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精)

时间:2019-05-15 08:2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精)》。

第一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精)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少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并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去解决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把孤独感、好静的学生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愿暴露自己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纪律,等等。一些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一概当作思想处理的作法,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

我校是一所县级市办高级中学,新校复办仅12个年头,各项工作都无现成经验,心理教育工作更是陌生,但我们不回避,从1994年起探索这方面工作,得到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二是积极且实在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基于此,谈几点认识。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学校德育向来有所谓“大德育”概念之说,就是把一些十分重要的而又没有实际部门承担的各种教育都纳入德育来抓,诸如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乃至于青春期的性教育等,无所不抓。关于德育的概念是专家们的事,我们不必过多去理会,几十年来在实践活动中有一点大家是明确的:“德育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是指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道德是指道德品质,如‘五爱’,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诚实正真,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等。

从上所述,明显看出德育的注重公德,忽视私德,即重视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公德教育,而缺乏对个人、自身、内在的道德,如自主、自立、自尊、自爱、自信等的辅导。而心理教育侧重于这一方面。所以,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最近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将心理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心理教育目前尚未被广大的教育者所重视,去研究,去应用,往往不承认政治思想问题外还存在有心理问题,故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常把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问题去处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弄糟。 我们说人的生命除了一个躯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一个植物人虽然躯壳仍在,但大脑和神经系统停止了活动,生命的本质就无从体现,也就失去了意义,由此说,心理和身体是生命的基础。按素质说,身心素质是基本素质,所有其它的素质,如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都要构建在身心素质之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得以构建,并能充分发挥,不良的心理素质则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难以构建,构建了也难发发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之一,它与政治、思想、道德内容紧密相联系,不能分割,但又各有各的自身规律。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须先转变三个观念。

1、教育观念的改变

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现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

2、健康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的现象”。简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

3、成熟观念的改变

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经关注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发展快慢之别的表象。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其结果必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

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充满生机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

总之,中学生心理正处在迅速发展趋于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四点:

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2、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3、人际关系不协调

中学生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爱又爱别人,把友谊看成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伙伴,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孤独。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安慰、赞扬,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但由于中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

4、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四、关注当前中学生心理卫生三大问题

1、中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好感,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末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2、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惘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

3、中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对成人的干预表示强烈的不满(不是所有),不喜欢保姆型的老师,管头管脚,大多数中学生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常常与父母老师合不来,造成两代人的鸿沟,因此我们要多谅解学生,加强对话,交融心理。

五、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行的中学德育大纲已把“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列入了进去,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内容之一。从前面综述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所决定,而且是中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中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所决定的特殊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发展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在此阶段,能否保证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是否能全面健康发展成长,对他们终生产生深远的作用。因此,注重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迫切。

六、分年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比较初中学生来说,高中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主观性显露得较为明显,他们的独立性意向十分强烈,常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他们有更强的求知欲,更广的活动面,他们开始憧憬未来,着意为自己的理想意愿刻苦奋斗,但各学生的性格、气质的不同,加之成熟期的不一致,便产生较多的焦虑、困惑、情绪的不稳定,而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不平衡状态,甚至出现不健康状况。为此,我们必要根据不同的学年阶段,有目标地进行序列心理品质教育活动,大致可这样划分。

高一年级: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行心理保健指导、学习,懂得心理保健知识,自觉地抵制淫秽书刊,不健康小报的精神污染。

高二年级: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继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 高三年级:加强心理保健指导,培养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总之,高中三年的心理教育与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能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上真正成熟的学生,使之社会不论对他们如何挑选,都能良好的适应,愉快的接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意识日趋完善的新境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能自强自立,积极向上,成熟的人。

行文至此,想起大家常说要“科学育人”这句话,那么人类心理学就是一种科学,它是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让我们共同运用这把科学的钥匙去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教给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吧。

第二篇:浅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浅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天津市北辰区小淀中学王洪敏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首先着眼于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前,我国的部分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主要表为:冷漠、孤僻、行为散漫、听不进批评意见、任性、唯我独尊、竞争意识差、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心理失衡、情绪多变、易急躁、易怒、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已严重的影响到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有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心理问题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可塑性强,往往情绪不稳定,而且会有一定的冲动行为。例如:有的在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在遭受一点失败挫折后就灰心丧气,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进步与失败,同时也不能正确地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日积月累就容易产生自我抑制的情绪,从而引发出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

受能力,有的学生在遇到考试失利等挫折后,总是郁闷不乐,精神难以振奋,久而久之导致情绪低落和行为异常,进而会对学习丧失信心,学习效率急剧下降,成绩更加不理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人对生活感到苦闷、厌倦、消极失望或常有挫折感,造成的原因可能与他人无关,问题大多出自主观的心理和行为上,培养对挫折的容忍力,就是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其对待挫折的容忍程度和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保持合适而良好的情感和积极态度,提高对挫折的超越力,就是不但要善于容忍,而且要善于建立积极的防御机制,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战胜挫折。作为今天的青少年应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青少年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过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自己的心理套上一个枷锁。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历史上的意志坚强、承受挫折能力强的事例,培养他们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加上他们的知识经验较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模仿性强,往往对成人的言行性格良莠并收,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性格及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对于经常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利用一些典型的法制案例和历史上知错而改的典故对其进行不良性格与不良心理的剖析,使其认识到自身不良心理和不良性格的危害,激发其努力上进的决心和信心;针对不同心理的学

生,利用不同的心理“药方”,教会他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技巧,自行消除心理障碍,在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位性格十分孤僻古怪的学生,他的思想与想法十分偏激,在他的心里没有爱、只有恨,特别是对父亲的仇视与恨;课下自己独来独往,不与同学交往,行为散漫;课上不听讲,经常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对老师采取敌视的态度,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要么是一言不发,要么是强硬的顶撞,认为自己从来都没有错,反而是老师在找茬,和他过不去,存心找他的错。面对他的这种情况,许多老师都感到束手无策,让老师们感到十分的头疼,在了解了情况后,得知该生从小就缺少家庭的温暖,母亲在他出生不到一个月就因病去逝了,后来父亲又再婚,父亲脾气暴躁,当他犯错误时对其是非打即骂,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使他从小就形成了与之对着干的心理,逐渐形成了孤僻不驯的性格,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父亲的仇视更加严重,他恨父亲为什么带给他生命,让他来到这个世界、恨他的家。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想改变他的心理状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为此制定了一套具体的心理辅导方案,多次找其谈话,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及想法;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改变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要多加关爱;与班主任共同商讨对策;与班里的其他同学谈心,让同学们多主动与他接近,帮助他、团结他,使他感受到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让他自己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改变自己以前的人生态度,不要自卑、自弃、孤僻,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理状况,要融入到集体的生活中去;多与人交往,学会与家长、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消除他心里的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该生有了很大的进步,逐渐开始与班里的同学进行交往、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对父母也逐渐消除了仇视的心理;出现问题也能够心平气和的与老师进行交谈,不再顶撞老师了。这使我感觉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矫正“问题学生”的不良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时尚,要有正确的方向。健康的时尚文化是现代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可是有些时尚的东西带有浮浅、庸俗的猎奇的特点。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强、极强的自我表现意识与追逐时髦的心态,所以往往成为追逐时尚的主体,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正确看待青少年对待和追求时尚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时更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学校中总是有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染发、带耳环、项链、崇拜港台明星、迷恋韩国电视剧;课外他们出入网吧、打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等等。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说老师跟不上潮流,缺乏时代感。他们自以为自己是最时尚、最前卫的;可以看出,时尚在学生的心理已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这种情况结合“身边的诱惑”这一内容,让学生分析诱惑有良好与不良之分,时尚有高雅与庸俗之分,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种种时尚要学会如何分辨,怎样来选择适合我们学生的时尚。在追求时尚的同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要学会用理智去判断,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能有盲从的、随波逐流和虚荣攀比的心理。健康的时尚会对促进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相反,则会使学生耽误学业、贻害身心。

巧妙的借鉴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家长、老师及其他人的心理反映是不一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中学生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不在象小学时那样听话、顺从了,他们变得勇敢、有闯劲了,这就容易产生争强好胜和禁果性的逆反心理,越是禁止的就越是好奇并引起探究。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如《三国演义》第一回中记述了曹操在幼年时的一件事,他为了不让父亲曹嵩信叔父的话,使用了一计,这除了说明曹操奸诈,有长于机变的能力外,还反映出了曹嵩在教育孩子时不讲究方式方法,只听信弟弟的话,一味地责备曹操,引起了曹操的反感,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叔父的本意是好的,他想纠正曹操玩乐的缺点,但却适得其反,结果曹操更加纵情游乐了,产生了负面的教育效应。这些蕴涵哲理的历史故事在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它,它不仅能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深的思考,还可以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心智,这对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育作为开发人的智力和提高人素质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的过程是极其复杂而多变的。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育要心理化”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这一世纪所需要的是善于竞争、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的人才,这些品质都与心理品质有着密

切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为此我们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王洪敏

天津市小淀中学

天津市北辰区兴淀公路东侧.邮编300402

电话:***,81276435

电子信箱:tjzhiyong @ 126.com

第三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背景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背景:

日期:2008-4-5 作者:未知 编辑: 点击次数:1356

销售价格:免费论文 论文编号:lw***581 论文字数:4064

论文属性:职称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收藏:del.icio.us google书签 雅虎搜藏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和讯网摘poco网摘天极网摘qq书签饭否mister-wong365网摘LiveDiggDiglog

关键词: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少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并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去解决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把孤独感、好静的学生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愿暴露自己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纪律,等等。一些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一概当作思想处理的作法,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我校是一所县级市办高级中学,新校复办仅12个年头,各项工作都无现成经验,心理教育工作更是陌生,但我们不回避,从1994年起探索这方面工作,得到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二是积极且实在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基于此,谈几点认识。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学校德育向来有所谓“大德育”概念之说,就是把一些十分重要的而又没有实际部门承担的各种教育都纳入德育来抓,诸如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乃至于青春期的性教育等,无所不抓。关于德育的概念是专家们的事,我们不必过多去理会,几十年来在实践活动中有一点大家是明确的:“德育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是指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道德是指道德品质,如‘五爱’,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诚实正真,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等。从上所述,明显看出德育的注重公德,忽视私德,即重视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公德教育,而缺乏对个人、自身、内在的道德,如自主、自立、自尊、自爱、自信等的辅导。而心理教育侧重于这一方面。所以,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最近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将心理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心理教育目前尚未被广大的教育者所重视,去研究,去应用,往往不承认政治思想问题外还存在有心理问题,故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常把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问题去处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弄糟。我们说人的生命除了一个躯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一个植物人虽然躯壳仍在,但大脑和神经系统停止了活动,生命的本质就无从体现,也就失去了意义,由此说,心理和身体是生命的基础。按素质说,身心素质是基本素质,所有其它的素质,如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都要构建在身心素质之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得以构建,并能充分发挥,不良的心理素质则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难以构建,构建了也难发发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之一,它与政治、思想、道德内容紧密相联系,不能分割,但又各有各的自身规律。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须先转变三个观念。

1、教育观念的改变 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现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

2、健康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的现象”。简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

3、成熟观念的改变 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经关注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发展快慢之别的表象。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其结果必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充满生机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总之,中学生心理正处在迅速发展趋于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四点:

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2、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3、人际关系不协调 中学生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爱又爱别人,把友谊看成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伙伴,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孤独。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安慰、赞扬,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但由于中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

4、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四、关注当前中学生心理卫生三大问题

1、中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好感,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末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2、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俗话说的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循循善诱。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最后我们 必须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主班会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们要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应该在各个在中小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

2、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4、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孩子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下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处在多元社会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有效开展,是每一个中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多元社会的特征和品质与一元社会相比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如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绝对......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杨兴明5篇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中考的压力下,学生的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总有学生心情十......

    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初级中学 李家仪 【内容提要】: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就更应该充分利用教育的智慧在朴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中卫市观音学校 观音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适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感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感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很脆弱,自尊心很强,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大多数家长甚至......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赵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面对日益突出的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痛心事件,中学教师应将追求高升学率的教育理念转......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健康人生,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