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春秋
人生春秋
有一种心情,叫喜怒哀乐;有一种味道,叫酸甜苦辣咸;有一种智慧,叫深谋远虑;有一种缘份,叫天长地久;有一个群体,叫烟火人间,人生百态;有一种心境,叫顺其自然。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的就是好心情。所有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乐事、苦事,都是一件事,事情总有因有果,人与事、事与人,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岁月在悠悠然然的钟声里消失,一切将幻化成空气中的那份宁静、淡然,所以,人应该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风雨坎坷人生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所有的事情都来的很自然,有失败就会有成功,有完美就会有遗憾,且让一切顺其自然,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记忆里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鲜的事和物。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就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就要更加努力。
累了把心靠岸,错了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从中感悟顺其自然的心境,岂不是更美!
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炙热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所以不如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把握每一个瞬间,试着去做,去面对每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人生中的成败得失,全凭把握,纵使历经所有的艰辛苦难,始终要保持一种心境---顺其自然。
第二篇:平凡人生写春秋1
平凡人生写春秋
新集中学 熊菊芳
我不是驰骋沙场的战斗英雄,也不是见义勇为的壮士,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公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为学生,为家长,为我们的同事做了一些小事,但小事品味大爱,沙土中翻炼黄金。
多少次挥汗如雨,多少次夜不能寐,只因为深爱着这方热土,只因为痴恋着那些孩子。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望着含辛茹苦的父老乡亲,望着天真纯朴的山村孩子,我的心在沉思,我深知教育和知识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我无法说服自己不留下,无论这条路多么艰辛,我都会在平凡的人生中书写着我的春秋!”
一、初生牛犊 勇挑重担
二十四年前,我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因为父亲的影响,我踏上了三尺讲台,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山区农村中学教师。
山区的学校都是寄宿学校,地处偏远,条件极其艰苦。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黄水,穿的是布衣,住的是破屋,行的的双脚,雨天一身泥,晴天满身灰。可我没有丝毫的怨言,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初上讲台,我就像初生的牛犊一样,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绩。那个时候,我们农村初中的孩子想考上区级的最高学府——新洲一中是非常困难的,弄不好农村中学升一中人数突破不了零。2000年,新集中学是最艰难的一年,因为1999年升一中人数为零,所以2000年校长和老师们压力都非常大,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当时何林坤校长找我谈话,让我担任初三尖子班班主任,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想,为了我们农村山区的百姓的希望,我必须挑起这千斤的担子。那一年,我和班上的45名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酸甜苦辣在一起。三河口李西湾李勇等四名学生住在我家里。晚上,我为他们送上点心、热水,精心辅导他们的功课。临近中考,隔天还叫上班上的学生上家里吃顿饭,补补身子,加加油。白天午睡时,我把自己家的竹床搬到办公室,陪着学生一起,培优治跛。功夫不负苦心人,到了中考成绩揭晓时,我班包括李勇等八名学生考上新洲一中,实现新集中学历史性的突破。现如今,李勇都已经读完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有了好的工作,就农村的话说有出息了,现在,他的父母遇见我总像亲人一样。每年假期,李勇回家都不忘到我这里来坐坐。
二、坚守乡村 痴心不改
“我离不了山村的热土,忘不了家乡的一草一木,我的根在山村,我是山村的女儿,为了孩子们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我必须坚守!”
2004年,我有一次很好的机会可以进城关。当年,辛冲二中刚开办初三,急需初三数学老师,我于是调到辛冲二中。大家都知道,辛冲二中离城关很近,谁不想进城关。教师节放假,我回到新集看望婆婆。在街上,我遇见几个原新集中学学生家长。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刘杰的爸爸拉着我说:“熊老师,你调走后,我孩子就没有去上学,他说熊老师走了他不读。你说这可咋办?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还希望他将来有点出息,你说这„„”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都开学一个多星期了,他还没有上学。临别时,刘杰家长问我还能不能再回到新集中学。当时,我心里各种滋味都有,眼泪真快流出来了。作为老师还图什么呢?不就是学生、家长对你的信任,这就是最高的奖赏。于是,我毅然结束了在辛冲二中教了十几天书的生涯,回到了我丢不下的乡村——新集。刘杰后来也考上了一中,考上了吉林大学。
我真的丢不下我的孩子们,忘不了新集父老乡亲那苦苦的盼念。我必须要做一个坚守者,守住山区的巢,放飞山区百姓的希望,洒下自己的汗水,收获孩子成功的硕果!
三、情深意浓 爱生如子
到现在,我在农村山区教书已经有二十四年了,我已扎根在这片土地。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他们中有考北航、武大、华科等名牌大学的,有在大城市就业的学生,也有在本地做小本生意的学生。走在新集这个小小的的集镇上,总有学生或家长走上来一句“熊老师好!”,听着这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我心里真的好温暖!
我的爱不仅关注优秀学生,同时更关注那些特殊群体的学生,他们更需要爱。2009年,我任九年级四班班主任,当时班上有个学生叫王明。九年级暑期开班补课时,王明没有报到。我从他家开始走访。他家在利河管理处靠小山的一个村,到他家后,才知道他没有妈妈,爸爸在外地工地上因为事故,去世不久。家中只有奶奶,王明在学校学习成绩本来就不是很好,所以弃学在家。我见此情况,就和他奶奶商量,决定让孩子读完初中,至于经济困难我和学校领导商量,尽量减免。王明返校后,我把我儿子的衣服、鞋给他穿,学习资料费
我来交。最后,他顺利地读完初中,上了汪集五中。现在,他在深圳一家电子厂上班。
2013年我班学生王某,是一个典型的智障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妈妈在他三岁的时候就丢下了她远嫁他乡。生活的贫困,智力的障碍,母爱的缺失让他有时会无缘无故狂喊乱叫,有时还会对老师同学暴力相向,其他的学生都远远地躲着他,有些老师也叫别管他。可我不忍心啊!我时常把他牵在手里,带回家里,挂在心头,用一颗慈母的心去滋润他,可其中的委屈有谁知道啊?多少次被拳头打得眼冒金星,多少次被脚踢得喘不过气来。可我强忍泪水,咽下肚里,依然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用春雨般的爱抚与他进行心与心的情感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某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也高兴地叫我“熊妈妈”,以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要我一到场,他就温顺得像只小绵羊。
学生张某,是一个家庭非常特殊的女孩,父母均是在逃犯,她和弟弟寄居在叔叔家中,入学之初,她的表现是极度的自我封闭,常用警惕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包括我对她的关爱,每次试图接近她时,都被她用沉默拒绝了。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还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身体消瘦得如芦柴棒一般。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时地给她买来各种营养品,还经常把她带到自己家里,给她煨骨头汤,给她炒喜欢吃的菜„„在我的关爱下,她敞开了心扉,也变得开朗活泼,爱说爱笑了,少年的天真本色重又回到了她的身上。上课也能够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也大幅提升,还能主动承担班中的各项劳动。
四、淡泊名利 常怀善心
我现在已经是中学高级职称,对于学校里给予我的荣誉,我尽量让给年轻人,他们更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鼓励。2013年,中教高级晋级工资,从七档进六档,当时,学校总共有4人符合条件,3个晋级名额,论资历我是最深的,但当时我主动退出,我觉得这是一种正能量,可以影响其它老师,在评先,评职称中,相互谦让。
我们每个人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人一生在做好人好事中平凡度过,书写春秋,幸福一生。祝在座的各位在人生旅途中多做好事,大长好心,争做好人,幸福一生,好人一生平安,好人一生幸福美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
第三篇:人生一年如数世春秋
人生一年如数世春秋
过于纠结了,所以疼;想不在乎,却难割舍;好想像天空的云彩,会在五彩霞光中幻化出万千美丽,夕阳西下就慢慢散开,不要一丝留恋,等到千里万里后才在气候变幻的当儿偶然相遇,然后相拥化雨,九天飘落,来看尽这天下的美景,阅尽这人间的春色,简简单单、真真切切、从从容容、自自然然!呵呵,这是一个男人的淳朴,也是
我心中最为美好的愿景!
可惜人生一年,如同数世春秋,我的简单和淳朴在这疯狂的世界中随波逐流,没能经住这红尘的战场而支离破碎,是我的错还是你的错或是我们都错都没错,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不是圣人,无法看透,不过我就是我,数世后我依然内心强大的站立在自己的舞台上,用自己的小眼扫掠着这世事的浮华,用自己嘶哑的声调唱那一首人生的激昂,去哼那一曲只有自己才懂得的天荒地老!
人生一年如数世春秋,你要明白,就必须经历,经历过了你才会明白;我知道自己是一介凡夫,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到,但我还是希望我的努力、我的挣扎、我的呼嚎能被那漫天飞舞的樱花飞雪理解,能被那随秋风飘落的片片枫叶知晓......人生一年如同数世春秋,一年已经让我懂得和明白了许多,一年已经让我变得更加的沉着和冷静,这一年我本想变成永恒,可惜你不让,或许是你被迷失,不能看透,或许是我顾虑太多,要求事情的完满,但不管是谁和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因为有你的美丽和我的百般回顾以及我潇然的泪......人生一年如同数世春秋,一生一世闪过的人太多,大多数会是我生活的过客,不值得我留恋的,不值得我多看半分,不值得我正视,甚至我都不会抬起眼皮,只是在匆匆行走的路中我为何要驻足前往赛目的路,为何要抬眼,为何要看见那只专属于你的美丽,而这一切又是这么的突然,我还来不及深吸一口气就被你拖入到深邃的河中,不能呼吸,不能动弹,不能思维,以至于我把爱都藏起,找来万千理由说服自己把你拥抱......人生一年如同数世春秋,是欲望太多,还是我背离了自己的海誓山盟,抑或是没经住你的千娇百媚......人生一年如同数世春秋,其中有太多的爱恨情仇和牵肠挂肚,我的、她的、你的、他的,谁能说清楚,谁能讲明白,谁又能超脱,能怪谁?又能恨谁?估计只有等到那仇的刺刀插入我们彼此的胸膛,等到天空洒下那充满恨意鲜红的血花,等你我只能看见天空的最后一丝阳光之时,或许我、她、你、他才会明白这人世的脆弱和美好世界昙花的美丽!
人一生一世,能留下什么,能留恋什么,能书写什么,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又能代表什么,今后又有几个人能想起或思及?
人生一年如同数世春秋,一生一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第四篇:春秋读后感
春秋小感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悠闲地午后,翻开《吕氏春秋》,看谋臣策士家国三寸簧舌,感金戈铁马江山万里血泪,不觉时光流逝。
正如书中说到,“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於古也,犹古之於後世也;今之於後世,亦犹今之於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後,古今前後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长见》)这就是说今天与古代的关系就像后世与今天的关系,了解前者就可知道后者,这就是圣人上知千年下晓万世的道理。虽然这样单纯的说法似乎忽视了社会是在前进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但变化过总是有迹可寻的,在人们处理事情上是可以借鉴的。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虽说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虽然《吕氏春秋》是作为治国方略编写的,但是其中的一些道理却是通俗易懂的为人之道,可见即便是一国之君也是先为人再为仁,也就印证了那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不二》篇这样说道“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後。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後,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虽然在其中对墨子、陈骈和杨朱的思想主旨与传统的认定有一定的偏差,但总体上还是正确的。
其中难能可贵的是《吕氏春秋》对诸如君臣关系、亲子关系方面的看法有了颠覆的变化,儒家主张忠与孝,几乎是无条件的服从,少有下对上的矫正和叛离,然而《有始览·兴同》中却说“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物之从同,不可为记。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君同则来,异则去。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即便是君主,做了有害于百姓的事,百姓就不会支持你,父子也是一样。这对于习惯接受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思想的人们来说是一种颠覆。
《慎行论第二·察传》里的一段话给我启示最多,“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意思是说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分清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言辞从而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吕氏春秋•诬徒》)这样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讲究师生同体,先正己再传授的老师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由此看来即使是教师,也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哲学的的内容,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学相长,更何况我们学生呢。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古为今鉴我们不仅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吕氏春秋》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被司马迁称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是我们了解先秦思想正心修身的一本好书,值得一看。
第五篇:浅谈春秋
浅谈春秋
春秋,有多种含义,或泛指岁月,或指我国古代鲁国的史书《春秋》,还可以表示历史上那个被称为“春秋”的时代。在这里我要说的就是那个被命名为“春秋”的时代,那个继夏、商、周三代鼎盛统一之后的第一个**年代。
对春秋的认识最初来自《左传》。《春秋》的原文精简凝练,不过一两句话就把一件复杂的事说完,而《左传》结合史实对《春秋》进行详细的解读,我想,读《左传》应该会更容易明白吧,于是,我开始了《左传》的阅读之旅。读《左传》读了没几页,我发现以我浅薄的古文知识根本啃不动这部经典,无奈之下,只好再借了一本现代文写的《春秋史解读》以帮助理解,这样以后,才能继续把《左传》啃下去。啃书的过程中,对春秋有了更深的认识。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真是很弱小,小到连一个小诸侯国都不如,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已是名存实亡,但他毕竟还保有这个虚名,于是便被各个强大的诸侯借来当作称霸的一个工具,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晋文公称霸时的“天子出猎”一事,所谓“天子出猎”,实际上就是晋文公叫周王来见证自己成为盟主的事实,只是当时写书的人避讳直白地写这件让周天子如此丢脸的事,因此写成是“天子出猎”。由此我又想到《左传》中一些字眼,在《左传》中,对各诸侯国的称呼并不完全相同,如在说到齐侯时说的是“侯”,而在说到楚王时并不称其为“侯”,而称为“楚子”,据参考书所写,对诸侯国的称呼不同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周代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等等级,这里的称呼是按照各国的爵位来说的;另一种说法说“子”这一称谓是针对夷狄的叫法,表示中原人对蛮夷君主的轻视。两种说法,不知孰真孰假,也许都有道理,但可以肯定的是:两种说法都体现了《左传》,又或者说是体现了《春秋》的作者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仍然非常注重等级身份,难怪即使是晋文公、齐桓公也只称霸主而未敢称王。另外,《左传》非常注重礼的宣传,例如,《庄公十八年》中说到“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教,不以礼假。”《成公十三年》中写到“礼,身之干也”,(鲁)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义,为安其居”,“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都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但从与春秋有关的书来看,春秋的等
级、礼制观念并非完全受到破坏,也许这里所指的礼制受破坏多指上层阶级的越礼行为,如国君的丧葬规格僭用天子规格,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等,而从整体上看,下层的奴隶、平民与上层的贵族之间依然是等级分明,礼教分明的。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猜想,但同时也是我阅读的一些感想。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值得深究之处,春秋这个时期,战争频繁,但同时社会的经济、生产力以及思想等也在长矛铁戈中发展,要想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春秋,单凭一两本书是远远不够的,探索大时代,从管中窥其一斑,难见其全貌,以后还要更广泛地阅读,这样,即使不深究,从宏观上来说也能拓宽自己的眼界,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