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办法
166号(5月26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财务行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财务监督和费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二级核算质量,勤俭办行,努力降本增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省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基本规范》等法律、规章,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维护财经纪律,监督检查和完善经营目标责任制,加强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和监督。
第三条 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处理。
第四条 总行财务会计部门负责本行(包括系统内所辖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收支管理制度。
第五条 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令、法规和各项财务制度,以业务经营为中心,树立效益观念,编制财务报告,组织财务收支、核算和管理,审查资金和财产余缺的处理,参与业务经营和管理,办理年度决算,编制财务报表,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实施财务检查和监督,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章 财务会计
第六条 财务会计是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经营决策,考核内部经济效益,加强成本管理,指导财务活动,开展财务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 财务会计由财务收入、支出、盈利或亏损、利润分配四个部分组成。财务会计的编报内容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成本、营业外支出、税金及附加、盈利或亏损、利润分配等。
第八条 财务报告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依据利率政策、年度信贷计划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劳资计划、成本率、费用率,并考虑影响本年财务收支的新因素,提出本年度本单位的有关数据,由财务会计部门审核后汇总编制。
第九条 财务会计部要定期检查分析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及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行长室根据财务会计部提供的财务情况报告,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确保经营成果。
第三章 所有者权益和负债
第十条 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对本行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第十一条 资本金不得随意改变,如需增减,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二条 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的差额(包括溢价净收入),资产重估确认价值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接受捐赠的财产等,计入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可以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第十三条 负债包括吸收的各项存款、各项借入资金、金融机构往来资金、各种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其它负债。
第十四条 负债按偿还期限划分为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债务。包括定期存款、长期借款、应付长期债券以及长期应付款等。
流动负债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偿还的债券。包括活期存款、短期借款、应付短期债券、预提费用、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第十五条 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金融政策、法规,不得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以及付费标准并应适时合理地调整负债结构,努力降低筹资成本。
第十六条 负债均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发行债券按债券面值计价,实际收到的价款超过或者低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以前一次或分次冲减或增加利息支出。发行债券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在债券到期以前一次或分次摊入成本。
第十七条 以负债形式筹集的资金(包括发行债券和各类定期存款)按上级管理部门规定的适用利率分档次按规定期限计提应付利息,计入成本。活期存款和其它短期负债直接计入相关利息支出科目。
第四章 资
产
第十八条 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类。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各种短期贷款、短期投资等。长期资产包括中长期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以及除上述各项目以外的其它资产。对各类资产要加强管理,应做到:
(一)降低非盈利、低盈利资产占比,提高资产营运能力;
(二)合理资产投向,提高盈利资产收益水平;
(三)积极转化风险资产,加强资产保全,防止资产流失;
(四)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第十九条 现金资产管理要求:
(一)认真办理日常的现金收付,保证现金核算的真实、准确,做到“账实相符”。
(二)认真做好现金的保管、押运、调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各类现金资产的安全。
(三)按人民银行规定比例,按时计算、足额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
(四)合理制定库存限额,在保证支付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现金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发放贷款本金应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并按规定的利率和计息期限计算应收利息。其中:贴现贷款应以贴现票据的面值计价。
第二十一条 发放的抵押贷款应按实际支付给借款人的金额计价,抵押品应及时办理表外核算和登记。
第二十二条 贷款呆准备金及其它风险准备金的提取与使用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审批、分级核销制度。
第二十三条 投资业务由总行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统一办理,未经批准各支行(部)不得进行各类投资活动和证券买卖。第二十四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不含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不含20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电子设备、机具设备、其它固定资产等。
第二十五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物品,为低值易耗品。下列物品,不论单位价值大小,均为低值易耗品:密押机、点钞机、铁皮柜、保险柜、打捆机、计息机、记账机、验钞机、印鉴鉴别仪、微机及打印机、打码机、压数机、打孔机等。低值易耗品可一次或分期摊入成本。采用分期摊入成本的,摊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第二十六条 无形资产的价值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自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成本。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法律和合同或申请书中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使用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法定有效使用期限与合同或申请书规定的受益期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二)法律无规定有效使用期限,合同或申请书规定有受益年限的,按合同或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
(三)法律、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使用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预计的受益期确定;
(四)受益期限难以预计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确定摊销。
第二十七条 无形资产转让,包括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无形资产转让的净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均应计入当期其它营业收入。转让使用权的无形资产,仍应作为本行拥有的资产进行核算,保留原账面价值。
第二十八条 开办费自营业之日起,要在不少于5年内分期摊入成本。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不得计入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其它长期待摊费用应作为递延资产核算,在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第二十九条 其它资产主要包括自身的被冻结存款、被冻结物资以及涉及法律诉讼中的财产等。这类财产应设立专户,单独核算。
第五章
成本及费用
第三十条 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有关的各项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以及其它营业支出等,按规定计入成本。
第三十一条 成本核算,要严格区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成本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息支出。指以负债形式筹集的各类资金(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资金),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分档次提取的应付利息和国家政策允许列支的其它利息支出。
(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指与中央银行、其它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往来发生的利息支出。其中如有当年应支付而未支付的利息,应逐笔计算应付利息,计入当年损益。
(三)手续费支出。指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支出。
(四)在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营业及管理费用,分为:人员费用、营运费用和专项费用,具体包括:业务宣传费、印刷费、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运转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卫费、保险费、邮电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审计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外事费、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劳动保险费、失业保险金、公杂费、差旅费、水电费、会议费、低值易耗品摊销、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租赁费、修理费、取暖及降温费、绿化费、董事会费、税金、专项奖金、上缴管理费、会费、住房公积金、其它费用等。
(五)其它营业支出。在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不属于以上四项的其它成本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呆准备金及坏损失、盘亏与毁损、汇兑损失、投资业务发生的损失等。
第六章 营业外收支及税金
第三十二条 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财务收支。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净收益、扣款收入、出纳长款收入、因债权人的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出纳短款、固定资产净损失、无法确定赔偿责任的差错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非常损失、赔偿金、违约金等。
第三十三条 各项营业外收支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批,慎重处理,据实列支。
第三十四条 按规定核算、缴纳税金和有关规费。第七章 利润及分配
第三十五条 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相抵的净额组成。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成本
第三十六条 利润总额按有关规定作纳税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三十七条 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利润在所得税前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可以在五年内延续弥补。五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弥补。
第三十八条 税后利润,按以下顺序分配:
(一)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二)提取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10%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三)提取一般准备(具体比例由董事会确定);
(四)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五)依据法定程序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第八章
财务报告与评价
第三十九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括性书面文件,是检查政策执行情况、考核经营计划、进行财务分析、评价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各支行(部)应定期提供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有关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四十条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业务状况表及其它附表。汇总编报的各种财务报表应一律折合为人民币。外汇财务应另行编制外币报表,作为汇总报表的附件上报。
第四十一条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财务管理职能化的必要手段,必须按照经济核算的原则,充分运用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和调查掌握的情况,剖析一定时期的财务收支情况,评价财务成果,预测财务前景,从而总结经验,提出措施,改善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十二条 财务分析要报送上级部门,有关情况还应在内部作适当披露,便于指导和监督,不断改进财务管理工作。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和修订。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办法 133号(5月18日)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不良资产处置行为,明确工作要求,防范道德风险,提高资产处置效率,根据银监会财政部《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处置、不良资产工作人员是指:
(1)不良资产是指本行在经营中形成的不良贷款(四级、五级分类中的后三类,十级分类中的后四类)、抵债资产等。
(2)不良资产处置是指本行对不良资产开展的资产处置前期调查、资产处置方式选择、资产定价、资产处置方案制定、审核审批和执行等各项活动。
(3)不良资产工作人员是指本行参与不良资产管理及处置的相关人员。第三条本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规定,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处置价值最大化。
第四条不良资产工作人员与债务人、担保人、资产受让方、受托中介机构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应当回避。
第五条实行不良资产处置尽职问责制。在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过程中,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本办法规定的,按本行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第二章资产管理要求
第六条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不良资产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1)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协调;
(2)不良资产处置尽职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3)建立各支行不良资产管理台账,定期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并汇总上报不良资产各类报表;
(4)制定不良资产下降和控制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定期监测和考核;(5)组织建立不良资产信息反馈和服务网络;
(6)对支行上报的不良资产处置申请及方案进行审核,并按程序规定会同支行对处置方案进行调查论证和评估;
(7)将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提请资产处置委员会研究审批;
(8)对资产处置委员会批准的处置方案配合相关支行组织实施。第七条总行资产处置委员会负责不良资产处置方案的审批。
第八条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对全行不良资产清收的指导、督促、服务工作。支行行长具体负责本支行不良资产的管理工作,对每笔不良资产制订清收处置计划,分解落实任务,督促检查制度执行和清收处置计划落实情况,抓好考核奖惩,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第九条支行应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对每笔不良资产必须明确管理责任人(原则上由原第一责任人负责管理)。其职责和要求是:
(1)做好不良资产档案管理,全面搜集、核实和及时更新债务人(担保人)的资产负债、生产经营、涉诉情况等信息资料,搜集、核实的过程和结果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记载并归入档案。认真整理、审查和完善不良债权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管理资料;
(2)密切监控主债权诉讼时效、保证期间和申请执行期限等,及时主张权利,确保债权诉讼时效连续;
(3)密切关注抵押(质)物的管理情况、完好程度等,发现缺损及价值的不利变化,及时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4)调查和了解债务人(担保人)的其他债务和担保情况以及其他债权人对债务人(担保人)的债务追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6)及时发现债务人(担保人)主体资格丧失,隐匿、转移和毁损资产,擅自处置抵押物或将抵押物再次抵押给其他债权人等有可能导致债权被悬空的事件或行为,采取措施制止、补救和进行必要说明,并报告支行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7)严格执行本行《贷款风险预警制度》,及时分析和发现债务人(担保人)的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并书面上报总行风险管理部;
(8)建立不良债权台账,及时登记变动情况,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第十条支行应加强抵债资产管理,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本行《待处理抵债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做好抵债资产的经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重要权证实施专人集中管理。第三章资产处置前期调查尽职要求
第十一条支行及不良资产工作人员处置不良资产前,应对拟处置资产开展前期调查分析。前期调查分析应充分利用现有档案资料和日常管理中获得的各种有效信息。当现有信息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出入或重大变化时,应进行现场调查。
第十二条前期调查主要由支行客户经理(或由总行风险管理部委派人员)负责实施,必要时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或参与。调查的重点是:
采用保证担保方式的不良资产,应着重调查债务人的资产状况、变现的可能性及履约能力,同时还应调查分析保证人的代偿能力和代偿意愿,为选择处置方式提供依据; 采用抵(质)押方式的不良资产,在调查债务人资产状况和履约能力的同时,着重调查抵(质)押物的种类、数量、权属状况(到有关部门查询核对)、质量状况、新旧完好程度、市场价值、欠缴土地出让金(租金)和拖欠基建款情况、是否可办理过户或转让、变现的可能性及可变现数额,并同抵(质)押物清单进行核对,如有缺损需查明原因,为确定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对于经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破产或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的债务人及其他回收价值低的资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和重点调查。
前期调查还应调查和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内部操作手续是否合法、合规、符合操作程序规定,有否风险预警并采取了有效的资产保全措施。
第十三条支行和总行风险管理部在前期调查时应做到双人到场,记录调查过程,整理分析并妥善保管各类调查资料和证据材料。重要项目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前期调查资料和调查报告应对后续资产处置方式选择、定价和方案制作等形成必要的支持。
第十四条负责调查的不良资产工作人员应保证在调查报告中对可能影响到资产价值判断和处置方式选择的重要事项不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和误导性陈述,并已对所获信息资料的置信程度进行了充分说明。
第四章资产处置方式选择与运用尽职要求
第十五条支行和总行风险管理部及不良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在选择与运用资产处置方式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和风险控制原则,合理分析,综合比较,择优选用可行的处置方式,并提供相关依据。
第十六条对债权类资产进行追偿的,包括直接催收、诉讼(仲裁)追偿、委托第三方追偿、破产清偿等方式。
(1)采用直接催收方式的,应监控债务人(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变化等情况,及时发送催收通知,及时收回回执并妥善保存,尽可能收回贷款本息。当直接催收方式不能顺利实施时,应及时调整处置方式;
(2)采用诉讼(仲裁)追偿方式的,应在论证诉讼(仲裁)可行性的基础上,根据债务人(担保人)的财产情况,合理确定诉讼时机、方式和标的。并按照生效法律文书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债务人(担保人)履行或申请执行,尽快回收现金和其他资产。对违法、显失公平的判决、裁决或裁定,应及时上诉。必要时,应提起申诉,并保留相应记录;
(3)采用委托第三方追偿债务方式的,应在对委托债权价值做出独立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委托债权追偿的难易程度、代理方追偿能力和代理效果,合理确定委托费用,并对代理方的代理行为进行动态监督,防止资产损失。采用风险代理方式的,应严格委托标准,择优选择代理方,明确授权范围、代理期限,合理确定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等内容,并加强对代理方的监督考核;(4)采用债务人(担保人)破产清偿方式的,应参加债权人会议,密切关注破产清算进程,并尽最大可能防止债务人利用破产手段逃废债。对破产过程中存在损害债权人利益和显失公平的裁定应及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第十七条对债权进行重组的,包括以物抵债、修改债务条款、资产置换等方式或其组合。(1)采用以物抵债方式的,应严格执行本行《待处理抵债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重点关注抵债资产的产权和实物状况、评估价值、维护费用、升(贬)值趋势以及变现能力等因素,谨慎确定抵债资产抵偿的债权数额,对剩余债权继续保留追偿权。应当优先接受产权清晰、权证齐全、具有独立使用功能、易于保管及变现的实物类资产抵债。在考虑成本效益与资产风险的前提下,及时办理确权手续;
(2)采用修改债务条款方式的,应对债务人(担保人)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谨慎确定新债务条款,与债务人(担保人)重新签订还款计划,落实有关担保条款和相应保障措施,督促债务人(担保人)履行约定义务;
(3)采用资产置换方式的,应以提高资产变现和收益能力为目标,确保拟换入资产来源合法、权属清晰、价值公允,并严密控制相关风险;
(4)采用以债务人分立、合并和破产重组为基础的债务重组方式的,由总行风险管理部在得到有权部门批准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操作,相关支行积极给予配合。
第十八条对不良资产(抵债实物资产)进行转让的,包括拍卖、竞价转让和协议转让等方式,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行《待处理抵债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第十九条对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处置的资产进行租赁的,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行《待处理抵债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确保租赁资产的安全和租赁收益。第二十条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资产损失进行内部核销,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行呆账贷款核销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五章资产处置定价尽职要求
第二十一条处置不良资产(接收以物抵债、转让或出售不良资产)原则上必须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来确定价值。对大宗资产(100万元以上)和难以估价的资产原则上应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价值评估。支行和总行相关部门对中介机构的评估报告应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发现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误导性陈述和适用方法明显不当等问题时,应向中介机构提出书面疑义,要求其做出书面解释。
对一些单项、小额、简单且价值易于确定的资产可由本行风险管理部进行价值评估,评估程序应合法合规,要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定价。
对不具备评估条件的不良资产和其他特殊情况本行可以同债务人(担保人)、买受人协商定价。
第二十二条中介机构评估价和总行内部评估价是不良资产定价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决定因素,还应在综合考虑国家有关政策、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法律权利的有效性、评估(咨询)报告与尽职调查报告、债务人(担保人)或承债式兼并方的偿债能力与偿债意愿、企业经营状况与净资产价值、实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交易案例、市场招商情况与潜在投资者(或买受人)报价等影响交易定价的因素,同时也因关注定价的可实现性、实现的成本和时间,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定价。
第二十三条采用拍卖、竞价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原则上必须设置底价(保留价),并将底价设置严格保密,不得公开。确定底价时,要对资产评估价、同类资产市场价、意向买受人询价、拍卖机构建议拍卖价进行对比分析,考虑本地市场状况、拍卖(竞价)付款方式、成交可能性及快速变现等因素,合理确定底价。
对无法采用拍卖、竞价方式处置的不良资产,应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广泛招商以及交易结构设计等手段,利用市场机制发掘不良资产的公允价值。第二十四条不良资产定价程序和审批:
(1)支行对拟处置不良资产,根据上述定价原则、方式和要求,经会办小组集体研究提出处置建议价;
(2)总行风险管理部对基层提出的建议价进行初审,并进行调查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资产处置委员会研究;
(3)资产处置委员会审定后,由支行填列处置审批表,逐级审批。第六章资产处置方案制定、审批和实施尽职要求
第二十五条支行处置不良资产,除账户扣收和直接催收方式外,应制定处置方案。方案制定人员应对方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承诺不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和误导性陈述。第二十六条制定处置方案应做到事实真实完整、数据正确、法律关系表述清晰、分析严谨。主要包括:处置对象情况(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良资产数额、处置时机判断、处置方式比较和选择、处置定价和依据以及交易结构设计等内容。还应对建议的处置方式、定价依据、履约保证和风险控制、处置损失、费用支出、收款计划等做出合法、合规、合理的解释和论证,并最大限度地收集能支持方案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的证据材料。第二十七条不良资产处置方案审核和审批要求:
(1)支行对拟处置不良资产,根据本办法规定和尽职要求,制定处置方案,经会办小组集体研究初定方案,报总行风险管理部审核。支行对提出的方案和意见负责;
(2)总行风险管理部对支行提出的处置方案进行初审,并对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必要时可进行独立地调查论证,提出审核意见报资产处置委员会。审核部门和审核人员对审核意见负责;(3)资产处置委员会审定。
第二十八条除接受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有终结性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裁决的资产处置项目外,不良资产处置方案须资产处置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九条支行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处置方案实施,如确需变更,条件优于原方案的,应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报备。劣于原方案的,应重新上报审批并取得同意。有附加条件的批准项目应先落实条件后再实施。总行风险管理部应参与、配合和监督支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跟踪了解合同履行或诉讼案件进展情况。
第三十条不良资产处置中,参与购买者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存在关联关系。
关联方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应充分披露处置有关信息;如存在其他投资者,向关联方提供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投资者。
第三十一条支行对处置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为阻力或干预,应依法采取措施,并向支行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对因故无法实施的项目应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处置策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总行风险管理部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加强资产处置管理,确保资产处置过程、审核审批程序和履约执行结果等数据资料的完整、真实。第七章尽职检查监督要求
第三十三条总行稽核部负责不良资产处置尽职检查监督,其职责是:(1)负责不良资产处置尽职检查监督;
(2)组织开展对不良资产处置等工作的尽职检查(至少每半年一次);(3)监督尽职检查监督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尽职检查监督;
(4)审核尽职检查监督人员出具的尽职检查报告,并负责送交总行领导和有关部门;(5)对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人员是否尽职提出初步意见。
(6)定期向上级监管部门报送不良资产处置尽职检查监督工作情况。第三十四条尽职检查人员应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操守、专业知识、监督能力和相关工作经验,并不得直接参与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处置、定价、审核和审批工作。第三十五条尽职检查人员工作职责是:
(1)认真学习本岗位所要求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2)定期对不良资产处置进行尽职检查监督;
(3)对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人员是否尽职实事求是做出评价。第三十六条尽职检查监督人员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人员进行独立的尽职检查监督,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环节有关人员依法合规、勤勉尽职的情况,并形成书面尽职检查报告。
第三十七条支行和总行相关部门应支持尽职检查监督人员独立行使检查监督职能。检查可采取现场检查或非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八条总行资产处置委员会和经营管理层对于尽职检查监督人员发现的问题,应责成相关部门和相关支行及人员纠正或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跟踪整改结果。
第三十九条支行和总行所有部门及个人不得直接或间接干扰和阻挠尽职检查监督人员的尽职检查监督工作,不得授意、指使和强令检查监督部门或检查监督人员故意弄虚作假和隐瞒违法违规情况,不得对尽职检查监督人员或举报人等进行打击报复。第八章责任认定和免责
第四十条实行不良资产处置尽责责任追究制度。第四十一条责任认定部门和程序:
(1)风险管理部应根据各支行以及尽职检查监督人员的检查结果,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人员是否尽责进行责任认定,并按照总行相关制度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资产处置委员会审定;
(2)资产处置委员会审定后,报有权审批人批准。责任认定部门和人员应对认定结果负责。
责任认定时如涉及到认定部门和人员,应当回避。
(3)认定后的责任按总行规定交人事和监察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十二条资产处置委员会对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人员的未尽职行为做出处罚决定后,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如有不服,可向责任认定部门申述理由,申请复议一次。责任认定部门应指定尽职检查监督人员进行补充检查,对责任认定结论和处理意见进行复议,并报资产处置委员会再次审定后,再报有权审批人批准。
第四十三条具有以下情节的,将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1)利用内部信息,暗箱操作,将资产处置给自己或与自己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机构或人员,非法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2)泄露本行商业秘密,获得非法利益;
(3)利用虚假拍卖、竞价和协议转让等掩盖非法处置不良资产行为;
(4)为达到处置目的人为制造评估结果,以及通过隐瞒重要资料或授意进行虚假评估;(5)超越权限和违反规定程序擅自处置资产,以及未经规定程序审批同意擅自更改处置方案;
(6)未经规定程序审批同意,放弃不良资产合法权益;
(7)伪造、篡改、隐匿、毁损资产处置档案,遗失重要法律文件,导致无法主张合法权利;(8)未按本办法规定要求尽职操作,致使不良资产的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值;(9)与债务人(担保人)串通,违反规定抬高价格接受以物抵债;(10)其他违反本办法要求的行为。
第四十四条对直接或间接干扰和阻挠尽职检查监督人员的尽职检查监督工作,故意隐瞒违法违规和失职渎职行为,或对尽职检查监督人员或举报人等进行打击报复的单位和人员,应认定并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尽职检查监督人员在检查监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认定并依法、依规从严追究其责任。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和修订。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办法
133号(5月1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不良资产处臵行为,明确工作要求,防范道德风险,提高资产处臵效率,根据银监会财政部《不良金融资产处臵尽职指引》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处臵、不良资产工作人员是指:
(1)不良资产是指本行在经营中形成的不良贷款(四级、五级分类中的后三类,十级分类中的后四类)、抵债资产等。
(2)不良资产处臵是指本行对不良资产开展的资产处臵前期调查、资产处臵方式选择、资产定价、资产处臵方案制定、审核审批和执行等各项活动。
(3)不良资产工作人员是指本行参与不良资产管理及处臵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 本行在处臵不良资产时,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规定,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处臵价值最大化。
第四条 不良资产工作人员与债务人、担保人、资产受让方、受托中介机构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在不良资产处臵中应当回避。
第五条 实行不良资产处臵尽职问责制。在不良资产管理和处臵过程中,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本办法规定的,按本行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章 资产管理要求
第六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不良资产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1)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协调;(2)不良资产处臵尽职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3)建立各支行不良资产管理台账,定期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并汇总上报不良资产各类报表;
(4)制定不良资产下降和控制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定期监测和考核;
(5)组织建立不良资产信息反馈和服务网络;
(6)对支行上报的不良资产处臵申请及方案进行审核,并按程序规定会同支行对处臵方案进行调查论证和评估;
(7)将不良资产处臵方案提请资产处臵委员会研究审批;(8)对资产处臵委员会批准的处臵方案配合相关支行组织实施。
第七条 总行资产处臵委员会负责不良资产处臵方案的审批。
第八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对全行不良资产清收的指导、督促、服务工作。支行行长具体负责本支行不良资产的管理工作,对每笔不良资产制订清收处臵计划,分解落实任务,督促检查制度执行和清收处臵计划落实情况,抓好考核奖惩,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第九条 支行应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对每笔不良资产必须明确管理责任人(原则上由原第一责任人负责管理)。其职责和要求是:
(1)做好不良资产档案管理,全面搜集、核实和及时更新债务人(担保人)的资产负债、生产经营、涉诉情况等信息资料,搜集、核实的过程和结果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记载并归入档案。认真整理、审查和完善不良债权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管理资料;
(2)密切监控主债权诉讼时效、保证期间和申请执行期限等,及时主张权利,确保债权诉讼时效连续;
(3)密切关注抵押(质)物的管理情况、完好程度等,发现缺损及价值的不利变化,及时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4)调查和了解债务人(担保人)的其他债务和担保情况以及其他债权人对债务人(担保人)的债务追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6)及时发现债务人(担保人)主体资格丧失,隐匿、转移和毁损资产,擅自处臵抵押物或将抵押物再次抵押给其他债权人等有可能导致债权被悬空的事件或行为,采取措施制止、补救和进行必要说明,并报告支行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7)严格执行本行《贷款风险预警制度》,及时分析和发现债务人(担保人)的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并书面上报总行风险管理部;
(8)建立不良债权台账,及时登记变动情况,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第十条 支行应加强抵债资产管理,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本行《待处理抵债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做好抵债资产的经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重要权证实施专人集中管理。
第三章 资产处臵前期调查尽职要求
第十一条 支行及不良资产工作人员处臵不良资产前,应对拟处臵资产开展前期调查分析。前期调查分析应充分利用现有档案资料和日常管理中获得的各种有效信息。当现有信息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出入或重大变化时,应进行现场调查。
第十二条 前期调查主要由支行客户经理(或由总行风险管理部委派人员)负责实施,必要时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或参与。调查的重点是:
采用保证担保方式的不良资产,应着重调查债务人的资产状况、变现的可能性及履约能力,同时还应调查分析保证人的代偿能力和代偿意愿,为选择处臵方式提供依据;
采用抵(质)押方式的不良资产,在调查债务人资产状况和履约能力的同时,着重调查抵(质)押物的种类、数量、权属状况(到有关部门查询核对)、质量状况、新旧完好程度、市场价值、欠缴土地出让金(租金)和拖欠基建款情况、是否可办理过户或转让、变现的可能性及可变现数额,并同抵(质)押物清单进行核对,如有缺损需查明原因,为确定处臵方案提供依据;
对于经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破产或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的债务人及其他回收价值低的资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和重点调查。
前期调查还应调查和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内部操作手续是否合法、合规、符合操作程序规定,有否风险预警并采取了有效的资产保全措施。
第十三条 支行和总行风险管理部在前期调查时应做到双人到场,记录调查过程,整理分析并妥善保管各类调查资料和证据材料。重要项目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前期调查资料和调查报告应对后续资产处臵方式选择、定价和方案制作等形成必要的支持。
第十四条 负责调查的不良资产工作人员应保证在调查报告中对可能影响到资产价值判断和处臵方式选择的重要事项不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和误导性陈述,并已对所获信息资料的臵信程度进行了充分说明。
第四章 资产处臵方式选择与运用尽职要求 第十五条 支行和总行风险管理部及不良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在选择与运用资产处臵方式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和风险控制原则,合理分析,综合比较,择优选用可行的处臵方式,并提供相关依据。
第十六条 对债权类资产进行追偿的,包括直接催收、诉讼(仲裁)追偿、委托第三方追偿、破产清偿等方式。
(1)采用直接催收方式的,应监控债务人(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变化等情况,及时发送催收通知,及时收回回执并妥善保存,尽可能收回贷款本息。当直接催收方式不能顺利实施时,应及时调整处臵方式;
(2)采用诉讼(仲裁)追偿方式的,应在论证诉讼(仲裁)可行性的基础上,根据债务人(担保人)的财产情况,合理确定诉讼时机、方式和标的。并按照生效法律文书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债务人(担保人)履行或申请执行,尽快回收现金和其他资产。对违法、显失公平的判决、裁决或裁定,应及时上诉。必要时,应提起申诉,并保留相应记录;
(3)采用委托第三方追偿债务方式的,应在对委托债权价值做出独立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委托债权追偿的难易程度、代理方追偿能力和代理效果,合理确定委托费用,并对代理方的代理行为进行动态监督,防止资产损失。采用风险代理方式的,应严格委托标准,择优选择代理方,明确授权范围、代理期限,合理确定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等内容,并加强对代理方的监督考核;
(4)采用债务人(担保人)破产清偿方式的,应参加债权人会议,密切关注破产清算进程,并尽最大可能防止债务人利用破产手段逃废债。对破产过程中存在损害债权人利益和显失公平的裁定应及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第十七条 对债权进行重组的,包括以物抵债、修改债务条款、资产臵换等方式或其组合。
(1)采用以物抵债方式的,应严格执行本行《待处理抵债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重点关注抵债资产的产权和实物状况、评估价值、维护费用、升(贬)值趋势以及变现能力等因素,谨慎确定抵债资产抵偿的债权数额,对剩余债权继续保留追偿权。应当优先接受产权清晰、权证齐全、具有独立使用功能、易于保管及变现的实物类资产抵债。在考虑成本效益与资产风险的前提下,及时办理确权手续;
(2)采用修改债务条款方式的,应对债务人(担保人)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谨慎确定新债务条款,与债务人(担保人)重新签订还款计划,落实有关担保条款和相应保障措施,督促债务人(担保人)履行约定义务;
(3)采用资产臵换方式的,应以提高资产变现和收益能力为目标,确保拟换入资产来源合法、权属清晰、价值公允,并严密控制相关风险;
(4)采用以债务人分立、合并和破产重组为基础的债务重组方式的,由总行风险管理部在得到有权部门批准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操作,相关支行积极给予配合。
第十八条 对不良资产(抵债实物资产)进行转让的,包括拍卖、竞价转让和协议转让等方式,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行《待处理抵债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
第十九条 对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处臵的资产进行租赁的,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行《待处理抵债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确保租赁资产的安全和租赁收益。
第二十条 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资产损失进行内部核销,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行呆账贷款核销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五章 资产处臵定价尽职要求
第二十一条 处臵不良资产(接收以物抵债、转让或出售不良资产)原则上必须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来确定价值。对大宗资产(100万元以上)和难以估价的资产原则上应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价值评估。支行和总行相关部门对中介机构的评估报告应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发现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误导性陈述和适用方法明显不当等问题时,应向中介机构提出书面疑义,要求其做出书面解释。对一些单项、小额、简单且价值易于确定的资产可由本行风险管理部进行价值评估,评估程序应合法合规,要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定价。
对不具备评估条件的不良资产和其他特殊情况本行可以同债务人(担保人)、买受人协商定价。
第二十二条 中介机构评估价和总行内部评估价是不良资产定价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决定因素,还应在综合考虑国家有关政策、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法律权利的有效性、评估(咨询)报告与尽职调查报告、债务人(担保人)或承债式兼并方的偿债能力与偿债意愿、企业经营状况与净资产价值、实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交易案例、市场招商情况与潜在投资者(或买受人)报价等影响交易定价的因素,同时也因关注定价的可实现性、实现的成本和时间,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定价。
第二十三条 采用拍卖、竞价方式处臵不良资产的,原则上必须设臵底价(保留价),并将底价设臵严格保密,不得公开。确定底价时,要对资产评估价、同类资产市场价、意向买受人询价、拍卖机构建议拍卖价进行对比分析,考虑本地市场状况、拍卖(竞价)付款方式、成交可能性及快速变现等因素,合理确定底价。
对无法采用拍卖、竞价方式处臵的不良资产,应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广泛招商以及交易结构设计等手段,利用市场机制发掘不良资产的公允价值。
第二十四条 不良资产定价程序和审批:(1)支行对拟处臵不良资产,根据上述定价原则、方式和要求,经会办小组集体研究提出处臵建议价;
(2)总行风险管理部对基层提出的建议价进行初审,并进行调查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资产处臵委员会研究;
(3)资产处臵委员会审定后,由支行填列处臵审批表,逐级审批。
第六章 资产处臵方案制定、审批和实施尽职要求 第二十五条 支行处臵不良资产,除账户扣收和直接催收方式外,应制定处臵方案。方案制定人员应对方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承诺不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和误导性陈述。
第二十六条 制定处臵方案应做到事实真实完整、数据正确、法律关系表述清晰、分析严谨。主要包括:处臵对象情况(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良资产数额、处臵时机判断、处臵方式比较和选择、处臵定价和依据以及交易结构设计等内容。还应对建议的处臵方式、定价依据、履约保证和风险控制、处臵损失、费用支出、收款计划等做出合法、合规、合理的解释和论证,并最大限度地收集能支持方案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的证据材料。
第二十七条 不良资产处臵方案审核和审批要求:(1)支行对拟处臵不良资产,根据本办法规定和尽职要求,制定处臵方案,经会办小组集体研究初定方案,报总行风险管理部审核。支行对提出的方案和意见负责;
(2)总行风险管理部对支行提出的处臵方案进行初审,并对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必要时可进行独立地调查论证,提出审核意见报资产处臵委员会。审核部门和审核人员对审核意见负责;
(3)资产处臵委员会审定。
第二十八条 除接受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有终结性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裁决的资产处臵项目外,不良资产处臵方案须资产处臵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九条 支行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处臵方案实施,如确需变更,条件优于原方案的,应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报备。劣于原方案的,应重新上报审批并取得同意。有附加条件的批准项目应先落实条件后再实施。
总行风险管理部应参与、配合和监督支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跟踪了解合同履行或诉讼案件进展情况。
第三十条 不良资产处臵中,参与购买者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存在关联关系。
关联方参与不良资产处臵,应充分披露处臵有关信息;如存在其他投资者,向关联方提供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投资者。
第三十一条 支行对处臵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为阻力或干预,应依法采取措施,并向支行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对因故无法实施的项目应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处臵策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加强资产处臵管理,确保资产处臵过程、审核审批程序和履约执行结果等数据资料的完整、真实。
第七章 尽职检查监督要求
第三十三条 总行稽核部负责不良资产处臵尽职检查监督,其职责是:
(1)负责不良资产处臵尽职检查监督;
(2)组织开展对不良资产处臵等工作的尽职检查(至少每半年一次);
(3)监督尽职检查监督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尽职检查监督;
(4)审核尽职检查监督人员出具的尽职检查报告,并负责送交总行领导和有关部门;
(5)对不良资产处臵工作人员是否尽职提出初步意见。(6)定期向上级监管部门报送不良资产处臵尽职检查监督工作情况。
第三十四条 尽职检查人员应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操守、专业知识、监督能力和相关工作经验,并不得直接参与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处臵、定价、审核和审批工作。
第三十五条 尽职检查人员工作职责是:
(1)认真学习本岗位所要求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2)定期对不良资产处臵进行尽职检查监督;
(3)对不良资产处臵工作人员是否尽职实事求是做出评价。第三十六条 尽职检查监督人员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对不良资产的处臵工作人员进行独立的尽职检查监督,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环节有关人员依法合规、勤勉尽职的情况,并形成书面尽职检查报告。
第三十七条 支行和总行相关部门应支持尽职检查监督人员独立行使检查监督职能。检查可采取现场检查或非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八条 总行资产处臵委员会和经营管理层对于尽职检查监督人员发现的问题,应责成相关部门和相关支行及人员纠正或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跟踪整改结果。
第三十九条 支行和总行所有部门及个人不得直接或间接干扰和阻挠尽职检查监督人员的尽职检查监督工作,不得授意、指使和强令检查监督部门或检查监督人员故意弄虚作假和隐瞒违法违规情况,不得对尽职检查监督人员或举报人等进行打击报复。
第八章 责任认定和免责
第四十条 实行不良资产处臵尽责责任追究制度。第四十一条 责任认定部门和程序:
(1)风险管理部应根据各支行以及尽职检查监督人员的检查结果,对不良资产的处臵工作人员是否尽责进行责任认定,并按照总行相关制度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资产处臵委员会审定;
(2)资产处臵委员会审定后,报有权审批人批准。责任认定部门和人员应对认定结果负责。
责任认定时如涉及到认定部门和人员,应当回避。(3)认定后的责任按总行规定交人事和监察部门进行责任追究。第四十二条 资产处臵委员会对不良资产处臵工作人员的未尽职行为做出处罚决定后,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如有不服,可向责任认定部门申述理由,申请复议一次。责任认定部门应指定尽职检查监督人员进行补充检查,对责任认定结论和处理意见进行复议,并报资产处臵委员会再次审定后,再报有权审批人批准。
第四十三条 具有以下情节的,将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1)利用内部信息,暗箱操作,将资产处臵给自己或与自己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机构或人员,非法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
(2)泄露本行商业秘密,获得非法利益;
(3)利用虚假拍卖、竞价和协议转让等掩盖非法处臵不良资产行为;
(4)为达到处臵目的人为制造评估结果,以及通过隐瞒重要资料或授意进行虚假评估;
(5)超越权限和违反规定程序擅自处臵资产,以及未经规定程序审批同意擅自更改处臵方案;
(6)未经规定程序审批同意,放弃不良资产合法权益;(7)伪造、篡改、隐匿、毁损资产处臵档案,遗失重要法律文件,导致无法主张合法权利;
(8)未按本办法规定要求尽职操作,致使不良资产的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值;
(9)与债务人(担保人)串通,违反规定抬高价格接受以物抵债;(10)其他违反本办法要求的行为。
第四十四条 对直接或间接干扰和阻挠尽职检查监督人员的尽职检查监督工作,故意隐瞒违法违规和失职渎职行为,或对尽职检查监督人员或举报人等进行打击报复的单位和人员,应认定并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尽职检查监督人员在检查监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认定并依法、依规从严追究其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和修订。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农村商业银行亲属回避管理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亲属回避管理办法
120号(4月19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员工管理,促进员工依法从业、秉公办事,根据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要求,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亲属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两种形式。任职回避是指对需要回避人员实行的单位、部门间工作调整或分工调整的回避安排。
公务回避是指在涉及重要事项的研究、决定及执行或从事重要公务活动时,对需回避人员实行脱离事项实施过程或议事现场的回避安排。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行所有在岗员工。
第二章
回避范围
第四条
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必须按规定对一方当事人实行回避。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继父母、养父母、继子女、养子女;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以及继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
(四)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五)其他可能影响履职公正的亲属关系。第五条
任职回避范围
(一)本行员工之间存在第四条所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领导班子中任职,不得从事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工作;一方为领导班子成员的,另一方不得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信贷审查等工作。
(二)存在第四条所列亲属关系的双方,不得在本行同一机构或职能部门工作,不得从事有相互制约、监督关系的工作。
第六条
公务回避范围
各单位员工在从事纪检(监察)、审计、案件审理、干部考核、任免、奖惩、录用、调配、出国审批及某些专项业务审批、管理等公务工作中,涉及本人或者与本人有第四条所列亲属关系的,必须回避,不得参加有关调查、讨论、审核、决策,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施加影响。
第三章
回避原则和回避程序
第七条
亲属回避按以下原则进行:
任职级别不同的,由任职较低的一方回避,个别因工作特殊需要的,也可由任职较高的一方回避。
任职级别相同的,根据工作需要和当事人情况决定其中一方回避。
第八条
任职回避程序
(一)总行领导班子成员因工作变动或分工调整需回避时,本人应提出回避申请或由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回避建议,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党委作出回避决定。
(二)职能部门(支行)主要负责人因工作变动需回避时,本人应提出回避申请或由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回避建议,按照管理权限由有权部门作出回避决定。
(三)其他员工因工作变动需回避时,本人应提出回避申请或由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回避建议,按照员工管理权限进行审核后作出回避决定。
第九条
公务回避程序
(一)领导班子成员需回避时,本人应向本单位党委提出回避申请,党委按规定作出回避决定;本人未提出回避申请的,党委可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二)职能部门(支行)主要负责人、其他员工需回避时,本人应按照管理权限向主管单位或公务活动负责人提出回避申请,由主管单位或公务活动负责人作出回避决定;本人未提出回避申请的,主管单位或公务活动负责人可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三)特殊情况下来不及履行公务回避程序的,可由该项公务活动的负责人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第四章 回避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条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亲属回避工作的组织实施。属任职回避的,根据管理权限对回避对象实行异地调整或岗位轮换;属公务回避的,对在进行某项工作时应回避的对象实行告知制度。
第十一条 在录用、晋升、调配或履行公务时,所有员工有义务如实向所在单位、人力资源部申报应回避的亲属情况,人力资源部应进行认真的审核,对隐瞒不报的,予以批评教育并调整工作。应回避的人员,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应采取行政措施予以调整。
第十二条 解释、修订。第十三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办法由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农村商业银行科技部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科技部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软件开发、调测及使用,保证项目各阶段衔接顺畅,提高项目决策程序的科学性,确保全辖计算机安全、稳定运行,根据《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第三条 本办法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项目的立项、开发、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制度。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主要指应用开发类项目及优化改造类项目,基础设施类项目由省联社负责。项目所属的软、硬件购置,应包含在项目之中。
第五条 项目费用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的全部费用,具体包括: 1.前期费用。指项目立项前用于可行性研究、论证的所有费用。2.开发费用。指项目开发阶段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用于需求分析、技术实现、制度化、测试、试运行、验收等费用。
3.推广费用。指项目验收后,项目推广阶段发生的所有费用。
4.维护费用。指项目推广后,开发软件的局部修改、优化、维护的费用。5.软、硬件购置费用。第六条 项目开发方式: 1.科技部门自主开发。2.与公司合作开发。
3.外包。包括项目整体外包、部分外包。
第二章 项目立项
第七条 项目审批的原则是:业务需要,能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或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八条 项目立项的基本流程是:明确项目牵头组,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申请项目立项,立项审批。
第九条 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前,由项目牵头组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制订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
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批准后,项目牵头组向总行申请前期费用,并纳入预算,方可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涉及到聘请外部专家或咨询公司,需支付专家或咨询费用的,项目提出部门必须提交方案,报相关部门批准。
第十条 可行性研究工作须由业务需求部门和科技部门共同完成。需省联社计算机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必须在省联社计算机中心的指导下,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
第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提出部门编写完整的《项目需求书》。2.项目牵头组组织需求的评价分析。
3.技术开发部门提出可行的技术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若由外部公司提供方案,则须由科技部门审核后签署意见。
4.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不同实施方案的投入产出分析。5.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及解决措施。
6.项目开发周期测算。制订开发计划,跨项目必须列出分计划。7.费用预算。项目所需各项投入和支出计划,以及测算方法和依据。第十二条 可行性研究工作完成后,由项目牵头组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可申请项目立项。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如下:
1.项目牵头组提出立项申请。
2.科技部门负责对立项申请资料的完整性、前期工作的合规性、项目目标、《业务需求书》、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开发方式、项目预算以及其他重要事项进行审查,提出是否同意立项的建议。
3.总行决策机构批准或否决立项。
4.除个性化中间业务外,所有科技项目必须上报省联社审批。
5.由科技管理部门和项目牵头组组织招标、签约等商务活动。并组建项目开发小组(以下简称:项目组)
第三章 项目开发
第十三条 项目组正式成立后,进入项目开发阶段。项目开发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组的成员必须专职参加项目开发。
第十四条 项目经理采取指定、招聘等方式,由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牵头组、监察、人事部门共同审定。
项目经理根据授权对项目组全权管理。具体包括:按照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实现项目目标业务需求;组织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试运行;组织编写有关技术手册和操作手册;组织技术培训;配合项目牵头组进行项目推广;负责推广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应用开发类项目,应选配相关业务人员为项目副经理,负责相关业务需求的解释,把握业务需求实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组织业务测试、业务培训;组织编写业务培训教材;负责推广过程中的业务支持;负责管理制度的起草工作;协调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相关的其他问题。
第十五条 项目牵头组和科技管理部门应为项目经理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对于不称职的项目经理应报请领导及时撤换。重大项目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检查,并负责协调项目开发中的重大事项。
第十六条 《业务需求书》是应用开发类项目的开发依据。《业务需求书》一经确定,不得任意更改,确因业务发生调整需要变更的,由业务部门提供完整的需求变更说明,项目牵头组负责人审查后签字,提交项目组更改。变更导致增加的费用,按相关程序报批。
第十七条 项目牵头组负责项目开发技术环境的落实。
第十八条 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料、文档要按照科技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归档,不得散失,个人不得占有。
第十九条 项目组要定期向项目牵头组、科技管理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四章 项目的测试和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的综合测试和试运行:
1.项目开发完成后,需求提出部门应会同项目组制定测试案例和综合测试方案、提出测试申请。测试结束后出具《综合测试 报告》。
2.综合测试通过后,由项目组、项目牵头组、试运行机构共同组织项目的试运行。试运行稳定后,由试运行单位出具《试运行报告》。试运行时间一般不少于 1 个月。
第二十一条 申请项目验收必须提交完整的项目验收资料,包括: 《验收申请报告》《业务需求书》(应用开发类项目)、《项目需求说明书》(基础设施类项目)、业务需求变更文件、《综合测试报告》、《试运行报告》、《项目费用支出报告》(包括前期费用、开发费用和人员费用)以及项目技术开发阶段有关文档等资料。
第二十二条 成立项目验收组。成员组成:主要由项目牵头组、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人员参加,重大项目验收须聘请部分外部专家
第二十三条 项目投产须审核项目是否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一定时间的稳定试运行期并通过验收。2.使用人员、运行人员经过培训。3.具有系统监控、系统维护等手段。4.提供故障恢复手段。5.有资源使用分析报告。
6.具有运行投产的系统资源、环境及岗位人员的条件
第二十四条 牵头部门负责项目资料和验收结论的提交、审查、备案存档工作。
第五章 项目推广、维护
第二十五条 项目推广阶段工作包括业务培训、软件下发、安装调试、上线运行、技术支持等。
第二十六条 项目推广由项目牵头组、科技管理部门、项目提出部门、项目组共同组织。项目牵头组负责项目推广的总体部署和总协调。
第二十七条 在项目推广期间,项目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支持,对程序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测试。
第二十八条 在项目维护期内发现的软件问题或业务变化引发的需求变更,由应用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提出优化、修改意见,双方签字认定后,项目经理组 织人员进行修改、优化,费用在维护费中列支,应规定项目维护期,重大项目维护期应不少于项目推广后的一年时间。
第二十九条 项目维护期结束转入日常运行的技术支持工作应落实相关门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
第六章 项目费用管理
第三十条 项目费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项目决算不突破预算,项目费用支出按财务授权管理规定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执行;项目费用支出,一律在本级财务核算。
第三十一条 项目维护期结束后,项目牵头组应及时向财务部门申请办理项目决算。决算的内容包括:项目前期费用、开发费用、推广费用、维护费用、借用人员费用和设备、软件购置费用等。财务部门将决算报告报总行分管领导。
第三十二条 外包项目、合作开发项目由财务部门按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和金额,直接支付给公司,项目完成后,连同项目组发生的各项费用,由项目牵头组按程序办理决算。
第三十三条 费用在预算范围内的实报实销,超预算的要提交情况说明,按相关程序报批。
第七章 项目外包和合作开发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采取外包或合作开发方式: 1.外部公司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项目开发经验。2.能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产品。3.可显著降低成本,或赢得竞争优势。4.开发力量不足。
第三十五条 项目前期研究阶段应对项目开发方式进行评估,在立项申请报告中提出外包或合作开发建议。外包或合作公司的选择按照《江苏省农村信用社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对外包项目,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牵头组要委派指定专门人员参加项目设计、开发全过程,明确职责,确保项目按期交接。
第八章 软件版本控制
第三十七条 软件版本控制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文档、程序及其数据集合进行标识、分发、变更和保管的控制。
第三十八条 科技管理部门须制订软件版本管理办法,由专人对项目组正式移交的各种软件版本进行编号登记,归档管理,保证软件版本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与公司合作开发或外包开发项目应在开发合同中明确项目成果及版权的归属。
第三十九条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版本的控制由项目组委派专人负责。项目验收后,项目组应将最终的软件版本正式移交给科技管理部门。
第四十条 投产后软件版本的修改必须严格履行申请和审批程序。1.对于因业务变化或应用系统运行需要进行的软件修改,应用部门或运行机构必须提交经其负责人签字认可的书面申请。
2.申请经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批准后,由开发人员完成对软件的修改,经测试验证和项目实施管理部门审核后,由软件版本管理人员对软件版本进行归档。
第四十一条 软件版本的领用须进行严格控制。
1.领用人应提出书面申请,并报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2.软件版本管理人员进行领用登记后,把软件版本的备份交给领用人。第四十二条 未经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对软件版本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第九章 项目成果管理
第四十三条 项目推广运行后,科技管理部门将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的经济效益,软件质量、安全性、运行维护情况等跟踪调查。
第四十四条 项目文档必须完整、妥善保管。自行开发的项目文档由项目组负责整理;外包的项目文档由项目牵头组督促承包单位负责整理。科技部门按《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档案管理办法》负责文档的归档。
第四十五条 系统内自行开发的项目版权属开发单位所有。项目参加人员有义务维护版权所有者权益。对于窃取项目成果,泄露给外部公司或竞争对手的,6 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触犯法律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项目的转让 在不影响项目安全使用的前提下转让项目的使用权,必须由科技管理部门报分管领导审批,并实行有偿转让,合理收费。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和修订。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