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民间民族舞教学
民族民间舞蹈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在当地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民俗文化制约,以自娱自乐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民族民间舞蹈一般都受到当地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现阶段,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就仅仅限于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技巧。而教师教学一般是通过示范的形式,然后让学生模仿,一遍遍练习,直到学会为止,学生学到的只有动作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感情。民族民间舞每一个特有的动作姿态无不受其特有文化的烘托。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舞蹈的技巧,还要将单纯传授舞蹈形态,拓展为传承反映民族精神的舞蹈文化,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的积淀和文化的理解来体会舞蹈的感情,领会舞蹈的真谛。
一、了解各民族的独特文化
在讲解每一个单元时,就将一个门类的民间舞蹈与其相对应的民间文化相融合,让学生充分了解舞蹈蕴含的文化背景。例如在学习藏族舞蹈的时候,要使学生了解到藏族长期生活在高原的牧区上,受自然环境和劳动生产习惯的影响。呼吸带有压抑感和负重感。舞蹈中气息尽力吐纳,形成了藏族舞慢吸慢呼的特点。以弦子为代表,藏族舞弦子部分的基本动律“屈伸”。用这种呼吸可使动作显得流畅、有重量,脚下有根。在学习蒙古族舞蹈的时候要使他们了解到蒙古族人能歌善舞,广阔的草原练就了他们豪放的性格,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蒙古族舞蹈多以“抖肩”和“翻腕”等动作来表现蒙古族人民豪放、开朗奔放的个性。后靠的体态、横拧的动作是与他们曾有过的英雄历史分不开的。蒙古舞的呼吸以在重拍上慢吐气较多,也充分体现出蒙古舞粗犷剽悍、豪迈矫健、稳重端庄的特点。在学习苗族舞蹈的时候也要让他们了解到我国南方多山地,山地民族生活在山谷之间,长期的劳动生活就形成了“一顺边”的动作和体态。苗族舞蹈中,女子“踩鼓”时,身体就是一顺边的摆动。只有当学生了解了这些民族的文化的同时才能更好的学习舞蹈。
当然,要真正的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单靠书本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广泛的收集民族民间音乐及舞蹈录像资料,可以在图书馆收集、摘录,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来收集,并组织学生欣赏、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劳动方式,宗教信仰等。教师还要充分的鼓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资料,鼓励学生多与民族地区的学生交流。同时还可以聘请民族地区的舞蹈专家和教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
二、剖析动作体态、姿态的由来
单纯的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民族文化的讲解来剖析动作体态、姿态的由来。例如:汉族东北秧歌,它的基本体态是始终保持上身前倾、略含胸、膝部微屈、重心在前,因为他们居住在辽阔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寒暑分明,人们多是从事垦荒、开矿、搬运的劳动者,他们朴实、坚韧、直率、乐观,因此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有的基本体态和动律。藏族舞蹈以松胯、弓腰、曲背、弯膝、“一边顺”为典型特征,是由于藏民族分布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于受山地环境的多重影响,形成了藏族舞慢吸慢呼的特点。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是后点步位、上身略后倾、后背挺拔、颈部稍后枕、手摆放在身体两侧的斜前方位,这是由于蒙族人民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人们主要是从事狩猎、游牧业、畜牧业,勇敢、豪放、彪悍、热情。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和历史。其后靠的体态、横拧的动作是与他们曾有过的英雄历史分不开的。通过对动作的文化解读,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清楚动作的由来,更好的体会动作的内涵。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教学中来。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教学情境。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其民族文化特色浓厚,对于大部分生活环境不同的学生来说,单靠想象有时候没有办法理解,而通过现实的生活体验更加是不可能。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动态的民族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更加真实的体验民族文化,理解舞蹈的内涵。如学习藏族舞蹈时,用多媒体将西藏的风光一一展现在课堂上。皑皑的白雪,神圣的唐古拉山脉,宏伟的布达拉宫,色彩艳丽的藏族服饰,独具特色的藏族舞蹈,耳边响起藏族的民乐,让学生尽可能的再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了解藏族的文化,理解舞蹈的内涵。再如在学习傣族民间舞蹈时,通过多媒体展现青山绿水,溪流环绕的竹楼、赛龙舟、泼水节,年轻人聚在一起,挎鼓劲舞,好像自己就身在其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舞蹈环境。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优秀的舞蹈录像教材,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观摩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舞蹈鉴赏、分析及创造能力。
总之,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生活的反映,反映着地区不同的文化风貌。它来源于生活,表现着文化,是人们对生活情感的表现和关注。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充分的发挥民族知识的作用,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以达到形神具备之效。
第二篇:五年级民族舞教学总结
五(2)班民族舞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本班的舞蹈教学。舞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通过感人肺腑的音乐、富有诗意的构思、优美娇健的造型,形象逼真的道具,使学生从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活跃身心、锻炼意志、增强才干,从而造就人才。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课外活动是我校的一面旗帜,对于这方面受益的学生可以说一生受益。根据学校的安排每周三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进行训练。
一、丰富了学生认知经验,激发学习愿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舞蹈训练中,首先结合认知内容向学生介绍有关舞蹈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舞蹈常识,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其次带领同学们观看少儿、成人的舞蹈录像,了解舞蹈的动作特点,丰富舞蹈语汇。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练习,教师及时鼓励、支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引导学生按规律组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舞蹈课堂上,首先,我对学生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接着,我对学生进行了民族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彝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又进行了彝族舞蹈基本手位和脚位的练习。
三、为了能学好这个舞蹈,校舞蹈队的韦敏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教会班主任和每个班级的领舞,在课间操的展示中获得了满意的成果,给自己和学生树立了很大的信心。
可以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希望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我能探索出更多的经验,将舞蹈兴趣小组的教学送上一个新的台阶。
付君兰 2015年1月22日
第三篇:民族舞基本功技巧教学
民族舞基本功技巧教学 跳民族舞的技巧有那些
1、跳民族舞的技巧有那些
蒙族舞蹈的舞蹈技巧。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这些舞蹈具有很多很复杂的舞姿,例如立姿、坐姿、麓姿、跳姿、转姿等。随着节奏的变化,舞者也应该从身体的每个细节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一定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然后民族舞蹈中有很多步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八字步、搓步、拖步等。
维族舞蹈当中盘子舞的舞蹈技巧非常强,而且也是尺度最大的舞蹈,这种舞蹈主要是由女子单独来表演或者是集体表演,盘子舞,顾名思义,舞者两个手各拿盘子,随着节奏跳舞,而且边打边旋转,最难的是,在跳的同时,舞者在头顶还放着碗。
2、民族舞的主要特点
载歌载舞,自由活泼。中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巧用道具,技艺结合。中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跳民族舞的技巧有那些
3、民族舞的舞蹈分类 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
民族舞的基本功有哪些
1、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跳民族舞的技巧有那些
2、压肩: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推脚背组合:脚背的优劣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勾当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推脚背组合:1-2拍,单脚脚后跟抬起。
古典舞和民族舞的区别
1、技巧要求不同。古典舞要求技巧性更高,而且对演员的软度要求也更高。民族舞由于舞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有的需要对器械有较强的控制力(如蒙古舞的顶碗),有的需要较好地把握身体姿态的模式化程度不同。古典舞的成型时间较短,虽然已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随着新的思想不断地涌入,它的可变性很大。民族舞历史悠久,各民族的舞蹈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大。跳民族舞的技巧有那些
2、舞蹈演员表现的感情基调不同。古典舞演员在舞台上需要更多的情绪的变化,有喜、有悲,处理感情要更加细腻。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要相当地到位。民族舞的整体感情基调是高昂的、活泼的、奔放的,充满喜气,不带忧郁。观看时的视觉感受不同。舞台上的古典舞演员,俯瞰时宛如一只正在写字的毛笔,“运笔”时急时缓,偶尔还会笔锋一转,而正视时又像是五线谱上跃动的音符,时起时落,变化万千。
第四篇: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尝试
如何激发幼儿手工剪纸活动的兴趣
鲍集中心幼儿园 王瑾秀
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小班的孩子对小动物是最感兴趣的,于是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各种动态的民间剪纸动物,如:老虎、小兔、小鱼等等,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其次,让孩子们欣赏上届大班哥哥、姐姐留下的剪纸作品,如:开学初,我在教室四周的墙面上、玻璃窗上和幼儿的作业栏中展示一些上届幼儿的剪纸作品并告诉新来的小朋友:“这些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做的!”在小朋友啧啧称奇时顺势引导:“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以此激起幼儿也想试试看的冲动。在幼儿已经喜欢上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材料: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助染剂、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进而我又发展了幼儿自己动手染纸,根据自己剪的作品,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臵和对多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精神环境则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我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棵小树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这座房子是你创作的吗?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对于幼儿每一张作品,我都加以肯定,遇到困难时,稍加指导,使幼儿重新获得创作的热情。教师的指导、帮助,使幼儿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对我以后再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也乐意接受,有助于打开他们再创作的思路。
(2)激发幼儿使用剪刀欲望。设立剪纸活动区域,提供给各种废纸和剪刀,让孩子自由地、宽松的进行剪剪,粘粘,教师则在一旁观察、鼓励孩子的活动,并保护孩子在活动中使用剪刀的安全。同时,我也经常利用集体教学活动时间让孩子剪剪简单的图案,如:折叠后一刀剪成一朵花、一块饼干、一座小屋等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怎样拿剪刀才能将纸剪开,剪纸时左手该这样配合。开学初,全班幼儿只有一两名幼儿会使用剪刀,其余的幼儿几乎没碰过剪刀。父母们认为使用剪刀是很危险的,在家里也没有准备儿童剪刀。开学过后的一个多月,幼儿已基本会用剪刀了,他们也喜欢上了剪纸。
(3)体验成功,激发剪纸的兴趣。幼儿往往对自己完成的作品有一种成功感,希望得到成人的夸奖,为了让孩子能较快看到 自己的成果,我让幼儿用笔先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如:苹果、梨、鱼、蝌蚪等,然后再把这些图案剪下来,然后把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让孩子体验成功,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如:剪蝴蝶、花篮等其中细小的部分——蝴蝶的触角、花篮的提手,幼儿很难剪出,我就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而不强求孩子剪得非常像,只要形似即可。有些面积大的物体,如:衣裙、房子,鼓励幼儿剪一些装饰图形或图案贴上,使作品更丰富,美观。在这样的剪纸活动中,幼儿又画又折又剪,在剪剪贴贴中动手、动脑、动眼,在发展手部肌肉灵活性的同时又满足了幼儿好动、好玩的天性。由于剪纸作品完成过程时间短,效果显而易见,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所以大多数幼儿对剪纸活动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 在游戏中学习剪纸的方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小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3—4岁的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手指力量小,也容易疲劳,所以在选材时,首先要注意游戏性、简易性。在幼儿的 剪纸活动中,故意设一些游戏情节,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如:在进行“目测剪”的活动中,我没对孩子们提什么要求,幼儿可以随意地剪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在把方形的纸剪成长条的“面条”和碎片的“小草”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目测剪直线;在剪苹果、皮球、萝卜的过程中学会了剪曲线,在剪水波浪的过程中,学会了剪折线。其次,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当幼儿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我把按纸上画好的图形轮廓线剪这一相对难度偏大的剪纸活动与粘贴活动结合起来,不至于让孩子在学习时感觉枯燥,如:让孩子把沿线剪下的汽车、树、房子拼成一幅画,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学会了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纸片,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同时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慢慢地孩子们开始不满足于剪直线、弧线和沿线剪一些物品,于是我又通过“变戏法”的方法让孩子发现折叠剪纸的有趣,孩子们在我不断地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剪出相连的蝴蝶、人物、花边时,学习情绪高涨,经常在晨间活动、饭后、区域活动时间学着叠叠、折折、剪剪,不多久孩子们就学会了剪相连的树、苹果、伞等,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剪纸作品。3.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努力时使剪纸活动更富趣味性,使学习变得 更为轻松、愉快并有吸引力。如,为了让幼儿学剪直线,我设计了“我请小兔吃青草”的活动。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打滚、翻跟头,和小草亲密接触,以此观察小草的色彩、外形。然后,在教室里设臵情境,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幼儿的剪纸欲望。接着,在幼儿剪纸活动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幼儿提出要求:“如果你的小草长得好、长得多,就一定会有许多小白兔来和你交朋友。”要为小白兔做事,小朋友的积极性就特别高。他们的想法越来越多:“老师,草地上可不可以有鲜花?”“老师,我可不可以剪一座房子?”“老师,我可不可以画一个蘑菇?”……又如,剪纸活动“可爱的纸盒娃娃”,我先请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头发是怎样的;然后设臵情境,以小纸偶的口吻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结果孩子们创作出了不同的五官形状、不同的发型设计、不同的表情神态,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剪纸教学中,我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约束幼儿、训练幼儿。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相反会使幼儿感到压抑、厌倦和畏惧。所以,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使幼儿有发挥自己积极性、主动性的机会。使幼儿高高兴兴地投入剪纸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例如:在一次剪花瓶的教学中,起先,我收集了各种造型别致形状不同的、花纹漂亮的花瓶,在班上开了一个花瓶展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花瓶,增加 幼儿的感性认识。其次,我又在幼儿面前象变魔术似的,把一张张纸剪成一个个奇特的花瓶,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以激发幼儿也想剪花瓶的欲望。在幼儿剪花瓶的过程中,我不过多地干预他们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感性知识,通过一次次地实践操作,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来剪。当一幅幅富有想象的花瓶作品被展示在教室、走廊的墙面上时,幼儿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他们的创作欲望更强烈了。
4. 展示幼儿剪纸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当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创造性地完成一幅剪纸作品时,不管完成得怎样,只要有一点细小的进步,就能得到老师的剪纸作品作为奖励,这样幼儿的剪纸兴趣越来越浓了,我经常有意识把幼儿的剪纸作品和民间艺术家的剪纸作品、老师的作品陈列在一起,配上一段民族音乐,让幼儿欣赏,有时还将孩子的作品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幼儿观看,幼儿在优美的民族音乐声中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让孩子,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和再次创作的欲望,他们会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地完成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也经常用幼儿的剪纸作品来装饰教室,美化环境。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同时,也使幼儿感受了中华民族剪纸的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幼儿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五篇:民族舞东北秧歌
第二章 汉族民间舞蹈训练
本章导语
1.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2.掌握东北秧歌手巾花、各种舞步和上肢动作的正确做法。
3.通过组合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脚下的“艮劲”、上体的“扭”和手腕的“绕花”,并能通过情感表达出东北秧歌俏皮、活泼、刚柔并济的舞蹈特点。
第一节
东北秧歌简介
一.秧歌
秧歌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云南花灯、鼓子秧歌。北方的秧歌质朴热烈,场面壮观;南方的秧歌则显得秀丽精致、婀娜多姿且一般都手持扇子、手巾花、彩绸等道具。
二.东北秧歌起源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有关,具有强烈的北方地域色彩,乡土气息浓郁,多表现为广大人民喜爱的群众性歌舞形式,以脚下“艮劲儿的踢步”,带动“上肢的扭”和“手腕的绕花”。
舞蹈贯穿着“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表现出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三.东北秧歌的表现形式:
(1)高跷秧歌(2)二人转(3)地秧歌
四.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
唢呐和小钹
第二节
体态动律练习
一.基本体态
重心前倾,颈部弧线上提,下颚微含,立腰提臀。
二.基本手位
① 叉腰位:双手全把握巾,大拇指叉在腰两侧,肘关节微微向里扣。② 胸前位:双手全把握巾,点在胸上方肩以下位置,肘关节架起来。③ 展翅位:双手全把握巾于体侧45度。
三.基本脚位
正步位双压脚后跟:
动作时膝关节要艮住劲,重拍落,半脚掌不要立太高。四.基本持巾法
① 全把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似握拳,用于做各种手巾花。
② 单指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食指直贴在手巾花边沿,用于片花、挽巾、扔巾等。上身动律
① 上下动律:用腰发力,经腰划下弧线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摆动。② 前后动律:发力点在腰,以肘关节带动前后交替转动。③ 划圆动律:发力点在腰,划八字弧线扭动。
五.进入组合
①——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⑨——⑫四拍一次上下动律 ⑬——⑯四拍一次前后动律 ⑰——⑱两拍一次划圆动律
六.训练提示
1.做上下动律时,发力点在腰两侧,注意不要耸肩。
2.做划圆动律时,腰和肘的部分划八字要清楚。
3.当每个动律加上手巾花动作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协调性,注意节拍的准确性。
第三节
鼓相
一.训练目的 了解鼓相的各种名称,掌握鼓相的每种做法。
二.训练方法
1.双插腰
保持基本体态,全把握,大拇指竖起叉在腰侧,肘关节向里扣。2.双扣手
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双手扣在一起沉于小腹前,双掌间距离不能太大。3.木偶式
双臂伸直在身体两侧45度,全把握巾,指关节朝上。4.双扶胸
大臂抬起,小臂回折于胸前,在胸前齐平。5.双护头
大臂在肩两侧抬起,手巾花举过头顶,在头顶两侧绕花。6.双护胸
肘关节自然架起,小臂于胸前绕花,指关节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叉腰位准备 ①——②个八拍双插腰。③——④个八拍双扣手。⑤——⑥个八拍木偶式。⑦——⑧个八拍双扶胸。⑨——⑩个八拍双护头。⑪——⑫个八拍双护胸。四.训练提示
掌握动作的艮劲儿。
第四节
动律组合
一.训练目的
了解动律组合的特点,学会动律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双压脚后跟的复习。2.鼓相动作的复习。3.后踢步动作的训练。
双腿膝关节紧扣,小腿迅速发力后踢,后踢时勾脚,快踢慢收,双腿交替进行。4.叫鼓(一鼓)
准备姿态:双护胸,准备拍第八拍时含胸 ① 脚下不动,胸部前顶,双手从前打开至两侧。
② 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双手从两侧放下,肘关节不弯曲。③ 左脚收至右脚右后方,前脚掌落地,双手从前向上抬起。④ 双脚不动,左手抬至头顶绕花,右手抬至体侧绕花。
三.训练组合
Ⅰ
(1)——(2)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3)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4)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
(5)——(6)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7)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8)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Ⅱ
(1)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2)四拍一次前后扭。(3)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4)四拍一次前后扭。(5)——(6)两拍一次前后扭。(7)——(8)四拍一次划圆扭。Ⅲ
(1)两拍一次划圆扭。
(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⑤划圆扭停住。Ⅳ
(1)①——②左脚向左踏出一步,双手摊花打开。
③——④右脚继续上前一步,重心落在右脚,双手绕花在双护头。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先左后右交替律动。(2)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交替律动。
(3)①——④左脚转身对二点,同时双手双扶胸。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同时下蹲。(4)两拍一次继续下蹲。Ⅴ(1)①——④左脚并上右脚直立,双手到双扣手。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
⑤——⑥低头。
⑦——⑧双手送至右下方。
(3)左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下蹲。(4)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立直。Ⅵ
(1)①——④左脚并回右脚,双手向上打开至双护胸。
⑤——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2)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3)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4)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5)①——④向左迈出一步,右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6)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
(7)①——④向右迈出一步,左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8)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Ⅶ(1)①——②右脚后踢,同时右手挽花至胸前。
③——④左脚后踢,同时左手挽花至胸前,成双护胸。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2)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第八拍含胸。结束:叫鼓
四.训练提示
1.在做后踢步时,切记快踢慢收,根据音乐特点,把握东北秧歌脚下艮的风格特点。
2.做组合时,要把握住步伐间的连贯流畅。
第五节
踢步组合
一.训练目的
学习前踢步、后踢步及踢部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前踢步
预备拍双膝微曲,动作时迅速前踢,同时主力腿膝关节和胯部略有控制的上提,出脚用力,过程快,落脚收力,过程慢,脚下步伐和上身的摆向配合。2.后踢步
膝关节屈伸,小腿后踢,主力腿的交换稳而有力,动力腿的后踢动作快而小,整体形成灵活、洒脱、俊俏、活泼的特点。
三.训练组合
(1)——(2)个八拍左腿前踢步,四拍一次。(3)——(4)个八拍右腿前踢步,四拍一次。(5)——(6)两拍一次前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7)——(9)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前踢步。(10)——(11)个八拍左腿后踢步,四拍一次。(12)——(13)个八拍右腿后踢步,四拍一次。(14)——(15)两拍一次后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16)——(18)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步。(19)——(20)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右迈出。(21)——(22)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左迈出。(23)——(24)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前迈出。(25)——(26)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后迈出。(27)原地一拍一次后踢步。
四.训练提示
踢部组合动作比较简单,但节奏、节拍比较复杂。
第六节
里绕花训练
一.训练目的
1.了解各种里绕花名称。2.学会里绕花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单臂花
左手叉腰,右手掌心朝左上方抬起,快速挽花后向下甩,再向右抬起挽花下甩,交替进行。2.双臂花
双手同时掌心向上抬起,左手在体侧,右手在前,同时挽花向下甩,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3.(小)交替花
双手同时抬起,左手在旁,右手在前挽花下甩,反方向交替进行。4.(大)交替花
在小交替花的基础上,右手向上抬起至头顶挽花,小臂回折落下,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5.小燕展翅
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成45度,挽花后甩至腿部,重复进行。6.蝴蝶花(十字花)
身体扭至左侧,双手胸前绕花下甩后转身面向右侧,经下弧线至体侧绕花。7.蚌蛤花(盖分花)
双手同时向旁撩起至双扬掌里绕花,再同时盖至胸前,双肘架起,身体向左,再向上分开双手外挽花向上打开至体侧,交替进行。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右边划至左边。
(1)——(2)两拍一次右手单臂花(3)——(4)两拍一次左手单臂花。(5)——(6)两拍一次双臂花。(7)——(8)两拍一次(小)交替花。(9)——(10)两拍一次(大)交替花。(11)——(12)两拍一次木偶式。(13)——(14)两拍一次蝴蝶花(十字花)。(15)——(16)两拍一次蚌蛤花(盖分花)。
四.训练提示
1.做(小)交替花时要和(大)交替花区分开来。2.做动作时头部要配合协调。
第七节
里绕花组合
一.训练目的
学会更多东北秧歌舞蹈组合,积累舞蹈素材。
二.训练方法
叫鼓:准备拍第八拍时右手侧抬起,掌心朝上。①左脚前踏屈膝,右手挽花下压,左手同时侧抬起。②重心回落至右脚,左手挽花下压,右手同时侧抬起。③左脚向左踏出,同时倒右腰以肩带动侧翻。
④侧翻时吸右脚,经过侧翻至三点方向,右手上举,左手放于腰侧。⑤面向三点,左脚前踏,右手前落至前平举。
⑥右脚前踏,同时右手收回至腰侧,左手前平举,身体转向五点方向。⑦左脚前点地,收左手于腰间,右手前平举,身体面向一点方向。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左边划至右边。(1)第一拍右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左手叉腰,右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2)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左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右手挽花叉腰,倒左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左开始上下扭。
(3)第一拍左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右手叉腰,左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4)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右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左手挽花叉腰,倒右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右开始上下扭。(5)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先右手在前的双臂花,落下时缓慢放下。(6)①——④脚下不动,双手向左摊花至木偶式。
⑤——⑧ 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由左开始上下扭。(7)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两拍一次蚌蛤花。(8)①——④脚下不动,双手落至双扣手。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从右边开始上下扭。
(9)左脚上前一步,重心落于左脚,两拍一次前后倒重心,右手开始做大交替花。
(10)一个八拍小交替花。
(11)脚下小碎步向左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12)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七点,做蚌蛤花。
③——④右脚后撤,左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左手在上,身体转向二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左开始上下扭。(13)脚下小碎步向右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14)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三点,做蚌蛤花。
③——④左脚后撤,右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右手在上,身体转向八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右开始上下扭。
(15)左脚上前一步,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小交替花。
(16)脚下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大交替花,重心向后时身体下压。结束:叫鼓。
四.训练提示
1.蚌蛤花与前踢部动作要配合协调。2.叫鼓动作流畅,不能断开。
第八节
表演舞《拾豆豆》
一.训练目的
1.将东北秧歌应用到现实舞蹈中。2.积累舞蹈素材。
二.训练方法
1.学会歌曲,记住歌词。
胖丫丫,嗨,俊妞妞,手牵着手儿过沟沟,过沟沟,拾豆豆,一拾拾了一兜兜,咿呀得儿哟,一拾就拾了一兜兜呀咿儿哟。
金豆豆,嗨,银豆豆,圆不溜溜的红豆豆,一颗颗,拾到手,丰收果实不能丢,咿呀得儿哟,丰收的果实不能丢呀咿儿哟。2.主要动作 ①前奏出场
全把握巾做双扶胸准备,小腿向后踢起跑动,保持上身不动。②踏点步
第一拍左脚向左踏出一步,第二拍右脚脚掌在左脚跟后点地,两腿同时下蹲,做右脚时动作同左脚,方向相反。③十字花
前两拍双压脚后跟,身体对八点方向做十字花,后两拍双压脚后跟身体对一点方向双手打开,左右交替进行。④绕花转圈
动作时前脚掌落地小碎步原地转圈,双手在头顶快速转花。⑤木偶式
动作时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双手做木偶式,同时身体向二点及八点方向交替转动下俯。⑥前点地
动作前两拍左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点地,右腿弯曲,同时双手由胸前摊花至左手在上,右手在前,后两拍绕花,最后四拍头部快速左右摆动。⑦点地前进
动作前两拍左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点地,右腿弯曲,同时双手由胸前摊花至左手在上,右手在前,后两拍收右脚绕花。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舞蹈室左侧准备,正步位站立,双手做双扶胸。Ⅰ
(1)——(2)保持准备动作跑出场。(3)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
(4)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5)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回一点。(6)①——④对二点方向做木偶式。
⑤——⑧对八点方向做木偶式。(7)①——④前点地。
⑤——⑧左右摆头。(8)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
(9)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10)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对五点方向。(11)①——④双扶胸向五点方向跑跳。
⑤——⑧先左后右向上甩花。(12)①——④转身向一点方向跑跳。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左手扶胸,右手对三点、一点、七点各点一次。
(13)①——④双扶胸向五点方向跑跳。
⑤——⑧先左后右向上甩花。(14)①——④转身向一点方向跑跳。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左手扶胸,右手对三点、一点、七点各点一次。
间奏四拍:绕花转圈回一点。(15)点地前进两次。(16)①——④前点地。
⑤——⑧左右摆头。(17)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18)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19)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至七点,左手前平举,右手自然下垂。(20)①——④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进右手掌心向上抬起。
⑤——⑧脚下不变,右手挽花向上落下,身体随手前倾后及后仰。(21)①——④向五点方向跳出,右手挽花叉腰。
⑤——⑧向三点方向跳出,左手挽花叉腰,右手在前。(22)①——④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左手掌心向上抬起。
⑤——⑧脚下不变,左手挽花向上落下,身体随手前倾后及后仰。(23)①——④向五点方向跳出,左手挽花叉腰。
⑤——⑧向七点方向跳出,右手挽花叉腰,左手在前。(24)①——⑥绕花转圈回一点。
⑦左脚朝二点方向迈出并下蹲,双手从头顶摊花落下。
⑧身体迅速立直,双手抬起至右手上举,左手侧平举,同时挽花造型。
四.训练提示
1.动作时,应情绪高涨,融入到歌曲中。2.做摆头动作时一定要高频率左右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