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推荐)

时间:2019-05-15 08:1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推荐)》。

第一篇: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推荐)

念奴娇 过洞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赏析。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超拔高洁的人格。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学们,这句诗写的是哪个湖泊?是洞庭湖,那同学们还学过哪些跟洞庭湖有关的诗句呢? 学生可能答到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今天,我们就再来接触一首跟洞庭湖词《念奴娇 过洞庭》。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怎么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1、准备两分钟,让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配乐为《秋湖月夜》 读音 三万顷qǐng 细斟

zhēn 扣舷 xián 扁舟pīan

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细节感知,理解课文。(其景其人其情)

1、逐句分析上阕。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要理解全词,得读懂这么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要理解这句,而理解这句的关键,还得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作者到底心会了什么呢?(板书:心会)

2、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悠然

3、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景物特点:开阔

澄澈(板书)朗读上片。

4、逐句分析下阕。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分析:我们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其中那个金榜题名是多少人一生的梦,多少人为了鲤鱼跃龙门而皓首穷经,当上了官当然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人生一大喜事,但是丢了官呢,那又该是怎样的失意?人丢了心爱的东西之后总是会愁会哀叹,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这许多愁。”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如今作者也丢了这一生的梦了,他有没有哀愁呢?那句话能读出他的性格和心胸?

肝胆皆冰雪---澄澈

稳泛沧浪空阔。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心胸开阔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平静

细斟北斗----心静

(板书:平静

心胸宽阔

肝胆冰雪)

朗读下片。

5、现在我们把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品性放一起,你们在看看,发现了什么?作者“悠然心会”了什么?(学生讨论问答)

↗诗人的品性:平静

心胸宽阔

肝胆冰雪(内)(人)心会

↘景物特点: 静

开阔

澄澈

(外)(天)

----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作者心会的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用文章里的话概括就是:“表里皆澄澈。”无独有偶,杜甫有句话正好跟这句配成对联:心迹喜双清。说的就是做人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6、作者心会的,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表里皆澄澈”,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又是什么呢?-----妙处

7、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学生讨论,派代表发言)讨论结果(板书):

1)景色美,体验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诉诸言语。此种真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找到的诗人孤独的根据:

a.孤光自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吸尽西江,细斟北斗。——借酒来“销万古愁” 类似的诗句如: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c.万象为宾客。——以自然之物为友,而不是以人为又。无法被人理解的孤独,无知己。类似的诗句如:

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贺新郎》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无人理解的孤独。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

四、总结全词。

读完这首词,我们发现,这里有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却没有了屈子那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狠狈,这里当然也有着仰月映湖“对影成三人”的清高,却也没有了李白那种“行乐当及时”的庸俗。词人感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恬淡和安宁。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湖波的摇篮里,他原先躁动不安的心灵,找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人之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的开阔而洁净的心灵之与澄澈的景色“合二而一”,这岂不就是最大的快慰与欢愉?此种“妙处”,又岂是“外人”所能得知!这种妙处,外人不可得知,而时跨千年之后的你们却读懂了诗人的心,成为了作者的知己,那些现在,就让我再一起齐读知己的《念奴娇 过洞庭》吧。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词

六、教后记:

第二篇: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小编为你整理了念奴娇过洞庭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但是敏感的诗人张孝祥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piān)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著,犹着,或释为附着。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都是这个意思。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张孝祥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诗人张孝祥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张孝祥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字也是肯定的语气。“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的光芒。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就曾用孤光来指月亮的光芒。“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南朝诗人张孝祥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另一个诗人张孝祥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说:“净心抱冰雪。”唐代诗人张孝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张孝祥在这首词里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张孝祥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张孝祥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但如此,诗人张孝祥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

“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西江,西来的长江。挹,汲取。“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张孝祥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驱。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他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就拿这首《念奴娇》来说吧,它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风格就很近似。《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亮的光芒,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两首词的写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却是很接近的。

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蓼园词选》)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第三篇: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念奴娇·过洞庭

作者: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2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3风色:风势。

4琼:美玉。

5着:附着。扁舟:小船。

6素月:洁白的月亮。

7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8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9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

10孤光:指月光。

11肝胆:一作“肝肺”。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12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13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

14挹:舀。挹一作“吸”。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15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16万象:万物。

17扣:敲击。扣一作“叩”。啸:撮口作声。啸一作“笑”。

18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译文

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赏析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piān)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著,犹着,或释为附着。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都是这个意思。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字也是肯定的语气。“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孤光,指月光。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就曾用孤光来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南朝诗人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另一个诗人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说:“净心抱冰雪。”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张孝祥在这首词里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

“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西江,西来的长江。挹,汲取。“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驱。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他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就拿这首《念奴娇》来说吧,它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风格就很近似。《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两首词的写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却是很接近的。

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蓼园词选》)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

一、二句是说,已经临近中秋了,这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万里,水波不兴,一派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这里的“青草”指的是与洞庭湖联成一片的青草湖,又名巴邱河。青草在南,洞庭在北,自来并称。

三四句的“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五到七句进一步描述在月光下的湖面,上下辉映一片晶莹,天上人间如同共处在一个玲垅剔透的琉璃世界中。“表里俱澄澈”,这既是写景,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最后二句点明这种极妙境界是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这里大概不是指景,主要的是指心物相融的美妙体验

词的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开头三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岭海经年”的岭海一作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这里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了一年。“孤光自照”,就是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自省无愧于心,表明了作者的孤高心态。

下阕的“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可以互为呼应,意思是他襟怀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因此四五句他略带几分萧瑟而不无骄傲地说:虽然现在头发少了,衣衫单薄,但在这冰凉的夜晚,他仍然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

接下来三句更是气魄雄伟,他要汲取长江的水以为酒,把北斗星当作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他一起细斟慢酌。真豪情万丈!最后大概他喝够了酒,浑然忘却了天地物我,他扣打着船舷对天狂啸,简直不知道今晚是什么夜晚了。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总的说:夜半更深,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天地间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处难与君说”。但这寂寥仍让他想起往事,“应念岭表经年,肝胆皆冰雪”。当职期间,自问心中无愧,也就把这往昔打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万物邀作宾客,举杯畅饮。扣舷而啸,将心中郁闷尽散入虚无之中,其气势之恢宏,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可以并读。

第四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一、学情分析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按其艺术风格,宋词可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同学们对于豪放派词人苏轼是不陌生的,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豪放词人苏轼的典型代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三、教学重点:

描写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追思周瑜当年雄姿。

四、教学难点:

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六、教学时数

二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

请看下面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现在,我们先来了解苏轼。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苏轼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散文:唐宋八大家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三)、朗读全文: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

提示:该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高亢激昂。

(四)、欣赏上阕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

4、这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与作者用词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功底,为什么?

赏析三个词――淘、穿、卷。

(1)淘。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2)穿

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

写出了浪花的汹涌,形象真切。

5、面对壮美 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6、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五)、赏析下片

1、下 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羽扇纶巾”,从服饰上写周瑜虽身为主帅,身当大敌,却羽扇便服,不着戎装,这里把周瑜写得多么闲雅、雍容,真是风度超人。“谈笑间”从神态上写,周瑜不是“叱咤风云”的大声疾呼,而是谈笑风生,从容镇定,结果使曹操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可见他韬略过人、战功显赫。作者写战争,写豪杰,不渲染金戈铁马的紧张气氛,而着笔主帅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在写法上是颇为巧妙的,艺术效果是强列的。)(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3、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转到自抒怀抱。周瑜年轻时即战功显赫,垂名千古,而自己呢?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这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读这首词的人,一般都说结尾消极。联系前边怀古的内容看,他写的意气飞扬、气概不凡。因此可知他不是真消极,真消极就要隐退,不会“遥想公瑾当年”了。但面对现实的政治迫害,四十七岁的苏轼,又不能不感叹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但他这种感叹,正是对所受政治迫害的不平,正是不忘世事的表现。所以在表面的消极中,含蕴着他的不甘消极的用世精神在内,这是这首词中的主流。)

4、朗读下片,总结。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六)、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1、思想感情:(1)全文线索:

大江东去 → 江山如画 → 公瑾当年 → 人生如梦

(总揽全篇)(描画景色)(追想历史)(抒写情怀)(由景而人,由人而己。)

(2)一方面,对英雄充满了无限的倾幕与向往,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功业示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作者看破红尘,借洒浇愁,以寻求精神的解脱。

概括要点: 咏赤壁,怀周瑜,抒情怀。

2、艺术特点

这首词以“赤壁怀古”为题,内容很好地照应了标题。将写景、怀古、抒情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词特点:豪放的风格。

A、明确:《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此词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作品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出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昂奋的豪情和旷达的思绪。B、归纳豪放的风格:

词风飘逸豪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宽阔、深刻;气象恢弘雄放,格调高昂、健康;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

八、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词

2、完成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醉看

江山如画

写景

遥想

英雄当年

咏史

激奋

旷达 沉思

人生如梦

抒怀

感伤

超脱

十、课堂总结

作者本来胸怀报国之大志,在政治上却屡遭打击,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他深感人生恰似一场梦。词中所写的壮丽山川、古代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酒洒江月的豪举,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了一种壮丽、雄浑的意境。都体现了全词豪放的风格。

十一、课后反思

第五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常守波

教学目标:

一、了解宋词。

二、领会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教学方法:

“八面受敌”读词法。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二)深入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宋代文人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跟着苏轼豪迈的步伐,走进宋词瑰丽多姿的殿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作。

二、宋词简介:

词产生于唐代,鼎盛于宋代。词是一种配乐的诗歌。唐代传入了大量的西域音乐,称为胡乐。胡乐与民间音乐结合,称“胡夷里巷之曲”。这种配合燕乐的歌,句子有长有短,所以也叫长短句。又以每首歌的字句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每首词都有调名,称为词调。每调的音乐有一阕的,称为单调;有两阕的,称双调;也有三阕的,较少。每调都有一定的字数、句数和韵调。

词的产生最早起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绝大多数是民间无名氏创作。到了唐代中期,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了《忆江南》等,不少诗人亦间或作词,词开始在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晚唐、五代出现了词的专门作家和专集,如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花间集》收有他的词66首。《花间词》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共收有18个词人写的500首词。从此,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立称为一体,并与诗并行发展。宋代名家辈出,是词的繁荣时期。词从产生一直到北宋初期,风格哀婉,表现了细致、缠绵的感情,称为婉约派。到了苏轼,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创造了一种豪迈的风格,称豪放派。到了辛弃疾,这种豪放词风进一步弘扬。

三、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名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其长子苏迈也有才名,我们曾在对《石钟山记》的学习中接触过。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如精金美玉、行云流水,历来被人称 道,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上阕写赤壁景色,是第一部分。下阕写了周瑜的风采业绩,又写了对人生的感慨,分别为第二、第三部分。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转入第三部分,这三部分联系自然而紧密。

五、上片研析:

1、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它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大江” 不仅写眼前的江水,而且着眼于整个长江;不仅写眼中所见,还写心中所想,把空间拓展开了。还指历史的长江。

2、把“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一开篇便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无比悠久的时间之中,定下了这首词的豪放基调,为人物的活动展开波澜壮阔的背景。

(小结:我们的词人不愧是一位高明的画师,他挥洒如椽的画笔,把一泻千里、日夜东流、滚滚滔滔的万里长江,像电影全景式鸟瞰镜头似的推到读者面前,在广阔的空间和悠远的时空背景里,我们既能看到长江波澜壮阔、磅礴浩瀚的气势,又能联想起那些扭转了乾坤的历史巨人。尽管他们的躯体已被大浪淘尽,随岁月逝去,但是,他们创立的辉煌业绩却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可以抓住哪几个动词赏析?

解说:“穿空”二字形容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写出了一种动态。“惊”写出波浪汹涌。“拍”字描绘巨浪搏击江岸。“卷”字把滚滚惊涛汹涌而来,掀起层层白色浪花的壮美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捕捉住最富有感染力的形象,体会得很好。这几句描写,有动态,有气势,有音响,有色彩,把景写活了。使人感到赤壁峰崖就在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耳边。)

六、下片研析:

1、“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周瑜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周瑜呢?

明确:“头戴纶巾,手摇鹅毛羽扇,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透露了诗人的审美倾向,儒雅之美体现在风度、情调中,这是带有幻想光芒的文人式浪漫。这样写,更能体现周瑜从容闲雅、举重若轻,胸中自有百万兵的英雄形象。

(我有一个问题:我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和历史书籍中读到的周瑜都是披坚执锐,戎装上阵的,何况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季,周瑜也不会手摇羽毛扇;他身为都督,也不会戴青丝巾。)

2、“曹军溃败”的场面,哪位同学来描述? 设计:大火烧起来了,曹军官兵四散逃窜,溃不成军。哭声、怒号声、车马声不绝于耳。千里兵船顿时灰飞烟灭。(寥寥数字,尤其突出了英雄人物周瑜雄才大略、卓然超群的将才形象,这在写法上是颇为巧妙的,艺术效果是强烈的。)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江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固一世之雄”的曹操率领80万大军驻扎在赤壁,被周瑜一把火烧得“樯橹灰飞烟灭”,全军覆灭。“樯橹灰飞烟灭”仅6个字,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浩大的战争场面浓缩在“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里,可见作者语言的功力。而且寥寥数字,尤其突出了英雄人物周瑜雄才大略、卓然超群的将才形象,这在写法上是颇为巧妙的,艺术效果是强烈的。)

3、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4、作者怀古之后,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转到自抒情怀。为什么会有这种感伤低沉的情绪呢? 明确:他看到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被贬,已经47岁了,周瑜年仅24岁就开始为吴将,相比之下,他感到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早生华发;而周瑜年轻有为,战功显赫,名垂千古。

七、作者的感情世界:

在这首词中,豪放、感伤、旷达这三种思想感情是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的。

(明确:作者在短暂的感伤之后,想到,人生如梦,何必让种种闲愁萦烦我呢?还是洒酒酬月,把感情寄托在大自然之中吧,这是一种无可奈何之后的自我解脱,是一种旷达。在这首词中,豪放、感伤、旷达这三种思想感情是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苏轼深受儒、道、佛三种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渴望建功立业,但当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时候,他便陷入了低沉感伤之中。这时,佛道思想又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使他能够在困境中自解 3 自慰,随缘自适,旷达超脱而又不至于丧沉沦。

苏轼如此,李白如此,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学家也都有这样的文化心理品质。)

八、课程拓展:

从苏轼身上我们要悟到一种人生境界

明确: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们学会坦然的面对困难、挫折甚至厄运,要在痛苦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多一份坦然,多一份旷达,这样才能成就我们多彩而辉煌的人生!(他在痛苦中思考,他在思考中成熟,他的心中正激荡着感情的波澜,酝酿着冲天的豪气,只待找到一个突破口,便会不可遏制地喷涌而出!

终于有一天,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遥想古代的英雄豪杰,苏轼心潮澎湃,壮情激烈,他大笔挥洒,写下了这首千古杰作。

所以,余秋雨先生说:“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经历了一场旷世未遇的人生劫难的苏东坡,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这种清纯和空灵的一个音符。)

九、板书

十、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词。

下载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念奴娇教案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首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之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苏轼。 2:苏轼是宋代词人,并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既然是八大家,那到底是......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上课铃响,教师走上讲台,并在电脑上插上U盘)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导入部分:5分钟) 师:好,各位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书吗? 生:《西游记》、《红楼......

    念奴娇教案

    导入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它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这种不高的格调,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界首中学 李春飞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3、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思路】......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广元市元坝中学高二、一班 授课人:罗仕晓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的风格特点,提高诗词的鉴赏能......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抚宁五中石妍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作者苏轼的有关知识。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3.、理解本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联想想象揣摩关键字词,挖掘字词所蕴涵的意义,体会词人的情怀,培养独立阅读诗词的能力。 【教学时数】l课时 【教学设计】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