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光里,我一个人的碎碎念。
【一】 关于生活
突然觉得。要我一个人吃饭逛街,那是一件很难的事。喜欢一个人的小时光,那是对未来还有梦想都死去的时候才会做的。而更多的时候,吃饭逛街,我想有人陪着,可以一群朋友,亦可一位。我不是害怕寂寞的人,我都做不到。为何那些害怕寂寞的,却能做得如此潇洒。
【二】 关于想念
想念的距离有多长?如果让我说,想念应该是可以从一个人的心脏一直延伸到另一个心脏的彼端。有这么一段时光,我总会这么的想念一个人。尽管时间怎么地变迁,她怎么地改颜,我仍会如此的想念,如此的年复一年。然而这长长的一生中,又有多少人值得你去想念?
【三】 关于爱你
如果爱情多一点、那么单纯是否就会少一点?其实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除了你的笑容,再温热的阳光也不会再开出灿烂的花朵。或许,我爱你!也只是这样了吧。没有你的微笑,我的世界,就只是一个人的荒老。而我只是想问:你愿不愿意陪我一起老?
【四】 关于错过
原本我们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因为一次意外的偶遇,你不小心走进了我的边缘,于是我便成了你的视野。其实在彼此触碰那一刹那,相交的角度便是那感情的长度。如果你爱我,我也爱着你,我们都想地老天荒的话,那么请尽量的靠紧我,一直到我们重合。如果你喜欢乎远乎近,一旦有了角度,再想回头,就来不及了。
别指望在无穷远的地方还会遇见我,我也不会再无穷远的地方再邂逅你。而我们最初想要的地老天荒不是没有,那时会是你一个人的地老,我一个人的天荒。
【四】 关于等待
爱情中最让人害怕的往往不是承诺,而是等待。一旦你爱的人对你说:等我回来,那么说明你们的爱情,很可能已经接近苍白。也许有人真的会等,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呢?便再无心力去等了。当在某个夕阳的黄昏下,看到一对对年轻的恋人相拥着从我们身旁走过,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了。
等待的代价太大了,有的人等了一辈子,等到最后无果才知道,原来自己不是等了一辈子,而是恨了一辈子。
所以,烟火红尘中的恋人啊,不要让爱的人为你等待了。如果真的不能给Ta温暖的港湾,不如送Ta一张寻找幸福的船票。
【五】 关于婚姻
其实婚姻才是最最纯真的感情,幸不幸福是一码事,至少里面可以没有参杂太多的欲望。也许正在热恋爱中的爱侣会为对方承诺了一段婚姻,在彼此换过几张双人床后,你不会再相信那个曾经你深爱的为你承诺婚姻的男人。因为时光让你知道,在充满欲望的爱情里,被伤感蒙蔽的眼睛永远不会看到地老天荒。
当烧完所有青春时,你会找到一个也许只是想履行婚姻义务的男人,然后成为他的老伴,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在年华的尽头你才明了,如果当时的爱情不停站,那么现在的家庭和幸福,永远都只是一个泡沫而已。
【六】 关于梦想
有人说,只要对任何一切抱有希翼,就会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曾经我也相信,我的梦想,我的未来,可以想梵高的向日葵那般灿烂,那般温暖。然后路过的人都会对我赞叹,忍不住为我鼓掌。但是,这仅仅只是曾经而已。当现实在我面前,我却懦弱到了极点。我想我对梦想已没有任何热情了吧。就如现在,听到任何关于未来的事,都不会再心潮涌动。薄凉的心脏敷衍着生和死的交替在胸腔里挣扎着跳动着。
【七】 关于信仰
梦想不沾染尘埃,要为自己勇敢的站出来。两年前,苏打绿是我的信仰,我坚信着只要有梦想,只要相信自己,就能把梦想变成我们想要的。两年后,我对信仰两个字已不再执着,因为我一直坚守的信仰,从来都没有让我把梦想实现。时间久了,我才发现,明不明天都已无所谓了,就算白天有强烈的阳光,也不能把我死去的信仰点燃。
【八】 关于时光
原来,不管事物怎么的变迁,时光依旧似水奔前。我也想坐在时光里,然后不小心让记忆轮回到以前。多么远久的回忆了呢。与现在的漠然相比,这一切都显得弥足的珍惜。我看到那些倒退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曾经的年少,曾经的张扬,曾经的梦想,如烟花般璀璨。这些年华都在流年中安然淌过。然而在青春的岁末,这一切已都消逝了。记忆与现在已在我光年之外,相距太遥远了。
【九】 关于人生
我说,长长的一生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无奈,就像那无法停留的风啊,注定要离开曾经居住的街道,漂向远方。原来,在人生这场疮痍的流浪中,永远都会没有属于我安生的地方。我祈求着某天,也许我会突然喜欢上了这种没方向没目的的生活,我就站在街头中间,对着来来往往的路人没心没肺的撕笑着,然后抬头看一下那片灰得苍凉的天空,摆动我已透支的手,告别我苍白的一站,继续那段未知的疮痍旅程。
【十】 关于自己
我的故事不说,你们永远不会懂。说了,你们未必能真懂。一直以来,也没人对我说,希望你能让我来懂!呵呵。现在的我,依旧是那个穿格子衬衫的少年,只是她们对我说,你散发的气息已失去了纯白的味道。
想起曾经的青春年少,那么坚定的信仰和飞起的梦想,以为自己能让现世变得安静美好,殊不知,一路走来,却呼吸不了阳光的味道,纯真的脸庞变得沧桑煎熬。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我已受不了现世的虚伪胺脏,想回去,却发现自己迷失在青春的洪流里太久了,回去童真的轨迹被吞噬着……
原来,我的青春只是一场闹剧,戏演完了,落幕了!可演员的日子,还是要过。我演的是我,跑龙套的角色。
第二篇:我的读书碎碎念
我的读书碎碎念
我的读书碎碎念
河南宏力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一班王耕耘
书这个玩意嘛,有个性,有脾气。你对它不理不睬,它倒也懒得理你;你象征性的随便翻几页,它也整些没用的东西敷衍你;如若你下功夫去钻研它,攻读它,那它自然也不会亏待你。
我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本书叫《三百六十五夜故事》,大概是2、3岁的时候的书。当时认字不多,就靠着母亲给我绘声绘色的讲,然后自己跟着母亲的语气读。有时候呢,则是自己跟着DVD(这套书附赠DVD)里的声音念。慢慢的,认识的字就比同龄人多了,也能独自将那些故事声情并茂的讲出来了,大概自己的朗诵基础也是这个时候练成的。小时候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而且能接受一切新事物,所以读书要趁早,用恰当的方法达成目的,将那些玩意先灌输到小孩子脑中,先别管他懂不懂,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而且到时候几乎想忘都忘不了。
有了基础,我便能轻松的跟着父母看电视剧了,虽然完全不明白那些电视剧的剧情,起码还有一两句对白能听懂。因为对那些烂熟于心的故事没了兴趣,后来,父亲给我买了一套《西游记》的DVD,相比起儿童故事,《西游记》故事情节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也激起了我对它的一种强烈的兴趣,每天都要趴在床上看一两个小时。跟其他小孩一样,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的我最喜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手持金箍棒,还有七十二般变化,是妖魔鬼怪们闻风丧胆的大英雄。我总喜欢模仿他的动作和台词,左手拿着家里的撑衣杆贴背,右手弯曲盖住脑门,左腿勾起缠住右腿,大喊“妖精!吃俺老孙一棒!”耍完帅后便因为重心不稳“嗵”的一声砸在床上。没想到我的中二病那个时候就有症状了„„
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背诗。父亲是个教育工作者,自己工作忙,就让母亲教我念(当时虽认得一些简单的字,但不会断句)。好在我小时候很听话,不哭不闹,母亲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于是她教起来也较为省心,我读熟了,自然也能背下来。就这样读着,背着,等到幼儿园结束后,《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我已掌握一半,小学的时候又自己独立背诵,将剩下的一半在二年级时完成了,而且是倒背如流的境界。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我在这方面已经领先了同龄人5年。
剩余的四年小学时光里,父亲又为我安排了《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背诵任务。此时我已有了情绪,开始对这些玩意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但父亲的态度一直很绝对,从不退让,我也不敢跟他顶撞,就在不高兴,甚至是哭哭啼啼的情况下把这些东西给背完了。
一个巨大的转折发生在小学四年级,当时我一个同学(杨子浩),有一本《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他看的津津有味,班里大部分男生也被吸引过去,同
时他还得到了我们班主任的高度赞赏。这种殊荣即使是每次考试都第一的某位同学也未曾得到过的。在这种莫名的“诱惑”下,我也开始了自己的三国之旅,这大概也是我首次有了自己主动要看的颇有意义的书。当然,对那时的我而言,《三国》这本书还是太抽象了些。不过很凑巧,当时电视里刚好有一个频道每天播出《三国演义》的动画片,虽然很多内容都被这个52集的动画省去了,也终究是为我后来对三国的探索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随着年纪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即使是文言文的原着,阅读起来也并不费力。而且,我迷上三国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不但烂记于心,在父亲的建议下,我开始阅读那些评论三国的书籍,收看那些评论三国的电视节目,自己又特意买了一本《三国志》,在这种略有深度的钻研下,我对《三国》又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原来吕布的武器不是那神话般的方天画戟,而是当时很流行的类似于长矛的武器,没有惊心动魄的三英战吕布(没有那个军队看到自己主将被群殴还无动于衷的),斩华雄的不是关羽,而是孙坚,历史上诸葛亮并非用兵如神,真正擅长的是内政、外交、搞发明。三气周瑜是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料事如神的人物形象而虚构的,诸葛亮在周都督病危那几天,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而且“气量狭小”的周瑜大都督,实际上被刘备赞誉气量广大。最有趣的则属华容道,放曹操不是关羽意气用事,而是事先就计划好的。(刘备想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可实力不够,像是个想和狮子抢地盘的兔子,但正好身旁有曹操一狼,孙权一虎,这俩人不敢对刘备出手,因为一方出手,另一方就会渔翁得利。孙权喜欢刘备,因为刘备是个挺不错的合作伙伴,和他联合刚好有抗曹之力;曹操也喜欢刘备,因为刘备好对付。在这种情况下,孔明就告诉刘备,跟孙权联合,只有维持三足鼎立的现状,刘备才能无顾忌的发展自身实力,这也是华容道放曹操的主要原因)。
升入初中后,视野就广了,看的书也越来越多,背下了《论语》、《道德经》,读了《史记》、《水浒传》、《西游记》、《昆虫记》、《名人传》、《爱的教育》、《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莎士比亚戏剧集》等,也有一些散文集、散文诗集、名人传记等,其中散文集对现在的我作用要大一点,因为我从中摘抄到了许多句子,在作文或者是思想中都有用的上的。读书其实就需要钻,一块好玉需要人反复把玩,一杯好茶需要人细细品味,一本好书则需要人慢慢“咀嚼”。我们要和作者进行交流,进行探讨,甚至是争论,一定要从书中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不然书也就没意义了。另外,如果你遇到一本不错的书,最好把它读个2、3遍,这样你就能收获到更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不过相对的,升入初中后课业重了,读书的时间也少了,为此欠下不少书账,不禁惋惜,但欠下的,迟早是要还的。目前的我,同样喜欢看网络小说,我认为网络小说并不像老师家长们说的那么一无是处,网络小说相比起世界文学名着,更通俗易懂,且风趣搞笑,情节紧张曲折,构思独特,能够满足现代青少年脑子里的一些新奇想法,读起来轻松愉悦,引人入胜。同时,网络小说也并不全是一些靠胡编乱造骗钱的人写出来的低级作品,有些网络小说也有自己的出彩之处。几个月前,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叫做《龙族》的网络小说,这部作品拥有我之前所说的一切网络小说的优点,同时,作品中不乏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里首推《龙族2》的序章,我看的时候都想哭)和引人深思的句子。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挺对胃口。
后来这位朋友又向我推荐了一部叫做《哑舍》的作品,相比起《龙族》,《哑舍》的等级可能要略次一些,但它也有它的独特之处,这本书是作者由几件或有或无的古董虚构出来的故事集,每件古董都有自己的故事,都象征着一段历史,承载多年,无人倾听。在这部书里,项羽成了一个胸无大志的“宅男”,《白蛇传》有了不一样的结局,陈阿娇是个可怜的女人,秦始皇是名伟大的帝王。这些故事看似荒诞,却是作者别有用心,换个欣赏的角度去看这些新历史,又觉得格外新鲜有趣。再举个例子,身边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这句“二十四桥明月夜”,但另一句“玉人何处教吹箫”就鲜有人知,我这位朋友就是那“个别人”,你问他为什么知道?他会对你说:“《斗罗大陆》里提到过。”
我想说的是,网络作品之类的书我们可以归类为“浅阅读”,名着之类的是“深阅读”,我们需要“深阅读”,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绝对抵制“浅阅读”,我们是要重拾那些被遗忘的厚重,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非要加重自己的负担,不能自由的选择。不管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只要我们能从中找到闪光点,为自己所用,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的阅读,按父亲的建议分三类:一是背诵积累类,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论语》、《道德经》、《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等;二是经典名着类,比如《史记》、《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三是不同年龄时段自己喜欢读的,比如“马小跳系列”、《校园三剑客》、皮皮鲁系列、各种悬疑小说等。盘点盘点,到现在,读过的书应该有百十本了。有人问过我“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又不会考。”
为什么有些人非要去攀登那些高山呢?这个原因,山脚下的人是不会知道的,他们只会看着山顶上若有若无的人影,感叹道“真小啊。”
有时甚至连人影都看不到。
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它不同于读课本。课本能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书籍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智慧。读书,尤其是读一本好书,就是进行一次心灵的旅途,一次灵魂的对话。读书能让你知道许多你并不知道的事,也能让你了解许多别人并不了解的事。读书能深邃你的思想,读书能升华你的气质。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本书,它的作者正是我们自己,把这本书写的更有价值,难道不是一件很值得自豪、很有意义的事吗?
河南新乡长垣县河南宏力学校初二:王耕耘
第三篇:碎碎念杂文随笔
简友们,你们好。
请由我先自我介绍,我是晨亦殷祎。
有简友问我为什么取一个这么拗口的名字。
其实刚刚开始进入简书时,我对笔名呀,文章呀,这些全没概念。
也不知道应该取什么名字。
于是用了名字谐音当名字的前两个字,后两个字完全是寓意好才用的。
在用这个名字之前,我还有一个名字,只不过没什么意义就改了。
来简书差不多三个月了,写了二十多篇文章。
刚开始写时,觉得挺好的。
可是现在慢慢有了一点点写作经验和品味,再往回看,觉得自己以前的文章,有点没眼看的感觉。
于是为了保持文章的质量,我将以前很多觉得不好的文章都转为了私密文章。
希望看过我其他文章的简友不要太惊讶。
在简书这几个月以来,投过稿,被收录过,也被拒过,但大多数都是被拒。(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微笑了一下)
刚开始时,挺玻璃心的,但是后来慢慢地也看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
开始去看简书优秀的文章,慢慢看多了,投专题也更谨慎了,被拒的次数也慢慢变少了。
我写文章喜欢分享身边的小故事,大多数关于大学,经常会有许多简友跑过来问我在上什么大学。
我是一位特别谨慎的人,就算是身边的好友,相处时我也会有防备心,所以不会太过向别人透露自己的信息,希望简友能理解。
但我是真心喜欢写作的,希望在简书这个人才济济的平台,我能以文会友,用我的文章去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希望在我的作品中,我能给大家展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最近我都没更文章,因为实在没时间。
以前只要有简友评论我,我都回复,但最近实在忙,要上课,没时间回复,真的抱歉,在这里我想向之前忽视了的简友说一声实在抱歉。
希望在这个包容,开放,完美的创作平台里,我可以实现自己的写作梦,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假如大家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希望在创作这条路上有你伴我同行。
第四篇:花城碎碎念散文
满地的黄花风铃木
转眼间,来到了三月的尾巴,广州现在已经开启了夏天模式,穿短袖和裙子的时令来了。
说起来你也许不信,当时选择来这个城市,居然是喜欢他的阳光和温暖。
来广州之前,我在长沙上大学。长沙的美食是诱人的,但是冬天的寒冷却让人害怕。
那是刺骨的疼痛,每年我的手脚都会生冻疮,红肿红肿的,双脚就算在被窝捂一个晚上也是冰凉的。我特别怕冷,身体对于冷的不适严重限制和束缚了我的思维。
宿舍和教室基本没有空调和暖气。有些宿舍的姐妹实在受不了,经济还算宽裕,于是大家筹钱买空调,才有了一方温暖的栖息地。
为了让身体暖和起来,大家想了各种办法应对,比如织围巾,总热水泡手泡脚,热宝宝取暖等。但这些方式只能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毕业那年,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往南走,离开这个寒冷之地。于是,我报考了广州一所高校。
记得那场考试在冬天,我时常会为那个时候的自己感到骄傲:目标明确,不畏严寒,起早贪黑地复习,时常通过咖啡提神醒脑。终于,得尝所愿。
自从来到广州后,我就与寒冷隔绝了,再也没有受过冻。就算是一年中少有的几个冷天,穿件羽绒服就足够应付。广州是没有冬季的。
此时的广州,阳光明媚,百花争艳,木棉花、紫荆花、黄花风铃木等,彷佛积蓄了太久的能量,满树满树地绽放。
公园里,校园里,马路边因为这些花仙子,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春风拂过,抖落了一地的花瓣,惹人怜惜。难怪广州又被称为“花城”呢!
来这里已经十年了,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相对于回望过去和展望未来,我更倾向于活在当下。然而,当十年出现在思绪中的时候,我还是捏了一把汗。原来,时间是个大大的小偷。
当初大学舍友四个,如今我们天各一方。偶尔在朋友圈互动,图片和文字还是熟悉的模样。我们都是单纯的人,命运也算眷顾我们,生活应该都称得上安稳吧。
前一阵子,大家饶有兴趣地说要聚聚,为了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虽然很久不见,她们仍然是我可以信赖的姐妹。
同事关系则完全不同,虽然已经共事七年,彼此除了工作,能说上话,再无其他。也许再过上十年,也很难拥有校园的那种亲密信赖的感情。
在体制内,有很多的身不由己。每天埋首于形形色色的文件,这些文字是程式化的,生硬而枯燥,与趣味和智慧相隔很远。
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这些琐碎的事情会慢慢消磨心力。
当然,对比某些企业,体制也有他的优点,比如工作体面稳定,福利待遇过得去等。大多数人只看到这些表面的安逸,如果不主动学习,放纵自己,无异于“温水煮青蛙”。
工作之外,应该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而这些,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
这两天,女儿能够自由向前爬行了,还能招手示意“再见”,音乐起来的时候会鼓掌了。成长就是在不经意间就来了。
对我来说,现在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看到女儿的笑容。她的笑容具有神奇的功能,能化解我所有的愁绪。
第五篇:碎念抒情诗歌
春夜风吹来了秋风不曾吹去的寒意
我像个走丢的从人山人海
分别就在眼前却如飞奔
分明是要将我甩弃
于是就
渐行渐远愈行俞远
自己都不曾知晓想什么做什么
只是发呆发呆大脑空白
仅留下残碎记忆挥之不去
没有为你仅仅无意
昏黄的灯照出了风
有人在仅剩苦路依然不弃
还在的你早已不在我不曾去
有些在乎的人
虽然不必重新成为陌生人
却也只能保持着
藏在心底
却远在咫尺的距离
我比你了解我自己至少
当你说懂的时候真的不懂
或许一切只是我一个人
只是慢慢随时远去
该伤得多么痛与彻底
说懂的人最终duang
碎成粉
末尚未了
——Mr.HǎOh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