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杰地灵,魅力湘西》湘西采风报告
布鲁斯大叔 二0一四年七月
人杰地灵,魅力湘西
“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等着你。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半生缘》 虽然同在湖南,但是巍巍雪峰山将我的家与湘西隔开到了两个世界里面。对湘西的向往,早就在沈从文的《边城》笔墨和《西游记》的风景当中所吸引。湘西,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我知道它一直在等着我。
我先后游览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沱江,吉首周边社塘坡乡齐心村民风和张家界市天门山。选择这条路线,不仅仅是因为顺道而行,最主要的是,它们分别代表着,魅力湘西的“水”、“人”和“山”。
人杰地灵、魅力湘西,那么我们先从湘西的水开始说起吧。
如烟沱江水,梦寐凤凰城
用“梦寐”来形容我对凤凰的向往,那是一点都不为过。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
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古城是以苗族为土著民族,少数的土家族,极少的回族和侗族。可谓十里一音,一村一族。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发展,许多湘西民居、水畔已经淡除了我们的生活,只在脑海中留下了轻轻的幼时的记忆。而具有十平方千米规模的凤凰古城,无疑是我寻找儿时梦境的最好去处。
凤凰在我的眼里,就像一位隐者,隐于喧嚣之间。
沱江穿城而过,舒缓、平静。舟行江上,轻盈而款款。船工摇橹,激起层层波纹,悄无声息的向远方扩散,又悄无声息的消失在时光里。正如那两个山东的姑娘问我,为什么一个人来凤凰旅游,是约会还是追忆。我摇摇头纠正她们说,我是来旅行的,放空心情,去到一片美
丽的地方,让自己更加饱满的吸收美和正能量。
吊脚楼沉默地立在江边,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存在了多久,像是忽然冒出来的,又想一直存在。它们的倒影,给每一滴水以坚忍不拔;而水,与它们以柔情。它们沉默,又坚定地守护着这片净土,守护着这些如水的心。所以,我选择了在这个淡季,选择了晚上临江的一个清吧,选择了饮着自带的酒水,独自看着江外的流水和倒影,听着对面朴素的吉他音,一坐,就是一晚,一听,就是一秋。
还要说什么呢?不必说下场的石板小路,屋檐下的大红灯笼,远处青山顶的古塔;也不必说艄公独自撑一船,阿婆在河边浣衣,姑娘打一把蓝底白花的伞。单是撇上一眼,都是那么美好。站在这里,恍若隔世。“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壮丽前营风光,质朴齐心苗寨
在21号的大雨中,我挥别了凤凰,来到了“信若山,怀若谷,气若桂,品若兰”的吉首。当然,我不能在市里呆太久,放下包裹,我就前往吉首市西南部社塘坡乡的齐心村。
前营之名,始于清嘉庆二年(1797)创立的苗官之制。史志记载,清嘉庆二年创立苗官制度,乾州厅将下辖的苗区划设为中前左右四营。中营三岔坪、前营蟒车、左营瞿家寨、右营喜鹊寨。前营以高山海拔和俊石为特点,故称壮丽。虽身处蛮力的前营,经历百年的变迁,齐心村的老百姓已经褪去了“凶勇好斗、彪悍不驯”,而保留下的质朴民风和当年抗击清兵的石墙天险成为齐心村民们最大的特点。
拿凤凰和齐心村作比较。看古镇恬雅,凤凰是个好去处,而品乡土人情,2013年才被国家住建部批准为全国特色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建筑文物,且至今民众依然着衣的民族服饰,而又离吉首市区不远的的齐心村,是个极好的去处。
闹市中的凤凰不乏身着鲜艳长裙,浑身带满了银饰的大家小姐和身着皮草,腰别盒子枪的猛汉从你身边路过,而地处山岚之中的幽静山村里面,齐心村的男女老少们的穿着自然是要朴素的多。服饰均为上衣下裤的形式,色彩也以蓝靛、青、黑色为主。
他们的服饰普遍用料为棉布。女士服装以右衽大襟装为主,圆领或小立领;连身直筒袖,袖口长度不过手腕;衣襟用五六粒本色布纽扣闭合(领口两粒或一粒,大襟处两粒,右腋下两粒);衣摆长及股,两侧缝开叉。有讲究的人家,还会在衣服开叉处或者肩部和环肩膀绣上彩色花卉图案,特别好看。裤子为直筒裤,一般不过脚踝,在裤脚上至十公分左右,用黑色布料做包边。
男子衣服从古代的右衽大襟装到守近现代服饰影响,目前均为小立领的对襟短衣,布纽七粒,直筒裤大而短,年长者及脚踝。据称,由于苗族男子大多在外从事体力劳动,服装宽松简单,无常服、礼服和盛、便装的区别。
齐心村的经历是短暂的,但是在对齐心村人的着装的调研时,我
却从中找回了儿时,从老一辈哪里传来些许古老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属于我和我的祖辈们的亲情交流,同样,也是属于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大家庭。在这个物欲横流,商业和工业充斥的时代,这些古老的文化还没有适应下对它们的冲击,我们更加需要爱惜它们,保护它们,这样的记忆,不能消失。
“你的美,让人心醉又心痛;它,是否永恒?在这里,我找到了安定,找到了灵魂的寓所,一个温暖而芬芳的地方;曾经已不重要;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醉后的心碎》
云里雾,雾里山
24号来到张家界的时候,已经出发一个星期了。摸摸口袋,真心没有几个钱。不过在张家界吉首大学老同学的鼓励下,我还是毅然决然的登上了天门山。
回头想想,五月的天气来张家界看山的感觉就是,除了云,就是雾,除了他俩,就只剩下韩国人了。
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1982年就就在这里诞生了
当然,张家界还是个韩国人扎堆的地方,有人说,这是张家界对韩国的营销做得好,也有人说,韩国很多人在这边做投资。总之,想交韩国朋友,来张家界就对了。
于是,我和一位韩国朋友来了一张互拍:
希望中韩人民友谊长存。
旅行体会
坐了6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回到长沙这座城市森林的时候,体感气温瞬间上升了5度。迎面袭来的热浪提醒了我,一个人的湘西之旅已经到此结束了。放空心情,让心灵,去旅行,去遭遇沿途的麻烦,去计划路程的点点滴滴,去感受沿途的风土人情,这些,我都做到了。多么成功的一次经历。
关于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话题,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随着工业文明和商业文化的普及,少数民族文化需要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细致的传承,也需要一些天才的出现,这个天才不仅仅十分了解他们的区域文化,也具有开拓精神,去历经万难,去发展和推广,使之能够适应社会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西各民族扎根于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时代,培养了湘西人民温顺、热心、朴实和勤劳的性格,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激发了人们对美的探索,对生活的提炼。湘西苗族的服装与黔地的区别就在于她在上色方面更加淡雅,用料更加轻盈。将湘西苗族人民的热情和开放表露的淋漓尽致。
现实当中,我们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显然不多。但是,强帮硬塞的不是文化,文化的传播应当是一件潜移默化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多出去走走,让传统文明来洗练我们的心灵和美感,汲取营养,力所能及的发扬光大。
老师您好,以上是我5月18日至25日的湘西之行。能写下这么多,一是因为当时去的时候是抱着欣赏少数民族服装去的,所以当时在旅馆的时候有记下一点点的日记,二是要感谢老师这门课给了我一个梳理的机会。
此次旅行,总而言之,现在的湘西已经很难找到当年沈老爷子《围城》里面的故事了,吉首13年的时候新立的几个全国特色古村落像中黄村、齐心村、小溪村,它们目前名气还不算大,依稀能看到传统湘西文明的一点影子,李老师可以去看看哦。
以上这些就是我此次湘西之旅的略微感想,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老师批评指正。老师辛苦了!
布鲁斯大叔
XXXXX学院/XXXX专业
中国旅游地理/服装采风/XXXXX老师
第二篇:湘西采风报告
湘西采风报告——走进“民间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地处湘、黔边界,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里素有“歌海”之称,长期以来,唱歌、对歌已经融入了土家、苗、汉人民的劳动、生活之中。在湘西,无论是在田边、山寨,无论是茶余饭后还是谈情说爱,一切都离不开歌。生活就是歌,歌就是生活。这就是湘西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关键词:走进湘西,感受艺术,感悟随想
一、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64.58万人,其中土家族105万人,苗族8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9%。辖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
好山好水好地方,人好酒醉情更酽。自古以来,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异,民风淳朴。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这里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名胜迷人,既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块洞天福地。
湘西的美在于山。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高耸入云的八面山呈现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塞外风光”;莽莽苍苍的高望界,林海绵亘,荫天蔽日,珍禽异兽不绝于野;四季绿意诱人的南华山,有如一只栖息于湘西山地的金凤凰。
湘西的美在于水。山青水秀,滔滔酉水是湘西亘古不息的血脉。两岸青峰对峙,青幽迷人的猛洞河享有“天下第一漂”的盛名;静谧的皮渡河,修竹夹岸,十里长廊一画屏;而澄明浩淼的栖凤湖,则是湘西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湘西的美在于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奇山异水赋予了湘西人这种神韵。湘西人既有着“红灯千盏人万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辉煌艺术,又有着谊侠尚义的古道热肠和淳朴的民情。
湘西的美更在于音乐。土家人能歌善舞,其经典主要有土家族茅古斯舞、摆手舞、跳马舞、铜铃舞等。“咚咚喹”——一种土家族特有的吹奏乐器,还有跳马舞、打溜子,冲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你歌没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只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刚刚唱完一只牛耳朵。” 苗族人民在敬祖祭神必唱各种神歌,婚丧大事必唱庆贺悼慰的歌,生产劳作更分门别类,随时随事唱着各种悦耳开心的歌曲。
于是,2004年6月28日,音乐学系师生一行120多人抵达湘西土家族、苗族这醉人的土地,欲将课堂所学理论赴之于实践,采得大“风”归,进行为期10天采风“淘金”大行动。
二、感受艺术
(一)民歌 湘西民歌最大的特色就是富于幻想和热情,保留着浓郁的巫风,它为中华民族音乐的浪漫主义传统奠定了基石。湘西民歌包括了生活在湘西地区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的民族歌曲,有巫歌,傩歌、摆手歌、哭嫁歌、山歌等等,它是土家、苗、汉文化融合与交会的结晶。
在土家族村落,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为我们表演了即兴演唱。如此年龄的老人,却有一副硬朗的身体,唱起歌来底气十足,丝毫不比小伙子逊色。这大致相当的曲调,他们唱了一代又一代,已经基本固定。其旋律高亢,声音嘹亮,跳度较大,他们唱起来悠悠缓缓,一点都不觉得费劲。现编的歌词也唱出了对远方客人的热烈欢迎。民歌中有用锣鼓伴奏演唱的号子,多是锄草号子、田秧号子等这类抒情的平缓号子。
终于目睹了土家族“哭嫁”这一千古绝唱,但是他们不叫歌,只是一种风俗习惯。土家姑娘在接到男友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邀亲邻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有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内容有回忆母女情,感谢养育恩,诉说分别苦,母教女为人处世等。论文大全,走进湘西。我们欣赏的是一段母亲哭女儿的歌,母亲边哭边唱,女儿趴在母亲腿上只哭不唱。这表现的是真挚的母女情,催人泪下!但她们是请来专为我们表演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真实性,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观到“货真价实”的哭嫁。
(二)器乐
湘西的民族器乐豪放、洒脱,表现了土家族、苗族人民的淳朴、善良。
此次我们欣赏的最多的是吹打乐。论文大全,走进湘西。艺人们表演的曲目很多,《将军令》是上花轿时所演奏,《安庆》是新郎新娘见面时所演奏,无论演出时的节奏、形式都充满了喜庆的味道。“打溜子”是吹打乐的一种,又称“打家伙”、“打家业”等,是盛行于湘西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凡遇土家婚嫁迎娶、逢年过节、调年摆手等喜庆场合都少不了它,甚至有些土民有事无事打打镏子自娱自乐,故在民间广为流传。乐器主要由唢呐、锣(两面)、钹(两面)组成。曲目繁多,内容丰富。五位老艺人站成一行表演,俗称“五人溜子”。那情绪异常粗犷,音量洪大,其旋律又不失优美,打击乐的节奏比较鲜明、固定,就象是在为一曲原始乐舞在伴奏,场面虽不能称为庞大,但丝毫不减热闹的气氛,因此以其特有的魅力,常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其艺术魅力可见一斑。论文大全,走进湘西。
两人表演的唢啦齐奏,不显得单调,反而觉得这才是这种古老乐器的魅力之所在,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便是华彩段。这种唢呐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一般的唢呐有些不同,要大一些,按孔多一个。《大开门》、《满堂红》都是为了表达美好祝愿的曲牌。
还有单纯的锣鼓乐,就是一面锣一面鼓。两位老者表演,但这种已不是纯粹的器乐,中间插有少量的唱段。论文大全,走进湘西。据说还具有一定的实际功用。
(三)歌舞
民间歌舞又是湘西民间音乐中出类拔萃的品种之一。湘西土家族、苗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的主要传统舞蹈有“摆手舞”、“茅古斯”等,苗族有“鼓舞”、“接龙舞”等。
摆手舞是在摆手节这种土家族习俗中表演的,约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幸运的我们却在这个时候开了眼界。摆手舞在摆手堂门前举行,摆手堂前宽坪中竖了一高约十几米的旗杆,两面龙风旗迎风招展,顶端一只白鹤振翅欲飞。论文大全,走进湘西。在春雷般的大锣大鼓声中引出全场沸腾的摆手舞。大约近30人围成一个大圈,边走边跳,众人双手按照节奏左右摆动,偶尔还唱出声来,多由一人领唱,众人和。锣鼓的节奏时缓时急,表演者的动作也随之变化,也有两个人对跳的,但总的队列不变。摆手舞过后,接着表演了茅古斯舞。这茅古斯舞的十几名表演者全身都披着稻草。开始上来一人,边说边唱边表演,情绪缓和。不久众人齐上,一副反映原始狩猎的舞蹈场面展现在众人面前,其情绪异常粗犷。老人们介绍,这个歌舞是在原始人狩猎之前跳的,因为他们必须要祭管着野兽的山神,否则打不到猎物,即使打到了也要受山神的惩罚,因此以其实用性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摆手舞与茅古斯舞都是带着一定的祭祀色彩。论文大全,走进湘西。
(四)曲艺
我们还有幸欣赏到了《十二月采茶》、《捡蘑菇》等当地的茶灯艺术。空旷的场地上,三男三女组成对,在小型的器乐队伴奏下跳了起来,演员们还边跳边唱,场外时而人声帮腔。男演员化装成小丑,动作比较滑稽。凤凰茶灯分为文茶灯和武茶灯两种,是凤凰县独有的地方民间曲艺艺术、音乐自然流畅动听。茶灯没有悲苦戏,都是喜剧、诙谐风趣,深受民众喜爱,其内容多为赞美生活、歌颂爱情,是凤凰的民间优秀传统艺术瑰宝。上面的两支曲目是文茶灯,武茶灯一般是一人独唱,众人和。
(五)戏曲
傩戏,又称傩愿戏,是当地较有名气的戏曲品种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康熙末年便有傩戏演唱的记载。傩愿戏表演往往粗放,服饰简单,语言通俗,常用道具有牛角、傩铃、师刀、面具等。县内保留的傩戏剧目有《孟姜女》、《七仙女》等小本戏。曲调有孟姜女调、开山调、师娘调等。傩戏历来无职业班社,艺人多为巫师,或附于坛门。1958年被当做迷信活动禁止,1981年派员参加省傩戏研讨会之后,农村逐渐恢复演出。在傩戏演出中,还穿插着不少巫术表演,如过火炕、吞火吐火、踩刀梯等。特别是上刀梯、滚刺床、走犁头、过火槽是傩戏中最精彩的表演节目。我们欣赏到一道士打扮的老人在锣鼓的伴奏下跳、唱,又似在讲话,又似在做法,以祀丰收年成,显赫先民的勇敢精神。
三、感悟随想
湘西之行感悟颇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方水土造就出的璀璨的音乐文化,它们带给了我莫大的兴趣,并使我陶醉于其中。在室内呆久了,听多了西方的古典交响乐,看惯了那些华丽的西方歌剧,这些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呈现在眼前,真是耳目一新,有中相见恨晚的感觉,西洋古典音乐能够流行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什么我们的古老艺术就不能堂堂正正的走向世界呢?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沧海一粟,更多的“宝藏”还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推广。可如今,如此丰富的“宝藏”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品种,得不到那些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一些过时的老古董,没啥新鲜的,不值得去继承,更不用说去发扬光大了。这个危机应该尽快的解决掉,否则这些无形的艺术资源就会面临绝种的境地,对于国家乃至世界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同时,由于没有过这样的外出采风经验,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也不充分,因此在采的过程中遗漏了不少有价值的“风”,记录下来了的,由于水平十分有限,也难免存在错误。回来之后,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整理出了报告,尽最大努力将湘西之行的个人成果跃然现于纸上。文章中可能纯有大量的谬误,恳请老师能够帮助指导更正!音乐的殿堂
第三篇:湘西采风论文
湘西采风论文37f43d75a3r8gAnz
两周的湘西采风课程结束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们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观看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品尝了湘西的特色小吃,学习了很多的东西······
湘西凤凰古城是一个美丽而又具有特殊的的小城······
记得第一天来我们到凌晨5点多才来到吉首火车站,搭上了前往凤凰古城的汽车,天空还淅沥沥地下着雨,感觉好冷。当时我们整整15个小时没睡了,所以在前往古城的路上我们都沉沉地睡着了,直到古城我们才醒来。下车,首先迎来的是一阵冷风,天空还下着雨,就在这里我们认识我们的导游——小周老师。他把我们带到了我们住宿地点,我们一共分成三户人家住白家大院-华龙宾馆-水上人家,都是哪里的住户自己家来的,住进去让人感觉很温馨。我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就去吃早餐,今天是有安排的,所以不能睡觉,我们只好带着沉重的眼皮出发。当我们来到沱江时,我们的心都飞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我把一切疲累都忘记了,沉浸在古城的美丽当中。一条清澈的小江——沱江,横跨在整个古城中间,江水清澈见底。沱江也称为凤凰古城的母亲河,这里的人吃水就是靠它,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凤凰人。沱江上还有一些小木桥,小石顿,石桥,方便过江。江里还飘荡着几艘小木船,有游人在船里嬉笑,岸边还停着好几艘。两岸的建筑更让人惊叹,每一间房子都是运用了古老的建筑方式,小青瓦,花格窗,雕花门,灰色墙,屋顶的四个角都雕上栩栩如生的凤凰,表示凤栖梧桐,是想把龙留下来。两边的建筑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还观看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正是这里的建筑之一,小巧玲珑,古色古香,飞檐翘角,描龙画凤,所谓吊脚楼就是有“脚”,其实是几根支撑楼房的粗大木,在河边的就伸出几只“脚”,支撑在水上,与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一栋栋楼房。
在青石路边,一个头上绑着一大团深蓝色布的老奶奶吸引了我的目光,她坐在石板凳上,手里编织着花环,后来才了解到,那些头上绑布,身穿蓝色的人,是这里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人。据说,她们头上的那块布有5-17米长,一圈圈包裹在头上,形成坨形。据我们的调查这中包布大概有45种。逛了一个下午,才知道,这里的每家每户都是有做生意的,每一家都是旅馆。这里还是一个特色物品的一个好地方,比如绣花包,围巾,千层地鞋,雕刻物······
在三江博物馆,我们真正领悟了苗族的服饰。苗族是以蝴蝶作为崇拜物,也就是他们的图腾。苗族的服饰有200多种,苗族的姑娘喜爱带银饰,喜爱红色,一般为圆领、长裙、长袖。在三江苗寨里,我们看到的是当地导游穿的一套苗服,上衣下裙,一身都是天蓝色的,裤脚和袖子都绣有花,领上绣有一只鸳鸯(代表未婚),披云肩颈上带有银项圈,头插银饰,带有耳环,非常漂亮。她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服装,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就是为了出嫁的那一天穿。银头饰,银项圈,百褶裙,刺绣······每一件物品都是很精致的。我们参观了里面的苗族服饰,有很多的款式。还了解到苗族分花苗、红苗、白苗······,个个苗族的服饰又有区别,例如,花苗喜爱绣花,服饰上面就有很多花鸟的图案;红苗喜爱穿红色的衣服;白苗喜爱穿白色的衣服。苗族的服饰图案丰富多彩,主要有花、鸟、草、鸡、凤、鸳鸯、动物、漩涡······由于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所以他们所绣的每一个图案都是有寓意的:蝴蝶代表“福”;鹤表示“长寿”;
老鼠、鱼、青蛙、石榴、葫芦指多子多福;用金边锁住的蝴蝶、花、凤、龙则把富贵留住。苗族的服饰图案还很讲究,未婚的苗家人服装是绣花、草、蝴蝶、单鸳鸯,而以婚就绣鸳鸯、龙、凤;未婚的男子衣服上是有5个扣子,以婚则7个扣子。苗王的服饰也有些区别,衣袖、下摆、裤脚会特别大的,所以去苗寨,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苗王。苗族的女孩子都是很会刺绣的,她们从小就开始学,因为当地的习俗是这样的,手工活越好就会嫁的越好,不会刺绣的女孩子很难嫁出去。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苗族以前的劳动工具、住宅、生活方式、习惯等等。
在凤凰古城里,我们学习了蜡染和刺绣。蜡染是在一家叫蜡魂的店里学的,在那里我们第一次接触蜡染,感觉挺新鲜,好玩的。蜡分有蜂蜡和石蜡,一般的蜡染画都是以蜂蜡与石蜡3:7来用。古老的蜡染工艺是从贵州少数民族保留下来的,一直流传至今。蜡染用的笔,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用的笔,它是一种钢刀,因为蜡比较容易凝固,用钢刀便于保温。一般的蜡染都是用白布,也有用其他布的。首先在布上打草稿,然后在把烧融的蜡按着先前画的图案自由的在画布上画画。如果想画冰裂纹,就在画好蜡的布是用手抓一抓,就会形成不一致的痕迹。把弄好的布扔进染缸里染,如果需要不同颜色,则要染多几遍。还了解了一
下印染和扎染,三种是用不同的方法制作的。
刺绣,中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古时称为“女红”。我们由一位老奶奶教的,老奶奶从5岁开始就学刺绣,老奶奶店里的刺绣都是她自己绣的,还收藏了一些清朝的刺绣品。苗族绣法有干绣、辨绣、锁绣、贴绣、镶绣、打结绣(疙瘩绣)、锡绣、冯绣。我们还学会了打中国结、盘扣。
来到张家界,我们先后观看了土家绣庄、绣华山馆、军声画院、土家风情园。土家绣庄里,珍藏了好多精致的刺绣作品。那里的刺绣是用丝线,一针针地刺绣而成,有的甚至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幅幅作品都栩栩如生,恍如是用笔画的。我们还亲手拿针体验了一些刺绣,感觉不简单啊!土家风情园,我们真正领悟到了土家族的各种风俗习惯。土家族是一个母系社会,由女的来当家作主,连建筑都是根据女孩子的身高来建的。男孩子要是看上了那个阿妹,就得要为她干上9年的苦力,做三件事,建造一间房子,学一门手艺,为阿妹打造一套银饰(吉祥三宝、筷子、碗、勺子)。土家族非常崇拜虎,所以他们是以虎来作为土家族的图腾。那里最有趣的是一座九重塔,也是一座著名的吊脚楼,是世界吉尼斯之最,楼上盘绕着一条雕刻的木龙,是用来雨天收集雨水的,然后至龙嘴的地方流出,龙嘴的下方有几只大小不一的蟾蜍张开嘴蹲着,从龙嘴流出来的雨水就会被蟾蜍接住,根据雨水的多少而流进不同的蟾蜍嘴里。那里的酒也很神
奇,装在竹节里面的,没有口子,不知道是怎么灌进去的。还观看了,当地的哭嫁,织锦,银饰······而
秀华山馆和军声画院都是以沙岩画为主,了解了一下沙岩画的制作工具,都是生活上的东西。
随着隆隆的火车声,搭了14个钟的火车,我们又回到了繁华的广州。
第四篇:魅力不散———《魅力湘西》观后感
魅力不散——《魅力湘西》观后感
持续2个小时的魅力湘西表演,极具浓厚鲜明的特色。悠扬动听的民族歌舞、五彩缤纷族服饰表演以及各种华丽、美观、斑斓的民族服饰,激情诠释了湘西民族的特色生态民俗文化。她是湘西文化的缩影;她是土家风俗的灵魂;她集力量与柔美于一身,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她,就是《魅力湘西》,一场美仑美奂的原生态民族歌舞和精彩非凡的湘西绝技表演的大戏。
《边城》、爬楼、茅古斯舞、马桑树儿搭灯台、女儿会、土家哭嫁、湘西赶尸、上刀山下火海的场外篝火演出等一系列融民族音乐、舞蹈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湘西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给我们带来淋漓精致的视觉享受。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铺天盖地震耳欲聋的锣鼓喧天的开场戏,如大浪滔天,似巨石轰鸣,场面浩大,气势恢宏。把浓郁的湘西民族特色的奇异着装、豪放音乐、粗犷歌舞,一下了呈现到人们的面前,迅速地抓住了2600人剧院内座无虚席的每一个人的心。接下来,一环紧扣一环的表演,时而如高山流水,激情四溢;时而象山谷小溪,舒缓婉转;时而又似惊涛拍岸,吼声如雷,高潮迭起,惊奇不断。一段段湘西的神秘传说,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唯美爱情故事,一处处旖旎饶美的山水风光,一曲曲高亢激昂的山歌对唱,把观众们带进了神妙的玄幻世界,穿行于古老神秘又多姿多彩的湘西大地,流连陶醉,乐而忘返;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放飞想象的翅膀,度过了魂牵梦萦的难忘今宵。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爬楼、土家哭嫁和湘西赶尸了。”爬楼”以少数民族瑶族婚恋文化为背景,突出反映其嫁娶时独有的爬楼习俗。瑶族历来有女娶男嫁、恋爱自由的传统。当家中的姑娘长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其父母就安排她到吊楼居住,以方便与男青年上门幽会。每当夜幕降临,其姑娘就在吊楼里等待恋人。以歌舞形式展现瑶族小伙子的热切心情。在观看这个表演时,我被演员们妙趣横生、惊险不断的舞蹈杂技所深深震撼。三名舞蹈演员叠摞成人梯,四名舞蹈演员大跳“人绳”等令人惊叹的高难度杂技动作,将节目的精彩推向了高潮。这其间的激情澎湃,柔情如水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民俗的新奇,杂技的新颖,艺术的高难度动作,堪称技完美绝妙,观众看懂了,也被逗乐了。“土家女哭嫁”是在特定生存环境下顺势而就的产物,土家姑娘的出嫁是在哭嫁声中完成的,其间蕴藏着太多的情与爱,太多的辛酸、仇恨和血泪。这看似与婚姻格格不入,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土家女儿哭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姊妹之间的相互扶持,街坊邻居的互帮互助,抒发的是离父母、别亲人的依恋之情,这些情感远远超越了与哭形同陌路的神圣婚姻,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感召力。在我看来,哭嫁是土家民族情感的真情流露,是民族心理的真切反映。哭嫁的看重生离、乐事哀办,哀而不伤,表现出土家儿女深切的忧患意识、重情重义的高尚品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美满自由的婚姻追求,体现出土家族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质。
当变幻迷离的背景音乐与人声嘶哑的哀嚎交织在一起,舞台上一群尸骨般的男子幽灵般地飘来荡去,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然而这就是湘西民俗文化真实的缩影之一。湘西画家黄永玉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湘西赶尸正好完美诠释了战士的灵魂回归故土这一英勇事迹。
看着台上精彩非凡的表演,望着台下如痴似醉、操着不同方言的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观众,感受着台上台下互动下的滚滚热浪和阵阵春潮般的掌声,我的身心在前所未有的震撼中,空前的活跃神气,我的头脑又是异常地醒睿敏感。我为张家界大力挖掘、精心包装出湘西精深博彩的地域文化而叫好夸绝。他们的这种远见卓识之举,是对当地历史和地域文化的最好保护与传承;也是对山川美景的最大爱护和装点;更是对那方水土和人民的最高尽责和厚爱。
剧终人散,走出《魅力湘西》这座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宫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魅力湘西》以大湘西自然和人文为背景,以这里苗、瑶、侗、白、土家和汉几大主体民族为主线,内涵丰富而特质鲜明,充分展示了这里民族文化的多元、交融与和谐。民歌、舞蹈、杂技、民俗间的相互交错、巧妙融合,丰富而不庞杂,新颖而不混搭。正像《魅力湘西》宣传画册介绍的那样:《魅力湘西》演绎神秘湘西的离奇传说,带人进入“新、奇、怪”的奇异世界。这是生命与自然的全情体验;力量与柔美的完美演绎;山水与人文的完美对接;神秘与传奇的激情诠释。
2012级英语师范2班
2班李倩20124033058
第五篇:湘西写生报告
湘西写生心得
10月11早晨坐上大巴前往第一个写生目的地凤凰,我激动地心情难以自抑。凤凰一直是我很向往的一个地方,很多朋友都到过,这一次自己终于没有错过。
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我们在凤凰停留了7天,它虽然是座古城,但是现代元素清晰可见,由于开发较早,现代化与传统早已逐渐融合,我也觉得十分自在。
总觉得凤凰有一种闲适的节奏,能使我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和朋友走在不同的小巷,不同的河道,不同的天气,心情都是一样的开心美好。
希望永远都不用离开。
凤凰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像谜一样的小城,如今身在其中,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凤凰是喧嚣的,熙熙攘攘的各地游客,大大小小的摊贩商家,迷人的市井小吃大排档,五光十色的酒吧迪厅KTV,就连竹筏上的水鸟都搔首弄姿的翘首着来吸引游客拍照;但是凤凰的逆境也是十分迷人的:记得那是一个刻意起来的早晨,收门票的帅气验票员都还没来,我们一行5、6个同学走在石头路上,稀疏昏暗的灯光朦朦胧胧,没有害怕,只是很冷,裹紧风衣,看着无人的空巷,感受到的FEEL是那么的不一样。大家的喘息声和脚步声混杂在沱江水声里,感觉这里就像只有我们存在。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凤凰城才是真正的她,安静的她,没有一丝装饰,就像清晨睡醒的少女,未施粉黛。凌晨的夜静谧又神秘,在河边走,身心不知不觉的融入到环境中,便忘记了一切,一种莫名的感伤。而后坐在木桥上看着东边的天空由黑变亮,心里却又变得雀跃了,脚边沸腾的河水,拿着相机记录天空变化的时间,愉悦了,因为我一直都想将向固定在一个方向,拍摄不同时间下的同一物、景、事。。。
随后的几天大家一边玩,去一些风景名胜区,将自己的票打上孔,证明自己存在过。后来大家觉得不坐一下船太遗憾了,于是在一个早饭过后,便和小伙伴们搭上了小船。随着船夫撑起船桨,小船缓缓滑行,一路上看着两岸的古城,微风拂面,好似荡漾在古画中。
从沈丛文到黄永玉,从虹桥到沱江,这些点点,无不预示着这美丽的源泉。宋祖英唱过“水在云中荡漾,云在水中流淌,水绕四面青山,山间鸟语花香,天下美凤凰„„”凤凰很美,如人在画中,凤凰很土,那里出产 沈丛文,黄永玉,都带有一身湘西人的土气、匪气。凤凰令山水画家却步,是它结构复杂的吊脚楼,窄窄的街区小巷,丘陵,沱水。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总算实实在在地找到了。在观赏这些宝贝时,不禁一下子就被满街满街在写生的学生吓到了。一个个都聚精会神,让人不忍心打扰却又压抑不住好奇的八卦心,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不久我们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也要去勾勒我们心中的古城。
美丽的风光,和艺术的传统,使凤凰成为美术学院学生必到的写生地.一些年轻人坐在石凳子上写生,来凤凰写生的人,是不是全国景点最多的呢?我不知道。我想,他们是想在此沾点黄永玉的灵气吧。因为我是这样想的。
我们开始用笔描绘这座古城,早上八点开始了我们的创作,凤凰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的,美丽得一塌糊涂,却不知从何开始。你能在城墙上、古巷中、沱江边、木楼里,常常能见到支着画夹子的我们在那里痴迷地写生作画,也许还有你看不出来的诗人...凤凰境内现存许多原汁原味的苗族土家族村寨,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我们三五成群的或蹲在岸边、或坐在青石板上、或斜倚古城墙,在专心致志地写生,要不了多长时间,凤凰的风土人情就鲜活地出现在一张张画面上,那是我们心中的凤凰,无人能敌!凤凰美味的食物是不得不提的。这里的土特产有血粑鸭、尖栗、板栗、金香柚、蜜桔、葛粉、“米良一号”猕猴桃、扎染、野生罐罐菌、姜糖。这些美食,在街上和沱江边都能找到,那边饭店和小吃的地方很多。不过服务、味道和价格参差不齐。记得最深的是离开凤凰的前一晚,我和几个小伙伴脱离广大人民 群众,在宾馆旁的小饭店独自开火。点了血粑鸭,河虾,腊肉等等,色香味俱全,除了有些辣。
离开凤凰前往德夯古城,坐在大巴上,一路上都是山,河水清澈,最为兴奋的是快要到达目的地时见到的矮寨大桥,横跨在两座山顶上,该桥跨越矮寨大峡谷,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德夯其实就是一个苗族聚居地,大家生活在群山环绕之中,空气极为新鲜。在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流沙瀑布,我和小伙伴们在山里的小路上走走停停拍照找蜗牛,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瀑布前,但是由于是旱季,水量很少,而且大坝把水拦下了,幸好卖炸鱼的叔叔联系到大坝工作人员,半小时后放水,乘着这个空当,我和两个朋友走上瀑布山,意外捡到了一颗兰草,现在它在我的宿舍一切安好。后来终于等到开坝放水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瀑布,激动的心情难以自抑,瀑布落差达216米,据说居中国之冠。
德夯古城纯朴的人心,甜甜的猕猴桃,鼓舞表演都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在那里看的一场民族表演,完全展示了苗族的音乐、舞蹈、服饰、婚俗和日常生活场景
湘西的外出的采风教学,培养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来。同时最感谢陪同我们的老师,感谢你们的关心与指导让我们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我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看到了不同以往的建筑、服饰和他们的装饰品,特别是银饰,极具特色。我相信这次写生经历对我以后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有无法想象的积极作用。
王文娜
***4 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