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管锥编》有感
10级英教1班
杨秀岚
35号
读《管锥编》有感
初闻钱先生之作《管锥编》,全然处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故痛下决心定要悉心钻研一番,然现实与理想相距甚远。一番粗浅扫阅其内容,余见文中语言晦涩,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实难解读,故收效甚微,颇失兴致。
《管锥编》乃钱先生之学术代表作,然余对其知之甚少,更甚者不明其意,后经“百度谷歌”,翻查资料,察书名暗藏“钱钟书集”之意。钱先生笔名唤“中书君”如是,然则“中书君”有“笔”之意,韩愈之作《毛颖传》、《新五代史·史弘肇传》中,“笔”亦有“管城子”“毛锥子”之称呼,如此一推,吾等即明白管锥乃钱钟书之意,以此徒然而生先生自负之感。
先生作序于一九七二年,则《管锥编》必写于文革之期,能于此“文化浩劫”做出如此煌煌大作,非一番苦心孤诣而不能成也!读其序,虽寥寥一百六十余字,然密集多则典例,虽辞藻谦逊,却无与伦比,堪称经典。序中“锥指管窥”出自《庄子·秋水》,据记载,魏公子魏牟曾训公孙龙:“子乃规矩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依余之见,先生借此典故以述自身撰写此书不过“以管窥天”尔尔,然余以为其既表自谦之意,也示自有一方天地,独具其乐,内含自负之隙!
余颇喜爱古代诗经,见《管锥编》对此一番品析,兴致所趋,于此对《诗经·氓》作出余之拙见。(下为《氓》之原文,附上以便赏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先生于《氓》之评为“此篇层次分明,工于叙事”。依余之见,其亦朗朗上口,溢于口齿之间。诗中男女虽非青梅竹马,然女子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说,毅然冲破礼法之缚,许诺“秋以为期”,如此胆大奔放不顾后果之女,本应铸就天作之合,得此一心人,白首不分离。然婚后男子不复“蚩蚩”之忠厚面孔,终“二三其德”“士贰其行”。比及“咥其笑矣”“躬自悼矣”,女弗能“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本应一桩红床美梦,却料落得前思后想泪向肚里咽,自个儿伤心不用谁来怜。痛哉!痛哉!
《氓》已具婚姻悲剧之雏形,然首当其冲当属《孔雀东南飞》,辞藻精练,通篇易懂。虽兰芝遭焦母遣回娘家,二人却真心相爱,亦欲相濡以沫,白头终老。虽属悲剧,二人之恋却感天动地,非氓之于其女之爱可比也!
余察香山居士之作《井底引银瓶》较《氓》有异曲同工之悲,女为爱仿若飞蛾扑火,终落得戚戚然之结果。“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本应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然则“聘则为妻奔是妾”此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如出一辙,岂能不哀!
在下才疏学浅,钱先生《管锥编》如此之大作,确想深入,奈何心有力于而力不足,以上皆在下拙见,望君切莫见笑,予以评价!
第二篇:读管建刚有感
读管建刚《一线教师》有感
江婷
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第一感觉是很佩服这位特级教师。博学多才,睿智风趣,和蔼可亲又不失威严。每读一段文字都会在脑海中想象出管老师和学生们相处的充满趣味的生活画面。假如我是学生的话,我也会喜欢这样的老师。
书中记录了一线教师平日里在学校做的琐碎的事平淡的事,用管老师自己的话说:“它道出了一线的那些事儿,一线的那些得失与甘苦,一线那些不该遗忘、不该忽略而正被忽略和遗忘的事。”
管老师很谦虚,在他眼里看到了了同事的朴素、正值,看到了搭班教师的纯粹。但值得佩服的是他可以将自己生命的价值用双手用笔记录下来,却是别人没有做到的。我们教师的手记,不像小说家可以杜撰出来,每一个鲜活的个案都是真实的教育故事。
在管老师的身上看不到一点教师的架子。在他身边常常围着一群孩子,他们相亲相伴,休戚与共。学生都喜欢他,亲切地称呼他为“管大”。在这些不知道父母生日的90后孩子心里,居然能紧记管老师的生日,不忘送上一张精致的贺卡,捎上一句温情的祝福。自己也真想让学生能这样,但有时发现如果在课堂中太严厉学生就不太敢靠近你,如果你平时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会不听你的,有时自己真为这样的事苦恼呀,管老师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
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通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要经过一条洁净平坦的小路,教师不只是要在路上经常用心做拔除野草的人,而是要经过一片道德品质‘幼苗’的肥沃的田野,教师要在路上像播种耕耘的庄稼人那样,小心地呵护那些尚未茁壮成长的幼苗的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你凭什么要我成为男子汉”“我是个笨小孩”“她为什么自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案,诠释了管老师时时关注、爱护班级里的每位学生,让一颗颗柔弱的幼苗在他的赤诚的精心呵护下春风化雨、妙手回春,一块块顽石在他的指引下,点石成金。
教育需要智慧,管老师是一位智者。他深知儿童心理,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关爱他们,想出了一个个教育、教学妙招。看完这本书,还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强烈感受,因为它记录的就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生活!
一线教师和学生的相处不只在课堂,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只在课堂。一线教师要教学反思,更要教育反思。难怪我的教育反思比教学反思写的多呢?我在管老师的手记里找到了答案。前面看似一个成功的案例在第十章得到了否定。可见,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管老师善于反思,有些事情有标准答案,可是有些事情又给我们留下了思考。我经常说:世界本不完美。总之,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四个字了!
第三篇:读管建刚有感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中国近代著名诗人藏克家也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读管建刚有感。这是两位诗人读了无数的书后写下的高度凝练的读后感。我是一个读书极其有限的庸人,这种感觉我只在读管建刚的书时才尤为强烈。
出于对作文教学的热爱和初教作文时的苦恼,曾经疯狂地购买作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书架上的作文书可谓种类繁多,数量可观。有的已经被翻过之后扔掉了,留下的是觉得还有一点用处,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却寥寥无几。叶圣陶、刘薰宇、夏丏尊、张中行几位前辈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书也基本上都有,偶尔翻翻确也受益匪浅,但读他们的书总是心怀敬畏,觉得有一种隔阂。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开始,我认识了管建刚,接着一口气读完了《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故事》和《魔法训练营》,最近又读了《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一个热爱作文教学、对生活充满激情、勤奋求真的管建刚让我彻底拜倒了。
薛瑞萍读苏霍姆林斯基后说:老苏书中写的大多都是她曾经想过的,只是她没有像老苏一样写下来,否则,大概很多书都应该姓薛,而且文采比苏书要好。薛老师现在确实成了专家,事实证明人家的确不是妄自尊大。而我如今依然是个庸人,而且以后成为专家的希望也极其渺茫,所以我不敢说薛老师那样的话,但我读管建刚的书时的感觉却与老师有几分相似,读后感《读管建刚有感》。
管老师在自己的简介中有一句话:“七代务农,八面无书”,我虽没有探究过我的家世是否“七代务农”,但家中“八面无书”的境况却与管老师相同。所以曾经很多次抱怨过,若非小时候没有书看,或许现在也是个小作家了。人生就是如此,不在抱怨中蹉跎,便在奋斗中成功。管老师如今不仅是专家和名师,也是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会员。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开始”。这代表着西方人的一种乐观态度,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努力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很多有志于在教学上做出一些成绩的老师经常跟我说:“我很想多读点书,经常写一些东西,但总觉得力不从心,是不是现在已经晚了啊?”我想,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努力还很不够。
管老师的书让我感到亲切的原因除了他的很多观点跟我不谋而合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的所有观点和理论都是经过实践之后才写出来的,用管老师的话说就是任何东西不摸着石头过一遍就不要写下来。胡适先生有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求证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必须的,只有经过求证之后的理论才是实用的理论,才是有说服力的理论,才是能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写下来才是有价值的。一份《评价周报》,管老师做了8年,也想了8年,写了8年。而我,想了6年,却只做了2个月,写了两篇文。
管老师的书是我所看过的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书中最有价值的,管老师也是我唯一直接交流过的教育专家。从买《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到现在只不过2年的时间,而我总觉得已经跟管老师认识很长时间了。
今年8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管老师发了一封邮件,除了表达我的敬慕之情外,还将我的两篇小文发给了他。没想到管老师很快便回复了,回信中说道:
“《“作家”全民化》一文,以前我读过,我是赞同的。后来的反驳文章,我也看了。很高兴能有您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您所做的,和我所做的,是不期然的相遇。”
第四篇:读《女儿要管》有感
读《女儿要管》有感1000字
彩虹
培养一名内外兼修的好女孩
女孩是上天赐予父母的天使,她们天性柔美、温顺、恬静,她们占据了一切美好的字眼。作为女孩的父母是幸运的,但同样也存在着挑战。近日,从孩子老师处借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女儿要管》,作者是日本早教专家松永畅史,这本书是日本妈妈口碑相传的育儿经典,内容涵盖教育女孩的方方面面,着实受益匪浅,下面仅选择两点说一下个人感受。
俗话说“女孩要富养”,我之前也坚信这一点,可看过这本书后,我改变了这样的看法,毫无疑问,金钱是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有些东西,用钱是永远买不到的,比如朋友、幸福,比如女孩的高贵气质。女孩的气质体现在外表及涵养上,有品味、有知识的女孩才会温文尔雅、楚楚动人,这是要靠长期的修炼,不断的学习才能养成的。
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孩子便活蹦乱跳,大喊大叫,异常兴奋,我让她安静,她也控制不住,到了吃饭时,孩子也
表现的很不懂礼貌,自己喜欢吃的菜直接拉到面前,吃相也很难看。虽然客人都表示孩子还小,不用太在意,但是我觉得相当尴尬,直到现在我也很少邀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因为我对孩子真是没有信心。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对于女孩来说更是如此,优雅的举止对于女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懂礼仪的小女孩再加上得体的衣着,就能构成一半的淑女了,这方面不光父母要管,还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并在细节上教会孩子,另外还可以从图书、电视等媒介来教育孩子。
另外是教会女孩一些穿衣打扮的技巧,外表得体的女孩,总是让人赏心悦目,亭亭玉立、出水芙蓉用来形容女孩最好不过了。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着装,穿出个性,展现女孩优美的气质,这不是让孩子刻意打扮、穿着名牌、与人攀比,只是要得体舒适。父母要明确地给女儿指出衣着的重要性,让女儿明白在不同的场合衣着是有不同搭配的,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以上说的外在美,是在形体、礼仪、穿着方面的,好女孩还有内在的气质要管,确切地说是培养。书中说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如何让女儿有一个高贵的品质、坚强的意志、温柔的性格、广阔的胸怀,是每个父母都希望的,要管出一个内外兼修的好女孩,书中也做了大量的解读。妈妈要带头做好榜样,对于女儿来讲,妈妈是一面镜子,要言传身教,就如孩子班主任所说的一样,孩子是复印件,原版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大嗓门,那你女儿不可能是燕语莺声;如果爸爸妈妈做什么都无所顾忌,那女儿也不可能思前想后。
另外还要让女儿喜欢读书,在音乐、舞蹈等方面有所了解。经过知识洗礼的女孩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注意。如何养成女儿爱学习的习惯是管好孩子的关键。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不断学习汲取知识能让女儿更加知性,更是丰富内涵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让孩子具备智者的思维和高雅的谈吐。在近两年里,我经常带女儿去书店、图书馆,平时给她带回一些书籍,让她能静下心来阅读,积淀文化知识。
经过音乐的熏陶,女孩会更加灵动。所以在培养女孩时,不妨让音乐伴随孩子成长,为孩子的生活增添砝码。每一个会跳舞的女孩都是一个天使,跳舞不仅能锻炼形体,其实学习任何舞蹈都非常辛苦,坚持就是考验女孩的时候,当我看到她在压腿时疼的直掉眼泪时,真是不忍心让她继续,但她硬是坚持了下来,并快乐的飞舞着,这是女儿具备坚强意志的表现之一。除此之外,自信、自护、勇敢、诚信、善良也是一个气质女孩所必须的品质。
《女儿要管》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真谛,就是如何培养一个内外兼修的优秀女孩,在将来能够闯出一片碧海蓝天,并终将成为父母的骄傲。
第五篇:读《早该这样管门店》有感
读《早该这样管门店》有感
周末时光,读了宋健老师打造黄金门店的实战指南之《早该这样管门店》一书后,令我受益匪浅,深有感触。
《早该这样管门店》一书本着“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的指导思想,主要针对门店人员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大量实践案例,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从老板、店长、导购员三个不同层面的“三个接触点”对门店进行调研管理,从而有效提升门店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由此,我联想到当下中国电信的天翼门店起步比较迟,相较移动、联通来说却是最年轻,最富有激情的一新生股力量。那我们该如何支撑整个门店业务的产品销量,充分挖掘代理商潜在的创造性,我们就要从三个接触点开始分析管控。
首先,我们门店管理的第一接触点是老板,他们是整个门店的关键决策人,仿佛是一辆车的方向所在。从他们选择电信作为合作对象那就证明他们看好我们提供的发展前景,这个也是我们合作的基础。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困惑是我付出了10万或是20万的成本,怎么样的管理模式能留住员工,什么样的状态下能实现收益最大化?那么,我们就要从日常的走访或电话联络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积极倾听他们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分析某项套餐带给他们的利润空间,调动业务发展的能动力,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客情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做了没有、做到位了没有”两个执行力的监管,这样才能确保门店总体的运营状态。
然后,我们的第二个接触点是店长。他们是门店业务发展的关键人物,仿佛是一辆车的发动机,在日常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带头运转的作用,负有人员培训师的职责。平时我们要以店长为抓手开展业务发展和产品销售,并将最新营销政策传达执行到位。还要定期组织店长例会,主要针对门店利用“四流三率”法则进行经验分享,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
最后,我们的第三个接触点就是店内的导购员。他们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群体,是一辆车的油门加速系统。他们的业务水平、服务技巧和销能力都直接关系到门店的总体形象,目前我们的导购员普遍缺乏职业信心、流动性大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联合店长加强人员的职业规划培训,追加销售奖励,增加人员的归属感意识。
所以,我看到三个层面的接触点是融合和不可断裂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三点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抓住接触点的动态提升,包括在店内助销和现场营销管理,提升项目团队成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诊断门店生存的脉搏迹象。
以上“三个接触点”是我看了这本书后对于提升门店管理能力的一点联想,这只是书中所阐述门店管理方面的冰山一角,我相信很快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