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柳宗元《捕蛇者说》:2004-2009年中考真题(共6套打包)人教版

时间:2019-05-15 08:3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柳宗元《捕蛇者说》:2004-2009年中考真题(共6套打包)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柳宗元《捕蛇者说》:2004-2009年中考真题(共6套打包)人教版》。

第一篇:初中语文柳宗元《捕蛇者说》:2004-2009年中考真题(共6套打包)人教版

柳宗元《捕蛇者说》:2004--2009年中考真题汇编(共6套)

(2004年上虞市)

柳宗元笔下的“永之人”为何要争着去捕蛇呢?阅读后,请回答1—4题。(9分)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3分)

然得而腊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苛政猛于虎也().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2分)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2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参考答案:

1、(3分)把肉晾干 等待,含有“希望”之意 比

2、(2分)异 赋敛之毒甚是蛇

3、(2分)D

4、(2分)略

(2005年呼和浩特市)

用心

爱心

专心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0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彻: 齿: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1)傲尔远逝

译文:(2)斗折蛇行

译文:(3)犯寒暑

译文: 11.填空、简答。(3分)(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的(人名)。(1分)(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形成强烈反差。(2分)

参考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8.彻:笔直照射齿:年龄 9.B l0.(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3)冒着严寒酷暑

11.(1)唐柳宗元(2)动静结合“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

(2007年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1.选文作者是____(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____》。(2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

译文: 3.选文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参考答案:

4.(2分)柳宗元 《小石潭记》或《童区寄传》 5.(2分)说这些话(时),神情好像很悲伤。6.(3分)外形 毒性 药性

(2007年江苏省淮安市)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8分)

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

用心

爱心

专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殚其地之出()..③犯寒暑()④又安敢毒耶()..20.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22.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 参考答案

19.①使„„活下去 ②用完 ③冒着 ④怨恨 20.D

用心

爱心

专心

21.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②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22.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 乡邻: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 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 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乎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1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③又安敢毒耶().20.翻译下面的句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21.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22.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参考答案

19.使„„生(存)一天天 怨恨(3分,每词1分)

20.(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共3分,意思对即可,错漏字词,改变句意酌情扣分)

21.C(3分)

22.共3分,选段中有三处对比:

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考生答出任意一处对比,给2分)

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答出其中一种作用给1分)。

(2009年四川自贡市)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0—12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10.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久已病矣 病: 生病 .B.非死则徙尔 尔: 罢了 ..... C.则驰然而卧 驰然:放心的样子 .....D.谨食之 食:喂养 .

用心

爱心

专心

11.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将哀而生之乎? 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B.向吾不为斯役 向来我不做这份差使。C.号呼而转徙 大声哭喊着辗转迁移 D.虽鸡狗不得宁焉 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 12.下列对这段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这句话是蒋氏回答作者“更役复赋”全段话的纲。

B.这段文字的前一层回顾过去,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得非死即徙以至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

C.文段后一层叙述现在,以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

D.蒋氏的答话在叙述中直接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

参考答案 10.A 11.B 12 .D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柳宗元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

柳宗元

一、课文

二、文本解读(参见教学录像)

三、钱梦龙《捕蛇者说》教学录像评析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2,了解“蓄势”的写作方法(层层对比、铺陈排比)。

3,学习课文中的词句。教学方法

读读、问问、讲讲(教师讲、学生讲)课时安排

共3课时。自读,教读,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读情况,读讲第一段。1,检查第一段字词句。指名学生翻译课文,要求字字落实。教师提问重点字词和语句。

2,教师概括第一段内容:异:色 毒 用

问:重点强调哪一个字,为什么?

板书:捕蛇 纳税

问:为什么“争奔走焉”?“免税” 3,学生齐读第一段。4,再问“走”“焉”。

教学方法:读读、问问、讲讲。

二、讲读第二段。

(一)讲读前一部分(2-3小节)1,学生齐读第2小节。2,提问重点词句:

“专其利”、“则”“却”。教师概括落实。

“几死者数矣”、“貌若甚戚者”、“若毒之乎”“毒”“赋”的词义辨析。

(二)讲读第4小节 1,“涕”词义辨析

2,教师概括:捕蛇利与害之辩,纳税更不幸。板书:六十年存亡 逼租时安危平居时忧乐 3,问:三层如何划分?学生分层。

(三)讲读第一层 1,齐读第一层

2,逐句提问重点词句

乡民之生日蹙 殚 竭 3,提问讲解:对仗与对偶

4,提问讲解:顿 触 犯 辨析注释。5,提问讲解:十无一焉 古代分数表示法

6,提问讲解:排比句的作用 增强气势

(四)讲读第二层 1,齐读第二层 2,问:“哗然而骇者” 辨析注释 3,教师总结本层大意:逼租时安危

(五)讲读第三层

教师边问边总结:平居时忧乐

(六)提问概括以上三层要点:对比的作用

三、讲读第三段

1,问:下面哪句话表明全文中心?

教师概括并板书: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2,教师讲解全文写作方法:蓄势 手劈石碑

3,师生讨论本文蓄势的过程

4,师生讨论“立意非奇” 脱胎

四、布置作业

第三节课完成练习:《立意非奇,奇于蓄势――<捕>简析》

▲教例评析

1,这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教学的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语文读写听说能力),包括理解文言文字词句的能力和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同时,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丰富思想情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2,这次教学体现了钱梦龙“三主四式”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掌控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时时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论;以训练为主线(所谓训练,即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的实践操作),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积极的阅读、思考、讨论,在语文实践运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在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四种课型(方式)中,见到的是教读课,可以想见自读课和练习课。

3,教师强调对文言文词句的学习,要字字落实,教学中十分注重字词的辨析和语句的翻译,并能考定课本注释,表现出教师丰厚的学养。

4,读读、问问、讲讲的教学方法简便易行,操作得当。特别是提问明确具体而具有启发性,十分值得学习。

5,练习设计精当,读写结合。6,教态亲切自然,毫不夸张做作。7,以今天课程改革的观念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似乎有所不足。

四、文言文教学的要点 1,课文的字词句。包括字词的解释、语句的翻译、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汉语的句法特点等。

2,课文的内容。包括记叙文的人和事、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全文的主旨。

3,文章的写作特点。

4,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

五、文言文的教学过程和基本环节 1,简要导入新课。

2,必要的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3,诵读全文或重点段落,诵读指导。4,课文内容的解析,包括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语句的翻译,段落意义的概括。

5,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包括记叙文的人和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概括主旨。

6,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7,布置作业。

六、教案编写和听课记录(参见前文教学实录)

第三篇:《捕蛇者说》中考试题集锦

《捕蛇者说》中考试题集锦

一、柳宗元笔下的“永之人”为何要争着去捕蛇呢?阅读后,请回答1—4题。(9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3分)

(1)然得而腊之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3)苛政猛于虎也

().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2分)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二、(9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1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

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3分)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彻:

齿: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1)傲尔远逝

译文:

(2)斗折蛇行

译文:

(3)犯寒暑

译文:

4、填空、简答。(3分)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的(人名)。(1分)

(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形成强烈反差。(2分)

四、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4题。(12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岁赋其二()

(2)几死者数矣(..)

(3)更若役()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

4、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五、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

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1、选文作者是

(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2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译文:

3、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4题。(18分)

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殚其地之出()..

③犯.寒暑()

④又安敢毒.耶()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③又安敢毒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4、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八、捕蛇者说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

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B.谨食之,时而献焉(sì)食:吃 C.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从前 D.蒋氏大戚(qī)戚:悲伤

2.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4.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齿

5.(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蒋氏以捕蛇独存

B.乡邻之旦旦有是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6.“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是进也忧,退也忧

人不知而不愠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

(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2)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

9.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0.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九.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8.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要标一处)(1)虽鸡狗不得安宁焉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以尽吾.齿().

(3)则熙熙而乐()

(4)..今虽死乎此().

2、下面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吾恂恂而起 ..

其真无马耶

面山而居 ..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 又安敢毒耶

..

桓侯故使人问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3、这段文字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

”作对比(用原文语句回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十.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其()

谨()

之()

齿()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译文: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只有两次

B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大概两次

C.一年里犯死罪的人只有两个。

D.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人只有两个。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参考答案:

一、1、(1)腊:把肉晾干

(2)俟:等待,含有“希望”之意

(3)于:比

2、赋敛之毒甚是蛇

3、D

4、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

二、16.D 17.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18.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评分标准]:第16题3分。第17题3分。第18题3分。

三、8.彻:笔直照射齿:年龄

9.B

l0.(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3)冒着严寒酷暑

11.(1)唐柳宗元(2)动静结合 “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

四、(共12分)18.(1)每年

(2)几乎、多次

(3)更换

(4)冒着

(2分。答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19.(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分。意思对即可。“虽”、“安”、“毒”等关键词,译错2个扣1分。)20.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简单摘录原文,即使意思全对,也只能得2分。)21.(1)苛政猛于虎也。(2分,缺“也”不扣分。语言表达不同,意思对得1分。)

(2)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2分。意思相近8

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险”(猛虎伤人)各1分。字数不同,意思对得1分;字数相同,意思对,但结构完全不同,得1分。)

五、(7分)(4分)

柳宗元

《小石潭记》或《黔之驴》 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

毒性

药性

六、19.①使„„活下去 ②用完 ③冒着 ④怨恨

20.D

21.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②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22.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 乡邻: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七、19.使„„生(存)一天天

怨恨(3分,每词1分)20.(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共3分,意思对即可,错漏字词,改变句意酌情扣分)21.C(3分)

22.共3分,选段中有三处对比: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考生答出任意一处对比,给2分)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答出其中一种作用给1分)。

八、1.B 2.尽

困苦不堪

3..捕蛇

4..1(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2来过完我的岁月。

5.(1)AD BF CE(2)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6.蒋氏并不怨恨捕蛇这件差事,因为他认为:即使现在死在捕蛇上,比起乡邻的死已经晚多了,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7.C 8.1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第一次:乡邻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第二次:乡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9.D

10.苛政猛于虎也(或:赋敛之毒甚于蛇)

九、8.(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9.(1)小心(谨慎)

(2)年龄(岁月)(3)快乐的样子

(4)即使 10.B 11.驰然而卧(熙熙而乐)

十、1.那

小心的 它(代蛇)

年龄(岁月、日子)2.(献蛇)回来就可以很有味的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 3.A

4.B

第四篇: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及赏析2篇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及赏析1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jī)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lì),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ang,第二声)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dàn)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翻译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治疗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把它晾干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就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赏析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第二段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2、3、4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这几句话句子简短,语气急促。而且连用了三个“若”,表明“余”是面对面地与蒋氏交谈,态度是诚恳的,帮助对方的心情是急切的,办法也似切实可行。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他“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语气也十分肯定,表明了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这话怎么讲呢?蒋氏说了这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住了六十几年了,亲眼见到同村人的遭遇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柳文指要》引录了林西冲一文,算一笔唐代的赋税账:“按唐史,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国计薄》上至宪宗,除藩镇诸道外,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者,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不在此数,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而子厚之谪永州,正当其时也.”因知文中所言,自是实录。

第二层意思是:那些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的时候,到处狂呼乱叫,到处喧闹骚扰,那种吓人的气势,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而这时他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只见捕来的蛇还在,便可以放心地躺下了。他细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间把它当租税缴上去。回来后;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产,安度岁月。

第三层意思是:这样看来,一年当中他冒生命危险有两次,而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坦然快乐地过日子。哪像乡邻们天天都受着死亡的威胁呢?即使现在因捕蛇而丧生;比起乡邻们来,也是后死了。哪还敢怨恨捕蛇这个差使犯?

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貌若甚戚”,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汪然出涕”地恳求。完全是出于真情。蒋氏的话,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听来怎不令人心碎?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为的是让那些观察民俗的人知道苛重的赋税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及赏析2

原文:

捕蛇者说

唐代: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饥渴而顿踣一作:饿渴)

赏析: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第二段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2、3、4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这几句话句子简短,语气急促。而且连用了三个“若”,表明“余”是面对面地与蒋氏交谈,态度是诚恳的,帮助对方的心情是急切的,办法也似切实可行。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他“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语气也十分肯定,表明了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这话怎么讲呢?蒋氏说了这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住了六十几年了,亲眼见到同村人的遭遇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柳文指要》引录了林西冲一文,算一笔唐代的赋税账:“按唐史,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国计薄》上至宪宗,除藩镇诸道外,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者,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不在此数,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而子厚之谪永州,正当其时也.”因知文中所言,自是实录。

第二层意思是:那些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的时候,到处狂呼乱叫,到处喧闹骚扰,那种吓人的气势,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而这时他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只见捕来的蛇还在,便可以放心地躺下了。他细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间把它当租税缴上去。回来后;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产,安度岁月。

第三层意思是:这样看来,一年当中他冒生命危险有两次,而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坦然快乐地过日子。哪像乡邻们天天都受着死亡的威胁呢?即使现在因捕蛇而丧生;比起乡邻们来,也是后死了。哪还敢怨恨捕蛇这个差使犯?

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貌若甚戚”,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汪然出涕”地恳求。完全是出于真情。蒋氏的话,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听来怎不令人心碎?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为的是让那些观察民俗的人知道苛重的赋税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第五篇:捕蛇者说精细解析 唐代 柳宗元

捕蛇者说

【题解】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xiè,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他从小聪明好学,十三岁时已能写出好文章。这使他后来成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于贞元九年中进士,后来参加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他被贬到当时很慌癖落后的永州任司马。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他更清楚地看到在唐代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由于豪门地主残酷地兼并土地,农民的服役负担日益繁重,民不聊生,加上藩镇割据战乱纷起,唐王朝岌岌可危。出于对唐王朝的忠诚和表示自己对横征暴敛的“苛政”的不满,他写了许多作品,揭露时弊,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捕蛇者说》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â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ěr,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wǎn瘘lî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jī死者数shuî矣。”言之,貌若甚戚qī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ú,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háo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ï,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lì,往往而死者相藉jiâ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xiāo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chí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shú知赋敛liǎn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永州 之 野 产 异 蛇,唐朝州名 的(助词)郊外 出产 奇异,特别

黑 质 而 白 章;(蛇)

黑色 质地,底子(这里指身体)连词,表并列 白色 花纹(省主语)

触 草木,(草木)尽 死;

接触,碰着 全部

以 啮 niâ 人,若,如果(连词,表假设)咬

无 御 之 者。

没有 抵挡 它(代词,指蛇)的(助词)【御之者:意思是“医治它的办法”。御,抵挡。这里是“医治”的意思。“者”附在动宾词组“御之”的后面,与前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用来指代事物。下文中的“者”多数是这种用法,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译出。】

然 得 而(xī)腊

然而(连词,表转折)得到 并且(连词,表递进)晾干(本义是干肉,这里作动词)

之 以(之)为 饵,它(代词,指蛇)用(介词)它(省略介词宾语)制成 药饵,药丸

可 以(之)已 大风、可以 用(介词)它(指药,省略介词宾语)止,治愈(动词)麻风病

挛踠 瘘、疠,(Luán wǎn)手脚弯曲不能伸展(lòu)脖子肿(lì)恶疮

去 死肌,杀 三虫。

除掉 死肉,腐肉 杀死 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三虫:指蛔虫、赤虫、蛲虫,】

其 始,【助词,无实义; 这里表示强调语气。】 当初

太医 以 王 命 聚 之,宫廷中的医师 用(介词)皇帝 命令 征集 它(代词,指蛇)

岁 赋 其 二,年,每年 征收(名词用作动词)它(代词,指蛇)二次

募 有 能 捕 之 者,招募 能够 捕捉 它(代词,指蛇)„„的人(助词)

(以之)当 其 租入。

用蛇(省略介词结构)dàng抵 他们的(代词,指捕蛇者)应缴纳的租税

永 之 人 争 奔走 焉。

永州 的(助词)争着 忙着去做(某件事)这件事(指示代词,指捕蛇)

【译文】 永州的郊野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有着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着草木,草木全都死掉;如果咬人,就没有办法救治。但是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它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疗麻疯、手脚弯曲不能伸展、脖子肿、恶疮等病,还能去掉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它,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来抵应交纳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争着去做这件事。

有蒋氏 者,专 其 利 三世 矣。

姓蒋 的(助词,表停顿)享有 这种(代词,指捕蛇抵税一事)好处 三代 了(助词,表陈述)

【专:愿意为独专,专门,这里引申为“享受”】

(余)问 之,(蒋氏)则 曰

我(省略主语)他(代词,指蒋氏)(省略主语)就(连词,表顺承)说

:“吾 祖 死 于 是,我的(代词,指蒋氏)祖父 在(介词)这件事(代词,指捕蛇)

吾 父 死 于 是。

同上 父亲 同上 同上

今 吾 嗣 为 之 十二年,现在 sì继承 做,干 这事(代词,指捕蛇)

几 死 者 shuò数 矣。”

jī几乎,差一点(副词)„„的情况(助词)好几次 了(助词,表陈述)

(蒋氏)言 之,(省略主语)说 这些话(代词,指上面的话)

貌 若 甚 戚 者。

脸上 好像 很 qī悲痛,悲伤 „„的样子(助词)

【译文】

有一个姓蒋的人,他家享有这种捕蛇抵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就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这件事上。现在我继承着干这事已经十二年了,差点儿被蛇咬死的情形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时,脸上好像很悲伤的样子。余 悲 之,且 曰:

我(代词)悲痛 他(代词,指蒋氏)并且 说

“若 毒 之 乎?

你(代词,指蒋氏)怨恨(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件事(代词,指捕蛇)吗(助词,表疑问)

余 将 告 于 莅 事 者,我(代词)打算 告诉 对,给(介词)lì主管 政事 „„的官员(助词)

更(gēng)若 役,复 若 赋,则 何如?”

更换 你的(代词,指蒋氏)差事 恢复 你的 赋税 那么(连词,表顺承)怎么样

蒋氏 大 戚,姓蒋的 更加(副词)悲伤

汪 然 出 涕 曰:

泪水盈眶 „„的样子(助词)流出 眼泪 说

“君 将 哀 而

您(尊称)想要,欲(动词)怜悯 并且(连词,表递进)

生 之 乎?

使„„活下去(使动用法)我(第三人称代词活用)吗(助词,表疑问)

则 吾 斯 役 之 不幸,可是(连词,表转折)我 此,这个(代词,表捕蛇)差事 的(助词)

未若 复 吾 赋 不幸 之 甚 也。

比不上 恢复 我的 租税 那么样(指示代词)厉害 啊(助词,表感叹)

向 吾 不 为 斯 役,从前(这里有“假设”的意思)我 做,干 这个(代词,指捕蛇)差事

则 久 已 病 矣。

就(连词,表结果)早 已经 困苦不堪 了(助词,表陈述)

自 吾氏 三世 居 是 乡,从(介词)我家 三代 居住 这个(指示代词)地方

积 于 今 六十 岁 矣,积累,累计 到(介词)现在 年 了(助词,表陈述)

而 乡 邻 之 生 日 蹙,cú

然而(连词,表转折)乡亲 邻居 的(助词)生活,生计 一天天地 窘迫,穷困

【日:古汉语中“日”“月”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情态的发展,有“逐渐”的意思,即“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乡邻)殚 dān 其 地 之 出,(省略主语)尽 自己 土地 的(助词)出产的东西(动词用作名词)

(第三人称代词活用,指乡邻)

竭 其 庐 之 入,尽 自己 房舍,家庭 的(助词)收入(动词用作名词)

号(háo)呼 而 转 徙,(xǐ)

大声哭喊(助词,表修饰)转移,迁走 迁徙

饥 渴 而 顿 踣,(bï)

饥饿 干渴(连词,表并列)困顿劳累 跌倒

触 风雨,犯 寒 暑,呼嘘 毒 疠,冒着 冒犯,承受 寒冷 暑热 呼吸 疫气

往往 而 死 者 相 藉(jiâ)也。常常 因此(连词,表因果)„„的人(助词)互相 坐卧其上 啊(助词,表感叹)【死者相藉:死人的(尸体)互相压着。形容死的人多。】

曩(nǎng)与 吾 祖 居 者,从前 同(介词)我 祖父 居住 的(助词)

今 其室 十 无 一 焉;

现在 他们的家 十家 没有 一家 啦(助词,表感叹)

与 吾 父 居 者,同(介词)我 父亲 居住 的(助词)

今 其室 十 无 二三 焉;

现在 他们的家 十家 没有 两三家 啦(助词,表感叹)

与 吾 居 十二年 者,同(介词)我 居住 的(助词)

今 其室 十 无 四五 焉。

现在 他们的家 十家 没有 四五家 啦(助词,表感叹)

非 死 则 徙 尔。

不是 死掉 就是 迁徙 罢了,同“耳”(助词)

【非„„则„„: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不是„„就是„„”这种句式。】

而 吾 以 捕蛇 独 存。

然而(连词,表转折)

我 因为(介词)独自,唯独(副词)生存

悍 吏 之 来 吾 乡,凶暴 官吏(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来到 我 乡下 叫 嚣(xiāo)乎 东西,叫喊 吵闹 于,在(介词)到处

【东西:和下文中的“南北”,是指东边、西边、南边、北边,课文中“东西”“南北”都是“到处”的意思。】

隳(huī)突 乎 南北;

毁坏,破坏 猛冲 于,在(介词)到处

哗 然 而 骇 者,喧闹 „„的样子(词尾)(助词,表修饰)惊扰 „„的气势(助词)

虽 鸡狗不得 宁 焉。

即使(连词表让步)安宁 啊(助词,表感叹)

吾 恂恂(xún xún)而 起,我 小心翼翼的样子 地(助词)起来

视 其 缶(fǒu),看 那,那个(指示代词)瓦罐

而 吾 蛇 尚 存,(连词,表顺承)我 还(副词)在

则 弛 然 而 卧。

就,便(连词,表顺承)放松,放心 „„的样子(词尾)地(助词)睡下

谨 食(sì)之,小心 喂养,同“饲” 它(代词,指蛇)

时 而 献 焉。

到时候 就,便(连词,表顺承)奉献,缴上 它(代词,指蛇)退 而 甘 食 其 土 之 有,返回,回来 就,便 香甜,吃 那 土地 的(助词)生产的东西

↑ 有滋味 ↑ ↑

(连词,表顺承)(指示代词)(动词用作名词)

以 尽 吾 齿。

用来(介词)过完 我 年岁,岁月 【齿:人的牙齿的生长于脱落,标志着从幼年到老年的年龄增长,所以这里引申为“年岁”、“年月”】

盖 一 岁 之 犯死 二 焉;

(助词)年(助词)冒着死亡威胁 两次(助词表陈述)

【盖:句子开头的助词,承接上文说明原因常用“盖”字开头,没有实在意义。之:用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译。】

其 余,则 熙熙 而 乐

(助词,无实义)剩下的(时间)就 快乐的样子 地(助词)快乐,安乐 ↑

(连词,表顺承)

岂 若 吾 乡 邻 之 旦旦 有 是 哉!

哪里 象 我 乡亲 邻居 那样 天天 这样的事 呢 ↑ ↑ ↑ ↑ ↑

副词 介词(指示代词)(代词,指冒死亡的威胁)(助词,表反问)

今 虽 死 乎 此,现在 即使(连词,表让步)于,在(介词)这(代词,指捕蛇)

比 吾 乡邻 之 死 则 已 后 矣,↑ ↑ ↑

(介词)我 的(助词)却(连词表转折)已经 迟,晚 了(助词表陈述)

又 安 敢 毒 耶?”

(副词,加强语气)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怨恨 呢(助词表反问)

【译文】

姓蒋的听了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想可怜我并让我活下去吗?可是我干这差事的不幸,比不上恢复我的赋税那么厉害啊。如果我不干这个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居住这个地方,算到现在已有六十年了,然而乡亲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把他们土地上生产的东西全都缴出,把他们家里收入的都拿去交税,只得大声哭喊着辗转迁移,饥饿干渴加上劳累,使他们跌倒在路上,受着风吹雨打,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有瘟疫的空气,常常因此死去的人很多,他们的尸体一个压着一个啊。从前同我祖父一起住在这里的,到现在十家中没有一家啦;同我父亲一块住在这里的,到现在十家中不到两三家啦;同我一道住在这里的,到现在十家中也不到四五家啦。他们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然而我因为捕蛇才独自生存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下,到处叫喊吵闹,到处破坏骚扰,那种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能安宁啊。(晚上睡觉,)我小心翼翼地爬起来,看看那个瓦罐,我的蛇还在里面,便放心地躺下睡觉。平时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他缴上去。回家来就可以津津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一年里冒着死亡威胁的只有两次;其他的时间就快活地过安乐日子。哪里象我的乡亲们那样天天担惊受怕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的死却已经死的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余 闻 而 愈 悲。

我(代词,指作者)听到(连词,表顺承)更加 悲痛

孔子曰:“苛 政 猛 于 虎 也。”

说 残暴 制度和政令 凶猛,厉害 比(介词)老虎 啊(助词,表感叹)【苛政猛于虎也:原话见于《礼记〃檀弓》记载的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有个妇人在坟前哭。孔子让子路去问她为什么哭。妇人回答说,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害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说:“这里没有苛酷的统治。”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记住,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柳宗元引用这句话,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税表示不满。】

吾 尝 疑 乎 是,我 曾经 怀疑 于,对(介词)这句话(代词,指孔子的话)

今 以 蒋氏 观 之,现在 从(介词)蒋家(的遭遇)看 这句话(代词,指孔子的话)

犹 信。

还是 真实,可信

呜呼!

唉(叹词)

孰(shú)知 赋 敛(liǎn)之 毒

谁(疑问代词)知道 赋税 征收,搜刮 的(助词)毒害

有 甚(于)是 蛇 者 乎!

厉害 比(省介词)这(指示代词)呢(助词连用)

故 为 之 说,所以(连词表因果)做,写 这篇(代词,指本文)述评(名词)

以 俟(sì)夫(fú)观 人 风 者

↑ ↑ ↑ ↑ ↑ ↑

(连词,表目的)等待 那些(指示代词)观察考察 民情 „„的人(助词)

得 焉。

它(代词,指本文)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俟,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人风,应作“民风”。唐朝为了避讳太宗李世民的“民”,故将“民”字改用“人”字。】

【译文】

我听了更加悲伤。孔子说:“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希望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课文简析】

本文以记事为主,通过记述捕蛇者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黑暗状况,表达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要求在政治上有所革新的思想。本文的第一自然段,首先介绍了永州所产异蛇的异:一是外表奇特,“黑质而白章”;二是毒性猛烈,“尽死”“无御”既表明这种蛇的剧毒,又暗示捕蛇的危险;三是可以制药,对医治恶疾有特效。接着由此引出征蛇和捕蛇的事情。这一段对全文做了必要的交代和重要的铺垫,既使读者明白事情的起因,又从永州的人争着冒生命危险去捕蛇抵租税,暗示出赋税之毒甚于异蛇。文章起笔就抹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令人伤心。

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主干,通过蒋氏的诉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这里先概述蒋氏“专其利三世矣”,然而三个“死”字,道出了蒋氏三代的悲惨遭遇,说明这“利”实际是害,若不是沉重的赋税所逼,谁愿冒死捕蛇呢?“貌若甚戚者”写出蒋氏内心的悲伤。作者对此深表同情,提出“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的想法,不料蒋氏“大戚”,说出了“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的话,并用六十年来乡邻与自家生活的对比,乡邻遭悍吏催逼赋税之苦与自家捕蛇免赋税之“乐”的对比,以及乡邻先死和自家后死的对比,来表明“安敢毒耶”的理由。这些表面看来似乎庆幸、乐观的话,其中包含着多少艰辛与血泪!这里具体地说明了赋税之毒甚于毒蛇。

最后一个自然段紧扣蒋氏诉说的情况发表议论,推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说明本文的写作意图,表达了革新政治的愿望。由于作者是在蒋氏诉说的事实基础上发表议论,作结论,所以顺理成章,说服力强。

文章反映的社会现实,对于后人了解、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有一定帮助。但是,作者把变革的希望寄托于“观人风者”,想通过最高统治者来革除弊端,改变现实,这只能是空想。这反映出作者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本文以记述为主,紧扣中心,先述后议,篇末点题,前后照应,显得结构严谨。其中有叙述,有对话,有议论,也有神态的描绘,心里的刻画,作者用多种手法来具体形象地说明道理,使文章表现力强,引人入胜。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是本文的重要艺术特色。全文始终以毒蛇与赋敛作对比,突出赋敛之毒。尤其是第四自然段中蒋氏的诉说,从多方面进行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对比,能够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明显,更突出。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下载初中语文柳宗元《捕蛇者说》:2004-2009年中考真题(共6套打包)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柳宗元《捕蛇者说》:2004-2009年中考真题(共6套打包)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捕蛇者说反思(共五则)

    《捕蛇者说》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捕蛇者说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捕蛇者说反......

    《捕蛇者说》中考试题集锦解析

    《捕蛇者说》中考试题集锦 一、柳宗元笔下的“永之人”为何要争着去捕蛇呢?阅读后,请回答1—4题。(9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教学案 王梅花

    折柳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上善若水 自强不息 课题:捕蛇者说 班级 姓名 【当堂训练】 1.加点字注音,并再横线上加以补充 啮( ) 腊( ) 饵( ) 熙( ) 缶( ) 弛然( ) 挛( )踠( )瘘( ) 疠( ) 当( )其租入谨......

    捕蛇者说课堂反思[共5篇]

    《捕蛇者说》就是借捕蛇抵税一现象,借蒋氏三代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实。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捕蛇者说课堂反思,希望大家喜欢!捕蛇者说课堂反思篇1一、学情反思:这两......

    捕蛇者说测练题(精选五篇)

    (一)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

    我父亲写得教案 教案二、《捕蛇者说》 柳宗元(推荐5篇)

    教案二、《捕蛇者说》 柳宗元 一、解题 1、说,是一种文体。(议论,叙事均可) 捕bu蛇者说-------谈谈捕蛇者的事。 2、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的 文学家。著......

    《捕蛇者说》教例评析-教学教案(精选多篇)

    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认知性默读,要求: 1、全班同学认真阅读全文,阅读中注意读课文注释。 2、粗知全文大意。 二、激情诵读,要求: 1、全班同学大声、自由地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捕蛇者说(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捕蛇者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背诵第4、5段,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2、理解并掌握“对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