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益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3: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益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益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第一篇:合益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来自心灵的感悟

——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作为一名山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从教高年级数学已有二十五年,从来没有教过低年级,没想到今年既要教六年级又要教二年级。特别是二年级数学今年使用新教材,每次上课,每当看到他们那天真的双眼,我总是感到束手无策:如何让这些学生把看似简单的知识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如何向这些可爱的学生介绍有关的知识文化背景,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和热情?

这节数学课上,该学习“6的乘法口诀”了。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科书,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知道这节课可以向学生提供教学挂图,引导他们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按顺序列出有关的乘法算式,最终引导学生把6的乘法口诀填完整。本着这样一种认识,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铃声未落,我已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站在了自己心爱的、神圣的讲台!

当我刚说出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了,便听到了一个平时爱表现自己、炫耀自己的学生的声音:“我会!一六得六、二六十二„„”。“老师在看你呢!”这时他的同桌悄悄地推了推他说。当他那得意的笑眼与我严厉的目光相遇的那一刻,他才下意识吐了吐舌头,赶紧坐正了身子。可仍有两名男生受了他的启发之后,此时依旧在摇头晃脑地背着„„更可气的是居然还有几个捣蛋鬼正在小声附和着,我生气地站在讲台上,一言未发。“别说啦!别说啦!”细心的班长急忙悄悄劝道。声音逐渐减弱了,同学们逐渐坐端正了,教室里也逐渐安静下来了。然而就在那一刻我却忽然发现:同学们的神情在瞬间变得那么无奈,纯真的双眼也流露出对我的埋怨。

我的心似乎有一丝酸痛!“都会了?”带着这样的一丝疑问,我开始问道:“哪些同学已经会背6的乘法口诀了?”孰不知,这一问,学生们的眼睛顿时一亮,那一双双小手就像雨后春笋般“刷刷”地举了起来!几乎全部学生都说会了。

这可怎样办?看到这种情况,心底不禁升起一串大大的问号,讲,还是不讲?讲,已经都会了,不讲,又不合适。怎么办?怎么办?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

几秒钟后,我稍稍镇定,问道“有谁愿意站起来大声背一次6的乘法口诀?”这时,所有的孩子都跃跃欲试。而些刻,新的疑问却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这么

熟练的背诵,是否来自真正的理解呢?

于是便问道:“你们是怎样知道的?”“是爸爸教我的!”“是妈妈昨天晚上跟我一起学习的!”„„看来是早有准备的。“那你们知道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它是怎样得来的吗?”

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只有几双小手在悄悄地举着,看着大多数孩子似懂非懂的神情,我鼓励着:“我们一起来用学具验证一下好吗?”“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于是,我开始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数出自己喜欢的6个学具来摆图形。这下子孩子们可高兴啦,兴奋地忙碌着。不一会儿,他们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开始互相交流着。当然,汇报时的声音充满了自信,更充满了骄傲„„

“你们刚才摆这些美丽的图案时需要6个学具,也就是„„”“1个6!”。“那两种这样的图案需要几个学具呢?“12个”。“你怎么知道的?” “二六十二”„„接下来大家又完成了书中的统计表。

随后,我又鼓励学生根据口诀写出与6有关的乘法算式。当我让他们观察黑板上6的乘法口诀,并从中能发现什么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抢着回答起来:“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每一句口诀都是从一几开始,一直到几几”„„

【案例评析】

回顾这一节课,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堂课,虽然原有的教学设计并未能如期进行,但让我感触极深,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潜力很大,关键要看教师如何给他们施展自由的空间。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如何去备课、如何去上课。

一、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以人为本,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把他们看成一张白纸,应在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上课前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就是备好学生。备好学生不仅意味着处处为学生着想,还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想好教学策略。有的放矢,课一定能上好。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堂实境中却出人意料: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

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每句口诀的含义,恰到好处地利用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的得来,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有利的基础。课堂教学并不等同于机械兑现教案,它可以是个因意外收获而出彩的地方!

二、课堂中教师应勇于“让位”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标还指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猜口诀、小组合作画图列式研究口诀的含义、组内交流各人的想法、集体共享研究结果,从而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味显得是那样的浓郁。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以最少的知识去唤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与探索,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这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赞许,渴望成功。小学生更是如此。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为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教师要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在课开始时,孩子迫不及待地背诵6的乘法口诀,如果这时教师因课前预设而制止,那么教育只成了纸上谈兵。这一切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安全愉悦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地方!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吧,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才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而且,当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时,我们教师自己会更快乐。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第68页“观察物体”例1。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小玩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指正面、指左侧面、指上面、指后面、指下面、指右侧面。(边指边说每个面看到的是什么。)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上面和下面。同学们找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师: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现在,请同学们放在桌子上,学生拿出玩具。

师:学习小组的4个同学,先选出1个玩具,从自己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看到的是玩具的哪一个面。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同学相互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师:要让学生们觉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引导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看到的形状。

师:好,现在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再观察自己桌上的小玩具,每一位同学分别试着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再和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分别看到了什么?

让4个学生到讲台前边演示边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看看图上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用课件出示:例1主图)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小明观察的是熊猫的正面,小亮观察的是熊猫的右侧面,小红观察的是熊猫的左侧面,小芳观察的是熊猫的后面。

师:同桌之间观察、讨论一下,主题图下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师:谁来说一说。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还有谁知道?(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说说。)

三、巩固发展

1、做一做:让学生做书上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

师:说得真棒。请同学们在图的旁边将四个小朋友分别与他们所看到的四个面连线。学生做,教师巡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

2、猜一猜:

用课件课件出示我的书包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

3、说一说: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选定教室里的一个物体进行观察,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这节课上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把你们的收获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并和他们说一说从不同方向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不同形状。

教学后记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 2 学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在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几个面:正面、侧面、上面。

2、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玩具的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3、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一猜(我的书包):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书包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同的。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让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说出的面并不正确,有的孩子说的面形状不对。

2、在学生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参与意识不强,通过了解才知道是因为个别孩子性格内向,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看来,在教学前要多与孩子们交流,鼓励学生想说、多说、爱说、会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用9的口诀求商教学案例

城关一小 王艳梅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 9÷1 生2: 18÷2 生3: 45÷9 生4: 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第四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乘法的意义。

2、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来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3、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乘法,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引导学生会从现实环境中找出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1、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利用周围事物,创设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突破:

1、在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随意的改变实际问题的结构,创设新的问题。

2、学生能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提问: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 ⑵乘法是用来简化那类加法问题? ⑶学习乘法关键是学会什么? ⑷那你对乘法口诀表了解有多少呢?

2、教师针对第⑷问题进行知识拓展性教学展示幻灯片中的“历史悠久的乘法口诀”进行讲解。

3、进行课前口算。⑴苹果园摘苹果。(图略)⑵比一比,谁最棒.⑶列式计算

二、讲授新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幻灯片1,展示“一只猴子吃6个桃,7只猴子吃多少个桃?”图片。让学生理解题意,并引导解题思路。(并板书解题过程)

2、出示幻灯片2,展示“有公鸡9只,小鸡是公鸡的4倍。小鸡有多少只?”

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在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3、出示幻灯片3,理解四张图片意思发现图片中隐藏的数学条件,从而建立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4、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找出和幻灯片2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出示幻灯片,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列式计算)⑴一辆车坐5人,8辆车坐多少人? ⑵一只青蛙4条腿,7只青蛙几条腿? ⑶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钓多少条鱼? ⑷蓝气球有3,红气球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四、拓展与提高

1、出现人物角色,让学生认识并说明角色的特点。

2、出示灰太狼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3、你来帮帮忙!

⑴,7本故事书多少钱? ⑵一个窗台放3盆花,?

⑶玫瑰花有2朵,百合花是玫瑰花的6倍。?

4、建立数学游戏“你来提问,我来答。”(图略)

五、课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1—9的乘法口诀,也了解可以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因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除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之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

动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特别在“你来提问,我来答”环节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加、减法估算”教学案例

---张延秀

教材分析:

“100以内加、减法估算”是估算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呈现了“判断妈妈要买3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的情境,提供了两种估算策略,并提出 “还可以怎样算”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情分析:

虽然在1年级教学中,已经进行了有关“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计的初步渗透,但是在本课时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当面对现实的估算问题时,学生首先就会调用精确计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简便”的认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互动交流初步学会用“估十”“凑十”等最基本的方法估数,增强数感;能用“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等不同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问题,激发有效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灵活选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现实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欲望,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用“估十”和“凑十”的方法估数,能说明估算过程,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生动、具体的购物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估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便捷性。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估算的欲望。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知。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灵活选用估算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估算的欲望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店吗?星期天,王阿姨领着女儿和邻居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逛商店,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2.设置比赛情境,产生认知差异。

师:咱们也和这3位小朋友一起思考,比一比谁能先解决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孩子们,我用100元钱买这3样生活用品够不够?)

教师说明比赛要求,学生试着解决问题。

(1)老师说“开始”,大家就按屏幕上出示的具体价格开始计算。

(2)当老师说“停”的时候,所有人必须停止并坐好。

(课件出示价格及小朋友判断的画面。)

3.引发思考,激发探究新知欲望。

师: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结合现实情境,初步培养估算意识是一个重点。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实践反思,此环节设计为具体的购物情境,通过与课件中的小朋友比赛,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到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便捷性,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估算的欲望,为学习估算方法作铺垫。

二、互动交流——体会估算方法多样化

1.体验 “估十”的方法。

(1)倾听录像中小朋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复述“估十”的方法,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3)引出课题:她用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估算的方法。(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引导学生尝试用“估十”的方法独立进行估算。设计意图:在几次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自己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此环节改为“倾听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体验“估十”的方法,初步明确:估算其实就是把问题中的数估成是与其比较接近的并且算起来很容易的数,然后再快速地算出来。

2.体验算法多样化。

(1)明确: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快速地算出来就可以。

(2)鼓励学生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估算。

预设:学生可能用“连减”、“加减混合”、“尾数凑十”等多种方法估算。教师应及时评价。

(3)小结:我们在用估算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关键是要把题中的数估成能使自己计算起来变得容易的数,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首先使学生明确: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主动去探究、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实践证明:有了前面的体验,学生能想到多种估算方法:估数时不但可以把数估成是与其比较接近的整十数,还可以估成是各位相加得十的数;估数之后不但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连减、加减混合等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三、巩固练习

过渡: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有时并不须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基础练习。(课件出示31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发现本题与以前解决的问题的不同。

(2)明确:求“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思考过程。

2.对比练习。(课件出示32的第3题。)

小亮每天都要写大字,昨天写了29个,今天要写42个。

(1)两天大约写了()个?

(2)两天写了()个?

引导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交流:哪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哪个问题须要算出精确值?

口算解决问题。

3.提升练习。(课件出示“购物搭配”。)

(1)先想一想有几种买法,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汇报不同搭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3)拓展:本题中用90元买49元的上衣和42元裤子够吗? 设计意图: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我把练习设计进行了调整,将练习题3修改为先估“两天大约写了()个”,再算“两天写了()个”。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估算的方法,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估一估,再去计算出精确的得数的思想。

同时,增加了“购物搭配”的习题,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使他们了解:有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估算时要“大估”,初步培养学生灵活选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须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其中有的须要计算出准确的得数,也有的不须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进行简单的估算也能作出判断。所以,今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动脑筋去选择恰当的方法。

下载合益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益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多媒体展示“小兔买罗卜图”,并板书:兔弟弟买了4个萝卜,兔哥哥买了7个萝卜,一共买了多少个萝卜? 师:为什么要用加号算? 生:因为是求兔哥哥和兔弟弟合起来买萝卜是多少? 师:是......

    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题:数一数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观察物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观察物体》 李雪娜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案例分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苏教版教版教材第六册 《用9的口诀求商》 讲课教师:李海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案例范文

    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的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认识乘法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