺利向前发展。这样的选择过程和历史进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然会引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党和人民事业的进程将会怎样这个话题。答案也很清楚,就是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同志多次讲,“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并不是要回避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我们党在改正他晚年的错误、开辟新的正确道路的同时,确认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确认他的错误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这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是科学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态度。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不能要求伟大人物没有任何缺点错误,那样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是要永远坚持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了,“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我们要有这个觉悟,要有这个认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形象”。30多年过去了,今天回过头来看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要求,无疑更加感受到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此后,我们党的主要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以及相关文献,都一以贯之地使用了这个评价。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是不言而喻的要求。但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改造中国的伟大实践,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党是经历了不短时间的探索和一些失败之后,才认识和做到这一点的。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无疑是最突出的先行者、最杰出的创新者、最集中的代表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的独到之处显而易见。在艰苦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着眼未来、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忠于理想的革命信念,不怕鬼、不信邪的斗争精神,杰出高超、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尊重人民、尊重实践的品格,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这些都使他的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使他的品格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在我们党对老一辈领导人的评价中,唯有对毛泽东同志使用了“战略家”这个称谓。毛泽东同志的过人之处在于,有一种站在历史高处反思实践、总结经验、谋划未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时局关键之际,他常常能及时作出战略预见和决策。比如,大革命时期关于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拿起枪杆子到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农村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从“反蒋抗日”到“拥蒋抗日”的政治路线转变问题,抗日战争的战略和阶段划分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如何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问题,革命胜利后工作中心从农村到城市的问题,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设计问题,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三个世界划分以及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问题,等等,这些重大判断和决策都体现出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战略家善于从全局着眼、从发展着眼、从解决现实问题着眼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战略思维能力。
作为理论家,毛泽东同志更是当之无愧。这不仅是因为他写出了不少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理论著作,更是因为我们党以他的理论著作为基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历史决议》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老一辈党和国家及军队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领导集体。关于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领导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先后使用了三个逐步递进的评价。
第一个评价是首要地位。这是《历史决议》的表述,即“不应该低估领袖们的重要作用。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
第二个评价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邓小平同志1989年提出来的,即“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这个评价从此固定下来,沿用至今。其具体内涵有这样几层:我们党是从遵义会议开始才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形成,是我们党成熟的标志;在困难的时候,特别是面临风浪的时候,我们党只要有一个成熟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就会经受住任何挑战和考验。
第三个评价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这也是邓小平同志1980年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江泽民同志1993年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提法,说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是党的主要缔造者,不仅因为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更主要的是他花费大量心血,把一个幼年的党建设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不仅因为他创建了井冈山红军,更主要的是他把弱小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并且带有旧式军队影响的红军改造并建设成为强大的、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不仅因为他是新中国成立时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更主要的是以他为主探索确立的正确道路把革命引向了胜利,使新中国得以建立,并且在他的领导下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一系列基本制度,为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由两大目标引导前行: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个目标的递进和衔接,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毛泽东同志,我们党的评价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这是江泽民同志1993年提出来的,胡锦涛同志2003年继续使用这个评价,并进一步说,毛泽东同志“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作为“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的突出贡献是:领导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国家的面貌,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打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
毛泽东同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以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使国家和民族富强振兴起来。关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他指出,目的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关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他申明,一切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更是自豪地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毛泽东同志充满感情地说,“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在实现兴国、强国之梦的探索路上,尽管有过这样那样的不足或错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方面、在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在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始终坚定不移,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邓小平同志明确讲,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面貌一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变了,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比过去更多了”。
作为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突出的贡献是:领导党和人民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独立自主地探索兴国、强国之路,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经验。这样的历史巨变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时提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胡锦涛同志200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讲话中继续使用了这个评价。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们党在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集中完成和推进了3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3件大事,前两件都是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完成的,后一件是在他逝世后进行的。关于前两件大事和后一件大事的关系,邓小平同志1980年明确表示,“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候,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这就指出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起步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党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陌生和复杂,在实践和理论上所做的创新和发展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在怎样看待毛泽东同志那代人做的两件大事和第三件大事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党的态度不仅一以贯之,而且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1993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到2003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逐步形成了这样的表述: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成为了我们“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这些评价体现了科学的历史观,说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一脉相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我们党干的三件大事,没有前一件的完成就引不出后一件,后一件大事总是在前一件的基础上做起来的。特别是“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5个概念,从不同方面揭示了毛泽东同志那代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贡献,说明我们党做的前两件大事和第三件大事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三者之间有不小差别,但一脉贯通,第二件大事为第三件大事积累了思想、物质和制度条件,第三件大事是对第二件大事的坚持、改革和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今天,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把他和老一辈革命家历经千辛万苦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不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昨日刊文:《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第二篇:马长虹:中共对托洛茨基评价的转变
马长虹:中共对托洛茨基评价的转变.txt什么叫神话?请听男人向你表达爱意;什么叫传说?请听男人对你的承诺;什么叫梦境?请看你自己听到前两者时的反应。
中共对托洛茨基评价的转变
„„„„„„„„„„„„„„„„„„„„„„„„„„„„„„„„„„„„„„„„„„
作者:马长虹
每当提到托洛茨基或以他为首的“托派”,人们往往是谈虎色变。盖因自上世纪20年代末以来的近80年时间里,在整整几代人心目中,托洛茨基或“托派”都是反动或反革命的代名词。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在中共1929年10月的《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中,就有托洛茨基反对派“积极地在政治上,组织上,各方面来攻击党,破坏党”的定性,在毛泽东的著名文章《论持久战》中,甚至有“汉奸托派”这样的字眼,而《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也是戴着“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罪名在1947年被处决的。1991年2月7日,公安部正式作出《关于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决定说:“在复查中没有查出王实味同志参加托派组织的材料。因此,一九四六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结论予以纠正,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但是,从这一决定中仍可以看到,王实味是平反了,但托洛茨基并未昭雪,因为王实味是个好同志的前提,恰恰是他“没有”“参加托派”,如果参加了,那就是死有应得了!
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地学习着毛泽东的著作,不断地深化着反托意识;人们在为王实味英年早逝扼腕叹息时,不会想到还有一个比王实味更富悲剧色彩的托洛茨基。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中国舆论宣传的特点,托洛茨基渐渐淡出了普通大众的视野,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托洛茨基。人们知道十月革命,却不知道正是托洛茨基在列宁不在的情况下一手领导了十月革命;人们知道苏联红军,却不知道托洛茨基正是红军的缔造者,并率领它打败了英法帝国主义干涉者和白军,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人们知道1924年的新经济政策,却不知道托洛茨基正是新经济政策最早的提出人;人们知道斯大林是列宁的继任者,却不知道托洛茨基在苏维埃俄国的地位原本仅次于列宁,他的肖像与列宁的肖像并排悬挂;人们知道苏联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却不知道早在1930—1933年间,托洛茨基就在竭力争取德国工人阶级组织联合阵线,反对法西斯主义势力抬头,防止希特勒上台;人们知道新版《列宁全集》中文版共有60卷,却不知道《托洛茨基全集》竟达150卷之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艺术、教育等等几乎一切领域„„
这样的一个伟大人物,又是如何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的呢?
1921年秋以后,列宁的健康每况愈下,后又突发严重中风,右肢瘫痪,口齿失灵,有时甚至不能说话。1922年12月,列宁抱病重新审查了与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冲突的前因后果,终于明白了斯大林作为民族人民委员在格鲁吉亚的粗暴举动。他发现斯大林加诸格鲁吉亚“分裂主义者”的指控都是虚假的。列宁最终选择了与“托洛茨基同志一致”的意见,虽然列宁此前曾在格鲁吉亚问题上因受蒙蔽而支持了斯大林。除了这次的“格鲁吉亚问题”外,在“对外贸易垄断权”、“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优先地位”、“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对工农检查院的批评”、“党的官僚主义”等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列宁和托洛茨基也都是团结一致甚至是紧密合作的,与之相比较,他们之间的所谓“不和”根本微不足道。列宁曾不止一次向党和共产国际表明,他认为托洛茨基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阐释者;列宁1922年12月23日至25日口授的《给代表大会的信》中,认为托洛茨基是“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格鲁吉亚问题使列宁认识到了党的官僚化和权力被滥用倾向的严重,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列宁说了这样一番话:“斯大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这个警告只是一种暗示,还不是断言。1923年1月4日,列宁又在信中专门补充了一段对斯大林的看法和处理意见:“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列宁怕收信人对此掉以轻心,所以接着强调:“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说,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这些话就是被后人经常提及的“列宁的政治遗嘱”。1923年3月5日,列宁感到健康状况已不允许他参加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了,便致信托洛茨基,要求他在大会上代为捍卫自己的立场。
但是,1922年3-4月俄共十一大后担任了总书记的斯大林是不会束手待毙的,由他领导的书记处(以及组织局)当时已经从政治局手中接过了绝大部分行政职权。斯大林利用手中的组织权力,通过任免,大力提拔反托洛茨基的人,将支持托洛茨基的人免职。这一过程甚至波及到基层,不反对托洛茨基的人不能担任厂长、车间党支部书记、会计和誊写员等职务。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前,许多省的代表会议的代表是在没有差额的情况下根据省委书记的推荐选出的。从1922年夏天起,省委书记名义上是根据中央委员会的推荐选出的,实际上是由书记处任命的。
斯大林在政治局为了排挤托洛茨基更是殚精竭虑。自列宁病情加重不能参加政治局工作开始,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在政治局结成了“三驾马车”,很快又由“三驾马车”扩展为“五人小组”,即在“三驾马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布哈林、李可夫,此后又形成“七人小组”,这七人是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古比雪夫,即除托洛茨基之外的全部政治局委员再加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在给莫洛托夫的信中对此毫不避讳,多次直接用“七人小组”这个称呼。“七人小组”每星期二召开会议,政治局每星期四召开会议,以便提前协调立场。“七人小组”垄断了全部大权,当时的经济、政治、对外政策和共产国际的问题以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最重要的决定,所有组织问题还有党的干部任免问题,几乎全是“七人小组”事先决定好的。季诺维也夫后来证明,“七人小组”是瞒着全党的中央委员会的实际领导,拥有专门密码的真正的派别组织。在这种情况之下,将列宁极不利于斯大林的政治遗嘱在党内公布已不可能,更毋论执行了。而列宁在病中一再求助的,并决心与之一同反对官僚主义的托洛茨基,反被戴上了“反列宁主义”的罪名。`
斯大林为首的官僚机器否决了托洛茨基在经济建设道路、党内民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问题等等领域的理论和提案,并发动了持续数年的、一连串的批判托洛茨基的运动,最终于1926年褫夺了托洛茨基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并将其逐出中央委员会。托洛茨基在党的最高委员会上作最后陈词时警告各派说:斯大林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所有的反对派;而且,他在一片嘲笑叫骂声中,预言将有一系列血腥清洗,说其中不仅他自己的支持者,而且多数布哈林分子甚至斯大林分子都将遭到灭顶之灾;他相信斯大林的胜利是短命的,而斯大林体制将会突然垮台,彻底崩溃,因为眼前的胜利过分依赖暴力。很不幸,历史让托洛茨基成为了先知:斯大林30年代的“大清洗”,将他的所有对手和盟友,通通送上了断头台;1991年,苏联解体。而预言了这一切的托洛茨基1927年11月14日被开除出党,罪名是“挑起反革命示威游行和实际上煽动叛乱”。1929年1月20日,托洛茨基被“驱逐出苏联国境”。1940年8月20日,托洛茨基在墨西哥被刺客用冰镐暗杀。
关于对托洛茨基的评价问题,国内外都是颇有一番曲折。
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和斯大林以后的苏联以及后来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托洛茨基一直被当成反革命来丑化。在革命的旗号下,斯大林对托洛茨基的歪曲无所不用其极,托洛茨基的著作被严厉禁止,阅读、传播托洛茨基著作者按反革命论处,被判处死刑、流放,最轻的也要监禁几年。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末,苏联开始为30年代“大清洗”中的冤案平反。就在托洛茨基即将迎来公正评价之时,苏联解体了。因此,苏联未能就托洛茨基平反做出一个正式的“官方结论”,可谓是不了了之。
就中国来看,中共对托洛茨基的评价,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党史、共运史研究的深入,几十年来有着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这些转变集中体现在毛泽东著作及一些官方的权威党史著作中。
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针对托洛茨基的注释是这样写的:
托洛茨基集团,原是俄国工人运动中的一个反对列宁主义的派别,后来堕落成为完全反革命的匪帮。关于这个叛徒集团的演变,斯大林同志于一九三七年在联共中央全会上的报告里,作过如下的说明:“过去,在七八年前,托洛茨基主义是工人阶级中这样的政治派别之一,诚然,是一个反列宁主义的、因而也就是极端错误的政治派别,可是它当时总算是一个政治派别„„现时的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工人阶级中的政治派别,而是一伙无原则的和无思想的暗害者、破坏者、侦探间谍、杀人凶手的匪帮,是受外国侦探机关雇用而活动的工人阶级死敌的匪帮。”
从这条注释可以看出,当时中共对托洛茨基的评价是引用了斯大林报告中的原话,对托洛茨基极尽丑化诋毁之能事,绝口不提托洛茨基在苏联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功勋,而仅强调他及其派别是“暗害者、破坏者、侦探间谍、杀人凶手的匪帮”,是工人阶级的“死敌”,任何一个革命者抑或仅仅是有一丝正义感的普通群众,在看了这样一条注释后,必然义愤填膺,对托洛茨基及其派别除之而后快。
1989年以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遭到了空前挫折。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共对托洛茨基的评价也逐步地发生了微妙的较客观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文中关于托洛茨基的注释修改为如下内容:
托洛茨基(一八七九——一九四○),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列宁逝世后,反对列宁关于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被清除出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托洛茨基进行了许多分裂和破坏活动。
从注释内容的整体来看,对托洛茨基的评价依然是负面的。但是,这里有两个改变:
一、注释中加入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相对于1952年版毛选中的注释,中共肯定了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军事领域的工作,而列宁历来高度重视托洛茨基的军事工作,差不多是主动地接受他在这个领域中的判断。
二、删去了原注释中大量丑化和诬蔑性词汇。
更大的改变接踵而至,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一文中,对托洛茨基的注释又有所不同:
托洛茨基(一八七九——一九四○),曾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中央政治局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列宁逝世后,他反对列宁关于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在联共(布)党内组织反对派,进行派别活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被开除出党。
注释中又有了三个可喜的变化:
一、肯定了托洛茨基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领导工作;
二、颇带蔑视色彩的“清除”出党,改为了较中性的“开除”出党,体现了中共对托洛茨基态度的温和倾向;
三、肯定了托洛茨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功绩,删去了原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进行了许多分裂和破坏活动”的不实之词。仅就托洛茨基对中国革命的观点而言,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就有这样的表述:“托洛茨基对大革命后期蒋介石、汪精卫两个集团的阶级实质的认识,对他们将要叛变革命的判断,对斯大林在指导中国革命中的错误的批评,有些是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责。”
但是,注释中“列宁逝世后,他反对列宁关于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这句评价并没有改变,这是致命的。
就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就在人们以为托洛茨基的平反要等到下个世纪才能解决的时候,《毛泽东文集》第六、七、八卷出版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第七卷《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均有对托洛茨基的注释,对其评价终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托洛茨基(一八七九——一九四○),十月革命时,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中央政治局委员、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十月革命后,曾任外交人民委员、陆海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一九二六年十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撤销他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一九二七年一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撤销他的执行委员职务,同年十一月被开除出党。一九二九年一月被驱逐出苏联。一九四○年八月在墨西哥遭暗杀。
首先,也是最最重要的,这里删去了旧注释中“反对列宁关于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的评价,这等于说“反对列宁”是非真,如果是真实的,就不必删去,正因为是非真,所以应删去;事实上,托洛茨基非但没有反对列宁,反而在一系列大是大非面前是列宁最可信赖的战友,这从《列宁全集》中收录的大量有关托洛茨基的文章和信件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其次,删去了原注中“在联共(布)党内组织反对派,进行派别活动”的评价,肯定了托洛茨基一直顾全党的团结的大局,致力于党内民主建设的功绩。托洛茨基始终认为自己是布尔什维克的一员,他与斯大林的斗争是党内斗争;他从不笼统地否定多数派(先是“七人小组”,在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与斯大林破裂后,则是斯大林与布哈林的中右派联盟)的政策,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出对方的错误,阐明自己的观点,还为对方指出纠正错误的方法和正确途径,预见对方的错误将导致的后果。他对多数派的批评都是一种建设性的批评。这与多数派一味谩骂、固执己见的作风大相径庭。
第三,新注释中对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之前及之后各个领域中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逐一点出了他所担任的重要职务。
第四,使用了“遭暗杀”字样,体现了中共对托洛茨基之死的同情,否则的话,完全可以使用“被处决”。
至此,中共终于对托洛茨基有了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想要扭转几十年来根植于人们头脑中被歪曲的观念恐怕比修改毛泽东著作中的注释更艰难。这需要史学工作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与时俱进,有所创新,让历史中不再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这是当代史学工作者的义务,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责任。
第三篇: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
一、主要内容
(一)人民群众是主人,共产党干部是勤务员。
一是热爱人民,同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哪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三是又红又专,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一般号召和个人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六)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要对人民群众负责
(七)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
(八)坚持两个原则,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九)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二、重大决策与活动
(一)从两个历史时期来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二)从不同领域来看
1.经济领域
发展经济,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在保证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不可与民争利。
2.政治领域
旧中国社会缺少的东西主要是“独立和民主”。
3.文化领域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社会领域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生产者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毛泽东特别强调统筹兼顾的战略方针。
5.军事领域人民战争
6.统一战线
第四篇:毛泽东评价论文
对毛泽东的评价
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撰写学年:二零一五年五月
摘要: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字 :毛泽东
评价
人民
革命
改革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来自沁园春-雪,也是我认识、喜欢毛泽东的开始。众所周知,毛泽东是划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有外国元首说:“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诞生了毛泽东”,“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
毛泽东是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真正的国父。可以这么说,他是中华人民的大救星。为什么这么说?毛泽东把一个任人欺凌宰割、四分五裂、满目疮痍的支离破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为一个新兴的、统一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而且是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为了真正的强国,当他在天安门上宣布不再承认所有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我们能感到毛泽东的激动,更能从心底感受到一个民族失落太久的尊严!还有,毛泽东一生坚持自己的理念:“为人民服务”。至古帝王皆为自己,顶多为了江山社稷。毛泽东却为了不让“资本主义复辟”,不让“工农群众再吃二道苦”,始终高举“为人民”的大旗,发动文化大革命,遏制正在萌芽的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官僚主义的苗头,这是任何一个帝王所望尘莫及的。
毛泽东是一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就是来自毛泽东。毛泽东指挥一支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军队,转战南北,通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彻底打败了蒋介石领导的八百万军队。毛泽东的“兵法”军事战略独步天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数不胜数,不禁让人感叹:“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 现在仍然是美军西点军校教科书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毛泽东军事理论的代表著作。
毛泽东是一位廉洁的领导者。毛泽东是中国最廉洁的领袖人物。毛泽东一生廉洁,两袖清风,廉洁勤政。作为最高领导人能够艰苦朴素过一生,最奢侈的食物也就是一碗“红烧肉”。痛恨贪官污吏,亲自批出尚方宝剑,痛斩高级贪官张子善和刘青山。而且还要求自己的子女和后代廉洁奉公。
毛泽东是一位高明、伟大的外交家。毛泽东重视外交战线和改革开放。对待苏联的无理要求,毛泽东敢于说不。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利用著名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合作的大门,创立了“第三世界”的理论,成为第三世界崇拜的领袖,很多第三世界领导人来华访问因为毛泽东晚年健康原因没有获得毛泽东接见,走的时候还哭鼻子。第三世界国家用轿子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驱逐了台湾代表,恢复了中国安理会成员的资格,种下了一棵为子孙后代遮风档雨的外交大树。
从才华上讲:毛泽东是集“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为一身的多才领袖。毛泽东博学多才。既是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气势磅礴和文才飞扬的《沁圆春。雪》和《毛泽东诗词集》);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代表作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和红宝书《毛主席语录》);还是一为伟大的军事战略家(代表作有《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代表作有《矛盾论》和《实践论》等哲学著作)。日本前总理大臣大平正方曾说:毛泽东是一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伟大思想家、战略家。他非常真诚坦率,谈起话来气势磅礴。
总之,毛泽东是文武双全的开国领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创始人、伟大导师。毛泽东是中国千秋万代的伟人!自古至今,堪称伟大:只有毛泽东!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落笔能生千般秀,胸中自有百万兵。毛主席一生完全抛弃了个人利益,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同强大与自己百倍乃至万倍的强敌斗争,他去世后没有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丝一毫的个人财富和地位。
有哲人说,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
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永远记得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第五篇:中共对6种纪律列出负面清单
中共对6种纪律列出负面清单
10月12日,政治局开会,总书记主持。这是五中全会前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分量极重,所谈内容,极为重要。
首先,会上一锤定音:五中全会26日至29日在京召开。
此外,会上主要研究了三件事,件件重要。一是“十三五”规划,二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三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件事事关未来五年,后两者事关全面从严治党。
有几个信息,大家留意。
一是,政治局首次评价“十二五”,4个字——“很不平凡”。
对于过去这5年(2011至2015年),中央政治局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在此期间,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二是,五中全会前夕,中共旗帜鲜明再次强调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为“四个全面”之一,而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这就需要自律准则(标准),需要处分条例(惩罚措施)。尽管《自律准则》、《处分条例》的最后定稿还没公布,从新闻通稿中可知,《自律准则》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既然“看得见、摸得着”,则一定十分具体。
而《处分条例》,则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即,整合成6种纪律,且“开列负面清单”(“负面清单”,没错,这词很熟悉吧,上海试点自贸区建设,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开列行业准入负面清单)。也就是说,以后哪些事不能干,会非常明确标示出来,一看就懂,非常具体。
以下为会议新闻通稿
【一】政治局会议
1,主要研究3个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2,五中全会
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二】十三五规划
1,《建议》稿修改后提交五中全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2,为“十三五”指明方向、勾画蓝图 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对建议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要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尽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首次评价十二五:很不平凡的五年 会议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会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发展不断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
【三】《准则》和《条例》
1,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会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反腐惩恶力度,强化巡视监督,切实解决好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丰富的实践为党内法规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2,《准则》和《条例》修订坚持问题导向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工作,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汲取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和道德要求,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与时俱进。
3,《准则》和《条例》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
会议认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要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这两项法规,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明党的纪律戒尺,把党章权威立起来。
4,《准则》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
《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5,《条例》划出党组织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6,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
会议强调,我们党是有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严明党的纪律,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不管违反哪方面纪律,任其发展,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破坏党的政治纪律。
7,党委、干部、纪委各司其责
各级党委要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
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斗争,保证把纪律和各项党内法规执行到位。
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以贯彻《准则》和《条例》为契机,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