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教案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教学重点、难点
1.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这一化学研究的内容的理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根据教材中给出的一些事实材料或结合一些其它的材料加以突破,以达到初步理解程度。
2.了解化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是本课题的又一重点。可通过设计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观看录象、欣赏图片,开展介绍化学史实、化学成就和应用、生活中的化学等活动,达成此目标。课后让学生结合实际,写一篇有关化学重要性认识的文章,加以交流。课时安排:1课时或2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激趣法 直观感知法 讲述与谈话法 仪器准备:
1.试管 玻璃导管 集气瓶 烧杯 石棉网坩埚钳
2.澄清石灰水 酚酞试液 纯碱 食醋镁带 蜡烛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3.与教材匹配的图片、录象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教师引言: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将带领你们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化学世界。提到化学,大家可能还有点陌生。但一提到炼金术和炼丹术,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炼金术是想把碱金属变成金,一夜暴富。炼丹术是想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但是那些炼丹术士,炼金术士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违背了科学和自然规律。但我们有了新的发现,我们的确可以把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转化成新的物质,这也就催生出了我们伟大的学科---化学。化学家通过了解自然界神秘的规律,合成新的物质来造福人类。
(二)辩述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那么大家想一想,哪些物质是化学家合成的?
老师来举个例子,大家想一下塑料这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物质,古代的时候有塑料吗?是不是没有啊,它于1868年诞生在化学实验室。这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往大了说,原子弹,当代的高科技武器,原来古代有吗?没有!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不管你们相不相信,化学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这个世界,跟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密不可分。
(三)演示实验,表现出化学之美,吸引学生。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说出有关现象,体验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兴趣。(1)教师引言:化学不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给大家以美感。现在老师做几个小实验,希望同学们在感受化学之美的同时,观察下实验表现出的现象。①向澄清石灰水中缓缓吹气;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酚酞试液; ③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烧杯扣住;
④向纯碱中加入食醋,再把燃烧的蜡烛放入反应容器中; ⑤镁带燃烧;
⑥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化学反应;
大家说神奇不神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往往伴随着颜色、形态以及发光、发热的物理变化,这也就是化学能给我们以美感的原因。
(四)总结概念
了解了这么多,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体验化学的精彩啊?如果想的话,就要学习并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这就是化学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五)布置作业,深入了解化学,并再次激发兴趣。看BBC的化学史。
第二篇:《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课前准备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 l-10看图片思考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
[播放录像]:
走进化学世界(或幻灯片)[欣赏]:
走进化学世界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l.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
深入
探究
[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提交结论。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归纳
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学习
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活动与作业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第三篇: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0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0
教材分析
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她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情景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建议
本课题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教学目的的课题,尽管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但仅仅是作为名词出现,并不要求学生了解它的含义,不要不恰当的把属于后面单元的教学内容提前到这个课题中完成,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方法:自学引导式;实验激趣式
教具准备:一张用酚酞写了神奇的化学五个大字的白纸;分别装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喷壶;酚酞溶液;澄清的石灰水;30%左右的酒精溶液;棉布;坩埚钳;烧杯;试管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希望带领大家一年后中考成功!
化学这门新课程对于你们来说,就像一张白纸,最后成为什么样美丽或糟糕的图画,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你们有没有信心让这张白纸成为最美丽的图画? 演示:
一、大白滤纸上喷上稀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的大字:神奇的化学,再喷稀盐酸,红字消失
二、白酒变红酒、烧不坏的手帕
你想知道这里面的原理吗?那可全在这化学上下册的书中!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弄懂原理后,也可以变化学魔术。
那么,什么是化学呢?
以趣味问题,(P1.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引出:化学的概念.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第七行)
1.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学生朗读P2第二自然段)
森林大火发现了冶炼铜的方法;篝火烤肉发明了陶器的制法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学生朗读P2第三自然段)
英国的科学家:道尔顿;意大利的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3.元素的初步认识:(学生朗读P3第二自然段)
讲述亚细亚刚毛草的故事。
4、简单介绍绿色化学的原理
总之,化学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方法很重要。怎样学好化学呢?
1、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强调先复习,整理好课堂笔记后才能去做作业)
2、注重实验,课堂上观察实验,家庭小实验要认真去做,准备充实实验百宝箱
3、注重化学用语的记忆
学生作业
1、记忆元素符号歌并将符号和汉字对应上,找出歌诀中的规律
2、一课三练的绪言
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元素的初步认识
4.绿色化学
二、怎样学好化学呢?
1、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2、注重实验
3、注重化学用语的记忆
附:元素符号歌
(字母发音按英文)
C碳H氢O氧,万物生长少不行。N氮P磷K是钾,有了肥料丰收足。
Ba、Ca和Na,钡、钙和钠要分明。Mg、Ag镁和银,Hg是汞叫水银。
Al是铝、Fe铁,W钨丝放光明。Pb是铅要认清,Cu、Au铜和金。
卤素氟氯溴和碘,F、Cl、Br、I记心间。S是硫、Si硅,Mn是锰造合金。
Sn、Zn莫混淆,防锈材料锡和锌。
课后反思:
问学生有没有信心画上最美的图案时,声音要大,要求学生的回答也大声,有激情。
演示实验一定要准备好,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节课很重要。
第四篇: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精彩
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了解化学发展的过程。
3.了解化学科学家(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
新课引入:都市的夜幕下,霓虹闪烁;欢乐的节日里,焰火缤纷;宽阔的国道上,车辆奔驰…这一切都和我们即将要学到的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密切相关。化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它,认识它。
教学内容:1下面请大家来观察2个小实验。
“清水”变“红酒”
向盛有澄清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可看到溶液变红。(询问学生所看到的现象,【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溶液变回澄清?)
PH试纸变“蓝”
用玻璃棒蘸取一些氢氧化钠溶液滴在石蕊试纸上,可看到PH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询问学生所看到的现象)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看到实验中的这两种现象都是化学里面的一些很普通的现象,通过这两个小实验,大家有没有觉得化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呢?
2生活中的化学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可以随处见到化学的身影。比如说同学们家里用的洗衣粉、洗衣液,厨房中的调味品,酱油、味精、食盐等。
这些物质都是通过化学的研究方法而获得的。可见,我们的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
3化学发展的过程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古时候,人类学会使用火和简单的工具,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并利用它们制造出了对人类生存具有价值的产品,如陶器、铜器、铁器、纸酒等。
4化学科学家
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等。道尔顿近代建立了分子原子理论,阿伏加德罗发明了阿伏加德罗常数,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他们的这些发现都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引入概念】同学们,就前面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相信大家对化学有一定的了解了,那么大家知道化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了吗?
【讲解】大家把书翻到P4,把第一段第一句话做好标记。“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这就是化学的概念。大家一定要记住。到时的考试中会考哦。课堂小结
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化学、化学的发展过程、了解了一些化学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成就。大家值得注意的是,什么是化学?化学的概念一定要牢记。这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考题,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牢记。课后作业
预习课题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第五篇: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说课稿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课外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对化学已有一定的兴趣,对初中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学习方法
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1)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
(2)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
(3)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2、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3、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
4、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拓展研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7、课堂小结
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绿色化学——环境美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