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苏少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生活的艺术教案
教材分析
为本教材第一课时的内容
该内容在小学五、六年级已分散在各教学内容过程之中 同时该内容在高中美术教材中又再一次呈现
所不同的仅仅是知识的浅显度和美术鉴赏的跨度问题 初中的学习既要不同于小学浅显初步的认知内容 又要不同于高中较有深度的鉴赏 因此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对作品进行纯理论解说或就单一的知识性理解 也不能对作品就事论事的表面欣赏 基于以上因素
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要求
将该课设定为以器皿装饰文化为主线 以造型工艺手段为次线 以材料为辅线
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真正认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征是从生活实用需要到精神审美需要 在教学方法上
以走进博物馆为途径
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地探索 初步学会对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 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特别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的极高成就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他们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觉是非常必要的
让学生通过从生活到艺术、物质到精神的人类发展过程去理解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以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路径
欣赏--走进博物馆
从古代工艺美术的不同种类入手 对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
体会每件作品的工艺性、实用性、艺术性 感受民族工艺的辉煌成就
学习--面对作品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古代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的探索 初步学会对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探寻--在分析和交流中探寻古代工艺美术代表作的特点 充分体会它的工艺和审美情趣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 为世界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特别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
体会--通过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通过生活到艺术、物质到精神的人类发展过程去理解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课时建议
建议为两课时
这样可以较深入地进行分析体会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
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提高审美趣味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 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 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 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 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
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
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
无锡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设计意图:以博物馆为主体线索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
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 进行互动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文化
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同时
让学生懂得博物馆是一个承载世界文明的地方 也是每个中学生经常要去的地方 她对于记录人类的历史
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揭题(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 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3.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彩陶(板书)
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 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 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 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 图案清晰美丽
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 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
在甘肃博物馆收藏着的彩陶器皿《双耳瓶》(课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
这是打水器皿 底尖便于入水
瓶口小不易让水泼出 两侧的双耳便于提携
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
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
A.器形特点:
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
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 等等
原始制陶的外形基本特征是圆形器 轮廓曲线连贯流畅 匀称优美 富有韵律
具有一种大气稳重、和谐宁静之美
B.纹饰特点:
中国彩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它的纹饰上
师生共讨论: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腹部以上?
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 远古的人类席地而坐 视线成俯视状 自上而下 所以大口器皿的纹样大多装饰在内侧 小口器皿的纹样装饰在外面的上半部 这样不影响观赏
体现了古人尽善尽美的追求
赏析作品《涡纹彩陶罐》
赏析作品《舞蹈盆》:从陶盆的纹饰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追求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和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
这是一种生殖崇拜 人们模仿它 崇拜它
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 把一种美好的愿望赋予其中 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 被称为“蛙神” 很多考古学者认为
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赏析作品《黑陶高脚杯》
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黑陶高脚杯》你们发现颜色有何变化?
生:由红转黑
黑陶的工艺介绍:这是古代的一种独特的陶器烧制工艺 采用了“封窑的技术” 当窑内达到一定温度 就灭火浇水封口 窑内会产生烟
这些烟中的碳分子渗透到陶体中 使杯身变成了黑色 出窑以后再打磨、抛光
就是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非常漂亮 在这之前
我们看到的陶器都是泥条盘筑而成 这个高脚杯却使用了拉胚工艺技术 这是古代陶器工艺的一大进步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种方法 现代人对此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黑如漆 薄如纸 明如镜 声如磬
此杯器型左右对称 高贵典雅
散发着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总结:同学们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 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
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
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世人类文明的开端 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成、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青铜(板书)
随着彩陶的发展
人们又发明了新材料和新工艺--青铜工艺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
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是最高的 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
青铜文化艺术以其雄伟的造型 古朴的纹饰
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
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又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让我们走进湖北博物馆 听一段由青铜器演奏的音乐
(课件展示)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大气磅礴的音乐是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乐器“编钟”演奏的《国殇》
对它的了解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已经通过文字进行了解读
青铜的种类和产生的意义:青铜器的造型非常丰富 除了乐器以外
还有兵器、食器、酒器、车马器等生活用具 青铜的出现
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赏析作品《爵》
师:你们看 这是在河南偃师博物馆里馆藏的中国现存最早的青铜器《爵》 它是一个盛酒器 造型很特别
整个外型像个麻雀的形状 前面是雀嘴 后面是雀尾 收腹 细腰
三足的设计使器型非常稳定 底部可以点火 加热温酒 设计非常合理
欣赏比较《司母戊方鼎》《毛公鼎》
师:这两件青铜器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 《司母戊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另一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里的《毛公鼎》 它们都是当时国家的重器 标志着使用者的等级和身份
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
中国的古代有严格的“列鼎制度”象征着国家统治的秩序
不同之处:
器形: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纹饰:一繁一简、一狰狞一素雅 纹饰非常精美
饕餮纹、夔纹、人兽结合的纹饰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神灵 富有想象力
铭文:一长一短
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铸刻文字 也就是金文
这是与其他国家青铜器不同的地方(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800年西亚的两河流域)《毛公鼎》是现在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鼎里面铸有497个字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 《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 章法纵横宽松疏朗
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 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 说明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已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
赏析作品《牛形灯》
师:在古代
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这是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牛形灯》 此灯分三个部分 均可拆卸 灯座是牛身 上面分灯盏 烟管
点火以后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溶解 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 制作上巧用铜银纹饰 设计得非常合理、精美
体现了当时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最高水平
第三部分:漆器(板书)
与我们早期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种工艺美术器物 那就是漆器
漆器大多是用木胎和竹胎制作而成 也有用脱胎工艺制作的
代表作品《漆器碗》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漆器碗》是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漆碗 它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 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该碗是中国现知最早的一件漆器 是追溯中国漆器最重要的实物资料 战国时期
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 到了秦汉时期到达顶峰
课件展示“各种漆器图片”
师:从战国时期到汉代
人们在漆器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
生:红和黑
红色和黑色对比强烈
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同时也显得沉稳大气古朴 这样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红”一直是我们最常用的民族象征的色彩 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颜色就是用了这样的红(课件展示)
师:能工巧匠们在漆器的过程中还创造了彩绘、磨光、镶嵌等工艺表现手法 提高了审美趣味
赏析作品《金银平脱工艺古琴》
师:这是一件什么乐器?你在上面看到了用什么制作的花纹(课件展示)
古琴上的花纹使用的是一种金银平脱工艺 也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漆器 从图片上看
充分反映了中国漆器工艺和乐器制造工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师:古琴是用梧桐木和杉木制造的 这种材质不容易变形 音色也非常好听
师:古琴为什么要上漆?
生:防水 防蛀 防虫 抗酸碱
师:琴漆的工艺非常讲究 先涂上漆
把贝壳或金银片裁成各种形状 贴在琴的表面 再涂上生漆
使漆的高度和图案一样平再经过打磨
直到纹样和琴面一致 这就是金银平脱工艺
我们现在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知道这个典故吗?
生:......第四部分:瓷器(板书)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具有文化艺术特质的是瓷器
定义: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 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 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 因此也被称为“瓷国”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
欣赏作品《羊形烛台》
这是一件六朝时期的《羊形烛台》羊的表情温顺可爱 造型十分完整
它的顶部是用来插蜡烛的 既实用又美观
赏析作品《邢窑白瓷穿带壶》
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白瓷穿带壶》 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白瓷 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
白瓷的烧造成功为以后的彩绘打下了基础 在白瓷的基础上可以彩绘
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的出现 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使瓷器更加美观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每个窑都各有特色......赏析作品《孩儿枕》
师: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孩儿枕》 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
此枕以儿童俯卧形成的弯曲下凹的背部为枕面 构思巧妙 既可作实用品
又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 儿童形象刻画细腻传神 脸部饱满 宽额大耳 眉毛高挑 双目圆睁 鼻子小巧挺直 小嘴鼓凸
把稚气未脱的童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惹人爱怜
此枕通体施釉 质地乳白 釉面均匀
益发显示出造型的清纯可爱
这件富有情趣的艺术珍品神形兼备
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 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 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 能降福驱灾
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在瓷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青花瓷了 青花瓷的出现
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 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 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 洁白的胎质 青色的图像
具有素洁高贵而又绚丽的艺术效果 其绘画性非常强
赏析作品《元代青花梅瓶》
基本造型:小口 短颈、丰肩 圆腹
敛腰、平底 线条流畅 非常柔美
各部分比例恰当好处 因为瓶口特别小 与梅之瘦骨相称 因此被称为“梅瓶” 目前元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个 两个还在国外
这个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为镇馆之宝
装饰特点:从瓶口至底部共分六层
有五层都是运用了杂宝纹、缠枝牡丹纹、莲花纹进行了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 主体部分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师: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请解读三个人物表情
生:韩信--落寞 艄公--悠闲 萧何--匆忙
总结:这么多的内容在这个小小的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非常精彩
整个花瓶装饰饱满 繁而不乱 白釉洁净润泽 青花用料浓淡相宜 富有层次感
是元代最珍贵的器物
瓶子来历:它是在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挖掘到的 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 他因为战功赫赫 被调往云南驻守
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在沐英死后 连夜把他的尸体运往南京 埋葬在将军山下 作为随葬品
梅瓶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
这样的梅瓶只有当时身份最高等级的人才能享用 所以非常珍贵
赏析瓷罐《鬼谷子下山》
与它同时期的瓷罐《鬼谷子下山》(孙膑)此罐的拍卖创下了瓷器拍卖的最高价2.6个亿 相比较而言梅瓶的文物价值是更不可估量
总结: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 也是一段历史
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保护
结束语:同学们
今天用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经历了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历程 参观了各地的博物馆
了解了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美术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精湛的技艺、迷人的魅力
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精神 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技术的水平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它是世界美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通性和独特性 直到今天它们都没有退出人类日常生活的舞台 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中
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从三个角度来谈一下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可以从博物馆的角度、从文物的角度、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设计意图:初中生对古代工艺美术的了解很欠缺 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对每件作品的赏析都设置了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学生和老师始终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着课堂教学 课件的制作尽量做到直观明了
很多很难理解的知识在课件中省时省力地解决了 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课后拓展
师:我给同学们设计了一张检测表 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上课以后的 理解填一下
增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知识课堂检测表 彩陶艺术
1.彩陶文化的意义:()美术遗存的代表 从()时代向()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2.“黑陶高脚杯”与其它的彩陶相比
最大的区别在哪里?()青铜艺术
1.“青铜爵”是发现最()的青铜器
2.“司母戊方鼎”是最()的青铜器
3.“曾侯乙墓编钟”是最()的青铜器
4.“毛公鼎”是()最长的青铜器
5.“青铜牛形灯”是()最精巧的青铜器
6.青铜铸造是国家大事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象征()
也是等级尊贵的()是一种礼器
瓷器艺术
1.()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 有()()()()()五大名窑
2.《萧何月下追韩信》属于()瓶
3.《鬼谷下山图》瓷罐是目前拍得的中国瓷器中最贵的 价值()亿元
4.我国是()的发明国
中国的()很早就流传到国外 因此也被称为()
漆器艺术
1.()是最早发现和利用漆液的国家
2.漆器的作用:()()()不怕()
是生活中一种实用的器物 它采用()()()等多种工艺手法
3.唐代最有名的漆器工艺是()其中漆器工艺和古琴被评为()遗产
我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一节欣赏课 时间有限
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 能够把知识和要点牢牢记住 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光靠一节课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给学生设计这张检测表
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对知识的复习回顾 又是一次对课堂知识的自我检测 可以加深对古代工艺美术成就的理解
六、课堂板书设计
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彩陶
生活实用
工艺精湛
精神寄托
历史价值
青铜
理想追求
文物价值
漆器
象征意义
艺术价值
瓷器
愿望实现
科学价值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第二篇:苏教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第1课 纸片插接
[ 2010-3-17 17:39:00 | By: ZHOUZHOU ]
0
推第1课 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交流插接经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第三篇:新苏少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教案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八年级美术教材中,以较大的篇幅、较多的内容涉及了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技法日臻完美。本教材有宋画名作《鸡雏待饲图》《碧桃图》《出水芙蓉》。近代画家陈之佛的《白鹰》、齐白石的《莲蓬蜻蜓图》等一系列内容,将工笔花鸟的艺术做了较完整的呈现。通过宋画赏析,使学生看到流传千余年的宋代花鸟画的生命力,看到古人无意天成的艺术天赋,更看到宋人不仅将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还将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宋代是工笔花鸟画最为繁荣的时期。教学路径
写生与感悟:体验生活、注重写生。写生是依照具体的物象来描绘,是解决作品“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来的问题”,是从观察生活中解决如何表现生活的问题,也是学习花鸟画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画是有写生传统的,古人所谓“应物象形”就是面对实物的写生方法。历来有成就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写生,一个画家没有生活,没有体验,不了解花卉的风、晴、雨、露,禽鸟的飞、鸣、宿、食就很难表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自然界。通过荷塘写生,初步尝试用白描的方法完成一幅荷花白描小品,也为工笔荷花创作做铺垫。
欣赏与探究:欣赏课本和课外的花鸟画名作。如宋代的名作《鸡雏待饲图》《双喜图》《出水芙蓉》等,初步感受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和意境美,画家通过作品的意境抒发主观感受,表现一种潜在精神,或托物言志,或托物喻情。如画荷花,表达作者“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画竹子,体现高风亮节;画梅花,表现清风傲骨;画菊花,以示淡泊言志;画藤花蜜蜂,会感到春意无限;画油菜花燕子想到春天的田野;画青蛙跳跃,体会其夏日情趣;画游鱼戏水,让人怡然自乐;画蔬菜瓜果,回味农家乡土气息清新扑人;画雄鹰展翅,体味人生理想,等等不一而足。再有工笔画材料探究,了解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材料,并体验勾线、晕染、积色等技法。
学习与实践:教师演示《出水芙蓉》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工笔荷花的晕染技法,鼓励学生将写生画稿进行创作整理,并完成由勾线、渲染、罩色、刻画的创作过程,初步体验工笔画创作的乐趣。在材料的选用上熟宣、绢抑或选用团扇等来创作或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均可,感受宋画的艺术魅力,体验工笔画创作过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操作目标:写生荷花,体验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并通过临摹或同题材经典宋画《出水芙蓉》,感受工笔花鸟的艺术魅力,并通过欣赏与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宋画的哲学思想和艺术魅力,加深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认识。情意目标: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通过对工笔花鸟艺术的特点、风格、规律美学思想等有基本了解,对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在认识上有一定提高,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团扇、熟宣、勾线笔、羊毫笔、中国画颜色、水盂。
四、教学内容要点
熟宣:中国书画用纸,起初产于安徽的泾县(古属宣州),所以称之为宣纸。熟宣,是染有胶矾的生宣,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适用于工笔画。主要品种有素宣、玉版、蝉羽、冷金等。
勾线笔:多为狼毫勾线笔,用于中国工笔画创作时对作品的勾勒,以线条造型表达形象的准确性、力量感。
染笔:中国工笔画渲染时的用笔,多为羊毫。
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花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没骨法:中国画术语,舍弃了墨笔勾勒,直接用彩色作画的技法称为“没骨法”。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真正始于清朝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以往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毫,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画风。
兼工带写:中图画技法名。即一幅画中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
宋人小品:小品画,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画幅小中见大。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张幅不大的画面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
六法论: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的标准。
赵佶: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得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陈之佛:号雪翁。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设色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观、写、摹、读”四字诀,则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这样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意趣。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二、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对“荷”进行了写生,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荷花的风韵,效果非常不错。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表现荷的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宋代艺术作品,一起来学习《轻描重彩总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三、新授课程
(一)欣赏交流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画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
工笔画花鸟画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宋人花鸟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师生一起赏析《出水芙蓉图》。
(二)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雏鸡待饲图》、第二组讨论崔白《双喜图》。1.作品在取材、取景上的感受。2.画面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第三组讨论构图布局特点,并谈谈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三)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
1.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介绍、工笔画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2.演示线描
(1)工笔画的材料介绍、白描勾画。(介绍铁线描、游丝描等所谓“十八描”知识。)
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反之亦然。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天往不回”。(2)A.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笔。)
B.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C.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
(3)学生完成白描稿。3.演示晕染技法。(1)分析莲花的色彩。(荷花——白到粉红,荷叶——浅绿到墨绿。)简单介绍几种颜色的调配方法:
A.花 粉红——曙红+酞白(少量酞白)浅红——曙红+酞白(少量曙红)
B.枝、叶子 深绿——花青+藤黄(花青为主)嫩绿——藤黄+花青(藤黄为主)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渲染的技法要求(出示分步步骤图)。A.渲染打底 B.分染
C.平涂或罩染 D.整理完成(3)作业:
A.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B.选宋画局部进行工笔画临摹学习。
C.部分同学可根据写生稿整理工笔花卉创作,体验创作乐趣。(4)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用笔与染色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
四、展示评价
在班级展示临摹作品,要求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体会,交流工笔画的体会,交流在下节课工笔画创作时自己的想法等。
五、教学延伸
视频欣赏现代工笔画作品,着重欣赏多样的工笔荷花作品,开阔学生创作思路,为下节课写生工笔花卉创作的完善做准备。
第四篇:苏少版2018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提高审美趣味。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 无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设计意图:以博物馆为主体线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文化。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同时,让学生懂得博物馆是一个承载世界文明的地方,也是每个中学生经常要去的地方,她对于记录人类的历史,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揭题(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3.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彩陶(板书)
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图案清晰美丽,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
在甘肃博物馆收藏着的彩陶器皿《双耳瓶》(课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
这是打水器皿,底尖便于入水,瓶口小不易让水泼出,两侧的双耳便于提携。
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
A.器形特点:
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等等。原始制陶的外形基本特征是圆形器,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匀称优美,富有韵律,具有一种大气稳重、和谐宁静之美。
B.纹饰特点:
中国彩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它的纹饰上。
师生共讨论: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腹部以上?
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远古的人类席地而坐,视线成俯视状,自上而下,所以大口器皿的纹样大多装饰在内侧,小口器皿的纹样装饰在外面的上半部,这样不影响观赏,体现了古人尽善尽美的追求。
赏析作品《涡纹彩陶罐》 赏析作品《舞蹈盆》:从陶盆的纹饰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追求。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和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
这是一种生殖崇拜,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把一种美好的愿望赋予其中。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被称为“蛙神”。很多考古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
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黑陶高脚杯》你们发现颜色有何变化?
生:由红转黑。
黑陶的工艺介绍:这是古代的一种独特的陶器烧制工艺,采用了“封窑的技术”,当窑内达到一定温度,就灭火浇水封口,窑内会产生烟,这些烟中的碳分子渗透到陶体中,使杯身变成了黑色。出窑以后再打磨、抛光,就是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非常漂亮。在这之前,我们看到的陶器都是泥条盘筑而成,这个高脚杯却使用了拉胚工艺技术,这是古代陶器工艺的一大进步,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种方法。现代人对此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黑如漆,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此杯器型左右对称,高贵典雅,散发着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总结:同学们,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世人类文明的开端,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成、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青铜(板书)
随着彩陶的发展,人们又发明了新材料和新工艺——青铜工艺。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是最高的,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青铜文化艺术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又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让我们走进湖北博物馆,听一段由青铜器演奏的音乐。(课件展示)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大气磅礴的音乐是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乐器“编钟”演奏的《国殇》,对它的了解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已经通过文字进行了解读。
青铜的种类和产生的意义:青铜器的造型非常丰富,除了乐器以外,还有兵器、食器、酒器、车马器等生活用具。青铜的出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赏析作品《爵》
师:你们看,这是在河南偃师博物馆里馆藏的中国现存最早的青铜器《爵》,它是一个盛酒器,造型很特别,整个外型像个麻雀的形状,前面是雀嘴,后面是雀尾,收腹,细腰,三足的设计使器型非常稳定,底部可以点火,加热温酒,设计非常合理。
欣赏比较《司母戊方鼎》《毛公鼎》
师:这两件青铜器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司母戊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里的《毛公鼎》,它们都是当时国家的重器,标志着使用者的等级和身份。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中国的古代有严格的“列鼎制度”象征着国家统治的秩序。
不同之处:
器形: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纹饰:一繁一简、一狰狞一素雅,纹饰非常精美,饕餮纹、人兽结合的纹饰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神灵,富有想象力。
铭文:一长一短。
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铸刻文字,也就是金文,这是与其他国家青铜器不同的地方(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800年西亚的两河流域)。《毛公鼎》是现在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鼎里面铸有497个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说明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已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
赏析作品《牛形灯》
师:在古代,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是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牛形灯》。此灯分三个部分,均可拆卸。灯座是牛身,上面分灯盏,烟管。点火以后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溶解,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制作上巧用铜银纹饰,设计得非常合理、精美,体现了当时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最高水平。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漆器(板书)
与我们早期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种工艺美术器物,那就是漆器。漆器大多是用木胎和竹胎制作而成,也有用脱胎工艺制作的。
代表作品《漆器碗》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漆器碗》是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漆碗。它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该碗是中国现知最早的一件漆器,是追溯中国漆器最重要的实物资料。战国时期,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到了秦汉时期到达顶峰。
课件展示“各种漆器图片”
师:从战国时期到汉代,人们在漆器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 生:红和黑。
红色和黑色对比强烈,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同时也显得沉稳大气古朴,这样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红”一直是我们最常用的民族象征的色彩,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颜色就是用了这样的红。(课件展示)
师:能工巧匠们在漆器的过程中还创造了彩绘、磨光、镶嵌等工艺表现手法,提高了审美趣味。赏析作品《金银平脱工艺古琴》
师:这是一件什么乐器?你在上面看到了用什么制作的花纹。(课件展示)
古琴上的花纹使用的,先涂上漆,把贝壳或金银片裁成各种形状,贴在琴的表面,再涂上生漆,使漆的高度是一种金银平脱工艺,也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漆器。从图片上看,充分反映了中国漆器工艺和乐器制造工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师:古琴是用梧桐木和杉木制造的,这种材质不容易变形,音色也非常好听。师:古琴为什么要上漆?
生:防水,防蛀,防虫,抗酸碱。
师:琴漆的工艺非常讲究和图案一样平,再经过打磨,直到纹样和琴面一致,这就是金银平脱工艺。我们现在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知道这个典故吗?
生:„„
第四部分:瓷器(板书)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具有文化艺术特质的是瓷器。
定义: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瓷国”。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欣赏作品《羊形烛台》
这是一件六朝时期的《羊形烛台》羊的表情温顺可爱,造型十分完整,它的顶部是用来插蜡烛的,既实用又美观。
赏析作品《邢窑白瓷穿带壶》
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白瓷穿带壶》,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白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白瓷的烧造成功为以后的彩绘打下了基础,在白瓷的基础上可以彩绘。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使瓷器更加美观。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每个窑都各有特色„„
赏析作品《孩儿枕》
师: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孩儿枕》,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
此枕以儿童俯卧形成的弯曲下凹的背部为枕面,构思巧妙,既可作实用品,又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儿童形象刻画细腻传神,脸部饱满,宽额大耳,眉毛高挑,双目圆睁,鼻子小巧挺直,小嘴鼓凸,把稚气未脱的童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惹人爱怜。
此枕通体施釉,质地乳白,釉面均匀,益发显示出造型的清纯可爱。这件富有情趣的艺术珍品神形兼备,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在瓷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青花瓷了,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洁白的胎质,青色的图像,具有素洁高贵而又绚丽的艺术效果,其绘画性非常强。
赏析作品《元代青花梅瓶》
基本造型:小口,短颈、丰肩,圆腹,敛腰、平底,线条流畅,非常柔美,各部分比例恰当好处。因为瓶口特别小,与梅之瘦骨相称,因此被称为“梅瓶”。目前元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个,两个还在国外,这个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装饰特点:从瓶口至底部共分六层,有五层都是运用了杂宝纹、缠枝牡丹纹、莲花纹进行了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主体部分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师: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请解读三个人物表情。生:韩信——落寞,艄公——悠闲,萧何——匆忙。
总结:这么多的内容在这个小小的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表现,非常精彩,整个花瓶装饰饱满,繁而不乱,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富有层次感,是元代最珍贵的器物。
瓶子来历:它是在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挖掘到的,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他因为战功赫赫,被调往云南驻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在沐英死后,连夜把他的尸体运往南京,埋葬在将军山下。作为随葬品,梅瓶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这样的梅瓶只有当时身份最高等级的人才能享用,所以非常珍贵。
赏析瓷罐《鬼谷子下山》
与它同时期的瓷罐《鬼谷子下山》(孙膑),此罐的拍卖创下了瓷器拍卖的最高价2.6个亿。相比较而言梅瓶的文物价值是更不可估量。
总结: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保护。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用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经历了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历程,参观了各地的博物馆,了解了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
作业布置
1.彩陶文化的意义:()美术遗存的代表,从()时代向()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2.“黑陶高脚杯”与其它的彩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青铜艺术
1.“青铜爵”是发现最()的青铜器。2.“司母戊方鼎”是最()的青铜器。
3.“曾侯乙墓编钟”是最()的青铜器。4.“毛公鼎”是()最长的青铜器。
5.“青铜牛形灯”是()最精巧的青铜器。
6.青铜铸造是国家大事,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象征(),也是等级尊贵的(),是一种礼器。
瓷器艺术
1.()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有()()()()()五大名窑。
2.《萧何月下追韩信》属于()瓶,3.《鬼谷下山图》瓷罐是目前拍得的中国瓷器中最贵的,价值()亿元。4.我国是()的发明国,中国的()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漆器艺术
1.()是最早发现和利用漆液的国家。
2.漆器的作用:()()(),不怕(),是生活中一种实用的器物。它采用()()()等多种工艺手法。
3.唐代最有名的漆器工艺是(),其中漆器工艺和古琴被评为()遗产。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 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 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宋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技能目标: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体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 技法,感受画面的书卷气息。
情感目标: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品味画面“笔工而意写”的意境、气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色笔、颜料。
五、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摄影《夏荷》与宋人花鸟《出水芙蓉图》哪幅作品印象更深刻? 导入课题“轻描重彩总相宜”。
(二)新授课程
1.探讨交流 仔细品味《出水芙蓉图》,你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在团形的画面中,画家截取一花一叶,并巧妙地组合,构图简洁而富有张力,自然生态下的荷花形象被画家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美。
看见:荷花、莲蓬、花蕊、荷叶、花茎。
发现:作品的布局稳定、空灵,用笔精妙,用色沉着,精湛细密。荷花精微的晕染勾勒,夸张的莲蓬、花蕊的造型,借助立粉表现技法,舞动的荷叶,使小小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空灵清虚的境界,揭示出自然界生生不息之情境。一花一叶,凝聚了画家对生命的关注,融入了画家的生命整体。
1011象的准确性、力量感。
染笔:中国工笔画渲染时的用笔,多为羊毫。
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花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没骨法:中国画术语,舍弃了墨笔勾勒,直接用彩色作画的技法称为“没骨法”。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真正始于清朝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以往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毫,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画风。
兼工带写:中图画技法名。即一幅画中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
宋人小品:小品画,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画幅小中见大。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张幅不大的画面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
六法论: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的标准。
赵佶: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得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陈之佛:号雪翁。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设色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观、写、摹、读”四字诀,则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这样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意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二、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对“荷”进行了写生,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荷花的风韵,效果非常不错。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表现荷的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宋代艺术作品,一起来学习《轻描重彩总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三、新授课程
(一)欣赏交流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画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
工笔画花鸟画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宋人花鸟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师生一起赏析《出水芙蓉图》。
(二)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雏鸡待饲图》、第二组讨论崔白《双喜图》。
1.作品在取材、取景上的感受。
2.画面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第三组讨论构图布局特点,并谈谈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三)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
1.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介绍、工笔画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2.演示线描
(1)工笔画的材料介绍、白描勾画。(介绍铁线描、游丝描等所谓“十八描”知识。)
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反之亦然。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天往不回”。
(2)A.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笔。)
B.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
C.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
(3)学生完成白描稿。
3.演示晕染技法。
(1)分析莲花的色彩。(荷花——白到粉红,荷叶——浅绿到墨绿。)
(2)简单介绍几种颜色的调配方法:
A.花
粉红——曙红+酞白(少量酞白)浅红——曙红+酞白(少量曙红)
B.枝、叶子 深绿——花青+藤黄(花青为主)嫩绿——藤黄+花青(藤黄为主)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渲染的技法要求(出示分步步骤图)。
A.渲染打底 B.分染 C.平涂或罩染 D.整理完成(3)作业:
A.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
B.选宋画局部进行工笔画临摹学习。
C.部分同学可根据写生稿整理工笔花卉创作,体验创作乐趣。
(4)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用笔与染色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主要以写意花鸟为主。教材版面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步分是古今艺术大师的经典花鸟范作和学生作品;第二部分是笔墨(包括用色)技法示范,与生活有机联系的美术活动。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与学生作品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墨彩交融、水墨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笔墨(彩)技法示范主要提示学生用笔用墨的变化,学习和尝试如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干破湿,湿破干的画法。教师可通过示范与比较,让学生去理解,并在作品中加以应用。教学启示可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民族文化与民间活动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以保持学生对中国画的长久兴趣。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品即“人品”体现。
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感知一花一草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 造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理解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把握泼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用笔的简练概括,水分的干湿与笔墨融合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用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
五、课前准备:教具 花鸟画作品,作画工具、宣纸、毛笔、墨汁、毛毡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郑板桥的作品(问:这是谁的作品),让学生了解郑板桥。问:郑板桥为什么只画兰竹石呢?(讨论)
郑板桥其人:“扬州八怪”之一,江苏扬州兴化人,曾任山东淮坊县令,是一方清官,他关心百姓疾苦,因自然灾害时为百姓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被罢了官,传统花鸟画中梅兰竹菊喻意是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虚心有节,菊傲骨含香,梅冲寒斗雪,石万古不败,正好和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吻合。
归纳:郑板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兰竹石上,这不仅是他思想情感的宣泄,更是他人格的写照。
(二)、讲授新课:
1.所谓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生活中的花鸟影片。(展示花鸟视频)2.出示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朱耷的花鸟画进行对比。
3.写意画法能抒发作者内心的强烈感受,下面我们来欣赏《墨葡萄图》,一起来走进徐渭。
4.刚才我们欣赏了古代大师的作品,感受了他们作品的意境与内涵,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大师们的花鸟画作品,出示齐白石图片,让学生答出其生平,并欣赏齐白石部分作品。(提问)齐白石的作品在艺术风格和色彩运用上和古代画家作品又有什么不同?(提问)
教师归纳:画法工笔、写意兼备,开创了“兼工带写”法,色彩艳丽,使人感到了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5.从欣赏《荷花图》中分析写意花卉画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写意花卉是用毛笔蘸上不同深浅的墨色或颜色在吸水性强的生宣上挥写出来的。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它最讲究用笔用墨的技法。
用笔:
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行,可画圆润 浑厚的点和线(如画荷花的茎和花瓣的用笔)侧锋——笔尖与笔腹同时运行于纸面,可画较粗的点、线、面(如画荷叶的用笔)用墨:
干、湿、浓、淡、焦。6.破墨法
农破淡 淡破浓 墨破色 色破墨
(三)、出示范画步骤图,讲述作画步骤。
教师分析荷叶、花、茎的形象特点,使学生有切实的体会。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过程,使学生了解画法)
1、用炭条或铅笔画出荷花的叶、花、茎的大致位置。
2、用浓墨画荷叶(侧锋蘸浓墨依照荷叶的结构,自左往右大笔挥写,使墨团符合荷叶的形态结构,又有浓淡变化)。
3、画荷茎(浓墨、中锋运笔)。
4、画荷花(墨色适中、中锋运笔、)。
5、落款。
七、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文化,符合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感受古人的“笔墨”、追寻大师的意境等版面分割,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适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生通过尝试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明了传统不是凝滞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
1.教学路径
看:山水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工具,以山川景色为描绘对象,融入中华民族文化
8192021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二、新授课程
1.情景交融,古人的笔墨 分析探讨:
《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境?画中树木、石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 石块用笔方折、爽利——侧锋;树干线条浑圆饱满——中锋。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树、石的造型方法。思考分析:
中国山水画中有哪些表现程式?
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注重景物的总体精神和特征,在长期深入观察和积累中,对树木、山石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现程式。背景空白,突出了笔墨情趣。
欣赏感悟: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吗? 中国画的中心——笔墨,中国画讲究墨的浓淡,淡要淡得厚,淡得有韵味,不能淡薄;浓不能浓得有火气、燥气。笔墨就是构成,有意识地将笔墨的安排作为构成来思考。由于笔墨的偶然性和现场发挥并不完全依画家的旨意和预期,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2.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中国画三远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深远之意重叠。
《寒江独钓图》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 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山水》画面意境:清幽静谧。石涛运用线的粗细、刚柔、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构成近山远水,岸柳板桥,不受客观世界中光线、色彩、透视的制约,形成画面节奏,从而传递画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内心世界。
教师示范: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
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3.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 作业要求:
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第5课 园林•探幽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园林艺术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苏州园林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其中蕴涵了建筑、园艺、风俗以及“诗情画意”的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苏州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
425261.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2.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3.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4.完成漏窗的雕刻制作。
二、教学要点
1.漏窗在园林(苏州园林)中主要出现在什么建筑上? 2.漏窗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哪些?
3.比较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在艺术上视觉上的不同。4.漏窗上的图案内容和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精神有怎样的联系? 5.列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片并建议讨论说明。
三、创作思考
1.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漏窗并设计一幅漏窗草图。2.示范并解读设计制作要点。
3.漏窗规格: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20 厘米×20 厘米。学生创意草图。
4.展示“琴、棋、书、画”漏窗,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组漏窗在苏州的哪座园林?②造园的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5.漏窗和园林建筑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
四、课后延展
1.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都来自什么建筑群呢? 2.课后思考漏窗在园林中的作用。第5课 园林•探幽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园林中建筑与园艺植物、山水的韵律与写意。
829303***373839设计创意独特的校园环境标志、班级课程表、日历等,提升校园文化。
创新:应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班级标志,充分利用身边的易得材料合作完成校园文化系列作品,发挥各自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公共标志、图表,认识和了解图形符号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设计要点。
技能目标:通过为班级、学校活动设计标志、图表,让学生体验图形符号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对同学设计的标志、图表进行恰当评价,认识和体会图形符号的不同功能和艺术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志、图表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符号设计的形式美与精神内涵的统一体现。
三、教学准备
各类标志、图表、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要点
1.公共标志的功能:指示、公告、指令、警示、禁止。
2.公共标志设计特点:可识别性、普遍性、公益性、约束性、多样性、持久性。
3.公共标志设计形式 :具象形式、意象形式、抽象形式。
(1)具象形式是基本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经过提炼、概括和变化,突出与夸张其本质特征,作为标志图形。这种形式具有易识别的特点。交通标志中的警示标志,孩子、老人都能明白。
(2)意象形式是以某种物象的形态为基本意念,以装饰的、抽象的图形或文字符号来表现的形式。如中国民航的标志图形就是以凤凰形态为意念,以抽象图形来表现的。这种形式往往有更高的艺术格调和现代感。
(3)抽象形式是以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文字或符号来表现的形式。这种图形往往具有深邃的抽象含义、象征意味或神秘感,这种形式往往具有更强烈的现代感和符号感,易于记忆。如“耐克”就是一个简单的钩,在喧嚣的都市,简练而动感十足的小钩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激起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4.从组成元素来看,标志可以分为纯文字、纯图像、图像与文字结合型三种。(1)纯文字的标志设计主要在于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的设计,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2)纯图型的标志设计是在实物图形的基础上经过简化、概括、夸张等手法设计而成的;
(3)图像与文字结合的标志设计最为常见,结合了前两者的长处,色彩搭配明确,具有行业特征和时代性。
5.图表:泛指可直观展示统计信息属性,直观生动的图形结构,通过图示、表格来表示某种事物的现象或某种思维的抽象观念,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
图表的分类: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和饼状图是图表中四种最常用的基本类型。图表类型还包括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雷达图等,也可以通过图表间的相互叠加形成复合图表类型,不同类型的图表则具有不同的构成要素。
图表特征:图表设计有着自身的表达特性,尤其对时间、空间、抽象思维的表达,具有文字符号无法取代的传达效果。首先具有表达的准确性,对所示事物的内容、性质或数量等表达准确无误;第二是信息表达的可读性,即在图表认读识别中通俗易懂,尤其是用于大众传达的图表;第三是图表设计的艺术性,图表是通过视觉的传递来完成,必须考虑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
图表设计:
当我们要以图形符号形式展示统计信息时,需要思考表现什么—主题特征、何处——空间属性、何时——时间属性、程度——数量特征、如何——变化特征等。
图形创意设计还可以作为形象思维训练得很好的内容和方式。一个设计师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必须经过较长时间,并用各种方法进行图形创意设计训练,掌握图形设计语言的状态和意义,使自己的设计语言得到丰富及其运用能力得以提高,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第9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
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为欧洲历史画、宗教画。理论家们把历史画看作是最重要的绘画题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是艺术家们追求艺术表现的重要领域,并让它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很重要、很直观的文化遗产。使它承载着人类凝重的历史,教材分别以“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四个小标题作了方向性的指引。
历史画的题材往往是主题性的,内容独特,意义重大。其本身常常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欣赏中要借此挖掘思想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画的更多知识,相关的绘画表现形式,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以“理性入手,感性提升”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提高鉴赏历史画、宗教画的能力。
第一课时:了解历史画、宗教画的欣赏方法,从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两部分内容的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
第二课时: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从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两部分的经典名作中,理解历史画欣赏的表现形式、语言、风格,并能深入具体地了解、分析作品。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外国历史画的概况,对其作用、创作方法、自身发展、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技能目标:体验和发现外国历史画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画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具体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想象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理解和接纳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和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历史画、宗教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用于课堂交流。
四、历史画的赏析方法和要点
1.了解历史史实。2.探讨绘画技巧。3.感悟画家情感。
五、教学过程和方法记录历史
示例作品:《阿克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1.基本信息:《阿克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是“黑绘风格”的代表作。“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止于公元前5 世纪。它是利用其他颜色的点染,在烧成后陶土红赭色底子上显出黑色的图案。其形象有如剪影,外部轮廓十分突出,细部用线表现,是强烈的大效果与微妙的细节处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装饰醒目且耐人寻味的境界。雅典是盛产这种优美而“时髦”的陶瓶的艺术中心。
2.历史史实:此瓶画所描绘的题材,已经不是东方纹样,而是荷马史诗中提到的两个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在出征特洛伊途中遇到风暴,在帐篷里玩骰子的情节。两位英雄盔甲不解,长矛依肩却兴致勃勃地玩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3.绘画技巧:绘画形式没有完全摆脱埃及艺术的影响。这两个人仍旧严格地用侧面像表现,眼睛看起来还仿佛是正面。但是身体已经不再是埃及样式了,手和臂也没有那么生硬。最值得注意的是画家已经敢于只画出阿喀琉斯左手的一小部分,把其余部分隐藏到肩膀的后面。
4.画家情感:古风时期的希腊画家开始信赖自己的眼睛从特定的角度观察到情况,特别是绘画中敢于运用短缩法来表现特定的视觉感受。整个画面极富装饰情趣。
5.教法建议:感悟欣赏,让学生了解埃及的正面律。
示例作品:《伊苏之战》
1.基本信息:伊苏之战(镶嵌壁画)雕塑、石刻,作者比洛克申,系希腊伊苏之战壁画的摹本,此画高约248厘米,长约517 厘米。
2.历史史实:公元前333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进行了一次关键性激战,地点在西里西亚(即在小亚细亚)的伊苏城附近。这次战役在马其顿方面,动用军队仅3~4万人,而波斯的军队则超过12万人。亚历山大善于用兵,地势也有利,结果波斯军队损兵折将,伤其大半,一时溃不成军,大流士竟从战场上只身逃脱,他的家眷也尽皆被俘。
3.绘画技巧:构图庞大,人物众多,激烈的战争场面处理得非常细致:右侧是溃败的波斯军,大流士三世见到大势已去,急命车夫催赶战车,仓惶逃跑,脸上露出慌张的神色。画的左侧,因受岁月侵蚀,部分马赛克已经剥落,图像不清。那里刻画了亚历山大及其骑兵们的威武雄姿,马其顿身披甲胄,率先闯入波斯军阵,正用长矛往大流士方向直刺过去,其余军士直奔溃军方向,力图杀尽敌人。
4.画家情感:战斗双方的胜负局势已跃然画上,戏剧性的冲突与对立构成了全画的基调。
5.教法建议:仔细观察画面,画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负伤倒下的马,踢腿溃跑的脱缰之马,骑士的长矛,马其顿王的脸容,背景的战场气氛组成了画面的节奏美,画家表现激烈战争场面的技巧炉火纯青。第9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
第二课时
宗教故事、历史故事 示例作品:《最后的晚餐》
1.基本信息: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2.历史史实: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3.绘画技巧: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户里,通过窗户,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发生的中心。
4.画家情感:此画体现画家的人文主义精神。
5.教法建议:社会学式鉴赏。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示例作品:《圣母像》
1.基本信息: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
2.历史史实:拉斐尔借助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3.绘画技巧: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侧头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 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4.画家情感: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5.教法建议:合作学习,共同感悟和探讨拉斐尔圣母像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示例作品:《亚历山大的胜利》
1.基本信息: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菲,德国画家。
2.历史史实:公元前331年10月1日,在亚历山大东征之战中,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4万名步兵,7000名骑兵)与波斯王科多曼·大流士三世的军队主力(约8万名步兵,近15000名骑兵,200辆战车,15只战象)在高加米拉进行了一场决定性会战。
3.绘画技巧:阿尔特多菲尔是德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大师之一。其画以线条准确和色彩丰富著称。在这幅《亚历山大的胜利》之前,没有任何历史绘画试图描绘出这种看起来无限数量的士兵。
4.画家情感:阿尔特多菲尔在这幅画中表现出的天才并不仅限于对细节的和谐组合,更突出的是其画面布局的宏大。
5.教法建议:引导学生了解阿尔特多菲在这幅画中表现的“全球疆界”:画家引领我们的视线穿越整个地中海地区!画面中央是东地中海和塞浦路斯;越过狭长的地峡是红海;红海右侧是埃及和尼罗河,尼罗河三角洲被准确的描绘为7块;左侧是波斯湾;而高耸的山峰下是巴比伦塔。
■ 对现实的记录
示例作品:《自由领导人民》
1.基本信息:布面油画,尺寸:325厘米×260厘米,1830年创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2.历史史实:《自由领导人民》这件作品直接取材于法国的1830年七月革命。
3.绘画技巧:主体人物(即赤裸着上身、左手握枪、右手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作为画面中心的女神,处在稳定的三角构图的制高点。她手中的旗帜色彩是画面最鲜艳夺目的色彩。身体的比例也比画面中的其他人物大一些。开阔的空间衬托出自由女神丰硕的身躯,这也和画前部密集杂乱的人群形成了对比。
4.画家情感:《自由领导人民》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是对现实斗争的歌颂。
第五篇:新苏少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教案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宋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1.教学路径
看: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的类型,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常常先勾线后渲染,设色精微细腻,富有装饰美。工笔画的绘画工具有: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学: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宋人花鸟画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常常被人们寄寓丰富而深邃的精神涵义,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一幅工笔花卉的绘画过程清晰易辨:勾线、渲染、罩色、刻画。
白描碧桃图
碧桃图
扇面 陈之佛
寒雀图 北宋 崔白
实践:通过赏析、理解,观察花鸟画在造型、敷色、布局等方面体现的装饰美,尝试用兼工带写的方法完成一幅花卉草虫小品,体会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熟宣、绢等,创作或临摹一幅工笔花鸟画,美化居室。
2.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 课时,第一课时为工笔花P8~9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教师演示工笔花鸟画步骤。第二课时为临摹、创作及评价。临摹是学习、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绘画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临摹练习中鼓励学生体验宋人在造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
芙蓉锦鸡图 北宋 赵佶
瑞鹤图 北宋 赵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技能目标: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体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感受画面的书卷气息。
情感目标: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品味画面“笔工而意写”的意境、气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色笔、颜料。
四、教学要点
熟宣:中国书画用纸,起初产于安徽的泾县(古属宣州),所以称之为宣纸。熟宣,是染有胶矾的生宣,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适用于工笔画。
主要品种有:素宣、玉版、蝉翼、冷金等。
勾线笔:多为狼毫勾线笔,用于中国工笔画创作时对作品的勾勒,用于线条造型,表达形象准确、有力量感。
染笔:中国工笔画渲染时的用笔多为羊毫。
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的花鸟画创作。工笔花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更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没骨法:中国画术语,舍弃了墨笔勾勒,直接用彩色作画的技法称为“没骨法”。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真正始于清朝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以往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毫,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画风。
兼工带写:中国画技法名。即一幅画中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
宋人小品:小品画,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画幅小中见大。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在尺幅不大的画面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
六法论: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的标准。
陈之佛:号雪翁。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设色上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观、写、摹、读”四字诀,则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加强了作品的意趣。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观察探讨
通过对比宋人花鸟作品与摄影花鸟作品,引导学生探究工笔花鸟画如何表现对生命的追寻与动植物的特质的,分析花鸟画如何借助想象、联想的手法表达充满诗意的画面的。
二、赏析体验
赏析层层渲染的宋人花鸟代表作品,探讨画家对生命的关注,分析作品的布局、用笔、用色及画面意境的构建,了解工笔画的四种表现方法。观察教师演示步骤,领悟渲染的技法要求,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
三、展示评价
在班级展示临摹作品,要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体会、用狼毫笔勾线时的提按变化、羊毫笔渲染色彩时的接染效果、画面构图的留白空间、细致精微的描摹技法、画面蕴含的生机与情意传递„„同学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这节课围绕临摹练习这一手段,培养学生在宋人画册中探究传统花鸟画在造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借鉴、继承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临摹步骤,紧贴宋画的精髓,体会古人的花鸟画立意与情感表达。技法的演示不宜太复杂,注意渲染时用水、用笔、过渡自然等技法的传授。学生根据能力分层完成或局部或完整小品的临摹任务。
教学评价建议
一、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注意培养教师的即时性评价意识。在起稿、勾线、晕染、调整的不同步骤中及时点评学生作业,并邀请学生谈一谈不同步骤中的感受。
二、珍惜学生的作品,以班级形式展示作品,在学校网站开辟版面举办学生作品展示。展示作品评价可以是评语,可以是等第,让学生在学校讨论版中参与互评,交流对宋人小品临摹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同伴优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互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交流能力。
参考案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熟绢
熟宣
勾线笔
水盂
染色白云笔
墨汁
国画颜色
二、新课导入
摄影《夏荷》与宋人花鸟《出水芙蓉图》哪幅作品印象更深刻? 导入课题“轻描重彩总相宜”。
三、新授课程 1.探讨交流
仔细品味《出水芙蓉图》,你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在团形的画面中,画家截取一花一叶,并巧妙地组合,构图简洁而富有张力,自然生态下的荷花形象被画家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美。
看见:荷花、莲蓬、花蕊、荷叶、花茎。
发现:作品的布局稳定、空灵,用笔精妙,用色沉着,精湛细密。荷花精微的晕染勾勒,夸张的莲蓬、花蕊的造型,借助立粉表现技法,舞动的荷叶,使小小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空灵清虚的境界,揭示出自然界生生不息之情境。
一花一叶,凝聚了画家对生命的关注,融入了画家的生命整体。
感受:画家在荷花中捕捉着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境界,蕴含着宁静、平淡、和谐的诗意和超出具体细节刻画之上的一种“禅境”。
2.分析讨论
分组分析《鸡雏待饲图》《碧桃图》,从画面细节处谈一谈各自的感受。《鸡雏待饲图》画面只画了两只小鸡,画家对鸡雏动态捕捉、神形的毕现,让我们想起儿时饲养的鸡雏,如闻啾啾的鸡叫,儿时的幸福温湿眼眶,整个画面在工整细腻中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碧桃图》透露出画家观察的睿智,画面洋溢着春天的生活气息,花朵的用心刻画,与画家观察体验生活并反复笔墨修炼紧密相联。
3.欣赏感悟
《百花图卷》(纵31.5 厘米、横1679.5厘米)。观察:画卷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特征。
欣赏: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代佚名,是以白描为主,浓淡墨烘染为辅的巨幅长卷。
图中绘有梅花、山茶、罂粟、牡丹、荷花等五十余种花卉,花间穿插、点缀禽鸟、草虫、蛱蝶、小鱼等,极富自然情趣。其间在枝杆、花叶正反翻转的形态及纹理、蜻蜓、鸟类、草虫的用笔都有微妙而精致的变化。配以墨色的烘染,生动传神。譬如荷叶的用线,是重线勾花头,极精致的淡细勾花脉,鸡冠花用点、蜻蜓翅上勾脉线,都一丝不苟而各有变化,故气韵别致。
出水芙蓉图 宋代 吴炳
感悟:宋代画家力倡画面的“诗境”,使得画家由追求再现自然美升华到把花鸟与人、自然与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说,宋人的“写生”再现,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花鸟鱼虫皆被赋予人格,展现人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宋人册页花鸟画,尽管画幅不大,但表达得气势宏大、意境悠远,在意境上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气韵,流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探究分析
思考:宋人花鸟作品,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宋人花鸟小品,无一例外地都没有背景,布白的经营在整个构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宫庭画院的画家们在构图上强化“独幅画感”,即画面的完整性。将画面留白处理极尽精妙,“计白当黑”,使画面遐想的空间更大。空白在画面中不但构建了空间问题,同时还把空白构建的空间关系纳入另一境界之中,也就是说,空白构建的空间不是虚无的空间,是虚与实的相互依存。5.教师演示
如何临摹宋人花鸟画?需要做哪些准备?
工具介绍:熟宣、绢、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临摹经典工笔花卉步骤:勾线、渲染、罩色、刻画。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将步骤图一一展示。
勾线——先用铅笔在白纸上起稿,勾勒造型后,拷贝至熟宣或绢上,选择勾线笔勾线。根据画面需要,描绘花卉的线条淡些,叶、茎深些,使线稿有浓淡变化。
渲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可以用两支毛笔,分多次进行,一支笔蘸墨或色,另一支笔蘸水,将墨色拖染开去,形成墨色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宋人花鸟画都经过层层渲染,色彩透明、厚重,质感和立体感强。
罩色——根据画面平涂一层淡色,使画面统一丰富,可以多次进行,要求用色透明,露出底色。细分为统染、罩染、提染等。
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地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刻画——勾勒花瓣的花丝,堆出花蕊的厚度,点染花茎的小刺。细致描绘,丰富画面细节。
6.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
临摹一幅宋人花鸟画册页,体会工笔花鸟画技法。基本要求:
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工具、材质,完成一幅花鸟画小品。个性要求:
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小品,并用其美化居室。7.展示评价
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评价结果以简练的语言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反馈,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
相关链接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区别。(摘录)
在一个宽泛的基础上,就花鸟画与静物画相比较。无论花鸟画还是静物画,画家都不是为描绘对象而描绘对象的,而是借助对客观对象的描绘表达人的精神、情感,表现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是真、善、美的寓托。在这方面中西是没有区别的。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社会历史不同,审美需要、艺术观点等原因,就有了艺术认识、审美趣味、表现形式、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区别。
比较中西古代关于花鸟画和静物画的创作观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中国花鸟画把所描绘的自然植物和动物,看作是自然界中与人一样的生命体,是与人相互关联、互为一体的生命对象。而西方静物画的创作中,描绘对象往往被认作是人自身之外的客观存在物,因此,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反映了中国人与审美客体的联通关系,即从关乎人事出发,抓住自然生物与人的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加以强化的表现,所谓缘物寄情、托物言志。静物画则反映了西方人与审美客体的对视研究关系,即从主体出发,将人的认识与分析客观对象的能力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在探究客观世界的美的过程和成果中,寄寓了人 的精神,即西方的静物画更偏重于强调其美和善皆为真服务。
上述在创作观念、审美认识、趣味表达和对待描绘对象方面的差异,表现在绘画的技法中,则是中国花鸟画既以“写生”为基础,又不拘泥于单纯视觉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和“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韵味,着重于通过表现对象的基本形象特征来传达一种主观化的审美神韵。所以,中国画在构图方面突出强调主要形象,善于通过留白和虚实等手法处理,来把作者的意图情趣寄寓形象之中。
而西方的静物画,则以视觉真实为前提,强调在鲜明的视觉真实基础上揭示客观对象的美感。因而西画着重发展了描绘对象形体、量感、质感、色彩感、光影变化等方面的技巧。在构图方面,西画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对象的前后空间主次关系、层次关系。
总之,西画着重表现客观对象自身及组合关系的美感,以此展示作者的审美认识和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