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4:1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

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角》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68页“认识角”。

设计理念: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与儿童脑中想象的角可能不尽相同.教材采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介绍各部分名称,然后在平面图中让学生指一指角,并用符号标出来.教材通过用两根纸条组成一活动角,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张口有关,用不同大小的三角板比一比对应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无关.本课时教学从学生生活入手,带领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以问题解决理念为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展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学具准备:尺子、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明晰目标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

2、板书课题:认识角

3、交代目标: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的大小有关。感受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直入主题,亲切的儿童语言能具有亲和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1、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个新朋友角非常地调皮,还没和大家见面就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我们一起把他找出来怎么样?

(多媒体演示红领巾、扇子、闹钟、剪刀,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角)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感知能力差,让抽象图形,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找角

师:同学们,除了大屏幕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或者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好吗?同时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小组交流 汇报)

3、画角

师:我们先画一个圆圆的点叫做角顶点,从这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这就是角的两条边,现在这就是一个角了。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弧线把角的两边连接起来表示这个角然后在他的后面写上1。这个角就记作角1,现在谁能说一下,角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课件展示)

4、判断角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课件:出题练习)学生说一说

师:角被同学们认了出来,很不好意思,它又藏在了图形中去了。

课件出示(在数学书第67页下面的图形中)用短弧线把图形中的角标出来。(学生拿出题单: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选取典型作业对比评讲)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活动为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图形,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符合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己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判断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在你们桌面上,请你拿起来,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出示学习提示:

学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的变化。

讨论: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生活动,老师指导。)

(三)展示交流:

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什么关系吗?

(板书: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2、探索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课件:老师这儿有两个角,想一想它们谁大,(出示:一个可以改变两边长短的活动角,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到这个角只是边长发生变化,而角的张口没有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

总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比较角的大小方法

师:这儿有4个角,哪个角最大?为什么?怎么知道的?

师:角3和角4谁大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角,它们谁大谁小,我们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移到一起用重叠法来比较,把两个角的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看,另一条边,在外面的就大,在里面的就小。(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注重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去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我让学生通过玩活动角意在让学生发现到角的“张口”可以变化,体验“张口”大小的变化,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在玩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在玩中学到新知。符合了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玩中学。

师:老师也和角成了好朋友,我知道有关它的一首儿歌呢:

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要知我的大与小,要看开口不看边。

(四)检测评价

师:

1、你能判断出下面各题的对错吗?

(1)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两边的张口也无关。()

(3)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角的边越短角就越小。()

(4)角的大小由两边的张口来决定,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师:

2、拓展思维:下面图形中,你能找出几个角?(课件出示)

师:

3、一个三角形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一个三角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了高潮。)

(五)收获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同学们!角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有角,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加美丽。回到家里观察你的周围都藏有多少角,找出来告诉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好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情境,让学生体味数学趣味。

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自己体味数学趣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安排自主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做中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我都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我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找角、画角、比角,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即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巧妙设计习题,让学生大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实践性。在每一个小环节处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力求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的机会,这样以来达到了培养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的能力。特别是案例中一些发散型问题和一些开放性题目,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的思维可以不受控制的大胆驰骋,运用知识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4、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五角星;学生每人准备彩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角。

1、出示升国旗课件,同学谈感想。找出国旗上的图形——五角星。

2、出示五角星。

师:它的名字为什么叫五角星?你能找出五角星中的角吗?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带有角的物体和图形?

活动二:体验角的特征。

1、折一折,比一比。

(1)拿出一张圆形彩纸片,请同学帮忙折出一个角,再摸一摸。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将折出的角画到黑板上。

(4)同学们比试谁能在最短时间内,用身边的物品摆出一个角。

(5)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6)示范画角,同学试画,并出各部分名称。

(7)课件展示习题: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8)出示课件,角的记法与读法,学生练习。

(9)学生完成书中第67页指一指的内容:请你用铅笔画出图形中的角。(出示课件核对答案)

活动三:体验角的大小

1、用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小组活动:

(1)任意拉一个角,同桌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在四人小组内比一比谁的角大。

(3)如果想使你的角变大一些,应怎么办?

(4)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解:角的两边*口越大,角越大。

2、出示课件比较角的大小

(1)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2)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开的大小有关。

练习题——智慧水晶宫。

课件出示字母“NM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数出这三个字母里有几个角,洞口就会打开,你知道?(有7个角)

1、学生谈收获、谈感想。

2、教师小结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背景] 实践《新课程标准》体会最多的还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亲自做过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有些知识点教师讲解、演讲多次,不如学生亲自做一下、体验一下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紧紧抓住让学生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现以《角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案例片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玩具,想不想看看是什么?”一听说老师给带来了玩具,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都十分急切地齐声回答:“想!”接着我十分爽快地边拿出挖掘机模型边说:“那好吧,请看。”“哇,是挖掘机呀!”“这么大的挖掘机!”在同学们兴奋的议论声中,我趁机介绍:“同学们,这是挖掘机的手和胳膊,也叫铲斗和铲斗臂。工作时,铲斗臂有什么变化?你能不能用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挖掘机的铲斗和铲斗臂?”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胳膊,并伸了出来。我紧接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挖掘机工作起来吧。”同学们都兴奋地屈伸胳膊,跟着老师手中的挖掘机一起工作。这时,我急忙问:“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铲斗臂在工作时形成了一个角。生2:我还发现角在不断的变大,又变小。

这时,所有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用胳膊做出了“让角变大又变小”的游戏。教室里“变大了,变小了”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笑着说:“你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真棒。同学们刚才也做出了不同的角。其实角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谁能说一下我们在三年级都认识了哪些角?”

生:在三年级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师:你还知道角的哪些知识? 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还有什么?

师:我还记得我们研究过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生: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研究角,看看它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案例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教材上信息窗1给出的是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在工作。如果将这一幅图直接引入课堂也未尝不可,可我想如果在教学之前创设一种活泼的、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教学,将会使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马上想到我儿子的玩具挖掘机,利用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设计了这个情境。让学生们随着挖掘机一起工作,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复习了三年级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并导入新课。这堂课的教学实践证明我的想法得到了实现。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并且服务于生活。

[案例片断二]动手操作,学习习近平角与周角。

师:我这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在同学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现在让角的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旋转,都可以得到哪些角?

同桌两人开始旋转,边转边说出角的种类。“这是一个锐角。”“这还是一个锐角。”“到这停,这是一个直角。”“对,是直角。”“我们接着转,这是一个钝角。”“这也是一个钝角。”“这是„„”当活动角转成一个平角时,同学之间意见有了分歧,只听有的同学说:“这不像是一个角,倒像一条直线。”有的同学犹犹豫豫地说:“它应该也是一个角吧。”这是我及时反问:“它还是一个角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组认为它仍然是角,因为它也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师:对,它是一个角,那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2:角的两边平平的。生3: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师: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角,你能根据特点给它起一个名字吗? 没等我点名,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平角。”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角。

我高兴地说:“刚才,咱们同学真了不起,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角——平角。那这条边可以继续旋转下去吗?”“可以。”学生齐声答道。

“那就让我们一起旋转吧。”师生一起转,又转回原来的地方。“这会不会也是一个角?”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是不是呢?还是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吧,是或不是都要有理由。”

生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它是一个角,因为它也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但两条边重合了。

„„ [案例反思] 在这个片断中,我先让学生用活动角操作已经认识的角,紧接着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现出新的角——平角和周角。学生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学习并理解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一种愉快欢乐的情绪,从而渴望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学习。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快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着“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数学活动也是这样,让学生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各种探究活动,这样学生能真正理解所学过的知识。我想:如果每节课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该多好啊!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看,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五角星)生:五角星!

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边摸五角星上的角边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1、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用手指一指角。今天要认识的角与你刚才指的角有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相信跟老师上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2、淘气的角跟我们捉起了迷藏,藏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们全找出来。气势很足。生汇报,师演示角。

3、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呀,角藏得那么隐蔽,你都把它找出来,你们真是不简单呀!既然都被发现了,藏着也没意思了,快快现身吧!现在请你任意选一个角,看好它的样子,然后闭上眼睛,把它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4、睁开眼睛,看老师的五角星,咱们把这上面的角请下来好吗?(把五角星上的两个角画出来,画出三角尺上的直角。)

(二)认识角

1、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是用眼睛找角,现在咱们用手来摸角。拿出三角尺,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1:角有个尖,它刺手。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生:是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展示)师:你还摸到了什么?

生2:我摸到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显示)

师:谁想上来帮助老师把角各部分的名字送回家。观察这三个角,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要是直直的边)

3、下面老师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角了。判断角。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做角

这角咱们看也看了,摸也摸了,你能不能做一个角呢?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中自己选一种,创造一个角。(纸、线、小棒,卡纸条、图钉)

互相欣赏,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在你们的学具袋里也有,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生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生:角是有大小的。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师:你们说得真好。

(二)、比角

师:下面,请你们做一个角,并将自已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桌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找两个边不一样长的角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课件验证:得出口诀。

(三)画角。师:你能在纸上画个角吗?在画之前先想一想应该怎样画,再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着画出一个角。找一学生黑板画角。说画法。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另一条边。)

再按老师的画角的步骤重新画一个角。并标上名称。

四、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现在对角有了新的认识,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角。生汇报。(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角)

五、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1、假如我是一个角。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知识.假如你是一个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让别人一听就很快认识你并记住你。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齐读口诀。

六、课后思考:放大镜能放大角吗?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本第84-85页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过程】

一、长效积累

1.从情景出发,出示一组口算题(讲口算题出示在已经学过的各种图形中)2.师:这些口算题出现在一个个美丽的图形中,你们认识它们吗?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图形是不一样的,你知道是哪一个吗?(生指出,并说出理由)

3.生指出: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是有角的,师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角(同时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说明: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片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高效学习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让学生 找找

(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师: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角呢。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二)认识角

1、摸角并感知角.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老师出示三角板,请学生找出三角板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指名回答)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展示)

师:你还摸到了什么?(让学生集体回答)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显示)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让学生发现结果)

【设计说明: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3、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课件显示)【设计说明: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1、用纸折角,说出并用手指出顶点和边。

2、生做活动角。展示活动角(1)、学生做角,教师巡视作指导。

(2)、生展示活动角,指名到前面介绍自己做的角(3)、师生一起探索角的大小

师:这两名同学做的角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生讨论)(4)、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小,角越小。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能够就地取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5)、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物品,它身上的角可以随意的变大变小呢?(课件出示扇子,并演示扇子的边所围成的角变大变小)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并巩固了对角的大小的理解】

三、实效训练

1、数数下面图形有多少角?(出示课件)

2、指出下面钟面上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读读角的自我介绍(课件出示)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学生同桌交流,互相介绍(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设计说明: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四、有效延伸

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刀,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折折看。(出示课件)

教 学 反 思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导入角,接着在生活中找角,同时将角抽象出来(初步认知角的),接下来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角(创造角),最后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并探索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做 角,最后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并能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 的机会。

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向学生渗透角是一种平面图形,都是存在在物体的某一个面上,应该对孩子讲:你在哪些物体的面上发现了角,而且在指角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有角的那个面,有些学生找到的角是立体的,如:教师里的角落,桌子上的角等。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当然这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下载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推荐5篇]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初步体会解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以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 说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 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孩子们,数学王国的朋友们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大家看 长方形、圆、三角形、椭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认识角 首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精品教案(精选五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设计理念 角的概念比较抽象。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确......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

    认识角 【教学内容】 二上课本第64—6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角的认识》教学案例_(合集五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严光利 教学目标: 1 、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