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案

时间:2019-05-12 19:1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案》。

第一篇: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案

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案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合作探究)

一.导入

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无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揭题 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彩陶(板书)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图案清晰美丽,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

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

A.器形特点:

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等等。原始制陶的外形基本特征是圆形器,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匀称优美,富有韵律,具有一种大气稳重、和谐宁静之美。

B.纹饰特点:

中国彩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它的纹饰上。师生共讨论: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腹部以上?

赏析作品《涡纹彩陶罐》 赏析作品《舞蹈盆》:从陶盆的纹饰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追求。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和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

这是一种生殖崇拜,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把一种美好的愿望赋

予其中。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被称为“蛙神”。很多考古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

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黑陶高脚杯》你们发现颜色有何变化?

生:由红转黑。

黑陶的工艺介绍:这是古代的一种独特的陶器烧制工艺,采用了“封窑的技术”,当窑内达到一定温度,就灭火浇水封口,窑内会产生烟,这些烟中的碳分子渗透到陶体中,使杯身变成了黑色。出窑以后再打磨、抛光,就是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非常漂亮。在这之前,我们看到的陶器都是泥条盘筑而成,这个高脚杯却使用了拉胚工艺技术,这是古代陶器工艺的一大进步,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种方法。

总结:同学们,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世人类文明的开端,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成、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青铜(板书)

随着彩陶的发展,人们又发明了新材料和新工艺——青铜工艺。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是最高的,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

师:让我们走进湖北博物馆,听一段由青铜器演奏的音乐。(课件展示)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大气磅礴的音乐是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乐器“编钟”演奏的《国殇》,对它的了解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已经通过文字进行了解读。

青铜的种类和产生的意义:青铜器的造型非常丰富,除了乐器以外,还有兵器、食器、酒器、车马器等生活用具。青铜的出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赏析作品《爵》

师:你们看,这是在河南偃师博物馆里馆藏的中国现存最早的青铜器《爵》,它是一个盛酒器,造型很特别,整个外型像个麻雀的形状,前面是雀嘴,后面是雀尾,收腹,细腰,三足的设计使器型非常稳定,底部可以点火,加热温酒,设计非常合理。

欣赏比较《司母戊方鼎》《毛公鼎》 《双耳瓶》(课件)

这是打水器皿,底尖便于入水,瓶口小不易让水泼出,两侧的双耳便于提携。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远古的人类席地而坐,视线成俯视状,自上而下,所以大口器皿的纹样大多装饰在内侧,小口器皿的纹样装饰在外面的上半部,这样不影响观赏,体现了古人尽善尽美的追求。现代人对此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黑如漆,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此杯器型左右对称,高贵典雅,散发着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青铜文化艺术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又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这两件青铜器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司母戊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里的《毛公鼎》,它们都是当时国家的重器,标志着使用者的等级和身份。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

不同之处:器形:一方一圆、一刚一柔。纹饰:一繁一简、一狰狞一素雅,纹饰非常精美,饕餮纹、夔纹、人兽结合的纹饰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神灵,富有想象力。

铭文:一长一短。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铸刻文字,也就是金文,这是与其他国家青铜器不同的地方(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800年西亚的两河流域)。《毛公鼎》是现在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鼎里面铸有497个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赏析作品《牛形灯》

师:在古代,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是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牛形灯》。此灯分三个部分,均可拆卸。灯座是牛身,上面分灯盏,烟管。点火以后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溶解,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制作上巧用铜银纹饰,设计得非常合理、精美,体现了当时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最高水平。中国的古代有严格的“列鼎制度”象征着国家统治的秩序。

《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说明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已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第二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

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 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 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宋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技能目标: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体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 技法,感受画面的书卷气息。

情感目标: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品味画面“笔工而意写”的意境、气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色笔、颜料。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一、观察探讨

通过对比宋人花鸟作品与摄影花鸟作品,引导学生探究工笔花鸟画如何表现对生命的追寻与动植物的特质的,分析花鸟画如何借助想象、联想的手法表达充满诗意的画面的。

二、赏析体验

赏析层层渲染的宋人花鸟代表作品,探讨画家对生命的关注,分析作品的布局、用笔、用色及画面意境的构建,了解工笔画的四种表现方法。观察教师演示步骤,领悟渲染的技法要求,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

三、展示评价

在班级展示临摹作品,要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体会、用狼毫笔勾线时的提按变化、羊毫笔渲染色彩时的接染效果、画面构图的留白空间、细致精微的描摹技法、画面蕴含的生机与情意传递„„同学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这节课围绕临摹练习这一手段,培养学生在宋人画册中探究传统花鸟画在造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借鉴、继承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临摹步骤,紧贴宋画的精髓,体会古人的花鸟画立意与情感表达。技法的演示不宜太复杂,注意渲染时用水、用笔、过渡自然等技法的传授。学生根据能力分层完成或局部或完整小品的临摹任务。

新课导入

摄影《夏荷》与宋人花鸟《出水芙蓉图》哪幅作品印象更深刻? 导入课题“轻描重彩总相宜”。

新授课程

1.探讨交流

仔细品味《出水芙蓉图》,你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在团形的画面中,画家截取一花一叶,并巧妙地组合,构图简洁而富有张力,自然生态下的荷花形象被画家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美。

看见:荷花、莲蓬、花蕊、荷叶、花茎。

发现:作品的布局稳定、空灵,用笔精妙,用色沉着,精湛细密。荷花精微的晕染勾勒,夸张的莲蓬、花蕊的造型,借助立粉表现技法,舞动的荷叶,使小小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空灵清虚的境界,揭示出自然界生生不息之情境。

一花一叶,凝聚了画家对生命的关注,融入了画家的生命整体。

感受:画家在荷花中捕捉着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境界,蕴含着宁静、平淡、和谐的诗意和超出具体细节刻画之上的一种“禅境”。

2.分析讨论

3.分组分析《鸡雏待饲图》《碧桃图》,从画面细节处谈一谈各自的感受。《鸡雏待饲图》画面只画了两只小鸡,画家对鸡雏动态捕捉、神形的毕现,让我们想起儿时饲养的鸡雏,如闻啾啾的鸡叫,儿时的幸福温湿眼眶,整个画面在工整细腻中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碧桃图》透露出画家观察的睿智,画面洋溢着春天的生活气息,花朵的用心刻画,与画家观察体验生活并反复笔墨修炼紧密相联。

3.欣赏感悟

《百花图卷》(纵31.5 厘米、横1679.5厘米)。观察:画卷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特征。

欣赏: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代佚名,是以白描为主,浓淡墨烘染为辅的巨幅长卷。

图中绘有梅花、山茶、罂粟、牡丹、荷花等五十余种花卉,花间穿插、点缀禽鸟、草虫、蛱蝶、小鱼等,极富自然情趣。其间在枝杆、花叶正反翻转的形态及纹理、蜻蜓、鸟类、草虫的用笔都有微妙而精致的变化。配以墨色的烘染,生动传神。譬如荷叶的用线,是重线勾花头,极精致的淡细勾花脉,鸡冠花用点、蜻蜓翅上勾脉线,都一丝不苟而各有变化,故气韵别致。感悟:宋代画家力倡画面的“诗境”,使得画家由追求再现自然美升华到把花鸟与人、自然与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说,宋人的“写生”再现,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花鸟鱼虫皆被赋予人格,展现人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宋人册页花鸟画,尽管画幅不大,但表达得气势宏大、意境悠远,在意境上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气韵,流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探究分析

思考:宋人花鸟作品,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宋人花鸟小品,无一例外地都没有背景,布白的经营在整个构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宫庭画院的画家们在构图上强化“独幅画感”,即画面的完整性。将画面留白处理极尽精妙,“计白当黑”,使画面遐想的空间更大。空白在画面中不但构建了空间问题,同时还把空白构建的空间关系纳入另一境界之中,也就是说,空白构建的空间不是虚无的空间,是虚与实的相互依存。

5.教师演示

如何临摹宋人花鸟画?需要做哪些准备?

工具介绍:熟宣、绢、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临摹经典工笔花卉步骤:勾线、渲染、罩色、刻画。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将步骤图一一展示。

勾线——先用铅笔在白纸上起稿,勾勒造型后,拷贝至熟宣或绢上,选择勾线笔勾线。根据画面需要,描绘花卉的线条淡些,叶、茎深些,使线稿有浓淡变化。

渲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可以用两支毛笔,分多次进行,一支笔蘸墨或色,另一支笔蘸水,将墨色拖染开去,形成墨色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宋人花鸟画都经过层层渲染,色彩透明、厚重,质感和立体感强。

罩色——根据画面平涂一层淡色,使画面统一丰富,可以多次进行,要求用色透明,露出底色。细分为统染、罩染、提染等。

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地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刻画——勾勒花瓣的花丝,堆出花蕊的厚度,点染花茎的小刺。细致描绘,丰富画面细节。

6.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

临摹一幅宋人花鸟画册页,体会工笔花鸟画技法。

基本要求:

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工具、材质,完成一幅花鸟画小品。个性要求:

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小品,并用其美化居室。

7.展示评价

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评价结果以简练的语言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反馈,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

小结

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反映了中国人与审美客体的联通关系,抓住自然生物与人的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加以强化的表现,所谓缘物寄情、托物言志。表现在绘画的技法中,则是中国花鸟画既以“写生”为基础,又不拘泥于单纯视觉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和“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韵味,着重于通过表现对象的基本形象特征来传达一种主观化的审美神韵。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上一课写意水墨画的基础上安排的又一节“造型.表现”课,大写意水墨画更加摒除谨细的物象描绘,以简练概括。通过淋漓的水墨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它能让人感到一种大气磅礴的美。水墨画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其审美价值、表现方法均体现了中国人的特殊情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以本课主要是使学生能品位大写意水墨画的特殊韵味,并能用大写意画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中国大写意水墨画的传统背景、历史源流有所了解。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品位大写意水墨画的特殊韵味,并能用大写 意画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3.引导学生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发展独特的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各种风格的大写意作品,了解淋漓水墨的韵味和画家的 饱满激情。

2.如何运用大写意画法来抒发你的感情。(本课应突出它的趣 味性与尝试性,让学生在玩中学,逐步地体验淋漓痛快的笔墨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生宣、毛笔、颜料、墨汁等国画配套 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

首先通过欣赏画家笔下的水墨画,使学生了解大写意水墨的风格与激情,提高对水墨画的欣赏水平,为水墨画的创作做铺垫。如徐渭的《芭蕉》、林凤眠的《双鹜》闵贞的《八子观灯图》等

二、讨论:

欣赏后让学生自由讨论:a.大写意水墨画给你怎样的一种感觉?b.大写意水墨画与工笔画的区别是什么?c.你能从作品中感受到画家的激情吗?d.你能比较一下大写意水墨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作品的异同吗?e.你喜欢用大写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吗?

三、讲解:

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突出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用大笔泼墨直抒胸臆,注重大的节奏变化,大开大合的气势,不要拘泥于一笔一画的小变化,达到一种“大美”。

四、示范 :

教师简要地演示一下泼墨的各种笔墨效果和皴法的不同表现,(墨的干湿浓淡,只有趁湿的時候,在生宣纸上才会产生墨韵变化。只要学生学会正确的运笔蘸墨方法,把精力集中到所描绘的內容里,一些奇妙的笔墨效果,往往会是不思而遇的。不妨让学生试一试,感受一下笔墨給他们帶來的乐趣。)

五、创作: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临摹自己喜欢的例图的局部,进一步感受;也可随意涂抹再作添加;基础较好的同学可根据写生作品或记忆自己创作一幅,尝试着用大写意的画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六、作业过程

(1)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学生作业可分层教学,可临摹自己喜欢的例图的局部,也可随意涂抹再作添加;基础较好的同学可根据写生作品或记忆自己创作一幅,尽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使他们尝试多种方法。

(2)创作过程中学生仍可进行交流,交换意见。(3)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敢于用笔用墨,充分体现大写意水墨的韵味。

小结:水墨画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其审美价值、表现方法均体现了中国人的特殊情怀,本节课主要我们用写意画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使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第四课《水墨交融写青 山 》

教学内容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文化,符合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感受古人的“笔墨”、追寻大师的意境等版面分割,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适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生通过尝试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明了传统不是凝滞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山水画生动变化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程式化 语言及独特的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程式美,笔墨的表现方法及一般的构图法 则。尝试与他人合作或个人创作一幅山水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山水画的程式化表现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山水画作品意境的表达。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宣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法

1、感受分析

感受古人的笔墨,引导学生分析“笔墨”的多层含义。中国水墨画的绘画语言常被称为“笔墨”,其既是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更是画家营造的画境。

2、表达体验

观察教师演示笔、墨的技法,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用墨的方法,体验琴弦一般敏感的线条、变化丰富的墨色,交流实践后对“笔墨”的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情境交融的山水画表现特征。

3、追寻创新

“师法自然”的理论在中国画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画家对自然中树木、山石的表达形成鲜明的程式,追寻大师的意境,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大胆地画一幅山水作品,描绘出对山 川景物的感受。

这节课采用赏析、示范、临摹、小组交流等不同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实践中国山水画用水、用笔、用墨的方法,表达不同的意境、情趣。尽量多地运用直观教学法,教师演示山石不同的皴法,不同树木的造型,展现中国画笔墨造型的意趣。

教学评价

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寄托了画家的不同心志,让学生体验对不同作品的理解,并将作品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对中国画笔墨情趣的体验及感悟。教师应该从理解、表现、运用等角度点评学生学习全程。

一、新课导入

自然山水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

山水画——以表现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画家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画家们从自然中提炼出生动变化的笔触墨韵营造画境。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二、新授课程

1.情景交融,古人的笔墨 分析探讨:

《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境?画中树木、石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 石块用笔方折、爽利——侧锋;树干线条浑圆饱满——中锋。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树、石的造型方法。

思考分析:

中国山水画中有哪些表现程式?

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注重景物的总体精神和特征,在长期深入观察和积累中,对树木、山石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现程式。背景空白,突出了笔墨情趣。

欣赏感悟: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吗? 中国画的中心——笔墨,中国画讲究墨的浓淡,淡要淡得厚,淡得有韵味,不能淡薄;浓不能浓得有火气、燥气。笔墨就是构成,有意识地将笔墨的安排作为构成来思考。由于笔墨的偶然性和现场发挥并不完全依画家的旨意和预期,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2.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中国画三远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深远之意重叠。

3.《寒江独钓图》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 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山水》画面意境:清幽静谧。石涛运用线的粗细、刚柔、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构成近山远水,岸柳板桥,不受客观世界中光线、色彩、透视的制约,形成画面节奏,从而传递画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内心世界。

教师示范: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

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

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3.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 作业要求: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相关链接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体现:

1.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即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认识,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写景是为了抒情,抒情又离不开具体的景物,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宋代的翰林画院曾出过几道颇为有名的创作命题:“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无形无状的东西如何创造不朽的作品。

2.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即把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同看盆景。这样,即使是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不受视觉的局限。画幅虽小,但所表现的范围和境界可以很大。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创造的这种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不仅表现了中国画家观察自然的独特方法,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和中国人民的自然观。

3.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中国传统艺术,如戏曲、中国画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术格式。例如,中国戏曲表现手段的四个组成部分——唱、念、做、打,都有程式。中国山水画表现自然界的各种树石,也有许多程式。

如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就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卷云皴等十多种皴法。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艺术实践 中,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质地结构和不同树木的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教学反思

第五课《园林•探幽》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园林艺术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苏州园林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其中蕴涵了建筑、园艺、风俗以及“诗情画意”的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苏州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可谓“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 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从苏州园林的造园元素中体验江南园林的艺术品质,了解园林的基本建造技巧和建造法则技能目标: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对苏州园林有新的认识。

情感目标:体验江南园林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和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 对苏州园林多重艺术风貌的理解。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西方园林的各类图片资料。其中以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为主,包括漏窗、题咏、砖雕、植物、花窗的局部图片。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与方法

1、探索与查阅 查阅和了解江南私家园林中著名园林的艺术特色,比较皇家园林,了解江南园林中的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重要造园元素的特点。了解不同时期江南园林造园时的社会风尚和人文环境,体验这些因素对江南园林的影响。

2、交流与探讨 寻找例证。将江南园林所蕴含的人文情境的场景和中国山水画作对比,体会江南园林中缩景模拟的山水写意,从小景、小品、窗格、题咏、花草植物中寻找应对江南园林建筑中的人文思想,体会江南园林中的深层意味。

3、创意与制作 江南园林是从画中走出来的,所以江南园林的景致随处都是可 以入画的,以线描、速写的形式记录园林的一角,配以自己对园林认识的文字,完成对园林的初步认知。寻找园林中最具有特点的景致、物件,由点展开,呈现园林的人文风貌,制作和绘画相结合,形成大型活动式场景,完成江南园林的再创造。教学评价 1.本课在教学中,赏析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进入江南园林中“诗、情、画、意”的文化情趣之中,并通过对这一境界的体验,赏析园林中的建筑之美、文化之美,以便浅析江南园林背后的人文情怀和艺术之美。2.作业设计中的重点是以点带面地展现对江南园林的理解和视觉感受,建议着重由园林向其他艺术形式的转变中展现“园林”的韵味。课题一:江南之韵——从漏窗说起。

一、教学目标 1.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2.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3.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4.完成漏窗的雕刻制作。

二、教学要点 1.漏窗在园林(苏州园林)中主要出现在什么建筑上? 2.漏窗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哪些? 3.比较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在艺术上视觉上的不同。4.漏窗上的图案内容和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精神有怎样的联系? 5.列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片并建议讨论说明。

三、创作思考 1.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漏窗并设计一幅漏窗草图。2.示范并解读设计制作要点。3.漏窗规格: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20 厘米×20 厘米。学生创意草图。4.展示“琴、棋、书、画”漏窗,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组漏窗在苏州的哪座园林?②造园的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5.漏窗和园林建筑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

四、课后延展 1.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都来自什么建筑群呢? 2.课后思考漏窗在园林中的作用。

课题二:韵律与写意——园林中的元素再造。

一、教学目标 1.园林中建筑与园艺植物、山水的韵律与写意。2.中国画中水墨与写意的艺术表现形式。3.基本完成与漏窗相结合的整体装置的创作。

二、教学要点 1.为什么苏州园林又被称作是“山水园林”? 2.山水在中国绘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 3.为什么山水画的形式会表现在苏州园林的园林建筑设计中?(精神因素和客观因素)4.造园者又是通过哪些造园元素将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在园林建筑中的呢? 5.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创作思考

1.叠山、理水、种树、植花,因势利导的园林建筑中有着怎样的中国写意绘画的神韵,怎样通过一个局部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呢? 2.植物的选择在苏州园林中有何意义,人文的情怀和国画写意表现有怎样的联系?

3.中国写意绘画中“墨色”是如何应用的?

4.要求找出透过漏窗所看见的一个片段,运用水墨写意的方式,画一幅山水花鸟的局部写意作品。

5.写意的核心精神价值和人文价值是什么?

四、课后延展

1.如果说江南园林是一幅风雅的写意,那么皇家园林又是什么呢? 2.在写意而风雅的江南园林背后蕴涵着怎样的人文特质和风俗画卷?

3.设计和建造园林的人,和那些曾经的园林主人对园林会寄托着怎样的情怀?

课题三:造园者说——艺术与人文的对话。

一、教学目标 1.苏州园林建筑中造园者是怎样实现“借景造园”这一园林特质的。体会理解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与造园技巧。2.比较体会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理解造园背后的文化情境。3.寻找苏州园林中最能反映古代文人精神面貌的建筑和场景,理解苏州园林中的人文情怀。

4.运用线描描绘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苏州园林中局部的“描写”。

二、教学要点

1.苏州园林中反映人文情怀的建筑和场景是借怎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2.叠山理水、题咏扁额,不同的园林会有哪些不同的造园主题,背后的个体人文情怀又有什么不同?如拙政园、狮子林的造园主题。3.是什么样的客观原因形成了苏州园林中各自独特的园林特质呢?画家、文人参与设计吗?

4.从园林的建筑到园艺,苏州园林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和人文内涵? 5.园林的主人又都是些怎样的人呢?

三、创作思考 1.体会和寻找最具苏州园林代表的园林局部场景,这些场景同时可以反映出园林的建筑风貌和艺术特点。

2.寻找不同园林中各自的特质和造园主题,描绘可以代表这些特质和主题的园林场景。

3.一个局部场景,可以是一个亭角,也可以是透过圆门的山水景色,它们都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4.山水园林的重点是山水,怎样表现才能反映最典型的这一特点?

四、课后延展 1.园林中事物的象征意味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怎样的联

系? 2.造园中的设计建筑技巧和中国的传统审美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 3.你了解西方园林艺术吗,和苏州园林比较,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相关链接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现存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主要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通过复廊上的漏窗的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全园漏窗共108 式,图案花纹变化多端,无一雷同,环山就有59 个,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院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有乡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院小品。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 号,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等。西部主体建筑,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等。狮子林至今已有650 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9 条路线,21 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附简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初步认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情感目标:通过认识园林、理解园林达到喜爱与神往的境界。操作目标:能在造型创作中灵活运用一些园林艺术元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园林的造型要素。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园林的文化内涵和造园艺术中的“诗情画意”。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苏园六记》的片段视频。新课导入阶段

(一)投影图片: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外观及内部苏州园林庭院“明轩”的图片。

(二)教师说明:明轩是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造园工匠应邀在大都会博物馆建造的访古园林庭院,她的母本是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

(三)学生思考:在大都会博物馆展示苏州园林,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四)归纳:书本小卡片,199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话题拓展阶段 苏州这方土地为园林建造提供了什么条件? 结合《姑苏繁华图》来分析苏州当地的经济状况、文化工艺水平以及当地的物产为园林建造提供的有利条件。

(一)我们身边的园林遗存。结合图片欣赏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始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始建于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

(二)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了解古人造园理念。问:古人是按照什么理念来建造这些园林的呢? 答:营造具有自然情趣和艺术美感的城市山林。

(三)展开解说。1.对比拙政园平面图与凡尔赛宫苑的平面图。2.通过环秀山庄的视频与自然山涧的比较体会城市山林的感觉。3.通过园景与绘画的比较感受园林如画的艺术美感。

创作尝试阶段

(一)画家笔下的园林与园林实景的比较,提出园林是立体画卷得概念。

(二)请同学们用现场准备好的材料尝试参考照片描绘园林。

(三)作业展示、点评。课后拓展指导 第六课《美丽的书》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载体,因而一本好的书不仅要从内容上吸引读者,同时成书的形式还要有趣,这就要求书籍设计者应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使书籍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完美的艺术整体。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从书籍封面、封底和书脊,再到内页,如果单独去看都是平面的,但随着人们的翻阅,视觉的流动,这些平面则组合成一本立体的书籍,带给人以美的感受。本课从书的整体形态到书的构成要素、书的封面、书的结构,步步为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书籍。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书籍设计,融入到书的丰富多彩的美妙世界之中,形成“形式与 内容高度统一”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学习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重新设计封面、封底与书脊。

情感目标:感悟书籍设计的艺术美,树立创意为先的设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表达出书的内涵,恰当地使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以及构成关系。教学难点:书籍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高度一致性和相互映衬关 系。

教学准备 各类书籍图片、A4 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分析讨论

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一本好书必须具备哪些要素?优秀的书籍设计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主动 探究美丽的书。

2、欣赏感悟

书的形态千变万化,美丽的书籍封面如何设计?需要哪些元素?运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纸质文化的魅力,探究从平面纸张——翻阅——视觉的流动——立体的空间转变构成,形成设计意识。

3、实践探究

动手制作手工书,通过个人的创意和简单的技术,认识、体验书籍装帧。可以通过封面、环衬、扉页、目录、版权页、页码和书眉、版式设计、文学插图等完善一本书的装帧。可以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探究书籍的形式,表达个性风格。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小组讨论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书籍设计的看法;运用问题探究法,深化讨论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书籍内容的熟悉及创意要求,对自己喜爱的书重新设计,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每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是否会仔细地品味书的包装是否漂亮、触感是否舒服、内文编排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具有美感?这种印象使我们喜欢上了美丽的图书。

揭示课题:“美丽的书”。

新授课程 1.分析讨论

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

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反映了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莱比锡提出的评判标准值得借鉴:第一是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第二要有创造性;第三,它是给人以阅读享受的,一定是在印刷和制作方面有最精致、独到的地方。

2.欣赏感悟

书籍设计重在对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朱熹千字文》一书,探究书的要素。观察:翻开《朱熹千字文》,遒劲、粗犷的字迹仿佛从纸上立起来,镶嵌入一个古老的石碑,似乎让人感觉到当年篆刻人手上的力度。

3.分析:构成这本书基本的形式要素,古朴的形式和外观气息的要素正是一本书必备的。

思考:一本书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

3.探究分析

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应该是怎样的?

书的内在精神的形象化体现,让读者阅读起来方便、易懂、有趣,并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好的书籍设计。书籍是一个带有情感的事物,其形式充分体现了纸文化的魅力。其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传达,在翻页阅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动态的阅读体验,也是非常有趣和有益的。

4.探讨交流

观察:《小蓝和小黄》封面由黄色、白色、黑色大块面分割而成,环衬由黄、蓝圆圈相隔而成,非常形象地点题,突出书的主题。这本认识色彩的图画书由色彩、文字、构图构成愉悦、轻松的风格,非常吸引小朋友阅读。

思考:一本书的封面又该如何设计呢?

交流:一本书的封面就是书的外衣,它既保护了书籍,又是书籍的脸面,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此书的内容。

构图——封面艺术的构图,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内容相互作用的反复渗透,巧妙结合,凸显设计者的审美意趣。

书名——一目了然,有先声夺人之势。

色彩——封面色彩要富有装饰性,简洁强烈,给读者以视觉、心理上的冲击。

艺术手法——写意、比拟、象形、象征、变形等手法进行艺术处理,揭示书稿主题。

空白——空白是一种特殊艺术手法,画面中空白是意象的空间,给读者留下联想与思索的余地。

小组分析朱赢椿的《蚁呓》、教材P27 页的《奇斯马的侦探故事》等。《蚁呓》这本书是尝试从设计到内容具有自主性和实验性价值的书籍,设计者想借此传达一种特别的书籍理念: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书中大量留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向读者发出一个诚挚的邀请:这是一本需要与读者共同补充、创造和书写的图书。

5.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为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设计封面、书脊、封底。

基本要求:

合理运用材料,完成一本书的装帧设计。

个性要求:

为自己的作品集进行装帧设计,将民族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

6.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书籍,与小组成员分享设计的过程及设计思路,同学互评及教师点评。

小结 创造书籍之美在于了解书籍传播这一载体的特点与本质,必须掌握书籍的设计规律。

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书成为一个驾驭时空的能动的生命体。读者从中领悟生命的脉动、智慧的启示、幻想的诱发;体会情感的流露、视觉传达的规则、图像文字的美感,从而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书籍设计师在完成内容传达的同时,仍不忘营造书籍设计中从整体到细节、从无序到有序、从空间到时间、从抽象到物化、从逻辑思考到幻觉遐想、从书籍形态到传达语境,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感性创造和具有哲理的秩序控制过程。第七课《张贴的画》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张贴的画,按其字义,揭示了招贴画的意义、作用和特征。招贴画简洁、鲜明、明确,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接触招贴画,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些主题明确的校园招贴画,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增强学校、班级的凝聚力。教材从招贴画的概念、意义、构成、分类、主题及张贴的环境介入,引导学生关注招贴画,培养设计意识。引导学生把构思、创意通过视觉表达方式形成招贴画,以提高视觉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招贴画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招贴画的构成形式及基本创作方法,体会招贴画的艺术美感。

技能目标:尝试运用文字、图形及色彩为班级、学校或某项活动进 行招贴画设计,体验招贴画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情感目标:感受招贴画设计的形式美,逐渐使艺术学习活动融入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招贴画的构成形式及基本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招贴画设计的创意及设计品位的提高。

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分析探讨

在学校里,招贴画常用于文艺演出、运动会、故事会、展览会、家长会、节庆日、竞赛游戏等。招贴画设计总的要求是使人一目了然。一般的招贴画通常含有告知性,所以主题应该明确显眼、一目了然。还应该信息完整,如发生的时间、地点、附注等主要内容。招贴画的插图、布局的美观通常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

2、欣赏感悟

通过赏析优秀招贴画,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形式独特的招贴画设计的创意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环境。通过对比,分析成功、有创意广告的新颖构思、强烈个性表现等。感悟招贴画多样的表现手法, 如写实的、对比的、悬念的、连续的、寓意的、夸张的等,感悟把各种形象凝练成一个简洁符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明确图形必须要新奇、典型,易懂、易读、易记等,帮助学生树立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的学习观念,以及解决设计问题的实际能力。

3、演示操作

一张招贴画的目的是什么?目标人群又是谁?创意点在哪里?表现手法有哪些?教师通过简单演示,再次强调一幅招贴画特定的信息主体,并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意表现。然后学生根据校园主题活动,联系生活经验,完成招贴画的设计制作。

这节课围绕招贴画的构成、基本创作方法及创意这一目标,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分步骤演示、小组选题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校园文化,让学生根据能力分层完成设计任务,提升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相互间的凝聚力。

(一)新课导入

当你在城市的街道闲逛、在地铁站等车、在参观博物馆时,你会发现招贴画无处不在。而那些最好的招贴画设计总是让我们驻足停留,招贴画所传达的信息清晰明了,离开后脑海里还会常常想着它们。

思考:我们身边熟悉的招贴画,哪一幅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它的颜色、图形、信息、文字又是怎样表现的?

揭示课题:“张贴的画”。

(二)新授课程 1.分析探讨

分析招贴画《中国民间剪纸》《湿地保护》等作品。思考:招贴画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小结:招贴画是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向公众传播思想观念、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和文化体育信息的一种艺术化的宣传方式,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和广告。

探究:招贴画的构成及分类?

讨论:招贴画的构成内容包含图形、文字、色彩等,分为公共招贴和商业招贴。公共招贴,是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商业招贴,是 以促销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内容为题材。

2.欣赏感悟

思考:一幅设计精美的招贴画凭借什么吸引着我们?分析招贴画《我爱黄河 我爱国旗 我爱长江》。

分析:设计师在设计招贴画时对图片的选择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图片的作用是简化信息,避免过于复杂的构图。图片能够使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内容清晰地呈现。

观察:黄色代表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红色是鲜艳的国旗,表现了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蓝色代表长江,表现了建设祖国的激情。

交流:招贴画《我爱黄河 我爱国旗 我爱长江》运用象征手法、纪念碑的艺术形式,主题鲜明的招贴组画设计,吸引了观者的目光,较好传达了准确的信息,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等艺术特征。

小结:招贴画设计的艺术元素。

创意——招贴画设计的核心。紧扣主题、新颖绝妙、意境深远是创意的追求。

构图——符合形式美法则,疏密有致,均衡搭配,合理运用空白等。色彩——平面作品中的灵魂,为意境服务,烘托主题。

文字设计——字体要与主题贴切;用语力求精练传神。

创作方法——摄影、黏土、手绘、剪贴等。

创意手法——合理夸张法、以小见大法、运用联想法、富于幽默法、借用比喻法等,利用各种平面元素,在平面材质上,努力凸显视觉空间,产生强烈视觉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3.教师演示

如何设计一张具有感染力的招贴画,使观看的人能够直接接触最重要的信息?演示招贴画的创作步骤:审题——选取形象——组合构图——色彩设计——制作方法——完成张贴。

小结:一幅招贴画必须有特定的信息主体,并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以生动、具体、直观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传播。招贴的信息构成有创意画面、准确信息、鲜明色彩等,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设计思想方面往往采用一些不同寻常的创意和策略。

4.分析小结

思考: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法设计出一张引人注目的招贴画呢?

分析教材中《麦当劳错在哪》《反对战争》招贴画,启发学生的创意。小结:常用的招贴画创新思维方式有打破定势思维法,定势思维是人们按习惯的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逆向思维法,抛开问题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招贴画中图形创意往往采用“原形置换”的逆向思维方式,制造悬念,有意将我们的预想阻断,令人惊异甚至是震撼,然而仔细品味不但不悖情理,反而感到趣味盎然。

5.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

选择一项校园主题活动,进行海报的创意设计。注意合理运用构图、表现手法、材质、文字、色彩等,明确表达主题。

创作要求:

(1)分析海报的主题及张贴的地点,寻找海报中适用的图片。(2)决定海报的设计主题,确定目标对象、色彩及材质的运用。(3)选择作品的表现形式,使作品能够准确传达有关信息。(4)确定海报构图的焦点,信息的主次及文字排版。

基本要求:

创作手法不限,主题醒目,信息准确。

个性要求:

创造性运用图形、色彩、文字等综合元素,使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

6.展示评价

张贴在合理环境,凸显招贴画主题,为校园文化添风采。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家长共同评价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资鼓励。

7.课后拓展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某个现象,利用招贴画的作用,设计制作相关公益招贴,为同学做善意的提醒。

广告衫——活动的招贴,尝试制作一件有趣的广告衫,传递校园文化。

相关链接

招贴画的创意手法: 1.合理夸张法

通过夸张的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事物的特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2.以小见大法

这是创意的浓缩,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见大,以小胜大。追求简洁,高度提炼,充分表达了主题思想。

3.运用联想法

在审美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联想,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扩展艺术形象的容量,加深画面的意境。4.富于幽默法运用幽默的语言,展现招贴画主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5.借用比喻法

比喻手法较为含蓄隐伏,有时难以一目了然,可一旦领会其意,便能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第八课《 一目了然 》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包含公共标志和信息图表两大内容。教材则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图形符号切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共标志的含义、特点及设计要素,探究图表的作用、构成要素、设计方法,其内容适合初二年级学生进行尝试与体验,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创意设计则从学生身边事物入手,深入感受标志、图表对生活的影响。利用图形符号开展有目的的校园综合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严于计划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升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公共标志、图表,认识和了解图形符号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设计要点。

技能目标:通过为班级、学校活动设计标志、图表,让学生体验图形符号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对同学设计的标志、图表进行恰当评价,认识和体会图形符号的不同功能和艺术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志、图表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符号设计的形式美与精神内涵的统一体现。

教学准备

各类标志、图表、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学过程与方法

现代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验性,强调学生身体的参与。本节课,通过校园内图形符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每位学生参与、探究设计过程,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或制作,或设计,或展示,注意为学生提供展示动手操作绝技、发表独特见解的表现空间。

1、观察思考平日生活中的公共标志、图表的作用,交流这些图形符号带来的生活便捷及审美效果。

2、欣赏研究

分析公共标志、图表,探讨公共标志设计的要素、特点,探讨生活中图表的设计形式。以具体图形符号为例,讨论设计的步骤、要求,开拓学生的设计理念及表现手法。

3、分析实践

借助优秀的图形符号,教师演示设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设计与科技的密切关系,合理而巧妙地运用材料的质感、肌理等设计语言,体现设计创意。以班级标志或课程表入手,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完成图形符号的设计、制作。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思考:这些图形是干什么用的?人们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多“图形”? 请学生观看课件的展示,由学生讲讲屏幕上展示的是什么图形。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容易记住?

小游戏:图形印象测试——看一看谁记住的图形多。思考: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为什么,揭示课题:“一目了然”。

(二)新授课程 1.分析理解

探究:生活中的公共标志有什么作用?提供几组公共标志,学生合作分析。遵循标志设计的艺术规律,创造性地探求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锤炼出精当的艺术语言,使设计的标志具有高度的整体美感、最佳视觉效果,呈现出符号美、特征美、单纯美。

思考:公共标志设计的特点有哪些?有哪些设计要素? 分析“心灵的联合国”图标设计、交通信号标志。

小结:公共标志设计的特点有可识别性、普遍性、公益性、约束性。公共标志设计的要素有图形、色彩、文字。

观察地铁上的公共标识,并分析其图形的构成特色。

标识名称——爱心专座

标识图形——汉字爱心专座及大写字母

COURTESY SEAT,四个相套的圆形及简洁的人物造型,告知了爱心的对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激起大家奉献爱心的热情。

专用色彩——绿色,单纯、明快,赋予和谐共处的理念。

象征图案——圆环与绿色的运用,确定了标志的精神追寻,体现出人性的关怀。

标准组合——图形与文字相结合,体现“整体设计”思想。

2.讨论体验

探讨:能否将校园内标语改为亲和度较高的图形符号?如何从不同角度明确标志的信息效果?

思考:班级标志要求象征意义、现代气息、独特别致。以学校文化为基石,班级标志才会具有一目了然的信息效果和旺盛的生命力。

设计步骤:通过

具体实例及老师演示,掌握标志设计步骤。

讨论:校园中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品牌形象的设计?校园文化寻找什么作为支撑点:科技、管乐、足球、艺术、儒学?

3.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

(1)选择一个校园中的事物,集体创意设计一个品牌。

(2)校园文化节——吉祥物设计,进行整体的品牌形象的策划与设计。涉及文具、校服标志、拎袋、海报等,设计时既要注意文化的内涵,又需考虑学生的方便使用。

基本要求:

合理运用设计原则,完成品牌形象设计。个性要求:

合作完成学校整体品牌形象的策划、设计、制作,突出校园文化特征。

4.展示评价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校园文化品牌的设计制作,交流彼此设计的心得。在全校展示图形符号设计,邀请家长、校友共同参与点评,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提供形象标志。

第二课时

1.提问思考

下节是什么课?明天上午第一节是什么课?怎么知道?(课程表的功劳)课程表即是图表的一种。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图表,在表述中引导思考,需要改进的生活中的图表有哪些?为什么?

分析、讨论图表的特性与作用。

小结:图表传达的信息一要准确,二要便于识读,三要美观。图表不但能够显示结果,还能够表示不同结果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趋势,以便人们找出事物的规律。

2.赏析研究

(1)可以尝试设计图表的主题确定。(根据生活中的需求)

(2)选择怎样合理的表达方式,突出图表的醒目、直观。(构图、色彩、材质等因素合理为表现服务)图表的设计方法:根据信息可选择积木式、注入式、分割式等;分析课本中的作品图例,启发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及多向思维能力。

3.设计实践

结合以前教学中涉及到设计、色彩、图案等知识进行设计、制作。给自己的班级设计一个别致的课程表。

结合生物课程,观察动物或植物的生长变化,合理运用图表表现这一变化过程。

要求:准确、直观、美观。

4.展示小结

(1)突出图表的表现途径,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表现力。(2)形成设计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突出图形符号的应用性、审美性、趣味性。

相关链接

标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公共标志、国际化标志开始在世界普及。现在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性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

色彩信息传播的速度,比点、线、面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更快,它以每秒30万千米的光速传入人的眼睛,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广告语。这一快速功能,被用在一些指示“紧急”和“危险”的汽车上,如红色救火车、白色救护车,具有高度提示人们的警觉与注意力的功能。

在标志设计过程中,运用色彩的感觉与联想信息,展示自己的品牌个性,尤为重要。为此设计者必须认真学习与研究色彩的感情、色彩的冷暖以至于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软硬感、色彩的面积感、色彩的空间感、色彩的味觉感。

色彩的感觉指不同色彩的色相、色度、明度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如红色——热烈、刺激、温暖;黄色——中性、高贵、较安静;绿色——中性、活力、青春、和平、较安静 ;蓝色——给人清冷、恬静、深远感;白色——给人纯洁、干净、凄凉感;黑色——给人庄重、朴实、悲哀感。

色彩的冷暖感: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紫色、蓝色是冷、暖色之间的中间色,给人凉的感觉;青色、绿色属冷色。

色彩的轻重感:明度强的颜色感觉轻,明度弱的颜色感觉重,也就是说浅色给人的感觉轻,深色给人的感觉重。

色彩的软硬感:暖色、亮色感觉软而柔和,冷色、暗色感觉硬而坚固。色彩的面积感:深暗的色

彩给人面积小的感觉。

色彩的空间感:明度较强的色彩感觉远,明度较弱的色彩感觉近。色彩的味觉感:黄色、蓝色、绿色,给人酸味感;白色、乳黄色、粉红色给人甜味感 ;茶色、暗绿色、黑色给人苦味感;红色给人辣味感。暖色系列给人温暖、快活的感觉 ;冷色系列给人以清凉、寒冷和安静的感觉;如将冷暖两色并用,给人的感觉则是暖色向外扩张、前移,冷色向内收缩、后移。了解色彩规律,对选择色彩突出品牌名称很有实用价值。

附简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标志和图表的信息传达方式,初步掌握课程表的信息结构。

技能目标:通过课程表设计基本方法的学习,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更好的理解课程表与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课程表设计的构成元素。

教学难点:创意的设计和运用课程表设计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工作品等。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布、颜料、美工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动的形

蟹字的图形→文字

提问:什么让我们“一目了然”? 直观的图形信息

图形信息比起文字符号来说,更直观、更具体,具有一目了然的信息效果。

导入课题:《一目了然》

(二)寻找标志 发现的眼

1.图形符号的历史发展:引出标志

图形符号是人类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彩陶的彩绘图案和原始洞窟的野牛壁画,甚至早期的文字都是由图形符号演变而来。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图形符号让我们生活的更便捷和安全。

2.图片:禁烟标志和男女标志

(三)寻找图表

1.提问:还有什么也能够一目了然?时钟、温度计、天气分布图、地图„„

图表 2.提问:什么是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图表?

课程表 具体分析课表信息 课表信息包括: 时间:5天、节次 内容:课程 空间:表格

3.具体分析“风车课表”的时间、内容和空间信息 4.创意的想

提问:如何改变表格式的空间结构? 表格→对话框

具体分析“微信课表”的时间和内容信息 5.设计是一种整体的创意:“胡萝卜课表”

只要能够体现课表设计的必备信息,不同的造型、制作材料和方法,都可以创意的表现课程表。

提示:造型方面,整体设计的创意变化体现在拔出的胡萝卜。

(四)作业 以6人为小组,设计一周5 天的课程表,体现完整的时间、内容和空间信息,达到实用、美观、创意的设计要求。(时间:25分钟)

个性的你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作业展示

(五)(五)拓展:学生电脑设计课表

教学反思 第九课《 历史的画卷 ——外国历史画、宗教画 》

教学内容

本科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本课内容为欧洲历史画、宗教画。理论家们把历史画看作是最重要的绘画题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是艺术家们追求艺术表现的重要领域,并让它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很重要、很直观的文化遗产。使它承载着人类凝重的历史,教材分别以“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四个小标题作了方向性的指引。

历史画的题材往往是主题性的,内容独特,意义重大。其本身常常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欣赏中要借此挖掘思想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画的更多知识,相关的绘画表现形式,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以“理性入手,感性提升”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提高鉴赏历史画、宗教画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外国历史画的概况,对其作用、创作方法、自身发展、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技能目标:体验和发现外国历史画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画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具体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想象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理解和接纳人类的文化遗产。

创新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和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感 情。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历史画、宗教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用于课堂交 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和方法 ■ 记录历史

示例作品:《阿克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1.基本信息:《阿克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是“黑绘风格”的代表作。“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 世纪初,止于公元前5 世 纪。它是利用其他颜色的点染,在烧成后陶土红赭色底子上显出黑色的图案。其形象有如剪影,外部轮廓十分突出,细部用线表现,是强烈的大效果与微妙的细节处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装饰醒目且耐人寻味的境界。雅典是盛产这种优美而“时

髦”的陶瓶的艺术中心。

2.历史史实:此瓶画所描绘的题材,已经不是东方纹样,而是荷马史诗中提到的两个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在出征特洛伊途中遇到风暴,在帐篷里玩骰子的情节。两位英雄盔甲不解,长矛依肩却兴致勃勃地玩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3.绘画技巧:绘画形式没有完全摆脱埃及艺术的影响。这两个人仍旧严格地用侧面像表现,眼睛看起来还仿佛是正面。但是身体已经不再是埃及样式了,手和臂也没有那么生硬。最值得注意的是画家已经敢于只画出阿喀琉斯左手的一小部分,把其余部分隐藏到肩膀的后面。

4.画家情感:古风时期的希腊画家开始信赖自己的眼睛从特定的角度观察到情况,特别是绘画中敢于运用短缩法来表现特定的视觉感受。整个画面极富装饰情趣。

■ 宗教故事、历史故事 示例作品:《最后的晚餐》

5.1.基本信息: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2.历史史实: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3.绘画技巧: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户里,通过窗户,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发生的中心。

4.画家情感:此画体现画家的人文主义精神。

5.教法建议:社会学式鉴赏。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示例作品:《圣母像》

1.基本信息: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

2.历史史实:拉斐尔借助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3.绘画技巧: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侧头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4.画家情感: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5.教法建议:合作学习,共同感悟和探讨拉斐尔圣母像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示例作品:《亚历山大的胜利》

1.基本信息: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菲,德国画家。

2.历史史实:公元前331年10月1日,在亚历山大东征之战中,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4 万名步兵,7000 名骑兵)与波斯王科多曼·大流士三世的军队主力(约8万名步兵,近15000名骑兵,200辆战车,15只战象)在高加米拉进行了一场决定性会战。

3.绘画技巧:阿尔特多菲尔是德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大师之一。其画以线条准确和色彩丰富著称。在这幅《亚历山大的胜利》之前,没有任何历史绘画试图描绘出这种看起来无限数量的士兵。

4.画家情感:阿尔特多菲尔在这幅画中表现出的天才并不仅限于对细节的和谐组合,更突出的是其画面布局的宏大。

5.教法建议:引导学生了解阿尔特多菲在这幅画中表现的“全球疆界”:画家引领我们的视线穿越整个地中海地区!画面中央是东地中海和塞浦路斯;越过狭长的地峡是红海;红海右侧是埃及和尼罗河,尼罗河三角洲被准确的描绘为7 块;左侧是波斯湾;而高耸的山峰下是巴比伦塔。

■ 对现实的记录

示例作品:《自由领导人民》

1.基本信息:布面油画,尺寸:325 厘米×260厘米,1830 年创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2.历史史实:《自由领导人民》这件作品直接取材于法国的1830 年七月革命。

3.绘画技巧:主体人物(即赤裸着上身、左手握枪、右手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作为画面中心的女神,处在稳定的三角构图的制高点。她手中的旗帜色彩是画面最鲜艳夺目的色彩。身体的比例也比画面中的其他人物大一些。开阔的空间衬托出自由女神丰硕的身躯,这也和画前部密集杂乱的人群形成了对比。

4.画家情感:《自由领导人民》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是对现实斗争的歌颂。

5.教法建议:引导学生理解摄影不可替代绘画,画家有意地突出中间的几个主要人物,同时削弱其他人物的对比效果。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

示例作品:《梅杜萨之筏》

1.基本信息:希里柯(法国),尺寸:491厘米×716 厘米,布面油画,藏于巴黎卢浮宫。

2.历史史实:1816 年7 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 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圣·路易斯港。在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

3.绘画技巧:在画面上,船帆与木筏上的幸存者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成为画面的中心,展现出木筏在海上飘荡的情景。有的人已经死去,有的人奄奄一息,有的人抱着亲人的尸体陷入沉思„„而一堆振臂向前的人冲破了稳定的大三角形的束缚,又构成一个动荡、富于激情的三角形。他们一个推一个,直到最高处的人被高高举起,与迫在眼前的死亡相比,它意味着生的希望。而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形成对立的紧张气氛。

4.画家情感:画家用了18个月的时间来描绘这幅力作。尽管这一事件已经过去许久,但当人们站在画作前,似乎又看到了汹涌的海浪,又看到了士兵们孤立无援的境况。

5.教法建议:画面不是在四平八稳地叙述,而是通过匠心独具的布局和触目惊心的描绘,强烈地刺激了观赏者的情感。

示例作品:《1808 年5 月3 日夜间的枪杀》1.基本信息:戈雅(1746-1828),戈雅是西方美术史上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是18 世纪至19 世纪西班牙最伟大、最爱国的画家。

2.历史史实:1808年5月法军进入马德里,对抗法的西班牙人民大肆屠杀,戈雅在目睹了爱国的游击队员们夜间被行刑的惨状后,开始谴责法国人。3.绘画技巧:画家用马德里的夜景作为刑场的背景。在一道坡墙前,一个身穿白衣黄裤的西班牙青年,全身被照亮如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等待着被枪杀,一些人萎缩着身子躲避着,另一些人则已倒在血泊之中。起义者大无畏的态度,法军不敢直视的内心怯弱,正义和非正义形成强烈对比。

4.画家情感:

《1808年5月3日夜间的枪杀》一画,堪称是美术史上抗议民族压迫,有力控诉侵略战争的作品之一。表现了画家对正义惨遭蹂躏,而愚昧与丑恶得势的愤慨之情。

■ 庄严与华丽的证明

示例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1.基本信息:达维特(1748-1825)是法国著名画家,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油画,现藏巴黎卢浮宫。

2.历史史实:画家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

3.绘画技巧:这幅画不愧是达维特一生的精心之作,它充分发挥了画家的素描造型与色彩写生的卓越才能 :色彩服从整体构思,金光闪烁,富丽堂皇,表现了人物衣着与殿内环境的强烈质感。古典主义绘画的严正性达到如此境地,这在画家中可谓无以复加了。

4.画家情感:这幅巨制中,达维特对拿破仑的歌功颂德,也已达到了顶点。达维特的艺术气质是与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表现出来的锐气密切相关的,它是启蒙学派的理想王国的理想在艺术上的表现。

5.教法建议:《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共画了两幅,一幅现存卢浮宫,一幅现存凡尔赛宫。两幅一模一样,唯一的差

第二篇:苏少版美术第八册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教案网 >> 教案 >> 美术 >> 小学美术教案 >> 文章正文

苏少版美术第八册教案

课题一:冬天的回忆

教学(www.3edu.net)内容:课本第1-2页的冬天的回忆。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通过学生对冬天生活的体验和回忆,发现冬天生活的种种美好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利用水粉颜料、画笔,对头脑中的生活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利用水粉画材质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3、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感受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电脑游戏导入。

从电脑游戏软件中截取小游戏“打雪仗”的片段进行演示。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玩打雪仗的游戏 在什么季节?揭示课题。

二、冬天还有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或是最难忘的事情?小组进行交流。

三、欣赏回忆:先带着学生对课本上所出现的范作进行欣赏性评价,接着提问:冬天有什么特征?你对冬天有何认识?结合范图引导学生从天气、城市乡村景色人们的穿着、动作、姿态等到方面回忆冬天的特征。

四、你能用画笔将冬天画下来吗?学生尝试用笔把冬天画下来。表现出冬天的特征。

五、在上面的练习的基础止进行“添画”“改画”练习,将已经画出的冬天进行修改。也可以进行重画。让作品更能反映冬天的特征并富有一定的生活情趣。

六、学生自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播放音乐。

七:作业展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己评,并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八:展评:举行以冬天的回忆为主题的作品展示会。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将画面贴在墙上。

课题二:水墨游戏--------变形的牛

教学(www.3edu.net)内容:课本第2题水墨游戏--------变形的牛。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物象的形态特征。

2、初步掌握简单的简化、变化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绘画表现力。

4、通过对个体的简化、变形,激发学生认识美、鉴赏美的情感。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欣赏录像片《变形的牛》,了解自然界的牛的千姿百态。

二、教学(www.3edu.net)新课,欣赏毕加索的《变形的牛》,提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和你刚才看到的牛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

三、通过观察这组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一幅比一幅简洁”的规律。

四、这些牛是如何进行简化的?抓住什么样的特征?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特征:牛角、庞大的身体、简化各部分的结构。

五、如果用水墨来表现这些牛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画,教师行间巡视。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六、教师出示学生作品。《变形的牛》。这些画是如何去画的?你能画出这些简洁更有趣的牛吗?小组进行讨论。

七、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八:展评学生的作品,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九:课堂延伸。

出示齐白石的《牛》。这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能学着齐白石的样子画出不同形态的牛吗?

课题三:水墨游戏---变体画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3页的水墨游戏---变体画。教学(www.3edu.net)目的:

1、欣赏马蒂斯作品《金鱼》和夏加尔的作品《故乡的梦》,让学生感受变体的画的艺术魅力,同时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水墨画练习,感受水墨技法的独特,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3、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www.3edu.net)重点:对画家作品的感悟及“水墨表现” 教学(www.3edu.net)难点:水墨变体的特殊表达。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故事导入。讲一个有关夏加尔和马蒂斯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今天我带来了一幅刚才故事中的画家的画,大家想不想看?

三、出示作家的作品,你觉得这幅画画得怎么样?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画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

四、请同学们小结一下变体画的一些特征。

五、欣赏课本上的画家和学生作品,让学生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对变体画的认识。

六、你们也想作一次变体画的尝试吗?老师相信同学们画得一定比课本上的还要好!

七、学生练习。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辅导,注意水墨技法的点拔。

八、作品展评。采取“展示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略作点评。

九、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题四:扇面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4-5页的扇面。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受扇面不同的艺术形式,并尝试运用水墨技法作扇面绘制练习。

3、体验扇子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www.3edu.net)重点: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的形式。

教学(www.3edu.net)难点: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演示导入: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扇子的特征。

(扇形、扇面、图案)

二、你知道扇面还有什么样的图案吗?

三、出示“空白扇”与画有优美山水的扇子?让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把,并让学生说明一下理由。导入课题。

四、欣赏范作: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扇面,并说出原因。

五、进行扇面画练习,最好能够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

六、学生自由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学生练习过程中可以放一些轻音乐,使学生的创作过程充满美的享受。

七、作品展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说出自己的创作感受。并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进行点评。

八、课后拓展:如果感兴趣请将自己在课本上画出来的扇面装上扇架,做成一把扇子。

课题五:罐和壶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6-7页的罐和壶。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感受古代和现代的罐和壶。

2、通过描绘这些奇异的罐和壶,切实体会陶瓷中的美学内涵。

教学(www.3edu.net)重点:感受“罐和壶及其造型的美感,能领略某些古代陶瓷上所透露的信息。

教学(www.3edu.net)准备:网络教室,教师应能熟练掌握使用相关软件。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媒体介入、观察描绘。播放“先民制陶“的模拟场景。那些与生活自息息相关的陶和罐产生于一万年前,陶器执着地伴随着我们的祖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二、展示:远古、古代、近代、现代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器皿: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的壶有着怎样的特点?你能读懂这些器皿上所传递的信息昵?

三、认识“罐和壶“:观赏这些陶器的造型与装饰,体会不同的外形变化、装饰风格所产生的异样的视觉效果。

四、讨论。

五、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我国古代的陶器资料,比较、分析,风格特点的不同,体会造型艺术的如何表现。

课题六:我做的罐和壶

(一)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8-9页的我做的罐和壶。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认识领域:了解一些陶艺历史,使学生对陶艺产生了兴趣,学习不同造型的罐和壶的制作方法。

2、操作领域:学习制作的方法,能做一个简单的“罐和壶“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www.3edu.net)重点:了解一些陶艺知识,学习制作“罐和壶”的方法。

教学(www.3edu.net)难点:学习制作的方法,并可以加上一些装饰。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土吗?

二、用布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上台摸一摸陶罐,分析一下罐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三、讨论制作方法。如果要做好一个陶罐要从哪里入手,学生讨论。出示:毕加索的《鸟形壶》,学生讨论是如何来制作的,教师总结、演示制作方法。

四、研究“装饰”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展示,教师总结,学生自由想像。

五、制作“罐和壶”,可以模仿书本,也可以自己想像。

六、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开展活动。罐壶展示会,学生每人一张评价纸,把自己最喜欢的几件作品名称写下来,并写好在哪里,还有哪里要修改。学生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

八、课后延伸: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罐和壶的图片,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九:收拾活动场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七:我做的罐和壶

(二)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10-11页的我做的罐和壶。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认知领域:进一步了解“罐和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实用、欣赏价值。

2、操作领域:巩固已学的泥土制作方法,能独立创作新奇别致的造型和进行装饰。

教学(www.3edu.net)准备:将上一课的作品布置一个展览。课前收集“罐和壶”的图片资料和故事。陶土、小刀、水罐、垫纸、抹布等。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走进罐和壶的世界。让学生走进罐和壶的世界,从中挑选适合自己审美经验的作品,然后分别从“罐和壶”的造型、装饰上,让学生进行分析、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罐和壶”的创作激情。

二、倾听“罐和壶”的对话。

A、通过“罐和壶”的对话让学生对它的创意、造型有新的启发和触动。加上装饰,给“罐和壶”穿上漂亮的外衣,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花卉等画在上面,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珍爱在大自然。

B、你看我的造型多丰富,多的个性,那个坐在沙发上看书的小男孩就是我。现代人把我打扮的更时尚呢。更前卫了,在我的底部有四个人用力转动着壶体,人们称我是时尚的花公鸡,漂亮极了。

C、你看我的造型虽很简单但美观,古代非洲的人形陶罐独出心裁;在我的身上用小刀画的图案也很有民族风情。现在的学生们更是把我设计成丰富多彩,幽默。有的在我身上画了卡通人物,……。

三、探讨它的制作方法。

1、班上能力强的同学介绍如何做壶身,怎样做壶底,怎样将壶身与壶底相联。

2、造型大探讨。

3、介绍如何用小刀等辅助工具,如何用颜色进行装饰。

4、方法探索。构思想像-----大形入手-----局部连接-----装饰加工----整体调整。

四、布置作业。

同桌合作完成一件作品。

用纸垫在纸上注意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八:明度渐变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12页的明度渐变。教学(www.3edu.net)目的:

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www.3edu.net)重点: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练习、掌握绘制方法。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www.3edu.net)难点:

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先在黑板上或是用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

二、先出示几例打乱了色彩明暗顺序的物体。如房子、鞋子、树、人物等自然形,各题材均涉及,让学生重新排列,作拼色游戏。再打乱了渐变顺序的纯粹的色块或色条,让学生自由搭配、配合。这两、次拼摆练习,就是两次练习不同范围:一种是自然形,一种是线条几何形。

三、欣赏教材范图:交流、发表意见,了解、熟练概念。

四、多媒体辅助分析,讲解色彩的明度。

五、老师现场演示明度变化的绘制。学生练习时,强调作业要求画面整洁、排列正确。

六、作业纸不要扔掉,可以当做手工业制作材料,做成剪纸等。

课题九:纯度渐变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13页的纯度渐变。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3、情感领域: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www.3edu.net)重点:

1、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艺术特点以及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2、骨骼、自然形的设计。

教学(www.3edu.net)难点:

1、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

2、添色时要均匀有致,细致耐心。

教学(www.3edu.net)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作业所需的工具材料。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颜料中的色彩着手,找出红、黄蓝等各种系列的色彩。比较颜色的鲜艳程度,通过实践引出问题。

二、新课教学(www.3edu.net)。

A、先选择一种原色,逐渐调入一种灰色,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颜色的变化。

B、回顾对比色的概念,选择一种原色,逐渐调入对比色,要求学生观察说出变化。

C、回顾明度渐变的骨骼设计,在创新的基础上设计新的骨骼。

学生观察、讨论,试着调配色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调色实验,讨论实验结果,并把结果有序的添在作业纸上。

四、布置作业。

A、设计骨骼或者自然形。

B、练习色彩调配方法,调配出有区别的纯度渐变色彩,有序排列。

五、学生自评。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感受或是进行评价。

课题十:适合纹样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14-15页的适合纹样。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认知领域: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2、操作领域:学会除了用颜色绘制,还能够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于格式。

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法像力、创造力。能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www.3edu.net)重点;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教学(www.3edu.net)难点:

1、图案的设计制作、色彩的配合。

2、图案的外形与图案的内容的适用性。

3、纹样设计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统一性、均衡性与整体性。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前画的“花头花叶纹样”真美,它们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朵花儿变来的,今天你们能用这些更多的花儿、树叶拼出更美的图形吗?利用投影仪,让学生用花头花叶实物进行摆拼,大家一起欣赏。

二、讨论,你们觉得它美在何处?若有不足你认为怎样调整会更好吗?

三、利用收集的各种材料进行“拼摆”:如火柴、豆子……

四、大家摆出了这么多漂亮的纹样,纹样的组织方式各种各样,你们看它们是用了哪些方式?放射、直立,……大家真了不起,无意中竟摆出了这么多的方式。再看看它们的外框又是什么模样?讨论总结。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适合纹样的最重要的两点要素:外框形状和内部的构成。提出适合纹样的概念。

六、打开书看一看它们是绘制出来的适合纹样,内部构成有自然形,几何形,外部框架形。

七、讨论:说说你的感受。这些纹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应用,除了书中展现的,你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

八、课后作业:继续发现、收集、记录平时生活中见到的适合纹样的应用。

课题十一:适合纹样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将不同的花样置于外框里,比如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不太妥当的地方?

2、将同一种花样,放在不同的框架内。看一看是不是合适。

3、怎样解决不足的地方?教师演示。必须要懂得变形的手法。外框不同,里边的图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二、这种有外框的纹样,也叫适合纹样。不过真正的适合纹样,一定要先定外框,再画“内部纹样,”这样,既使把外框拿掉,图案也仍然能显示原来的形象。这样的图案才是真正的适合某种外形的图案。

三、设计纹样。外框形状的选择、设计,内部构成的选择、设计,色彩的选择、设计纹样

一、也分两种,一种是对称,一种是平衡。

1、对称纹样:可用复制的方法画出全貌,对称的纹样只需要画出一半结构,然后把纸盖在上面,用铅笔描出轮廓。再把纸翻过来,用铅笔刻印,既得整个纹样的结构。

2、平衡的纹样:比较难处理,要注意运用,纹样的描绘方法一般的点、线、面三种方法,每种方法本身有不少变化,三种方法又经常结合运用。为了说明每种方法的特点,要让学生多欣赏不同范围,还可以绘制三幅范图,画上的纹样一半是轮廓线,另一半分别暖和点、线、面描绘,以便比较。

四、上色稿上的颜色在图形中也有完全对称的,也有规则内稍有变化的。

五、图案教学(www.3edu.net)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工作学习习惯,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能增强美化生活的能力,陶冶热爱生活的情燥,掌握装饰语言和形式美的规律,锻炼形象思维和设计意图的表现力,进而提高设计技能和艺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各项设计,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六、一堂课的作业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多做练习,循序渐进。每次作业的纹样结构要由简到繁,色彩由单纯到丰富,使学生每次作业在色彩认识上的所收获。

课题十二:套色纸版画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16-17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www.3edu.net)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www.3edu.net)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www.3edu.net)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

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评价,深化提高。

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评价

A、开展一个展示会。

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总结并提出希望。

课题十三:套色纸版画

(二)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掌握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拓展学生对绘画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根据画稿分色的要求制作“副版和主版”并进行套色练习分印,体验套色纸版画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3、通过纸版画的教学(www.3edu.net)使学生感受纸版画的特殊美感,并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

教学(www.3edu.net)重点:掌握分版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是重点。

教学(www.3edu.net)难点:如何进行套色拓印是难点。

教学(www.3edu.net)准备:实物投影仪,纸、宣纸、等。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出示上一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欣赏分版画作品,初步了解这种画的特点。这时教师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欣赏感受:整件作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跟上一节课学到的制作方法一样吗?你知道怎样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二、观察、演示。

电脑演示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构思—制作底版,根据画色的分色要求分别制作印底色的副版和主版——磨印主版。学生观察体会所做的两个底版与主版与上一节课的底色版印刷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三、实践操作。

以同桌的形式,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创作。重点先要想好哪一部分做副版和主版?

四、作业展评:

采用自评和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展评。

五、反思、拓展。

课后可参观。可展示。也可以上网查一下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过程,和它的艺术特色。

课题十四:风筝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20-21页的风筝。

教学(www.3edu.net)目的:

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了解风筝左右对称的特征,回忆放风筝的场景、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

教学(www.3edu.net)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

教学(www.3edu.net)难点:把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的亲身体验加以表现。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教学(www.3edu.net)新课

1、导入新课:提问:你玩过风筝吗?都玩过哪些风筝?

2、欣赏多种风筝,了解左右对称的特征:教学(www.3edu.net)生如何玩风筝,从风筝结构与放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风筝能平衡飞在空中的起码条件就是左右对称。同时欣赏课本中的风筝,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美,它不仅是对生活中动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提炼、美化。

3、展示风筝的照片,直观体会风筝的多种样式。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风筝。

4、放映录像,观看风筝的艺术节的录像。

5、把自己放飞的场景或是录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画面表现出来。

6、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修改画面。

二、拓展:

研究风筝的飞行原理以及它和飞机飞翔的原理的关系。

课题十五:飞机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22-23页的飞机。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了解飞机的起源、外形、种类。

2、操作领域:利用绘画的手法去表现自己喜欢的飞机。

3、情感领域:通过绘画去体现人类发明飞机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www.3edu.net)重点:了解各种飞机的结构、外形、功能。

教学(www.3edu.net)难点:画出飞机的结构,突出飞机的外形美。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引导阶段:学生分小组共同欣赏每人带来的飞机模型与图片,交流飞机的背景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飞机的背景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飞机漂亮的外形与颜色,想一想科学家为什么这样设计。请同学们介绍一下飞机的起源。

二、欣赏录像:观看我国空军演习的录像资料。

三、以展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飞机独特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设计的飞机作品,进行评价。为什么直升飞机的螺旋浆在飞机的顶部,战斗机是靠尾部的燃料推动的?它们飞行的原理是什么?为每一种飞机的机身、机翼、机尾归类。

你认为这些飞机有哪些地方要改进。

四、要求运用多种形式表现你所熟悉的飞机也可以根据你收集的飞机图和片画出飞机的雄姿。教师多鼓励学生多改变飞机的外形。可以在飞机的旁边注释。

五、课后拓展。

留意你身边的所见过的飞机模型或机场的外形,联想未来的飞机。

六、进行创作。

课题十六:我设计的飞机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24-25页的我设计的飞机。

教学(www.3edu.net)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现代飞机的基本构成,通过欣赏、收集、研究新型飞机的图片资料,讨论未来飞机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

操作领域:在设计未来飞机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

情感领域:通过设计飞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www.3edu.net)准备:投影仪。

教学(www.3edu.net)重点:研究新型飞机的特点,通过讨论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教学(www.3edu.net)难点:将自己想像与读者设计的内容画出来。

教学(www.3edu.net)过程: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飞机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使用视频展示台。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教材和材料。

1、欣赏教学(www.3edu.net):让学生欣赏各种飞机的图片资料,教师提出问题:飞机都有哪些特点,由哪几个部分组在成。

2、游戏教学(www.3edu.net)。

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幻电影,让学生体验在未来世界生存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突出重围”假设若干年后地球面临着毁灭,联合国召开紧急会义,人类要研制最新型的飞行器,能够带着人们飞向太空,寻找新的家园,这个宏伟计划的代号就是“突出重围。你们愿意做这个游戏吗?看谁能够设计出新型的飞行器,带带着人们飞向一太空。

3、观察与体验。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从“鸟”到研制出第一架飞机的历程。

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进步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汗水。

图片展示:人第一架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

学生体验:高科技的力量和时代的发展习俗及这些新型的飞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生观察:人第一架飞机到最新的飞机,它们的功能和造型都有哪些特点和变化。

学生经过对飞机的细习观察,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为了学生搭起了生活的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学生的创造就不再是无源之水了。

4、想像和描绘。

师:刚才我们了解飞机的发展史,人类要走出地球,需要更新新的飞机,你觉得未来世界的新的飞机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生:…

5、创造和设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和绘画的经验和方法,学生将自己的种种想法进行整合,在脑海里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再画出来。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设计意图基本能够用画面表达出来,满足了学生的创造设计的欲望,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6、评价与鼓励。

在学生的想像设计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创造性表达更丰富的想像,作业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7、课堂小结。

课题十七:我做的飞机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27页的我做的飞机。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认知领域:进一步了解飞机的基本构成,激发学生科学的热爱之情。

2、情感领域:培养学生自己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自己合理地选择工具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3、操作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

教学(www.3edu.net)重点:对材料的形、色质、量、进行感受和了解,巧妙地选择和利用某种材料进行制作。

教学(www.3edu.net)难点:选择材料、方法技巧。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看一看:教师先让自己用彩色卡纸精心制作的飞机在教室里飞起来,飞机上带着校电视台的一则消息,让接到飞机的同学大声地读出来:我们将在中小学生中举行一次航模比赛,要求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成本越低越好,主要是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新颖的模拟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二、说一说,让学生将自己带的材料取出来,相互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材料有哪些特征和优势。找出自己材料与飞机的形状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三、画一画:将自己的设计意图画出来,对照自己的材料,找出“差”哪些材料?这时候与同桌、前后的同学结成四人一组,取长补短,感受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四、做一做:四人一小组组成后,进行分工合作:设计方案的确立—工具的选择—制作方法的运用—操作的步骤的实施—效果的检验—收拾整理。让学生感受美感的提高技巧,提高技艺,锻炼学生的细致耐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切割、拼接等技巧做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安全问题。

五、评一评:教师将教室前面的面布置成一个展台,请教师和同学来做评委,先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介绍,然后评委会做出总评,尽量发现每一件作品的闪光点。

六、课后拓展: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还可以制作更多的生活中的实用的东西。

课题十八:小手帕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小手帕

教学(www.3edu.net)目的:

1、认知领域: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种手帕,并对“手帕上的图案”谈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技能领域:通过手帕设计,使学生将自己学过的基础图案知识,色彩知识在设计艺术节上得到应用,培养他们对设计艺术的爱好和创造能力。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操。

教学(www.3edu.net)准备:若干学生的作品,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www.3edu.net)过程:

借入生活,导入新课。

欣赏与观察:上节课,教师布置大家的作业收集各种手帕,你们收集到了吗?好现在请你们拿出来,同学们之间相互欣赏各自收集的手帕。

观看录像:让学生欣赏手帕上都有些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你喜欢哪一块?为什么?这些手帕上的花纹都是设计师设计的,今天我们自己就来当一回小设计师,设计漂亮的小手帕。

怎样做好一个优秀的小设计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范作,看看他们是怎样设计的? 自己探索,学习新知。欣赏与探讨.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手帕。说说它的用途,知道手帕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

观察讨论:师生一同观察手帕上的花纹,并且相互说说自己观察的花纹有何特点?手帕上的花纹很美丽,让学生分组想一想准备如何设计?

实践体会: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设计一块手帕,并且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胆大、心细、创新独特。

思考讨论:学生胆大展示第一次的作品,让他们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巡视指导。

欣赏设计: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你喜欢吗?分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手帕的要领,也拓展了他们的思路。

评述欣赏:让学生互评、自评,从形象上特征和设计中的态度、兴趣、能力组织学生等方面来进行评价。评价完后学生相互欣赏或是完成赠送手帕,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课题十九:穿编

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30-31页的穿编。

教学(www.3edu.net)目的:认知领域 :通过欣赏优秀的民间穿编工艺品,开阔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操作领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的将自己的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情感领域: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制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www.3edu.net)准备:教师准备录像带—祖国各地的穿编工艺品。

学生准备:各种废旧的纸张,尖刀,双面胶,铅笔,直尺等。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幅源辽阔,全国各地的风光 更是美不胜收,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

师:你看见了哪些编织品?

师:它们有什么用途?既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新授。

1、创设情境,欣赏探讨。

师:同学们,勤劳而又聪明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制作出各种日用品,经济实用,富民间艺术特色。现在就让同学们一起去参加农贸市场,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心情吧!

师:真是令人兴奋了,仿佛我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从…到…各种各样,同学们你们最欣赏什么?

教师听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2、拆装游戏,学习编织。

师:出示实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拆装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教师提出拆装游戏的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物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仔细观察物品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并做好记录。拆装时要注意配合协调。

师:通过拆装游戏时,你们有些什么感受?遇到困难时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师:听学生汇报。

3、启发创新,学生制作。

师:你准备制作什么?主要功能?它的造型、图案、色彩如何采取什么方法?

师:小组讨论设计的方案,并请各组说说自己的设想?

师:各组把自己的方案用各种材料表现出来,力求设计出造型新颖、美观实用的作品来。

三、小结。

集全班的作品,布置一个农贸市场,接着模拟商品交易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形、色、实用性和材料利用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后拓展。

调查穿编的工艺品的历史与现状,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的结果,并评述其优点与不足之处。

课题二十:瓶子变变变

(一)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32-33页的瓶子变变变。

教学(www.3edu.net)目的:认知领域:学会并熟练使用剪、刻、贴、画等多项手工技能。

操作领域:按欣赏——讨论——制作——课后拓展的过程进行教学(www.3edu.net)。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废旧生活用品的习惯,认真制作的态度和乐观、积极的学习精神。

教学(www.3edu.net)准备:各种材料

教学(www.3edu.net)重点:由于年龄段的要求,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想像力的培养上。

教学(www.3edu.net)难点:通过讨论,鼓励学生做出富于创意的作品,避免雷同。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先让学生欣赏“新奇的艺术品”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材料做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拆开范作,学生看到这么多可爱的艺术品,是用废旧的生活材料做成的,感到很惊奇,因势利导: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废旧的生活的生活用品也能变废为宝。

三、教师组织学生对单个或多个瓶子进行空间位置提问:它与现实生活中哪些东西比较相似?

四、讨论:学生利用其它材料的贴补或对瓶子进行切、割、粘加工,看看瓶子变成了什么?

五、比一比、赛一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与竞争意识。

六、师生互动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是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七、鼓励学生留意日常生活,尝试用不同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

课题二十一:瓶子变变变

(二)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34-35页的瓶子变变变

(二)教学(www.3edu.net)目的:认知领域:学生在动物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团队合作的精神,感受和了解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某种适宜的材料,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操作能力:了解“物以致用的思想,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体和抽象物体的造型,做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情感领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了和交流从学生喜爱的童话、神话故事着手,让学生了解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感受艺术与人生活的联系,尝试多元的艺术创作,增进对文化的理解。

教学(www.3edu.net)重点:根据制作要求选取瓶子,并对瓶子及其装饰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搭配,并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完成作品。

教学(www.3edu.net)难点:把握故事人物、物品的特征,合理选择材料,使材料特征在作品上能充分表现。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首先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并引出主题——《白雪公主》,由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的人物形象。讨论后播放《白雪公主》的碟片。接着启发学生分小组思考并讨论:怎样才能体现故事中的人物和形象和情节。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介绍自己这个组的构思。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并在过程中进行相互欣赏并评价,教师小结。

二、教学(www.3edu.net)中通过制作前的讨论,看VCD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了解,把握人物的特征,再要求学生对瓶子本身并结合所准备的材料进行讨论分析,让它们完美地组合。制作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解决制作的难点。

三、收集瓶子等废旧物品时要洗干净后再带来;在制作时,要注意工具的使用安全。

四、让学生自己独做和同桌互相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五、展示作品。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看哪一组的学生做的又快又好。

课题二十二:教师和同学

(一)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教师和同学

(一)。

教学(www.3edu.net)目的:认知领域: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物肖像的表现方法。

操作领域:在绘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及动手的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肖像绘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品德。

教学(www.3edu.net)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基本上能描绘出教师和同学的外貌特征。

教学(www.3edu.net)难点:如何表现教师和同学的面部表情和形体特征,以及采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来表现。

教学(www.3edu.net)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和同学的肖像或活动的图片、录像等资料。

学生准备:各种颜料。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欣赏: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课堂、课间教师和同学活动的录像。

师:刚才看了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录像,你们能抓住教师和学生的外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吗?引导学生抓住对象的脸形、五官、发型等与众不同的特征。

生:脸形有圆脸、方脸、瓜子脸……眉毛有………,眼睛有单眼皮、双眼皮……

欣赏:教师带领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的肖像画。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审美经验。

师:这些名家的作品,画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这些名家的作品,不但抓住了人物的特征,而且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充分地体现了个人的风格。

二、学生作业。

1、构思,画什么?

2、打轮廓,用笔轻一些。

3、上色完成。

三、课后拓展。

1、欣赏更多的名家的肖像画。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方法、风格来绘制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

课题二十三:教师和同学

(二)教学(www.3edu.net)内容:教材第38-39页的教师和同学

(二)。

教学(www.3edu.net)目的:认知领域: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的肖像的表现方法

操作领域: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性恪特征,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一幅教师和同学的肖像图。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教学(www.3edu.net)重点:学习并掌握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www.3edu.net)难点:如何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性恪。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导入: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将照片放大于投影布上,由全班的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这个学生或教师的外貌特征。

二、体验:回忆自己与这位同学或教师的朝夕相处的情景,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说说这位同学或教师的性恪特征,努力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三、户发:如何通过绘画的形式在表现人物外貌的同时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讨论:你觉得书上的哪些肖像很好的刻画聉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心世界。

五、创作:用所带的绘画工具完成一幅你所熟悉的教师和同学的肖像,注意抓住外貌特征,可以通过人物的眼神和表情、动作、衣着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评价:作业观察,相互提出对作业的意见或建议。

七、反思:除了用绘画、剪纸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哪些视觉传达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你热爱这个大家庭吗?作为家庭成员,你应该怎样做?

教师和同学

(二)的第二教时 教学(www.3edu.net)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将事先记录下来的某个教师或同学的特征说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他是谁。

二、新授。

要求学生回答,你是从哪些地方面推断出是这位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学生得出结论:特征是准确表达出人物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征包括了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恪特征

和脾气。一个人除了外貌特征外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像,内在气质更能使人过目不忘。

1、欣赏优秀学生作业或挂图,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表现方法,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2、教师指导画画。

构思构图,可以表现某人的面部特征,也可以表现某人的极富个人特征的动作。打轮廓整理上色,完成作品。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幅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教师和同学,教师要注意个别辅导。

4、作业展示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以正面肯定、鼓励进行互评。

5、课后延伸。

将画好的画像赠送给所描绘的教师和同学。

第三篇:最新 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难忘夏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夏天,挖掘创造潜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夏天,抓住自己难忘的细节,用美术材料大胆地表现自己对夏天的理解。

2.难点: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三.教学用具

1.用于欣赏的课件图片、录像片段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准备美术工具: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水彩颜料、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图片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同学们,暑假过得快乐吗?你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还有什么见闻(游戏、夏令营、玩沙、旅游„„)(用简短语言与大家交流,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发展阶段:

游戏:教师出示游戏:“连连看”

红 橙 黄 蓝 绿 紫

以上颜色哪些可以与夏天有联系?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欣赏图片,进一步了解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征(1、仔细地观察,注意图片上的风景,人物、动物在干些什么?动态如何?

2、感受画面上的色彩和构成,找一找画面上最显眼的色彩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夸张地运用色彩刻画和表现人物形象的。“夏天有火热的太阳,有绿树下的浓荫,有暴雨雷电,也游游泳时的欢乐„„”)引导他们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构思和创意。

三、布置作业: 想一想,夏天哪些事情最让人难忘?这件事情里有哪些人物?当时的天气怎样?自己在做些什么?当时自己的感受如何?把暑假中最值得留恋的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表现出夏天的特征。

(提示:配上题目,突出画面主题。可加可不加)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暑假中有趣的经历,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生活的快乐。

2、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丰富的暑假生活,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夏天,抓住自己难忘的细节,用美术材料大胆地表现自己对夏天的理解。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三、新授

1.导入新课

请学生思考:夏季中的大自然与其他季节一样吗?(不一样。)2.新课教学

感受:我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来到户外,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夏日的炎热。引导学生观察夏天里的各种景象和人们的穿着打扮。

叙述: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夏天的大自然和生活与其他季节不一样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独特之处。

讨论:夏天里大自然的颜色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人们的衣着如何?人们的表情如何?人们用什么方式来避暑? 活动:分西瓜,吃西瓜,体验由炎热突然感觉凉爽的快乐舒适。

欣赏:通过图片欣赏,进一步了解人们在夏天里做些什么,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征。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构思和创意。

技法:油画棒和水粉颜料结合使用的方法。色纸撕贴的方法。(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应符合低年级的特征,提示工具的使用安全。)

构思:小组内交流,谈谈夏天里最让自己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在炎热的夏季,自己通常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让自己凉爽起来。说一说,然后构思一下自己的画面,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表现手法。

尝试:体验用画笔自由表达夏天的景象,刻画自己对夏天的感受。也可以用彩色纸和其他的制作手段来表现。简单介绍方法和制作特点。

评价:说一说自己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内容,比一比谁表现的夏天最有趣,看一看谁的美术作品最吸引人。评出“小巧手”,发证书。

四、总结全课

联想:想一想世界上最热的夏天在哪里,那里的人们如何过夏天。夏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请学生课后查资料,拓展他们的视野。

机器人伙伴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机器人相关图文、影像的鉴赏,认知机器人的发展情况、科学意义等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机器人的同时,学会如何以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

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以各种方式方法搜集有关机器人的科普教育图文、影像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在认知机器人的科学意义及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创造性。

课前准备:

教具:电脑课件、机器人相关图文资料、影像片段。

学具:有关机器人的图片、文字、玩具或模型;绘画工具、废旧材料等。教学思路: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哆来爱梦玩具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的朋友,瞧,它是谁? 生:哆来爱梦!师: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我们都知道哆来爱梦来自未来,它是一只机器猫,它神奇的大口袋里能拿出各种奇妙的宝贝,还有能穿越时空的时光机。今天啊,它打算带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去未来的时空看一看,你们说好吗?

2、播放机器人科幻电影片段

师:那小朋友们可要坐好了,睁大你的眼睛,这就开始我们的时光之旅吧!师:哇,未来的生活多神奇啊!在未来,你们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物吗? 生:有许多有趣的机器人„„ 师:都有什么样的啊? 生:„„

师: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未来的科技真是发达啊,居然有那么多有趣的机器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

生:喜欢。

师:大熊有机器猫做他的好伙伴,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个自己的机器人伙伴呢?

生:想!

3、揭示课题《机器人伙伴》

师:这都是有可能的,聪明的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了很多神奇的机器人。那么,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伙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机器人伙伴》一课吧。

二、发展阶段:

1、课件展示各种机器人图片 师:现在已经有什么样的机器人了呢?让我们跟随哆来爱梦去“机器人科技馆”去看一看吧。

(播放课件,教师介绍各种机器人的特殊功能和奇闻异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各组展示搜集的机器人资料 师:想必小朋友们也已经了解了不少关于机器人的知识,接下来就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吧。

(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展示各组搜集的机器人资料,并请他们各自说一说资料来源来自己对机器人的兴趣,对机器人的了解情况等。教师授予搜集资料多、介绍好的小朋友“机器人小博士”的称号。)

3、讨论交流,开拓思维

师:你们的介绍让老师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机器人的本领高超,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我们的科学家真是了不起,可以制造出这么棒的机器人。我们小朋友想不想成为科学家来制造发明神奇的机器人呢?

生:想!

师: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生:好好学习,多动脑筋„„

师:恩,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那么,我想问问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机器人呢?为什么?

生:„„

师:你想让你的机器人伙伴有什么样的本领呢?你最想让它干什么? 生:„„

师:我们看到机器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外形,有像蚂蚁的,有像恐龙的,还有的什么也不像,外形非常奇特,你心目中的机器人伙伴是不是也很独特,有独一无二的外形呢?给我们大家说说看。

生:„„

4、欣赏范作

师:小朋友们很有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机器人伙伴真让老师大开眼界。那别的小朋友心目中的机器人小伙伴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瞧瞧。

a、出示《冲洗机器人》

师:你们瞧,这个机器人像什么呀? 生:螃蟹。

师:它在干什么呀? 生:擦玻璃。师:它可真能干!你们仔细看它有什么独特之处吗?生:它的后腿上有吸盘,可以牢牢吸在玻璃上,再高的楼房也不会掉下来,它的前腿可以喷水,这样就能把玻璃冲洗干净了„„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位小画家的设计也非常巧妙。b、出示《大力士机器人》

师:再看这位机器人伙伴,它的形象多威武神气啊,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动作吗?

生表演。

师:你表演得真是惟妙惟肖,真像一个很威风的机器人,谢谢你。小画家把它画得很仔细,紧握着的拳头和岔开的双腿显得很有力气,是一个大力士机器人。你们看,它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生:它身体上有电路板,有控制器,还有许多按纽和指示灯,这说明它有许多功能„„

生:它的眼睛是用回形针贴成的,还有头、身体也都是贴的„„

师:是的,你说得真棒,原来除了绘画,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材料使我们的机器人更加的有趣,说说看,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你的机器人伙伴?

生:锡纸、纽扣„„

三、绘画表现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好的想法,一定迫不及待的要把它画下来了吧,那么我们就赶紧开始吧,记得要把你的机器人设计得与众不同,让它有神气的外形和漂亮的颜色哦。

学生绘画,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四、评价总结

1、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机器人的独特功能。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别人的作品以及原因。

3、教师总评,鼓励为主,表扬作品有创意、表现手法独特的学生。

4、总结:科学家们预言,再过十几二十几年将会出现更加神奇的机器人,它们能说话、有感情、会思考,看来我们的梦想并不遥远,也许这样的机器人就会在我们小朋友的手中诞生,这一切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的。最后,哆来爱梦要我告诉大家,它将把大家今天的想法告诉未来的科学家,我们今天的想象中的机器人伙伴会在未来等着我们!

教后记: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其他三个领域的综合体现。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又富有时代特点,反映了美术教材内容要体现传统与时代的关系的原则,开阔了学生眼界和思路,实现了科学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本课内容具有丰富的趣味性、知识性、科普性。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多种机器人的形象,了解其功能、结构、特点,并学会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废旧材料或其他媒材去构思、绘画、制作想象中的机器人。

在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本课都充满好奇与探究。能否成功的调动和利用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是上好这一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欣赏、对话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大胆的联想创作,让他们在另一个新鲜的世界里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绘画、制作、实践。

总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科学领域的兴趣。通过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深切感受到科技的无穷力量,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想象甚至幻想,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良好素材。这一课所提供的大量图片信息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通过学习,也使学生充分体验。

贺卡

(一)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设计·应用”为主的综合课。以系列贺卡的设计与制作为教学主体,着重引导学生珍视亲情、友情,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突出以美术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的人。

二、教学目的:通过讲授生日贺卡的设计,制作方法,让学生重温学过的色彩,设计,制作知识,培养他们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重点:贺卡设计制作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贺卡的设计构思。

四、教学过程

(一)、1、向学生介绍为朋友、老师、长辈祝贺生日、新年等应该怎样做,送贺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能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则更有意义。

2、展示课题:做贺卡

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3、出示一些贺卡的实物供学生观赏。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形式可分为:单页式 折叠式 开门式 立体式 抽动式等

贺卡的内容可分为:生日贺卡 新年贺卡 尊师卡 圣诞卡 祝贺卡 友谊卡等

4、说明: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 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贺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1、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

2、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

3、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

4、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5、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

6、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等。

7、填写贺词、赠言。

五、学生作业,巡视指导。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作业。

说明:由于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辅导学生根据方法步骤,设计并制作完成作业。

六、完成作业,分析讲评,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 展示评比。

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 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贺卡

(二)课型:设计应用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平面)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约分钟)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作业要求 :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诱人的瓜果

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学习领域,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致观察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并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启发学生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质感等。

2、操作目标:能够用色彩大胆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提高观察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绘画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色彩大胆表现自己独特感受,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各种绘画工具、课件、瓜果实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猜谜,活跃气氛

(1)黄皮包着红珍珠,颗颗珍珠有骨头,不能穿来不能戴,甜滋滋来酸溜溜。

(打一水果)——石榴

(2)黄金布,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

(打一水果)——香蕉

(3)身上有节不是竹,粗的能有锄把粗,小孩抓住啃不够,老人没牙干叫苦。

(打一水果)——甘蔗

教师可追问一句:你从哪句猜出来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瓜果的特点

1、过渡:同学们真是猜谜的能手,听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还是种瓜果的能手呢!是不是啊?(学生疑惑)

2、教师出示开心农场,学生热烈反应。

3、咱们班这么多果农啊,你们都种过哪些瓜果?指名生交流。生:我种过„„ 师:瓜果的品种真丰富啊!

4、这么多瓜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呢?你能来夸夸它吗?

5、学生夸瓜果,(有幻灯片的大图出示),教师随即引导观察。

【一个学生夸完以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瓜果上的细节,比如颜色、瓜纹、细节。】

6、教师:这位同学夸了瓜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营养,借机板书:形状、颜色,他还关注到了瓜果外型上的一些细节,真不错。

7、教师小结:(出示图片)瓜果有着独特的形状、丰富的颜色,看着就想吃,真是太诱人了!出示课题:诱人的瓜果

二、教师示范,抓住外形的细节和大胆用色

1、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最爱吃什么瓜果吗?我来画一画,你们猜猜看。师范画,画几个椭圆形(不同的姿态、还有前后遮挡),学生马上乱猜,教师公布答案——出示实物猕猴桃。学生马上会反映:画的不像,猕猴桃外面是有绒毛的。教师紧接着:哦,原来表现瓜果的时候要紧紧抓住它外形上的细节特征。随即用点板画绒毛。这样呢?学生反应,师:猕猴桃毛茸茸的质感就表现出来了。

2、猕猴桃的肚子里藏着美丽的秘密呢!展示它的剖面,换个角度观察,能发现瓜果的另一种美,像橙子、石榴、杨桃也是这样。(出示图)

3、看着这绿色的果肉,吃起来一定是——(酸酸的)。(出示粉色的猕猴桃,贴在原来猕猴桃的旁边)那这个猕猴桃呢,看上去——甜滋滋的。因为——指名学生说:粉色给人一种甜蜜的感觉。

4、小结:看来,不同的色彩能表现瓜果不同的味道。

三、欣赏范作,感受色彩、构图和画面情趣

(一)1、看,就像这两幅作品,小朋友想用色彩表达什么样的感受呢。出示一副暖色调的画、一幅冷色调的,让学生感受不同色调的瓜果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2、教师小结:像这样,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能使作品变得更加别致。

(二)1、美术大师也画瓜果,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表现瓜果的。出示作品

2、学生会惊叹,教师:这幅画什么地方让你这么惊叹?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瓜果们有前有后,有疏有密地组合在一起,再通过冷色衬托暖色的瓜果,画面展现出缤纷之美。板书:有前有后,有疏有密

4、看了这幅画,再看看老师的这幅画,你能帮老师的画里面添些瓜果进去,让画面显得更饱满吗?学生说,教师添,巩固上面的要点。

(三)1、画家格里斯是怎么让瓜果显得更诱人的呢?欣赏格里斯的《静物》,学生回答。

2、师:几个造型不同的梨,衬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点缀,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板书:背景点缀

3、师追问:你能让老师的画变的有情趣吗?指名学生说 师板书:情景想象。

四、学生创作

1、过渡:像这样,抓住瓜果形状和颜色的特点,注意有前有后,有疏有密的摆放,形成层次丰富的构图,再添加背景点缀,情景想象,一幅幅诱人的瓜果图出现了。静静地欣赏,细细地品味,把得到的启发和同桌交流一下。

2、听,农场广播响了,出示作业要求:农场瓜果丰收啦!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作一幅诱人的瓜果图。你将有机会获得神秘的农场礼物哦!

3、心动了吗?心动不如马上行动,拿出画笔赶快画起来吧!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一评、奖一奖

1、小组互赏,看看小组内的同学的作品中哪个方面最吸引你?

2、组内推荐,板贴黑板,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学生说创作理由。

3、学生自我推荐,其他学生评。奖励农场礼物

六、课堂总结

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大胆表现,生活中最常见的瓜果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瓜果图,(教师给作品加个画框)我们可以用来装饰房间,装点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多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出来。

瓜果的想象

一、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的不同特点。

②技能领域:能掌握切挖、拼接、镶嵌、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③情感领域: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应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状、色彩进行充分想象,能巧妙地运用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想象大胆,别具匠心。

三、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

·实物投影仪及视频展示台;

·布置好展台“我的瓜果变变变”。

学生:·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牙签、小刀、双面胶等;

·水彩笔、水粉颜料、油画棒、材料纸等。(2)导入(看一看):

播放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片断(逐步演示播放并配解说词)“我本来是个长的圆圆胖胖的大苹果,又香又甜。有一天,我的主人对我说:喂,你想不想变得漂亮一点?我可以帮助你!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看,我变了(用两颗黑白扣装上眼睛)——又变了(贴上了用桔子皮剪成翘嘴巴)——继续变(头上插上了一些小碎花)——哈哈!我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提问:(a)谁来说一说这个苹果是怎样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

(b)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 继续演示课件,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把我们带来的各种好吃的瓜果变一变、打扮一下,看看谁把瓜果打扮得最新奇、最有趣、最漂亮。

(3)讨论、探究方法(想一想)

①教师引导:看了刚才老师播放的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方法?

②学生:有添加五官的、有把水果切割分开的、有在瓜果上挖出口子的、有把挖掉的部分加在另外部分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添加、切割、切挖、摆放、拼接等方法。(4)“大家一齐来设计”(动动手、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分别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其间教师巡回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肯定并鼓励新奇的设计及大胆巧妙的组合,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完成制作任务。

(5)“请问你最欣赏谁?”(议一议)

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大家围聚欣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教师以欣赏的口吻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作品中的新方法和有新意的、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新颖作品。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把本来平淡无奇的瓜果和一些蔬菜经过自己灵巧双手的巧妙加工,有的变得有趣极了,有的变得非常可爱,有得又变得非常漂亮,其实,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敢于想象,敢于动手实践,敢于创造,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的!

相同图样排排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图案、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一些知识。

技能目标: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

情感目标: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细心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描绘技能,描绘出美观大方的图案,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掌握二方连续图案创作的特点和规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完成二方连续图案。

四、教学准备:一些图片、绘画材料、树叶。

五、学生准备:彩色纸、胶水、绘画材料。

六、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欣赏通过欣赏一些图片导入新课,出示一些二方连续的纹样,让学生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作品展示)漂亮吗?这上面是什么?你还发现什么?(每一种物体的形状、颜色一样。)出示单个物体我们来比较:一排重复的物体和一个物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

每一种物体就像是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型一样,一个一个地重复地连续地排列着。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相同图样排排队。(揭示课题)这里的图样是指什么呢?(刚才欣赏过的物体)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纹样都是一些连续的重复纹样,从而引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像这样的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有规律地连续重复排列起来图案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二方连续。

学习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

1、小游戏:我们来换一个新图样——小树叶,教师用水粉调好,“同学们,谁来给它们排排队?”提醒他们排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颜色、形状要一样。)

2、看黑板上的排列方法排的怎样,说说有没有其它排列的方法。

3、无论用什么方法排,每一片小树叶都是一样的。

4、这里的纹样能不能变的复杂一些呢?出示和刚才不一样的第二片树叶,两片不一样的树叶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更加漂亮的纹样,现在该怎样排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改变图样(颜色、摆放位置)。

同学们,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纹样,先请学生讨论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二方连续。然后师生共同欣赏课件中的二方纹样的例子,体会二方连续的美(茶杯上、地毯上、织物上、古代建筑)

小结:原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二方连续图案,你觉得漂亮吗? 作业要求:

今天,请同学们当一回小设计师,想一想你怎样可以做出一些一模一样的重复图案呢?

启发学生想想怎样可以作重复的花纹呢?

相同图样排排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1.什么是二方连续纹样?

2.二方连续纹样的应用范围?

二、请学生继续完成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叫几个表现好的学生(上课坐得正),跟着老师把设计的作品贴起来。

2、参观作品:请学生议论最喜欢哪一个二方连续图案,好在哪里?(创意和色彩)让学生在评价别人或自己的作品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继续发挥自己的优点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总结:用二方连续图案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但要学会了欣赏美,还学会了创造美!

个性设计:一堂课四十分钟如果让学生充分了解二方连续后再把作业当堂完成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有意安排第二课时的大部分时间给他们创作,并让他们同龄人之间进行评价,从而在放松的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小挂件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掌握对小饰品的装饰过程和装饰的技巧。

2、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挂饰的装饰过程。

教学难点:装饰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迪斯尼乐园谁是主角吗?(米老鼠,唐老鸭等)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头饰并戴上)

(学米老鼠的声音)同学们好,今天我米老鼠和你们一起上美术课,真是太好了!不过,我给你们带了不少礼物,你们想不想要?(出示装饰用品同时出示板书:小挂饰)

我还特别带来了一棵西方人最喜欢的圣诞树(黑板板画)它有什么用处呢?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二)、分析讨论

1. 分析小挂饰最基本的特点

我在中国还有一个好朋友,它是生长在云南,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孔雀)它总说自己不是很漂亮,我们帮它打扮一下好吗?(装饰过程演示)(请两名学生装饰,教师指导)2. 分析小挂饰制作过程

这只孔雀想挂在墙上,让你天天看着它,你们想一个办法好不好?(学生发散回答)谁想到前面试一下? 你们每个人也都有礼物,想不想要?(事先在一些学生的书桌里放一些小挂饰)

3. 分组讨论

小挂饰是怎么做出来的?有什么特点? 小结: a.具体形象 b.装饰 c.安挂绳

(三)、实践探索,制作过程 1.(制造气氛)我们这棵圣诞树终于有用了,你们知道是做什么吗?

2.你想给这棵圣诞树挂上什么小挂饰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设计构思)

3.布置作业:用你灵巧的手把这棵圣诞树打扮起来吧!4.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放音乐)

四、小结

我们今天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打扮的不仅仅是圣诞树,还有我们美好的生活,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奋探索,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能工巧匠了。

五、师生再见。

亮眼睛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形状、色彩和情感意义。

3、能用不同方法表现情感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亮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亮眼睛的不同表达方法以及眼睛的情感意义的表达。

三、教学具

教师:课件、布娃娃(事先用纸或布将眼睛蒙住)

学生:绘画和手工工具、小镜子

四、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位美丽的朋友来到小朋友的中间,想不想认识她一下?

2、示布娃娃。(引起讨论)师:啊?怎么了?

是啊,她没了明亮的眼睛,心情会怎么样?(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失明的滋味)

生:很难过,看不见,不方便„„

师:一双明亮的眼睛多么重要啊!我们来帮帮她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做„„

师:好的。不过我们在帮忙之前可得好好研究一下眼睛,否则弄错了,她会生气的,是不是?

(二)、讲授新课

1、观察

师: 眼睛都长得一样吗?

桌相互看眼睛,发现眼睛的不同处。生:„„

师:眼睛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的眼睛圆,有的眼睛细长,有的眼角上吊,有的眼角下垂。

2、认识 师:眼睛的外形虽然不一样,但他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看看小镜子里你的眼睛,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看一看,说一说。

(示图:眼睛的结构,认识。)师:眼睛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

3、初次表现

师:知道了这个知识以后,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我们比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镜子里的眼睛画下来,看谁又快又好。(请一位同学在视屏展示台上表现)

4、评一评,表扬出色的小画家。

(三)、深入探究

1、眼睛的表情

A、师:刚才我们在镜子里面看到了自己的眼睛,非常明亮美丽。其实啊,在不同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不一样,你们相信不相信?

B、(示不同表情的眼睛)

师: 说一说,你从不同的眼神里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生:„„

师:眼睛在惊恐时会变大,高兴时会变小;发怒时„„,悲伤时„„。

2、欣赏眼睛传达的感情

师:不同的眼神,传达给我们的感情也不一样。a、出示希望工程“大眼睛”

师: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是什么地方? 生:眼睛„„

师:摄影记者通过对这个小女孩眼睛的抓拍,表达了她纯真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对读书的渴望,引起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成为“希望工程”最著名的招贴画。

B、恐惧的眼睛 师:这是俄罗斯学校的人质事件中被抢救出来的一个小姑娘,大家看一下她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表达了什么?

生:„„

C、慈祥的眼睛

师:这是一张谁的眼睛,你从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 生:„„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透过那扇窗户,可以知道很多真挚的感情。

3、眼睛里的世界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明亮的眼睛不仅能传达出人的感情,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你还会发现一样很奇妙的现象。

学生相互观察眼睛,看看别人的眼睛里有你吗?

师:眼睛在注视周围的景物时,眼球上会映现出周围的景象。

五、表现

1、表现方法指导

师:认识了很多美丽的亮眼睛,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心里的亮眼睛表现给大家看看啊,今天我们就给我们的朋友设计一双美丽的眼睛。她是高兴还是悲伤?说一说有哪些表现方式,请你根据你的想法来表现。最好再画出小姑娘眼睛里的世界。(示图,音乐。)

六、展示评价

1、展示,选出最亮的眼睛贴在布娃娃的脸上。

师:没有眼睛的日子是难过的,我们应该尊重盲人。没有明亮的眼睛就不能看见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音乐,校园的早晨)带上你们的好朋友,用你们明亮的眼睛跟老师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一起去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

七、课后拓展

不仅我们人类有神奇的眼睛,动物的眼睛也是千奇百怪,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动物的眼睛的资料和图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图文并茂的知识卡片。

感觉肌理

一、教学目的: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三、教具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

1、组织教学

2、导入 新课:

A、触摸实物(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

3、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

C、说说特别的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过触摸,把你觉得好看的描述一番。(小组交流,个别提问。)

D、学生作业。

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全体尝试)

E、把自己的满意之作展示一下。说说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品看上去更有意思呢?引导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肌理进行联想。归纳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4、巡回指导

四、进行小结:

什物拼贴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撕、剪、拼、贴等方法和纸张、废布片、铅笔屑、棉花、丝线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进行平面造型练习。

2、运用看看、画画、拼拼、贴贴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

3、体验和享受生活与创造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合理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做出有创意的平面造型练习。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想像。

三、教学准备:教具:各种废旧材料、手工制作图片和实物欣赏图片。卡纸、双面胶。

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彩色卡纸、双面胶。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教师用废旧的布条通过简单的剪、拼、贴,做出简单的小动物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分析

1、欣赏各种什物拼贴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对什物拼贴的了解,感受制作的乐趣。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同座位讨论这幅图里用了哪些材料,哪里你觉得设计制作的最巧妙。

(三)、制作分享

1、小组合作,讨论什物拼贴的制作方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比一比谁的构思最具有独特的美感。

2、通过自己的材料产生联想,找出拼贴的切入点,尝试拼贴练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创作有自己思想意识的作品。

(四)、展示、评价、小结

1、指导学生小组推选代表上来展示本组合作的作业,说出大家的构思,用了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其他同学欣赏、评价,说出自己对他们作品的感受。

2、教师小结,提出建议,课后平时带着收集更多的什物,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更好看的作品。

印出来 印出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各种废旧材料为媒介的拓印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2、尝试版画制作的乐趣,体验手工拓印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探究、掌握运用拓印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尝试、实践的游戏中感悟纸版画的艺术魁力,用多种材料尝试制作,大胆地进行方法和形式上的创新。

四、教学准备:

教师:视频展示台、投影仪、剪刀、各种纸材、油印工具等。

学生:剪刀、胶水、各种纸材、布、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展示纸版画作品,简单介绍版画。

纸版画是版画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用不同的纸版,经过剪、贴、撕、刻、揉、压等方法制成底板,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画。它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效果独特,是一种成本最低廉、最容易掌握的版画种类。

2、交流探索

你见过哪些版画作品?版画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剪纸的作品、图片、小知识等资料。谈一谈自已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A制作纸版画底版的工具、材料

1、常用的工具有:剪刀、刻刀、圆珠笔、铅笔、毛笔等(作制版用);胶滚、刮刀、玻璃、瓶盖、喷壶等(作印刷用)

2、常用的材料有:卡纸、白版纸、吹塑纸、瓦楞纸、蜡光纸、宣纸、过滤纸、皮纸、棉线、乳胶、胶版油墨、颜料(水粉、水彩、国画颜料)等等。

B纸版画底版的制作方法

刻线法、拼贴法、贴线法、撕纸法、揉纸法、折纸法、实物拼贴法、综合法。

C欣赏图片,理解制作方法和技巧

1、用废旧材料印制的小朋友的头部。头发制作得有蓬松的感觉。

2、各种废旧材料综合创作,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3、纸剪出马的头和身体,绳子表现马的鬃毛。

4、小朋友在吹笛子。身体用纸剪成,头发是线,衣服用麻布。简单明了的形象。

D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起稿

首先,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题材创作画稿,创作的草稿要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时方可定稿。

2、制作底版

画稿完成后要制作底版,这里有一个转版的过程,转版可用复写纸将画稿分别转印到底版和分解版上,也可以用复印机将画稿复印一两份分别贴在底版和分解版上。如果画稿上有左右关系,要用画稿的反面来

转稿,将转印好的分解版,按需要分别剪开,再拼贴到底版上,形成不同厚度的待印刷 19 的底版。

3、拓印

在底版上均匀滚上油墨,盖上印纸,仔细磨拓;或将印纸一边用镇纸等工具固定,揭开另一边印纸,分别在底版上涂色,盖上印纸用瓶盖或手用力磨印,将颜料转印到印纸上,直到完成。

六、学生练习

1、尝试制作,剪成简单小鱼或是其他小动物形状,粘贴后进行简单的拓印尝试。

2、用自己带来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3、可以两三个同学一组合作操作。

七、交流赏评

大胆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

八、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活动情况。

画画虾和蟹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认知领域: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动物,学会观察,了解虾和蟹的形态特征。

(二)操作领域: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用彩笔勾画出虾和蟹的形象,并能 联想其他生物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三)情感领域:在交流、表演、绘画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多媒体,通过观察、欣赏、讨论,认识虾和蟹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能生动刻画出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并能以联想刻画出海里其他生物。

三、教(学)具准备:

粉蜡笔、课件、铅画纸、头饰、蟹和虾、透明器皿

四、教学流程:

(一)设悬引趣 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声音,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发出来的呢?(师播放多媒体大海的声音)

师:听!大海向我们唱起了欢乐的歌,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啊?

生:喜欢它的蔚蓝色,喜欢它很大很大的,喜欢海里有着各种的鱼„„ 师:小朋友你们说的真好,我呀也非常喜欢大海,喜欢它的宽广,喜欢海底的美丽与神奇„„,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去遨游一下这美丽又神奇的海底世界?

生:好!学生异口同声。

(师出示课件(海底世界录象),让学生欣赏,给他们视觉感官上的触动,从而了解虾和蟹的生活环境,及其好朋友,并能为下面很好地引入课题,埋下伏笔。)

师: 参观了美丽的海底世界,怎么样,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想把他们都画下来”,有的说:“海底里真美”)

师:说的真好,老师和小朋友们有一样的感受,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今天我请来了,海底里的两位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学生兴趣极高)。(师拿出实物虾和蟹,给予学生欣赏,引出课题,板书出示艺术字“虾和蟹”,从而让学生观察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共同讨论有关虾和蟹的知识)

(二)赏析激思 多维联想 师:仔细观察他们长得什么样?谁来大胆的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看来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们真好学,也真细心,对于螃蟹和龙虾的知识了解的真多。

师:老师也通过一些途径了解了他们的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螃蟹和龙虾的内容介绍,给予学生了解)师:想不想用一种方法把那美丽的瞬间保留下来? 生:想!师: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三)欣赏启发 拓展思路

师:对啊,我们熟悉了它们,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大显身手一番,来画画他们?(师出示完整的课题)

学生异口同声:“有!”

师:好的,可怎么画呢?要不我先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教师在黑板示范画虾)画的时候先把他们的主要特征描绘出来,还可以画出他们的动作来(一边说,一边画),然后加上它的眼睛,胡须等等。.(学生观察)

师:谁愿意来画画横行大将军——螃蟹?(请一名学生到投影仪上绘画,给予奖励)

师:知道了怎么从何着手来画,照样说,我们可以画了,可老师总觉得好像光他们两太孤单了,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办法?

生:(各抒己见,谈谈他们的想法„„)师:对啊,我们可以为他们找来朋友,再舔画一些海藻,珊瑚之类他们玩耍、嬉戏的场所,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孤单了。

(师学生课件范作出示),看,这些都是小朋友的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师:不过,老师相信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比他们画得还要好,有没有信心?

生:有!学生兴趣高昂!

师:好,我们就来连手画一幅龙虾和螃蟹的美丽家园。

(四)学生创作 体现个性

五、师出示作业要求:(课件出示)

(一)比一比,谁能最生动的把龙虾和螃蟹的外形特点和动作画出来。

(二)看看哪些小朋友为龙虾和螃蟹找来的朋友多,漂亮。

(三)看哪些小朋友想像新颖,能大胆绘画

(四)可一个人创作,也可几个人合作创作完成。

六、展评添趣 总结延伸

1、生自评、互评(学生大胆推荐自己的作品,用自评、互评来加强他们的学习创作信心和欲望)

2、教师点评。

七、收拾与整理

做做虾和蟹

一、教学目的:以游戏的方式,营造故事氛围,让学生设计、制作、表现奇特的虾和蟹。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学生的视觉世界。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有情趣的教学方式串联整个教学过程。

三、课前准备:制作材料。

四、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在上一节课中,你是怎样画和做虾和蟹的?

2.你有没有尝试想象一下形象独特的虾和蟹的形象?

3.试试看编一个关于虾和蟹的故事,它们的形象会是怎样的?

(二)、欣赏范作:

1.科幻电影中的龙虾和螃蟹显得那么可笑又可怕。2.螃蟹理发师利用了它的什么特点?

利用螃蟹壳做成酒店屋顶的外形,多么吸引人啊。3.一些利用虾或螃蟹的外形做成的小装饰品。

4.这些虾兵蟹将多滑稽!古怪的身体,穿着坚硬的盔甲,瞪着突出的眼睛,挥舞着吓人的大钳子,好象来自《西游记》。

你用想象力和画笔,编出了什么离奇的故事?

(三)、大家一起来想象:

1.先来编个故事,故事里的虾和螃蟹是什么样儿的? 2.你可以把他们画得很可爱,也可以画得有点可怕。3.构图新颖,想象力丰富。

五、学生绘画。

六、小结

七、整理环境

自然现象

一、教学目标:

1、体验自然界不同的自然现象及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了解几种自然现象,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3、用彩笔描绘的形式表现一种自然现象。

二、教学重点:了解几种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自然现象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

教师:自然现象的图片、声音,描写自然现象的音乐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听听看看(一声霹雳,又一声霹雳,大雨滂沱的声音)同学们都被这大自然的吼声惊栗,大自然是奇妙的,刚才雷雨交加,转眼间雨过天晴,在天边还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呢?

欣赏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龙卷风、洪水、彗星、流星雨、极光、春、夏、秋、冬四季图片„„

板书课题

(二)、模仿

我们听过了大雨的声音,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小雨的声音;

海浪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声音模仿)

日出、彩虹、流星(动作模仿)

起风、波浪、火山爆发(动作+声音模仿)

(三)、画画想想

师板演示范:(表现技巧1、2种,学生联想展开,展示题材分三种:四季风光、美丽而不常见的现象、灾害性现象)

A、写实 B、拟人 在古代,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不了解,想象出了很多神话人物,如:打雷是因为雷公在敲锣,闪电是电母在照镜子„„

(四)、大师们用图画用音乐来表现奇妙的大自然,同学们也一定想将自己的想法、构思表现出来,让我们拿出笔,把你最喜欢的自然现象画下来,还可以用

一、两句话抒发你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感觉。

(五)、展示学生作业。

四、品品读读

欣赏名家的画作;《日出•印象》《阵风》《晴空万里》

描写自然现象的文字:诗《小星星》

描写自然现象的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五、小结

当我们和我们的祖先怀着敬畏的心情观察自然的同时,心中都被一个巨大的谜包围着,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古人用神话来解释,我们用科学来发现,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当一个又一个谜解开的时候,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就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大自然也无情地报复人类,沙尘暴,水土流失„„人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即使避免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才能与自然界共同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人和儿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老人和儿童不同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画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

三、课前准备:有关照片,绘画工具

四、教学内容:

(一)、启发谈话:

1.你的家里有老人吗?有比你更小的儿童吗?

2.在生活中,老人和儿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朋友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

3.说一说你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二)、欣赏照片:

1.介绍照片中的人物身份。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稚嫩。朝阳、夕阳各有各的灿烂。

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的历程。

2.通过观察照片,说说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外貌、动作和神态。

(三)、作品赏析: 1.《我的外公》 2.《我爱爷爷》 3.《晒太阳的老太太》

(四)、指导绘画;

1.老人的外形特征:布满皱纹的脸,眼角的鱼尾纹,慈祥的微笑。2.儿童的外形特征:圆润的脸,有神的大眼睛,爱笑的表情。3.可以画成有情节的故事画:(1)构思故事情节(2)勾画轮廓(3)完稿后作色

五、学生作画:

六、作业展评:

老人和儿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利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老人和儿童外貌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老人和儿童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

三、课前准备:各种制作工具。

四、教学内容:

(一)、分析与观察: 1.看实物教具:

2.这些老人和儿童的小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这些漂亮的手工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二)、欣赏范作: 1.《老人和儿童》,维格兰德,挪威雕塑师 2.青铜小人,汉代 3.《快乐的老爷爷》

(三)、欣赏身边同学的优秀作品: 1.以陶土、黏土作品为主。

2.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四)、学习小雕塑的制作方法: 1.选择合适的陶土或黏土 2.也可以选用橡皮泥。

3.用搓、捏、揉等方法,借用各种小工具,制作老人和儿童的雕塑。=

(五)、学习手工的制作方法: 1.彩纸贴画 2.纸浮雕

3.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综合制作。

五、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六、学会自评、互评作品:

1.是否表现出老人和儿童的外形、动作、神态等特征?

2、作品是否完整?

纸线绳小浮雕

一、教学目标:

1、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组合创作。

2、在创作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要具有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利用多种材料大胆制作。难点:点、线、面的结合要具有美感。

三、教学准备:

师:范作若干、纸、线、绳、胶水、及剪刀。

生:色卡纸、白纸、线、绳、胶水、剪刀、自选可以用来制作的媒材。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组重新排列桌椅,集体协作完成。

(二)感受材料: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接触所带的材料,说出质感。

2.用小手触摸老师所带的材料。

3.讲述感受:选择某些纸、线、绳,说好所你觉得它们适合表现何种物体?

4.再次加工:对已有的材料根据其特性进行加工:染色、卷曲、打结等,使学生完全融入其中。

(三)尝试创作:

1)欣赏范图,学习经验。

2)勾勒草图。

3)选择材料。

4)动手粘贴。

五、展示交流:

1)开一个小小展览会,请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可以赠给你的好朋友,和他(她)共享艺术之美。

画触觉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表现出来。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知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然后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感觉物、大师的抽象作品。

学具:各种表面不同质地的东西,作画材料及工具。

四、教学过程: 游戏、体验

1、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冷热水、石块、抹布、塑料、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

2、下面同学也联想一下自己摸到这些物体时会有什么感觉。

尝试表现

1、让这几个进行过“摸物”游戏的同学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

2、教师总结: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

欣赏范作

1、教师出示大师的抽象作品,问学生你看到这些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用语言描述。

2、大师用了什么样的色点、色块、线条,你喜欢这样的画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去表现吗?

联想、表现

1、教师在黑板贴上几种实物,启发学生联想自己摸到这样的东西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尝试用色点、色块、线条画一画。

2、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不同质地的东西,互相摸一摸,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用自己喜欢的色点、色块、线条去表现。

五、交流评价、小结

1、鼓励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欣赏,请同座位评价一下你画的是什么触觉。推荐认为好看的作业,表现触觉清楚明显的作业上来向全班展示。

2、教师小结本课。

3、课外延伸:回家后触摸今天没有摸过的东西,把触摸后的感受画下来。

想想说说写写画画

一、教学目标:⒈欣赏古今中外用来记事的画或如画一样的象形文字,感受人类的智慧与历史文明。

⒉欣赏这种画与文字相结合的简单的记事连环画,并学习用这种方式进行叙事练习,培养想象力与创作表现力。

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进行叙述的方式。

教学难点:文字与画在叙述中的安排与表现。

三、课前准备:学生——纸、彩色水笔、准备一个信封。

教师——图文结合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图片内容(海绵宝宝、香蕉皮、魔法棒、)、展开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有意义的故事。感人的故事。

(二)、新授。

1、想不想听听小明编的故事。小明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故事的,(画画写写相结合的方法)你觉得这样表现好不好,说说理由。故事图文并茂更加生动有趣。

2、讨论字画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哪些地方适合用画来表现,(具体的人或物、景和一些行为动作)哪些地方适合用文字来表现。(一些关联词、比较复杂的内容)

3、这种字画结合、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为小朋友们所喜爱。请同学们打开书,欣赏更多的作品。说说你喜欢的作品。

(a)、妈妈减肥(日记)(b)、小朋友给小狗狗写了一封感人的信。你觉得哪里写得最感人?(写信)(c)、还有一位小朋友写了一个短篇小说。(d)、还有一个很爱运动的朋友在比赛之画了作战图。孙老师觉得他做事讲究方法,运用策略,一定能赢得这场比赛。

小结并板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写信,写日记、写小说、画作战图。对于小朋友,特别是爱画画的小朋友来说,一切用文字表现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写写、画画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

讨论书写格式,在画画写写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作品的构图。可以横着写,竖着写、横折写。注意行间距离要拉大,这样给画面留下更多的空间。

在这些作品里,还有一些地方表现方法很好。值得我们学习。你发现了吗?在作品的边缘画些边。

(三)、老师就邀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主题展开想象用画画写写相结合的方法把精彩的故事表现出来。

五、评价小结

六、拓展:其实,文字和图画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没有文字的遥远年代,人们是用图画来叙事的。(欣赏古代象形文字、我国云南纳西族的文字。)后来,人们又从图像里抽象出文字。所以画是字的祖先。为了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为了让我们的创作过程更加快乐,今后,我们在写日记、写小说的时候一定用上这种看看想想写写画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更多精彩的作品。

青花盘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青花瓷盘的花纹及其独特的色彩搭配,感受白底蓝花的美。2.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盘,体验创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课件一套,自制青花瓷盘多个。2.一次性盘子、一次性纸杯人手一个。3.蓝色水彩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出示纸盘问:这是什么?(一次性纸盘)你在吃什么的时候用过这纸盘?(吃蛋糕的时候)吃过蛋糕我们就把这纸盘扔了,老师觉得有点可惜。于是,我用它做了一只漂亮的花盘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欣赏自制青花瓷盘。

1.出示盘子:看,这只盘子上有些什么花纹?(孔雀、花、蝴蝶)在中间的是什么?(孔雀)孔雀在中间,我们称它就是一个中心。它的周围又有什么花纹?(花、蝴蝶)教师指着蝴蝶说:这是一只蝴蝶,在哪里也有这个花纹?(在对面)教师用两只手指分别指出两只蝴蝶说:“这两只蝴蝶是围绕这个中心面对面排列的”。

小结:象这种以中间的图形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面对面用一样的图形来装饰的方法叫中心对称。引导学生一起说:“中心对称”。

2.请个别学生操作:那这盘子上还有哪里是中心对称的花纹,谁来指给老师看看。师:接下来我们继续用中心对称的方法来装饰这个盘子,(师在盘子上贴上一个菱形,请学生来贴中心对称的菱形)。师:对!装饰中心对称的花纹,就是要这样面对面一对一对图形来装饰。你们会吗?(会)

(三)、欣赏课件青花瓷盘。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漂亮的盘子,它们就是用这种中心对称的方法来装饰的,想不想看看?(想)

1.播放第一张盘子图片问:它的中心是什么花纹(一条鱼),中心对称的又是哪些花纹?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把中心对称的花纹找出来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盘子。

2.播放第二张盘子图片问:它的中心是什么花纹?(5朵由线条组成的花朵),中心对称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全是一样的花朵)。

教师小结:原来在中心外面的中心对称的花纹可以是不一样的,也可以是一样的。再看看这个盘子。

3.播放第三张盘子图片:它的中心是什么花纹?(线条和花)在中心外面有几圈?(两圈)

教师小结:原来设计盘子的时候,在中心外面还不止可以设计一圈,还可以设计两圈、三圈能?

4.给学生欣赏各种盘子。

师:盘子这么漂亮,还想看吗?(想)这次我们可要快速的、默默地来看一看,把自己喜欢的中心对称的花纹记在心里。播放轻音乐,学生欣赏。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些多的盘子,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他们都是由几种颜色装饰而成的?(都是兰色和白色)对,这些盘子都是在雪白的盘子上用一种特殊的材料——青釉装饰成的,这种盘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盘。(学生重复:青花瓷盘)青花瓷盘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并且是我国特有的,别的国家是没有的。

四、明确要求,学生开始操作。

1.你们喜欢青花瓷盘吗?(喜欢)那就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青花瓷盘?

2.提出要求: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白色的一次性纸盘,请小朋友们在纸盘上用兰色装饰。

(1)你在装饰的时候先要想好在盘子的中心准备装饰什么花纹?在盘子的周围又准备怎样装饰中心对称的花纹?”

(2)装饰时,一定要用中心对称的方法一对一对来装饰,盘子上的花纹要装饰得多一点。

(3)装饰好以后,请你把盘子嵌在一次性纸杯上,然后放到展台上去。想继续装饰的人可以再去拿盘子装饰。

3.学生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好了,小小设计师们,可以开工了。幼儿装饰,教师指导。

五、评价作品。

你最喜欢哪个盘子?它是怎么装饰的?中心是什么?中心对称花纹是什么。

六、盘子秀

师说:你们的盘子设计得这么漂亮,最后,我们来向客人老师秀一秀我们亲手制作的青花瓷盘吧!(学生手拿自己的作品排好队,放音乐走台步)结束活动。

第四篇:苏少版2018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提高审美趣味。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 无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设计意图:以博物馆为主体线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文化。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同时,让学生懂得博物馆是一个承载世界文明的地方,也是每个中学生经常要去的地方,她对于记录人类的历史,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揭题(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3.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彩陶(板书)

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图案清晰美丽,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

在甘肃博物馆收藏着的彩陶器皿《双耳瓶》(课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

这是打水器皿,底尖便于入水,瓶口小不易让水泼出,两侧的双耳便于提携。

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

A.器形特点:

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等等。原始制陶的外形基本特征是圆形器,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匀称优美,富有韵律,具有一种大气稳重、和谐宁静之美。

B.纹饰特点:

中国彩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它的纹饰上。

师生共讨论: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腹部以上?

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远古的人类席地而坐,视线成俯视状,自上而下,所以大口器皿的纹样大多装饰在内侧,小口器皿的纹样装饰在外面的上半部,这样不影响观赏,体现了古人尽善尽美的追求。

赏析作品《涡纹彩陶罐》 赏析作品《舞蹈盆》:从陶盆的纹饰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追求。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和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

这是一种生殖崇拜,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把一种美好的愿望赋予其中。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被称为“蛙神”。很多考古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

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黑陶高脚杯》你们发现颜色有何变化?

生:由红转黑。

黑陶的工艺介绍:这是古代的一种独特的陶器烧制工艺,采用了“封窑的技术”,当窑内达到一定温度,就灭火浇水封口,窑内会产生烟,这些烟中的碳分子渗透到陶体中,使杯身变成了黑色。出窑以后再打磨、抛光,就是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非常漂亮。在这之前,我们看到的陶器都是泥条盘筑而成,这个高脚杯却使用了拉胚工艺技术,这是古代陶器工艺的一大进步,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种方法。现代人对此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黑如漆,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此杯器型左右对称,高贵典雅,散发着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总结:同学们,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世人类文明的开端,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成、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青铜(板书)

随着彩陶的发展,人们又发明了新材料和新工艺——青铜工艺。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是最高的,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青铜文化艺术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又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让我们走进湖北博物馆,听一段由青铜器演奏的音乐。(课件展示)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大气磅礴的音乐是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乐器“编钟”演奏的《国殇》,对它的了解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已经通过文字进行了解读。

青铜的种类和产生的意义:青铜器的造型非常丰富,除了乐器以外,还有兵器、食器、酒器、车马器等生活用具。青铜的出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赏析作品《爵》

师:你们看,这是在河南偃师博物馆里馆藏的中国现存最早的青铜器《爵》,它是一个盛酒器,造型很特别,整个外型像个麻雀的形状,前面是雀嘴,后面是雀尾,收腹,细腰,三足的设计使器型非常稳定,底部可以点火,加热温酒,设计非常合理。

欣赏比较《司母戊方鼎》《毛公鼎》

师:这两件青铜器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司母戊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里的《毛公鼎》,它们都是当时国家的重器,标志着使用者的等级和身份。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中国的古代有严格的“列鼎制度”象征着国家统治的秩序。

不同之处:

器形: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纹饰:一繁一简、一狰狞一素雅,纹饰非常精美,饕餮纹、人兽结合的纹饰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神灵,富有想象力。

铭文:一长一短。

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铸刻文字,也就是金文,这是与其他国家青铜器不同的地方(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800年西亚的两河流域)。《毛公鼎》是现在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鼎里面铸有497个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说明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已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

赏析作品《牛形灯》

师:在古代,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是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牛形灯》。此灯分三个部分,均可拆卸。灯座是牛身,上面分灯盏,烟管。点火以后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溶解,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制作上巧用铜银纹饰,设计得非常合理、精美,体现了当时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最高水平。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漆器(板书)

与我们早期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种工艺美术器物,那就是漆器。漆器大多是用木胎和竹胎制作而成,也有用脱胎工艺制作的。

代表作品《漆器碗》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漆器碗》是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漆碗。它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该碗是中国现知最早的一件漆器,是追溯中国漆器最重要的实物资料。战国时期,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到了秦汉时期到达顶峰。

课件展示“各种漆器图片”

师:从战国时期到汉代,人们在漆器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 生:红和黑。

红色和黑色对比强烈,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同时也显得沉稳大气古朴,这样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红”一直是我们最常用的民族象征的色彩,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颜色就是用了这样的红。(课件展示)

师:能工巧匠们在漆器的过程中还创造了彩绘、磨光、镶嵌等工艺表现手法,提高了审美趣味。赏析作品《金银平脱工艺古琴》

师:这是一件什么乐器?你在上面看到了用什么制作的花纹。(课件展示)

古琴上的花纹使用的,先涂上漆,把贝壳或金银片裁成各种形状,贴在琴的表面,再涂上生漆,使漆的高度是一种金银平脱工艺,也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漆器。从图片上看,充分反映了中国漆器工艺和乐器制造工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师:古琴是用梧桐木和杉木制造的,这种材质不容易变形,音色也非常好听。师:古琴为什么要上漆?

生:防水,防蛀,防虫,抗酸碱。

师:琴漆的工艺非常讲究和图案一样平,再经过打磨,直到纹样和琴面一致,这就是金银平脱工艺。我们现在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知道这个典故吗?

生:„„

第四部分:瓷器(板书)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具有文化艺术特质的是瓷器。

定义: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瓷国”。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欣赏作品《羊形烛台》

这是一件六朝时期的《羊形烛台》羊的表情温顺可爱,造型十分完整,它的顶部是用来插蜡烛的,既实用又美观。

赏析作品《邢窑白瓷穿带壶》

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白瓷穿带壶》,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白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白瓷的烧造成功为以后的彩绘打下了基础,在白瓷的基础上可以彩绘。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使瓷器更加美观。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每个窑都各有特色„„

赏析作品《孩儿枕》

师: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孩儿枕》,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

此枕以儿童俯卧形成的弯曲下凹的背部为枕面,构思巧妙,既可作实用品,又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儿童形象刻画细腻传神,脸部饱满,宽额大耳,眉毛高挑,双目圆睁,鼻子小巧挺直,小嘴鼓凸,把稚气未脱的童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惹人爱怜。

此枕通体施釉,质地乳白,釉面均匀,益发显示出造型的清纯可爱。这件富有情趣的艺术珍品神形兼备,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在瓷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青花瓷了,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洁白的胎质,青色的图像,具有素洁高贵而又绚丽的艺术效果,其绘画性非常强。

赏析作品《元代青花梅瓶》

基本造型:小口,短颈、丰肩,圆腹,敛腰、平底,线条流畅,非常柔美,各部分比例恰当好处。因为瓶口特别小,与梅之瘦骨相称,因此被称为“梅瓶”。目前元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个,两个还在国外,这个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装饰特点:从瓶口至底部共分六层,有五层都是运用了杂宝纹、缠枝牡丹纹、莲花纹进行了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主体部分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师: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请解读三个人物表情。生:韩信——落寞,艄公——悠闲,萧何——匆忙。

总结:这么多的内容在这个小小的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表现,非常精彩,整个花瓶装饰饱满,繁而不乱,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富有层次感,是元代最珍贵的器物。

瓶子来历:它是在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挖掘到的,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他因为战功赫赫,被调往云南驻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在沐英死后,连夜把他的尸体运往南京,埋葬在将军山下。作为随葬品,梅瓶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这样的梅瓶只有当时身份最高等级的人才能享用,所以非常珍贵。

赏析瓷罐《鬼谷子下山》

与它同时期的瓷罐《鬼谷子下山》(孙膑),此罐的拍卖创下了瓷器拍卖的最高价2.6个亿。相比较而言梅瓶的文物价值是更不可估量。

总结: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保护。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用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经历了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历程,参观了各地的博物馆,了解了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

作业布置

1.彩陶文化的意义:()美术遗存的代表,从()时代向()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2.“黑陶高脚杯”与其它的彩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青铜艺术

1.“青铜爵”是发现最()的青铜器。2.“司母戊方鼎”是最()的青铜器。

3.“曾侯乙墓编钟”是最()的青铜器。4.“毛公鼎”是()最长的青铜器。

5.“青铜牛形灯”是()最精巧的青铜器。

6.青铜铸造是国家大事,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象征(),也是等级尊贵的(),是一种礼器。

瓷器艺术

1.()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有()()()()()五大名窑。

2.《萧何月下追韩信》属于()瓶,3.《鬼谷下山图》瓷罐是目前拍得的中国瓷器中最贵的,价值()亿元。4.我国是()的发明国,中国的()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漆器艺术

1.()是最早发现和利用漆液的国家。

2.漆器的作用:()()(),不怕(),是生活中一种实用的器物。它采用()()()等多种工艺手法。

3.唐代最有名的漆器工艺是(),其中漆器工艺和古琴被评为()遗产。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 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 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宋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技能目标: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体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 技法,感受画面的书卷气息。

情感目标: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品味画面“笔工而意写”的意境、气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色笔、颜料。

五、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摄影《夏荷》与宋人花鸟《出水芙蓉图》哪幅作品印象更深刻? 导入课题“轻描重彩总相宜”。

(二)新授课程

1.探讨交流 仔细品味《出水芙蓉图》,你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在团形的画面中,画家截取一花一叶,并巧妙地组合,构图简洁而富有张力,自然生态下的荷花形象被画家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美。

看见:荷花、莲蓬、花蕊、荷叶、花茎。

发现:作品的布局稳定、空灵,用笔精妙,用色沉着,精湛细密。荷花精微的晕染勾勒,夸张的莲蓬、花蕊的造型,借助立粉表现技法,舞动的荷叶,使小小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空灵清虚的境界,揭示出自然界生生不息之情境。一花一叶,凝聚了画家对生命的关注,融入了画家的生命整体。

1011象的准确性、力量感。

染笔:中国工笔画渲染时的用笔,多为羊毫。

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花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没骨法:中国画术语,舍弃了墨笔勾勒,直接用彩色作画的技法称为“没骨法”。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真正始于清朝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以往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毫,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画风。

兼工带写:中图画技法名。即一幅画中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

宋人小品:小品画,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画幅小中见大。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张幅不大的画面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

六法论: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的标准。

赵佶: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得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陈之佛:号雪翁。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设色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观、写、摹、读”四字诀,则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这样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意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二、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对“荷”进行了写生,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荷花的风韵,效果非常不错。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表现荷的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宋代艺术作品,一起来学习《轻描重彩总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三、新授课程

(一)欣赏交流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画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

工笔画花鸟画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宋人花鸟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师生一起赏析《出水芙蓉图》。

(二)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雏鸡待饲图》、第二组讨论崔白《双喜图》。

1.作品在取材、取景上的感受。

2.画面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第三组讨论构图布局特点,并谈谈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三)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

1.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介绍、工笔画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2.演示线描

(1)工笔画的材料介绍、白描勾画。(介绍铁线描、游丝描等所谓“十八描”知识。)

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反之亦然。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天往不回”。

(2)A.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笔。)

B.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

C.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

(3)学生完成白描稿。

3.演示晕染技法。

(1)分析莲花的色彩。(荷花——白到粉红,荷叶——浅绿到墨绿。)

(2)简单介绍几种颜色的调配方法:

A.花

粉红——曙红+酞白(少量酞白)浅红——曙红+酞白(少量曙红)

B.枝、叶子 深绿——花青+藤黄(花青为主)嫩绿——藤黄+花青(藤黄为主)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渲染的技法要求(出示分步步骤图)。

A.渲染打底 B.分染 C.平涂或罩染 D.整理完成(3)作业:

A.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

B.选宋画局部进行工笔画临摹学习。

C.部分同学可根据写生稿整理工笔花卉创作,体验创作乐趣。

(4)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用笔与染色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主要以写意花鸟为主。教材版面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步分是古今艺术大师的经典花鸟范作和学生作品;第二部分是笔墨(包括用色)技法示范,与生活有机联系的美术活动。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与学生作品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墨彩交融、水墨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笔墨(彩)技法示范主要提示学生用笔用墨的变化,学习和尝试如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干破湿,湿破干的画法。教师可通过示范与比较,让学生去理解,并在作品中加以应用。教学启示可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民族文化与民间活动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以保持学生对中国画的长久兴趣。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品即“人品”体现。

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感知一花一草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 造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理解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把握泼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用笔的简练概括,水分的干湿与笔墨融合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用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

五、课前准备:教具 花鸟画作品,作画工具、宣纸、毛笔、墨汁、毛毡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郑板桥的作品(问:这是谁的作品),让学生了解郑板桥。问:郑板桥为什么只画兰竹石呢?(讨论)

郑板桥其人:“扬州八怪”之一,江苏扬州兴化人,曾任山东淮坊县令,是一方清官,他关心百姓疾苦,因自然灾害时为百姓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被罢了官,传统花鸟画中梅兰竹菊喻意是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虚心有节,菊傲骨含香,梅冲寒斗雪,石万古不败,正好和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吻合。

归纳:郑板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兰竹石上,这不仅是他思想情感的宣泄,更是他人格的写照。

(二)、讲授新课:

1.所谓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生活中的花鸟影片。(展示花鸟视频)2.出示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朱耷的花鸟画进行对比。

3.写意画法能抒发作者内心的强烈感受,下面我们来欣赏《墨葡萄图》,一起来走进徐渭。

4.刚才我们欣赏了古代大师的作品,感受了他们作品的意境与内涵,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大师们的花鸟画作品,出示齐白石图片,让学生答出其生平,并欣赏齐白石部分作品。(提问)齐白石的作品在艺术风格和色彩运用上和古代画家作品又有什么不同?(提问)

教师归纳:画法工笔、写意兼备,开创了“兼工带写”法,色彩艳丽,使人感到了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5.从欣赏《荷花图》中分析写意花卉画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写意花卉是用毛笔蘸上不同深浅的墨色或颜色在吸水性强的生宣上挥写出来的。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它最讲究用笔用墨的技法。

用笔:

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行,可画圆润 浑厚的点和线(如画荷花的茎和花瓣的用笔)侧锋——笔尖与笔腹同时运行于纸面,可画较粗的点、线、面(如画荷叶的用笔)用墨:

干、湿、浓、淡、焦。6.破墨法

农破淡 淡破浓 墨破色 色破墨

(三)、出示范画步骤图,讲述作画步骤。

教师分析荷叶、花、茎的形象特点,使学生有切实的体会。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过程,使学生了解画法)

1、用炭条或铅笔画出荷花的叶、花、茎的大致位置。

2、用浓墨画荷叶(侧锋蘸浓墨依照荷叶的结构,自左往右大笔挥写,使墨团符合荷叶的形态结构,又有浓淡变化)。

3、画荷茎(浓墨、中锋运笔)。

4、画荷花(墨色适中、中锋运笔、)。

5、落款。

七、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文化,符合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感受古人的“笔墨”、追寻大师的意境等版面分割,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适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生通过尝试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明了传统不是凝滞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

1.教学路径

看:山水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工具,以山川景色为描绘对象,融入中华民族文化

8192021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二、新授课程

1.情景交融,古人的笔墨 分析探讨:

《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境?画中树木、石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 石块用笔方折、爽利——侧锋;树干线条浑圆饱满——中锋。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树、石的造型方法。思考分析:

中国山水画中有哪些表现程式?

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注重景物的总体精神和特征,在长期深入观察和积累中,对树木、山石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现程式。背景空白,突出了笔墨情趣。

欣赏感悟: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吗? 中国画的中心——笔墨,中国画讲究墨的浓淡,淡要淡得厚,淡得有韵味,不能淡薄;浓不能浓得有火气、燥气。笔墨就是构成,有意识地将笔墨的安排作为构成来思考。由于笔墨的偶然性和现场发挥并不完全依画家的旨意和预期,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2.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中国画三远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深远之意重叠。

《寒江独钓图》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 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山水》画面意境:清幽静谧。石涛运用线的粗细、刚柔、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构成近山远水,岸柳板桥,不受客观世界中光线、色彩、透视的制约,形成画面节奏,从而传递画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内心世界。

教师示范: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

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3.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 作业要求:

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第5课 园林•探幽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园林艺术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苏州园林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其中蕴涵了建筑、园艺、风俗以及“诗情画意”的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苏州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

425261.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2.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3.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4.完成漏窗的雕刻制作。

二、教学要点

1.漏窗在园林(苏州园林)中主要出现在什么建筑上? 2.漏窗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哪些?

3.比较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在艺术上视觉上的不同。4.漏窗上的图案内容和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精神有怎样的联系? 5.列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片并建议讨论说明。

三、创作思考

1.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漏窗并设计一幅漏窗草图。2.示范并解读设计制作要点。

3.漏窗规格: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20 厘米×20 厘米。学生创意草图。

4.展示“琴、棋、书、画”漏窗,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组漏窗在苏州的哪座园林?②造园的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5.漏窗和园林建筑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

四、课后延展

1.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都来自什么建筑群呢? 2.课后思考漏窗在园林中的作用。第5课 园林•探幽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园林中建筑与园艺植物、山水的韵律与写意。

829303***373839设计创意独特的校园环境标志、班级课程表、日历等,提升校园文化。

创新:应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班级标志,充分利用身边的易得材料合作完成校园文化系列作品,发挥各自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公共标志、图表,认识和了解图形符号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设计要点。

技能目标:通过为班级、学校活动设计标志、图表,让学生体验图形符号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对同学设计的标志、图表进行恰当评价,认识和体会图形符号的不同功能和艺术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志、图表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符号设计的形式美与精神内涵的统一体现。

三、教学准备

各类标志、图表、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要点

1.公共标志的功能:指示、公告、指令、警示、禁止。

2.公共标志设计特点:可识别性、普遍性、公益性、约束性、多样性、持久性。

3.公共标志设计形式 :具象形式、意象形式、抽象形式。

(1)具象形式是基本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经过提炼、概括和变化,突出与夸张其本质特征,作为标志图形。这种形式具有易识别的特点。交通标志中的警示标志,孩子、老人都能明白。

(2)意象形式是以某种物象的形态为基本意念,以装饰的、抽象的图形或文字符号来表现的形式。如中国民航的标志图形就是以凤凰形态为意念,以抽象图形来表现的。这种形式往往有更高的艺术格调和现代感。

(3)抽象形式是以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文字或符号来表现的形式。这种图形往往具有深邃的抽象含义、象征意味或神秘感,这种形式往往具有更强烈的现代感和符号感,易于记忆。如“耐克”就是一个简单的钩,在喧嚣的都市,简练而动感十足的小钩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激起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4.从组成元素来看,标志可以分为纯文字、纯图像、图像与文字结合型三种。(1)纯文字的标志设计主要在于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的设计,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2)纯图型的标志设计是在实物图形的基础上经过简化、概括、夸张等手法设计而成的;

(3)图像与文字结合的标志设计最为常见,结合了前两者的长处,色彩搭配明确,具有行业特征和时代性。

5.图表:泛指可直观展示统计信息属性,直观生动的图形结构,通过图示、表格来表示某种事物的现象或某种思维的抽象观念,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

图表的分类: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和饼状图是图表中四种最常用的基本类型。图表类型还包括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雷达图等,也可以通过图表间的相互叠加形成复合图表类型,不同类型的图表则具有不同的构成要素。

图表特征:图表设计有着自身的表达特性,尤其对时间、空间、抽象思维的表达,具有文字符号无法取代的传达效果。首先具有表达的准确性,对所示事物的内容、性质或数量等表达准确无误;第二是信息表达的可读性,即在图表认读识别中通俗易懂,尤其是用于大众传达的图表;第三是图表设计的艺术性,图表是通过视觉的传递来完成,必须考虑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

图表设计:

当我们要以图形符号形式展示统计信息时,需要思考表现什么—主题特征、何处——空间属性、何时——时间属性、程度——数量特征、如何——变化特征等。

图形创意设计还可以作为形象思维训练得很好的内容和方式。一个设计师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必须经过较长时间,并用各种方法进行图形创意设计训练,掌握图形设计语言的状态和意义,使自己的设计语言得到丰富及其运用能力得以提高,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第9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

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为欧洲历史画、宗教画。理论家们把历史画看作是最重要的绘画题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是艺术家们追求艺术表现的重要领域,并让它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很重要、很直观的文化遗产。使它承载着人类凝重的历史,教材分别以“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四个小标题作了方向性的指引。

历史画的题材往往是主题性的,内容独特,意义重大。其本身常常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欣赏中要借此挖掘思想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画的更多知识,相关的绘画表现形式,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以“理性入手,感性提升”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提高鉴赏历史画、宗教画的能力。

第一课时:了解历史画、宗教画的欣赏方法,从记录历史,宗教故事、历史故事两部分内容的经典名作中获得审美享受。

第二课时: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从对现实的记录,庄严与华丽的证明两部分的经典名作中,理解历史画欣赏的表现形式、语言、风格,并能深入具体地了解、分析作品。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外国历史画的概况,对其作用、创作方法、自身发展、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技能目标:体验和发现外国历史画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画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具体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想象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理解和接纳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和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历史画、宗教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用于课堂交流。

四、历史画的赏析方法和要点

1.了解历史史实。2.探讨绘画技巧。3.感悟画家情感。

五、教学过程和方法记录历史

示例作品:《阿克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1.基本信息:《阿克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是“黑绘风格”的代表作。“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止于公元前5 世纪。它是利用其他颜色的点染,在烧成后陶土红赭色底子上显出黑色的图案。其形象有如剪影,外部轮廓十分突出,细部用线表现,是强烈的大效果与微妙的细节处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装饰醒目且耐人寻味的境界。雅典是盛产这种优美而“时髦”的陶瓶的艺术中心。

2.历史史实:此瓶画所描绘的题材,已经不是东方纹样,而是荷马史诗中提到的两个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在出征特洛伊途中遇到风暴,在帐篷里玩骰子的情节。两位英雄盔甲不解,长矛依肩却兴致勃勃地玩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3.绘画技巧:绘画形式没有完全摆脱埃及艺术的影响。这两个人仍旧严格地用侧面像表现,眼睛看起来还仿佛是正面。但是身体已经不再是埃及样式了,手和臂也没有那么生硬。最值得注意的是画家已经敢于只画出阿喀琉斯左手的一小部分,把其余部分隐藏到肩膀的后面。

4.画家情感:古风时期的希腊画家开始信赖自己的眼睛从特定的角度观察到情况,特别是绘画中敢于运用短缩法来表现特定的视觉感受。整个画面极富装饰情趣。

5.教法建议:感悟欣赏,让学生了解埃及的正面律。

示例作品:《伊苏之战》

1.基本信息:伊苏之战(镶嵌壁画)雕塑、石刻,作者比洛克申,系希腊伊苏之战壁画的摹本,此画高约248厘米,长约517 厘米。

2.历史史实:公元前333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进行了一次关键性激战,地点在西里西亚(即在小亚细亚)的伊苏城附近。这次战役在马其顿方面,动用军队仅3~4万人,而波斯的军队则超过12万人。亚历山大善于用兵,地势也有利,结果波斯军队损兵折将,伤其大半,一时溃不成军,大流士竟从战场上只身逃脱,他的家眷也尽皆被俘。

3.绘画技巧:构图庞大,人物众多,激烈的战争场面处理得非常细致:右侧是溃败的波斯军,大流士三世见到大势已去,急命车夫催赶战车,仓惶逃跑,脸上露出慌张的神色。画的左侧,因受岁月侵蚀,部分马赛克已经剥落,图像不清。那里刻画了亚历山大及其骑兵们的威武雄姿,马其顿身披甲胄,率先闯入波斯军阵,正用长矛往大流士方向直刺过去,其余军士直奔溃军方向,力图杀尽敌人。

4.画家情感:战斗双方的胜负局势已跃然画上,戏剧性的冲突与对立构成了全画的基调。

5.教法建议:仔细观察画面,画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负伤倒下的马,踢腿溃跑的脱缰之马,骑士的长矛,马其顿王的脸容,背景的战场气氛组成了画面的节奏美,画家表现激烈战争场面的技巧炉火纯青。第9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

第二课时

宗教故事、历史故事 示例作品:《最后的晚餐》

1.基本信息: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2.历史史实: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3.绘画技巧: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户里,通过窗户,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发生的中心。

4.画家情感:此画体现画家的人文主义精神。

5.教法建议:社会学式鉴赏。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示例作品:《圣母像》

1.基本信息: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

2.历史史实:拉斐尔借助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3.绘画技巧: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侧头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 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4.画家情感: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5.教法建议:合作学习,共同感悟和探讨拉斐尔圣母像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示例作品:《亚历山大的胜利》

1.基本信息: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菲,德国画家。

2.历史史实:公元前331年10月1日,在亚历山大东征之战中,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4万名步兵,7000名骑兵)与波斯王科多曼·大流士三世的军队主力(约8万名步兵,近15000名骑兵,200辆战车,15只战象)在高加米拉进行了一场决定性会战。

3.绘画技巧:阿尔特多菲尔是德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大师之一。其画以线条准确和色彩丰富著称。在这幅《亚历山大的胜利》之前,没有任何历史绘画试图描绘出这种看起来无限数量的士兵。

4.画家情感:阿尔特多菲尔在这幅画中表现出的天才并不仅限于对细节的和谐组合,更突出的是其画面布局的宏大。

5.教法建议:引导学生了解阿尔特多菲在这幅画中表现的“全球疆界”:画家引领我们的视线穿越整个地中海地区!画面中央是东地中海和塞浦路斯;越过狭长的地峡是红海;红海右侧是埃及和尼罗河,尼罗河三角洲被准确的描绘为7块;左侧是波斯湾;而高耸的山峰下是巴比伦塔。

■ 对现实的记录

示例作品:《自由领导人民》

1.基本信息:布面油画,尺寸:325厘米×260厘米,1830年创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2.历史史实:《自由领导人民》这件作品直接取材于法国的1830年七月革命。

3.绘画技巧:主体人物(即赤裸着上身、左手握枪、右手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作为画面中心的女神,处在稳定的三角构图的制高点。她手中的旗帜色彩是画面最鲜艳夺目的色彩。身体的比例也比画面中的其他人物大一些。开阔的空间衬托出自由女神丰硕的身躯,这也和画前部密集杂乱的人群形成了对比。

4.画家情感:《自由领导人民》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是对现实斗争的歌颂。

第五篇: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属于欣赏•评述单元。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雕塑实体,一块大理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设疑导入)出示一块大理石。

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1501年,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米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阶段:

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3、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4、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重点语:《张弓的赫拉克勒斯》:粗犷、奔放、现代感。《河流》:象征性。

5、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

6、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三)感悟体验阶段

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吗?

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

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归纳巩固阶段。

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

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

(五)课后拓展

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 教学反思:学生明白美术课与文化课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九年级学生,之所以忽视美术学习,是他们认为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好与否无所谓。其实,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艺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

第二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认知目标:在对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表现方法回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水墨表现新方法,并欣赏具有创新意味的当代水墨山水画,在欣赏和对比中感受和了解新水墨山水特点及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水墨表现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课的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出示课题

二、新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教师设问:

1、这幅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何新的特点?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三、教师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找出不足进行调整。

四、学生作业评价

互评,教师评,小组评价

要求每小组推选出一幅作业,并请作者相互评价

五、新课结束

教学反思: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而言,它大致经过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三个阶段。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美术获得。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对国画的认识,教师总结: 国画就是中国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材料,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创造出来的画。国画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水墨画就是在传统技法上不断的创新,水墨画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富有韵味,是中国画特有的美感。

二.技法探究:

1.学生做水墨游戏:(1)让学生动手用笔着淡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浓墨点在其上。(2)让学生动手先用干浓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淡墨点在其上。(3)先用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色在其上点几笔。(4)先用色在宣纸上涂一笔,后用墨点几笔。

学生做完后,互相观赏评论。教师总结:刚才大家做的几种笔墨游戏,就是水墨画的几种表现方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这也是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之处。

2.用多媒体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师生共讨作品中的韵味: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学生体验:(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使画面富有新意。

第四课

熟悉的韵律

教材分析

本课比较抽象,较难把握。虽然初三的学生已有了初

一、初二美术学习的基础,对各种事物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该课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解析和引导。

教材要求我们在进行探索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我们绘画的元素(如线条、色彩等),在自主或合作中进行创新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体验与探索绘画、音乐中的旋律和美感、感受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运用通感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并使作品具有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教学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体验探讨研究绘画与音乐等学科之间的共通及联系,并能运用通感的手法,以熟悉的韵律,流动的音符为学生打开创造之门,培养创新综合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一、知识与能力。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优秀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色彩、线条等方法进行绘画练习,注意把握好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的绘画和音乐作品,使学生能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手段,体验艺术作品的共通之处。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音乐则更是这些花季少年的最爱,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开始就以学生刚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译林版初三上册第11课)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进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本课通过“自主探寻”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美的旋律探索适当的表现方式。

三、合作学习法:以相同的学习任务和爱好自由组成学习合作小组,通过“学生作业”环节中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完成作业。

四、拓展延伸法:拓展与延伸是综合•探索课的关键之所在,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或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学习绘制动漫、动画或MTV。

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美术和音乐作品,多媒体演示设备及美术课笺,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及动画、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另外美术课笺的制作和印刷及绘画工具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在学生准备中,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最后不要忘记带好各自的绘画工具及材料。

关于教学思路,首先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学生刚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进入课题。接着在新授时,第一个环节我准备了两首音乐,一首是来至于费翔《故乡的云》,一首是花儿乐队的《嘻唰唰》,这两首音乐,其中一首舒缓,一首激越,很显然两种音乐表现风格会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如果这时就要求学生将视觉的绘画和听觉的音乐直接等同起来,可能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表情来体现自己现在的内心感受,要知道表情是能够看到的,那我们这个阶段的目标就实现了。第二个环节则通过让我们欣赏几米的连环画《遇见》、杜菲的《向德彪西致敬—1》及奥基弗的作品《蓝与绿》,使我们从具象到抽象的画面中去体会音乐和绘画的联系,进行分析和师生交流,明确色彩表现音乐的内涵,让学生通过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手段去体验艺术的共通之处。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的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自主探寻”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去探寻绘画、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和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并在这里运用设置互动小游戏,让学生来选择最符合的画面,探寻表达旋律的各种表现形式。最终师生交流探寻结果,填写美术课笺,为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做出最理想的铺垫。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而自由组合的学习合作小组,更是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等进行了最大的优化,必将为学生在美术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在“学生作业”环节要求学生可以分小组合作,当然,自由组合时学生人数不能太多,4人左右最理想。可以围绕同一音乐主题,运用较统一的表现形式来合作完成作业。

最后,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检阅,也是学生成果的一次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各组选出一幅或一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评价与拓展

其实,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

1、美术课笺中“你的课堂随录”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

2、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在这个环节我又增加了关于音乐与画面的联想是有时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不同的个体对作品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绘画和音乐表达方式中的通感,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融合起来时,要求学生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而部分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动漫、动画甚至MTV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与成长。

苏州园林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园林建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我国民居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主要是实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对中国园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说明;第二段对中国园林的分类、设计思想、艺术手法作了介绍;第三段讲的是欣赏方法与欣赏要点;然后是分别介绍拙政园、网师园、圆明园与颐和园。

民居建筑一节,首先强调了其实用性及民居的分类,然后对南、北及少数民族民居分别加以概括的介绍。

对我国园林与民居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民居建筑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于建筑的审美的提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提问、欣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要素:

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

中国园林三大要素:

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

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最佳位置,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点常互为对景。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

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

远借 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

邻借 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 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 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 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园林的景的欣赏

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

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

动观(类似欣赏短片)

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

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

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 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

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2~4层,每层16间,多的有32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三、四层开小窗。)

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 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

少数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搂,便于防御

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课后思考题:

l 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

l 当今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同园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

中国画欣赏——古代壁画 教学目地A

1、通过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壁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审美意识;

2、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重 点 赏析汉魏、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特点,比较娄睿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在前面一节中,我们开始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绘画,哪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国画的基本材料有哪些呢?(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哪大家知不知道最早的中国画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呢? abc 最早的中国画是出现在一些岩洞里,这些形式叫岩画,不过它与其说是画,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字,因为其功能只是简单的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最多还能表达人们的一种理解和愿望,还没有具备审美的功能。那么,真正具备了绘画作品审美功能的绘画,应该是随后出现的壁画。【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壁画?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和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陕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二、规模较大的汉墓壁画——河北望都东汉壁画。

据墓中题记推测,墓主人是一位高级宦官(东汉宦官浮阳侯孙程)。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及东西耳房、中室及东西侧房、后室及北壁小龛等构成。因早年被盗,前室只存壁画。在前室四壁和通道两侧画有官吏和祥瑞动物,画高1.4米,43厘米以下为鸟兽,上部为人物,中间一条1厘米的黄边分开。在官吏图像旁边均有隶书写的官名,如“辟车五百”为一武官,短衣着鞋,拱手肃立。用线粗犷流畅,比较注重神气的刻画,能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作不同的刻画,相貌神态各一。由此可能看出壁画的作者无论是专业画师还是民间画工,都是具有相当水平的。

三、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水平、规模都有了发展。——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墓主人娄睿是北齐武明皇太后之侄,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太师,是北齐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娄墓同墓道、甬通、墓室在部分组成,现存壁画71幅,面积200.55平方米,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戎马生涯和生活场景;第二部分描绘了墓主人死后升天,回归西方净土的虚幻境界。整个壁画组成了一幅人间生活场景与神怪传说合为一体的壮阔画面。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妙,在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史上都是空前的,可视为南北朝时期壁画艺术的优秀代表。

娄睿墓壁画虽然继承了汉代墓室壁画以铁线勾勒形象,单纯粗犷的风格,并继承了自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的人物画技法。在形象塑造上,更注重人物表情和马匹神态的刻画。造型逼真,用线刚柔并济,并有意识的运用了色彩晕染法、明暗映衬、远近对比的方法,使形象更具空间感和真实感,与汉画只注重动态,用笔稚拙率真的面貌拉开了距离。此外,此作者有很强的空间经营能力,既我人通常讲的构图。在作品中,作者巧妙的将人物、马匹、仪仗安置在长卷式构图中,且穿插、藏露有序。层次繁复、变化多端,既有时间序列感,又有浩繁场面的空间感。

四、佛教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了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里,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abc 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甘肃省,现存有自北魏至元代的佛教石窟492个,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作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反映了自北魏以后,近千年古代艺术发展的成就,是我武了解学习古代历史、宗教、文化、风俗、绘画艺术的重要博物馆。abc 《九色鹿本生故事》:位于莫高窟第257窟,是其中优秀代表作之一,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的动人故事而绘。

九色鹿本生,或称鹿王本生。所谓本生故事,是批佛经中把印度民间流传的种种舍已助人的行善故事,附会成佛祖释迦牟尼前生前世的事迹。该壁画是说有一人个人落水呼救,正逢九色鹿从河边经过,将其救起,落水人为感谢救命之恩,愿为九色鹿寻找水草。九色鹿不图感恩,只求落水人不要透露她的住处,落水人应诺而去。这时王后夜梦一鹿,身有九色,双角如银。次日便与国王说梦,并请求国王下令捕捉,要剥皮取角做服饰和扶柄。于是国王便下令重金悬赏。落水人暗思,发财的机会到了,便向国王告了密,并领兵进山捕捉。九色鹿被重兵包围,九色鹿质问国王,是谁透露我在这里,国王指落水人,九色鹿义愤填膺,向国王揭露了落水人如何忘恩负义。国王听后谴责落水人不义,立即释放九色鹿回山,并下令全国,若有捕捉九色鹿者诛九族。落水人遭到报应,周身遍出毒疮,王后也因阴谋没有得逞,愤然而死。

该画采取了横卷式构图。故事情节分为九个场面,从画面的两端向中间发展,到中间逐渐形成高潮而结束。这幅画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装饰风格,画面以人物为主,平列安排,山石树木仅作衬景,土红地色上配青山绿水,并点缀花草。背景处理采取水不容泛,人大于山,人大于屋,房屋不画前墙可窥内庭的表现形式,不追求立体的空间感和比例关系。

在构图上,则依照故事中所出现的景物作统一布置。南端是水,北端是宫殿,中部是途中,不拘泥于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然人物、动物、自然环境相统一,特别突出了九色鹿高雅坦然的神态。因而使画面有整体感。

在色彩上,画面以土红涂地,青、绿、黑、白、赭色错杂其间,有浓丽、淳厚、质朴之美。

在线描上,大胆地用了白粉线,饱满、圆润、遒劲有力,加上凹凸晕染,更增加了物体质感的表现。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通过动态,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人物神情的表现。如落水者长跪宫外,合掌向国王告密的卑微神态;国王扬手作势似乎在说什么,王后撒娇似的把右臂搭在国王的肩上,长裙下露出的光脚,翘起的拇趾,似在不自觉的晃动。这些细节的刻画描写,生动的表现了王后正在唆使国王加害九色鹿的阴暗心理。更突出的是九色鹿与国王相遇时,九色鹿理直气壮地站在国王面前,陈述救护落水人经过的场面,九色鹿显得那么坦然高大。这些都反映了画家对九色鹿舍已救人、不图报答的正义行为和良好美德的赞许,同时也看出画家以美的形式表现惩恶扬善这一严肃主题所倾注的感情。

五、元代壁画——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永乐宫:是元代道教建筑。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1959年因修三门峡水库,按原样迁至山西芮城县北部龙泉村。永乐宫元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重要古建筑群。abc 《朝元图》:位于三清殿内,以8个身高3米以上的主像为中心,画身高2米以上的群仙就有280余尊。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壁画完成于1325年,殿中供奉着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像(已毁),和三清像相配的是殿四周的壁画。全部壁画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朝元图》。(三清:道教的一个基本概念: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朝元:指360个值日神去朝谒道教的最高主宰元始天尊)

教学反思:在美术教学中我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重要的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戒骄戒躁,各项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长挑剔目光的赞许。

下载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最新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

    第1课雪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册的第1课,旨在放松学生心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魁力。下雪是自然现象,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景观。这节课要求学生们回忆下雪的情景,表述感受,用绘......

    苏少版2018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

    五年级美术上册 船教案 苏少版

    船 教学目标 : 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4五年级美术下册《海洋生物》教案 苏少版(★)

    《海洋生物》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美术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1、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以及......

    六年级美术上册 木版画教案 苏少版

    最新版 木版画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版画艺术的情感 2、了解版画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木版画基本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木版画 二、......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

    五年级美术上册 山水画教案 苏少版

    山 水 画 教 学 目 标 情感目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山水画的兴趣,继承传统文化的欲望。 认知目标:简略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及学习山水画的方法。 操作目标:练习点叶树的简单......

    四年级美术上册 藏书票 教案 苏少版

    藏书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藏书票作品,了解藏书票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 2.尝试用纸版画的方法制作造型新颖、别致的藏书票的作品。 3.培养学生爱读书和爱护书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