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欣赏湘西
欣赏湘西感悟湘西
------读《湘西读本》有感孔玉娇 读完《湘西读本》,让我产生了很多历史的遐想,当杜甫遥望荆楚,描绘“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裳共云天”的绚丽;当王庭珪栖居于泸溪,写下“谁知沅水上,却似洛城游”的从容;当文征明送别远赴黔阳的挚友,发出“平生事业经千里,晚岁文章到五溪”的感慨。不由得深深地触动,湘西在历史上有她文化生成的意义,更有她的神秘和魅力之处。
湘西,对于外人来说是神秘的,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也倍感神秘——有“不识湘西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更有“云深不知此,只在此山中”之叹。我认为只有了解湘西、认识湘西,才能热爱湘西。
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分别从地理、历史、湘西尚武精神、民风、神秘文化、璀璨艺术和社会发展七个方面对湘西进行阐述,为我们展现了丰富而别具内涵的神秘湘西。本书从事实的角度解读了湘西的社会历史,用散文的笔调叙述了湘西的文化。像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一样,给我们演义了神秘的湘西文化,夹叙夹议,娓娓道来,有时让人会心一笑,有时让人掩卷沉思,有时让人拍案叫绝。
从湘西文化到湘西地理,《湘西读本》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两千多年来神秘的湘西历史的水墨画。导引着我们去追寻失落已久的湘西文明,去聆听先民们开启山林的远古跫音。我们读《湘西读本》不仅能够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湘西,还能激发我们作为一名湘西
人的骄傲和自豪感。
过去,大多数中国人,或许对湘西的了解,只知道那里经济落后,但风景如画。那里的土家苗乡风俗保存最为完整,那里的张家界具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头衔,那里的凤凰古城是名闻遐迩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那里的王村古镇因电影《芙蓉镇》而名杨天下,那里的吊脚楼是湘西少数民族的建筑名片,那里的酒鬼酒不知醉倒多少东西南北人,等等。
而读了《湘西读本》,我知道了,湘西是文化宝地,湘西处于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的交汇地。世世代代的土家苗汉儿女在湘西大山里叩石垦地、繁衍生息,各组文化、各种地域文化相互碰撞、包容共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湘西文化。湘西是资源宝库,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勘查发现63个矿种485处矿产地,素有“锰都”、“钒海”之称。湘西是生态高地,森林和绿色是大自然留给湘西的宝贵财富,山水风光、特色景观、生态文明构架出湘西的第一印象。湘西是旅游胜地,比如里耶秦简、溪州铜柱、土司石刻、天开文运、不二门、太平山……这些经历中国历史沧桑变迁的古迹,这些蕴含中华悠久文化渊源的胜地,处处在以不同形式展示着魅力湘西,散发出古老醇厚的阵阵墨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代代雅兴,昭示着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
本书慧如雾里含明,夜里生光,扫去历史的尘障,于喧嚣的城市中,寻一方静洁之土;于世俗尘埃中,获万古芳华之作;以独具之慧眼,品湘西之古韵;以颜柳隶楷之字,缅文人学者之才。佛家追求的是内
心的宁静,也就是所谓的“涅磐”境界。如人的孕育与出生一般,存于母体之时,是孕育于水中的,所以心是静的,而出生之时,以洪亮哭啼声降生,心是躁动的。书中还有大量的书法作品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读者阅之,如履其间,惊叹自然人文景观之余,为湘西之赞叹。作者上下求索,钩沉索隐,对湘西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作出了清晰地描述与勾勒。本书不但介绍了诸如杨岳斌、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袁吉六等历史文化名人,也介绍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不仅给读者讲述了凤凰、里耶、茶峒、浦市、王村、老司城、不二门、太平山等湘西风景名胜区,也讲述了赶尸、毛古斯这些我们湘西人既熟悉也感陌生地方的轶事。本书犹如一位热情的导游,导引读者穿行于土家、苗族山寨,给人一种仿佛亲历之感。
《湘西读本》文笔精练、笔触细腻,处处引人入胜,令人难以舍弃,不愧是呕心沥血之作。完全可以看出,本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耗费了无数的时间,倾注了多年的心血。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倒是真正从中收获了不少的写作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湘西印象、吸收了大量的鉴赏知识、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文化、读到了可贵的轶闻趣事、欣赏了无数的如画美景。《湘西读本》确立的这个定位,“从文化的视角解读神秘湘西,用散文的笔调叙述书法湘西”,我认为是最为恰当不过的。读了以后,就是这种感觉,丝丝如扣、不偏不倚、不折不扣。
总之,《湘西读本》开卷有益。散文风格,文化主题,图文并茂,不仅使你有文化的了解,有文学的陶冶,更让你感到自己到湘西进行了一次难忘的山水遨游。
第二篇:湘西考察报告
学院:艺术学院 班级:12级美术四班
姓名:周慧娟 学号:1211020540067
一、前言
依照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教学要求,外出写生是美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搜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2012级美术班全体同学,于10月19日在辛立强老师和杨刚等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湖南省矮寨、凤凰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考察。考察期间,全体同学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对矮寨、凤凰有名的景点——矮寨公路奇观、矮寨大桥、沈从文故居、山江苗寨等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考察我收获良多,眼见了不少中国特色民族风情,使我们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感觉,去观察自然,到生活中去感悟生活,下面我将本次教学考察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二、考察地点简介
矮寨,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附近,湘川公路从寨中穿过,是一个风景美丽、古朴的苗乡集镇。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西南部,属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境内,与贵州省为邻。凤凰古城古称镇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凤凰古城由于地处偏远,各种古建筑保存的较完整。
三、考察目的
通过对湘西几大著名景点如矮寨大桥、凤凰古城等景点惊醒实地考察,了解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体会自然风景。学习感受其多样的文化形态、丰富的文化内涵、质朴的文化气息是我们学习考察的目的。
四、考察所见
1、背篓
在湘西,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人们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湘西是背篓的世界,也是背篓背出来的世界”,一只小背篓承载了人们的梦想与现实。在路上随处可见背篓,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只背在背上竹篓,更是一道风景、一种文化。
湘西的背篓,名称、样式、用途各不相同,有洗衣服的“洗衣背篓”、背婴孩的“儿背篓”、背粮米的“米背篓”等。一只小背篓,演绎出湘西无数精彩的故事。
2、苗族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也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主任,楼下架空。凤凰的吊脚楼沿河两岸,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
3、凤凰朱砂
凤凰朱砂享誉天下,又名丹砂、辰砂。曰丹砂因其颜色丹红,曰辰砂因凤凰汉朝时属辰阳县。朱砂可入药,《神农本草经》载有46种无机矿物入药,按治疗价值分上中下三品,朱砂列上品之首。凤凰在汉代、三国、隋朝时属辰溪县,那时的辰溪县内只有凤凰产朱砂。朱砂的有用元素是汞,汞是自然界唯一的液态金属,多用于化工、仪表、医药、工艺美术方面等。据地质学家证明,凤凰富集有巨大的朱砂矿田,被中外科学家列为环军太平洋朱砂富集成矿带而令世界瞩目。
在风水学中,朱砂是经由日月精华的矿脉中采集,因吸收天地之正气,所以带有极强的阳气磁场。朱砂不同于玉石、天珠握在手时是冰凉的感觉,它握在手里是温暖的,也就是说朱砂带有极强的阳气磁场。在巫傩文化盛行的湘西,人们把朱砂视为珍宝佩戴于身,或用于建房、竖大门、墓葬、安碑等。在神秘的湘西赶尸中,赶尸人用朱砂封住尸体的七窃来镇煞。朱砂也是开运、祈福、纳财的上上极品。如果某处的风水不好、邪气太重,使用朱砂具有明显的镇邪奇效。
朱砂还可用来做颜料,近年来,随着资源不断枯竭,作为优质、稀有、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品,朱砂在国际市场上水涨船高。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创作的《万山红遍》就是朱砂画成的,其中一幅3.1平方尺的作品拍买价达到501万元。
4、青柚雕花蜜饯
雕花蜜饯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食品,相传古时候有一年,一连下了3天3夜的大雨,洪水淹没了靖州城,城中男女老少都聚到北坡避难。人们所带的食物渐渐吃光了,只好靠坡上的野茶、树根等维持生命。这时有一个叫甜姐的侗家媳妇,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还未成熟的柚子,她摘下一咬,顿觉满口苦涩。甜姐想,假如这柚片拌点蜂蜜该是什么滋味呢?于是,她将其放在蜂蜜中浸了浸。柚片吸满了蜂蜜,味道变得既甜又香,还散发着阵阵柚香。后来,甜姐制作的蜜饯问世了。再后来,心灵手巧、颇具匠心的侗家姑娘们将仔柚切成的薄片,雕刻上各式各样的图案,制成蜜饯。后经逐步改进,代代相传,遂成湘西一绝。
雕花蜜饯是当地苗族、侗族独特的民俗特产,村寨嫁女娶媳,办寿宴等都得上雕花蜜饯,因此,旧时加工雕花蜜饯成为当地苗族、侗族村寨成年女性日常的甲午活动之一,与传统的女工具有同等重要,是苗族侗族妇女智慧的结晶。
据史料记载,青柚雕花起源于五代,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以当地产青柚为原料,将青柚去粗皮,切成条块,再用专门的刀具雕刻出龙、凤、虾、鱼及花、鸟、虫、叶各类图案,制成雕花柚片后,用清水漂洗,再与明矾、铜一起入铁锅沸煮,独特的加工工艺使煮过的雕花柚片得以保持青柚固有的色彩,表皮翠绿、表里纯白。煮好后起出放入蔗糖或蜂蜜浸泡腌制,再经煎酿晒干成蜜饯;每年的农历六月以后,村寨成年女性就会带着自家的雕蜜饯行头:一个筛箩、一只木桶、一把柳叶刀,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雕 蜜饯。这些巧奇天工的艺术品,靠的是侗族、苗族妇女灵巧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代代口传身授下留存下来,向人们诠释着苗族、侗族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青柚雕花蜜饯整个加工过程都由大娘老嫂或巧妇姑娘们完成,柳叶刀是她们造型的唯一工具,青柚是她们用来制作艺术品的天然材料。采摘下来的柚子可以整个雕刻,也可以切成或圆或扇的均匀薄片进行雕刻;她们既没有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也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雕刻前不会在材料上进行构图,而是直接操起柳叶尖刀在圆柚或片上施展她们的才艺,采用穿、插、削、挑等独特的雕刻手法,雕刻出来的雕花蜜饯作品造型美观、工艺精细,技法娴熟,其线条流畅,刀工细腻。在造型和纹饰上的灵感是多方面的,有从传统中借鉴,也有结合自己的想象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物象进行观物取像创作。将民间美术中常用构图原则与本土艺术及本民族传统相结合,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靖州青柚蜜饯雕刻内容丰富:既有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又有人物器皿、吉祥字画等。各类图案生动活泼,如“孔雀开屏”、“燕子啄泥”、“二龙戏珠”、“嫦娥奔月”、“鱼儿戏水”。雕花蜜饯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这些生产技艺是湘西人民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充分展示了苗侗人民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艺水平。
五、见闻感受
1、古城商业化。道路两旁是一家接一家的商店,货物琳琅满目,但晃眼过去,全国的旅游景点都卖的一样。商家们都喜欢在明显的位置放上大标牌,向顾客证明自己才是某电视台或某网站推荐的正宗独家。入夜后的凤凰,灯光璀璨的犹如开屏的孔雀。灯光下筹光交错的酒吧,躁动疯狂的人群。我想象中的凤凰,应该是梳着两个大辫子,有双晶亮明眸的清纯女子,而不是这样风韵成熟的风尘女子。难道只能在清晨六点左右,才能感受到“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的质朴清冷。青石板路,吊脚楼,古城墙,老院落只有在过滤掉不属于它的喧闹,才能嗅到一点味道。凤凰不是不美,但古老的吊脚楼经不起一溜铺开的酒吧摇滚震动。
2、传承人的锐减,造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断层。2007年8月,当地。州政府公布的凤凰县11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部是65岁以上的民间艺人。加上民族文化、工艺和技术的烦琐复杂性,年轻一代不屑于学,随着掌握其工艺和技术的艺人去世而面临消亡的危机。
六、结语
这几天的游览和考察,让我不仅欣赏了湘西优美的风景,感受了文化名人的气息、民风异俗、以及历史文人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此次的采风教学,培养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从画本图片中走出来,进入实地艺术考察。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路走来,我们见到许多奇山怪石,亲临了不同民族的生活圈子,了解湘西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知识,也了解国情和民生。
第三篇:湘西游记
湘西游记
(一)6月28日,阴间多云
背着一身行装,我混进广州火车站的民工队伍中,开始了湘西之旅。我所乘坐的广州至怀化的列车经过19小时的努力爬行,于次日凌晨7时到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首府吉首市。第一站:凤凰古城
古城景区:范围以古城为中心,东至虹桥、南至岩脑城、西至池塘坪、北至沱江,面积1平方公里,是凤凰今古建筑最多,最繁华的区域,也是凤凰县的“心脏”所在。古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少名胜古迹。这里是“黔楚咽喉”,战略地位重要,一直是边陲重镇。清纪中叶以后常驻“镇边”、“屯边”、“绥边”军政大员,文策士跟踪而至,墨客骚人亦寻迹而来。随之,大兴土木。各建筑无不设计精美、斗拱飞檐、塑龙雕凤、金漆彩绘。凤凰的庙宇祠堂比异地尤多。而又大部分集中于古城。所以古城有“辉煌的殿堂”之称。古城是一带妩媚青山,半座雅典城池。美丽自然的整个古城风光欣赏不尽。
石板街 :凤凰古城的石板街是非常有特色的景观,它形成于元明两代,四千多米长的石板道连接古城街弄小巷。据说凤凰的石板街要在淅沥梅雨中漫步才有意境,和着沱江水散漫过来的青翠,溅起青石板上的滴水,那情调直教人想起李清照《声声慢》
里的意境。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固然雨丝全不可见,连夕阳的余辉抹在封火马头墙的景象也从未得睹,天空只是一如继往的阴郁。然而即便这样,石板街也有它独特的韵味。难怪有那么多的文人骚客、艺术家们把它当做抒发情感的创作基地。
风雨虹桥 :提到凤凰,没有什么比虹桥更能作为标志性的建筑了。它是一座三拱廊桥,它静静立于沱江之上,宛如浣纱天女守望银河。虹桥上部是一座繁杂的小商品市场,里面随处可见土、苗两族的工艺品和大文豪沈从文的作品,出于对沈先生的尊敬,我选了一本装潢精美的《边城》,便幻想着透过它找寻沈先生笔下的边城风雨。在虹桥上喝茶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夜晚来临的时候,上到二楼的茶室里,临窗站了,轻轻推开雕花的木格小窗,正是秦少游“伸手推开窗前月”的意境。叫来一壶古丈毛尖,或凭窗端坐远眺沱江,或托杯漫步欣赏阁中字画,楼里人总是不多的,甚至安静得可以让你听见桥下潺潺流水声,倘若有幸,星月争辉的景象也许可以看到吧。
沈从文故居:大文豪沈从文的故居隐没在石板街众多的民居里,很是普通,我在石板街里转了三圈,总算找到了它。这是一个调皮小子曾经牺居的地方,他曾经逃离而又终生牵挂的地方。故居其实已经有些破败,我指的破败并不是建筑的颓倒,仅仅只是人气的消失。一个不住人的房子会失去它的灵气,尽管这屋子
人来人往,但是它的灵魂已经远去了。抚着墙壁门柱,无主的忧伤从木头渗入肌肤,点点滴滴,如有实质。这房子已经枯死,它已经把属于它的岁月和记忆埋没,握有使它焕发生机秘方的人,先它一步消失无踪。
黄丝桥古城 :黄丝桥古城建于唐代,地处湘黔边境。如果说凤凰古城体现了旧日湘西富于世俗生活的一面,那么黄丝桥古城理所当然反映了一种战斗的残酷,尽管这种悲壮惨烈已经在岁月之河中慢慢消磨几乎不见痕迹。黄丝桥古城是一座屯兵的营地。古城里城楼窗棂上有颜色鲜艳的仕女木雕,墙壁间悬挂着干净的牛头,城门外垃圾如小山一样堆积,小巷里弥漫着猪屎牛粪的味道。正所谓“不闻枪炮声,但闻牛粪香”
奇梁洞:奇梁洞据说是天下第二溶洞。奇梁洞离凤凰县城很近,眨眨眼的工夫就到了。洞也很靠近公路,下了车沿着稻田里开出的一条水泥小路很快便能到达洞门口,洞口宛如巨龙张口,高五十余米,宽二十余米,整个山洞以“奇、秀、幽、峻”四大特色著称。一条清清小溪注入洞内,这小溪自然就叫奇溪了。洞中很是湿润,进去的一段甬道一直有流水潺潺:奇溪在这里跌落为一脉山泉。甬道尽头是湘泉酒厂的一处窖藏处——300缸酒鬼酒作为2008年的奥运庆功酒。自这里上小木船,阴河的水可以行舟了,这一段阴河漂流有四百米,但这并不是阴河的全部,它的全长大概有六千多米。宁静的山洞幽暗而空旷,据说可容纳万余人。沿岸拉的照明灯些许光亮,根本照不亮河面,有些地方似乎很深看不到底,心便悬悬的没有着落。从阴河上岸便是一径登梯。先前河水幽幽的阴冷此时便腾升为热气。人间画廊是一个两千米长的甬道,里面布满了各种喀斯特地貌所变化的胜景,亿万年来滴水对于石灰岩的侵蚀,使得这里如龙宫一般美丽奇幻。走完这两千米长廊颇费了不少力气,一会儿猫腰前进,一会儿从看似无路的地方钻过一条狭缝而别有洞天,总之就只差没有匍匐前进了。长廊的尽头“林海雪原”是洞中最为壮观之处,那些摄影初哥在这尽情拍摄,闪光灯耀眼眩目,教人头晕。
第四篇:湘西考察报告
湘西凤凰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7月1日—2012年7月5日
考察地点:凤凰古城、苗寨、乾州古城
考察对象:沈从文墓碑、历史遗迹、民俗民风以及历史名人等
考察方式:参观
考察目的:通过参观文物、名胜古迹以增加对中国历史的感性认识,并将其与课堂所学理性认识相结合。
报告题目:对湘西文化的初步研究
摘要 :22012年7月1日至5日,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湘西凤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考察。
关键词 :湘西 吊脚楼 剪纸 服饰 苗绣 文化保护
一、考察目的了解学习湘西文化,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学习感受其多样的文化形态、丰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精神、质朴灵动的文化气息是我们学习考察的主要目的。
二、考察概况
(一)湘西凤凰基本概况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位于湖南湘西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后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湘西凤凰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洞风光无限。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有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风景名胜装点湘西凤凰奇幻无穷的大地,给湘西凤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有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外国不法传教士,一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定海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等让这个美丽的小镇散发着更加迷人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
(二)湘西文化
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将其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湘西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治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南方长城——“湘西边墙”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无穷的智慧与魅力。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湘西凤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辣咸酸的饮食习惯以及玻璃吹画、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构成湘西凤凰独具特点的民族民俗风情。
1、苗族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
2、苗族剪纸文化
苗族民间剪纸叫“锉花”,是不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它大都是用凿刀锉出来的,所以苗语把剪纸称为“锉本”。在苗语里就是“花”、“花样”的意
思。锉是苗族剪纸的主要制作技艺,同时还有锥、扎、削、切等技艺。在苗族剪纸的制作中,剪的技艺也有,但只是辅助技艺,并且是在作品完成的最后部分一般只是作为修边或修改图案时使用。因此准确的说苗族剪纸应为“苗族锉花”。湘西苗族锉花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其悠久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是靠神话传说和古歌、长诗传承下来的。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苗族人民巧妙地将自身内涵丰富的文化特征储存在自己服饰刺绣图案中,使服饰起到了“文字史书”的作用。苗族锉花的出现不仅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因此苗族锉花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湘西苗族服饰
苗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其服饰中显示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湘西苗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苗族服饰图案代替了文字,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服饰文化这部“史书”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文字,使服饰艺术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图典》中提到,苗族有100多个分支,每一个分支一种服饰,也就有100多种服饰。苗族女子的服饰也是很有讲究的。苗族老年妇女的服饰一般比较单纯、简易,很少俏丽鲜艳。衣服的缝制显得比较宽松大方,服装上的装饰花纹也比较简陋,衣袖较长又大,衣摆较长,主要是便于老年妇女的行动和生活起居,并且讲究适用。充分体现苗族妇女勤俭节约、善良纯朴的美德。苗族青年妇女是苗家幸福美好的象征,是苗家最具活力和爱恋的象征。在服饰穿着方面最有特色。衣领、衣袖、衣服下垂裙边、衣摆花纹刺绣讲究鲜艳丽目。但适度得体,在银饰装饰方面要突出豪华艳丽的花样,显得美丽、大方、漂亮。苗族青年妇女是苗家美的化身、神的化身、富有的化身、幸福自由的化身。年幼的苗族少女服饰,一般来说,既简单纯朴,又适用大方,这充分体现了苗族对少女教育从小要勤俭朴素的美德。
4、苗绣
湘西苗绣以古朴、稚拙的形式纯洁、朴实的情感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从每一件刺绣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古朴的造型、艳丽的色彩所表现出的纯真毫无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之感。纹样繁缛、夸张、饱满体现出一种原始的情趣。苗绣中形象各异的蟠龙、飞鸟、蝶、花、鱼、虾让人觉得那么的美好、淳朴、自然、可爱。
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苗族人民美好的情感和生命的存在。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古朴的湘西民族文化值得我们去体会神奇的蜡染、苗锦、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黄永玉大师的画展……会让你感觉到这个古朴小镇它所散发出的那种难以言语的魅力。
(三)湘西文化的保护
1、树立科学的保护理念
科学的保护理念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关键要素,是开展保护工作的指导。湘西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内容就是文化生态,它是湘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自然传承的文化事象之总和,在文化空间中互相联系具有不可再生性。不能只单纯地追求对某个项目的具体保护或者片面保护,必须自觉地把所有的“保护对象”纳入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生态系统当中科学地探索它们生成、活跃、衰微、濒危的具体原因解决办法。
2、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
通过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湘西自治州与及湘西民族文化相关地区已经逐步建立起较为有效的工作机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强化自觉意识和全局意识,把分散的、阶段性的、应时性的工作机制纳入整体的文化生态系统建设当中来,循序渐进实现保护区的长效机制建设。在文化生态保护区机制建设中,法制建设是推动工作开展的保证。《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办法》、《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等的出台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保护民族文化。
三、结束语
“真正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即他们所共同具有的观念和准则。”文化生态保护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构建湘西民族文化生态和谐健康发展有效途径,合理科学地保护文化生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强劲的动力。美丽灿烂的凤凰文化才会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去感受古老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几天的游览和考察,让我不仅欣赏了凤凰优美的风景,感受了文化名人的气息还对凤凰古城、梦幻苗疆和乾州古城的民风异俗、历史文物以及历史文人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乾州古城现在还在修建完善中,希望它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不要像凤凰古城那样过于商业化了!
第五篇: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
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