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美术教案
课题:
1、我栽种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色彩画的知识,观察或回忆自己亲手种的各种植物,描绘它们的形态和色彩,利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掌握的画法来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复习色彩画的知识,观察或回忆自己亲手种的各种植物,描绘它们的形态和色彩,利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掌握的画法来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图片、范作
2、学具:颜料、作业纸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范作,导入新课。
2、语言讲述
你亲手种过植物吗?看着一颗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直到结果、收籽,完成植物生命的周期。这是多么快乐有趣的事啊!
3、观察或回忆自己亲手种的各种植物,描述它们的形态和色彩,说出来,大家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想象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讲评范作,学生欣赏,学生讲述作者表现的是哪些植物?它们在形态和色彩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2、讲解绘画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使用水粉色时,水分要适中。构图要完整,布局尽量饱满。
色彩以鲜艳明快为主,上色要细心,均匀。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绘画工具和掌握的画法,进行创作。可以表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也可以选其中最美的时刻加以描绘。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注:讲述美术课的上课要求,以及美术课应该准备的一些用品,包括颜料、毛笔(一大一小),调色盘,洗笔杯等。课题:
2、向动物朋友学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了解仿生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了解仿生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颜料等 学具:颜料、画笔、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范作,学生观察,体会
2、语言讲述
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车辆,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那么大家知道这些车辆是靠什么行走的吗?(轮子)
大家知道吗?我们人类发明轮子,还是受屎壳郎推粪球的启示呢!
3、讲解仿生学的概念和一些示例。
我们再来动动脑,看看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仿生学的成果呢?
4、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讲解书上的范作
2、教师小结
动物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人类的老师。人类向青蛙学习游泳,向海豚学习潜水,向鸟儿学习飞翔……
还能模仿动物发明些什么?你一定有自己的发现吧。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技法进行创作,内容是将人类仿生学的发明创造和相关动物画在一幅画中,如知了和吸管、老鹰和滑翔机、潜艇和鲨鱼等等。可以先用铅笔勾稿,注意调色时水分要适中。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
2、向动物朋友学习轮子----屎壳郎推粪球
知了----吸管 老鹰----滑翔机 潜艇----鲨鱼 课题:
3、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调查家乡较著名的新桥和古桥,观察并画出它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特色,并尽量画出周围的环境。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调查家乡较著名的新桥和古桥,观察并画出它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特色,并尽量画出周围的环境。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颜料等 学具:颜料、画笔、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范作,学生观察,体会
2、刚才我们看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新桥古桥,大家观察一下,看看它们在形态和结构方面各有哪些特点?你更喜欢哪一座?说说你的理由,大家交流讨论看看。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展示范作
为了到达彼岸,人类造了各种桥。
桥是道路的特殊形态,也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世上的桥千姿百态,应该怎么把它们描绘出来呢?
2、讲解并示范作画步骤
采取先观察写生,再参考写生稿进行创作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创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能力。用铅笔写生。
2、尝试不同的技法,把桥放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去,看看它们结合起来会是怎么样的效果。教师示范各种技法的结合运用。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法进行创作,然后讨论一下,谁画的桥最漂亮,最美观?哪些技法运用的较为合适。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4、提出课外思考题:今天的桥已能跨越江海,在水上展现雄伟的风采。
如果你也来设计桥梁,将填补怎样的一个空白?
六、板书设计(略)
课题:
4、我设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尝试为家乡设计一座新桥,大胆想象桥的新功能、新造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颜料 学具:颜料、作业纸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上堂课老师给大家留下了一道思考题,大家有没有动脑筋思考啊? 今天的桥已能跨越江海,在水上展现雄伟的风采。如果你也来设计桥梁,将填补怎样的一个空白?
2、点题:我设计的桥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展示范作和图片,学生观察,看看这些桥有什么新造型和新功能
2、学生交流,讨论,也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设计的桥的草图,也可画出自己幻想中的桥梁,看看谁设计的桥造型最新,功能最全?
3、讲解并示范设计绘画的步骤。
可先画简略的草图,选其中最精彩的画出来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桥的新功能、新造型,设计自己的桥,也可以参考例图去创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自由想象,争取各不相同。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
4、我设计的桥
新功能 新造型
课题:
5、立线浮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立线浮雕的基本知识,了解立线浮雕的特性。掌握立线浮雕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而大胆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学习立线浮雕的基本知识,了解立线浮雕的特性。掌握立线浮雕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而大胆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示范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各种材料(剪刀、胶水、各种绳如毛线、麻绳、化纤绳线以及各种柔软的纸绳等)、颜料 学具:各种自备材料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寻找自然和生活中的渐变的形,并互相交流,使之对渐变的形的特点有一些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范作导入新课
2、大家看看,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啊?
3、点题:立线浮雕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讲评范作,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讲解立线浮雕制作一般需要哪些材料
3、讲授并示范立线浮雕的制作过程
a、用铅笔在底板上勾出底稿 b、在底板上涂上胶水
c、剪出合适的线条表现画面
d、可用柔软的纸搓出粗细不同的纸绳备用
e、可将不同质地、不同粗细的绳线结合在一起做 f、作品完成后可根据需要涂色
4、学生相互交流制作技法和注意点。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选择生活中最有趣的一种渐变的形,把它画出来。也可以自己进行创作设计。可以参考例图去创作。
3、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绘画工具和掌握的画法,进行创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自由想象,争取各不相同。
4、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略)课题:
6、立纸浮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立纸浮雕的基本知识,了解立纸浮雕的特性。掌握立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而大胆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学习立纸浮雕的基本知识,了解立纸浮雕的特性。掌握立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而大胆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示范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各种材料(剪刀、胶水、各种彩色纸条等)学具:各种自备材料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寻找自然和生活中的渐变的形,并互相交流,使之对渐变的形的特点有一些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4、范作导入新课
5、上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立线浮雕,大家看看,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啊?
6、点题:立纸浮雕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讲评范作,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立纸造型的创作方法与绳线浮雕基本相同,只是粘贴造型的材料改用了纸条,另有一种趣味。
2、讲解立纸浮雕制作一般需要注意什么?
用较厚的纸如卡纸、铅画纸等来造型,避免用薄纸,因为薄纸难以在底板上粘牢。
3、讲授并示范立线浮雕的制作过程 a、剪出各种彩色纸条
b、用铅笔在底板上勾出底稿 c、在底板上涂上胶水
d、用合适的纸条表现画面
4、学生相互交流制作技法和注意点。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选择生活中最有趣的图形,把它表现出来。也可以自己进行创作设计。或参考例图去创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自由想象,争取各不相同。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略)课题:
7、变化的柱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进行变化的柱子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进行变化的柱子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各种彩纸 学具:自备材料、剪刀、小刀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范作导入新课。
2、点题:变化的柱子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教师讲解并示范柱子的变化手法
先确定好纸柱基本形体--是圆柱还是三角柱等,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出小图案,再用剪刀、小刀剪刻,并用手翻转、卷曲某些部分,即可使单调的纸柱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3、同学自己尝试各种手法,加深直观的印象。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作。也可以参考例图去创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自由想象,争取各不相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
7、变化的柱子
a、确定纸柱基本形体
b、用铅笔在柱面上画出小图案 c、用剪刀、小刀剪刻 d、用手翻转、卷曲
注:提醒学生收集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纸盒,以及废旧纸张、绳子、小瓶、盖子等事物备用。
课题:
8、盒子造型游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进行盒子造型游戏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进行盒子造型游戏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各种盒子 学具:各种自备材料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范作图片,谈话导入新课。
方方正正的盒子,剪剪贴贴,就不再方正。
聪明伶俐的小朋友,装装拼拼,就做出奇妙的造型。
2、点题:盒子造型游戏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教师借助范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可以在讨论中交流各自有哪些创意,然后相互比较一下谁的创意更好。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相互协作,设计造型制作出来,并以它们为道具做个游戏。动物、建筑和服装都是造型游戏的好题材。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以自己的作品为道具做一些小游戏)。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略)
课题:
9、综合纸版画
(一)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综合纸版画的基本知识,了解综合纸版画的特性。掌握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而大胆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学习综合纸版画的基本知识,了解综合纸版画的特性。掌握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而大胆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其他材料 学具:自备材料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范作图片导入新课。
2、点题:综合纸版画
(一)3、学生欣赏,谈自我感受。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教师示范范作的制作方法和过程。A、在底板上制作底稿。
B、在底板上涂墨,注意要涂匀。C、在底板上覆上薄纸,压平,拓印。D、揭开薄纸,最后修饰。
3、教师借助范作,讲解知识。
A、根据画面需要,选择适合表现并可粘贴的废旧材料来制作。
B、常用的材料还有棉花、窗纱、树叶、纤维板、帆布、以及各种不同的纸张等。C、既要精心构思,还要巧用材料。剪贴不能太琐碎,画面可简洁单纯些。
4、大家可以讨论、交流还可用哪些材料来制作。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
要求:既要精心构思,还要巧用材料。剪贴不能太琐碎,画面可简洁单纯些。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略)
课题:
10、综合纸版画
(二)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学习综合纸版画的基本知识,掌握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而大胆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习综合纸版画的基本知识,掌握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而大胆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各类材料、较结实的卡纸或厚纸板、剪刀、胶水等。学具:各类材料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欣赏范作,导入新课。
2、综合纸版画是利用拼贴、刻线、贴线、撕揭、揉纸等技法,融合各种有肌理的什物材料,综合运用在同一印制底版上,表现出更为活泼、奇特的艺术效果的纸版画品种。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学生观察
2、教师进一步讲解范作的制作过程和注意点
粘贴好线状材料后,用乳胶封一下,以免拓印时被油墨粘去。印制时注意颜色和油墨的分量。
3、学生尝试,交流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略)
课题:
11、冷色和暖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寻找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冷色和暖色,举例说明冷暖色的相对性。用水粉颜料调出冷、较冷或暖、较暖的色彩。试用富有变化的冷暖色描绘一个形象,充分体验冷暖色的丰富的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寻找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冷色和暖色,举例说明冷暖色的相对性。用水粉颜料调出冷、较冷或暖、较暖的色彩。试用富有变化的冷暖色描绘一个形象,充分体验冷暖色的丰富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颜料等 学具:颜料、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范作,学生观察,体会
2、语言讲述
红、橙、黄是阳光和火的色彩,它们让人感到温暖、热烈、兴奋;
而蓝、绿色使我们联想起天空、海洋和森林,让人觉得寒冷、凉爽、遥远、宁静。
不同颜色引起冷或暖的感觉,以此分成冷色和暖色。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学生讨论,寻找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冷暖色。
2、举例说明冷暖色的相对性。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一朵紫红的花在大红花旁显得较冷,在绿色从中却显得较暖。
3、尝试用水粉颜料调出冷、较冷或暖、较暖的色彩,体会冷暖色的关系。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试用富有变化的冷暖色描绘一个形象,充分体验冷暖色丰富的表现力。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略)
课题:
12、冷色调的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充分感受与认识冷色调的基础上创作冷色调风景画。画出冷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体验自然的静谧、幽深。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在充分感受与认识冷色调的基础上创作冷色调风景画。画出冷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体验自然的静谧、幽深。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颜料等 学具:颜料、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范作,学生观察,体会
2、揭示冷色调的概念,导入新课。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学生尝试调色,请学生将看到的冷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欣赏书本上冷色调的范画。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画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略)
课题:
13、暖色调的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充分感受与认识暖色调的基础上创作暖色调风景画。画出暖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在充分感受与认识暖色调的基础上创作暖色调风景画。画出暖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深。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颜料等 学具:颜料、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范作,学生观察,体会
2、揭示暖色调的概念,导入新课。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学生尝试调色,请学生将看到的暖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欣赏书本上暖色调的范画。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画一幅暖色调的风景画。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学生自我鉴赏作业。
3、教师讲评,小结。
七、板书设计(略)
课题:14、15、画情绪
(一)(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感受抽象美和以抽象的色彩、点线表达情绪的能力。学会运用色彩表达特定情绪。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受抽象美和以抽象的色彩、点线表达情绪的能力。学会运用色彩表达特定情绪。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颜料等 学具:颜料、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出示一幅用电脑“马赛克”画成的一抽象画的节日场景,请学生猜猜,它复原后会是怎样的场景,有怎样的气氛。学生可以感受到欢乐的气氛。
2、然后出示复原了的照片。
3、语言导入新课。
有时一幅画看起来没有具体描绘什么,但它和具体的情境仍是有联系的,它是能表达出某种情绪的。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米罗的名家的抽象名画,让学生讨论作品传达了什么情绪。
2、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例图。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作业: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特定的情绪,并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作品展览或观摩,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互相评论作品。
3、评论为什么有些作品有表现力,有的作品表达的情绪不明确。
4、教师讲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略)
课题:16、17、奇怪的图形
(一)(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创作简练、幽默的奇怪图形,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愿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创作简练、幽默的奇怪图形,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愿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范作、颜料等 学具:颜料、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出示范作,学生欣赏、体会。
2、请学生针对具体的图形对全体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3、教师等学生尝试说明后,再揭示这些图形之所以“怪”的妙处。
4、导入新课。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教师设疑,出几道练习题,学生思考,尝试。
A、一个人和一个圆圈,提示这里的人和圆圈都是“活”的,能大能小,能动能变,它们碰到一起,会产生什么奇怪的图形?
B、一个人在照镜子,但镜子是一个“魔镜”,你会如何表现这幅奇怪的图形?
C、请根据一组关键词,比如“树、脸”或“人、蚊香”等,想象一下,它们碰到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奇怪图形?
2、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并随手画一些草图。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作业:选择刚才自己画的那些草图中自己满意的一个,采用多种形式(如剪纸、彩绘、拼贴、电脑绘画等)加工成正式作品。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布置一个“奇观图形展”,展示学生有特点的作业。
2、作品展览或观摩,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互相评论作品。
3、教师讲评,小结。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应侧重于组织学生对第一课时习作的评价、创作的心理感受,可多请学生自己来谈,以调动学生更高的创造热情。并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各种富有个性化的创作方法,比如:教师可提供一些废旧图片或一些图形资料,让学生局部分解,再重新粘贴组合,并添加笔绘,以强化效果。
课题:
18、画汗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
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汗衫实物、范作、颜料等 学具:剪刀、颜料、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请几名学生上台,利用简短的时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大白纸上用颜料随意作画,之后教师用剪刀迅速剪出汗衫的图样。
2、导入新课。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简单了解汗衫的类型。出示实物或范作,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汗衫分为以下几类。
从应用角度上:广告、装饰、公益、体育等。
从年龄、性别上:老年、中青年、儿童(卡通衫)等。从表现手法上:文字式、图文并茂式、纯图形式等。
2、汗衫的特点:时代性、简洁性、装饰性、随意性。
3、汗衫图案设计。构思立意;图案设计;
4、汗衫绘制方法和步骤(1)把画纸裁成汗衫样式
(2)直接在纸做的汗衫上绘制图案,图案可绘制成四边形的或非四边形。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并随手画一些草图。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作业:在白纸或旧报纸上用绘画的方法设计汗衫图案,力求图案新颖、别致。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组织学生办一个“汗衫专卖店”,学生展示并推销自己的产品。
2、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的产品最畅销?谁最会推销自己的产品?
3、教师讲评,小结。
课题:
19、儿歌、童话配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用单幅连环画形式给儿歌、童话配画或结合学校社区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为儿歌、童话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用单幅连环画形式给儿歌、童话配画或结合学校社区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儿歌、童话材料等
学具:儿歌、童话材料及颜料、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过程:
1、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听过或背过儿歌,你能不能为大家朗诵一首?童话也使我们钟爱的,你都看过哪些童话?
2、儿歌、童话是我们孩子的艺术品,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这堂课,就让我们根据自己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创造美丽的画面吧!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展示范画,学生欣赏
2、分析为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
3、赏析课本图意,使学生了解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
4、为儿歌、童话配画采用的手法多样,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绘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线描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工艺手法,如油画、彩纸贴画等,有的内容可采用浪漫手法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5、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并随手画一些草图。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过程:
1、欣赏范作。
2、分析作业步骤
A、选好儿歌、童话:选择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儿歌或童话
B、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童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
C、构图:按儿歌、童话的主要内容或最精彩的画面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3、学生作业:选择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儿歌或童话,进行构思、构图。
4、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
(2)帮助学生选择儿歌或童话中的精彩部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指导学生画面安排。(4)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过程:
1、将好的构图展示在黑板上,讲评构图有新意及画面安排得当的学生作业,启发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更好地修改自己地构图。
2、教师讲评,小结。
课题:20、寓言、神话配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会寓言、神话的内涵,了解配画、插图的画法风格,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用单幅连环画形式给寓言、神话配画或结合学校社区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为寓言、神话配画,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领悟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体会寓言、神话地内涵,了解配画、插图地画法风格,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地联系。用单幅连环画形式给寓言、神话配画或结合学校社区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儿歌、童话材料等
学具:儿歌、童话材料及颜料、作业纸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过程:
1、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听过或背过儿歌,你能不能为大家朗诵一首?童话也使我们钟爱的,你都看过哪些童话?
2、儿歌、童话是我们孩子的艺术品,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这堂课,就让我们根据自己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创造美丽的画面吧!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过程:
1、展示范画,学生欣赏
2、分析为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
3、赏析课本图意,使学生了解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
4、为儿歌、童话配画采用的手法多样,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绘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线描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工艺手法,如油画、彩纸贴画等,有的内容可采用浪漫手法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5、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并随手画一些草图。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过程:
1、赏范作。
2、分析作业步骤
a)选好儿歌、童话:选择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儿歌或童话
b)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童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
c)构图:按儿歌、童话的主要内容或最精彩的画面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3、学生作业:选择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儿歌或童话,进行构思、构图。
4、教师巡视辅导。
i.)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
ii.)帮助学生选择儿歌或童话中的精彩部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iii.)指导学生画面安排。iv.)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过程:
1、将好的构图展示在黑板上,讲评构图有新意及画面安排得当的学生作业,启发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更好地修改自己地构图。
2、教师讲评,小结。
课题:21、22、23、陶艺
(一)(二)
(三)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
学具:橡皮泥、制陶工具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要求:仔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过程:
1、直接导入新课。
通过用手或脚或用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导入新课。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要求:认真分析,大胆表现。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过程:
1、观看关于陶艺作坊的介绍片,通过观察民间艺人制陶过程以及制童艺人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制陶方法。① 练泥。
② 制胚,方法有两大种:手工成型、轮制成型。
③ 施釉。给阴干的胚体上釉水(视作品情况而定,此步也可省略)。④ 烧制。分为装窑、烧窑和出窑三步。
2、学生尝试、交流、体会。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求:积极赏析,大胆创作。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作业: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陶艺成型方法制作比较大型的陶艺作品,作品题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等,同一个小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个系列的。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要求:积极发言,师生共评。方法:讨论法。过程:
1、展示有特点的作品。
2、说说制陶的感受,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评评别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3、教师讲评,小结。
课题:
24、现代建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建筑的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调查家乡的建筑,能对身边的建筑做简单评价。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现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感受建筑艺术的个性美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现代建筑的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调查家乡的建筑,能对身边的建筑做简单评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现代建筑挂图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过程:
1、教学导入:教师利用现代建筑挂图引入课题。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优秀建筑作品,感受建筑的美。建筑的产生同样来源于生活。
2、举例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背景。
3、图片欣赏,了解现代建筑特点:使用舒适、造型多样,技术先进,场景相融。
4、播放录象,展示家乡比较知名的建筑。学生对这些建筑进行评价。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作业:为学校设计教学楼,外形要求奇特,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过程:
1、展示学生作品
2、学习小组相互评价作品,提出修改建议。
3、教师讲评,小结。
4、课后延伸:可以到网上查找建筑的资料
课题:
25、我设计的未来建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树立创新意识。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造型新、样式美、功能多的未来建筑,通过细致描绘,把想象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树立创新意识。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造型新、样式美、功能多的未来建筑,通过细致描绘,把想象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未来建筑》科幻录象片段、学生作品几幅。学具:各种作画工具。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过程:
1、观察、思考:欣赏世界各地的建筑,仔细观察这些建筑的外形、房顶、门、窗各是什么样的。
2、导入新课。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过程:
1、启发、想象。
启发学生构思:未来建筑是在地面上发展,还是向地下、海底、太空中发展?这些建筑主要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功能?
教师介绍一些具有科学知识的未来建筑:摩天大楼、悬挂建筑、生长着的房屋、海底城市、海底超市、月球上的房屋、太空城等等。
2、欣赏一组学生作品,:如外形像机器人的房子、会走的房子、海底城、太空中转站等。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作业:构思、设计。
你设计的未来建筑是造在哪里的?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殊功能?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过程:
1、展示学生作品,举行小小的“我设计的未来建筑作品展”。
2、学习小组相互评价作品,提出修改建议。
3、教师讲评,小结。
4、延伸:如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设计变成现实,那该多好啊!下次课我们就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如:纸盒、旧挂历纸等)建造一座未来的建筑模型。
课题:
26、我造的未来建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树立创新意识。通过未来建筑的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和制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新,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改革评价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树立创新意识。通过未来建筑的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和制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2件、各种纸盒、工具等。学具:各种纸盒、色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过程:
1、范作欣赏,激趣导入。
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自己设计的2件未来建筑,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2件作品的创意。
2、板书课题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过程:
1、拼拼搭搭,初具形态
利用自己收集的纸盒、色纸,边拼边思考边讨论未来建筑的样式。
2、剪剪贴贴,精心刻画
运用剪、折、撕、弯曲、切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使自己的未来建筑更牢固、更美观。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作业:运用剪、折、撕、弯曲、切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座未来建筑,并用文字说明你的未来建筑有哪些特殊功能。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作。(3)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过程:
1、展示学生作品,“欢迎你参观未来建筑”。
2、学生为自己设计制作的未来建筑做导游,随时向“游客”介绍,“游客”也可随时向“导游”提问。
3、互评:你最喜欢哪座未来建筑,为什么?
4、教师讲评,小结。
课题:
27、走进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及内容,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激趣
目的:运用生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过程:
1、感受《编钟》音乐,导入新课。
大家这是什么音乐吗?(编钟)编钟是用什么制作的?
2、板书课题
(二)赏析评述
目的:通过对范作的赏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过程:
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三)感受实践
目的:通过欣赏范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过程:
1、欣赏范作。
2、学生作业:欣赏后每组利用橡皮泥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
3、教师巡视辅导。
(1)组织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2)及时讲评有特点的作业。
(四)评述拓展
目的:通过师生共评学生作业,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过程:
1、展示学生作品
2、各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3、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4、教师讲评,小结。
第二篇:岭南版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美术教案(DOC)
岭南版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漫游缤纷的美术世界 第1课 源远流长的古代美术
一、教学目标:
1、领会古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2、懂得美术分类的主要类别。
3、培养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
1、古代美术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
1、对经典作品的概括分析。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溪水行旅图》
1、这幅图画属何种画?
2、画中描绘了什么景色?
3、这幅画使用了哪些工具和材料?
二、介绍古代中国与外国的美术作品
1、选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说明。
2、以老师的解说为主。
三、美术作品的分类
1、引导学生完成“尝试-探索”栏中的第1题练习。
2、提出不同美术门类的特征。
四、对作品进行点评。
1、引导学生完成“尝试-探索”栏中的第2题练习。
2、列出一些点评范围与准则。
3、欣赏与评价有机地结合一起。
五、作业布置:
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的内容实施。板书设计:
欣赏——介绍古代美术作品——点评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领会古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懂得美术分类的主要类别。培养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古代美术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对经典作品的概括分析。
第2课 日新月异的现代美术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和提高美术分类的知识。
2、认识时代不同美术作品的面貌。
3、领略现代美术作品的美感,提高美术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
现代美术作品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对抽象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先介绍绘画部分
二、版画的明快有力、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现代绘画的崭新面貌,一下子吸引了学生。
三、然后介绍雕塑、建筑、设计、工艺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四、展示现代美术作品
1、课文中的图例。
2、学生们在预习中收集到的作品。
五、对各个类别的代表作品进行介绍、讨论、点评。
1、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完成“尝试-探索”栏目的分类填空练习。
六、作业布置:
任选本课一件美术作品,在材质与表现手段方面作出短评。板书设计 :
介绍——讨论——点评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巩固和提高美术分类的知识。认识时代不同美术作品的面貌。领略现代美术作品的美感,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对抽象作品的理解。现代美术作品不同材质、不同 表现手法的应用。
第二单元 设计天地 第3课 生肖邮票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邮票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邮票。
2、培养学生对实用艺术品的兴趣,认识艺术珍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
二、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关于邮票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
邮票设计中,如何体现新颖的构思和天真的童趣。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广泛收集邮票、邮品,通过书籍等有关资料,先有一个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二、欣赏与比较
对十二生肖邮票进行欣赏,在造型、色彩、手法、风格、材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三、创作与表现
设计制作一枚生肖邮票,表现手法可以是手绘剪贴式,要出示
步骤。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辅导。
四、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业成果,小结经验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仍须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板书设计:
感知与体验——欣赏与比较——创作与表现——展示与评价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习有关邮票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邮票。培养学生对实用艺术品的兴趣,认识艺术珍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邮票设计中,如何体现新颖的构思和天真的童趣。学习、掌握关于邮票的基本知识。
第4课 精美的小礼卡
一、教学目标:
1、有关小礼卡的知识及其设计制作的方法。
2、在制作小礼卡的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小礼卡的设计制作成型方法。
三、教学难点:
小礼卡的新颖构思与创意的表达。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形形色色的小礼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1、欣赏教材中的贺师卡。
2、补充欣赏课文中的以小鸡为形象的贺年卡,鼓励学生进行欣赏点评。
3、分析研究小礼卡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手法。(1)平面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2)立体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一纸成型的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4、布置作业,动手设计、制作小礼卡。
5、作业评价
把全班制作的小礼卡办成一个橱窗展览,并为有特色的作品附上短评文字。
6、小结 板书设计:
欣赏——分析研究——动手设计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有关小礼卡的知识及其设计制作的方法。在制作小礼卡的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小礼卡的新颖构思与创意的表达。小礼卡的设计制作成型方法。
第5课 创意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中国龙的知识,能动手画出或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
2、能用美术手段创作同龙的形象,并能表达作品的寓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中国龙的知识,能动手画出或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
三、教学难点:
能用美术手段创作同龙的形象,并能表达作品的寓意。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龙的传说、龙的特征、龙的习俗、龙的象征等意义方面的简要介绍,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龙的多种多样形态的典型介绍。对龙的形态与构造进行分析,既认识到龙的形象的由来,又有助于对龙的形象进行大胆地再创造。
3、如何画出龙的形态?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出龙的形态,指出应该突出哪一部分形象?采用什么方式来描绘。
4、如何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从立意、草图、选材、剪裁部件、安装组合、装饰加工等环节中加以说明与演示。
5、学生实践活动。教师巡堂,解决学生在绘画或制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6、小结、评价及课后任务布置。
板书设计:
介绍——指导——立意——实践——评价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有关中国龙的知识,能动手画出或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能用美术手段创作同龙的形象,并能表达作品的寓意。能用美术手段创作同龙的形象,并能表达作品的寓意。了解有关中国龙的知识,能动手画出或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
第6课 富有情趣的小礼盒
一、教学目标:
1、接触包装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懂得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小礼盒。
2、了解设计制作简易礼盒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接触包装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懂得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小礼盒。
三、教学难点:
了解设计制作简易礼盒的过程。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商业包装设计欣赏。
以图片向学生展示,说明生活中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有一个美观、实用的包装。简介有关包装设计的最基本的知识,说明包装设计是实用美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学生设计的小礼盒欣赏。
以教材中的例图和师生收集到的资料为例,有重点地分析礼品盒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和实用性。探究小礼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些小礼盒有什么作用?
3、分析礼品盒的结构。
通过拆解现成的礼品盒,观摩展开后的礼品盒结构。再分析礼品展开平面图是如何制作的?师生可以进行直观、形象的操作,体会其中的奥妙。
4、画出小礼盒的设计草图平面图。
由于小学生没有制作图基础,不强求画出准确的展开平面图。可以允许采用示意图、草图等方式表达设计意念,引导学生用纸进行折纸试验,探究制作小纸盒的方法,再用尺子工具绘制展开平面图。
5、按构思图样,进行褶折、切剪等操作。制作成礼品盒并加以装饰,直至完成。
6、展示与评价 板书设计:
设计欣赏——分析结构——设计草图——展示与评价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接触包装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懂得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小礼盒。了解设计制作简易礼盒的过程。了解设计制作简易礼盒的过程。接触包装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懂得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小礼盒。
第7课 我的艺术收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收藏基本知识,掌握简易的包装设计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艺术产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艺术收藏基本知识,掌握简易的包装设计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艺术收藏基本知识,掌握简易的包装设计制作方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艺术收藏品欣赏。可以在欣赏教材图片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师生收集到的内容。
2、艺术收藏品包装欣赏。首先是“盒形包装”,都是为民间玩具收藏的包装设计,有两款不同的样式。其次是“屋形包装”,外观像素一座小房子,富于意趣。再次是文件夹包装,适宜邮票、相册、文件等文具用品的样式,按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制作。
3、展示、评价。
对同学们收集到的艺术收藏品,对各人设计、制作的小包装,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与学习评价。板书设计: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艺术收藏基本知识,掌握简易的包装设计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艺术产的情感。了解艺术收藏基本知识,掌握简易的包装设计制作方法。了解艺术收藏基本知识,掌握简易的包装设计制作方法。
第三单元 学画中国画 第8课 写意蔬菜瓜果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蔬菜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与技能。
2、体验创作蔬菜果题材的花鸟画的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蔬菜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难点:
体验创作蔬菜果题材的花鸟画的过程与方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欣赏齐白石的《荔枝》、《白菜蜻蜓》,感受作品在选材、构图、用笔、用墨方面的特点,体会画家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2、演示和体验毛笔的用笔方法,包括中锋、侧锋、逆锋等的具体运用。
3、分析具体作品的作画步骤,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分三个步骤进行,解说已很清楚,教师应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理解。
4、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练习。
5、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加以点评。
6、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板书设计:
欣赏——演示和体验——临摹练习——点评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蔬菜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与技能。体验创作蔬菜果题材的花鸟画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创作蔬菜果题材的花鸟画的过程与方法。掌握蔬菜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
第9课 写意花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卉、叶、茎的 初步技能。
2、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色的初步技巧
二、教学重点:
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色的初步技巧
三、教学难点:
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色的初步技巧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除了课本中的图例,还可以补充师生收集到的图例。
2、选择某种花卉进行临摹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形态,研究临摹的步骤,对具体用笔、设色也进行分析。
3、教师堂上演示,演示临摹步骤与方法,指出应该注意的具体问题。
4、指导学生临摹作业。展示、分析教材或本校学生的好作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完成作业的信心。
5、学生堂上临摹,教师巡堂指导。
6、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7、课堂小结,视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欣赏——分析——演示——临摹——小结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卉、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色的初步技巧,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色的初步技巧,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色的初步技巧。
第10课 写意动物
(一)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意鸟画的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鸟的画法。
2、领会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鸟笔墨技巧。
二、教学重点:
了解写意鸟画的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鸟的画法。
三、教学难点:
领会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鸟笔墨技巧。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欣赏李苦禅画的《鹰》,补充其他欣赏资料,欣赏的形式与方法由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2、写意鸟画法探究。
分析画家作品的画法、步骤,老师可现场演示画法,步骤。动物题材的选用,教师可灵活掌握。
3、学生堂上临摹某种鸟,教师巡堂指导。
4、对学生临摹的作品进行点评,采用自评、他评、教师小结的形式。
5、视实际情况,适当布置课外作业。板书设计:
欣赏——探究——临摹——点评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写意鸟画的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鸟的画法。领会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鸟笔墨技巧。了解写意鸟画的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鸟的画法。领会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鸟笔墨技巧。
第11课 写意动物
(二)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意鸟画的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鸟的画法。
2、领会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鸟笔墨技巧。
二、教学重点:
了解写意鸟画的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鸟的画法。
三、教学难点:
领会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鸟笔墨技巧。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欣赏方楚雄的《夏日》。它以斗方幅画、满构图为表现形式。
2、探讨树熊的画法。
课文中列举了画法步骤,并作出说明,老师可能参考其指引,并在课堂上演示。在学生实际操作时,要按实际情况加以变通。
3、介绍猴子的画法。部分学生喜欢画猴子,则重点学习猴子的表现技法。表现猴子的作品很多,风格差异较大,宜选取大写意的、易于表现的为好。
4、学生在堂上临摹创作树熊、猴子,老师加强辅导。
5、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堂上作业,用恰当方式进行评价。
6、视本班实际情况,适当布置课外作业。板书设计:
欣赏——探讨——介绍——创作——展示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写意鸟画的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鸟的画法。领会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鸟笔墨技巧。了解写意鸟画的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
一两种鸟的画法。领会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鸟笔墨技巧。
第四单元 神奇的电脑绘画世界 第12课 电脑绘画真有趣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
2、体验绘图工具操作的过程,逐步提高操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电脑绘画作品欣赏。
经过引言、导入以后,开始欣赏电脑绘画作品,带给学生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
2、显示器视窗、工作界面介绍。主要介绍菜单、工具箱的内容与应用。
3、教师范画、学生作品介绍
教师通过具体作品介绍,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主要是运用工具箱中的哪些工具进行绘图的。此外,对具象作品、抽象作品作出必要的分析。
4、活动四:学习建议,布置堂上练习。
可以采用教师命题、学生自命题等方式进行堂上练习。题目举例: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我的家乡、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我家的小猫小狗、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小树、天上的彩云、彩虹、田野、村庄、鱼塘、树林、未来的城市、想象的宇宙、心中的音符……
5、活动五: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6、活动六:视实际情况,布置课外作业(可以继续完善、修改堂上的练习)。板书设计:
作品欣赏——工作界面介绍——范画——点评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体验绘图工具操作的过程,逐步提高操作水平。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
第13课 重复与变形的游戏
一、教学目标:
学习绘图软件中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的编辑技巧。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下拉菜单中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基本操
作。
三、教学难点:
电脑绘画作品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本课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可以作灵活处理,可能收到更集中、更灵活的效果。例如:
(1)可以引进漫画的内容与形式。软件编辑功能对人物变胖变瘦、对脸形进行哈哈镜处理等都很容易,容易表现漫画效果。教师可作创造性发挥。
(2)可以进行招贴画创作。软件编辑功能不但可以对图形进行处理,还可以对文字(含美术字)进行艺术处理,创作出图文并茂的画面。
(3)可以进行想象画创作。强大的编辑功能有助于夸张、变形、排列、组合等主观处理。
(4)可以跟设计内容相结合。例如利用“重复”功能形成的重复构成,广泛应用于书籍封面设计、包装设计、光盘封套设计等方面。
2、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在电脑语汇与美术语汇的综合训练中,关注作品画面美感的效果,并适当提供评价要点供学生参考。板书设计:
引进漫画——招贴画创作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绘图软件中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的编辑技巧。掌握下拉菜单中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基本操作。
第14课 变色的游戏
一、教学目标:
掌握绘图软件中颜色工具的正确操作,学习有关的色彩知识。
二、教学重点:
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
三、教学难点:
色彩搭配的合理性与美观性,表现出较高的色彩水平知识。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活动一:介绍绘图软件中的颜色工具。
2、活动二:学习相关“菜单”的应用,如果“颜色”、“图像”、“查看”等。
3、学习三:色彩搭配练习。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服装配色练习、风景配色练习、冷暖配色练习、季节色彩练习、综合配色练习等进行操作。
4、活动四:提出学习建议,布置作业可以按照“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
5、活动五:开展教学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的地方。板书设计:
介绍颜色工具——色彩搭配练习——开展教学评价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绘图软件中颜色工具的正确操作,学习有关的色彩知识。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色彩搭配的合理性与美观性,表现出较高的色彩水平知识。
第15课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一、教学目标:
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二、教学重点:
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三、教学难点:
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艺术的特点。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活动一:课文导入。扼要介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情况。“服”,是指服装;“饰”,是指服装上的装饰。
2、活动二:民族服饰欣赏,选某些图片进行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放录像、光盘演示等形式进行。
3、活动三:怎样手绘民族服饰?教师可准备有关范画、步骤图等进行解说,并作示范。
4、活动四:学生进行手绘练习。根据有关资料,在手绘线描、线描加黑白灰处理、线描加色彩平涂等几种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5、活动五: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民族服饰,说说这个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
6、活动六:课后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板书设计:
课文导入——民族服饰欣赏——手绘练习——展示作品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艺术的特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第16课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了解民族乐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能手绘或制作模型(表现一种民族乐器)。
二、教学重点:
民族乐器的简易画法或手工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手工制作中,选材的巧妙,制作的精美。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活动一:课文导入,简介我国民族众多,乐器各异的情况。有条件的播放一段的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最好伴有图象),作为引子吸引学生的兴趣。
2、活动二: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简介。讲民族乐器的悠久历史,介绍不同乐器在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审美等方面的特色。要突出重点,各有侧重;要深入浅出,语言生动。
3、活动三:怎样用手绘民族乐器模型?教师通过范画、步骤图或课堂上演示等方法,向学生讲解。
4、活动四:怎样用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要抓住如下几个环节向学生辅导:收集资料、构思、画出草图、选材、部件加工、部件安装黏合、装饰处理、检验并完成。
5、活动五:学生作业练习,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三个方面选择。
6、活动六: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可按“教学评价建议”进行。
7、活动七: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8、活动八:可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策划办一期学生作业
展览。板书设计:
课文导入——民族乐器简介——手工制作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能手绘或制作模型(表现一种民族乐器)。民族乐器的简易画法或手工制作方法。
手工制作中,选材的巧妙,制作的精美。
第17课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与学习皮影戏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简易的皮影角色并进行模拟表演。
二、教学重点:
皮影角色的造型特点,学会制作简易的提线纸偶。
三、教学难点:
制作比较有艺术特色的皮影角色并依剧情进行表演。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活动一:课文导入,简介我国皮影戏。可采用图片展示、播放皮影戏片段、语言介绍等形式,按学校实际情况自行掌握。
2、活动二:皮影角色造型艺术特点。可以按照课文中的图例
加以分析、讨论、说明。教师可增补有关资料。对于造型与色彩,许多要点前面已通过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3、活动三:了解皮影的制作程序,对以下程序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完成。其详细的资料,在“知识窗”中会有介绍,供教师加深认识。关于镂刻方面,皮影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以刀凿代笔,产生阳刻、阴刻的效果,并根据雕刻不同内容而使用稳健、圆转、细腻、粗犷等不同的刀法。
4、活动四:了解皮影戏的演出概况。如银幕布置、灯光透射、艺人操纵、方言对白、艺人演唱、乐器伴奏等情况。熟练的艺人,能一手操纵两三个人物演出,能进行逼真的厮杀、对打等表演。主唱的传统为秦腔,演奏的乐器有二弦、板胡、马锣等,进一步印证了前一课讲的民族乐器的多样性。
5、活动五:模拟皮影角色进行设计、制作的探索。包括研究剧本的内容,角色的塑造,材料的选用,活动关节的处理等。
6、活动六:分小组进行皮影戏演出的设计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分任务到个人。
7、活动七:布置演出环境,选出代表进行模拟皮影角色的演出。
8、活动八:活动评价,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小结。板书设计: 课文导入——了解皮影的制作程序——模拟皮影角色进行设计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了解与学习皮影戏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简易的皮影角色并进行模拟表演。制作比较有艺术特色的皮影角色并依剧情进行表演。皮影角色的造型特点,学会制作简易的提线纸偶。
第18课 走近传统戏剧人物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与学习戏曲人物的有关知识,用线描画或中国画形式表现传统戏曲人物。
二、教学重点:
了解戏曲中的角色形象,能画出一幅传统戏曲人物画。
三、教学难点:
画出形神兼备、有作者个性的人物画。
四、教学过程:
1、活动一:课文导入。中国戏曲简介,以京剧为代表,还有许多地方戏,如豫剧、川剧、昆剧、越剧、粤剧、潮剧……
2、活动二:重点戏曲介绍。结合图片介绍京剧,介绍地方戏。广东地区,除了介绍京剧,还可以介绍粤剧、潮剧。各地区应紧密联系本地区实际。
3、活动三:戏曲角色介绍。课文中重点介绍了生、旦、净、丑。可灵活增加角色的种类介绍,注意结合图片说明,力求直观、形象。
4、活动四:中国画表现戏曲人物赏析,课文中是以关良、王凯旋的作品为例。赏析过程中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实行互动式教学。
5、活动五:戏曲认为的画法。重点是写意认为画法,抓住结构、人物造型、服饰表现、神情刻画、笔墨运用、色彩处理等方面作为要点。此外,要讲讲线描表现技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作操作示范,边画边讲。
6、活动六:提出作业要求,结合课文中的学生作品加以说明。
7、展示学生作业,开展评价活动。
8、布置简单场景,分组尝试进行传统戏曲人物即兴表演。有演奏民族乐器特长的学生,可参加伴奏。板书设计:
课文导入——重点戏曲介绍——戏曲角色介绍——戏曲认为的画
法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了解与学习戏曲人物的有关知识,用线描画或中国画形式表现传统戏曲人物。画出形神兼备、有作者个性的人物画。了解戏曲中的角色形象,能画出一幅传统戏曲人物画。
第三篇:人美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l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l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l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l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1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个。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重点难点 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 凝固的音乐--------建筑
二、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风格。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二、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刘欢、李咏、肥肥、成龙……
请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包括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4、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二、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咏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
“三停五眼”“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
“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一)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二)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三)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2、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情况:
授课班级 六(1)六(2)六(3)
授课日期
授课情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二、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
“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
二、讲授要点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脸部特点来画。
B、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2、师点评部分需要改进的作业。
三、作业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2、色彩的运用要恰当。
3、同学们修改作品,继续完成作业,教师指导点评。
四、教学总结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五、课后拓展
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六、教后反思:
3、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
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
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 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
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6、教后反思:
第4课 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本课主要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a)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
a)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b)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4、练习、辅导。
6、作品展览和评述
a)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c)教师点评。
d)修改、评优。
7、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8、教后反思:
第5课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
1、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2、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 感受线描画中线条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若干图片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2、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3、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4、揭题:线描画 板书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8、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4)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想比较)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三、练习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5、练习
6、辅导
四、作品展评
五、课堂小结
第 二 课 时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3、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4、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三、继续创作绘画作品
四、辅导
五、教后反思:
6、《自制小相框》(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2、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六、教后反思:
7、色彩的调和(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调和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
2、智能:了解色彩调和知识,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3、情感:感受色彩调和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色彩调和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调和的方法。
教学难点:以更多的方法进行色彩调和,完成色彩调和的作业。
教学准备:水粉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欣赏色彩调和的作品《鸡冠花》
在淡淡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鸡冠花与绿叶和谐地相互辉映,使画面浓艳却不浮躁。
2、提问:你能从这样的色彩搭配中体会到色彩调和的美感吗?
3、小结:色彩调和通常指的是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美的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
二、研究活动。
1、欣赏色彩调和范画。
教师介绍两种简单的色彩调和方法
调和方法A:混入同一种黄色调和,作品为黄色调。
调和方法B:混入同一种灰色调和,作品为灰色调。
2、学生思考: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调和色彩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3、实践学生的想法。
三、艺术实践。
想一想,学生作品用了什么方法使色彩调和?你也试着创作一幅色彩调和的作品。
四、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评价作品。
1、介绍你画中的色彩调和的方法。
2、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3、你认为自己画的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
课后记:
第8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七、教后反思:
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七、教后反思:
第九课 箱板上的新发现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难点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后反思:
第10课 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再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五)教后反思:
第11课 神秘的礼盒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隐性目标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难点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
教后反思:
12、故事中的人
课型 工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人。(了解)
2、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练习)
3、努力表现出人的美。(接受)
重、难点 重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课本、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讲故事
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2、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板书 课题*《故事中的人》 幻灯屏幕
四、教后反思:
第四篇:人美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
1、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个。
3、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 凝固的音乐--------建筑
二、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风格。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2、有特点的人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3、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教学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刘欢、李咏、肥肥、成龙„„
请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包括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4、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二、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咏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
“三停五眼”“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
“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一)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二)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三)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2、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3、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教学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
“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
二、讲授要点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脸部特点来画。B、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2、师点评部分需要改进的作业。
三、作业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2、色彩的运用要恰当。
3、同学们修改作品,继续完成作业,教师指导点评。
四、教学总结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五、课后拓展
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3、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
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
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 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
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4、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a)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
a)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b)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4、练习、辅导。
6、作品展览和评述
a)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c)教师点评。d)修改、评优。
7、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5、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2、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 感受线描画中线条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若干图片
第一课时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2、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3、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4、揭题:线描画 板书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4)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想比较)(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三、练习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作画步骤:(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5、练习
6、辅导
四、作品展评
五、课堂小结
第 二 课 时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3、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4、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三、继续创作绘画作品
四、辅导
6、《自制小相框》(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2、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7、色彩的调和(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调和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
2、智能:了解色彩调和知识,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3、情感:感受色彩调和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色彩调和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了解色彩调和的方法。
教学难点:以更多的方法进行色彩调和,完成色彩调和的作业。教学准备:水粉用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色彩调和的作品《鸡冠花》
在淡淡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鸡冠花与绿叶和谐地相互辉映,使画面浓艳却不浮躁。
2、提问:你能从这样的色彩搭配中体会到色彩调和的美感吗?
3、小结:色彩调和通常指的是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美的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
二、研究活动。
1、欣赏色彩调和范画。
教师介绍两种简单的色彩调和方法
调和方法A:混入同一种黄色调和,作品为黄色调。调和方法B:混入同一种灰色调和,作品为灰色调。
2、学生思考: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调和色彩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3、实践学生的想法。
三、艺术实践。
想一想,学生作品用了什么方法使色彩调和?你也试着创作一幅色彩调和的作品。
四、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评价作品。
1、介绍你画中的色彩调和的方法。
2、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3、你认为自己画的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
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9、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学目标
1、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2、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
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
1、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2、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
3、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
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10、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11、神秘的礼盒
教学目标
1、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2、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教学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教学准备 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展示礼品盒,引入新课:神秘的礼盒。观看礼盒的外观及内部,了解礼盒的基本结构。
三、讲授新课1.观看课件。
引导观察欣赏各种礼盒的外包装及内部物品。
分析:
(1)礼品盒由几部分组成?
(2)礼品盒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3)外部包装那些地方有新意?
(4)礼品盒的作用及意义? 观看课件。
交流分析后回答问题。2.组织小组交流“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盒”。你想送给爸爸妈妈什么礼物?
根据自己准备的纸盒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小组交流:
1、说一说自己爸爸妈妈的喜好。
2、介绍送给他们的礼物—自制小工艺品。
3、看书:
(1)看一看书中的作品使用了那些制作材料?
(2)说一说你认为有创新设计的作品。分析书中作品使用了哪些制作材料,找出有创意的作品。
4、提问: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作业要求:搜集生活中的盒子,选用适当的材料,为送给父母的小礼物设计一个精美的礼盒。
辅导要点:
盒子的选择;内部设计;外部装饰。整理、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猜想你的爸爸妈妈看到礼盒会有什么反应。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说一说爸爸妈妈看到礼盒会有什么反应。
12、故事里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人。(了解)2、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练习)
3、努力表现出人的美。(接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课本、彩泥及泥塑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讲故事
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2、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板书课题 《故事中的人》
13、笔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明确笔的功能和外形之间的联系,了解笔的形状与手形的联系。
2、欣赏各种款式的笔,了解笔的每个部分的功能,并联想出各种新颖的笔形和功能。
3、学习设计搞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笔的功能,并根据手的形状设计出笔的外形。教学难点:设计一支新颖的笔,用设计稿的形式完成。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笔,彩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支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笔,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少用途?
2、出示课题:笔的世界
二、新授:
1、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笔集中起来,举办一个“笔的世界”展览会。
2、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笔有些什么功能,哪个方面设计的比较新颖。
3、实物投影出示书上作品,讨论,哪些地方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A、用日历表装饰又美观又大方。B、上粗下细显的非常可爱。
C、握笔的地方设计的很圆润,保护手长时间写字时手指不疼痛。D、凹凸有致的笔型顺着手的外形,握笔非常舒适。E、夜光笔,随身带着可以当小电筒。F、米老鼠的耳朵会动是按钮的功能 你还能说出那些其他新颖的功能呢?
三、分析笔的组成部分:
笔尖,握笔处,笔杆,笔头,可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设计。
四、教师师范:
1、根据四个部分设计出笔的外形
2、把需要增加功能的部分进行变形,添加。
3、用图表的形式添加各部分的说明文字。
4、涂色。
五、学生进行创作。
六、举办“新颖的笔”设计作品展,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奖。
14、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教学目标:
1、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自己拼贴,的漫画肖像。
3、把自己的照片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变形,与其他图片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教学重点:学习漫画人物的变形方法,能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基本的脸部形状。教学难点: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人物变形,并进行拼贴。课前准备:各种人物变形的漫画,每个同学自己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受漫画的魅力。
二、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老师这里有一些漫画。如:《三毛》、《父与子》等。
出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
三、比较与发现
1、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2、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这是谁?”(学生介绍)
“有何区别?”(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出示: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1、展示教师漫画
问:“这是谁?”“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出示步骤:
1)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〇△□等。2)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3)头发
2、表情
出示: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五官的变化)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四、练习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五、展评(要求: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
1、小组自评
2、学生全体评
3、教师小结
六、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
七、学生创作
八、展评欣赏
15、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3.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教学难点: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二、引出课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能让人想到中国。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出示课题,板书)
三、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展示长城等有建筑图片。
它们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
1、小组交流讨论。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的河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中国。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比比谁知道的多。(出示)(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指名答)3.归纳总结。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上网找了一些图片,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出示图片),它是秦始皇的陵墓,在西安。你们看这是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器皿(出示图片)。还有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出示图片)。我国的艺术瑰宝-书法(出示图片)。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祖国精美的民间艺术:有剪纸(图片)、草编(图片)、风筝(图片)。
最后看看我们祖国雄伟的建筑:北京天安门(图片)、故宫(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图片)、金贸大厦(图片)。
四、了解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
来看看祖国秀丽的河山:书本提供图片
及事先准备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图片。(略)
五、激发感情,祝福祖国
(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小组交流)(2)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呢?
六、学生作业
七、作品展评
16、家乡的老房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
二、画一画家乡的老房子: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2)从主要部分入手。(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4)明暗对比强烈。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C、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1)线条结合法。(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D、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17、家乡的小吃
教学目标
1、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2、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回答:
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
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
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学生制作。
五、小结
我们自己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
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
18、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 “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三、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四、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 凤翔的马 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 泥咕咕 河南 面花 山西 剪纸 陕西 刺绣 贵州
五、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六、展示评价
19、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2、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3、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一步认识家乡,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资料收集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家乡的历史与发展的资料或图片。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人
谈话式导入:我们的家乡阳城县东冶镇,这里人杰地灵„„ 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完介绍后你能用什么词汇来描绘我们的家乡?
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东冶。
三、探索尝试
我们的家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她有哪些风土民俗,又有哪些人文轶事呢?下面我们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每组了解家乡的一个方面。
一组:东冶的传说 二组:东冶的经济情况 三组:东冶的名胜古迹 四组:东冶的风情民俗 五组:东冶的人文轶事
传说主要介绍“石柱峰”的由来。
名胜古迹主要介绍“磨滩”、“枪杆”、“西冶”。
风情民俗重点放在地方特产上。
人文轶事重点介绍抗战英雄,劳动模范等 自学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最感兴趣的和最感动人的事情。现如今我们的家乡在我们东冶人的辛勤创造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看东冶新貌 :
东冶的建筑风格: 东冶的文化教育: 东冶的社区发展: 东冶的交通工具: 东冶的旅游资源: 引导学生感受。
你们希望我们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集体商量一下,用各种形式(手抄报、文字、绘画等)描绘我们家乡的未来。
四、展示交流,拓展升华。
相互交流
现如今,我们家乡以她悠久的古道风云、迷人的名胜古迹、古朴的风土人情吸引着八方来客,我们相信将来我们的家乡一定会更加美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不同途径搜集有关资料。
边听故事边思考 古老、神秘、人杰地灵
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名胜古迹、风情民俗和人文轶事
第五篇:第十一册美术教案第9课
第九课《箱板上的新发现》教学设计
课
时:
2课 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箱版纸多层的特点,知道瓦楞纸
有纹理、有空间感等性能。
能力:掌握镂空、雕刻、撕揭、拼贴等创作技法。
能够借助箱版上平面纸板、瓦楞纸等多层材质的不同 特点创造艺术形象。
情感:
感受箱版纸朴素、自然、富有变化的美,体验镂、刻、贴创作的乐趣。
重点:探索尝试在瓦楞纸上的雕刻、镂空、拼贴等多种艺术表现方 难点:创作出的作品从色彩到构图具有变化的美感。
资源准备:纸箱板、彩纸、剪刀、刻刀、胶水等。教师:范作、涂好色的箱版、拓展用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交流信息 导入新课
1、了解瓦楞纸
出示彩色卡纸和瓦楞纸,“这是我们在手工制作中最常用的材料:彩色卡纸,最近,老师又发现了一种很有特点的材料。”将瓦楞纸发放给学生。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通过比较,你能说出瓦楞纸的特点吗?”小结:有纹理、有立体感……
2、了解纸箱板
“瓦楞纸在生活中也是很常用的一种材料,你在哪里见过?
出示纸箱板,(每组发放)请学生用划刻、撕、揭等方法现场寻找纸箱中瓦楞纸藏在哪里。同时提问:“有瓦楞纸的纸箱板有什么特性?”
3、教师小结:
(1)、纸箱板结实、防震、保温。
(2)、层次丰富,有的箱板中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更多的层次。
(3)、既有外表皮的光滑、牛皮纸的朴素,又有瓦楞纸的凹凸所带来的纹理感和空间感。
4、引出箱板纸作品
“这样一张看似简单纸箱板,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就能变成
妙绝伦的艺术作品,你们相信吗?想亲眼欣赏一下吗?”展示几件范例,问:在这些作品中你能找到瓦楞纸的踪迹吗?(按小组的划分,将每件作品赠送给各小组)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探究、创造纸箱上的美丽图画。”出示课题《箱板上的新发现》
5、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作品,共同研究老师提出的问题:
箱纸板作品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为了表现这种美,这些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纸箱板的多层不同材质的?这些箱纸板的巧妙使用,给你带来哪些启发?
6、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箱板纸作品的美感:淳朴、粗犷、朴素、层次丰富、富有变化、激励感强、风格独特„„
巧用箱纸板的方法:利用本色,表现纯朴、自然、素雅的美。利用平面和纹理的搭配表现出立体感、物体的花纹、有装饰感……
7、组内继续研究:作品的制作过程运用了哪些方法和工具?除了这些方法,你还想到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巧妙的利用好箱板纸的特点表现出你想要的效果?
8、各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同时演示较难掌握并非常实用的制作技法:涂、画、刻、揭、剪、贴。
9、出示另外几副箱纸板作品。“只要大家放开自己的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尝试,就能够创作出更多、更美、更有创意的作品。希望这些作品对大家的创作有所帮助。”
三、师生参与 创作实践
1、为每个小组提供纸箱板。宣布作业要求:以三人为一组,巧妙的利用瓦楞纸的夹层和纹理,分工合作,设计制作妙趣横生的独幅版画作品。
2、通过我们以上的研究和交流,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你是否有了更好的创意?合作前请各合作组的成员相互简要交流,确定好创作内容和形式后开始分工合作。
3、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
三、对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作出简单的总结。
指出学生在作业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修改的建议。
四、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1、在班级一角布置展示区,将各组作品集中展示。
2、先请学生欣赏,围绕以下几点互评。1)作品富有美感、有创意。2)材料色彩或纹理应用巧妙。
3)作品制作方法新颖,有创意。等
五、拓展延伸 审美深化:
出示用瓦楞纸和其他材料制作的立体作品。“其实利用瓦楞纸,我们还可以制作出更多的既精美,又实用的工艺品。生活中,像箱纸板这样的材料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巧妙利用,大胆创造,一件件生动的艺术作品便会应运而生。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不断的探索、发现、创作出更加独特的作品。”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