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兴趣一般分为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一般认为,个体兴趣指的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不断发展的、一种相对稳定持久且与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有关的动机取向、个人倾向或个人偏好,它与知识、价值观及积极感情相联;而情境兴趣则发生在环境中的某些条件"刺激或特征具有吸引力并为个体所认识的那一刻。
第二篇:兴趣与学习
《兴趣与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较低。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包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直接兴趣和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作用;
2、讨论并提供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
3、通过讲述兴趣与学习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认识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2、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讲述和讨论【课前准备】准备多个因为对某件事感兴趣而坚持钻研,最终获得成功的科学家等的事例。【教学时间与场地】
(一)教学时间:1课时
(二)教学场地:课室
【教学步骤】
1、讲故事导入课题。故事的题目是《我追到了流星雨》。故事内容:说的是一个初中生对观察流星雨很感兴趣,于是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准确的预测流星雨的到来。为了实现他的这一个梦想,他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很多书都很枯燥,但是因为他对流星雨太感兴趣了,他坚持看。后来他又发现,有关流星雨的最先进的资料在美国,也就是说是英文资料,于是他刻苦学习外语,并阅读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凭借他对流星雨的浓厚兴趣,他坚持不懈,最后,他是唯一一个初中生和很多专家一起准确的预测到了下一次流星雨到来的准确时间。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回答。师: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影响很大,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兴趣与学习”。板书:兴趣与学习
2、让同学们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兴趣与学习”的故事。老师进行总结并引出“兴趣有助于学习”。师:其实,因为对某些东西感兴趣而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例子和故事有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知道的例子和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生:讲故事。师:同学们想想,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个人在从事活动中能否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因素,也就是说,兴趣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以使我们充满热情,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对学习不感兴趣,被迫的去学习,是很难学好的。板书:兴趣有助于学习
既然这样,我们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学习不是就不那么难了吗?
3、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科目,为什么对这些科目感兴趣,以及这些兴趣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并进行总结。
师:我现在就想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最感兴趣的科目是什么,你们为什么对这些科目感兴趣,这些兴趣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生:谈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出来的。师:这些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对某一个科目有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对这个科目感兴趣,很多时候这种兴趣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板书: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师:同时,我也相信在座的同学也会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因为老师在中学时代也有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我想问一下同学了,你们不感兴趣的科目是什么?为什么对这些科目不感兴趣呢?我还会进一步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对这些感兴趣呢?这些兴趣是不是也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呢?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之中进行引导,并总结同学的回答)
5、引导到学习上,讨论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师:不管我们对学习是否感兴趣,我们都是要学的,而且大家都是希望学好的。那么我现在就想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呢?(板书: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呢?)讨论之后请每一个小组说出一种方法好不好!生:讨论并回答。
6、老师介绍培养兴趣的方法。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既然大家有这么好的方法,为什么不自己尝试一下呢?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那就是:把兴趣同我们的目标、同我们的理想结合起来。(板书:把兴趣同我们的目标、同我们的理想结合起来。)这一点极其重要。试想一下,假如说我们想当一名飞行员,我们首先具备的就是体能,所以必须加强体育锻炼,那么,体育,就必需学好;同时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关于机械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学好物理学、数学等等;而且我们还要有看云识天气的本领,所以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天文、地理知识……最后我们发现,我们必须学好现在课程表上所罗列的所有科目,我们很可能不是对所有的科目都感兴趣,但是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肯定会去有意识的培养,最后对我们所学的所有科目,对我们的学习,产生兴趣。
7、总结。
师:好了,通过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兴趣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知道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并讨论了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作为这一节课程的结束语:一旦我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我们便会努力的去追求,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学习也是如此。往往学习兴趣师我们克服一切学习困难的最根本动力。
4.请同学们讲述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为什么对这些科目不感兴趣,以及这些同学在生活中的兴趣,为什么对这些感兴趣,然后谈及理想。
第三篇:学习兴趣课题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最近在办公室常常听到一些教师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他还是一问三不知。”“没法!这些学生根本不想学!那么风华正茂的学生,何以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通过多次听课和调查学生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为什么呢?老师没有把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落实。教学改革年年喊,但“年年岁岁花相似”,板着脸孔说教,老一套“填鸭式”教学方法却根深蒂固。这样下去,兴趣从哪来,恐怕是索然寡味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跟上改革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意学呢?为此,我提出:“初中语文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研究”的课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希望通过研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何谓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员的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汲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如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能完善一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激活学习的主体,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就能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佳的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就能和谐发展,也就能更好的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达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
(四)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是指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学生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在学校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通过教师自身努力,为语文学习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树立大语文的思想,克服大多数人在教育上的短视行为,为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在美美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
(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语文学习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3)构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外学习能力(4)探索课堂内外指导的策略
(5)以课内带课外的学习模式,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调查法。查阅各类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理论专著,学习中外名师经验指导研究工作。
2、学生调查法,用问卷形式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兴趣范围、学习能力以及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唤醒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研究的过程
1、制定课题研究方向
2、拟订研究计划
我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09.9——2009.10),实施阶段(2009.10——2010.7),总结阶段(2010.7——2010.10)。
3、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
经过广泛调查、查阅资料,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精心设计的导语激趣; 以独特的板书艺术激趣;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游戏激趣;以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激趣。
(2)实施阶段
①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目标。
②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③积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评比,并积极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④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3)总结阶段
①反馈评价,总结实践经验,进行小范围的经验推广。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接受总课题组的评估和验收。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1、前期调查。为了了解我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我进行了“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期调查。调查采用记名和无记名问卷式调查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内容:
1、你喜欢现在的语文课吗?
2、你喜欢参加什么样的语文活动?
3、你认为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你认为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5、你认为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助你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吗? 调查对象:八年二班全体学生
2、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教学改革
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学习的具体要求,我对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相应对策并予以实施:
(1)语文教师本身缺乏个人魅力,不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
旧有模式的语文教学,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情绪,学生当然就不会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缺少兴趣,无论教师在讲台上怎样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已经恹恹欲睡。虽说每节课教师都在认真的准备,但对于学生来说最终的学习效果却很不好。
相应的对策: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
要想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老师,那么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自己独有的教学魅力。而教师最重要的魅力又在于聪慧,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会缺少尊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博览群书,要广泛的涉猎,一定要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史籍,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试想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把语文课上涉及的历史故事脱口而出,那么学生一定会非常敬佩自己的老师,有了崇拜之情,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课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我在讲授《孔已己》这篇课文时提到了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他并不是作者本人或者是当时社会中的真实人物,而是作者根据当时社会一个叫“亦然先生”的人物原型加工而来的,学生对于“亦然先生”这个人物原型很感兴趣,都想知道他究竟和孔乙己有什么相似之处,于是我就开始给学生讲关于“亦然先生”的故事,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语文课没有一个学生溜号,从这以后学生经常希望我在语文课上给他们讲解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每讲完一个故事,我感觉学生对我的崇拜感就越强,由不愿意上语文课到喜欢上语文课。
(2)语文课前导语枯燥或者是千篇一率,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更为注重的是整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而往往忽视了每节课的导语的设计,语言非常的苍白,千篇一律的是:今天我们来学习某某课文,这样的导语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语文课的学习中。上课伊始就缺少热情,可想而知,整节课的学习效果也会非常的差。
相应的对策: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内容精心设计导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设计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良好的开端。它就像一块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导语设计的好,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景中。比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时,上课伊始,我就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电影《南京、南京》的片段,学生原本懈怠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影片中的场面所吸引,所有的学生都马上变得严肃起来,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充满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的表情。这样自然而然的我就引出了对这篇课文的讲解。学生听得很认真,对整篇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把握也很到位。
(3)语文课缺少独特的的板书设计
传统的语文课,在教师的板书这一环节,几乎每天都是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在黑板上写出课文的题目和作者,写写生字、解词。学生对于教师究竟写了些什么根本是毫不关心,更别提他们能对老师的板书感兴趣了,所以直接导致,板书环节只能是在浪费教师的宝贵的教学时间,于是一些教师干脆就省去了板书这一个环节。
相应的对策:钻研板书艺术,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创新。
“板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钻进去,教师会多一些乐趣,学生更会多一些乐趣。”教师板书设计的好,的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板书并不全是为了让学生抄,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板书的时候故意写错字,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同学的引以为戒。还可以请学生板书,让学生板书回答问题,或归纳所学内容、知识点。这样在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书法能力。有一次我在讲解文学名著《骆驼祥子》的时候,我故意把祥子的祥字多写了一点,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我的这个小小的计谋,于是我就让一些平时就比较爱马虎的学生也到黑板写,结果他们无一例外都和我写的一样,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去接受而不是质疑,面对学生这一现状,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纠正,马上请心细的学生到黑板去纠错,并给予纠错的同学以奖励。从此以后,我的每次板书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去观察,每次我的小错误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
(4)语文课堂整体气氛沉闷压抑
现在的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很大,因此教师的个人情绪尤其是不好的情绪往往容易被带到课堂之中,可能是和课堂无关的一件事,很有可能会让教师的情绪变得很坏,带着这样的坏情绪走入课堂,可想而知,学生就会感到格外的压抑。
相应的对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一种愉悦的,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时可站起来质疑,突出学生主体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坚决杜绝因为自己的坏情绪对学生训斥性的评价,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丰富、鼓励性的评价去营造和谐的氛围。即使是批评,也要用婉转的语言。比如,语文课之前学生无论犯了什么错误,绝不把这种坏情绪带入到课堂之中,一定要微笑着面对每节课,在语文课上,无论学生回答问题对于错,都尽量的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你回答的很好,但是能不能再从哪个方面分析一下,能不能再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对于那些语文学习比较费劲的学生,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在问题中找到自己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5)课堂组织形式单一,多数时间都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写,长此以往,学生就像雏鸟一样只是在等待食物,而不会自己寻找食物,只会单纯的背诵,不会自己分析,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对语文课的基本兴趣。
相应的对策: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爱玩、好胜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我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力求多样化,既有讨论、交流,还有充分的合作。09年学校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在实践中完善了小组合作的竞争体制,经常采用8人小组讨论交流、8人小组展示成果的方式,学生们自己发现、研讨、解决问题,让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学习完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为配合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锻炼胆量提高能力。我还在语文课上经常搞一些小组竞争抢答、小辩论、读课文比赛、背课文接龙游戏、文言知识竞赛等,这些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时,因为文章要求全篇背诵,虽然文章很短,但是学生对于背诵文言文历来存在着抵触情绪的,为了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我采取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背诵,看哪个小组在用时少的前提内背的准确。采用这个方法,让全班的每个学生都在最短的时间记住了这篇课文。
(6)语文课只是单纯的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内,没能进行必要的课外迁移。
传统的语文课学生已经习惯了在教室这个狭窄的空间学习,每节课都是面对着老师和黑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想象力匮乏,作文语言苍白毫无个人情感而言,学生已经失去了对语文课根本的兴趣。
相应的对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课堂迁移到教室外,让学生在大的空间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收获成功,像辩论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手抄报评比等多种活动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完《空城计》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搜集《三国演义》中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情节,然后让学生自由组织人选,进行改编、整理、加工,自制道具,然后在学校的小礼堂进行表演,舞台上的每个学生个个神采飞扬,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小说中的人物,通过自主、合作,在表演中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悟。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范进中举》等选自文学名著的课文时,我们就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并举办一些活动来巩固阅读成果,例如“名著人物大家评”,或“假如我是某某”“如果我是生活在三国”,以及围绕名著中的人物举办故事会等等。我还引导学生注重整合探究,联系其它学科学语文。例如:在教学古诗《西江月》(辛弃疾)一文时,我是这样处理课堂教学的。在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来再现古诗情境,学生们通过画诗、演诗、仿写诗等形式更深刻的理解了古诗、深刻感受到了诗情画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完《水调歌头》这首词后,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跟在后面轻唱,让他们用歌声来表现出苏轼对家乡弟弟的思念之情。在讲解借物抒情作文写法的时候,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之中,让他们真正的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去描写笔下的物进而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一)在理论探索意义方面
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策略教学的精髓,建立了语文学习兴趣的新框架,构建了“语文学习兴趣”的分层整合。
(二)在学生学习方面
1、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以前提升了两倍。
2、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浓厚,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教大的提高。我班学生隋情和丁曜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在教师水平提高方面
教学艺术不断的成熟,上出了很多精彩的公开课。(四)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实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便利。
五、问题与讨论
1、因为种种原因,课题实验过程中有些环节不够规范严密,对于一些活动的过程缺乏系统的跟踪指导和及时的记录存档。
2、做到了时间落实、指导落实、活动落实,但是有个别项目没能做到检查落实。今后要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进展检查、督促、交流、评价。进一步探索、研究出适合激发和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3、本课题实验预设时间为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人的兴趣受个性品质、外界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它具有可变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人生的历程是漫长的,学生能否在今后更长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仍需我们持续的关注。
第四篇: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应该创设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内和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动形式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芬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瑞士现代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愿望,兴趣滋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谓,而厌学、不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却发现不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会使用是最终目的,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参与到英语教育过程中,使用进而掌握英语就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所在的学校是一处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住宿生,因此只依靠学生们自己平时搜集,开创一些活动形式就是不现实的了,因此就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利用绝大部分的在校时间,通过课上和课下创设的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快乐。我们于2007年申请了“创新多种活动方式,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并与2008年开始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校的英语教师能找到更多的有效途径,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参与,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同学们使用英语的频率和效果;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们合作学习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为学生今后成功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和积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生因年龄特征的因素,学习兴趣也不是稳定的,持久不变的。一旦失去兴趣,厌烦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开创多种活动形式,就成了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著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Mr.West所说的 “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 “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会学”。因此,无论课堂上下,还是校园内外,都尽量形成一种说英语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说英语,进而学会使用英语,这是我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三、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兴趣能产生动力,情感能激发兴趣。”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1.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主阵地
初中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应该是我们教学考虑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使用情景教学是使知识与情感交流畅通无阻,直接提高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引起学生,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语言来创设教学情景,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和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真实表达来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类操练来认知巩固知识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们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主阵地。因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条件和设施是有限的:教室里没有电脑、幻灯机等教学设备,更谈不上语音室、语言实验室等,学生大都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缺乏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没有较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因而,农村中学的学生缺乏听力训练及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同学们只有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和与同学们的配合,才能是自己的英语成绩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们对英语感兴趣与否与课堂上教师预设的一些任务,设计的一些活动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实践证明:以一种或两种形式为主,辅之以其它形式教学,效果较好,而长时间地采用一种形式教学,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抑制。因此,我们下大力气结合学校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着力对“课堂导入,课堂操练和作业设置”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对这些环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记忆的能力。
2.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必要延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身处改革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角色,调整教学策略;还要求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通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如果英语学习通过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么学生就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学生的参与意识随之不断增强,交流方式也将由课内活动的单、双向交流,转为多向交流的方式。课外活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口语脱口秀、演讲比赛、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生活Party都可适时地引入英语教学。
另外,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有其独特的意义:(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关“手抄报,英语脱口秀和作文”比赛,在活动中渗透英语文化,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一)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实践经验证明:采用生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初学英语的同学,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握良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上课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基本上靠上课完成。因此,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如何安排好教学步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始至终地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平淡无奇、呆板无味的教学方法只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发掘自我,尽情地、自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能力。同时,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在交流中,寻找差距,不断自我鞭策,相互激励。通过一些可行的课外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乐在其中”,为他们今后的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认
识和情感会逐步加深。特别是在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会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学生一旦体验到学生的成功,其动力就会越来越大,学生的点滴进步有时自己是觉察不到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更加发愤的学习,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对这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五)重视情感,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学生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中,心情舒畅,才能使已有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途径:
——课内:创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情景导入 2.课堂操练活动 3.兴趣作业的设置
4.日积月累,稳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课外: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多种活动形式 1.手抄报比赛
2.“英语脱口秀”比赛 3.作文比赛 4.我行我秀 5.图解美文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和谈话,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适合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4.逆向培植法:据学情调查资料,在班级中把学生按兴趣强弱搭配编入各学习兴趣小组。比如,学习小组每天考两个单词,成绩中等的学生人小组长,这样调动了中等生的学习热情。
5.活动强化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读书角、猜谜、小品表演、竞赛、办手抄报、才艺大比拼、脱口秀、英语作文比赛,让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增强参与意识。
6.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7.理论联系实际法:收集和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
七、研究过程
结合我校和英语课题组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
本阶段主要是进行课题前期准备和开题工作。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题组的开题仪式和实验教师的技能培训;(2)草拟、修改、形成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展开工作;
2.第二阶段:自我剖析阶段(2008年5月---2008年6月)(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摸清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状况。(2)教师根据问卷情况,写出反思体会。
3.第三阶段:学习新理念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本阶段主要是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自己阅读专业书籍、建立教育教学博客等方式学习新理念,为课题的实践奠定初步的思想基础。
4.第四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4月)
(1)“课堂情景导入”小课题研究和举办手抄报比赛(2008年10月-2009年4月)
(2)“课堂活动设计”小课题研究和举办“英语脱口秀”比赛(2009年4月-2009年12月)
(3)“作业的有效设计”小课题研究和举办作文比赛(2009年12月-2010年6月)
(4)“图解美文小课题”研究(2010年3月-2010年5月)
5、第五阶段:经验总结,成果推广(2010年8月---10月)(1)教师撰写课题研究体会。
(2)对课题及实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写出书面报告。(3)准备资料,申请验收。
第五篇: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在每节课的导入时,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和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对于这种课件的整个环节设置,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认真思考、质疑和辨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并提出能否用碳酸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酸制取二氧化碳,再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答案。然后诱导学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如何熄灭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能够享受成功的喜乐。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