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高中语文教材大换血 发人深思
北京高中语文教材大换血 发人深思
前几天,和一位好友在网上兴起,聊起了“政治”,从毛泽东谈到了现在中国的精神沦丧,他问我是否知道北京高中语文教材大换血,谈到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了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同时被删除的鲁迅名篇还有短篇小说《药》和杂文《记念刘和珍君》,并且问我怎么看待。我当时正在阅读本年级教材,没有仔细分析,随意间说道:“我觉得替代无可厚非,关键看所占的比例.如果鲁先生在高中其他教材存在很多篇目,偶尔替代一篇换一点现在的文学作为一种学习和分析也未尝不可,但是不能占主流。”
接着,他把朱卫华先生就这次教材大换血写的一篇相关文章网址发过来叫我详细阅读,一口气读完,气不打一处使,噼里啪啦在键盘上敲着:“我的眼睛没有问题吧?难以置信!”教材那么多优秀的古典诗篇居然都大量删除,被一些所谓的现代文化作品替代。
《孔雀东南飞》,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古代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一起被人们称为“乐府双璧”,被以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换;《雷雨》,话剧,作者曹禺,被以《红灯记》、《杨门女将》等京剧选段替换;《南州六月荔枝丹》,科学小品,作者贾祖璋,被删除;《陈焕生进城》,短篇小说,作者系当代作家高晓声,被以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换;《林黛玉初进荣国府》,选自《红楼梦》,被以同部作品中的《龄官划蔷》一节替换;《促织》,古代故事集《聊斋志异》中作品,作者系清代作家蒲松龄,被以同部作品中的另一个故事《聂小倩》替换。古代作品中被删除的传记、史论、散文主要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等篇什。
让人惊愕的是,北京这套高中语文教材“换血”编委中就“有不少金庸迷”:充当这次“换血”的新闻发言人角色的编委薛川东说自己就爱读武侠,而且另一个编委——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是个知名的“金迷”。但据说“这 次把金庸武侠小说推上教材的,不是孔庆东,而是67岁的北京版语文教材主编顾德希。”而这位终极推手“顾德希竟然也是“金庸的‘粉丝’”!
“这些都是那些接受西方文化回来的人执政后的阴谋!”“
“首先淡化中国文化与历史,让以后的学生只知道粗俗文化,不知道屈原不知道岳飞不知道毛泽东!”
听到好友义愤填膺的话,我为现在的高中学生感到悲哀!他们成了那些编委的兴趣牺牲者。因为那么几个编导喜欢,所以整个北京高中学生都得喜欢;因为那么几个编导是金庸迷,所以整个北京高中学生都得跟随胡大侠闯荡江湖。因为那些编委的个人主义,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正逐步在北京高中学生心中 淡化。几年以后,如果,再给他们编委改写教材,我想,残存的那少得可怜的古典名著、诗词也许将要被一些所谓风靡全球的网络小说所替代!也许古人的生命已逝,唯有那些被世人所遗忘的优秀诗篇还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谁能料到今天将要和编委的嗜好竞争?
难道正如朱先生所说:利用教材“换血”偷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利用教材“换血”进行争夺下一代的和平演变,是中国“精英”的一大发明。在各路“精英”与他们的“对手”进行多年的全方位较量中,大概早就掂量出仅仅靠“资本”几乎无法征服这个在骨子里对科学社会主义深信不疑、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无法割舍的国度,欲把中国拖上资本主义的战车,必须从国民的骨子里下手,而且必须从下一代的灵魂深处下手。
这绝非言过其实,陈良宇主政上海时,该市从小学课本中删除红色经典范文《狼牙山五壮士》,从中学历史教材中把毛泽东和革命扫地出门,并允许以“健康教育”的名义在高中传授避孕套使用之技„„就已经尖锐地拉响了教育资产阶级化的警讯。的确,看看我们现在的人们,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已经滑落在道德的最底层,沦丧成了一部读书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信仰,只会盲从,毫无目标。谁来拯救他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愿我们能够警醒。
第二篇: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
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家长老师弄清这11个问题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所谓“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为什么要编写“部编本”?教材内容有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为大伙解答老师们及社会非常关心的11个问题,对这套教材做了详细的说明和解读。
据温儒敏老师介绍,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这11个建议值得每位语文老师、包括家长们认真学习和琢磨!01
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
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
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我看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办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02
汉语拼音对刚上学的孩子比较难,教学有什么建议? 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的。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声母、韵母的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讲究。
大致说来,就是一年级拼读准确,二年级要求熟练一点儿,也就可以了,别增加其他额外的负担。有许多学校一年级还学英语,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老是混淆,老师教学的压力是很大的。
还有就是南方方言区的老师,为了训练一个发音,可费老劲了,效果还不好。如果认识到汉语拼音就是一个认字的“拐杖”,普通话正音无非是为了沟通,那老师的压力会小一点,辐射到学生那里负担也会轻一点,效果不见得就差。
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降低了难度,有些学校可能不注意。说到普通话的学习,也要实事求是,方言区的学生会用普通话沟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说得多么标准、漂亮。
如果方言区的老师能结合所在地区学习普通话的发音难点,来补充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那就更好了。总之,学拼音就是帮助认字,不能代替认字。拼音对学普通话有正音作用,但不要把读拼音当作学普通话的办法。另外,部编本语文的拼音教学内容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将拼音教学与认字教学结合起来,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对此大家也要重视。
03
“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栏目?
要列入教学计划吗?
“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自己还不会读,所以让大人和他们一起读。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主要是无纸化教学,听故事多,到了小学就开始使用纸质的阅读材料包括书本了,让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读,慢慢过渡到自己读,这过程需要大人的引导。
以前的教材没有这个栏目,大家不知道如何处理。我建议你们把这个栏目纳入教学计划,但不要处理成一般课堂上的课,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
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也等于创造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可以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现在许多家长没有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我们可以先在教室里面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然后,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示范怎么实施一起读。
一起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讲读,或者对话式阅读,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读书,是书面语言的阅读。一起读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也不必布置作业,附加的任务多了,压力大了,兴趣就少了。
应当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教师如果觉得教材中的一起读课文比较浅,也可以换,另外找一些作品来读。04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哪些变化?
一个变化就是课文数量减少了,教学类型增加了。像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少了,减少为29课。
课文数量的减少,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减负”(孩子们负担重,往往不是教材、老师加重的,而是社会、家长加重的),而是教学内容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课文的变化很大,几乎换了三分之二的课文。课文的选篇标准强调了这4点,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同时要适当兼顾时代性。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这方面选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级就选了许多古诗。大家会发现,有些经典的老课文又回来啦,没经过沉淀的“时文”少了。05
识字写字教学如何做到更有科学性?
首先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部编本语文低年级的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认识字和学会写,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其中800字左右会写,教学中注意不要加码。不要回到过去那种“四会”的要求,因为认、讲、用、写是很难齐头并进的,那样做效果可能欲速则不达。
新教材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是有讲究的,大家在教学中要认真体会。一般而言,只要按现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
大家要注意,一年级上册后面附了一个《识字写字基本字表》,要求会认300字(这300字应当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100个会写的字;一年级下册附400个会认的字,200个会写的字。
有的老师会问:这些字是怎么来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读课文,才安排学这些字吗?不是的,它是依据对小学生阅读的字频调查来确定的。先认这些字,才可能尽快过渡到独立的阅读。而且从字理、字结构来看,先认识这些字,也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认更多的字。
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就是说,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多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如果单纯依赖拼音识字,可能会拖累识字的效率,不利于尽快进入无拼音的实际阅读阶段。
教学中老师们要重视范读、熟字带生字、尽量勾连口语词,等等。教第二、三单元时,要巩固和复现之前认识的汉字,避免回生。一年级要尽量照顾到多元识字,到二年级下学期,一般就掌握多元认字方法了,那时就不光会拼音识字,还会根据上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等。新教材“多元认字”的教学思路,老师们应当多加关注,加强研究。06
如何上好古诗词的课?
有无必要让孩子学“国学”?
部编语文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也分量也加重了。
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的感觉、那种发现,让孩子大致上懂得写了什么,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因为 “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不是一年级孩子能理解的。
讲王维的山水诗,也不一定非得往“热爱大自然”上面靠,让小学生安静下来,体会一下诗中表达的那种“静”,我看就可以了,不必添加许多成年人理解的内容。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是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
比如有一些老师教《静夜思》,教案设计的程序就很繁琐——首先放一个视频,视频中有月亮,老师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呀?有的还让发表一个感慨,说:“月儿圆啦,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
他只身离家在外,看到圆圆的月亮,想起他的故乡,想起他的亲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过写诗排走心中的寂寞。”这就有点“绕”,还有点“酸”,小学生怎么会有兴趣?
有的老师还逐字逐句地讲解,安排各种活动,什么李白的诗中有几个动作呀,分解一下,让孩子们演示一下什么叫举头望明月。这多累赘呀,于是静夜思中的“静”跑了。小学生学古诗文,是比较难的,要求别过高,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有的教案总喜欢来个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领。
社会上有人开设了读“三百千”的班,说那是“读经”。夸张了。“三百千”是古代开蒙的读物,主要是认字用的,小学生读一读也无妨。但要注意“三百千”并不是“经”,里边也有许多不适合现代人格发展的糟粕。小学不要开设什么“读经”班。多读点优秀的古诗文就挺好。
07
部编本语文为何要强调课型的区分?
课型的区分一年级还看不太出来,到了三年级,课文就分为两种类型,或者两种课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初中教材“精读”干脆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往课外阅读,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那么小学怎么上好教读课?一是要安排好预习,不要布置太多作业,主要就是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做铺垫和引导,激发阅读的兴趣。教读的重点是教阅读的方法,同时也适时教一些写作方法,两者结合起来。自读课是把教读课的方法沉淀运用。老师不要多讲,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有些老师可能不放心,还要为自读课安排讨论或者作业,这是不必要的。
我特别要说说另一种课型的混淆,不管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程序和讲法。有的上诗词课,也要分析主题意义,上童话课,就和小说差不多,还是人物性格、艺术手法等等。不同的文体课型应当有变化。何况课型不变化,没有节奏,老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
“部编本”在课型问题上有许多探索,比如对文体特点的提示,以及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的要求,等等,都是有用意的,老师们要重视。08
为何要提倡阅读教学的“1+X”?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部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了,但阅读量还是不够。
所以我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当然,我们的语文课就要改一改,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讲,不能要求阅读全都围绕写作,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交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
部编本语文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以及多种读书方法的教学方面,开始做一些尝试。这是新课题,希望老师们也支持。
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新教材一二年级就有延伸阅读,高年级会更多些。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教材,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新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到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一线老师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去探索、研究适合自己的可行的办法。这肯定是一个教学的创新点。
老师们也想实施“1+X”,可是拓展阅读的课文哪里去找?这里介绍一种,那就是由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教社最近出版的《语文素养读本》。其选文的经典性、可读性都比较好,能大致配合新教材各个年级、学段的教学目标,从小学到高中24册,每学年2册,大家可以参考选用。
09
怎么设计“快乐读书吧”课? “快乐读书吧”课,每学期一两次,每次安排某一种阅读类型。比如,儿童故事、童话、寓言、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等,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类型,有基本的文体知识,激发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的兴趣,有意识让学生去掌握一些读书方法。
这个栏目不要处理成一般的课文学习,老师可以举一反三,讲一点相关的读书常识,包括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但主要是引发兴趣,让孩子自己找书来读。10
新教材为何要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这些年的课改为了防止应试式的反复操练,提出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这个出发点是好的。
问题是,如今的语文教学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很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
针对这种偏向,部编本语文教材做了一些改进。一是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力图更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清晰,要让一线老师备课时了解应当有哪些 “干货”,做到“一课一得”。部编语文教材已经在努力重建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系,这是“隐在”的体系,不是“显在”的,不刻意强调体系化,还是要防止过度的操练。老师们了解这一点,教学中就要胸有成竹,知道每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大致达到什么要求,通过哪些线索去逐步实现,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在哪里,等等。教学实施中不去追求“体系化”,但还是要有体系的。
怎么去掌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又怎么在教学中落实那些知识点和能力点呢?我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吧,也许备课时用得上。
一是参照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会有知识点、训练点的提示。
二是看单元导语。每个单元都会提出教学的要点。
三是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思考题往往体现对知识点或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
语文知识的教学必须加强,但“随文学习”的办法不能丢。心中有数,就能在教学中想办法落实。不要从概念到概念。
别滥用多媒体,要祛除繁琐病。
现今语文课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病,就是繁琐。备课繁琐,上课也繁琐。有些老师把注意力放在了设计组织各种其实无关紧要的活动上。除了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繁琐”,还有另一种“繁琐”,就是所有课全都有一套几乎固定的程式去套解,备课陈陈相因。
不要滥用多媒体。语文课,低年级可以用一点多媒体,但越往高年级走,要减少。滥用多媒体,是语文课的“繁琐病”,是一种灾难。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在讲王维的诗时,老师还没有讲,先把一个山水画在PPT上放出来啦,如果是让孩子们自己读该多好啊,因为每个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不要定格学生的思维。建议老师们的语文课不用或少用多媒体,让语文课重新回到朴素本真的状态中来。少用多媒体,祛除繁琐病,这也是新教材使用应当给大家的建议。
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许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整个备课教学离不开百度,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只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老师几乎都不读书了,顶多读一点杂志,或者着急备课用的材料之类,专业能力就会日渐退化。
现在许多老师都不会记笔记,也不会板书啦,真是可惜!其实板书的过程多美呀,那感觉和效果是PPT代替不了的。奇怪的是,一方面我们的老师不板书了,另方面,又要增加书法课。我主张语文老师还是要把字写好一点,要有板书。如果老师不怎么读书,那怎么能让你的学生多读书呀!语文教师要博雅一点,给学生做个榜样——少看微信,多看书。
最后,专门要再说说读书问题。这和教材的使用显然关系密切。
这几天网上又有我的一个关于读书的言论,题目叫《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我愿意在这里念一下,作为这次讲座的结束。
谁都知道,要教好语文,首先语文教师就要多读书。可是很多教师会说,如今工作繁重,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读。这是事实,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很忙。但是否可以想办法挤时间读书?若真的想提升自己素质与业务能力,还是要“充电”,把读书看作“充电”,再忙也不能不读书,那么时间也就会有了。
不能等待,别指望等到有一个很悠闲无压力的时段再来读书。时间如同海绵里的水,可以挤出来的,每天少看点微信、电视,用这部分时间来读书,积少成多,就会很可观。
工作和生活越繁忙,压力越大,越烦躁,就越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读书就是建构精神空间的办法之一。如果读书成为习惯,成了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可以增添情趣,提升素质,让生活更充实,更有幸福感,这也可以帮助你对抗压力、减少“职业性倦怠”。
当读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的气质风范也会改变,这对教师来说很要紧。做教师,不一定要求知识非常广博高深,但气质风范必定是倾向博雅的,因为这会让教师在孩子们眼中成为值得崇尚的人,教师自己也有人生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在当今趋向物质化、功利化、粗鄙化的氛围中,提倡“博雅”是有现实意义的。而化育自己、导向博雅,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读书。
其实现在很多教师也在读书,可惜往往拘泥于“职业性阅读”,是目标很实际、很功利的阅读。我们已经很少自由地个性化地阅读。不是说“职业性阅读”不重要,而是说光有这种阅读,很不够。
过于功利性的或者娱乐化的阅读,可能还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教师所需要的“博雅”相悖。所以还是要恢复和增加自由阅读的空间。除了读实用的书、专业的书,应多读点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及其他领域的书,视野拓展了,口味才纯正,也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所长所爱,让自己重新进入自由的个性化阅读境地。
当前社会文化有粗鄙化的倾向,“文化快餐”的阅读,特别是微信等新媒体信息轰炸式阅读,已经占去我们本来就很少的阅读时间。读书还是要有毅力的。
年轻的教师可能在大学期间就未能好好读书,那么现在可以自己来“回炉”,我看这比许多培训更管事。怎么“回炉”?订个三年或五年读书计划,把大学期间应当读却未能读的书重新读一遍。这时你已经有了工作经历,读起来的感觉和收获会不一样的。希望语文老师中有更多的“读书种子”,那么语文课就会好得多。有一篇报道说,部编本语文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我很赞赏这个说法。
那么使用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我说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看就是回到原点,请老师带头多读书。
作者 | 温儒敏,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
第三篇: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教材目录(含必修和选修)
《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目录 阅读•写作一(必修)
第一单元
写人记事文
1.范爱农
鲁迅
2.古文两篇
勾践灭吴(节选)
《国语》
游侠列传(节选)
司马迁
3.一条铁路的完成萧红
4.故乡人
汪曾祺
第二单元
小说与故事
5.林冲棒打洪教头
施耐庵
6.项链
莫泊桑
7.断魂枪
老舍
8.许三观卖血记(节选)
余华
第三单元
社科科普文
9.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
10.米洛斯的维纳斯
青冈卓行
11.这个世界的音乐
托马斯•刘易斯
12.动物的疼痛
彼德•辛格
阅读•写作二(必修)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
1.先秦诗三首
魏风•伐檀
《诗经》
卫风•氓
《诗经》
国殇
屈原
2.汉魏六朝诗三首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
白马篇
曹植
3.唐诗八首
鹿柴
王维
辛夷坞
王维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
王昌龄
春夜喜雨
杜甫
登高
杜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琵琶行
白居易
4.宋词五首
苏幕遮
范仲淹
念奴桥•赤壁怀古
苏轼 钗头凤
陆游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声声慢
李清照
第二单元
中国现代诗歌
5.现代诗三首
天狗
郭沫若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也许——葬歌
闻一多
6.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7.当代诗三首
上海夜歌
公刘
致橡树
舒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8.旧体诗三首
自嘲
鲁迅
瘦石画苏武牧羊图
聂绀弩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
第三单元
古今戏剧
9.窦娥冤
关汉卿
10.牡丹亭(惊梦)
汤显祖
11.杨门女将
吕瑞明等
12.红灯记
阿甲、翁偶虹
阅读•写作三(必修)
第一单元
小说与人物
1.祝福
鲁迅
2.守财奴
巴尔扎克
3.葡萄的精灵
王蒙
4.聂小倩
蒲松龄
第二单元
古今应用文
5.谏伐匈奴书
司马迁
6.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丘吉尔
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8.书信三则
与韩荆州书
李白
赴义前禀父书
方声洞
傅雷家书
傅雷
第三单元
外国诗歌
9.外国诗歌
(一)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
自己之歌(选二)
惠特曼
10.外国诗歌
(二)应和
波德莱尔 海风
马拉美
慰藉
夏尔
11.外国诗歌
(三)浪游者的夜歌
歌德
致命运女神
荷尔德林
豹——在巴黎动物园
里尔克
12.外国诗歌
(四)一朵小花
普希金
爱
阿赫玛托娃
当你老了
阅读•写作四(必修)
第一单元
写景状物文
1.荷塘月色
2.前赤壁赋
3.游记两篇
活水源记
游栖霞紫云洞记
4.天鹅
第二单元
中外戏剧
5.茶馆(节选)
6.哈姆莱特(节选)
7.伪君子(节选)
8.狗儿爷涅磐(节选)第三单元
小说与抒情 9.荷花淀
10.斗鲨
11.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12.竹林的故事
阅读.写作五(必修)
第一单元
议论抒情文
1.归去来兮辞并序
2.贝多芬百年祭
3.想北平
4.逍遥游(节选)
第二单元
小说与表现
5.装在套子里的人
6.华威先生
7.铸剑
8.变形记
第三单元
说理论世文
9.劝学
叶芝
朱自清
苏轼
刘基
林纾
布封
老舍
莎士比亚
莫理哀
锦云
孙犁
海明威
曹雪芹
废名
陶渊明
肖伯纳
老舍
《庄子》
契诃夫
张天翼
鲁迅
弗兰茨?卡夫卡
荀子
10.原毁
韩愈
11.窗
钱钟书
12.西西弗神话
阿尔贝.加缪
推荐选修一
新闻.传记
第一单元
报告文学
1.王选的选择
王宏甲
2.包身工
夏衍
3.火中的凤凰(节选)
徐迟
4.西行路上左公柳
徐刚
第二单元
左传与国策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崤之战
《左传》
7.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8.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第三单元
史记与汉书
9.鸿门宴
司马迁
10.信陵君窃符救赵
司马迁
11.苏武牧羊
《汉书》
12.谈《史记》《汉书》
朱自清
推荐选修二
文化论著.小说
第一单元
毛泽东诗文
1.诗词四首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念奴娇.昆仑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3.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
4.共产党的工作作风
毛泽东
第二单元
论语与孟子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6.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7.孔孟
黄仁宇
8.浅谈《论语》
杨伯峻
第三单元
先秦诸子
9.《庄子》寓言四则
《庄子》
10.五蠹
《韩非子》
11.察传
《吕氏春秋》
12.非攻
《墨子》
第四单元
文学与乡土13.乡土本色
费孝通
14.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15.哦,香雪
铁凝
16.秦腔
贾平凹
推荐选修三
诗歌.散文.小说
第一单元
鲁迅诗文
1.忆韦素园君
鲁迅
2.杂文两篇
鲁迅
北京通讯
忽然想到
3.《呐喊》自序
鲁迅
4.诗四首
鲁迅
赠邬其山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题三义塔
聪明人与傻子和奴才
第二单元
辞赋与骈文
5.陈情表
李密
6.阿房宫赋
杜牧
7.滕王阁序
王勃
8.兰亭集序
王羲之
第三单元
欧洲18、19世纪小说
9.唐吉诃德
塞万提斯
10.改变一生的事件
雨果
11.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
12.寂寞
戴维.梭罗
第四单元
西方现代小说
13.饥饿艺术家
卡夫卡
14.王佛历险记
尤瑟纳尔
15.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16.沙之书
博尔赫斯
推荐选修四
语言应用.小说
第一单元
语言应用
1写作是极平常的事
叶圣陶
2《天演论》译例言
严复
3语言的演变
吕叔湘
4新鲜的网络语言
岑运强
第二单元
唐宋古文
5.师说
韩愈
6.与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7.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8.赤壁之战
司马光
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
9.反割头税大会
梁斌
10.黎明前的黑夜
罗广斌、杨益言
11.智识小炉匠
曲波
12.肖飞买药
刘流
第四单元
京味小说
13.过年
老舍
14.寻访“画儿韩”
15.云致秋行状
16.辘轳把胡同9号
任意选修一
语言交际应用
任意选修二
中国百年新诗
任意选修三
通俗文学选读
邓友梅
汪曾祺
陈建功
第四篇:调查:教材“大换血”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调查:教材“大换血”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2010-09-10 22: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潘旭近日网络微博曝出开学后各地语文教材“大换血”,包括《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背影》《孔雀东南飞》《项脊轩志》等20多篇经典课文被删除,并罗列出“删除目录”,引发各界的讨论。
资料图:鲁迅作品等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是否真的已经过时?
新华网上海9月10日专电(记者 潘旭)近日网络微博曝出开学后各地语文教材“大换血”,包括《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背影》《孔雀东南飞》《项脊轩志》等20多篇经典课文被删除,并罗列出“删除目录”,引发各界的讨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教材也是屡次修订。鲁迅作品等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是否真的已经过时?在学生重理轻文的今天,教材调整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并非“大换血”而是“微调”
记者对上海、江苏等地的语文新教材进行了调查,一些语文教师认为,网上所谓删除20余篇经典课文的“大换血”并不属实。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倪峰向记者确认,江苏版的语文课本中的确对部分篇目做出调整,但所谓“删除目录”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六国论》等全部都保留在必修课本中,而《阿Q正传》《孔雀东南飞》等则在配套的《语文读本》中,根据不同学生做不同要求。《背影》和《荷塘月色》一篇在初中课本,一篇在高中课本。
上海光明中学语文教师张奚斌和吴淞中学语文教师陈洁都比对了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新教材删除了《祝福》《纪念刘和珍君》《狂人日记》等课文,但鲁迅的《白莽作孩儿塔序》《阿Q正传》以及《孔雀东南飞》《项脊轩志》等依然在课本中,且为教学重点课文,《药》虽然删除,但添加了《药》的评点课文,《背影》和《荷塘月色》也分别选取在初中和高中课本里。资料图:“阿Q”是不少网友对语文课本的深刻回忆。
多位语文教师并不认同“语文课本大换血”一说,因为各地的课改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新学期的课本和上学期甚至前一届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换血”一词也并不属实。
倪峰说,自从五年前学校使用苏教版教材后,教材内容基本稳定,没有什么增减的内容。张奚斌说,上海实行二期课改以来,也推出了新版的语文教材,内容的确有变化,但删除经典篇目的同时,也会相应补充其他经典,并非经典“撤退”,而是“调整”。比如鲁迅的《未有天才之前》等作品就是老教材所没有的。《阿Q正传》的节选部分也从原来的7章、8章的“革命”和“不准革命”,变为2章、3章的有关“精神胜利法”的篇目。
教师们认为,各地教材虽然都在微调,但还不至于突然撤掉大批经典篇目。
调整顺应时代和学生需求
进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是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的编写者之一。他说,编纂教材是慎之又慎的过程,没人会毫无理由地撤掉这些经典篇目,而且一撤就是那么多,至多只是调整,即便调整也是集思广益,思索再三的结果。
比如,《阿Q正传》节选部分的改变,是因为目前所处的时代是和平发展时期,而非“革命”时期,但阿Q仍然是经典的文学形象,因此就选择了有关“精神胜利法”的篇章,更具代表性。
《六国论》的删除则因为教材中已经有了《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这两篇关于历史朝代命运的文言文。《诗经》中节选篇目也发生变化,删去了《硕鼠》,相比较而言,新教材的《蒹葭》和《采薇》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资料图:你还记得《药》中的“血馒头”吗?
记者采访的以上语文教师都在重点中学任教,他们均坦言,哪怕在好学校,语文教学向来颇有难度,很难提起学生兴趣。
姚为洲说,新教材的调整也是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在经典的范围内选择离他们更近的课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者发现,上海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增加了“爱情如歌”单元,里面有《致橡树》等描绘爱情的经典篇目;高中新教材中还加入了一些当代作家的文章,比如葛剑雄的《邂逅霍金》、肖复兴的《小溪巴赫》等。人教版新教材中还加入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90后”高二学生陈嘉栋说,从阅读的难易程度和题材来看,他更喜欢当代的作品,比如霍金原本就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光看《邂逅霍金》这个题目就知道大概的内容。
突破语文教学瓶颈仅靠改教材还不够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认为,好的语文教材能“适应时代、引领时代、穿越时代”。鲁迅的文章就是如此。更换经典可以,但不可大量删除,因为语文教材必须是经典占大多数,时文占少数,不能为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品味而大量删掉经典篇目。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耀晶说,在语言上,鲁迅的文章及文言文相比现代文当然较难,目前也不太使用,但这绝对不是调整教材的出发点。
张奚斌坦言,教材调整累的是老师,不是学生。老师除了重新备课外,还不得不去摸清新课文的考点、考试形式等。但老师们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至多只是在课堂上对新课文有好感,下课后会花时间研读和预习的还是较少。
学生陈嘉栋说,教材新不新、课文换不换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作用并不明显,放学后先做数理、再背英语的同学仍然很多。
“要真正突破教学瓶颈,让学生喜欢语文,还在于改变语文考试体系。”周宏曾参加今年华东师大自主招生考试语文阅卷,其中一道为《庄子语录》写鉴赏评价的题竟然难倒了60%以上的学生,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尖子生”会考语文,但不真正喜欢语文,更不会钻研考纲以外的东西。
一位语文老师透露,语文教学中哪篇课文轻、哪篇课文重完全取决于高考。比如,某年上海高考出现了联系某类课文的考题后,老师们纷纷开始强调此类文本,而在以前,只是让学生记住作者名字等基本知识。
周宏说,理想的语文考试不是靠练习就能取得高分的。应该通过理解和表达全面地展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至于形式,鉴赏、评价、议论等形式的作文或能引发学生动笔的题目都可。“若改进目前的语文评价体系,老师们便能放下包袱,和学生细细品读,哪怕教材中课文不够也会去外面找。”
第五篇:2018广东公务员面试热点:语文教材“大换血”,大幅增加古诗文
东莞中公教育
2018广东公务员面试热点:语文教材“大换血”,大幅增加古诗文
【热点背景】
2017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了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本次教材变更消息公布后,“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飙升”成为中国网络热议的焦点,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了支持。
新浪微博用户“苦口良药”表示:“增加一些古典诗歌名篇还是好的,古文的文学性比许多现代的文章更浓。中小学的时候多学些,有助于国人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国的底蕴。”
也有部分网友担忧,文言文比例增长后又将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低龄年级学生难以理解古文的涵义,要求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否学习到古文的真正精华? 【命题预测】
“部编本”教材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支持,也有部分网友担忧文言文比例增长后又将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你怎么看?
东莞中公教育
【中公参考答案】
“部编本”教材里古诗文篇目大幅度,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是促进文化复兴、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应当支持。同时也要创新文言文的传统教授方式,因地因时制宜,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阶段性载体,对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文言文能够使人感受到汉字之美,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经典的古诗篇章,又能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古诗文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的礼仪、品格对塑造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了解历史,拓宽视野,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此之前,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已经经历了数次变迁,这次大幅度的增加篇目其实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说明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文化强国战略的一种具体体现。
至于有人担心文言文增加后会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甚至会担心孩子们难以理解其中含义,无法学到精华。这种担忧倒是不无道理,但是学习本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孩子们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本身就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讲更多的其实就在于让他们在诵读中感受汉字之美,培养语感和审美。只要我们目标恰当,方法适当,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首先,从教育部门的角度来讲,需要加大宣传,让老师和家长们都能理解这样做的初衷,并能很好配合
东莞中公教育
其次,从学校角度来讲,课程讲授上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成长的特点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切忌拔苗助长,此外,目标一定要清晰,包括区分重难点,划清楚必背和选学的篇目。
再次,从老师的角度来讲,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教法,除了原有的背诵朗读法之外,还要给学生们讲授古诗文中蕴含的历史故事、人物品格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精髓。同时还可以用先进的影音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真正爱上古诗文。
最好,家长也需要在平时的课业辅导中增加传统文化方面的引导,可以带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练习书法等,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