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诗歌鉴赏集萃hh

时间:2019-05-15 08:0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诗歌鉴赏集萃hh》,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诗歌鉴赏集萃hh》。

第一篇:教案诗歌鉴赏集萃hh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诗歌鉴赏题集萃

21.阅读下面的宋词,简答(1)—(2)题。(4分)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对这首词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词的上片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矫健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B.“起来慵整纤纤手”’“纤纤”二字用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借以点出人物的年华和身份。C.“露浓花瘦”一语,表明时间是在秋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同时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D.下片用人物的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而又好奇、冒失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E.整个下片都是写“动”,与上片正好形成对比,可见上片的“静”,不仅是静中见动,而且也是为了衬托下片的“动”。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庸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为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CD(2)李清照的好。相比之下“和笑走”略显轻薄,“和羞走”则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依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则少女窥人之态可掬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上 柳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②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②金勒:饰金的马笼头。①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达作用。(4分)

②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4分)

12.(1)①“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②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词更耐人寻味。

第1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2)①画面感强,静中有动。“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②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像。“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

逆旅淹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5分)

14.【古诗鉴赏】(8分)

(1)参考答案: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

评分标准:答出‚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1分,‚侧面‛(或情境描写)1分,‚百无聊赖‛1分。

(2)参考答案: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评分标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合理2分。妙处:‚夜不能寐‛1分,‚抑扬顿挫‛1分,‚渲染气氛‛1分。意思对即可。

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第2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17.(1)拟人(1分)

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2)可以有两种答案:

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臵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其一)“南枝„„,泄露„„”和(其二)“溪桥„„,茅舍„„”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写一简明赏析文字。(2分)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4分)

16.(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1分)‚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以景衬梅,从侧面)(1分)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1分)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2分)

第3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姻笼月罩中矫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

答:

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2分)答:

16、(1)(4分)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给4分。下面示例中所例句的4个方面的特点,学生任答出一点,给2分,只有概括,没有联系诗句具体分析,给1分。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请,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

(2)(2分)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1分,意思相同即可)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1分,任例举一句即可)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⑴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

第4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⑵两首诗的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答:

16.诗歌鉴赏:.(1)贺诗表达了喜悦、赞美之情;曾诗表达了对柳的贬斥、嘲讽之意。

(2)前者由柳条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条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指导:

(1)充分关注,知人论世

看清诗歌题目、注解、作者,甚至是题干的隐含信息,把握写作重点和相关背景。要注意的是,可以联系作家的身世、遭遇等帮助理解诗歌的内涵,但对作品的分析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贴标签。豪放、婉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隐居出世、积极入世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2)立足全篇,整体定位

感受作品所描写的自然景象、人物形象,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3)抓住关键词、切入突破

寻求聚焦作者情感的核心词、中心句,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4)揣摩体会,规范表达

揣摩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把握其内在意蕴;鉴赏术语的要灵活运用;注意评述结合(任何一个题目,如果这样问:‚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就必须评述结合);先拟草稿后誊写一定要在规定的字数内答题。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首联“寒山转苍翠”句中用的“转”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两处用典,一是以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_____________,借指朋友裴迪;一是用《五柳先生传》的作者_____________自比,这样用典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转‛化静为动。(1分);表现出山色随秋意渐浓而色彩愈来愈深(2分);②接舆、陶潜。(1分)借接舆生动地刻画出裴迪隐士(狂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进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第5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间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被贬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一个‚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来。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大意对即可,要结合诗句分析,每个字2分)

(2)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加强烈,他忧惧自己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2分)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2分)(大意对即可)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日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许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注:游丝,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①写出首句中“斗”字的妙用。(2分)

②钱钟书先生对此诗末句中“游丝”这一意象的评价说“著墨无多,神韵特远”,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4分)

15.①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艳阳普照下一片灿漫春光所引起的独特感受。春光烂漫,丽日当空,争艳竞妍。传达出春天方兴未艾的趋势,天地间充溢着热烈的大好春光的气氛。‚斗‛字似乎还呈现出春光日日与时光的脚步竞赛,暗含着作者韶光易逝的轻微感慨。

第6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②同意。‚游丝‛,是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诗人巧妙地用它来比喻自己的绵绵思绪。既表现出有朝一日‚心事浑无事‛时的轻松悠闲、容与自得的的期待,也反衬出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手法1分,句意阐发1分,解说1分,总分3分)(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结合词意分析2分,景情反衬2分;写法好处1分,总分5分)。

全词分析:不少专家都曾指出过辛词的多样性特点,肯定各种风格的作品往往又都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一旦我们细读了辛词,便会有极深的感受。就拿这阕《清平乐》来说,可以讲是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勉,不坠壮志。全词因有这一句,思想境界顿然提高。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因此自然就形成了这幅难得的风情画!

通过画面,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激烈跳动着的凄苦的心,那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执着的心!尽管作者有意要把它掩藏起来。

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第7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区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这样,能够在断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钅答小声铿金訇,钅答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象庐山香炉峰,所以改称博山。(博山炉是外表雕刻成重叠山形的香炉,见《西杂记》)。作者在上饶带湖闲居期间曾多次游览博山,并留有颇多的题咏。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问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3分)

(2)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13.(9分)①紧扣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怨雨之情。

②同意。望着残红及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诗人懊丧、怅惘,这时突发奇想,‚却疑春色在邻家‛,诗人的想像似乎小、真实有据又天真烂漫。‚疑‛字极有分寸,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末句起了点石成金的作用,经他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题目中的“事”在全诗中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分)

(1)本诗的事指‚江上钓鱼者‛‚归来不系船‛这件事及由此勾起的心事。(意 合即可,2分。)

第8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2)因为‚不系船‛三字领起后面三句(2分):每二句上承该句点名船停在

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1分)。但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三四两句给与了明确的回答(1分)。(共2个得分点:作用2分,具体分析2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晋时为齐王司马冏的幕僚。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②后人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作简明解说。(2分)

(2)前人评说,首句“凄清”二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3分)

(3)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13.(1)七言律诗(或七律)。(1分)特点:四联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用韵、平仄、对仗只要求答出一点即可给1分)(2)①‚凄清‛二字,写秋意的冷清,实衬心境的凄凉,并奠定了全诗凄清的感情基调,(每答对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3分)(2)用云雾、残星、秋雁、菊花、枯荷以及高楼的笛声,层层推进,反复渲染,勾勒出一个凄冷清凉的意境。抒发了羁旅思乡归隐的感情。(意象特点或意境概括2分,感情1分,共3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小题(8分)

鹊踏枝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词的上片写整夜为相思苦恼。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怀?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2)词的下片写翌日的登眺。试赏析“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句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由诗演化而来,因此也叫“”,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因此也叫“”。(2分)13.【答案】【解析】(1)主要运用拟人手法(1分),烘托思妇(游子、作者亦可)苦怀。菊花笼罩着一片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秋凉了,双栖的燕子也飞走了。(1分)只有无情的月亮,没完没了地一直照到天亮。这种无端迁怒,更表现出主人公心中的烦懑。(1分)

(2)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但要寄信吧,水远山遥,竟不知伊人何处。彩笺写罢,又换尺素,表现了闺中人(游子、作者亦可)絮语叮咛的情意。(1分)这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无限悲慨。(要点:对照、突出悲慨)(2分)

(3)(2分)诗余长短句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阮郎归 曾觌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1)就有关宋词的知识填空(1分)从风格流派来看,本首词属于流派。

(2)结尾二句是全篇的警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分析(3分)

(3)全文处处说燕,却始终不着一个燕字,正如邹祗谟在《远志斋词衷》所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如用意。”联系全词分析咏物的这一特点。(5分)

(1)婉约(1分)

(2)暮春时节,落红阵阵,有的飘零岸上,有的落入水中,殊为人怜惜;写燕子惜花,同时也是将诗人怜惜美好事物的心情反映出来。(3分)

(3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衔‛正是燕子的动作。(2分)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2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6分)

书愤

第10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事见《苏武牧羊》)。

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3分)

(2)文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3分)

16、(1)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而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2)本诗没有涉及‚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意思,只是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学生如果有别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③落山路,枳花④明驿墙。因思杜陵⑤梦,凫雁⑥满回塘。

[注]①商山:又名地肺山、楚山,在今陕西商县境内。②铎:指车上的铃铛。③槲叶:叶片很大,冬枯春落。④枳花:早春开花呈白色。⑤杜陵:长安城南的地名。⑥雁:均为水鸟。(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在诗句的构成上有何特点?与我们接触过的哪些诗句异曲同工?(举出一例即可)

12、(1)‚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

(2)这两句均为三个名词的并列,无动词,属一个意象的组合。我们接触过的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赤壁

第11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听晓角 唐·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堕关榆,边关榆叶飘落。《小单于》,乐曲名。

由诗句的描绘你能感受到角声应该是怎样的?抒发了什么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6.角声应该是悲凉哀怨的。抒发了征人凄凉冷落的边愁乡思之情。点拨:这首诗只写了吹角以及所吹的曲子是什么,没有对角声进行具体的描绘,而只是写了吹角的环境:边霜、堕关榆、孤月、塞鸿飞不度、秋风,从而渲染了一种寂静、凄清、冷落的环境氛围,由这中环境氛围我们不难推测出角声应该是悲凉哀怨的。文中也没有明写人,但是,我们从‚边‛‚关‛‚汉月‛等可知其中的人是‚征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是以环境和角声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写身处边关的他们此时此地的凄凉冷落的边愁乡思。诗歌不直接写角声,而角声犹如在我们的耳边回响;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时无人呼,流到前溪也不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这首 表现了诗人孤寂无奈的情绪,你认为如何?请说明其理由。答:。

第12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16.(6分)表现‚闲适‛的心情:沐浴着山雨溪风,怡然垂钓,篷底自斟自酌,醉来酣睡,无人打扰,任小船随波逐流,何等清静闲适。

表现孤寂无奈的情绪: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表现了闲适的心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孤寂无奈的心情。诗中的钓者是在‚山雨溪风‛的凄凉氛围中垂钓的,它使用着粗陋的‚瓦瓯‛,独斟独饮,形单影只,百无聊赖,只好以酒为伴,借酒浇愁,‚醉来睡着‛、‚无人呼‛醒,只好听任小舟在山溪中漂流。这些无不表现出钓者的孤寂和凄苦。(只要抓住诗中的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到诗的思想况味,则可酌情给分。)

1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撼庭秋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1)作者晏殊是北宋(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2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阙中“景语”所传达的情。(2分)

(3)如何理解“心长焰短”?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4分)

13.(8分)(1)婉约派(2分)

(2)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透露着词人的孤苦寂寞。表达了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景物特点的概括1分,感情1分)

(3)‚心长焰短‛表面指细长的烛心和短小的火焰。实际上,心长是指情长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焰短暗示着力不从心,暗示着希望渺茫。‚心长焰短‛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2分)表达了词人无汉扭转人生,无法改变别离命运的哀叹。(2分)

13.下面是明代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1)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做过苏州刺史。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3分)

(2)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3分)

(3)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3分)

第13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13.(1)白居易《琵琶行》《卖炭翁》(3分)(中学阶段读过的其他篇目也可,每个空1分)(2)这三句诗都是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比喻人之衰老。(3分)

(3)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续写下片赏析(150字左右)。(6分)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写初夏乡村情景,极富农家生活气息。词上片写景,重在路途之声;下片言事,重在行人之态。纵览全词,起笔于有声,落笔于有声。

通常,诗词中景多是视觉形象的画面。上片,苏轼一改常法,拿乡村声响入词,于平易中见别致。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缲(sāo)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声声入耳。些少三句,全从声响中来,使乡村的季节色彩、田家的农事活动、农村的生活情态以及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之情,均有不同程度地表现。

16.古诗鉴赏

下片,写词人行色匆匆于乡村道上的片断感受,未直接抒情而情蕴其中。过片,‚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倒叙,上片所写景由此而来。因路远酒醉,体乏人困,才有睡意朦胧中‚听‛来的乡村景致。日高人渴觅茶,见人物情态,真切中有不拘小节的生活真趣。结篇‚含不尽之意‛。既收于叩问声,呼应上片,又状出了身为太守的词人讨茶态度,‚试问‛所问,或者还含了农人的家常、丰收的盼望。

(得分点:据上文提示,人物“情态”、篇末“人声”的赏析,各2分;点明“酒困”句,以顺接上片赏析1分;语言流畅富于美感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灏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1)说说“一笑”是怎样的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2)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答:

15.(1)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诗人终于“生出”四川回到家乡,一方面为自己

第14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这是悲欣交集的笑;经历了“投荒 万死‛的磨难后,诗人的情感升华了,心灵净化了,生命单纯了,一切都如眼前的山 水,那样亲切,那样畅怀,因此这也是豁达的笑;由‚岳阳楼上对君山‛可知,诗人 面对政治迫害和人生磨难,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因此也可以说这是英勇 无畏的笑。(2)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 节操的卓立不群的诗人形象。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①二首》注释

投荒万死鬓毛斑,②生入瞿塘滟灏关。③未到江南先一笑,④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⑤绾结湘娥十二鬟。⑥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重看青山。【注释】①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② 投荒:贬官到荒僻的地方。③瞿塘:峡名,在四川省奉节县附近。滟灏(音艳预)关: 滟灏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 带。古代民谣有‚滟灏大如襆(音浮),瞿塘不可触”的话。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生入……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二年,年老息归,有‚值愿生天玉门关‛的话。此 用其语。④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⑤川:这里

指洞庭湖。⑥这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绾(音晚)结:(将头发)向上束起。湘蛾:《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发髻。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中读元九诗[注]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被贬通州。这首诗前三句写“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岸坐”,这样写创作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答:

诗中第四句写“风吹浪打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14、①黑夜中凄凄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寂静冷清的环境及仕途的冷落‛也给分)

②既实指江中的狂风大浪,又喻指险恶的政治风浪(指诗人心中悲愤不平的感情)

第15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1)元曲包括_______和,这是一首。[中吕]是指。(2分)

(2)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简要分析。(6分)答:

14.(1)杂剧散曲散曲(或小令)宫调(2)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只是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显得含蓄。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直抒胸臆。

第一小题考查了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为A级。

第二小题要求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

16.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特点。(2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16.(1)高洁、清秀;淡雅、素朴。(答对一组得1分,两组中各答一个,得2分)(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柳永(北宋)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③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16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注释:①危楼:高楼。②黯黯:迷蒙不明。③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1)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其文学评论专著《人间词话》中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之第二境。”其他两种境界分别为:“。。”和“,。”(2分)

(2)问: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答:

16、(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共2个得分点,每点3分,共6分。

(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3分。(只有‚坚贞‛、‚执着‛、‚志诚‛等表述没有结合原词句具体分析只得1分,结合了原词句具体分析可得3分)

(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3分。(只有‚愁绪‛等表述没有结合原词句具体分析只得1分,结合了原词句具体分析可得3分)(3)两点融合起来,并结合原词句进行了具体分析,视分析程度也可给6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诗中首尾相贯。你同意么?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调?你对此有何感触?(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同意。‚不系船‛三字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三句全从这三字生出。首句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第二句点明‚罢钓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疲倦想睡觉而懒得系船的心情。情景结合,表现了悠闲的生活情趣。最后两句,‚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语,一放一收,把诗歌的意思推进了一层,生活地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参考资料】‚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即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刘坡公《学诗百法》)

(2)第一问:这首诗歌表现的是一种悠闲自在或者闲适洒脱的生活情调。第二问正面回答:诗歌即事抒情,将‚罢钓归来不系船‛这一事件,与‚江村‛夜景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看似懒散实际是一种闲适的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正是现代都市人包括我们特别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第二问反面回答:可以‚看似闲适实际是一种懒散的生活情趣‛‚缺乏积极进取的激情‛‚不符合生活真实‛等角度回答。

第17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1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

(2)简析本词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5分)

答:

13(1)本词表现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中用的英雄内心的愤懑和矛盾,也表现了诗人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愿望。(得分点:怀才不遇愤懑矛盾扫荡黑暗的愿望)

(2)本词巧妙地运用深化传说,借助于象征和大胆想像,构成了一幅瑰丽宏大、气势磅礴的超现实艺术境界,有力地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得分点:神话传说想像象征超现实的或理想的世界)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下面题目。(6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2)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时无人呼,流到前溪也不知。

第18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这首 表现了诗人孤寂无奈的情绪,你认为如何?请说明其理由。答:。

16.(6分)表现‚闲适‛的心情:沐浴着山雨溪风,怡然垂钓,篷底自斟自酌,醉来酣睡,无人打扰,任小船随波逐流,何等清静闲适。

表现孤寂无奈的情绪: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表现了闲适的心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孤寂无奈的心情。诗中的钓者是在‚山雨溪风‛的凄凉氛围中垂钓的,它使用着粗陋的‚瓦瓯‛,独斟独饮,形单影只,百无聊赖,只好以酒为伴,借酒浇愁,‚醉来睡着‛、‚无人呼‛醒,只好听任小舟在山溪中漂流。这些无不表现出钓者的孤寂和凄苦。(只要抓住诗中的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到诗的思想况味,则可酌情给分。)

1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附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做出简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的内容,从诗歌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2分,共计3分)

(2)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乐景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w.w.w.k.s.5.u.c.o.m 10.阅读下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点绛唇·长安中作

元好问①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注]①元好问,金代词人。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作此词时,他才十九岁,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②沙际,意即水边。

第19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⑴词中的“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①,比较欧阳修《蝶恋花》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②,王安国《清平乐》的“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③,黄庭坚《清平乐》的“春无踪迹淮知,除非问取黄鹂”④等,你认为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试加分析。(可借用序号阐析)(4分)

⑵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篇(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2分)

10.(6分)(1)(4分)

①句更能体现。(1分)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3分)(意思对即可。)(2)(2分)示例4种:

a.既说‚春归‛,已是无可臵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即使在梦中也要去寻觅春天,反映年青而有志向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b.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前面已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c.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既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还要到‚梦里寻春‛,这些充分表现出年青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积极心态。

d.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淡淡的怅惘。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起句‚沙际春归‛,令人联想丰富,我们似乎看到,这暮春时节,春色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但作者没有过多地伤感哀叹,而是想方设法留春、问春、寻春直至梦春,词人是年轻的,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山是健康而执着的。(属开放型,言之成理即可)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张九龄于唐玄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是开元时代的名臣。试从所描写的景色、表达的情趣或用字的繁简的角度,分析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第20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12诗歌鉴赏答案

(1)景色相同,情趣相异

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当时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诗虽然歌咏的是同一对象,而各自蕴含的感情则相异。张诗主要是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盛赞‚灵山多秀色‛,因而,其笔下的瀑布既高远又多彩,从万丈高空的重云之间洒落下来,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红泉‛,冒出紫烟,灿如彩虹。诗人这时位望通显,于此诗中喷发出来的是雍容华贵之气。李白,狂放不羁,不愿阿谀逢迎,生喜好游览名山,因而,他遥望庐山瀑布而吟诗,着眼于瀑布的云端飞泻,力猛气壮。(2)繁简不同,别具一格

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诗的描写角度多,笔墨铺展,基本属于‚繁‛的一类。此诗多角度描绘庐山瀑布水的远景,既写瀑布之高远,又现其多彩,状其声威等。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写,诗形象鲜明。‚繁‛而得当,毫无繁冗之弊。

李诗描写角度单一,笔墨浓缩。基本属于‚简‛的一类。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庐山瀑布的高和长,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气势。‚简‛而有方,以简见丰,耐人咀嚼。

一言以蔽之,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吟咏的是庐山瀑布同一景点,而描写角度不同,繁简有别,情趣相异,别具一格,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w.w.w.k.s.5.u.c.o.m(第一点结合诗人背景,诗人性格答,意思对即可。第二点答工笔和白描的手法也可。要点各占2分,解析各占2分。语言不顺畅适当减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2分)答:

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

16、(1)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功名未就,展转反侧的愁思(答出‚辗转反侧‛即可得分)(每问1分)

(2)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1分),而是触景生情,情景相生。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唉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出了出色表达。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第21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②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从体裁上讲,这是一首诗,第三联又叫。(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

(3)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3分)答:

14.(8分)(1)(2分)七言律诗(答律诗、近体诗、格律诗都对),颈联。(每空1分)(2)这首诗追忆昔游,极写锦江之美及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3分)(3)(3分)寓情于景(或答借景抒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都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说芳草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将人的感情赋于碧草白云。(答‚运用对仗,使句式工整,音韵和谐。‛给1分)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其一)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波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①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②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有什么特点?(4分)

12.①视觉听觉表达游湖的愉悦(每问2分,共4分)②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第22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昔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分别简析“缺月”与“孤鸿”在表达这种感情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缺月:有望月无眠的意象,有月而缺,也有孤独伤感之义,借此侧面烘托了思想感情。(2)孤鸿:是托物言志,借孤鸿写自己。“惊起”写其惊恐不安,“有恨无人省”写幽怨无法说出的愁闷,不栖寒枝写无处安身的慌乱。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信秋词(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长信”,原指汉代长信宫,这里指皇帝的后宫。“漏”,宫中的滴漏,古代的计时器。)

分析一二句景物的特征及写景的目的。(2分)答:

第三句“无颜色”三字用得好,有实有虚,试作分析。(3分)答:

末句中的“清”“长”二字充满暗示,分析诗中人物的感情。(3分)答:

15、答案:(1),深秋黄叶,夜寒霜重。景物描写渲染了萧瑟冷寂的色彩,烘托了人物孤独,凄凉的怨情。(2),实写冷宫里室内用具的陈旧,色彩黯淡。虚写人物心情的暗淡凄凉。(3),暗示诗中人心境凄清,幽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村行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性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棣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帐?村桥原树似吾乡。

(1)山峰本不能语,是客观事实。有人认为“数峰无语”是诗中拙笔,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答:

第23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2)诗贵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全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5分)答:

12.答:(1)这非拙笔而恰是生花妙笔,仿佛山峰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因诗人思乡而忽然‚无语‛,亲切自然,人情流淌。

(2)全诗摄初黄之菊,万壑晚簌,无语数峰,胭脂叶落,日暮夕阳,雪香荞麦的山村秋天日暮晚景入诗,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浓郁的思乡之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①.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分)答:

②.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2分)答:

③.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4分)答: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2分)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2分)

13。答案

①.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②.‚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③.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w.w.w.k.s.5.u.c.o.m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1)诗题中有“南望”二字,请指出原诗中哪是“望”的内容?(2分)

第24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2)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末句中用“画”不如用“衬”更贴切。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6分)

12.(1)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指明是后两句即可得分。)

(2)不同意。用“衬”说明山峰本来就存在,没有新意;用“画”,说明本来没有山,而是飘动的白云描画出来的,写出了云彩的灵动和山峰的美妙,更传达了诗人登高远眺、难得望见无限风光的惊奇和喜悦之情。

同意。用“画”不能表现出景物的主次,也缺少层次感;用“衬”能突出山峰的高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3.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前人评价说:“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明”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前两句诗说明“明”字妙在何处。

答案及解说:前两句写白天行舟看到青青原野上春雨欲来,阴云低垂,令人压抑。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那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让人眼前一亮,顿觉怡然。同时,作者不直接写船在行走,而用时不时有花出现来暗写船在动,十分巧妙。(划线处每处1分,简析2分)

(2)简析“满川风雨看潮生”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的心境。

答案及解说: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河水上涨,春潮奔涌而来(2分)作者静观风雨春潮,表现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或:作者看风雨吹打,潮水起伏,表现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态。(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上片的提示,完成下片的赏析.(6分)

浣溪沙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

上片,前两句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仿佛作者也随着浩渺的碧空和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这里没有多作说明,点到为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下片,15、前两句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而客尚滞留,本已不胜惆怅,何况那声声‚杜鹃啼‛,更引起羁旅之人无限乡思。‚忍听‛,实际上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尾处点明。

第25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一(3)题。(7分)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天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奇支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

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①。谈笑净胡沙固③![注]①此测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

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w.w.w.k.s.5.u.c.o.m 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C.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通篇笼罩的感情基凋。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应属于“豪放词”。

(3)同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是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竹犹存”。以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类似的语句相比较,写出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3分)

12.①【B】(意思是:为此,我宁可鬓生白发。拼却,豁得出去;华,白发。2分)②【C】(‚通篇笼罩‛是以偏概全:作者心情是复杂的,有退隐山林的逸致,也有关心国事的心情。2分)③(3分)相同点:山林隐居,贞洁自持。

不同点: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 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爱国忧国之情。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第26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2分)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分)(1)(2分)重阳节(1分),‚九日‛、‚登高‛、‚饮酒‛、‚菊‛(写出其中两点1分,每空0.5分)(2)(6分)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2分)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4分,指出表现方法直接抒情和想像各计1分,分析正确各计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诗后问题。(8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①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字摩诘,有文集《》。(2分)

②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 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6分)答:

14.①五言古体;《王右丞集入》(2分)

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牛羊归巷、野老候童、野鸡唤伴、蚕儿造窝、农夫絮语(写出四个即可,2分)。前面写了那么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2分).诗人借此以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上三峡①李白

第27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②,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有无奈更有新奇。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③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与《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请就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诗歌“融情入景”的看法。(3分)答:w.w.w.k.s.5.u.c.o.m

12.(7分)①(2分)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说‚夜航充满艰险‛,就更没有根据)②(2分)A(‚情趣盎然‛和‚新奇‛不恰当,诗人的状况是逆境难熬,情绪郁闷)③(3分)《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下江陵》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一日千里‛是诗人心态轻松的主观感受,喜悦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一位诗人,同一处景致,却气象迥异,正是‚融情入景‛的鲜明写照。(关键点:①《上三峡》心境抑郁,风光减色;②《下江陵》心情喜悦,景象开朗;③同一诗人,同一景致,气象迥异;④点明‚融情入景‛或‚景语皆情语‛。以上四处一处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鲁山早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干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经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中用字明写山野的静,又用等词句暗写山野的静。(2分)

第28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4分)

答:

10.(1)幽;霜落,熊升树,鹿饮溪,一声鸡。

(2)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颈联写的是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田野很静,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的“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声”是以声写静(以闹衬静)。(言之成理即可)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西太一宫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注:[1]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时期所建,在今河南省开封县西八角镇。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时隔32年重游西太一宫写的。[2]蜩:蝉。

问:古人评这首诗,认为一、二句的“暗”和“酣”用的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作用。答:

16.(6分)‚暗‛,写出了柳叶之密、柳色之浓(2分);‚酣‛把荷花拟人化,让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泛着红晕(2分);‚绿暗‛和‚红酣‛色彩绚丽,境界甚美,并与第四句的白头相对照,表现了作者抚今追昔,思念亲人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①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2分)

②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3分)答:

③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

13(共8分)

第29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答案】:①词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小令。《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词牌(2分)

【答案】:⑵严词写的是桃花,因为“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从时间上看,桃花与梨花、杏花同期开放。郑词写的是梅花,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3分)

【答案】:(3)严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作者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郑词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w.w.w.k.s.5.u.c.o.m(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 什么?

12.(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4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4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

①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首联写景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在用典、想象及倒装方面都有精妙之处,请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5分)

第30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12.(1)诗歌起笔写景,描绘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以景写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叹。把东风拟人化,但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忧愁、伤感)。

(2)颔联运用了‚庄子梦蝶‛的典故,创造出曲折幽深的情境,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尾联暗用范蠡泛舟五湖,归隐田园的典故,‚归‛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作者用‚蝴蝶梦‛想象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杜鹃啼三更‛令人联想游子之心,构成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思乡之情顿出!

尾联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倒装后强调了‚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深刻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不休的苦闷、彷徨、自嘲、自慰的心理。

15.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微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细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①。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②。

注:①“白玉堂”指天宫,“碧牙床”指天空。

②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出浴的长发飘飘的神女。这两首诗都是写雨,但写作的侧重点和表现手法都不同,请简析之。答:

15.(6分)前一首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情景,重在写下雨的过程;后一首重在勾勒细雨的姿态。

前一首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后一首则全属正面铺写,发挥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明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

附:李商隐《微雨》《细雨》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泳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里举两首题材相近的作品作一点分析比较。

第31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前一首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怎样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呢?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开头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霭,雾气。稍,渐渐。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根本辨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丝丝凉意。后面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迥,远。虚,空。微雨久落后气温下降,人坐屋内,尽管远隔窗户,仍然感觉出寒气透入户内,侵逼到闪烁不定的灯火上;同时,落久后空气潮湿,雨点不免增重,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听得见近处水面传来细微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是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工巧入神的本领。下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如果说,《微雨》的妙处在于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那么,《细雨》的笔法则全属正铺写,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同样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写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暴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萧萧,清凉的感觉。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更为生动地写出细雨。

1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春夜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笛声所引发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要分析。(2分)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句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理?(3分)

17.(1)《春夜闻笛》引发的是贬谪之人盼归的怨望和惆怅。(人留雁归,朝廷的恩赦并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夜上受降城闻笛》引发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2分)

(2)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是因为边地之感,二是因为月色撩动了乡愁。这为笛声的出现设臵了环境,也为末句的直接抒情作了烘托和铺垫。(3分)

18.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4分)

第32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这首诗题为“访城西友人别墅”,但诗中却并未涉及友人和他的别墅,这说明作者在写人方面不落俗套。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8.这首诗在写人方面不落俗套,请你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5分)

答: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诗人并没有把主要笔墨花在描写友人居处的见闻上,也没有渲染好友相逢时的情景。然而,单从这个自然、优美、脱俗的村野风光中,读者也不难想象到这位友人恬静自适的高雅情怀。这种写法清新别致,更耐人寻味。(只要意思答对就可以酌情得分)(4分)w.w.w.k.s.5.u.c.o.m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6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①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ěi”屈原是投湖 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2分)答: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4分)答:

16.(6分)(1)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3分)

(2)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貂锦”一词使用了的修辞方法。

第33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2)试分析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态度。

16.(1)借代(2分)

(2)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或丈夫)已战死,仍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盼他早日归来团聚,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2分)诗中包含了诗人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定** 苏轼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4分)答:

(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答:

15.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本题3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若认为‚旷达人语‛与‚归隐人语‛二者皆有,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②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第34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颔联“万壑有声含晚霞,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试从表现手法、修辞方面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体会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16.(1)写景动静结合,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赋予景物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2)通过对初秋晚景的描写,表现一种悠闲中的失意,同时流露出漂泊在外的思乡愁绪。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夏谷云泉 高棅

云影荡山翠,泉声乱溪端。长林无六月,萝薜生秋寒。

高棅的写景诗,有人说是“工整精练,风格清新”。你觉得如何呢?请就他这首诗的写景抒情方面作些鉴赏。答:

16.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在诗中,赞美夏日的山谷云泉。绿色的山岭飘荡着云影,溪流发出悦耳动听的泉声,茂密的林里没有六月的酷热,垂挂于树上的菠萝和薜荔散发出秋天的寒气。作者通过夏日山谷树林中的描写,表现了与世无争、闲适自得的高雅情趣。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7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江总①岑参②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第一首写了节日中的习俗,第二首写了节日中的习俗。(3分)

(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4分)答:

14.8分)答题要点:(1)重阳节(1分)赏菊(1分)登高或饮酒(1分)

第35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2)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w.w.w.k.s.5.u.c.o.m 15.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摸鱼儿①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62)。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

(1)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全词总线。词人因何产生“惜春”的心理?“怨春”又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

(2)词的下片,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

15.(1)怕春去花落的心态(春天花开得早也就谢得早)(1分);春去无语的无可奈何;时光空逝抱负不得施展的愁绪。(2分)(2)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照应开头,点出‚春去‛主题;点出南宋朝廷日暮西山、朝廷暗淡的趋势,表达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南宋朝廷前途暗淡的担忧。(每点2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

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第36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2)两诗都以“雪”为表现对象,但表现的思想情感不相同。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的 形象,寄托了清高孤傲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 不趋势媚俗的坚定意志。罗诗则。

14.(1)(柳诗)由‚雪‘及人①,重在写人②,‚簑笠翁‛的形象③,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写照)4。(4分。四个要点,写对一个给1分)(2)(罗诗则)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①,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②,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③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④。(4分。四个要点,写对一个给1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拜新月 李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1)这首小诗写的主人公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3分)答:

(2)第三句中说,别人听不见诗中主人公的“细语”,结合诗中的意境,想一想这些“细语” 该是些什么内容?第四句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答:

16.(1)一位少妇。(1分)写她思念丈夫对月细语的事。(2分)

(2)思夫时的千愁万绪,无限的烦恼,以及深深的关切嘱托等。(1分)第四句写寒风吹动少妇裙带来回飘动的景象,(1分)可见她‚细语‛的时间长久和她思夫时感情的深沉。(1分)w.w.w.k.s.5.u.c.o.m 12.读下面的一首绝句,然后赏析。(8分)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②。

注:①崇光:绚丽的光泽②红妆:指海棠。

(1)本诗抒发了诗人对海棠深切的眷恋。

一、二句写了哪些意象,为海棠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答:意象有、、、。氛围特点是:、。

(2)古人在《冷斋夜话》中推崇本诗三、四句为“尽古今之变”的范例,请参考下面一则材料,说说这两句变在何处?(4分)

第37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参考材料

《太真外传》记载:杨贵妃喝醉了,唐明皇召见,‚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 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皇上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答:

12.(1)春风香雾月光海棠;幽静美妙温馨清丽

(2)①用深夜执烛看花的形式,吐露出诗人对海棠的痴迷,想象新颖,构思奇特。

②古人以花喻美人,诗人在此却以美人喻海棠,翻出了新意,比喻脱俗。两点答对一点即可。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宿江边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试至少从两个角度简析本诗的写景艺术。答。

15.①炼字之妙。如首联(写苍茫的暮色正渐渐地从远处的山径之间漫延开来),以一‚延‛字来形容‚暝色‛的降临,生动地表现了它由远及近,(不断漫延加浓)的过程,自然牵动了诗人迟暮孤独的情者,(表现了诗人高楼久坐孤单寂寞的沉重之感)。(如颈联,着一‚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着一‚翻‛字,荡开无穷的韵味,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构成幽渺的艺术境界。)②动静结合。(如颈闻‚薄云‛之静与江水之动,共同构成了一幅天地幽渺的图画,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如颔联,写所闻,鹳鸟、水鹤的静宿和豺狼凄厉的号叫,一静一动中,愈见夜境凄哀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彻夜难眠的无限凄苦。③情景交融。前六句写由傍晚到深夜于江阁所见所闻之景,描写中已蕴作者迟暮、孤寂、心绪难平的伤感;尾联点明闻见所感之由,亦即表明了原来前六句之景,正是‚不眠‛之见闻,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漂泊羁旅、‚遗珠‛无问的凄凉无奈。

12.阅读下面的诗作,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菩萨蛮 李清照

第38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望了除非醉。沉水

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烬:灯火燃烧剩余的东西。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香草。①填空:(4分)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后人誉为“”。李清照是南宋“”派的代表作家。②《日暮》是杜甫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诗,而《菩萨蛮》则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的作品。阅读两首诗词,从描绘的意境、抒发的感情以及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点比较简析。(4分)w.w.w.k.s.5.u.c.o.m 答:

12.填空:‚诗史‛‚婉约‛

①描绘的意境(求异)。杜诗:寂静、清冷、凄清、洁净。(先分析意象‚风月、清夜‛‚石泉流,草露滴‛;再分析整体)李词:上片闲适恬静,下片含蓄隽永。(先分析意向:上片‚风柔日薄‛‚心情好‛‚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下片‚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再分析整体)②抒发的感情。(求同)杜、李都表达了思乡恋亲,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杜诗悲凉沉郁;李词悲喜交加。③表现手法。杜诗:情景交融,委婉含蓄;李词运用反衬——上片写喜,下片写悲,以喜衬悲。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及前人的诗论,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旧本《千家诗》注云:“寻常亦是此月,但觉今夜梅花芳香,其倍佳于他日也。”后来的诗评家又作补注:单从“梅花芳香”上理解今夜月色不同,就显得狭窄了。

诗人笔下的“窗月梅花”富含韵味、亦有技巧,而要怎样理解才算是不“狭窄”的呢“请作简要分析。答。

16.答案要点:①善用衬托(或映衬、陪衬):因有梅花的陪衬,窗前月才别有一番韵味,不仅是嗅觉,视觉上也使人大觉不相同。②巧作暗示(或喻示、双关):‚才有梅花‛与朋友夜访相呼应,梅花又象征了友谊的高雅芬芳。③辅有细节(或铺垫、渲染):寒夜客访、主家火红,宾主情重两相顾及,知人情之暖,胜过冬夜之寒。这些使得今夜的月色较先前格外地不同了。/一个答题设臵3分,答出两个并有得当的分析即可给6分。【古诗译参考】

寒冷的冬夜,客人前来,家中没有酒,只好用茶替代。竹壳火炉里的火苗开始红了,水正烧得沸腾。窗前的明月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只因有了几枝梅花开放,便觉得今夜月色和以前的氛围很不相同。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8分)

清平乐黄庭坚

第39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

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4分)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4分)

17.(1)<1>拟人(或比拟);<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评分标准:本题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3分,修辞原理与作品实际相结合作答才能给满分;意思对即可。](1)<1>这两首作品均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惆怅之情。<2>欧词借伤花而自伤,表现出主人公‚谁可相依‛的孤独感和青春难再的苦闷感;黄词通过‚无人能解‛鸟鸣与春迹,表达了词人对‚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问2分;二词的‚相异‛之处各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填空。(2分)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作者天才豪纵,作为(体裁)亦逸气凌云。“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是积雪,“无花”二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地的苦寒。

(2)简要分析五、六句的含义,说明它们与前后诗句的关系。(6分)答:

15.(1)五律(律诗)双关(各1分)(2)

五、六句写军旅生活的紧张,‚晓战‛‚宵眠‛写出战争的频繁,‚金鼓‛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气氛,‚抱‛字更显示出战斗的紧张。(3分)

五、六句紧承前面的诗意,突出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实则为结句的转折作反面的烘托。末两句表达了边关将士想建功立业的豪情和一片爱国激情,慨当以慷,振起全篇。(3分,四个采分点,少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1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第40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2分)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 畅的。(请分条表述)(4分)

17.(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分)

(2)全诗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二是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4分)w.w.w.k.s.5.u.c.o.m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13.(2分)(1)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4分)(2)一方面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另一方面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

第41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12.(1)不矛盾。(1分)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1分)

(2)前三句叙事抒情,(1分)后一句写景(1分)。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3分)答: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3分)答:

16、(1)‚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2分)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2分)

(2)用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手法1分,效果3分)w.w.w.k.s.5.u.c.o.m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第42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二)》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就其中一点作简要分析。(3分)

16、(1)这首词表达了人在羁旅的寂寞孤独的思乡之情;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3分,每一点1分)

(2)①这首词运用了‚起兴‛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出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②这首词运用了衬托(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夜阑人静、林莺巢燕无声,衬托杜鹃的啼鸣,突出了由杜鹃鸣叫传递出来的悲凉。

③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春夜风雨淋漓、人静灯暗、莺燕无声、唯有杜鹃悲鸣的自然之景触发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羁旅之人悲凉、寂寞的情感。(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得3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8分)

梦元九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2.“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诗与元诗都写了梦,但在写法上却截然不同,试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点?(5分)答:

12.(1)对友人的真挚的思念之情。

(2)白诗不直说自己哭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从对方着墨,构思精巧。元诗说自己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白居易。一反其意用不能入梦写自己的凄苦心境,翻出新意,内容更为深广。

第43页,共43页

设计制作:正阳二高语文组胡朝阳

2013年7月4日打印

第二篇: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

勉县第八中学 刘懿仁

《中考说明》考点概要:(1)初步欣赏诗词的形象特点、体味意境。(2)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技巧。(3)初步分析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诗词的形象:

(一)1、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思乡,怀人)(望月思乡);

明月----团圆或思乡;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笛声----思乡怀远;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夕阳、落日、斜阳、秋天、流水---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失落、消沉、思念或珍惜美好人生)(生命短暂,时光飞逝);

灞桥易水---多怀送别;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红豆----相思;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年华易逝、时光的流逝);

霜----人生易老,环境的险恶,人生的坎坷; 云、秋蓬----游子漂泊不定;

杨柳----送别、伤感(折柳伤别、离别);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杨花----随风飘散,使人想到飘零(离散、漂泊之意);落叶----失意;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坚强、不屈不挠、傲雪;

兰、荷----高洁(坚贞之志);

飞鸟----象征自由;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气节、劲健、积极向上); 芳草——离恨;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梧桐细雨----凄凉悲伤,萧瑟冷寂(凄楚悲凉);

菊----隐逸、高洁、脱俗(傲视);

鸦、猿----凄苦、哀伤的象征;

雁----游子的思乡(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

孤雁----孤独、思念;

鸿鹄、雄鹰、骏马、大鹏----理想追求(志向远大);秋蝉——高洁,悲凉; 子规(杜鹃)----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乡愁乡思);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酒----欢悦得意或失意愁苦;

芭蕉——孤独与忧愁; 青鸟----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 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桃花----美人之喻

比翼鸟、连理枝、鸳鸯——表达情爱;

牡丹----富贵、美好; 禾黍----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

西楼----送别、离愁; 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 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

另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二、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2)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3)描写的角度常见的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2、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反复、双关、化用、设问、反问、拟人、借代、比拟、用典、互文。

3、行文结构:分析篇章结构的常见的术语――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起承转合、衔接、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曲笔入题等等。

4、表现手法:有关表达技巧的关键词――联想想象、衬托、渲染、反衬、抑扬、象征、对比、讽喻、仿拟、隐喻、借代、摹状、通感、赋比兴、托物言志、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直抒胸臆、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明贬实褒、曲笔逆笔、点面结合、跌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委婉含蓄、妙用典故、烘托映衬、正面侧面描写、铺陈渲染、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5、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常见语言特点: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语有:生动、形象、自然、凝练、简洁、准确、质朴、含蓄、新奇、绚丽、优美、清新、精辟、音韵和谐、讲究炼字、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1、清新: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平淡(质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特点: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返璞归真,平易近人)

3、绚丽: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特点:直接、明朗、爽快、泼辣)

5、含蓄(蕴藉):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特点:言在此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贾岛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三)作品的风格:

1、雄伟: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豪放: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3、沉郁: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婉约: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悲慨: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旷达: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四)作家的个人风格:

复习时要善于总结唐宋两代代表作家的个人风格。如三曹的苍凉雄健,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恬淡生动,高适、岑参的雄浑奇拔,李商隐的清丽俊逸,苏轼的豪放洒脱,辛弃疾的气势雄壮,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柳永的缠绵悱恻,李清照的婉约清丽等。

三、分析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从诗词的语言角度分为:(答题语言见三

(四))

1、忧国伤时: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牧《过华清宫》,杜甫《登楼》等。

2、建功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老马行》,辛弃疾《水龙吟》等。

3、思乡怀人: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4、长亭送别: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维《渭城曲》,柳永《雨霖铃》等。

5、别恨离愁: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李清照《醉花阴》

6、生活杂感: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夜喜雨》等

(二)从思想内容可分为:

1、山水诗、田园诗(写景抒情诗)。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瞑》

2、咏物诗(咏物言志诗):如于谦的《石灰吟》

3、即事感怀诗:如怀亲、思乡、念友类诗歌。

4、咏史诗(怀古咏史诗):刘禹锡、杜牧等人的咏史诗,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

5、边塞诗(边塞征战诗)。如:岑参的《白雪歌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回答诗歌的思想内容常用术语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三)抓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 : 菊花—高雅 莲花—高洁 杨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浮云—飘零 落日—惆怅 秋雨—忧愁 鸿雁—思念 流水—叹惋 大漠—苍凉 美酒—壮行

红豆—相思

竹林—闲趣

落花—感伤 枯藤—萧瑟 古琴—知音

(四)归纳反映诗人感情或心情的常用语。

1、反映诗人感情或心情的常用术语有:

①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②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④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别恨离愁:物是人非的感慨。

⑥生活杂感:怀才不遇的悲叹、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今非昔比繁华不再之叹、借古讽今的情怀、惜时伤春和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闲适恬淡之情、惜春悲秋等等。

2、另外,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写景抒情的诗篇较多)

(一)炼字型题答题方法: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总之,品评语言,练字炼句,从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三方面考虑用词、修辞等的精妙之处。

例如:(1)王维《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 诗中的“闲”字。(2)(宋)孙觌《吴门道中二首(其一)》“一蓑烟雨湿黄昏”诗中“湿”字。(3)王维 《山居秋暝 》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中“喧”“动”字。(4)韩愈《春雪》中“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诗中的“惊”字。(5)重点关照动词。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生动而蕴意无穷。(6)关注修饰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意境之孤苦,可由此揣摩作者的心境。

(二)修辞型题答题方法: 对修辞的赏析,应把诗句的含义和使用修辞后的效果结合起来具体回答。

五、阅读方法点拨:

1、注意六看:(1)看 诗 题:或概括全篇内容;或交代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或诗题直抒胸臆。

(2)看作者、看诗句、看小序、看题干、看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2、弄清楚“三问”:

(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

(2)怎样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

(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3、理解古诗词的意思的方法:

(1)首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明白词语含义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诗词中使用的典故;二是一些词语的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常和一些修辞手法连在一起。

(2)理清句子结构的方法有二:一是将互相关联的景物组合起来理解;二要理清正常语序,再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3)诗句的语境一般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对上下文有关的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二是要联系作者所写的时间的历史背景来了解。

体会诗句的意境要在脑海中浮现作品所叙之事,所绘之景,能设身处地去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通过想象去理解作者所抒之情。

(4)要善于抓住“诗眼”来理解。形式有两种:一是“字”,二是“句”。以字的形式出现的“诗眼”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问题。如何找到诗眼呢?一般来说,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中心词,找到谓语中心词也就找到“诗眼”了。谓语中心词一般由动词充当,有时动词、形容词活用后,也可充当。词亦有“诗眼”,谓之“词眼”,词眼的表现多以句的形式出现,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词。

(5)体会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把各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画、一种氛围、一种情景来传达某种思想感情。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品味诗词中语言的现象性和凝练性,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6)领悟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一般,这些词语要么道出人物的典型特征,要么表现出景物特点。

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4、写法赏析。

对诗歌从艺术手法方面进行鉴赏,可抓其抒情方式。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几种。表现手法中有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中有比喻、拟人、夸张、用典等。从写法的角度体会诗歌的佳处。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叙述、议论)什么+抒发什么情

(2)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5、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感悟诗情题。

这类题型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心绪?渲染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4)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6、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7、温馨提示:(1)紧扣要求,围绕题旨展开论述;(2)理解准确、合理;(3)适当运用鉴赏诗词的术语;(4)强化书面表达,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L .W

09.04

第三篇: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高三语文公开课

教学目标:

1、揣摩赏析所炼字妙处的方法。

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

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考纲也把这点列为重要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考情研究。

1、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两种考察方式:炼字和判断语言风格。其中炼字考察频率特别高,08年就有5个省份对炼字直接命题。其中全国卷一、二都设题了。

2、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词的妙处。

(4)本诗(某联)的“诗眼”是什么?(诗眼:最生动传神的字或词)那么如何鉴赏诗歌所炼之字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两首诗,去发现思考角度。

三、寻找赏析思考方向。

1、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试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燃”字妙处。参考答案:

“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辨析:手法? 山青花欲(拟人)燃,“欲”字写出了花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拟人,但是“燃”不好说,最多承认它是拟物。夸张也行。

补充:前两句写的是明丽的春景,后两句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何日是归年?归期遥遥,引起伤感。本诗是乐景写哀情。

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江苏卷)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请大家以刚才两首诗为材料,结合考试“黑风吹海立”的“立”和学案“欲网春”的“网”,总结我们赏析字词妙处时的思考大方向: 抓景物(事物)特征。理思想感情。

四、如何抓准事物特点,如何理清所述感情。

再看两个题目,带着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思路,验证效果,同时考虑如何抓准事物特点,如何理清所述感情。

3、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请你说说绝在何处。

答案:(1)“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2)“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辽宁卷)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补充:东坡居士的称呼就从此来,自称。

野人:置身名利圈外的幽人。这是个与市人相对的概念。市人:顾名思义,奔走闹市尘嚣之俗人普通人。注意点总结:

1、联系诗句意境。

2、兼顾修辞手法。

3、适当进行对比。

4、揣摩所炼字义。

五、实战训练,规范答题表述。

刚才同学们总结的方法思路,我们试试看,能否顺利解决高考题。我们在下面的训练中,再请同学们归纳出规范的答题步骤。

1、端居(闲居)唐-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说说“敌”的妙处。

补充:悠悠:杳渺难期,怅然若失。素秋:秋天的代称。清冷感觉。

青苔红树本为清丽之景,却因在雨中显得寥落。

敌有对着、抵挡之意。写出空床和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氛围,而且突出了空床难寝无法承受素秋的凄冷抒发了作者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组织答案的步骤:

1、释词义。

2、点手法。

3、析特征。

4、明感情。

(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则列,无则略)备用: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毵毵:cān柳叶纷披下垂貌。不那:无奈

这两首诗都用了一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刘诗“更”缀在“远”前面,写对方的不幸甚于自己,从而使对朋友的怜惜、离别之情表现得更丰富、更深刻。

韦诗中,“更”与前文“不那”构成递进关系,明媚春光已使人不耐离情,此去江南,春色更浓,会使远行的朋友更加断肠了,“更”加重了内心的伤感。韦诗提示:晴烟漠漠柳毵毵是风和日丽之景。

更把玉鞭云外指,这是离别场面,那么当指向友人去的方向--江南。刘诗补充: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猿啼三声泪沾裳”。青山万里一孤舟。借景抒情,写出路途遥远、孤寂。

七、语言考察还应关注的是整体风格的设问。

语言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

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振奋、娓娓而谈平和亲切自然严肃。板书设计:

一、研究考纲考题。

二、总结思考方向。

1、点出景物特征。

2、分析表达感情。

三、探寻突破办法

1、结合诗句意境

2、兼顾修辞效果

3、适当运用对比 „

四、规范答题步骤。

1、释词义。

2、点手法。

3、明特征。

4、析感情。

语言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 振奋、娓娓而谈平和亲切自然严肃

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单科状元杜美欣(语文144分)

想要学好语文,就要先热爱语文,因为你只有爱她,她才会给你回报。阅读是提升语文成绩的最好方式。我读过不少书,也形成了自己的读书风格。快速大量的阅读可能一时不能显著提高成绩,但长久的阅读下去,必能有所广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只有全身心投入,不计得失,才能学好语文,只有落到笔头上的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很多同学只是进行机械的背诵,殊不知只有多练多写才能取得质的飞跃。另外,字写得好不仅能在阅卷上得到好处,也会让自己看着舒服,更能培养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2016年河北高考语文单科状元王彦超(语文145分)

学习语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每一日的阅读、背诵、交流、写作之中,你将形成语文的思维,你将提升语文的素养。大而言之,在中国,学好语文是理解和交流的基础。小而言之,在高考,语文是第一关。最后的高手过招,争的是一分两分的高下,而语文,能提供十分二十分的可能。学好语文要随时随地锻炼思维。平时读一条新闻,身边发生一件小事,你都可以思考:我怎么看待这件事,换了我会怎么做?问问同学的观点,为什么他们想到的我没想到?应该强调的是,作文一定要舍得花时间。

2016年湖北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张依典(语文140分)

语文绝对不是一个靠刷题就能得高分的学科。自己平时很少买语文资料书做,课外时间大部分用来看书。我读的书杂而多,觉得书没有好坏之分,适合自己的书就是好书。虽然读书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不会“立竿见影”,但阅读多了,积累多了,就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碰到好的作文素材,我会标注下来,反复翻看。平时对生活有感触,随时记下来,主动练笔。写作文时,结构很重要,一般入题要快要准,结尾最好能升华,中间不要有超过十行的超级段落,开头结尾想写好,可以化用积累的素材。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孙婧妍(语文148分)

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认为一个有语文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行为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着、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对于写作,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同时,还要学会自我分析,让自己从模仿走向创作。

2013年高考吴川语文单科状元陈洁明(语文132分)

“万能摘抄本”帮语文拿高分。从上高一开始,陈洁明做了一个摘抄本。每次遇到不会的字、词、句、成语以及好的文章就把它记下来。到了高三时,平时几乎所有会遇到的难词和难句都在里面了。每次大考前都会拿出来翻一翻,作用很大。”此外,陈洁明还一直有用日记本练笔的习惯。课余,她偶尔写几段生活感悟,还写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作文,写日记不仅缓解了学业的压力,还使自己的文笔得到了提高。

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单科状元赵丽(语文134分)

我觉得日记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我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写文章具备细腻的描述。初三时写作文经常用诗人或是词人或是才女,那是感觉这种文章很吃香,可是到了高中看,几乎每个人都会用这些人,而且语言文字丝毫不差。所以就会感觉很无聊,因为几乎都是一样的材料。语文是门语言,需要日积月累,需要认真对待,需要真情实感,用零碎的时间去查字典。

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单科状元王伟(语文144分)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同学不易得高分的部分。老师常常讲作文的注意事项,可别轻视这些事项,它们往往是作文制胜的法宝。首先,要重视卷面,即要书写工整——书写潦草是作文的大忌,出现这种情况,阅卷老师在心中给你扣掉的印象分可能不止5分,甚至是一个档次的问题。作文要在平凡中力求创新,多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多运用一些修辞会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最后,还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制作,标题不可太俗气,这样会令人觉得你水平一般。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单科状元邓莉莉(语文137分)

经常练笔的话,组织语言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写作能力以及写作习惯自然会被强化,写作就不再是让人害怕的事情了。自己一直保持着练笔的习惯,喜欢写诗歌和散文。要学会感悟生活,习惯用眼睛观察,从生活中发现那些有趣或感人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就是我们作文里很有用的素材,比生搬硬套历史典故更值钱。阅读是培养语感最好的方式,有了语感,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提升,做阅读理解、错别字鉴别、诗歌赏析以及基本语言应用等语文题目都会变得轻松一些。感受生活,写出时代特征,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风格。除了议论文之外,我们的作文里不一定要用到很多典故,自己的生活经历就是最精彩的素材。

2008年福建高考语文理科状元赖昌涛(语文129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是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会反复读上几遍,甚至抄下来。由于这些句子是自己喜欢的,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就会自然地运用。写作文要有自己的观点,带着真情实感去写,一气呵成。平时自己几乎不看作文选,写作思路从来不受禁锢。

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单科状元黄晓敏(语文138分)

从5岁开始就喜欢上看书。后来,家里每个月给的350元零花钱,基本上都被她买了书,如今她自己收藏的书籍已经有500多本。语文就是厚积薄发,我现在很庆幸坚持了自己的写作道路。除了广泛阅读的深厚积累,还要归功于自己坚持了一种在应试中稍有风险的写作风格。

第四篇:诗歌鉴赏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把握思想情感

王雪梅

教学目标

1、巩固诗歌情感类型和读诗方法.2、掌握诗歌鉴赏情感类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诗鉴情感类题型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把握思想情感就是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的、具体的、全面的概括和分析。

二、考情分析

2015年高考15套语文试卷中,全国卷

1、全国卷2及天津、山东、四川、安徽、江苏等省市直接考查该考点,其他省市几乎都间接考查了该考点。

三、自主合作探究——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1、温故:学案“从题材把握情感”

2、方法:读标题、读注释、读作者、读情感词、关键词句、读意象及其修饰语、读典故

3探究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柳 梢 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①。[注]①银屏,作者故乡所在地。

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羁旅他乡,对家乡思念而不能归的忧愁。(2分)上片词人带愁醉酒,心烦意乱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1分)下片写词人忘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相聚。(1分)对点练习1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③落落:稀疏的样子。④嘈嘈:杂乱的声音。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及归隐乡野、终老乡间的愿望。(2分)诗歌静动结合,以动衬静,通过对夏日燕雀、蝴蝶、蜘蛛、月影、溪水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 夏日乡村景色的清丽宁静。(1分)尾联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1分)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病起抒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复杂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深深感伤。(3)诗人对前途仍充满希望。(4)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信念。对点练习2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注】 ①该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的第二年。②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③孤光:指独在天上的月亮。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几度新凉”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2)“眉头鬓上”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3)“谁与共孤光”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4)“被云妨”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小人当道的愤懑(5)“北望”表达了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渴望(6)“愁客少”表达了不被世人理解的孤寂苦痛(任答4点得满分)

4、综合练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1)该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扣住“望”字来写的?(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分)

(2)参考答案:①“三城戍”“ 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四、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无论考什么、怎么考,读懂,即把握诗歌情感是关键。2 审准题。要看分值、看范围、看要求作答,规范作答(书写、分点)。3平时多读诗歌,培养语感和思维,厚积能薄发。

附录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1.忧国忧民。有的反映战乱离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揭露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林升的《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的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2.建功报国。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陆游《书愤》;有的表达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的抒写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写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写天涯羁旅的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思亲念友的孤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边关征夫的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闺中怨妇的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写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城曲》;写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超尘脱俗。写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如陶潜的《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写昔盛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写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第五篇: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和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

1、详细阐述三种基本题型——意境型、手法型、炼字型——对应的答题方法。

2、通过真题解析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们语文学科中,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

因此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围绕【诗歌鉴赏题答题方法】来展开。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我选取了几个三个出现次数叫频繁、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三个题型来跟大家具体讲述一下它们的答题方法。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景物画面——氛围特点——情感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例1: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我们高中阶段接触到的王维的诗大概分两类: 边塞诗《使至塞上》

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学过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类似于今天的这首诗。【赏析】:

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他引用了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诗句。顾安《唐律消夏录》谓此诗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其实不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联二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此联“遍”“稀”二字用得很妙。“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颈联对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馆诗》:“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这一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最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题】:

“景”实际上就是把诗作的后四句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 “情”

像这种都是写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我们如何去感受其所传达出的情感呢? 需要抓住一些关键词 “绿”“红”色调昂扬,有新鲜活泼之感,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答案】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二、分析手法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一些艺术手法。

1.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主要运用的是描写和抒情。

描写:景物描写等。

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

2.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正衬反衬)、虚实结合(以虚衬实以实衬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静以静衬声)、正侧、欲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点面(以点代面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像、引用(用典化用)、白描、留白、一语双关等。

3.修辞手法:

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4.结构手法: 承上启下、铺垫

例1: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问:(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梳理全诗】

首联写恬亭所处的环境。恬亭靠近溪流,亭子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是浓浓的的绿阴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到清脆的山峦。

颔联写恬亭日落的景象。在这静谧的环境里,黄昏到来了。由恬亭西望,断桥桥头,殷红的夕阳缓缓下坠;幽暗的树影包涵映现在水中,归禽相互依偎,偶或有一两声啾鸣。天地间一片肃穆,诗人独立恬亭。

颈联写恬亭闲处的感受。清闲悠游,心无牵累,劳形案牍全可抛掉;岑寂环境,人间事务尽皆忘却。

尾联写恬亭萌生的期待。诗人多想就这样远离世事,陶然忘机吧。那就期待徘徊流连到深夜,然后在西斜秋月、习习秋风中,能够驾着一叶钓船归来。【解题】:

尾联“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实际上是一种虚写,结合诗歌前三句内容分析可知,作者当时是独自一人站在断桥上欣赏山涧美景的,“夜深同徙倚”和“秋风斜月钓船归”是作者的想象而非真实情景;同时,这句诗还采用了以景结情的写作手法,尤其是“秋风斜月钓船归”一句,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沉醉于景,闲适自得的心情;此外,这又是一种借景抒情,作者借“秋风”“斜月”“钓船”等意象,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及此次清游的闲适愉悦之感。【答案】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例2: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问:(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白话译文:缓步春山,春日迟迟不落。流莺黯然无声,燕子飞来飞去。桃花独自飘零,无人欣赏。花瓣随水漂流,花香涧水,下游之人,洗手之后,暗香浮动于手。

【答案】 侧面描写。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

三、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答题要点: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表层义和深层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注】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例1: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问:(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例2: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微凉、清爽和清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显示出作者送别的人为廓之,有资料说他是辛弃疾的学生范廓之,廓之要去参加秋试,辛弃疾写下此词表达对他的良好祝愿。秋试,即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试时间在秋季农历八月;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中者称举人。在乡试的次年春天,乡试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礼部贡院参加会试,因而会试又称春闱;传说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鱼集聚龙门下,跃过龙门者化为龙,于是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拓展延伸】赏析题

让你赏析一句诗

可以从上述三个方向展开,加上{情感}相关分析

课后习题:

野菊 【宋】杨万里

况随流俗作重阳。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下载教案诗歌鉴赏集萃hh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诗歌鉴赏集萃hh.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教案

    《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沂水县沂蒙中学 庞永红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 2、了解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解决诗歌鉴赏过程中的困惑,了解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找到鉴赏诗歌的最佳角度和具体突破口,总结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教案

    第一讲 总说 1, 考大纲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

    公开课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一、《夜归》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三语文 第13周第03 总编号:52 主备人:刘君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诗歌的人物形象类型。 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

    诗歌鉴赏修辞教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高二级语文组 岳新彦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 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教学方......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一、 记住“标本” (一)熟记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1 自然类意象 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思乡的代名词  流水 —— 人生苦短、命运......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能力目标: 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情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