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伊始趣亦生(定稿正版)
课伊始趣亦生
浅谈如何导入新课,提高课堂实效
福清玉屏西园小学: 郑海燕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提高课堂实效。那怎样的导语才能自然贴切地把学生导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氛围中呢?
[关键词] 精彩的导入 导到教材的要害处 导到学生心坎上 提高课堂实效 一堂成功的课必然会有一个精彩的导入。一个精彩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还没有开场先叫座儿。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导语导得得法就变得非常关键。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入语言必须在内容上与教学内容有必然的联系,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卖弄就是故意做作。”正如于漪老师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一、导到教材的要害处
1、实践出真知
教学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观察日记之绿豆宝宝成长记》 在上课的前一个星期,在qq里面附上种绿豆的方法,并留言要求家长配合孩子种好豆宝宝,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上习作课前,我让他们把自己种的绿豆宝宝带来,介绍给大家认识。
第二天习作课,迎接我的是桌面上花花绿绿的“锅碗盆盘”,里面睡着绿豆宝宝。上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孩子们,今天使我们丰收的好日子,咱们的绿豆宝宝长大了,瞧!(课件上出示家长们发来的绿豆宝宝图片),引导孩子们边观察图片边说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十分生动:
绿豆宝宝真可爱,有的刚钻出小脑袋,正对着我笑呢,有的像穿着白色衣服的逗号,还有的身体圆鼓鼓的,像个大力士,好像说:“谁来和我比一比”。
像银白色的小蝌蚪戴着小草帽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它正翘着小尾巴尽情地舞蹈,舒展着它那美丽的身姿”;
我挑了一根长得最高的豆芽宝贝,用尺子量一量,哟!有7、8厘米长,不愧是我种的,真帅气。
绿豆宝宝像个绅士一样,脱掉了它的小礼帽,在阳光的照射下,水灵灵、亮晶晶„„ 老师对于孩子的精彩发言,予以赞扬,并总结归纳:“你们平时陪伴着它们,看着它们长大,那就是通过“眼睛看”写出了绿豆宝宝的“形状”“颜色”,还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绿豆宝宝写得十分生动、具体。回顾一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课文,《花钟》、《蜜蜂》„„,我们还有什么观察的好办法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讨知识的奥秘:观察的好方法:“不仅可以眼睛—看,还可以鼻子——闻、耳朵——听、小手——摸、脑袋——想像”。
现在就用你们学到的方法观察你桌上的小豆芽,而后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听。„„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我们的“生活实践”呀!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听过的我会忘记,我看过的我会记得,我做过的我才会理解。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师巧妙设计,整堂课下来,教师先让学生说自己看到的豆芽宝宝,而后顺势而导,归纳总结写作方法和观察方法,引导孩子利用学到的方法说一说,为第二节的写作打下基础,击中教材要害,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学生与习作这“拦路虎”间的距离,学生兴趣盎然,学得轻松,高效。
2、提纲挈领
教学案例:薛法根执教人教版《和时间赛跑》
师:(黑板上出示:忧伤、哀痛;着急、悲伤;高兴、快乐)课文中有这样三组词语,请同学读。师强调说:“这些都是表示心情的词,在生活中你们什么时候会产生这样的心情?
学生各抒己见,说得非常生动!
师引导学生:我们最希望时间把哪些心情统统带走啊?把什么心情留下?
学生就有感而发,朗读这三组词语时非常有味道!
师:你看,课文中出现了不同心情变化的词语。我们读这篇课文时就要特别留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自己读读课文,找找为什么?(停下脚步,让孩子静静地读书。)
师:谁来说说作者为什么有这样三种不同的心情?
生:因为我的外祖母死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就十分忧伤和哀痛。
生:时间过得很快,我有点着急和悲伤。
生:因为我跟时间比赛,每次赢的时候我都很高兴、很快乐。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所说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师:课文写的是他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中有外祖母去世的——(生:忧伤和哀痛)。
师根据板书提示语要求学生说:他看到——(生:时间过得很快,心里有点着急和悲伤。
于是——(生:和时间赛跑,常常赢了时间,心里很高兴,很快乐。)
教师精心设计导课,出示三组心情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具体语境中学词、学句,使学生迅速进入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之中,提纲挈领,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不仅迅速地反馈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又巧妙地引出新知。当中还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心情?在说话训练中提升了孩子的语文技能和人文素养。”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生长。可以说,这样的语文课,教的是“语文”,而不是“课文”。
二、导到学生心坎上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1、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小学生好奇心强,在上课之初普遍存在着上好课的心理准备,但这种心理是强烈而又短暂的,在教学伊始,教师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学生只有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教学案例:一位老师执教二年级课外阅读课《公鸡生蛋》 师:【课件:公鸡“喔喔”的叫声】听,谁来了?
师:【课件:一只公鸡跳了出来】 这是 ? 生喊:公鸡。
师:快来和公鸡大大招呼!
生:公鸡,你好!(hi,公鸡,你真漂亮。)
师:这只公鸡可了不得了,它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课题:《公鸡生蛋》,课件上一只公鸡下面有一个金灿灿的蛋】
学生哄堂大笑:A:公鸡生蛋? B:公鸡怎么可能生蛋?
C:公鸡不可能生蛋,肯定是母鸡送给他的礼物„„
师:对呀,这怎么可能呢?公鸡到底生了什么蛋呢?老师也很好奇。那我们去读读课文答案就藏在书里,去找找吧!
(孩子们在课文中寻找到了谜底,原来公鸡生了一个“金蛋蛋”——太阳)快乐的课堂,快乐的学习。对事物保持兴趣就是学好课文的关键。课堂伊始,老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对呀,这怎么可能呢?老师也很好奇。”这样的表述把课堂的气氛调节得更加宽松。在鼓励学生自由质疑、思路打开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但她不忘告诉学生,要联系文本进行学习,这样很多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使学生处在情动而辞发的“激情渲染”之中 教学案例:人教版《一面五星红旗》
(课件边展示有关“五星红旗”的图片边播放音乐,师有感情地吟唱)《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
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生热烈鼓掌)
图片一: 红星红旗是那些为了解放中国而英勇显身的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
图片二:1949年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升起第一面红星红旗。图片三:奥运健儿荣获冠军身披五星红旗领奖。图片四:神七上的五星红旗标志。
图片五: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师:这里哪些图片、哪些文字感动了你?
师:为什么会说“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大家拿起课本,大声朗读《一面红星红旗》。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一边读一边琢磨一个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后,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整堂课中的朗读声情并茂,真正做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以声情并茂的歌声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全班同学的情绪都沉浸在“对国旗、对祖国的的热爱”的情境中,引起他们激动的情绪,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同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对导说得最为切中:“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巧妙地利用好“课伊始”的几分钟,努力打造课堂的凤头,使学生“趣亦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金铭 《跟着名师教语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09-01
第二篇:亦生亦师 教学合一
亦生亦师 教学合一
——青岛四十四中课改的思考与探索
马鹏业,男,1965年5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分会常委理事、山东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理事、全国讲学稿研究会理事。青岛四十四中校长、书记。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第六届优秀校长、全国科研创新型校长、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名校长培养人等荣誉称号。编著出版了《亦师亦生,教学合一》、《“亦生亦师”教育》两书,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亦生亦师的课堂
有人说如果丢了教育的灵魂,走尘俗之路,那么,离穷途就不远了,而青岛四十四中在前进中怀揣危机,时刻思考脱俗自救,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新改革,先后在“三三改革”、“一二三四课堂行”和“五个教学环节”的探索中,将学校托起举高。“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学法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学法,课改成果荣获青岛市“十一五”优秀课题一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荣获青岛市教育创新特别奖、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4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近几年来,有5位教师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10多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
在这篇对话中,马鹏业校长清晰的管理思路,凸显出课改一路走来的足迹,鼓舞着热衷创新管理的追求者的信心和决心。而陶继新先生在对话中巧妙运用经典,把道理深邃、意义迂回的哲理准确传神地概括,如同开渠引水,潺潺灌进读者心田。于是,我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境界也得到了新的升华。
“真正的师中有生,生中有师”
——“亦生亦师”教育理念诠释
【马鹏业】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现有30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110多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打造出了一个亮丽的“亦生亦师”教育品牌。“亦生亦师”教育简单说,其核心有三层含义,首先要求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亦生亦师从字面上说也是学生也是老师,也是老师也是学生。说明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关爱、合作、包容、理解,这种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认识上相互理解沟通、在行为上主动与协同,应是教师积极引导与学生主动发展相结合,富有教育性的一种师生关系。
【陶继新】“亦生亦师”有其深刻的内涵,它既昭示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还有了“教学相长”的意蕴。教师正是在教学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正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两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单纯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可以是教者,也可以是学者;学生是学者,也可以是教者。真正的师中有生,生中有师,“亦生亦师”。这种角色的转换,既是人格平等的一种归宿,也是回归教学本位的一种选择。
【马鹏业】要建立这种民主关系,我认为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有一种平等意识,不能以知识的拥有者自居,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摒弃那种师道尊严、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陈旧观念,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陶继新】从人格上说,人生而平等,所以,教师不但不能以知识拥有者自居,也不能以自己是教师而自傲。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一般人的位置上的时候,就有了平常心,有了平等心。不管是什么学生,都是可以“因材施教”的。愈是这样,学生也就越发敬重教师,越能生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马鹏业】再就是,“亦生亦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现代学习观,是学生,也是老师,学生可以做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学校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就是要学生充分参与,“我的事情我主宰”;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讲的尽量让学生讲,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我的课堂我作主”;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自信,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继新】是啊!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习的效率不但不会高,还会积淀一种消极的心理。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学生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形成高效的课堂。中国第一篇教学的论著《学记》就说:“其言也,约尔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师的言语,简洁而通达,精微而完美,比喻少而意思明了。当教师之讲更多地让位于学生的时候,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觉醒,主体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马鹏业】像您前面讲过的教学相长,“亦生亦师”教育还体现着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发展观,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我觉得在现代信息时代显得尤为突出,事实上,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构建新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就完全可以做同学的老师,甚至是老师的老师,这自然就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教师也应该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和见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共同参与者,这自然也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当然,这个学习不仅要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还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一过程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陶继新】在当今教学中,课本已经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载体,他们从更多的渠道吸取生命所需,不少时候,教师反而成了这方面的“弱势群体”。所以,在这个共同体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教师就要虚心向学生学习,甘做学生的学生。这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学习,与学生竞争着学习。因为教师如果没有相当丰富的知识,长期不贤于弟子的时候,就会在学生中失去应有的权威,就会变成课堂教与学的落伍者。因此,学习共同体还有了一种看不见的激励与促进机制,凡是身处其中的人,都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发展者。
“水到渠成地推进”
——“亦生亦师”教育改革探索之路
【马鹏业】学校教育改革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7年多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改品牌形成阶段;二是“亦生亦师”教育初步形成阶段,将教改品牌向学校德育、学校课程、学校管理及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拓展阶段;三是“亦生亦师”教育深化阶段。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教育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延伸和拓展,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全方位、立体式“亦生亦师”教育体系。
【陶继新】七年多的探索,“亦生亦师”不但在师生那里形成了共识,也形成了你们学校的品牌。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没有知难而进的决心,没有为了学生发展而努力的志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困难,可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校的发展,你们破除了困难,迎来了收获。
【马鹏业】是的,凡是改革就必须有付出,下面我重点谈一谈我校推进教学改革,打造“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改品牌的一些具体做法。
事实上每项改革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青岛市自2001年起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我校也投身到改革中去,课堂上发生了些变化,但我感到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很多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大多数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思维下单项知识传授没有什么变化,致使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课堂上,初一新生发言还比较踊跃,初二就不大发言,初三根本不发言,我感到学生在学校收获的不是幸福快乐,而是一种学习兴趣丧失,追求的只有分数。再就是,老师关注的也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成绩可以不惜以牺牲学生的幸福和今后的发展为代价,平时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等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时有发生,可以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苦不堪言。再就是,学校的声誉危机突显,教学质量位于市中下游水平,学校凝聚力不强,几名优秀教师纷纷调走,初一新生报不满名,已经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2005年,青岛市教育部门组织了部分校长到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去考察学习,我感到这些学校硬件条件设施都比较弱,教师整体水平也不高,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却让我十分震撼,也就在那时,坚定了我推行教学改革的决心,我感到,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再不改学校就没有发展空间。
【陶继新】当学生苦不堪言的时候,考出好的成绩,只是当下的“风景”,一是不可能持久,二是会在学生的心理烙印下“伤疤”。前者的成绩,只作用于当下,也不可能形成长期的效应;后者的“伤疤”,不但会让学生疼在当下,还会疼在未来。所以,后来学校声誉每况愈下,当是一种必然。而看不见的,则是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减退。
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可贵之处,是让学生有了快乐的课堂经历,有了作为学习主人的愉悦感,也有了取得良好成绩的必然。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品质,积淀下了优质的心理。一个忧心于学生不能健康成长的校长,看到这样的课堂的时候,当然会“震撼”了。还不止于“震撼”,您还有了改革的决心与快速的行动。
【马鹏业】回校后,我组织干部、老师认真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推进教学改革。首先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老师们往往认为:只有教才能学会,我教都学不会,不教怎么能学会?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不是单一从教师那儿听来的,而是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了转变观念,我们“走出去、请进来”,请东庐中学陈康金校长、华东师大教授到学校举办讲座,每学期都安排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几年来,我们考察了几十所学校。通过这些手段,让老师们转变观念,提升境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同时,发挥好干部、优秀教师的典型引领作用。教改之初,所有干部先上“下水课”,各类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以此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陶继新】没有观念的变革,就很难有行动的变革;可观念往往是根深蒂固的,改变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两个途径:一是强行推进,二是水到渠成地推进。您没有强行推进,而是在教师的观念有了变化的时候再行渐进式的改革。同时,通过“下水课”与示范课让老师们看到了改革之后的新气象,进而动摇了其固有的教学观念,以至自愿走进了课堂改革的行列。这当是一个智慧,因为多少年的传统观念是很难改变的,没有看得见的事实,是很难让教师动心与行动的。
“拨动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的那根琴弦”
——“亦生亦师 教学合一”教学改革的实施
【马鹏业】我们当初推进教学改革,主要想改变课堂上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后来经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形成了“亦生亦师,教学合一”的教改品牌。这种教学改革从本质上讲,主要有三点:一是师生的角色可以发生转化,学生可以做老师,老师可以做学生;二是从课堂上来说,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三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传授式教学为既有传授式,又有发现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元的教学方式。
学校当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对学生的座位进行了调整,采用合围式代替秧田式,因为合围式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相互探讨、交流问题;二是教室里设置了三面黑板,尤其是后方黑板和侧面黑板的增设,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参与、积极展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空间;三是改变了备课方式,凝聚教研组的力量,采用一课三备,学校实行讲学稿,教师不再使用备课笔记,讲学稿既是学案,也是教案,做到了学案和教案的统一。
【陶继新】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课堂上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无疑会提高其自我探索的积极性,并会增长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当然,这里的展示舞台,有合作小组之内的展示,也有在三个不同黑板上的展示,还可以是在全班的展示。有了这么多展示的舞台,也就有了更多学生得以展示的可能。学生参与展示的越多,整体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讲学稿不只是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了学生的学。这样,教学的时候就容易做到有的放矢,拨动了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的那根琴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学生的关注力与参与度。你们恰恰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关注点,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马鹏业】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关注点。我们学校在教改初期,就提出了“一二三四课堂行”。一是“一主”,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过去经常讲,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但我感到,教的主导占的比重太大,往往挤占了学的主体,因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为主体,我的课堂我作主,我的事情我主宰,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二大”,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大,再就是课堂的思维训练密度大。三是“三快”,课堂要做到快节奏、快反馈、快评价。四是“四敢”,敢讲、敢想、敢做、敢质疑。
【陶继新】好课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同时,还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质与量。这里的质,有两个内涵:一是学生所学知识质量高,形成的智慧点多;二是学生思维品质强与自主学习能力强,其学习品质是不断优化的。这里的量,要适当多,但又不让学生感到是一种负担。比如一本语文课本一共就二三十篇课文,如果在课堂只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为语文能力的提升,是需要大量高品位文本之读甚至背诵才能显见效果的。
【马鹏业】就像您讲的,学校的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从构建模式到去模式、不为教师设置固定模式的过程,但在改革初期,为了推进教改,必须欲破先立,我们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教改模式的基本框架,主要有五个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按照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反馈、归纳总结五个基本环节来组织实施。自主预习需要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在预习中教师提前发给学生讲学稿,让学生自主研读教材,完成讲学稿预习导学部分,初步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预习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我校语、数、外等学科需要安排在课下预习,其它学科由于时间问题,可以安排在课上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特别重视预习环节,每天教师要在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陶继新】这五个环节符合课堂改革的要求其中有一以贯之的学生之学与教师之导。特别重视预习环节是对的,学生通过预习,才能知晓什么是学习的重点、难点与疑点,在进入此后的教学流程时,才能关注这些点。教师呢?不是发给学生讲学稿就不管不问了,而是要很好地了解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课堂上的教学才更有目的性。同时,预习的内容要适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还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自主状态与预习效果。而且,还要关注学生预习的差异性,并做好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方案,从而让各类学生各得其所。
【马鹏业】陶老师,您讲得很对,老师要关注学生差异。预习是一种独立学习,因为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对文本的理解、知识的把握度也是有差异的,有些知识通过预学,有的学生就已经掌握了,有的可能还没有掌握,只有预学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小组的合作学习交流,这就进入了我们的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交流他们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通过生帮生、生教生,来解决预学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合作交流不仅是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同时教师也参与其中,使之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再者,我认为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既要有独学,也要有群学,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补充、统一的,缺少哪一种学习方式都是有失偏颇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每一节课都要采用这两种学习方式,还要根据文本的内容、课堂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然,将使课堂教学走向程式化,甚至走向僵化,这都是不可取的。
【陶继新】合作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学困生通过学优生的帮助,很多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心理栅栏,交流起来能产生较好的效果。那么,会不会影响学优生的学习成绩呢?回答是否定的,一个人会了,不一定讲出来,讲出来,不一定让听者听明白与学会。学优生讲得让学困生明明白白,既帮助了他人,自己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这是一种双赢的交流。
您说的独学与群学是很有道理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偏重于独学,有的偏重于群学,要因人而宜,因事而宜,灵活处理,这就避免了僵化,而让课堂有了生气与活力。
【马鹏业】正如您说的,的确一个人会了,不一定能讲出来,讲出来并能让其他同学听明白的学生,说明他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有学者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再讲给别人听,就能够记住90%,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学生的讲,这也就进入了我们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学生展示提升阶段。在合作交流中,同学之间可能还有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有一些是交流中发生碰撞新生成的知识,这些需要学生在班级中展示,需要通过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以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分组到黑板前进行讲解和展示。这种展示讲解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疑难的解决,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思想碰撞、心灵舒展、才华展示搭建了很好的舞台。在一次次的展示讲解中,学生存在的疑难得以解决、思路得以梳理、知识得以构建、自信心得以强化,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得以落实,生命的活力得以绽放。
【陶继新】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分组讲解与展示时,未展示的学生的精力也非常集中,甚至特别兴奋。而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特别好。那些展示的同学,力争将问题讲得更加简洁明白,获得学生的赞赏,并由此生成自信心。学生有无展示大不一样,有无自信也是大不一样的。而自信心,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还会生成积极的思维。如果经常处于积极思维之中,学生不但可以学得更好,心理也会越来越健康。当心理健康的时候,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这种良性的互动,则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快乐与轻松。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了,甚至是自发学习了,乐学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进入乐学境界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一场又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而是变成了一次又次地探索未知的精神之旅。
【马鹏业】是的,就像陶老师您讲的,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是一种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美好心灵,我感到这也是我们的课堂最为出彩的地方。当然,展示要精彩,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学生毕竟受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所限,有些知识讲解、展示可能达不到相应的高度,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调控,该引导的需要引导,该点拨的需要点拨,该启发的需要启发,该追问的要适时追问,该归纳时要适时归纳。教师重点要在归纳、帮助、引导、提升上下功夫,要在激励、评价上做文章。总之,学生展示得是否精彩、教学目标是否得到有效的落实,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作用的发挥。当然,教师要把握好“度”,做到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陶继新】有的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可是,却在有意无意之中丢掉了教师。从表面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是,当教师缺位的时候,或者教师水平很低抑或不发展的时候,到了一定的节点上,改革就会在原地转圈,甚至倒退。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遗憾的是有的人还没有特别关注这个问题。您提前想到这个问题,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同样关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真是太可贵了。尽管在某些方面,学生有可能超过教师;可是,从整体上来说,教师的知识视野、实践经验、智慧积累,还是高于学生的。“名师出高徒”是很有道理的。他们对学生不但可以进行有效的点拨,而且在学生成长的关键点上即时地给予生命提醒,从而让他们发展得更好。相反,那些只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只是一个看客或听客的时候,学生也不可能发展得更好。一群水平低下的学生,不管交流如何热烈,还是在低水平徘徊;而当有了名师指点的时候,交流才有了更高的质量,才有了学生的更好发展。
【马鹏业】是的,名师出高徒,我们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有许多问题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碰撞后新生成的,有一些可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设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强的专业素养、较好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多下功夫、多研究学生、深挖教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这自然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这点来说,我们的课堂体现着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课堂教学还要考虑有效性,即: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现在任何教学改革如果离开了教学目标的落实都是难以为继的,也是不会长久的。因此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关注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检测的环节就是要了解学生掌握学习任务的程度。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讲学稿、三面黑板、电子白板这些媒介及时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以便更好地调节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陶继新】好的课堂是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碰撞场,新的生成点是频频闪烁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即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从容应对的能力,还要有对学生的心理、学知特点把握的能力等。这些,都是水平比较低的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越是改革到了纵深处,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这里的高,除了业务好之外,还包括其人格不断升华的问题。真正的名师,特别是大师,不只是教学艺术高,也有很高的人生境界。表面上看,这些与教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却有着内在的生命维系。因为学生的所有学习,都是与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一直认为,道德与高效是高品质课堂教学的同胞兄弟,缺一不可。“名师出高徒”中的“高徒”,应当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而绝对不是学习成绩优秀而品德极其低下的“危险品”。
【马鹏业】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归纳总结,主要就是归纳、梳理当堂学习的知识内容,使之所学新知识及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即使在归纳总结阶段,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确立了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这样,学生才敢讲、敢说,才能不怕讲错,才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自己。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示弱,教师示弱才能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教师太强了,学生自然就弱。我们的课堂往往教师太强悍了,学生只有听的份儿,也就不敢展示自己了。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只有相信学生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实际上任何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头脑都不是空的,都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就要积极创造条件,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陶继新】将归纳总结的更多权力交给学生是很有智慧的。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对所学知识是一个高度浓缩与概括,还可以“温故而知新”,甚至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示弱”是一种艺术,不是真弱,而是真强。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梳理所学知识的要点,包括容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此后走进“不贰过”的境地。教师只是在学生没有归纳到的地方,或者总结错了的地方进行适当点拨即可。学生有着巨大的潜能,当然也包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如果不给他们这个平台,这种潜能就有可能沉寂下去。而沉寂下去的不只是缺失了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一种对其他问题探索的激情,以及自主探索问题的精神。
【马鹏业】上面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五个环节,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要经历一种从主动建构模式到去模式化的一个过程,当然,去模式不是没有模式,而是将模式隐入教学之间,隐去刻痕,融于一体的自然状态,学校的教改走到现在,就是要隐去模式积极地构建一种生态的课堂文化,将课堂教学向更深层次推进。
几年来,教学改革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发展,一大批优秀教师、学生脱颖而出,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优质课比赛中有5位教师获得全国特等奖及一等奖,有10多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学校教育特色凸显,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社会声誉越来越好。“亦生亦师,教学合一”教学法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学法,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荣获青岛市教育创新特别奖、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4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现已成为青岛市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陶继新】你们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当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成果,那就是学生未来更优质的发展。因为你们不但让他们在课堂上享受了学习的快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形成了积极的思维与探索的欲望。可以预见,在未来发展中,你们教师的水平会越来越高,课堂教学会更有生命的张力,收获的成果也会越来越多。(陶继新 马鹏业)
第三篇:磨课亦磨人
磨课亦磨人
——教研反思
曾彦茹
“俗话说好的教师要有好的团队带” 本学期罗海燕老师根据我们全体语文老师现状,我们年轻有激情、有创造力、有上进心、有素质的队伍,但对语文教学缺少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在教学时对教材分析的高度不够、关注的重点不准、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准、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等,迫在眉睫的需要提高老师们的教材分析能力、根据学段和课文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怎样实施教学过程达到目标的教学艺术,我们科组组织每个年级进行常态课的展示。以一节课来看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材分析;王校长一点发射的透析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为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愿望,王校长苦口婆心;为了制定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规划,培养优师,两位校长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我也有幸参加了本次展示活动,年轻历浅的我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更进一步,《葡萄沟》课例我磨了六遍。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虽然这节课还称不上好,但我有幸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教师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磨”的精神,课需要“磨”,在磨的过程中才会渐趋成熟。这一磨课经历让我深深地认识到:科学课需要磨,语文课、数学课以及其它学科的教学也应如此。磨课其实是在磨人——磨练人深入教材的精神,磨练人钻研教材的能力,磨练人精益求精的态度,磨练人挑战自我的勇气„„
一、磨课——磨明白了教学目标确立要准确、简单、清晰。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现在的阅读教学老师们反映难教,一些“繁”“虚”的设计让语文课没有语文味,让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师的付出与产出成反比,在经历了6次的打磨体会出语文阅读教学要简单教,学生学起来简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篇课文即使很简单,能够教给学生的东西也是很多的。如《葡萄沟》可以教给学生的很多知识点,但根据《葡萄沟》的内容和新课标要求,通过几轮磨课和研讨,我们一致通过觉得落实新课标的这几个目标比较合适:识字写字是重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意思,阅读时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与人交流。第二课时的目标设定为以朗读为主,读后说说你想到什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葡萄颜色的句子。
2、感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感受它好在哪里?
3、依托朗读文本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拓展夸小榄。本课没有人物的语言,要谈有感情的朗读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我把目标定在有体会的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体会作者的语言,积累喜欢的句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为最后的拓展夸小榄做准备,同时也是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夸家乡奠定基础。
磨了六次课,目标一次比一次清晰,只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才会有高效的课堂。目标设定简约,但是不简单,一定要参照课文、学段目标。吃透教材目标才能准确,教材分析有高度教学目标才能清晰。
二、磨课——磨明白了教学过程扎实、有效,不走形式。
课标中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教学就围绕“读书而开展”,读中学,读中感悟,体会中朗读,读出趣、读出味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多过程上用过多的时间去表演,去演示;大量的环节设计繁杂、虚设。这样煞费苦心的设计,结果让语文课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教学效果不佳。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以“读”展开教学,这是简单教语文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读。如朗读、默读、诵读相互穿插,自由读、个性读、集体读互相交替,引读、听读、品读、表演读、分角色读、补充读相互变换,还可以教师示范,同学评议,必要的技巧点拨等,让学生明白“读”是学习语文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理解、积累的基本技能。
在设计初,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让课堂有出彩的地方;设计了:让学生画茂密的葡萄叶,这样可以展示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对茂密的理解。经过磨课我明白了这样的环节是浪费时间,孩子们的收获很少。如果花这么多时间就是为了理解“茂密”二字,效率很低。
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
一、葡萄沟盛产水果(第一自然段)。
二、葡萄枝叶茂密、颜色美丽。
三、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介绍祖国的美丽山河、风土人情、乡土特产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让学生会夸自己的家乡。针对这样类型的课文和在单元的地位中、课标的要求,我们反复研讨觉得:采用随机讲解式阅读,学生说到哪里我就讲哪里?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体验、朗读时有自己的情感,设计的中心问题是: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读了过后想到了什么?这样来贯穿全文,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这样设计,每个环节直指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都是根据教学目标而采取恰当的方法。
三、磨课——磨明白了教师必须有出彩的文学素养才能出彩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往简单里说,也就是教给孩子三件事:练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写一篇漂亮文章。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教会孩子们这些,我又应该具备怎么的能力和素质呢?通过这几次的磨课深深体会到:只有教师具备了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孩子们一生的福气,那我如何才能给孩子们福气呢,我想第一要素就是提高自身的素养。通过磨课后最大的感受是:知识和素养越高驾驭课堂越顺手。
1、教师终身学习提高素养的保障。
教师一旦选择了这个职业,可能就是几十年的事。在这几十年之中,有多少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作为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要及时学习新的科技成果,及时更新知识,要让自己的知识与头脑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千万不能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我走上教育教学的岗位,一直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书,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读的更加少,总觉得这些教学专著太高深太枯燥。这次磨课中发现,没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不可能有深邃的分析能力;没有足够的综合知识,不可能有族类旁通的眼界;没有日积月累的古诗词文学经典的素养,课堂不可能会出口成章,一语重地。
2、教师陶冶情操是提高素养的食粮。
每次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课,都觉得是经典,一举一动都很出彩。细细去了解,他会唱京剧、会乐器、善书法、爱写作。新时代的老师各个都要是像名师一样,是语文老师也是演员,是语文老师也是歌唱家,是语文老师也是艺术家。这样的课堂就是令人享受的艺术天堂。教师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最重要的传递者,我们本身必须具备美好的情趣,广泛的爱好。琴棋书画、吹鼓弹唱、赋诗吟词等不说是无所不精,但起码要成为自己的所能。要使自己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中陶冶情操。并且,只有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才会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广泛兴趣。
3、教师勤练“写”“读”提升必备的素质。
语文教学,每天够跟文字打交道,我们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环境。我们应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我们教师应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写作水平。法国哲学家淑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确实,作为一位语 文 老师,单会读别人的东西不行,那充其量也只能是矮人看戏。只有自己会构思,会表达,在平时教学中,才能结合自己写作体验,对作品作更深层次的把握,才能创造阅读中的主体意识,才能不需要依靠教参 “指点迷津”,却能给学生以有益的知识。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授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内在的刺激力。”的确,一个不喜欢语文,不喜欢广泛阅读,一个不知语文“妙处”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使他的学生感到语文学科的刺激力,自然也无法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科。教师以浓厚的阅读兴趣来感染人,以丰富的知识来培养人。尤其是面对新一轮的课改,教师更应广泛阅读,因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再单是语文学科的固步自封,而是各学科之间资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航标。
4、教师常反思是提升素质的一面镜子。
古人说:照镜可以正衣冠,以自己为镜可以明进退。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我们不断反思,才会有不断改进,不断改进才有不断进步。反思型教师追求的教学是完美的教学,而对完美的教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通过六次试教,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认清自己的教学、看清自己的不足。这样的课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有时候旁观者清当事者迷,所以通过这次教研,同事们的建议给我很大帮助。只要我们善于面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总会有所收益,总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的,也才不会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感到厌烦。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只要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
这次教研我一次次磨课,一次又一次改进,一遍又一遍的试教。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在这次教研中收获了很多,磨明白了教学目标如何确立准确、简单、清晰的目标;磨明白了教学过程设计要紧盯目标,扎实、有效,不走形式;磨清楚了自己的教学现状水平,急需提高自身的文学功底。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老师具备了有出彩的文学素养才能出彩课堂。
第四篇:智趣游戏课内容
适合小学生课堂上玩的游戏
1、好记性.在黑板上写若干词语或数字,让他们开始记忆,时间到,擦掉.让他们把刚才记忆的写下来,可以训练他们的瞬时记忆.2、蹲蹲游戏.把要记忆的词语分给同学,每一个同学代表一个词语.老师带头.如老师说,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完白菜蹲.代表白菜的同学站起来说,白菜蹲,白菜蹲,白菜蹲完花生蹲.....依次完成轮流下去!
3、心有灵犀,就是一个人站在前面背对黑板,另一个人和那个人面对面站着,然后老师或者同学出词,让看到词的同学猜,规则可以自己设定,如果是英语课可以让同学用英语表述,但不可以直接翻译,如果不是的话就随便喽,可以让同学只用动作来,也可以用语言提醒
4、悄悄话,老师把一句话悄悄说给第一排第一个同学,让这个同学悄悄地传给第二个同学,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交流每位同学所说的话。
5、正事反做。在“坐下,起立,拍手,指鼻子等等等等”这几个词来回绕,要和老师的指令作出相反的动作,我们老师总把我们来回涮.....6、词语接龙。把学生分成两个整队,老师说一个词语,同学们依次接龙,不能重复,最后看哪个队完成的人数最多,为获胜者。
7、编童话
在每张卡片上,写一个角色名,如:老大爷、奶奶、小花猫、变形金刚、孙悟空等。游戏者从主持人手上抽取5张,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角色,然后思考3分钟,以这些角色为主人公,构思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再讲给大家听,讲得精彩者为优胜。
8、故事接力棒
准备一本作文本,封皮上写《故事接力棒》。凡是对故事创作感兴趣者,先抽签确定顺序,然后每人轮流一天,在上面写一个有趣的故事,要求后一个故事和前一个有连续性,人物和情节可以尽情发挥,也可以对前面的故事作点评,依次传递下去,循环往返。
9、写到做到
方法:每个人发三张纸条,第一张写自己的名字,第二张写在什么地方,第三张写干什么事.然后收上来,由三个人来分别收三张纸条.接着打乱顺序.收第一张纸条的人念第一张纸条,第二个人„„这样肯定会很搞笑 比如说:第一个人的第一张纸上写着某某,第二个的写着在厕所,第三个写着吃饭。这样会出现的很不和逻辑。要是当念到和逻辑的语句,就让念到的那个人上来表演节目。
10、集体造句
规则: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第一位组员准备好一支笔和一张空白纸,游戏开始向每小组第一位组员随意在纸上写一个字,然后将笔和纸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按要求写完一个字后交给第三位组员„„直到组成一个句子。
要求:如果到排尾句子没有结束则排尾的组员将句子写完整,写完后将所造的句子高举起来,最后以句子通顺,先举起造好句子的小组为胜。、正话反说
选几个口齿伶俐的人参加游戏,主持人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词语。主持人说一个词语,要参加游戏的人反着说一遍,比如“新年好”,游戏者要立刻说出“好年新”,说错或者猛住的人即被淘汰。从三个字开始说起,第二轮四个字,第三轮五个字,以此类推,估计到五个字以上的时候游戏者就所剩无几了。
适合课外的游戏
1、小猴捞月
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当“水井”,选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内当“小月亮”,另外再选两个小朋友站在圈外当“小猴子”。游戏开始,大家按逆时针方向一边转圈走一边唱儿歌:“小月亮,晃悠悠,乐得小猴翻跟头;小月亮快快跑,小猴捉住不得了!”唱完儿歌,两个“小猴”钻进“水井”,手拉着手去捉“小月亮”,“小月亮”只能在圈内逃跑躲闪,一旦被捉住就要说出一个带“月”字的成语、诗句或表现一个小节目。接着由这个同学指定别人担任“小月亮”和“小猴子”的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2、搜捕逃犯
一人当逃犯,另一人当公安干警,用手帕蒙住他们的双眼,分别带到乒乓桌的两个对角上。主持人发令后,两人手摸着桌子一逃一追,逃犯想要躲开公安干警的搜寻,而公安干警则竭力想要找到逃犯,两人都蹑手蹑脚地走动,以免发出声响,使对方发现自己在哪里,但最终也许会糊里糊涂地撞到一起,公安干警便捉到了逃犯。接着可再换两人上场游戏。规则:围观者只能笑,不得暗示。
3、顶球赛跑接力
把学生分成两队,两两组合,双手搭肩,两人用头顶住球,跑到终点再返回将球传给下一组,继续赛跑。。传到最后一组时,看谁先到终点,球不落地。
4、鸭子赶路
学生分两队,蹲下后一人抱住前面的腰或者搭在肩膀上,听老师口令,所有同学开始蹲着前进,最后能保持队形且最先到终点的获胜。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五篇:激趣导读课 教学设计
激趣导读课(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
孩子们,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应该先读什么呢? 引导孩子们发言。
二、读封面
1、读封面了解信息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先看封面。拿起你的新书,看你新书的封面,看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书名、作者、系列、出版社、定价……)
2、读封面猜测内容
再看封面,封面上还有书的题目,还有一幅画,仅凭书名和图画,你觉得这本书讲了什么?
三、读作者
读作者简介,了解作者,激发孩子们对作者的仰慕之情
四、读目录
1.从目录你知道了什么?
有多少个故事?后面的页码表示那个故事从那一页开始
2.你觉得哪个故事可能讲的什么? 3.你最想读哪个故事?
五、《小鲤鱼跳龙门》导读激趣
远远的青山,静静的小河,红红的桃花,嫩嫩的杨柳;燕子上下翻飞,彩蝶翩翩起舞,蜜蜂闻着花香穿梭,低吟浅唱,蜻蜓的菖蒲丛中轻轻掠过……好美的童话世界啊!在这奇幻美妙的童话世界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鲤鱼——这可不是一群普通的小鲤鱼呀!
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鲤鱼呢?他们不普通在哪里呢?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去细读这个故事吧!
六、布置阅读
今天回家把这个故事细细地读一读,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
小鲤鱼跳龙门
读封面 读作者 读目录 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