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里的一小节内容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智力目标:使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关键: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加强直观、演示操作:(课件出示)小朋友游公园,(学生观察看到什么,引出摆小棒图,学生操作摆小棒,观察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计算摆这么多的图形共用多少根小棒? 【二】、探究新知
列出连加算式。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教师板书、讨论: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算式
小组讨论、交流,选取有代表性的意见上黑板书写。
1、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学生自己输连加算式加数的个数,用“几个几”的表示方法说给老师听,说给同桌听。
2、写出乘法算式,教师在学生表达清楚“几个几”的基础上引出乘法算式,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号的写法。
3、尝试:把
其它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在上述的过程的指导中,对学生的指导由“扶”到“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比较、到口说,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1)横向比较: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7+7+7和3×7,说一说3×7表示几个几相加?
板书:3:相同加数的个数 4、7:相同加数
(2)纵向比较:比较3×4和3×7,说说乘号前后的数表示什么?(3)综合比较:
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相机出示不同加数的算式讨论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3+7+7+7+6)(4)乘、加法比较: 乘法与加法比较,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较方便,计算也比较方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5、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三】实践运用
1、示秋千图,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指名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2、练习九的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出示乘法算式卡片,齐读,分组读,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课件出示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四】全课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教师适时小结。
四、教学反思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儿童游乐园引入,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游乐项目。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你们最喜欢坐的玩具上有多少人?”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雨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连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研究。叶圣陶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孩子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能放手时就放手。”例1的教学有二个层次,第一是独立摆小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摆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学生改写自己的加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新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综合练习。通过“游乐园”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动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第二个层次是拓展练习。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前提出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种方法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只是结构中去,同时,增强现实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五、案例研讨
设计特色:该老师本着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组织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的引导学生摆出各种图形,在动手摆图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算出摆出的图形各用多少根小棒,引出求相同加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认识同数相加可用简便方法 ——乘法来代替。
不足之处:学生的自主活动未到位,有点走过场,未贯穿“乘法是求相同加数的和”,要更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堂气氛欠活跃,语调平铺直叙,欠生动。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衡山县城西完小 李芳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这部分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到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衣服的搭配,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彩票的中奖号码,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可它们都在这个密码盒里面,这个密码盒的密码是由数字1、2组成的一个两位数,想不想看看这三只可爱的动物是什么? 师:谁来告诉老师密码,帮老师打开这个密码盒?(生尝试说出组成的数)生:答。
师:打开密码盒: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贴出动物头像:小刺猬、小鸭、小鸡)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刺猬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小鸡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②小鸭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刺猬自己打一把伞。)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的动物头像帖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可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给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③种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图片)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呢,让我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教师读纸条上写的内容: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教学设计意图: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略)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
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
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第三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让刚才不是用第三种方法去摆的学生按这种方法再重新摆一摆,感觉一下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教学设计意图: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三、模拟小动物之间的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企鹅博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激动地互相握起手来,小刺猬边握手边在想:“我们三个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教师边说边在小刺猬的头上打个问号。)
▲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教学设计意图:模拟小动物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棒!所以,老师决定奖励奖励大家,来一次答问大奖励!请仔细看题:
1、用“4、5、6”每两个数组成一个两位数,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2、饼干、果冻、饮料这三样物品都是奖品!不过要想得到这些东西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哦,请你先说说,从这三种食品中任选两样,会有几种选法?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排列数字和握手组和的问题,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排列与组和的知识,比如:电话号码,汽车牌照的编排,体育中的足球比赛,等等。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我们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处真大。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应用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数学 周萍
2014年9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九月份学情分析
开学至今,从教高年级辗转接受低年级二年级的数学。二年级班共31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8人,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天生就好动,贪玩。男生具有的性格,特点在这个班里都可以看到。女生少而静,不够活跃。首先男生多的班级纪律就是问题,初次上课课堂就混乱一片。其次孩子数学基础也不够扎实。例如:在计算进位加法时,不少孩子就出不懂的如何进位。还有退位减法也是漏洞不少。对加减混合计算方法,过程混淆一起。另外,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不够好,上课时交头接耳的,时刻得纠正孩子的听课姿势。因此,针对上述孩子的学习问题制定本学期具体要求:
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了解自己孩子一年来在学习上的问题或缺陷。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正方法。
在上课时,随时给学生渗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习惯。以优秀者为榜样,感染,影响部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地改变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学习好首要得学习习惯好,才有优秀的成绩。
总之,刚刚接受的班级需要多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还有对低段学生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二年级上册数学十月份学情分析
10月16日我校进行了检测,我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知识考察范围:
苏教版上册数学1——3单元。知识内容包括:加减混合计算,认识平行四边形和乘法的意义。
二.考试情况分析:
二年级31人,全部参加了考试。卷面为满分100分,其中:及格26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23分,对于试题而言不难。三.试卷分析:
这份试卷,从考察知识暴露,我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从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有17人对基础概念,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有14人对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缺乏独立地思维能力与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综合以上出现的问题,结合今后的教学,特作出如下的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做题前先看清题意的习惯。无论什么题目,是多么的繁杂或是多么的简单,弄清题意才有可能做对,否则前功尽弃。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没有了基础,任何问题都是沙上建房子。今后在教学,在课后,多一些趣味性的心算与口算练习,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持之以恒的坚持必定能出结果。
3.注重“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班级成绩的提高依赖与优生的发展。充分发挥优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鼓励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以点带面”,争取整体成绩更上一层楼。学情分析
二年级数学 周萍
2014年10月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反馈交流三种摆法
(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二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比较(1)和(2)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课件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作业设计:数补第4页。
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 周
萍
2014年9月 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 周萍
2014年10月 《1、2、3、4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课本第25~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1、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1、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重点难点
重点:编出1、2、3、4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意义。难点:能熟练计算。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
二、知识探究
(1)(投影出示)情景一:玩跷跷板。①1个跷跷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
②说明1个2就是2,所以1×2=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③2个跷跷板上坐几个人?(4个)
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4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④想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2)(投影出示)情景二:玩荡秋千。①1只秋千上坐3人,2只秋千坐6人。
1个3是3,2个3是6,怎么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
②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三三得九
③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3)(投影出示)情境三:小朋友坐火车。
①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车厢的人数 1 2 3 4 人数 4
②1个4相加、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③想一想:
4×1=□
4×2=□
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4)试一试。
1×1=1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课堂小结
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 周
萍
2014年11月 教学案例《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 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还学会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直的 2个端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11月份学情分析
一、学生整体情况: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比较浅显,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部分得分较高,得分率在90%左右,失分主要集中在解决问题部分和动手操作题部分。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但仍有少数学生粗心出错。
2、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找规律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应用题极少学生出错,说明少部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审题的能力欠佳。
4、对于学生存在这样的失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训练,让学生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要多练,且形式多样地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好习惯。
三、教情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四、改进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进而弥补自身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周萍
2014年11月
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主要检查了学生半学期来对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的程度,也是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是否面向全体,是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以此达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1、成绩统计:
二年级成绩:及格率93.6%,优秀率71%,最高分98分,最低分12分。
2、试卷分析:
试卷设计的内容上,知识面覆盖广,知识点全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同时也注重了问题意识的考察。试卷共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计算技能,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答卷情况:
本次数学平均成绩相差不大。我经过仔细分析和思考之后,觉得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其一,一年级时成绩可能不太明显,因为知识较简单,可到了二年级,试题难度一增加,学生间的差异就凸现出来了。其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第一题出现的错误说明了这一点。其三,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差生太差,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方法欠得法。本班有将近五个同学是极差生,连基本题也不会分析,老是乱做、瞎做。这归根于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开小差,作业马虎,甚至不完成。像党晨阳脑子也不是实笨,就是不学,一到考试中,胡写八道,连最基本的口诀也不会用了,课后不爱思考,学习不感兴趣,是班级整体成绩严重下滑。其四,教学中基本知识不够落实,对学生要求和管理有待加强。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常思考,如何来改进我的教学?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些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要确确实实使学生成绩有提高,学业有长进,需要我自信的努力,艰辛的工作,更需要我负重拼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信心。多鼓励学得好的同学,不断总结好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多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哪怕是提高几分,十几分,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学习信心树立了,成绩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其次,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提高整体水平。不歧视差生,注意培养尖子生。上课要深入浅出,精讲多练,落实基础概念,基础知识,不能求快,要量力而行。不能苛刻要求,使学生对学习望而生危,失去信心。
第三,布置作业做到分层、精练。对各种练习进行筛选,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要加强课外辅导。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对成绩拔尖的学生及时加以点拔,使他们稳中有升,出类拔萃。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所以,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期中考试已过去,我们要从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改进方法与措施,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学习中一定会取得不断的进步!
第四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乘法的意义。
2、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来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3、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乘法,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引导学生会从现实环境中找出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1、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利用周围事物,创设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突破:
1、在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随意的改变实际问题的结构,创设新的问题。
2、学生能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提问: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 ⑵乘法是用来简化那类加法问题? ⑶学习乘法关键是学会什么? ⑷那你对乘法口诀表了解有多少呢?
2、教师针对第⑷问题进行知识拓展性教学展示幻灯片中的“历史悠久的乘法口诀”进行讲解。
3、进行课前口算。⑴苹果园摘苹果。(图略)⑵比一比,谁最棒.⑶列式计算
二、讲授新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幻灯片1,展示“一只猴子吃6个桃,7只猴子吃多少个桃?”图片。让学生理解题意,并引导解题思路。(并板书解题过程)
2、出示幻灯片2,展示“有公鸡9只,小鸡是公鸡的4倍。小鸡有多少只?”
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在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3、出示幻灯片3,理解四张图片意思发现图片中隐藏的数学条件,从而建立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4、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找出和幻灯片2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出示幻灯片,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列式计算)⑴一辆车坐5人,8辆车坐多少人? ⑵一只青蛙4条腿,7只青蛙几条腿? ⑶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钓多少条鱼? ⑷蓝气球有3,红气球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四、拓展与提高
1、出现人物角色,让学生认识并说明角色的特点。
2、出示灰太狼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3、你来帮帮忙!
⑴,7本故事书多少钱? ⑵一个窗台放3盆花,?
⑶玫瑰花有2朵,百合花是玫瑰花的6倍。?
4、建立数学游戏“你来提问,我来答。”(图略)
五、课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1—9的乘法口诀,也了解可以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因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除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之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
动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特别在“你来提问,我来答”环节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推理》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也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这一数学内容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实验等活动,感受到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红、黄、蓝星星各一颗(纸星星)课件、纸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简单 推理
一、激趣引入
1、猜神秘嘉宾
2、验证——出示柯南图片
二、新知教学 1、2个条件
(1)师:现在柯南手里有两颗智慧星,一颗红的和一颗黄的。出示:左手藏的不是红星星。
你能根据这个信息确定柯南左手和右手分别藏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尽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这样的词语。
教师小结推理方法:我们在进行简单推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提示排除一个确定另一个。(2)快速抢答,猜一猜 课件出示:
小兔和小猫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后面的不是小猫,就是? 星期天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 小明生日了,爸爸妈妈给他买了皮球和小汽车,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 2、3个条件
师:其实柯南带来的星星里还有秘密呢,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红、黄、蓝星星各是一个数:9、22、30 红:我不是22
黄:我不是22,也不是9 蓝:
师:现在你能确定吗? 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2)反馈交流:
师:你觉得这里的那条信息能够直接确定一个数?为什么第一句不能马上确定一个数?
师小结推理方法:当我们碰到一些复杂的推理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提示排除一些情况,使问题变得简单。
(3)如果黄星星说:我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是3,你会从哪句开始分析。为什么?
3、送儿歌
“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从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反思:这节课,通过两个猜测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很好地掌握了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习有趣味的数学,并让他们及时地学以致用,这正是当前的新课程理念。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气氛活跃、和谐。有了前面最简单的推理的学习,学生学习例3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解决此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扎实地掌握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多重条件的推理。练习的逐渐深入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99页,练习二十三第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教学准备:课件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出示课件:小狗、小鸭、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小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狗没带伞,怎么办呢?(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小鸡和小狗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②小鸭和小狗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狗自己打一把伞。)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他们考虑到小鸡和小鸭个子差不多,走在一起不容易被雨淋湿。
二、设置悬念,展开排数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小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呢,让我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课件出示纸条上写的内容: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小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生上台摆,师板书)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
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
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第一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让刚才不是用第一种方法去摆的学生按这种方法再重新摆一摆,感觉一下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揭示课题)这也就是本节课我们学的新知识,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板书课题)
三、握手游戏,认识组合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小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激动地互相握起手来,小狗边握手边在想:“我们三个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三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找出答案。
最后通过握手游戏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请三个学生上台握手演示)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交换了也只能算一次。)
四、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1.(课件出示)第101页第1题,问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2.(课件出示)一张5角,2张2角的纸币及5个1角的硬币,还有一本标价为5角的拼音本。问:如果买1本拼音本,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3.三个人进行打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打一场,一共要比赛几场? 4.路线问题。
师:如果现在三只小动物要从小猫家经过小狗家再到小鸡、小鸭家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课件出示路线图)
五、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谈谈你的收获。
教后反思:
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是尝试开启智慧的钥匙,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本节课以一个故事为导火线来展开学习活动,生动有趣。在整节课的时间内,同学们都表现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不论是在小组内摆卡片、三人互助的“握手”游戏,还是在电脑上演示衣裤的搭配,同学们都是兴趣盎然。当他们自己解决一个个问题后,当发现自己的解答是正确时,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鼓掌、欢呼。这种场面使我真正感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下花力气、动脑筋、设计既能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能符合课标要求的课堂预设,在课堂上也要适当的语言、辅助教学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