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8:1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第68页“观察物体”例1。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小玩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指正面、指左侧面、指上面、指后面、指下面、指右侧面。(边指边说每个面看到的是什么。)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上面和下面。同学们找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师: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现在,请同学们放在桌子上,学生拿出玩具。

师:学习小组的4个同学,先选出1个玩具,从自己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看到的是玩具的哪一个面。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同学相互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师:要让学生们觉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引导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看到的形状。

师:好,现在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再观察自己桌上的小玩具,每一位同学分别试着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再和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分别看到了什么?

让4个学生到讲台前边演示边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看看图上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用课件出示:例1主图)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小明观察的是熊猫的正面,小亮观察的是熊猫的右侧面,小红观察的是熊猫的左侧面,小芳观察的是熊猫的后面。

师:同桌之间观察、讨论一下,主题图下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师:谁来说一说。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还有谁知道?(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说说。)

三、巩固发展

1、做一做:让学生做书上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

师:说得真棒。请同学们在图的旁边将四个小朋友分别与他们所看到的四个面连线。学生做,教师巡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

2、猜一猜:

用课件课件出示我的书包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

3、说一说: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选定教室里的一个物体进行观察,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这节课上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把你们的收获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并和他们说一说从不同方向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不同形状。

教学后记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 2 学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在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几个面:正面、侧面、上面。

2、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玩具的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3、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一猜(我的书包):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书包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同的。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让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说出的面并不正确,有的孩子说的面形状不对。

2、在学生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参与意识不强,通过了解才知道是因为个别孩子性格内向,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看来,在教学前要多与孩子们交流,鼓励学生想说、多说、爱说、会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用9的口诀求商教学案例

城关一小 王艳梅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 9÷1 生2: 18÷2 生3: 45÷9 生4: 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第三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乘法的意义。

2、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来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3、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乘法,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引导学生会从现实环境中找出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1、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利用周围事物,创设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突破:

1、在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随意的改变实际问题的结构,创设新的问题。

2、学生能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提问: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 ⑵乘法是用来简化那类加法问题? ⑶学习乘法关键是学会什么? ⑷那你对乘法口诀表了解有多少呢?

2、教师针对第⑷问题进行知识拓展性教学展示幻灯片中的“历史悠久的乘法口诀”进行讲解。

3、进行课前口算。⑴苹果园摘苹果。(图略)⑵比一比,谁最棒.⑶列式计算

二、讲授新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幻灯片1,展示“一只猴子吃6个桃,7只猴子吃多少个桃?”图片。让学生理解题意,并引导解题思路。(并板书解题过程)

2、出示幻灯片2,展示“有公鸡9只,小鸡是公鸡的4倍。小鸡有多少只?”

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在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3、出示幻灯片3,理解四张图片意思发现图片中隐藏的数学条件,从而建立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4、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找出和幻灯片2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出示幻灯片,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列式计算)⑴一辆车坐5人,8辆车坐多少人? ⑵一只青蛙4条腿,7只青蛙几条腿? ⑶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钓多少条鱼? ⑷蓝气球有3,红气球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四、拓展与提高

1、出现人物角色,让学生认识并说明角色的特点。

2、出示灰太狼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3、你来帮帮忙!

⑴,7本故事书多少钱? ⑵一个窗台放3盆花,?

⑶玫瑰花有2朵,百合花是玫瑰花的6倍。?

4、建立数学游戏“你来提问,我来答。”(图略)

五、课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1—9的乘法口诀,也了解可以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因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除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之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

动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特别在“你来提问,我来答”环节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多媒体展示“小兔买罗卜图”,并板书:兔弟弟买了4个萝卜,兔哥哥买了7个萝卜,一共买了多少个萝卜?

师:为什么要用加号算?

生:因为是求兔哥哥和兔弟弟合起来买萝卜是多少?

师:是不是求“一共”就得加?下面这道习题能用“加法”算吗?

出示:免兄弟一共买了11个萝卜,免弟弟买了4个萝卜,兔哥哥买了多少个?

生:应该用减法算,是兄弟两一共买了11个萝卜减去兔弟弟的4个,才是兔哥哥买的萝卜。师:对,我们不能仅从一个字或者某个词去判断计算方法。如果要求两个数合在一起是多少时,就用加法。我们一起用手势来表示“两个数合在一起”(同学们举起双手做合拢动作)。析书:()+()=和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二 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三 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四 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五下课游戏:(全班分3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组跟在第三组的后面。哪组同学先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 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认识乘法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作者:霍彦泽 课题:从加法到乘法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

    合益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来自心灵的感悟 ——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作为一名山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从教高年级数学已有二十五年,从来没有教过低年级,没想到今年既要教六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题:数一数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观察物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观察物体》 李雪娜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案例分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苏教版教版教材第六册 《用9的口诀求商》 讲课教师:李海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课例 设计人 田少军 标里学区第二小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课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