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项羽——《项羽本纪》人物形象探究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5 08:4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看项羽——《项羽本纪》人物形象探究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看项羽——《项羽本纪》人物形象探究教学实录》。

第一篇:我看项羽——《项羽本纪》人物形象探究教学实录

我看项羽——《项羽本纪》人物形象探究教学实录

广州市协和中学 语文科

粟嘉

【教材分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名篇,是一篇古代人物传记。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少怀壮志、叱咤风云、垓下悲歌几个章节,以项羽一生的战斗经历为中心,生动的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了必修5的《鸿门宴》一文,已对项羽其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2、高二的学生经过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的能力,同时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对课文的内容情节有所了解。

【教学设想】

《项羽本纪》作为《史记》中的名篇,司马迁把项羽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加上在必修5学习《鸿门宴》时,在课堂上曾经对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做过对比讨论,学生们对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十分感兴趣。所以想在学习本文时对于项羽这个人物形象作更深入的探究,而这次的探究不仅是在内容上比学习《鸿门宴》时更深入,在形式上,我也设想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文学形式来探究这一人物形象,从而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他们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更透彻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运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2、能够认识项羽性格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学会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学会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结合必修5所学的《鸿门宴》的内容和选修9的《项羽本纪》的文本,分组探讨项羽的性格特点,并选择一种文学形式来准确表达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理了项羽本纪的故事情节,了解到项羽少年时期的学习情况、叱咤风云挑战汉王的故事,以及该下悲歌、乌江自刎的结局。对于项羽这个人物我们都不陌生,在必修5的《鸿门宴》中我们就曾经探讨过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并且把两者做了详细的比较,大家还记得吗?

当时同学们就讨论得十分激烈,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项羽的经历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么项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对项羽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更深入的探究一下西楚霸王项羽这个人物形象。

2、自主探究

师:请各小组派一位同学把预习时小组得出的对于项羽的性格特点的看法书写在黑板的表格中,并且能够选择一种文学形式来表达。(学生完成表格填写并进行成果展示)

性格特点 第一组 英勇善战 重情重义 铮铮傲骨 诗歌 英雄人物

第二组 偏听轻信 优柔寡断 政治幼稚 戏剧

幼稚的武夫

第三组 刚愎自用 看重情义 悲剧性格 散文

悲壮的英雄 展现形式 得出结论

第一组成果展示:

学生朗诵:咏项羽(组诗)(其一)千古江山英雄事,千家万户百姓崇。

少年英雄唯项羽,勇猛赴战何畏惧。(其二)你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士,你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军事天才,你,光明磊落,有情有义,你面临乌江绝境,绝不苟且偷生,让你在后人心中具有无限的魅力,你赢得了后人无限的赞叹!

啊,项羽!一位胸襟坦荡的本色英雄!

(其三)金戈铁马,力拔山兮,天生神力,力能扛鼎。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纵横疆场,谁与争锋

西楚霸王,举世无双.天不济我,为之奈何!

抚乌骓背,自刎乌江。江水不休,至今在流。(其四)项羽,我心中的英雄 你破釜沉舟,血战巨鹿,让我看到你英雄的气质。

你重情重义,鸿门义释沛公,让我看到你君子的风度。

你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让我看到你的铮铮傲骨!

啊!项羽,我心中的英雄!

我欣赏你的豪情壮志,欣赏你的永不言败,我相信,胜利者的贬斥不会抹杀你的辉煌,只会使你的身躯更加伟岸。

你就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

师:我看到你们组写的《咏项羽》组诗都是在歌颂项羽的,你们组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人物,我想知道你们是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评价?有什么依据吗?

生1: 我们组总结的项羽的性格特点是英勇善战、重情重义、铮铮傲骨。他打了著名的巨鹿之战,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表现出他英勇善战的一面;在鸿门宴上义释沛公表现了他的重情重义;在乌江边上宁愿自刎也不苟且偷生表现了他的铮铮傲骨。我们认为项羽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有人把项羽的败亡归咎于他的有勇无谋,我们觉得这是片面的,我们觉得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我们认为项王并没有失败,作为惊天动地的英雄,他活在人们心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至理名言,以成败论英雄太短视了!你看,成功的刘邦被后世非议千载,而失败的项羽却被人们传颂千古。所以,我们组的结论是项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师:好,这组同学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我们再看看其他组的成果展示。第二组成果展示:

生2:我们组认为项羽是一个偏听轻信、优柔寡断、政治幼稚的人。我们组是采用课本剧的形式来展示的。(学生表演《鸿门宴》课本剧)

师:我想问问项羽的扮演者,我们学习的是《项羽本纪》这篇课文,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表演鸿门宴而不是表演《项羽本纪》中节选的情节呢?

生3:因为我们组认为项羽是一个偏听轻信、优柔寡断、政治幼稚的人。我们觉得这些性格特点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我们选择表演《鸿门宴》。

师:既然你们的观点是认为项羽是一个幼稚的武夫,他的幼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4:他没有听取谋士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表现了他的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他看不清政治局势,不明白刘邦和他已经不是共同抗秦的同志,而是争夺天下的对手,更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少谋。我们认为,项羽是一个力大无穷的壮士,也是一个天真的英雄,只是生在了一个不需要天真的时代。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项羽是一个幼稚的武夫。

师:我们看到前两组的过对于项羽的性格的分析意见是有不同的,我们看看第三组同学的展示。

第三组成果展示:

生5:我们组认为项羽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壮英雄。我们是采用散文的形式来展示的。(学生朗读散文)

(一)有人说: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项羽在乌江上的那一剑,是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我多想穿越时空,飞临乌江,用我孱弱的手,栏下他欲将血刃的宝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说不定他能超越狭隘自我的男儿本色,为漫长的历史,增添了一片经久不衰的绚丽春色。

(二)我欣赏项羽,我欣赏他豪迈性格;李清照的评价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虽然历史将他沉没,但他却如大山般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坚毅无悔地接受着历史的洗礼,我相信,他不会永远沉默。项羽,千百年来,他没有死去,他在咆哮,叫声震动着历史的海洋,他用他的霸气为后世书写下辉煌的篇章。师:这组同学的散文写得很有文采,你们的观点和前两组有所不同,你们认为项羽具有悲剧的性格,我想知道你们指的悲剧性格是什么?有什么依据吗?

生6:项羽是一个悲剧性格就是刚愎自用,看重情义。其实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韩信、陈平曾经在他帐下效力,却因他”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刚愎自用的性格让他失去了一个个人才,而刘邦就因为会问“为之奈何”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大家的成果已经展示完了,听了各组的小结,每个组对项羽的评价出现了差异,同学们能否谈谈你们赞同或者不赞同哪组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学生进行自由辩论)

3、教师小结:

师:听了刚才大家的讨论无论是赞同项羽是个英雄的还是说项羽是个武夫的,都是有理有据的,看来每个同学对项羽的形象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也想来谈谈我对项羽的看法。

我觉得刚才大家说的都没错,其实本来项羽这个人物的性格就是复杂的,是多样的,他英勇善战,却疏于谋略;他爱人礼士,又刚愎自用;他残暴急躁,又仁和慈悲;他豪爽直率却也轻信偏听。正是由于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多样,才使得项羽是那么的生动而真实,才会引起后人的争议,我们看很多文学作品中,往往是那些性格复杂,形象丰满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而同学们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对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因为项羽这个人物本来在社会中就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第一组同学看到的是项羽作为英雄人物的角色,项羽作为一个英雄人物:他力能扛鼎、能征善战,他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而第二组的同学看到的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角色,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刚愎自用,不善于用人,目光短浅、优柔寡断,可以说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却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所以刚才同学们的分析都没有错,你们只是站在项羽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去评价的。其实,每个社会中的人都会因身份的不同扮演者不同的社会角色,站在不同的社会角色去看,得出的评价自然也有所不同。

另外,从同学们作为读者自身的角度看,读者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会受时代背景、自身的阅历、价值观的影响。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评价项羽的诗歌,也是有不同的观点的。

(展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和杜牧的《题乌江亭》)

师:这两首诗都是评价项羽的,可是作者的对于项羽的评价却是不同的,大家觉得原因是什么呢?

生7:李清照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壮烈的英雄。她认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慨豪壮,可歌可泣。李清照作为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诗人,经历过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南侵之时不管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逃命软弱无能。所以作者歌颂项羽的不苟且偷生的气节。

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批评了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强调须有不屈不挠的意志。这个他自身的经历也有关。早年仕途不顺,中年又历经磨难,最好终于功成名就。所以在他看来,只要“包羞忍辱”,必能“卷土重来”。

师:由此可见,李清照和杜牧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自身的经历不同,对于项羽的评价也不同。所以刚才大家对于项羽的评价有多种观点是正常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四、拓展探究: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的探讨了项羽的性格特点,了解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在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颇有争议的人物很多,比如刘邦、曹操,请大家在课后以《刘邦,我想对你说》或《我看曹操》为题,写一篇人物短评吧。

第二篇:《项羽本纪》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 设计者:黄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辨证地评价他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评价。(2)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3)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教学手段】

(1)运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与传主、作者对话。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3)应用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注意“是、疾、止、见、相、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完成对文本的字面理解。

2、将不能理解的句子划出来。

3、查阅资料,了解项羽的生平。(可以三四个人合作完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有史以来,在中华民族这块古老而悠久的土地上,曾诞生过无数的英雄豪杰。我们刚刚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伟大文学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与项羽这位威武雄壮、叱咤风云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面碰面,我们感到了历史的滚滚硝烟扑面而来,一曲悲歌弥漫了我们的心田。掩卷沉思,我们该怎样认识与评价这位英雄,从而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

二、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学书不成,去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 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 闻之皆争下项王 田父绐曰:“左。”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梁以此奇籍 项王然其言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下列黑体词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A.毋妄言,族矣!灭族,名词活用作动词

B.项王然其言以„„为然,认为„„是对的形容词意动用法 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自

D.然今卒困于此副词,终于,最后 答案c

4、指出以下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②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答案:①判断句②被动句省略句

5、在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中,不正确的是()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老天爷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

B.两人尝有德于项梁。译文:两个人曾经对项梁有恩德。

C.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译文:于是项羽就立即和汉王在广武涧交谈 D.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译文:别再做那些徒然使天下百姓父子受苦的事 答案c

三、解读文本,认识人物

分部分阅读文章,注意挖掘细节,分析、概括各部分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小组讨论。

(一)少怀壮志

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

(二)叱咤风云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三)垓下悲歌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四、讨论:项羽才气过人,英勇非凡,但最终却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悲剧呢?(可适当让学生接触本课文以外的,有关项羽的知识)明确: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

不能知人善用,过于强调个人的力量目光短浅、自恃功伐、足勇少智。第二课时

一、学习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1、学习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末尾对项羽的评价。(课后第一题)

2、司马迁的这段文字指出了项羽的哪些优点和缺点?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肯定了项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英勇善战、迅速推翻暴秦统治的巨大贡献,指出了项羽在策略上放弃关中,在诸侯中陷于孤立的失误,批评项羽居功自傲,迷信武力而不自责的品行。

3、请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些优点和缺点的文段或句子。

4、请学生发表对项羽的看法。提示: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②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 ——严格的历史性 ——科学的阶级性 ——充分的全面性

二、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重点研读“垓下悲歌”,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1、读“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两部分内容,体会其悲壮美。

2、思考讨论:项羽本可以东渡乌江,为什么最终选择自刎? 小结:乌江亭长的出现是诱因,项羽自身的性格是本因。

乌江自刎的原因是明义知耻卫尊严。项羽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他树立起一座丰碑: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3、结合前人评价项羽评价的诗歌,谈谈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请说明理由。(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练习二进行)

(1)下面三首诗对项羽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你同意哪一首诗的观点?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参考答案】:

晚唐杜牧的《题乌江亭》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项羽在乌江边虽遭失败,但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江东弟子人才辈出,项羽若渡过江东,吸取教训,以后“卷土重来”也大有可能。作者认为英雄豪杰应能伸能屈,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兵败雄心在,如果卧薪尝胆,一切从头开始,“东山再起”是有可能的。他的观点是“男儿大丈夫”兵败自刎并不足取,而“忍辱含垢”、力图雪耻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北宋王安石的《乌江亭》认为:楚军身经百战早已疲惫不堪,壮士也为之悲哀,垓下兵败的颓势已难挽回。江东子弟虽然还存在,但有谁愿意为项王“卷土重来”效力呢?作者认为此时的项羽已是军民离心,不再是当初起兵江东之势了。而今中原兵败,大势已去,实无回天之力。纵使回到江东,也不可能有当年的辉煌了。

身经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的女诗人李清照的《绝句》,对项羽是非常推崇的。诗中认为:人活着时应当作“人间豪杰”,即使死了也应当成为“鬼中英雄”。项羽西汉初年在乌江自刎的事,到北宋末年已过去千年之久,但作者至今还思念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作者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刚强、壮烈感人的悲剧英雄。她不以成败论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概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令人敬仰。(2)、为什么三位诗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这三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楚霸王,实际上是作者对现况的思考、分析和总结。要正确理解三首同题材诗,必须从作者的个人际遇谈起。

杜枚乃世家子弟,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终于被招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度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高度作出评价。作者的用意在于用项羽这个“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纸醉金迷。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大好河山,但求偏安江南。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这三首诗一直是诗评的焦点,众说纷纭。如果项羽不死,历史是不是真的就能改写,这个谁也说不准了。

三、返观自身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解读,我们得以走进项羽丰富的内心世界,得以与霸王同喜同悲,得以感受英雄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项羽的身上,我们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又如何在现实中升华自我呢? 自信但不能自负 真诚坦率

重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应该博采众长,提升自我„„

四、总结

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构成一个人、一个民族隆起的脊骨。没有这伟大的设计,是没有伟大的人和伟大的民族的。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以项羽为对象的人物评论。

第三篇:项羽本纪答案

《项羽本纪》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二、预习作业:

2、书:认字与写字;竟:完成;部勒:部署,约束;族:名词活用作动词,杀死全族;扛:举起;利:胜利;沉:使动,使船沉没;绝:切断;冠:居首位;膝:名状,用膝行进。

三文本研读:

1、交待了项羽的出身楚将贵族之家,与秦有世仇,这为后文写项羽灭秦的骁勇能战作了铺垫。

2、要学万人敌之术,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观秦始皇游会稽所说之话,体现其胸有大志,无所畏惧,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胸无城府的一面。外貌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突出项羽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同时又才气超人,说明说明霸业能成绝非偶然。有拔山盖世的勇力(“力拔山兮气盖世”)。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项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而项羽最终尽管统治地位不长久,但也的确带领起义军灭了秦朝。他在摧毁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3、侧面描写,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极力渲染了项羽的将帅神威。

五、(一)1竟:从始到终;竟然;完成;

2勒:部署;约束;镌刻铭文

3奇:使动;意动;命运不好;奇招妙计。

4利:锋利;胜利;利益;利润。

(二)1判断句;2被动句;3介宾结构后置;4定语后置

(三)1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

3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第二课时

二、预习作业

3、壁:名动,修筑营垒;阙:一个曲子演奏终了为一阙;溃:冲破;南:名状,向南;平明:大清早;绐:欺骗;刈:砍倒;易:退避;伏:信服、心服;地方:土地方圆;王:名动,称王;无以:没有用来„„;为:语气助词;王:使我称王;创:伤;面:背向;购:悬赏征求。

一、文本研习。

1、“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心死而意难平,认输而不服气。体现项羽心高气傲,面对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的过失,也有自负的一面。

2、第五段与第四段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巨鹿之战描写上多用短句,节奏感强,突出项羽的一往无前;手法上有

①正面描写:杀宋义救巨鹿破釜沉舟杀苏角,虏王离

②侧面描写:三个“无不”两个“莫敢”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而项羽以三万破三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2)“东城快战”骁勇善战、身先士卒、神勇无敌、豪气冲天、武艺超群;自信无敌,面对失败仍是如此豪气干天。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独闯汉营,所向披靡,神勇无敌。

手法有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瞠目怒斥,惊退敌军,夸张地描绘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形象。)对比(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东城快战中的项羽是那么神勇无敌,所向披靡,正印证那句“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而作为此生的最后一仗,项羽是竭尽所能,畅快淋漓,是完美的谢幕

3、婉约派一代词宗李清照有一首评价项羽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体现了词人怎样的观点?

对项羽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的无限敬意。

四、《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英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一)卒:最终;士兵;死;通“猝”,突然。

易:看不起;交换;改变;容易;整治。

被:遭受;被动;被子;覆盖。

(二)判断;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

(三)翻译

1唱了好几遍,虞姬也应和著他一起唱。项羽眼泪落下来好几行,身边的侍卫也都流淌著眼泪,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2今天本来必定会死,我愿意为诸君打一场决定最后胜败的仗,一定要战胜敌人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误。

3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

4我听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第三课时

预习作业

下:被攻下;视:给„„看;泣:为„„哭泣;峰:像黄蜂一样;胜:完、尽;政:政令;难:名动,陷入灾难;寤:悟,明白。

1、文章结尾司马迁的点评应怎样理解?

一方面称颂其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另一方面也客观地分析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2、再读全文,你认为项羽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他是被誉为历史上最猛的勇将,他又拥有一腔侠骨柔情,他就是让人有怜又怨、又赞又恨的悲剧英雄。在巨鹿之战和东城快战中,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衬托和对比刻画了一个叱咤风云、雄霸天下的绝世英雄。四面楚歌中体现他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乌江自刎” 时又见他大义凛然、重情重义、坚守尊严的高贵人格。他最终的失败亦有其性格、为人、用人、时运等多种因素,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3、从全文看,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环境描写、烘托、对比。

五、(一)翻译1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

2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彷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

(二)1.C2.D3.A

4.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⑵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人妻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了,于是亡命于江湖。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留了五天,高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于是就离开了。

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高进之咨询,高进之说:“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宣示于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肯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第四篇:读后感-项羽本纪

读《项羽本纪》有感

《项羽本纪》中,作者司马迁通过对楚汉之争的方方面面的描写,写出了项羽轰轰烈烈的一生。项羽身为名将之后,从小习武学兵,在叔父项梁的指导下,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身高八尺有余,四肢强健,才能勇气过人。在起义掌握兵权之后,更是体现其军事方面才华横溢,其雄才大略不禁让人赞叹不已。可惜啊可惜,如此一声震一时的霸王,最终也未能成为一统江山的帝王。

说到历史,人们就不免要将其和对手刘邦作一番比较了。从《项羽本纪》和《刘邦本纪》可以发现,项羽的有军事才华,但刚愎自用,不识谋略,项羽贪图富贵,喜好酒色,却慷慨好施,知人善用。一比较便可发现,项羽只重军事武力,缺乏谋略,所刘邦最终取得天下。

当项王自刎乌江之时,不免感叹,这就是政治。其残酷就随着那溅出的血便可知。项羽适合当将,缺少政治手腕,而刘邦知人善用,懂得用智。夺江山不仅是军事之争,更是政治之争。正所谓“战争一开始便已经结束了”,因为个人的性格特性,所以死昂鱼的失败可以说也是注定的。

作为我们,政治的战场也许遥远,但是我们要也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善用智慧、乐交诤友、知人善用,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别人,更要了解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样才能有所成功。

第五篇:项羽本纪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项羽本纪》

大概是以前电视连续剧“神话”看多了,总是对项羽有着莫名的崇拜感。他是那般神勇,他一出现便可改朝换代;他是那样的有魄力,即使力量悬殊也照样战无不胜;他是那般的重义气,就算可能被他人灭国也不会想着去杀害自己的兄弟。但是,看完《项羽本纪》,史作巨家司马迁以睿智的眼光、精妙的笔法,如同穿越时光般的将那个血染夕阳的项羽展示在我们面前,也让我对项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项羽堪称一代枭雄,在当时历史同样赋予了他一个当英雄的机会。项羽出生为楚国帝王世家,秦灭六国,项羽自然要担起复兴楚国的重担。秦王游历会稽时,项羽豪言:“彼可取而代之也”此时项羽虽然年青,身边也只有项伯一人,却显示出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姿态,他的志向和气魄实非常人能及。只是在短短数月之间,项羽麾下士兵六七万,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秦军向来称为虎狼之师,但是巨鹿之战中项羽却可以以少胜多、大败秦军,这足以彰显项羽的军事能力。项羽面对强大的秦军,毫不畏惧,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下令中军“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于是楚军士气大震,势如破竹。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项羽的胜利归功于那句“得人心者得天下”。秦王暴政,民不聊生。楚君起义,除暴安良。项羽得了民心,才能招致名士将士来投,才能使得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借楚王的名义斩杀宋义,收其党羽,军力更加强盛。汗水之战,鄣邯招降,最后直捣秦都咸阳,项羽立下千秋伟业。

也许上天给项羽的使命就只是灭秦而已,他注定要做一个乱世的悲剧英雄。项羽灭秦走上人生的巅峰,自此其荣耀的光芒便开始消散直至乌江自刎了此余生。项羽一生犯了太多的错误,才让他成为了乱世的失败者。一,巨鹿之战中项羽坑杀20万秦兵,这是他失败的起点。因为项羽多疑坑杀了投降的士兵,他坑杀的不仅仅是20万的秦兵,更是千千万万的民心。“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项羽至死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二、火烧咸阳。咸阳作为秦都,然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方面,项羽焚毁的是大量的珍器重宝,另一方面他更加深了秦人对楚国的仇恨。

三、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当初天下初定时,项羽本应该听从范曾之言,以四十万兵力从鸿门进攻霸上,歼灭刘邦。在鸿门宴上,项羽更不应该放走刘邦养虎为患。

四、项羽太过自负。韩信曾今投靠项羽,却不被项羽看重、反而被赶走。项羽多疑,才会遭受陈平离间计。项羽赶走范增,落得孤军奋战。项羽如此,则身边无忠信之士,只剩的虞姬相伴左右。最后却落得霸王别姬,当四面楚歌之时,项羽已注定兵败垓下。然而项羽并没有醒悟,依然引兵进攻汉军,这些只是为了证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最后汉军围攻时,项羽却自负的以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乌江自刎。殊不知退居江东,亦可东山再起,留下了历史的遗憾“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故人已去,留下的是悲剧。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项羽的失败留给我们后人的应该是教训、是经验。

学号:2013504009姓名:胡波

下载我看项羽——《项羽本纪》人物形象探究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看项羽——《项羽本纪》人物形象探究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项羽本纪练习题

    高二语文 周测试题《项羽本纪》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2分)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 ... (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 ...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项羽本纪读后感

    这就是项羽——五读《项羽本纪》 片段一:读完文章,转过身去跟同学讨论道,项羽就是个傻X,竟然不过江东,过了江东还可以卷土重来的嘛,真搞不懂这人怎么那么鲁莽。他是一位将军,他应该......

    项羽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史记》 《项羽本纪》是《史记》十二本纪之一。它记述了项羽一生的经历及成败的关键 ,歌颂了项羽一生的英勇善战和他在灭秦过程中的功勋,揭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和政......

    《项羽本纪》教案设计

    江苏四中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了解项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 3、 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 【教学目标】:1、 积累本文文言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辨正地认识、评价,砥砺学生自我的人生修养。3、 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教学重点......

    项羽本纪教案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二语文 第11周1个 总编号:42个 主备人:刘 荣 项羽本纪(一)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 2. 翻译重要的句子。 2.......

    《项羽本纪》教案

    广东实验中学教学设计 任教老师: 杨芳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选修9 课题:《项羽本纪》 授课时间: 2010-03-0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学常识,掌握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疏通......

    《项羽本纪》读后感

    《项羽本纪》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在写作业的间隙里,把《少年史记》又读了一遍。重读时,我还是觉得《项羽本纪》最吸引人。一代战神,明明离胜利那么近,可最后居然失败了,令人叹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