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5 08:3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第一篇: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分类号:

单位代码:

级:

号:

南京师范大学

本科学位论文

题目: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日期

二OO 年五月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摘 要: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发展进步很大程度上受教师对其期望高低的影响。教师期望主要分为高期望和低期望,其中,合理的高期望会成为学生发展的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但是,期望过高或者过低,则会对学生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师期望,期望值,学生

Abstract: Real life, the teacher's expectation to student's develop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o a large extent by the size of the teacher give expectations.The teacher's expectation mainly divided into high expectations and low expectations, including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benefit students all aspects of development efforts to become students of power, but low expectations or expect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ll favor the student has the side effect, all ability the enhancement.Therefore, the teacher should objectively evaluate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and on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while in thought and behavior standard, and finally reach the target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Keywords: teachers, students' expectations, and expectations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录 前言…………………………………………………………………………3 2 教师适当的高期望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3 2.1 合理的期望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4 2.2 不合理的期望对学生发展的消极作用…………………………………5 3 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师期望促进学生发展…………………………………6 3.1 重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6 3.2 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确定合理的期望值……………………7 3.3 通过合适的教育教学行为传递希望……………………………………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当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时,他们所持有的期望和态度是不同的。基于不同的期望,教师会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而影响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在过去就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受到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启发、并通过实验而提出的皮哥马利翁效应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重点是强化学生自我激励的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以及潜力以促进其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期望和奖励则会激活学生的积极动机,产生行为内驱力,以便促进其发展,最终会成为教师所要求的人才[1]。

那么,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呢?首先,教师通过自身对每个学生的观察、了解,分析整理他们的有关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然后经过教师的个性倾向、认知特点等的作用,形成一种优差分组的主观印象和针对不同学生的相关期望并反作用与学生。教师在这个最初的过程中获得了全部学生的各项情况,以便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期望,并且这些期望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的。然后,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确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他们的动机被最大程度的激发,于是通过与教师的相处和对自己的行为分析形成了一种明确的期望,以推动自己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调节自己的行为,即集中注意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接着,看到学生良好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最初期望从学生的身上得到了实现,于是该期望被不断的强化,教师越来越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也相应的确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达到教师和自己的目标,然后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注意和更大的期望,鼓舞了学生,更鼓舞了自己,学生在教师的殷切期望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学生沿着教师更高的期望不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班级活动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这些行为又会引起教师的关注。由此,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

一、教师适当的高期望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人们经常用“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这样的话语来形象的说明教师期望效应影响。因此期望有高有低。我们这里所说的“高期望”,是从长期的、整体的和人本的角度来谈对每位学生的高期望的;也是在充分估计学生发展的主观和客观的调教或潜能的基础上,适当高于学生个体的现有的水平和实际情况的期望。而“低期望”则是不论是否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对学生发展的消极的预测[2]。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应当积极使用适合学生的期望,避免低期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期望对于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要想使一个人发展得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因此,很多人就认为,教师期望越高,学生发展得就越快越好。该观点当然是片面的,适当的高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过高的期望或者过低的期望则会对学生个体以及全体学生的发展进步起到阻碍作用。

(一)合理的期望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1、对学生行为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对其学业成绩的作用

高期望会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通过课堂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高期望有助于促进师生心理活动的相容,反映到外部相处上,心理气氛和谐,心理倾向性强,教师更信任学生。在彼此的交往中不仅给予更多的语言鼓励,而且会用态度、表情、体贴关怀与行动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老师。此时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并在回答问题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经过教师的教育会产生积极的反馈,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教师的希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促进学生的自我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的形成[3]。教师对人各不同的行为和成就的期待,传达给每个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自我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学生自我效能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期望,这时候教师的看法更重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高期望就会使自己信心大增,增强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水平,激励他们为将来奋斗。现代教育观念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要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自我发展的主人,教师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相信他们的能力。

其次,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调控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品德的形成需要持久的努力,顽强的学习和反复地实践,而推动和维持这种学习和实践的心理素质就是具有极大自主性、能动性的自尊、自信、自律和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这些自主性心理素质一般是潜藏在个体内部的,教师的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这些潜在的因素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实践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每个学生给予高期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相应不同的要求。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真挚的师生情感去形成期望信息传递的行为倾向,让学生从融洽的师生情感中获取教师期望。这时,师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行为上协调一致,以便于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与人合作的常识、建立人际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希望的目标努力,班集体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班级里的学生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班主任提出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前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不合理的期望对学生发展的消极作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不合理期望主要分为教师对学生的过高期望和低期望。它们会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行为和心里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1、对学生行为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进步以及同学交往的阻碍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过高期望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学习负担过重。教师的期望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很多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高期望是对自己的信任和肯定,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成绩才是对教师最好的回报。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就会变成学生难以承受的压力,无形地压在学生身上,这种过度的压力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过高期望也容易使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变得看不起其他同学,在班级中容易陷于孤立,不利于学生处理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最终也会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而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同样会阻碍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低,会导致师生心理活动之间有较多的排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倾向于消极对待学生,更容易忽视这些学生,对他们提出的学习要求也会过低。教师对低期望学生的失误在反应上也过于模糊笼统,如对他们做错的作业只在作业本上打一个错号。对于他们的细微进步往往反应平淡,错过许多教育和鼓励学生的关键机会。课堂上,教师很少选择这些学生来回答问题,也不愿耐心启发、引导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误,教师倾向于做较多的批评,而回答正确时,所给予的表扬鼓励也较少,很少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在低期望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是不被重视的,与他人相处会小心翼翼,渐渐变得自卑,行为孤僻。有些不被教师看好的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与教育要求相反的行为,如不遵守课堂纪律、故意挑起同学之间的矛盾等,试图借此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2、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阻碍作用

过高期望会致使学生自我效能感变低。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结果和效能的期待。教师给予他们过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这高不可攀的目标不断努力。但是,由于目标过高,学生最终没有完成,对自己的能力和所付出的努力持否定态度,认为自己没有天赋,进而丧失信心,不对自己的失败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自我效能感越来越低,从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失败者”。某些本来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被寄予过高期望,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优越感,认为这是教师对自己的特殊对待,变得骄傲,看不起其他同学;而同样被给予过高期望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这么高的目标,会辜负教师和家长的期望,本来的自卑心里会进一步增强,同样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应的,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态度或较低的期望则会直接抑制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性。首先,低期望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渴望被肯定,尤其是教师的肯定。特别是小学阶段,小学生视教师的话为权威,他们更容易受教师暗示的影响。教师持续对学生保持低期望,会让学生感到自身能力不如别人,不利于他们确立正确地人生目标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另外,较低的期望会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利于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低期望,就会愈加对自己失去信心。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低期望所表现出来的负面的语言,诸如不断地批评、指责,甚至挖苦讽刺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3、对全体学生的不利影响

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过高期望有害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是一个班级进步的基础,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进步。教师给予个别学生的过高期望,会使他们的优越感上升,久而久之,他们会排斥其他学生,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心理隔阂,导致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正确地集体舆论的形成和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应合理利用期望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

在学校教育工作者中,教师常处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生的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常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给学生,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影响。那么,教师该如何来利用期望效应来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重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关于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除了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做的实验研究,苏联教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育家马卡连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也科学地阐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信任与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另外,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所阐明的成功教育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及和谐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学习知识与自我表现能力发展之间的和谐)对教师科学地利用期望效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教育的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只有关注和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充分消化这些成果,把相关理论和自己实践经验中的合理因素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和信仰,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自然地作用于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确定合理的期望值

第一,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不要因为学生某一方面的暂时落后就从根本上否定学生,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同时,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承认他们人格发展中的幼稚和不成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允许他们的反复。应当善于从学生哪怕一丁点进步的火花中发现积极的倾向并及时给予肯定,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获得发展。第二,制定合理的期望值。期望值是指人们对预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判断。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认为存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并且实现这个目标比较重要时,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动机。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什么样的期望才能对他们产生最大的激励作用呢? 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远近不同的期望目标。对学生的期待,要适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如果期望值过高,当学生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高度时,不仅影响教师的情绪,甚至由此波及学生,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调整自己的期望,使之与学生的自我期望整合一致[4]。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理想等来形成自我期望。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等,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调节自己的期望,使之适应学生的自我期望。

(三)通过合适的教育教学行为传递希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传递给学生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传递自己的期望。

首先,恰当运用表扬,肯定学生的进步。表扬作为一种鼓励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 8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各种教学中。但是,表扬运用不当,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对学生的进步进行简单而事实求是的评价要优于对学生经常性的物质奖励(哪怕是象征性的物质奖励);应避免对学生“拔高式”的表扬;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不断表现出来的细微进步常用满意的微笑、简单而自然地手势来加以肯定,这比常用语言的评价和物质的奖励更有效。其次,不断地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督促学生达到要求,以克服学生的骄傲自满情绪,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对学生提出要求是教师对学生期望的体现,同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也说明教师尊重信任学生。而督促学生达到要求也是教师期望实现的基本途径。另外,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向学生提出要求并督促其达到要求学生认识到自己已取得的学生成绩与自己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自己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学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而教师期望的实现、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最终还是要依靠学生的主观努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对自己提出要求,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克制、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第四,教师不仅应在教学活动中寄予学生合理的期望,而且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了解教师对孩子的期望,同时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孩子发展方面的意见,帮助家长家长确立对孩子发展的信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协调一致,形成最大的合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长处,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来鼓励学生,以发扬学生的长处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合理的期望和要求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参 考 文 献

[1]丁蕙,屠国元.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解析及其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55-157.[2]陈平文.教师期望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99-101.[3]李乐.教师的期望效应对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22-123.[4]左金娣.“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和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4):82-84.[5]王蕾.教师期望效应最优化的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4):12-16.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致 谢

感谢指导教师在我的论文完成过程中对我的悉心指导﹗

第二篇:教师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高中生物教师

朱馥莉)

摘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认为要学会适当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但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必要的益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对学生做出评价,这既要包括表扬,也要包括批评。适时地、适当地评价学生,已经是现在老师必修的一门的功课。

评价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模式化,不能把学生分三六九等,不能先入为主。在评价过程中激励最为关键,无论学生做的如何,都要从另外的角度去激励他,当然不是所谓的挑好听的说,而是适时地、适量地激励,在评价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力得到挖掘和培养。

一、激励对学生的影响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给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赞美之所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

在课上,在课间,我总能利用时机不留痕迹地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爱,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回报我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进步。由此我想到赏识是评价、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赏识,我尽可能的创设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生物实验课堂、标本制作等。在活动中,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被激励的快乐。

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学生有了问题该指出一定指出,该批评的一定批评,该制止的一定制止,绝不是姑息养奸。他的缺点和弱点、错误,只有调动和依靠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这时,批评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人在本能上对批评有一种抵触心理。但如果批评合理,就能起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因此,批评学生时要慎重,要讲究方式、方法,语言应该委婉,以情服人,让学生在接受批评时心服口服。

二、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

评价学生的心要公平、公正,不要用坏,差等极具伤害学生心理的字眼,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能不利,对学生过于强调某一方面是不利于整民族素质的提高的。教师评价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是的,评价学生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老师的权利,说出一句话,甩出一个眼神,做一个动作,表示一个态度,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当我们决定说这些话、做这些事之前,一定要想一想它带给学生的将会是什么?为了对学生负责,为了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我们一定要谨慎、慎重地使用手中的评价权。

三、评价学生的技巧

我经常在听课时听到,有的老师一节课除了说:“你真棒”、“你非常聪明”、“你真了不起”、“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就再也没有其他的评价语了。而学生对教师的表扬却无动于衷。我想,那是因为老师表扬多了,学生也就无所谓了。因为老师每节课都表扬,学生出现的错误却不太给予指出来。俗话说“糖吃多了也腻人”。固然,每个学生都喜欢表扬,但表扬绝不是多多益善。相反,过度表扬是有害的,容易导致学生心思浮躁,不利于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思考。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一些学生往往表现得自信有余而细致不足,兴奋有余而冷静不够,热情有余而毅力不够。

教师表扬要有效、有度,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所谓“有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如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习好的学生对于老师是否表扬往往表现得无所谓,受了表扬也常常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则不然,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后也能高兴一番。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候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也不相同。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在学生需要时及时表扬,在学生在乎时及时鼓励。当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时,教师的表扬可以更加煽情一些。而当学生显得浮躁时,教师应该适当减少表扬的次数。

“评价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在我们论及赏识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赏识评价不是不着边际的“戴高帽”,也不是机械的动作“嘿!嘿!你真棒!”,而应结合真实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赏识评价源于真爱。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据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一万节课;一名小学生9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如何用“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用“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这将成为我们大家思考探索的又一重要话题。

四、评价应该是真诚的。

听课中,我们往往听到最多的评价是“很好”、“不错”、“你真棒”等一连串的好听的话,但是,在这一连串的评价中,学生依然面无表情,视教师的语言为廉价的评语。因为教师的评价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闪光点,没有指出学生的差异,教师的评价适合每一个发言的同学,所以,学生没有感觉到诚意。

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关注到学生,关注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发展,学生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成长的快乐。

五、评价应该具有针对性

常常发现,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非不分,态度不明朗,学生听完教师的评价后,仍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针对性不强。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不能明晰思路得到启迪。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一点,该肯定的就肯定,该否定的就否定,这对学生发展是有好处的。再者,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言语的满意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其实,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注意了尖子生与学困生的评价,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是:关注过程评价、关注学习态度评价、关注行为评价。

第三篇: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11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太阳给地球的爱、春雨给庄稼的爱、自然予人类的爱,既温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静谧,既深厚又绵长;教师是无私和高尚的„„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段话道出了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培养的作用和自身的价值。那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对学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明显地带有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一个在学校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在心灵里保留着灰暗的心境——如在焦虑的教师调教下,学生也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恐惧;在敌对、偏执的教师手下,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敌对、偏执以及缺乏自信和尊严等——一旦在人生发展中遇到相应的情景,青少年时代的失败和蒙受羞辱的记忆就会使他失去挑战的勇气、自信和毅力。一个情感能力发展在中小学就受到压制的孩子,命运就会对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视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不高,而且情感发展也容易扭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未来的健康与幸福,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不稳定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正面揭

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教师。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不仅在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而且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经过我们的访谈,他们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学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这门课的老师。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作者:杨红梅 文章来源:昭武小学

教师心理健康不只是教师自身的健康问题,教师职业是人类最伟大的阳光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

首先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中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有些教师虽然没有时刻把扮演道德榜样作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为价值观内含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决不可能避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信赖别人,与人为善;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这些表现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再次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所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和谐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尊重,愿意沟通。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教师的这种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思想狭隘,斤斤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们也会去争名夺利,忘记了做人的坦诚。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之大。

再次还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

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摘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

因此,我觉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生态度,生活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加强教师心理保健是学校工作当务之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理解、宽容、真诚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使我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一代。

第四篇:高中课程对学生智能发展影响

采取问卷的方法,通过对高中生的高考成绩与其9种智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了解现行高中课程对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高中课程与学生各智能倾向之间的相关系数不高。现行高中课程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智能、数理逻辑 智能有积极促进作用,对语言智能、空间判断智能、形态知觉智能、艺术创作智能、自省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与开发是忽视的,对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起压抑作用。其中,课程对语言智能忽视的结论与以往传统课程只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智能的发展的观点不一致。

一,问题的提出

发展学生智能,开发学生潜能一直是教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课程在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中的重要作用也一直倍受重视,课程的实施(教学)过程一直被看成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主渠道。因此,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 价也多围绕如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展开。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个体用以解决或生产出为一种或多种文化或环境所珍视的问题和产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在国内,多元智力理论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并被运用于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指导课程改革。然而,我国现行的高中课程对学生的各种智能发展究竟产生什么影响?具体说来,对哪种智能发展起促进作用?忽视了哪些智能?对于这些涉及到我国目前课程改革的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多为定性分析,实证研究比较少见。一般意义上;学生的高考成绩是其高中课程学习、掌握情况的集中体现,本研究假设以学生的高考成绩代表其课程学习,采取问卷的方法,通过对学生高考成绩与其各种智能倾向之间的相关分析,了解高中课程学习对学生各种智能发展的影响力。

二、研究方法

1.对象

从北京市56所中学2001年参加潜能测试的高考 生中随机抽出800人,其中男生302人,占总样本的37.8%,女生498人,占总样本的62.2%;理科考生606人,占总样本的75.7%,文科考生194人,占总样本的24.3%。由于本次抽样男女生比例和文理科考生人数比例与实际考生的比例不同,故作了加权处理。

2.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北京教科院潜能研究中心编制的《IMAp潜能测试量表》中的一个分测验。该量表整体的 Gronbacha信度系数为0.912,其中智能分测验是依据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对智能倾向的划分,结合我国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包含90个问题的问卷,涉及到基本学习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判 断智能、形态知觉智能、自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艺术创作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9种智能。每一个问题都密切结合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提问,以保证回答的真 实性(比如:“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更容易”、“注意到多数人所忽视的细节”等)。

3.测试

由北京教科院潜能研究中心测试员担任主试,统一指导语,以班为单位团体测试,时间约为25分钟。采用七级量表法记分,用“1、2、3、4、5、6、7”数字表示,分数越 高,表示越符合实际情况,分数越低表示越不符合。

4.数据处理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一审核,按预先设计进行编码、录入。有效样本的高考成绩分数通过电话调查得到。全部数据用spssl0.0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高考总分与能力倾向之间的相关关系

一般情况下,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意味着对课程内容学习掌握得比较好;反之,高考成绩差,意味着对课程内容掌握得较差。为了研究高考课程的学习对智能发展的影响,我们首先分析高考总分与各种智能倾向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1显示,总体而言,各种智能与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不高,(最高为0.370,未达到中等相关程度)。相对而言,理科生的高考成绩与基本学习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艺术创造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的相关系数较大。与基本学习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和空间判断智能呈正相关,与语言智能、形态知觉智能、自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艺术创作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呈负相关。文科生的高考成绩与基本学习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相关系数较大,与基本学习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自省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呈正相关,与空间判断智能、形态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艺术创造智能呈负相关。

2.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智能倾向的差异

高低分划分的标准是,大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为高分组,小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为低分组。在本次研究抽取的800人的样本中,选取高分考生132人,低分考生127人,分别了解理科和文科高低分考生在智能倾向上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课程的学习掌握对智能发展的影响。

如表2所示,理科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的智能优势经平均值差异性检验发现,在基本学习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艺术创作智能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其它五个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即理科高分考生在基本学习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两方面明显强于低分考生,而理科低分考生在身体运动和艺术创作方面明显强于高分考生,其它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如表3所示,文科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的智能优势经平均值差异性检验,发现在基本学习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而其它六个方面的智能没有明显差异。即文科高分考生在基本学习智能、数学逻辑智能方面明显强于低分考生,而文科低分考生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明显强于高分考生。

四,讨论

1.课程对学生各种智能倾向发展的影响

(1)高考总分与各智能倾向间的相关关系

各种智能与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不高,说明了课程学习对学生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现行课程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开发学生智能的主渠道作用。相对而言,高考总分与基本学习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艺术创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的相关系数较大,达到显著水平(p<0.05)。课程的学习对理科学生的基本学习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判断智能,尤其是基本学习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其语言智能;形态知觉智能、自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艺术创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尤其是对艺术创作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起排斥或压抑作用。

高中课程学习对文科学生的基本学习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的相关系数较大,达到显著水平。对其基本学习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省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尤其是基本学习智能、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其空间判断智能、形态知觉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特别是对身体运动智能起排斥或压抑作用。

(2)高分和低分学生智能优势的差异

一般说来,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意味着平时课程掌握得好;反之,意味着课程学习得差。就理科学生而言,高分考生在数理逻辑智能、基本学习智能方面明显比低分考生强,身体运动智能显著低于低分考生,差异极其显著,与上述结果一致。这说明课程掌握得好的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其基本学习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其身体运动智能由于课程学习受到压抑;而低分考生在身体运动智能、艺术创作智能方面明显比高分考生强,说明低分考生由于课程学习较差,其基本学习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没有像成绩好的学生那样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得到相应的发展,其身体运动智能和艺术创作智能也因为课程学习较差而没有或较少遭到压抑。

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在语言智能、空间判断智能、形态知觉智能、自省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课程学习对以上5种智能倾向的开发和发展没有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理科课程对上述5种智能的开发与发展是忽视的。

文科高低分考生智能倾向上的差异与理科生的情况大体相似。只是在艺术创作智能方面,高低分考生之间的差异没有理科生那么明显。说明文科课程不象理科课程那样对学生的艺术创作智能起明显的压抑作用,而是忽视的。

本研究结果与大多数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看法相类似,即我们的现行课程仅仅强调了少数智能倾向的培养和考察,而对于其它同等重要的智能倾向重视不够,甚至压抑了学生某些智能的发展。基本学习智能提高的原因是,为了应试,在教学方法上多采取传递——接受式的方法,因此以接受、理解、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基本学习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现行.学校课程教学对空间判断智能、形态知觉智能、自省智能发展的忽视和对艺术创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特别是对身体运动智能的排斥或压抑。暴露了我国现行高中课程 模式单

一、教学方式单

一、评价标准、方法单一等问题,要 求我们的课程必须朝着选择性、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改革,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

2.课程对语言智能的忽视

本研究发现,高考总分与文科考生的语言智能的相关系数仅为0.161,而理科为—0.008,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高分或低分考生在语言智能方面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语言智能对于文科考生的高考成绩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只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两种智能倾向的观点有差别。这可能与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现行的高考过分强调答案的标准化,至使语文教学严重脱离丰富灵活的日常生活语言环境,语文课的学习与语言智能的发展无关或相关微乎其微,语文考试成绩反映不出语言智能水平。这一结果再次反映出语文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3.高中课程对身体运动智能的压抑

研究结果表明,高中课程对身体运动智能的严重压抑,其严重程度是我们以前估计不足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会考试,这是世界公认的,国内的教育模式是对会考试的人有利,而不利于动手而不会考试的人。在研究方面,中国学生就显得吃力,创造力不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原因是明显的,学习的场所多在教室内,活动课程、实验课程、课外活动所占比例小且没有数量和质量保证。高考除体育和艺术等特殊专业外,基本是笔试,不考体育运动、动手操作方面的知识技能。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传递——接受式的,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听讲还是作业,都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观点,死记硬背概念,学生极少有积极参与、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去探索、经历、体会、发现、创造的机会,身体运动智能自然得不到发展。而且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课程的适应程度越高,在学习方法上就越与高考的要求相适应,与老师的要求相一致,并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正强化,他们的基本学习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在课程学习中高度发展的同时,其身体运动智能受到的压抑也越严重。

五,结论

1.现行高中课程对学生智能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够,课程没有充分发挥其开发学生智能的主渠道作用。

2.现行高中课程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智能、数理逻辑智 能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对空间判断智能、形态知觉智能、艺术创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和语言智能的发展和开发是忽视的;对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是压抑的。

3.高中课程对语言智能的忽视与以往认为传统课程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两种智能的发展与评价的观点不一致。

第五篇: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数统学院-2011212142-林新明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都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比如我以前有很多同学就是喜欢某一个老师,然后在那一门功课中特别努力,那一门学科的成绩就提高上来了,因此对学习有了自信和兴趣,然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其他学科的成绩也逐渐有了明显的进步,最后整个成绩就提高上来了。我自己对这个也深有体悟,以前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到了初三的时候,那个语文老师特别关爱学生,我很喜欢也很尊敬她,我们每个学生的亮点她都会欣赏,习惯了在语文方面遭受挫折的我们,有时被她表扬,然后我就开始努力的学习语文,一直到高中,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优异,这得益于她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她用一年的时间,却影响了我们整个一生。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在学校的生活中,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团结一致,有远大的理想。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的一些举止言谈、个性爱好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个喜欢运动的老师,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运动,可能学生也就逐渐的对运动有兴趣,一个爱好古典文学的老师,经常给大家讲古代的文学和人物,学生可能在这方面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再比如一些老师常喜欢的一些话语,也容易被学生模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性格有着重大的影响。

3、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良好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一个人的个性会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一个健康的个性无疑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计量的。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反思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才发现其实上老师的责任是巨大的,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很对很多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学生却在一举一动之间,老师与学生良好的关系带给学生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受益一生,所以为了不耽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未来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我们作为师范生,要努力的做好自己,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下载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论文--名人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

    名人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 1、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名人广告是以社会名人、影视歌星、体坛名将等作为品牌代言人的一种广告表现形式,利用名人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等优势......

    初中生参与社会实践对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合集)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分层设计研究摩登学区研究员 张 杰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化,青年学生已经很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社......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车辆与信息工程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 会 实 践 调 研 报 告学院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专业车辆与信息工程系 年级 组长 组员彭家林、黄俏如、 吴浩谦、......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安阳师范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发展心理学》论文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作 者 赵文慧 系(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教育学 年 级 11 级 学 号 11070400......

    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而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

    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引言 谈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先从我国古代的孔子说起。孔子是一个思想深沉、举止端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几千年来他“聚徒讲学”平易近人的神情语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

    教师的素养人格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教师的素养人格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杨 青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的背后都有一种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