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教材与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阅读与练习
举例分析高中文言诗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要求。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教材《说明》中明确指出:“全套书编排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提要和思想货倾向。”足见高中阶段语文教材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
就文言诗文内容来看:
(1)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
(2)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反复出现,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
(3)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判”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4)正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高中文言诗文教学主要要求:
(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1.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4.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5.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三)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文的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要译出原文用字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
(四)处理好一些特殊用词和修辞手法。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处理。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借代精锐的部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借代曹操战船,这里借代曹操水军;“金城千里”,“金城”在文中比喻坚固的城墙,而不能译成“金属筑成的城墙”。
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如“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猎”是决战的委婉说法;再如“权起更衣”,“更衣”即上厕所。
3.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实际应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不以已悲,也不以己喜”;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五)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这是确切理解并翻译古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非常广泛,而教材中又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许多内容是分散在各篇课文的注释之中,往往不被重视。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明确了古代文化常识不作考试内容,这就更加让人觉得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是偏离了高考复习的方向,这实在是一大误区。因为,考生如果对古代文化常识一无所知,势必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当然也不能作出准确的翻译。就拿古代称谓来讲,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居官地、住处、书斋名都可以用来称代人,并且都有一定的含义或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在翻译时都应注意。对高中学生来说,只要能掌握好课文中接触到的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关部分,也就够了。
(六)专门训练从课文抓起。
要能在高考的文言文翻译题上少失分,不做一些专门训练显然是不行的。训练的题目不在数量多而在质量高,训练题就从课文中选取。原因是,课文经过反复诵读,文意几经揣摩,已经读通读懂,谙熟于心了,关键就是语言转化工作了,也就是用现代汉语把心中的感悟忠实地传达出来。这样的训练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做,比随便拿出一段文本让学生翻译要强得多。其中道理很简单:因为心里明白的尚且不一定译得出来;那么心里不明白的就一定译不出。先从熟悉的语段、句子着手翻译,做到信、讲究达、追求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自然能摸索到一些翻译的诀窍。凭借这些诀窍再去翻译生疏一些的文句,恐怕也可驾轻就熟了。
第二篇: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修订2014
浙 江老师的主要修改意见
语文的核心概念:编写意图的体现。
一、文本的经典性问题。
二、组元及量的问题。
三、选文比例问题: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
四、文学史线索问题。
五、语言知识体系问题。
六、对有些文本选与不选的意见。
七、版本问题、注释问题。
八、作文的体系问题。(写作知识重组与新题)
必修一
一、向青春举杯
删《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的五样》
*在青春旋律的歌唱中,感受生命的多彩,编织人生的梦想,实现精神的成长与人格的丰盈。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本专题由一组诗歌组成,分为三个板块。
(一)“吟诵青春”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
*《六月,我们看海去》:“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青年学子的浪漫想象和青春颂歌。
(二)“回旋舞”体现青春话题,展现青春理性思考。
*《致橡树》:主旨多义性解读--爱情宣言诗?对“人”的一种关切?女权主义乃至“人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文本的多解性:悲哀之作被当作“欢乐颂”得以传播。
*《回旋舞》:诚然是淳朴明快的。但有一个假设、犹疑的尾巴,表达作者的隐忧--内容的淳朴和复杂。
(三)“光阴的故事”萃集时间中的人生碎片,表现生命之美、诗境之美、韵律之美。
*《雨巷》: 22岁的年青人在1927年夏避居松江,内心苦闷,借“怀女”表达理想受挫、愤懑无望的咏怀诗?爱情诗?《雨巷》:极具古典意蕴的现代诗,主题朦胧性和音乐性,西方诗歌的影响。
*《断章》:“小诗”,记录刹那感兴,试图阐发哲理。但《断章》在阐发哲理时有精致的构图,从多维度集中说明一个经典问题,同时饱含了情感,“一箭三雕”的艺术效果。
*《错误》:现代诗的古典情韵--语言、意象、韵律、比喻、主题。现代:写作视角 “以男性位置处理”以维护“艺术的真诚”,打破积习。多从反向和虚处着笔,大量否定词,古诗中少见的茫然无根的现代情绪和从反向、虚处着笔的现代诗写法。
二、获得教养的途径 无变动
三、月是故乡明
删《乡土情结》,换《肖邦故园》。人文主题的融入。
四、像山那样思考
合并为两个板块。人与自然: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第一板块:对自然纯美的注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感悟--思考--理性。自私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类,在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处理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大地的眼睛”中,删了《西地平线》。
必修二
一、珍爱生命
两篇散文,两篇小说。
(一)将《我与地坛(节选)》与《鸟啼》组合,都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
*《我与地坛(节选)》由自身肉体残疾的痛苦,扩展为对人类精神残缺的关注。表达的对苦难的忍受已不再是个人被动和消极的承担, 而是人类“向死而生”的果敢担当。
*《鸟啼》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解释:对译文的投入远超出了一般的作品翻译。
(二)贝尔曼和说书人的故事,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说书人》“类似路翎的《英雄的舞蹈》”。
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而不失爱心的小人物:贝尔曼付出生命的代价,给病危的同伴以活下去的希望与信念;“说书人”遭遇悲惨,但竭尽毕生的精力,迷住了“我们”,向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创造了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新天地,给小城的听众以感动和幻想。
说书是他的惟一的谋生手段,他对说书的痴迷,对说书的方式和书中内容的挚爱,对书中英雄的崇拜和书中世界的憧憬,也是他的人生存在的方式,他的生命的表达方式。
散文体小说,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与欧亨利不同的叙述风格。
二、和平的祈祷
删《安妮日记》。
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人在战争中的悲惨境遇
重组新闻文体“永恒的瞬间”:《落日》《图片两组》
结合阅读新闻报道品评记录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图片,开展活动体验回顾历史,感受战争中人的命运,理解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的愿望。
*《落日》的写作成就:明晰的主题——永志不忘;线索的把握--时间和整体氛围贯穿。面与点、中心与花絮的材料组合;细节的捕捉与刻画;现代新闻通讯的写法与史传散文写法的统一。
*《图片两组》:非连续文本的意义。“读图”。现代传媒技术借助图片快速传播重要信息。学生的读图能力差异极大。
第一组:战争中人的命运。第二组:战争与和平
三、历史的回声
移走了《落日》,删了《报道二则》(移走了“勃兰特下跪道歉”的图片。两篇文言,两首诗歌。绝对经典。
四、慢慢走,欣赏啊
删:写人《亡人佚事》,写景《听听那冷雨》,主要是考虑篇幅。以前是选学组元,但实际因不选而太多。
重新组合:散文景与人,小说三篇。
第一板块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意境美或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细节美,第二板块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美情节美或环境美。
必修三
删“祖国土”专题,删《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移走到“月是故乡明”
“颂歌的变奏”主题有独特的人文价值,但部分文本从中学而言不够经典。《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
《祖国山川颂》--“大颂歌”的形式。
替换为语言文化专题。原《必修五》有“如琢如磨”专题,后删去。
需要语言文化加论述类文本。
海德格尔:语言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作为本体的地位是提升精神世界、人格境界的根本,是获得高质量生存的前提。
本专题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是论说语言的发展,第二个板块是论说语言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原则。
*《人和人类》:《汉字王国》“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站在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审视汉字的世界,对中国人的意义。《汉字王国》的分类本身显示出作者语言观、历史观和文明观。特殊的论述文本形式,写得随性,自在,活泼,生动,独特的风格。
附:关于 “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
附:写作实践是论说文的写作。写作知识讨论的是“写作,也是对话”和“说理的风度”。
*《简笔和繁笔》,有点遗憾。
二、号角,为你长鸣
删、移了两篇,删《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多方反映外国文学作品太多。
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给学生的影响。
移:《离骚(节选)》使得诗的文学史线索清晰。
*《老王》:经典重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附:《老王》中的改动是杨绛自己要求改的。
三、文明的对话
“文明的对话”的删与重组: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一)“碰撞与沟通”:《拿来主义》《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萨顿,科学史的奠基人,这个理科老师最喜欢,帮他们上的)
(二)“认知与交融”:《美美与共》《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田野调查报告)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科学史著作,对于世界各个民族对文明的创造所作出的贡献,做出了公正的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希望建立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和谐世界。萨顿是近代科学史的奠基人,新人文主义的先驱。他的一生为消除地域和民族偏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认知与圆融”板块,选入学术论文《美美与共》与田野笔记《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前者是谈论我们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前途,指出只要提升文化自觉,正确认识和固守自己的文化基因,以宽容的精神对待外来文化,就能建设起一个多文化并存“和而不同”的世界。后者从人们饮食习惯和饮食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中,看中西文化是怎样相互认同和走向融合的。
*《美美与共》是对中国文化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应对方针,也是人类文明出现的种种危机的化解方剂,有其重要价值。对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相互对待和发展前途的学术主张逐渐为学者们所接受,被认为是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准则。
文章是学术论坛的书面发言,兼具学术论文和演讲词的双重特点。从学术文的角度看,要求论点鲜明,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足够的有代表性的论据和充分的论证,作为讲演词,文章语言晓畅有变化,尽可能深入浅出,饶有风趣。
四、寻觅文言的津梁
无变化。工具性强的、“打包”处理的专题容易形成共识。
必修四
一、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想》
《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现代文在前,就专题人文内容而言,相对容易入手。删了《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主要是因为篇幅。重量级的经典也足够了。所以删现代人写的文言文本。本想选一篇孙中山的演讲到口语交际专题,但原两篇也同样优秀且成熟。
二、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无变化。
三、笔落惊风雨
增加“风骚比兴”,从“号角为你长鸣”中移来《离骚》,增加《氓》。方智范:背诵篇目,叙事诗。文学史线索完整而清晰。
唐诗宋词不变:《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
移走《滕王阁序(并诗)》,往后放,与专题人文主题切合,并且适当体现梯度。删《秋声赋》,主要是控制量。
四、走进语言现场
演讲,曾想换《奥林匹克精神》,换《把南非建成彩虹一样的国家》或孙中山的演讲。
删《作为偶像》,替换《永不消逝的歌声》
《白发的期盼》和《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不变,删《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经典与篇幅。
必修五
一、科学之光
无变化
“科学之光”中的《物种起源绪论》《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代表了传统与新兴和科学论述与说明类文本的类型。
创新思维与表达:《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斑纹》。(职教中专、专科公共课的情况可参考)
二、此情可待成追忆
删三首现代诗,友情。非经典。《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
三、直面人生
“直面人生”中,《渔父》《报任安书(节选)》颠倒,时代顺序。《记念刘和珍君》不变。
删《论厄运》《直面苦难(节选)》。
四、心连广宇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名称改。
《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不变。
移入《滕王阁序》组成“登高能赋”。
近年来一直在删:《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为什么而活着》《横渠四句》。
去年8月交流,浙江老师的修改意见主要有几个方面:
语文的核心概念:编写意图的体现。
一、文本的经典性问题。
二、组元问题。(内部板块调整)
三、选文比例问题: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
四、文学史线索问题。附录。(选修)
五、语言知识体系问题。附录(选修)
六、对有些文本选与不选的意见。
七、版本问题、注释问题。
八、作文的体系问题。写作知识重组与新题。
感谢提出宝贵意见的浙江老师!
关于作文,个人想法: 作文体系的个人感受:不只有大学写作概论和过去教材的对记叙、议论诸要素的专题系列介绍才是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写作教学体系。现在有些大学中文系课程体系中已无专门的写作课。
真实文体的写作。可以把记叙文和议论文写成真实文体,但把真实文本写成中学教学中所谓的一般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在很多条件下是不合适的。有系列的写作观和写作知识讲话,每一专题有不少于三个的写作实践练习题,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专题的人文、工具内容相关,应该说不算弱化了写作教学。
新增加或修改的写作实践练习题适当地倾向于真实文体写作: 第三模块
“语言,存在的家园”写作实践 1,社会常有些“热门词汇”,这些词汇都有产生的特殊背景,其流行的广度往往也让人意想不到。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流行词汇的?说说你的看法。
2,在个人阅读经历中,总会有一些诗文触动你的心灵,你为什么会记住那些诗文?你喜爱的作品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举例说说自己的体会。3,“把一件事说清”和“把一件事说得有趣”,你认为哪个更重要?
“号角,为你长鸣”写作实践
1.根据原作,为鞋匠格斯拉或车夫老王写一则200字左右的人物评传;也可以为一个熟悉的人物(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的)写一则人物评传。
2.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人们经常说青年要大有作为,也有人指出如果青年能知道有所不为,才能走向成功。你是怎样看待这类问题的?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3.有种观点认为,为了实现价值目标,不必计较手段的合法合理;另一种观点认为,即使目标正确,程序也必须是正当。你对此有什么样的认识?请阐述理由。
第四模块
“我有一个梦想”写作实践
从下列三题中选择一题作文,也可以根据话题范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写作。
1.在一次语文活动中,一些同学认为青年应当志存高远,有自己的梦想,一些同学提出要选择平凡,也有一些同学提出“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对此,你是怎样思考的?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演讲稿。
2.如何建设社会文明,有人认为主要靠教化,有人认为主要靠规则,也有人异乎二者。对此你持什么样的观点,试作阐述。
3.在城市,摊贩有无存在的必要?如果允许摊贩经营,你认为应当如何管理?试述自己的看法。
第五模块 “心连广宇”写作实践
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也可根据话题范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写作。
1.“庄周梦蝶”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遨游各处,优游自在。醒来后,却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物我对峙,万物差别,本来出自于观念与时空的区别。因此,人类的思想也同样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使万物融为一体,使得“我”冲破观念与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间自由飞翔。请以“我思故我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滕王阁序
并诗》揭示了中国古典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李白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王勃的这篇文章,可谓受江山之助,天地之启。但王勃的文章也能为江山增色,为天地增辉。正是王勃的文章,造就了滕王阁美名,使之成为登临的名胜。请以“大块假我以文章”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杂文。
版本问题例说:
*《赤壁赋》选自中华书局权威版本。其次,苏轼的《赤壁赋》书法手迹中写的是“食”。再者,苏文此处运用了佛家禅语:“声为耳之食,色为目之食。”最后,本下已注明俗本也作“适”。“不知东西”也是依据权威版本。另外,这段赋的写作是运用了独特的“间韵”方式,一、二句押韵,三、四句换韵,如果改为“西东”,间韵就不存在了。*《赤壁怀古》所依据的权威版本是“人间如梦”。其次,苏轼此词的书法手迹如此。再次,“人间”有哲学意味,“人生”有社会学意味,可供学生讨论对比。*《六国论》根据权威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曾枣庄《〈嘉祐集〉校勘记》中有“下”字。有的版本无“下”字,如《古文观止》,但《古文观止》不具有版本学意义,它只具有传播和普及意义。
*文本中的人名依据的是《辞海》中的人名,与现代意义容易混淆的人名用字不可简化,如高適、晏幾道、刘知幾等。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材特征
高中语文教材特征浅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所以,这一次在实验区,衡量一套教材编写成功与否,或者是探讨一套教材的特色,首先应该看它是否创造性地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那么,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与旧的语文教材相比较下有什么特征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把目标定在提高“语文能力”上面。“语文能力”即“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即平时所说的“听说读写”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把目标定在提高“语文素养”上面。“语文素养”可以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理解,即具有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和对语文价值的认识。
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能力”,那“语文能力”是“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而“应用能力”可以理解为原来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课程性质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90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2000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课程结构方面
1.课程标准以模块为学习单元。
旧的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是以学期为学习单元,3年6个学期6册教科书。新的课程标准,语文课成是以模块为学习单元,1个学期2个模块,5个学期,10个模块。
2.课程标准开设大量选修课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10个模块中,5个模块必修课5册教科书10学分;5个模块选修课10多本教科书,学生可以选修4个模块4册教科书得8个学分。
开设这么大量的选修课,可以说是这次课改实验的最大的动作、最大的难点。我们要非常用心地对待这个问题。
四、课程教法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多数是从“教”的角度提出要求的,例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除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外,还从“学”的角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课程评价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90年代以前的大纲是教育测量的理念,批判应试教育以后,21世纪提出“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语文考试,要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发展性评价。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语文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开展自我评价”、“采用不同的方式”等等。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新教材目录(试用本)
(2010-10-05 02:07:29)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
上海语文教材 高中篇目 教育
(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新教材目录(试用本)
作者:不详 时间:2009-2-8 16:16: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3942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版)
(每单元课文分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带*者为略读篇目)高一上
第一单元 生命体验
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二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第二单元 美好亲情 四 边城(沈从文)五 合欢树(史铁生)
六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第三单元 人我之间
七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八 邂逅霍金(葛剑雄)九 一碗阳春面(栗良平)第四单元 诗歌及其欣赏 十 再别康桥(徐志摩)
十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十二 双桅船(舒婷)
十三 *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十四 *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张同道)第五单元 树木花卉 十五 蒹葭(《诗经》)
十六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十七 病梅馆记(龚自珍)十八 *诗二首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第六单元 古代小说及其鉴赏 十九 促织(蒲松龄)二十 香菱学诗(曹雪芹)
二十一 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二十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二十三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写作
一、调动你的积累:作文材料的准备
二、写出你独特的感受:文章的立意 口语交际
聆听(细节聆听与整体聆听)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优雅的汉语
专题研究: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现象 附录 文言实词及其活用 高一下
第一单元平民生活 一 老王(杨绛)二 项链(莫泊桑)三 *当炉女(臧克家)第二单元 杰出人物
四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五 小溪巴赫(肖复兴)
六 *春天的故事(叶旭全 蒋开儒)第三单元 为理想而斗争
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八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九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第四单元 小说及其评析 十 哦,香雪(铁凝)
十一 变形记(节选)(卡夫卡)十二 *微型小说两篇 《在柏林》(奥莱尔)《走出沙漠》(沈宏)
十三 *《药》评点(原作鲁迅 评点 吴中杰)第五单元 亭台楼阁 十四 阿房宫赋(杜牧)
十五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十六 项脊轩志(归有光)十七 *诗词四首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八声甘州(柳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登快阁(黄庭坚)
第六单元 古诗及其赏析
十八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十九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十 律诗三首
终南山(王维)
登高(杜甫)
书愤(陆游)
二十一 *绝句三首
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二十二 *诗赋论(袁行霈)
写作
一、让思想展翅飞翔:联想与想象
二、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复述(基础复述与创意复述)
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上海建筑与海派文化
专题研究: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附录 文言虚词
高二上
第一单元 读书生活
一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三 *幼学纪事(于是之)
第二单元 书话与书评
四 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五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
六 *密室的生活——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迈耶•莱文)第三单元 科学与艺术
七 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
八 说数(沈致远)
九 *自然笔记(杨文丰)
第四单元 散文及其赏析
十 想北平(老舍)
十一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十二 *草莓(伊瓦什凯维奇)
十三 *漫谈散文(季羡林)
第五单元 山水情思
十四 诸子喻山水
十五 秋水(节选)(庄子)
十六 前赤壁赋(苏轼)
十七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六单元 词曲及其赏析 十八 宋词四首 雨霖铃(柳永)踏沙行(秦观)苏幕遮(周邦彦)声声慢(李清照)
十九 窦娥冤(关汉卿)二十 元曲二首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二十一 长亭送别(王实甫)
二十二 词的起源与特点(夏承焘 吴熊和)写作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的技巧
二、“画眼睛”:写出事物的特征 口语交际
单向表达
(一):发言(说明性表达)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文化意蕴探究 专题研究:楹联的世界 附录 文言中的固定结构 高二下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一 故都的秋(郁达夫)二 晨昏诺日朗(赵丽宏)
三 *瓦尔登湖(节选)(梭罗)第二单元 名利内外 四 守财奴(巴尔扎克)
五 关汉卿(节选)(田汉)六 别了,哥哥(殷夫)
七 *告别权力的瞬间(李辉)第三单元 文化的制约与创造 八 拿来主义(鲁迅)九 胡同文化(汪曾祺)
十 *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
十一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于沛)第四单元 说明文、应用文阅读 十二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十三 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王磊)
十四 *关于文学名著阅读的调查(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第五单元 传统美德
十五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六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十七 《新序》二则(刘向)十八 *训俭示康(司马光)第六单元 古代散文及其赏析 十九 过秦论(贾谊)二十 师说(韩愈)
二十一 石钟山记(苏轼)二十二 *劝学(荀子)
二十三 *古代散文学习漫议(张中行)写作
一、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
二、议论的角度:论证的思路 口语交际
单向表达
(二):演讲(分析性表达)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走进杰出的科学家 附录 文言中的特殊句式 高三上
第一单元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 一 雨巷(戴望舒)二 荷塘月色(朱自清)三 *荷花淀(孙犁)
四 *文学意境的特征(顾祖钊)第二单元 思想与精神的力量 五 《〈宽容〉序言》(房龙)六 《〈激流〉总序》(巴金)七 *新时期诗歌二首 相信未来(食指)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八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第三单元 品位与格调
九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十 老人与海(海明威)十一 *谈白菜(李锐)
十二 *悼念一棵枫树(牛汉)第四单元 论说文及其解读 十三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十四 简笔与繁笔(周先慎)
十五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张汝伦)十六 *漫谈说理文(朱光潜)第五单元 家园亲情
十七 小雅•采薇(《诗经》)十八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十九 陈情表(李密)
二十 *诗词三首 月夜(杜甫)
夜雨寄北(李商隐)水调歌头(苏轼)
第六单元 史传作品及其赏析 二十一 秦晋殽之战(《左传》)二十二 鸿门宴(司马迁)
二十三 *《苏武传》(节选)(《汉书》)二十四 *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十五 *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郭丹)写作
一 让论点站在坚实的基础上:立论与驳论
二 驳斥谬误与阐明真理同样重要: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口语交际 多向应对
(一):讨论与采访等(简单的口语应对活动)综合学习综合实践: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附录 常用修辞格 高三下
第一单元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 一 阿Q正传(节选)(鲁迅)二 哈姆雷特(节选)(莎士比亚)三 *套中人(契诃夫)四 *典型(傅道彬)第二单元 艺术与审美 五 画说(张大千)
六 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朱光潜)七 *昆剧的故事(刘厚生)八 *音乐短章(纪伯伦)第三单元 走向社会
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十 生命的节日(季栋梁)
十一 *《傅雷家书》两篇(傅雷)第四单元 戏剧及其赏析
十二 《雷雨》(节选)(曹禺)十三 曹操与杨修(陈亚先)十四 *戏剧知识短文两篇 戏剧文学(谭霈生)
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黄会林 陈刚)第五单元 浩然正气
十五 《论语》七则(《论语》)十六 《孟子》二章(《孟子》)十七 *国殇(屈原
十八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十九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第六单元 人生与艺术境界
二十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侍坐(《论语》)二十一 兰亭集序(王羲之)二十二 *琵琶行(白居易)
二十三 *《秋声赋》(欧阳修)二十四 *文论十则
《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写 作
一 让文章鲜活起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的方法 口语交际
多向应对
(二):辩论等(把握交际的语境,训练应对的思路)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我所敬慕的作家 附录 复句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材简介
必修1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长沙
诗两首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第三单元 纪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短新闻两篇
包身工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必修2 单元说明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囚绿记 第二单元 《诗经》两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诗三首 第三单元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祝福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琵琶行 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第四单元 动物游戏之谜
宇宙的边疆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窦娥冤
雷雨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柳永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拿来主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与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附录
必修5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 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第三单元
咬文嚼字
说“木叶”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 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中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西游记》
《聊斋志异》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三言”
《红楼梦》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儒林外史》
《官场现形记》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家》
《白鹿原》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呼兰河传》
《长恨歌》 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
《小二黑结婚》
《平凡的世界》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子夜》
《骆驼祥子》 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 《红旗谱》
《红高粱》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关于练习
有关资料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单元说明
课文研读 经典原文
课文研读 相关读物
教学设想
关于练习
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单元说明
课文研读 经典原文
课文研读 相关读物
教学设想
关于练习
有关资料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单元说明
课文研读 经典原文
课文研读 相关读物
教学设想
关于练习
有关资料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单元说明
课文研读 经典原文
课文研读 相关读物
教学设想
关于练习
有关资料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单元说明
课文研读
教学设想
关于练习
有关资料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单元说明
课文研读 经典原文
课文研读 相关读物
教学设想
关于练习
有关资料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单元说明
课文研读 经典原文
课文研读 相关读物
教学设想
有关资料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单元说明
课文研读 经典原文
课文研读 相关读物
教学设想
关于练习
有关资料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单元说明
课文研读 经典原文
课文研读 相关读物
教学设想
关于练习
有关资料
附录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单元说明
精读
天狗
略读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关于“思考与探究一”
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单元说明
精读
贺新郎
略读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
关于“思考与探究二”
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单元说明
精读
蛇
略读
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关于“思考与探究三”
教学建议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单元说明
精读
河床
略读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关于“思考与探究四”
教学建议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单元说明
精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略读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关于“思考与探究五”
教学建议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单元说明
精读
动人的北平
略读
汉家寨
特利尔的幽灵
关于“思考与探究一”
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
单元说明
精读
新纪元
略读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
美
关于“思考与探究二”
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单元说明
精读
都江堰
略读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关于“思考与探究三”
教学建议
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单元说明
精读
森林中的绅士
略读
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
关于“思考与探究四”
教学建议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单元说明
精读
葡萄月令
略读
光
树(节选)
关于“思考与探究五”
教学建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一部分:课文教学提示与教学参考资料
【精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第四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五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略读】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课外阅读】
蒙哥马利:强者就是不断挑战自己
比尔·盖茨:IT英雄的成功之道
第二部分:传记理论知识
一、关于传记和文学、历史的关系以及传记的阅读功能
二、关于传记文学的美学原则及其历史发展
三、传记文学的事实理论
四、传记的类型
五、中国古代的传记文学
六、中国近百年来的传记文学
七、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理论
附录
教案示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源
2008-12-09 人教网 影视名作欣赏
第一课 《城南旧事》:别样离愁,纯美格调 第二课 《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 第三课 《阿甘正传》:英雄源自凡人 第四课 《淘金记》:含着眼泪的笑 第五课 《卧虎藏龙》:侠与人,心与剑 第六课 《音乐之声》:乘着音乐飞翔 第七课 《海底总动员》:父子亲情的颂歌 第八课 《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 第九课 《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
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附录:教案示例
第一课第二节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第五课第三节 修改病句
第六课第一节 选词和炼句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第一单元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
第二单元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四单元 莫里哀与《伪君子》
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
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
第七单元 曹禺与《北京人》
第八单元 老舍与《茶馆》
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附录】
中国民俗文化
第一单元
北京的春节
过节和观灯
虎丘记
梳理探究提示 第二单元
更衣记
老北京的四合院
姑苏菜艺
梳理探究提示 第三单元
短文两篇
柳敬亭说书
李龙眠画罗汉记
职业
冥屋
梳理探究提示 第四单元
故乡的婚礼
山那面人家
红与白
梳理探究提示 第五单元
短文六则
倒屣相迎
乘车戴笠
嗟来之食
不为五斗米折腰
程门立雪
圯上老人
礼貌词语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
梳理探究提示 第六单元
短文两篇
西门豹治邺
越巫
妈祖
捉鬼
梳理探究提示 第七单元
神话四则
女娲补天
鲧禹治水
刑天舞干戚
羿射十日
传说二则
干将莫邪
叶限
歌谣六首
击壤歌
上邪
西洲曲
长干曲
菩萨蛮
凤阳花鼓
梳理探究提示
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阅读
桥边的老人
*墙上的斑点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
叙述人称
*叙述腔调
*速度控制
思考与实践
第二单元
阅读
炮兽
*安东诺夫卡苹果
话题:场景
在场景中生活
场景的功能
*风景的意义
*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思考与实践
第三单元
阅读
丹柯
*炼金术士
话题:主题
小说的灵魂──主题
主题的形成 主题的实现
*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主题观的演变
思考与实践
第四单元
阅读
娜塔莎
*素芭
话题:人物
“贴着人物写”
揣摩人物的心理
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
思考与实践
第五单元
阅读
清兵卫与葫芦
*在桥边
话题:情节
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
情节运行的方式
*情节运行的动力
思考与实践
第六单元
阅读
牲畜林
*半张纸
话题:结构
谋篇布局
*结构的“常”与“变”
思考与实践
第七单元
阅读
山羊兹拉特
*礼拜二午睡时刻
话题:情感
情感的魅力
情感的处理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现代小说:激情过后
思考与实践
第八单元
阅读
沙之书
*骑桶者
话题:虚构
对虚构的确认
*虚构使我们富有
*事实与真实的区别
思考与实践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欣赏★
第一单元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
导言
讲读
1.老虎
2.秋歌
3.三棵树
自主阅读
1.我自己的歌(之一)
2.严重的时刻
3.黑马
思考与探究
第二单元 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导言
讲读
1.故乡
2.西风颂
3.当你老了
自主阅读
1.秋颂
2.不是死,是爱
3.狗之歌
思考与探究
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
导言
讲读
1.漫游者的夜歌
2.石榴
3.雪夜林边驻脚
自主阅读
1.鲁拜六十六首(节选)
2.园丁集(节选)
3.你无法扑灭一种火
思考与探究
第四单元 寻找文字的炼金术
导言
讲读
1.应和
2.刘彻
3.窗前晨景
自主阅读
1.元音
2.朦胧中所见的生活
3.恋人
思考与探究
★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让故事本身说话
导言
讲读
1.我与绘画的缘分
2.带着鲑鱼去旅行
自主阅读
1.难忘的经历
2.夜行的驿车
思考与探究
第六单元 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导言
讲读
1.自画像
2.贝多芬百年祭
自主阅读
1.悼念乔治·桑
2.卡莱尔
思考与探究 第七单元 与自然为友
导言
讲读
1.英国乡村
2.寂寞
自主阅读
1.堤契诺秋日
2.京都四季
思考与探究 第八单元 让生命沉思
导言
讲读
1.奴性
2.懒惰哲学趣话
自主阅读
1.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
2.通向友人之路(节选)
思考与探究
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章 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
第二节 联想与想象
第三节 学会沟通 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一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第二节 材料的有机转化
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第二节 更改思维的变化
第三节 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整体的调整
第二节 局部的完整
第三节 语言的锤炼
演讲与辩论
第一单元
范例学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相关链接
综合实践 第二单元
范例学习
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
未有天才之前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演说
相关链接
综合实践 第三单元
范例学习
学做一个人
书,知识的大厦
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
相关链接
综合实践 第四单元
范例学习
演讲两篇
数学的光彩
走向社会
相关链接
综合实践 第五单元
范例学习
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
交朋友应多多益善还是少而精
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弊之辩
相关链接
综合实践 第六单元
范例学习
盅惑青年与鬼神的踪迹
买刀的杀人要刀店负责吗?
齐桓晋文之事
相关链接
综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