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气球观后感(5篇)

时间:2019-05-15 09:2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气球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气球观后感》。

第一篇:白气球观后感

信息工程系

游中国科技馆观后感 5月13日,在这个天气晴朗的清晨,我们踏着露珠,伴着欢快的鸟儿的歌声,向着中国科技馆新馆出发了。

一路上,伴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车飞快地驶向目的地。没过多久,我们终于到了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大门前。科技馆的外形有些像一个大魔方,旁边还有一个大大的半球体建筑。那个半球体建筑应该就是球幕影院了吧。

管不了那么多,我们迫不及待地进了科技馆。到了大厅,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哇!”了一声。因为我们看见,这个大厅不仅特别大,在这个以绿、白两色为主调的大厅天花板上,我们还看见了一排排的像白色气球似的的球球。那些球球不仅漂亮,还可以随着似乎是铁丝的线的伸缩而变化成不同的形状,漂亮极了。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厅,我们开始参观每一层的展厅。在第一层,我们看见了一幅巨大的恐龙骨架,好像有十几米高,非常壮观,好像还是长颈龙;“华夏之光”这个展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等等,展现了华夏先民的智慧创造;“科学乐园”采用游戏化、探究式互动参与为主的方式,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好奇、兴趣;“探索与发现”反映了身边的种种自然现象,和地球即将面临的危机??这一个个大展厅看得我眼花缭乱,而且大厅通道两旁还有许多的展品,更是 信息工程系

让我目不暇接。不过,最令人期待的还是一会儿我们要看的视觉效果电影了。参观了一会儿展品,又玩了一会儿互动游戏,我们终于能去巨幕影院看我们梦寐以求的电影了。

走进了一条黑色墙壁的通道,我们到了巨幕影院的门口。工作人员阿姨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眼镜,接着我们排好队进了影院。电影还没有开始,没有关掉灯,于是我仔细看着这个眼镜。它的框架和镜片都薄薄的,好像都是塑料做的。我带上了眼镜,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说完了注意事项,灯关了,电影开始了。开头的序幕里有许多动画,戴着眼镜看,那些字母就好像剑一般向我的脸飞了过来,“哇!”大家都吓了一跳。我总算知道为什么刚才工作人员说“有心脏病、高血压最好不要观看”了,我们没事的人都吓了一大跳。稳定了一下情绪,电影正式开始。眼前播放的是一部关于海中生物的纪录片。这些记录片,我们平常看着,或许会感到乏味。但是这次,你就觉得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在大海中畅游一般。看着那些我们见过、没见过的海底生物,我忍不住想伸手摸摸。因为你感觉它在你眼前,所以就好像真的摸到了一样。看着那些小鱼在手掌之上游来游去,我们都不由得笑了起来。然后,我拿了一片锅巴递到小鱼嘴边,一边说:“来尝尝,好吃吗?”把一旁的同学都逗乐了。

有时候,看见一条海蛇向我游来,我都不禁害怕的说:“别过来!别过来!”有时候,看见一只只可爱的海狮亲亲你的脸,又优美的游走了,我也不由得想抓住它不让它们走??但是这个效果还有副作用

信息工程系

呢。因为3d效果是视觉聚焦,所以,习惯把景物都一目了然的我看3d电影时,过不了一会儿就头疼了起来。刚才工作人员说这时候要摘下眼镜休息。我一摘下眼镜,哇!大龙虾成了双影儿了!这就是所谓的3d视觉特效吧?不戴眼镜就是双影了!看完电影,我又在老师解散的时候了解到了赤潮、微生物、镜面反光聚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下午,我们就该和科技馆告别了。这真是值得纪念的一次春游。虽然是最后一次,但是这个科技馆向我们展示了国家、世界的科技发展,让我大饱眼福,学到了不少知识。希望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同时,地球的生态环境能够有所改善,让我们生活在越来越自然美妙的环境里!篇二:姚姐观后感

看完《桃姐》感觉心像是渐渐充满气的气球又在一丝丝漏气干瘪。我知道许鞍华是因为当时《桃姐》的获奖,让我去主动了解许鞍华是因为今年十一上映的《黄金时代》,因为这些我才去查找许鞍华的资料哦,才知道片中的roger本名李恩霖(roger lee),他是电影制片人,掌管财务,接过很多大片(像《赤壁》等等),跟许鞍华也算旧识。许鞍华自己这边,她至今未婚,一心工作,没能有更多时间去陪伴母亲(许鞍华的自传经历改编成了《客途秋恨》)。岁月无情,当彼此年龄渐趋老迈,她为桃姐的故事所感动,那是必然的。我最爱的是桃姐的那句:宁肯笑到肚子痛,也不要哭到心痛。颇有点人生有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味道。这是是种坦荡,是洒脱,是去享受生活。

一开始roger对桃姐只是少爷对仆人很正常的态度,被伺候得理所应当,几乎没有过问桃姐的事情和身体状况。在桃姐住进老人院后,他渐渐明白了桃姐的重要。我们生命中有一些人,每天在你身旁时你并不会察觉到不同,可当你意识到他(她)将要离开或已离开你生活的那一刻,你才会清楚明白的发现,这些人已经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离去,就像活生生剜走一块心头肉,每当你想起他们,心里的某一处,就会空荡荡的像是少了什么。在桃姐住进老人院后,roger可以说才真正的长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懂得怎么去照顾亲人,关心亲人。帮桃姐打扫住处,把桂花鱼夹进桃姐碗里,知道过年陪不了桃姐,让卡卡去老人院陪着桃姐,为了早点收回房装修了给桃姐看,他去雇佣群众演员恐吓那个不肯搬走的租客,在桃姐被坚叔再次借钱的时候大发脾气,在桃姐目光只能一直注视一个方向的时候将轮椅换了个位置好让她能看到自己。

桃姐对他来说,对roger整个家族来说,她不只是个佣人,她是无可取代的亲人。

直到roger看着桃姐不能控制的流着口水,像小孩一样撒娇的说要吃烧鹅濑粉,直到他替桃姐拉着缩到脚踝的袜子,roger心里清楚,桃姐要走了,要离开他和大家了。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roger不陪桃姐走完最后一程,我开始也不能理解,你怎么舍得她孤零零一个人在医院去世?可我看着他最后离开医院前看着桃姐的通红双眼,我明白他是多么不舍得桃姐,他没有办法坐在病床前一天天的倒数桃姐离开的日子。还记得首映会,桃姐是多么的开心他的成功,也许他希望自己能更成功,不要让桃姐失望。也许他只是在逃避,或许从大陆回来,桃姐还不会走,他能等到她醒来,再推她出去,带她吃烧鹅濑粉。桃姐虽然终身未嫁,但她是幸福的。虽然她没有爱情,可她赢得了至高无上的亲情。roger就像她的儿子,这个大家庭每个人都爱她尊重她。她是宽容的,仁慈的,不在意坚叔一次次的从这里拿钱走,不在意大家吃她的燕窝,她把很多事都看得很淡,唯独对roger和他的家人,她时时刻刻都还会牵挂。嘴上虽然总是说没空就别来了,可每次看见roger和roger妈妈来探望她时满足幸福的笑容,大年夜她一个人拿着风车,孤独的坐在街上,听着电话那头传来欢聚的笑声,这些足以说明桃姐是寂寞的,她真的很想要人陪在她身边。

可她和全天下的老人一样,都希望自己的亲人过得好,过得幸福,不希望因为自己而打扰了他人的生活。《桃姐》只是一个电影。可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或者更多个“桃姐”等着你去爱,去照顾和关心。也许你从没有想过你的父母有天会两鬓斑白,或许你从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会拿不稳筷子,吃饭弄脏了刚洗好的衣裳,或许你没有看见你几个大跨步就通过的楼梯,你的爸妈,或者你的爷爷奶奶,身旁的老人,他们需要花多大的精力才能保证自己不在这条楼梯上摔倒。爱与被爱,是相互的。只有真正懂得去爱一个人,你才会明白,被爱被照顾着,是多么幸福篇三: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领悟心灵点滴,感受心灵交流。心灵点滴围绕着对待病人的两种治疗态度的医生的故事展开叙述。其中,主人公帕奇代表的是不仅仅关心病人的生理上的病痛,而且注意给病人带来快乐,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具有人文关怀的一类医生;另一类是以华克院长为代表的自认为高高在上以传统的治疗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的一类医生。在帕奇与华克院长的一次次争执中,我看到了一个好医生身上所拥有的三样法宝:热情、微笑、信念。

心灵点滴中,帕奇主动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帮病人们完成以前未能完成的心愿,他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了病人。在他的世界里,我看不到被动的做法与消极的情绪。他主动帮室友如迪驱赶幻想出的松鼠以让如迪敢出去上厕所;他主动与病人玛姬打招呼并与之握手;在华克院长的再三劝阻下,他依然去医院看望病人??乍一看,他表现出的是固执行为,然而,这是由他内心的热情以及对病人的爱的驱使所产生的崇高行为。对帕奇来说,热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他的热情之余,他给病人带来了快乐,成为了他们最要好的朋友。这样一来,他不仅帮助病人避免死亡,更重要的是增进了病人的生活品质。然而,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类似于帕奇内心充满热情的人已经凤毛麟角。我们的生活中,热情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以冷漠的心对待我们,我们就必须先用自己的热情温暖融化别人心中的冰。对一个将来从事医生行业的人群来说,热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一群呈现出各种类型病状的人群,他们的身后还要关心他们的家属。我相信,医生的热情不仅能驱赶病人的病痛,也能抚平病人家属心中的焦虑感。微笑,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字眼,似冬日里温暖我们身躯的阳光,也似黑夜里照亮我们前进路途的灯塔。在电影中,帕奇是个乐天派,在华克院长眼中,他是个小丑;在米契眼中,他是个幼稚园老师;但在病人的眼中,他是他们最要好的朋友。帕奇将微笑诠释的淋漓尽致。在面对华克院长的为难,他这样解释道:“笑能促进脑下腺素的分泌,因而能促进血的带氧性缓和血管,促进心跳,降低血压,对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有正面的效果,同时也能加强免疫系统反应。”的确,笑对病人有这么多好处,但医生中有几人者做到了面对病人时面带微笑,更不用说逗病人微笑。帕奇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他为了把病痛缠身的病人逗笑,在儿童病房里把灌肠的气球套在鼻子上,把体温表、输液用的架子和夜壶都变成杂耍道具,让这些稚嫩的脸上重新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他有时扮成天使,逗笑了医生护士都不敢靠近的身患绝症的比尔;甚至为了替肯尼迪太太实现梦想,他还在游泳池放满面条,让她如愿在面汤里游泳。他用他诙谐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带给病人欢乐和希望。帕奇用微笑和病人拉近距离,让病人敞开心扉,而不再专注病痛,甚至不会感受到病痛。他的的确确做到了用欢笑减轻甚至治愈他们的病痛。

在离开费尔法斯医院后,帕奇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他决定去帮助别人,用心灵的交流给病人带来帮助。他相信,欢笑对于病人是最好的处方。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不论你们如何决定,我还是会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你们有不让我毕业的权力,你们能不让我得到头衔及白外衣,诸位,你们不能控制我的心灵,你们不能阻止我学习,你们不能阻止我进步??我这根刺不会消失的。”这是他对世界的宣言,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定。他认为治病不一定要按照老的套路走,在给病人解除病痛时,更要解除他们的本,在心灵上让他们也同时得到安慰。他不避讳感情转移,以人性的方法与病人进行心灵交流,增进他们的生活品质。他不曾怀疑自己的方法,因为自己实践的结果验证了自己的理论。帕奇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看到了别人因为恐惧懒惰而不愿看到的,他让他的病人有尊严的活着。如果医生的心灵理念都能如此,世间的病痛会减少一半。帕奇用自己的信念去挑战制度的勇气也值得我们学习。

心灵点滴中,医生在大三之前不能接触病人。然而,在我看来,学习的过程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我们不能只埋头学习课本知识,等到想实践的时候为时已晚;也不能只想着实践,等到想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已无多大用处。在我看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作为医学生,与病人密切接触才可能学到更多,懂得更快。仅医护人员身体要健康,心灵要健康。快乐是指医护人员自己要快乐,也能给病人带来快乐。和谐是指医护人员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在促使病人身体与环境和谐的同时达到自己心灵与病人心灵的和谐。看完心灵点滴,感触颇深。现在的我们必须意识到,将来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医治病人身体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心灵。像影片中说,增进生活品质。或许很多病症,现在医学还无法治愈。但作为病人,最想得到的是心灵上的快乐,如果药物无法减轻他们的痛苦,请用我们善良、仁慈、幽默的心灵去温暖他们吧!食品092 刘阳

精卫1005 陈思静 篇四:观后感

刚刚看完了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心情还是比较激动的,总觉得有很多的感慨,想一吐为快。

早晨到校后就到操场的观礼台上去准备观看开幕式,原来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早到的,哪知道去了一看,有好多家长已经早早的等在了那里,不停地张望,谈论,他们有的还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哪里,但言语中所流露出来的喜悦和期盼,是很明显的。终于大会主持人宣布运动会开始了,看着整齐划一的国旗队的学生进场,不止是家长,连老师都感到有些震惊,这些孩子表现得太棒了,有位家长甚至说“像天安门的仪仗队”。当各班学生手持自己精心准备的道具进场时,全场发出惊讶和开心的欢笑声,有好些家长甚至拿出了摄像机,手机在对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进行拍摄.最有特色的是九(13)班,不但有气球升天,还有遥控小汽车在表演.广播操武术操表演的整齐划一,连偶尔有些孩子做错一两个动作,家长都倍觉可爱.有的家长一个劲的在夸孩子表现好,有些家长在说,要表演得这么好,不知道老师平时都吃了多少苦了,你看学生在跑,老师还要跟着跑,真累坏了他们了.听了这些我觉得,这次运动会开幕式的效果已经出来了,不仅让孩子参与盛大的活动,还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好,老师的好.只有当孩子和家长都感觉到老师和学校是全心全意的为他们好,那么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将会更顺利的进行,我们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将会越大 —————— 2011年8月12日,对于深圳来说,在历史的篇章又将记载一个传奇,历经1669个不舍昼夜之后,昨天的深圳,终于迎来一座城市凝神静气、激情绽放的时刻。

在这座年轻城市的历史上,如此的荣光还未曾有过——尽管这里诞生过闻名遐迩的“深圳速度”,尽管这里就是梦想和传奇的代名词。这些荣耀,如同深圳赢得的一个个单项桂冠,但要站立在世界城市之巅,深圳必须通过一个全能冠军的城市赛会大考——大运会正是深圳的成年礼。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万众瞩目的“世界之门”。“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之开幕式观察感

深圳不在续写传统。此次开幕式秉持回归体育、回归仪式的理念,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不一样的精彩”。

据笔者所观察四大“不一样”如下:

在笔者的印象中,运动会开幕式就是一场气势恢宏的“文艺盛典”,而深圳大运会的开幕式是回归体育、回归仪式,以全新的方式为观众大奉上一场“体育盛宴”。此次,与以往开幕式不以专业演员为主体的演出不同,大运会开幕式凸显大学生的“主角”,90%的表演都是大学生,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交流的盛会。昨晚,大运会的开幕式上的“世界之门”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开放式大门的独特设计让本次开幕式舞台有了革命性突破,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360度内的场内表演,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是360度城市空间表演,那么深圳湾体育中心既占有两者以上的全方位表演空间。深圳大运会火炬塔矗立在“世界之门”外,此火炬塔将继续保留,成为城市的永久性地标,是26届大运会的永久记忆。

还有火炬点燃不是以往一人之责,而是几人同时点燃青春之火,激情的青春赛道随着电子火最终奔向大运主炬。

就在这个八月,让我们带着欢乐和激情一起大运!

在此,也祝各国运动健儿在各项目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 2011年10月16日晚,核工业江西工程勘察研究总院组织,一百名职员观看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举办的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开幕式。观后颇受感慨!10、9、8„„3、2、1,伴随六万多名观众飞旗高呼的倒计时,以“红色英雄城、绿色七城会”为主题的“七城会”开幕式正式开始。顿时,会场中央奏响起雄伟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有人的心情也随之奏响,兴奋、激情和震撼„„

据悉,1933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五卅”运动会在江西瑞金召开。78年后,共和国体育又回到这片红色的故乡。江西南昌,这个曾经打响革命第一枪的地方,今夜华灯璀璨,今夜激情澎湃,今夜动感活力!在一群活泼少年的开场带动下,整个会场,洋溢着青春朝气。向世界、向全国人民展现出动感南昌、活力南昌、魅力江西、绿色江西。青春的旋律唤醒红色的记忆,雄伟的高歌唱响江西的卓越辉煌。随着,开幕式大型文艺“永远的映山红”的表演,一台一台精彩纷呈的节目相继登台出演。让人激情澎湃、耳目一新!

彩凤展翅,载着音乐鼻祖伶伦凌空飞来,制笛吹箫,顿时,竹海不语,白鸟无声。滕王阁拔地而起,瑰伟绝特,白衣才子舞动着手中的折扇,飘逸潇洒。七位乐女腾空飞舞,犹如仙境。此时的舞台,已完全吸引住我们的目光,绝妙的音乐赋予万物灵性,仿佛在吟诵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

“马前托孤”,感人至深,当故事中的孩子出现在舞台中央,所有观众不禁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她的尊敬之情,也是对曾经在这片红土地上挥洒血水的烈士们的怀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光点点。一盏马灯,照亮“八一南昌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的浮雕。无数的灯火在闪烁,照亮全场,也照亮整个红色土地。“十送红军”,乡亲送别红军,虽是分别,却是希望。红旗飘扬,覆盖全场,气势如虹。也许80后一代对红色记忆是陌生,但伴随着今夜的“星星之火”与“红旗飘扬”,相信新一代的人会重新认识这片红色的土地。

唱 着山歌,一群乡村姑娘打着红伞,在层层油菜花与茶林之中舞动。打泥做模,添柴烧火,上色添釉,瓷都一片繁忙景象。当瓷窑缓缓打开,刚烧制好的瓷器琳琅满目。鄱阳湖水闪烁荡漾,湖面渔船穿梭,白鹤展翅翱翔,一副美好祥和的画面。整个舞台奏响着柔美的绿色交响曲,也奏响了江西大地的绿色崛起!

一条蕴育改革开放的小道,留下了历史的思索,留下了伟大开拓者邓小平同志的足迹。一架飞机冲天跃起,南昌之星“摩天轮”惊艳升起,不停转动。南昌这座动感都市正在起飞,向世界尽情释放城市的魅力,向着辉煌尽情翱翔。象征着革命的“第一枪”徐徐升起,七城会圣火由江西籍五名奥运冠军传递给五名红军的后代,并同时点燃了象征着革命的“第一枪”,随着枪口喷射出的耀眼的烟火,会场外杜鹃花型的主火炬被点燃。熊熊的烈火将在这片红色动感的土地上燃烧,红遍赣江两岸,照耀赣抚大地!

踏着江西革命历史走来,在绿色江西的映衬下,伴随今夜“幸福之光”闪烁,永远鲜亮火红。鲜红的主火炬会伴随着运动健儿燃烧10天。相信七城会的运动员们会在红色圣火的照耀下,赛出友谊,赛出水平,团结拼搏,充分展示奋发进取的体育风采。动感的旋律,红色的记忆,绿色的交响,璀璨的烟火使今夜的南昌变得耀眼夺目,未来的江西将绿色崛起,进位赶超,科学发展,超越辉煌。篇五:抗战七十周年阅兵仪式观后感

抗战七十周年阅兵仪式观后感

抗战七十周年阅兵仪式>观后感

(一)九月三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国家将要举行庆祝抗战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一大早,我就起来,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巴望着阅兵仪式马上开始。

随着阅兵总指挥一声开始,礼炮齐放,国歌奏起,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200多名护旗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望着五星红旗,我也随着音乐唱起了国歌。

接着,开始阅兵了,十四个徒步方队与三十个装备方队穿着统一的制服,踏着整齐的步伐,大踏步的走向主席台前。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威武庄严,三千人的队伍,没有一个人打乱整体,还那么整齐,他们得练多长时间呀!徒步方队过去就是装备方队,一辆辆战车、坦克、大炮„„七十年前,我们的武器只有小米加步枪,现在,飞机、大炮、我们都有了,而且有的还是世界上最强的,我们国家也成为了世界强国。这些武器也代表了中国军队的实力的提升。随着飞机编队的起飞,更让人感到自豪,一架架飞机在上空拉出一条条彩色雾道,犹如彩虹般绚丽多彩。

最让我感动的是,当抗战老兵们坐着车进入荧屏幕上时,他们一个个白发苍苍,脸上满是激动的泪水。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他们是最应该尊敬的。

看完阅兵仪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为我们的军队而自豪,为生活在这样强大的国家感到幸福。抗战七十周年阅兵仪式观后感

(二)打开电视,听到一声声盼望和平的歌曲,我心里很激动,这是我第一次看阅兵。70发礼炮声声作响,20架飞机摆成了70字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开始了。

检阅完三军和方队,开始检阅飞机、导弹、装甲车等,我很高兴,可以看到中国高科技军用武器。

看完这些装甲车、飞机、导弹,我不禁赞叹道:中国科技好发达,现在都有无人驾驶飞机,而且以前飞机前面有螺旋桨,飞时要先旋转螺旋桨,现在前面尖了点,没螺旋桨,成喷气的了,短短几十年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最后,为了盼望世界和平,放飞了几万只和平鸽和几万个五彩气球。

人人都讨厌战争,人人都痛恨战争,战争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和平,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篇:电影《红气球》观后感

电影《红气球》观后感

初次看《红气球》这部小电影,最令我动容的,除了那个小精灵一般的红气球,还有整部电影里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背景音乐。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儿时的一部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大概是出品的年代相仿,《猫和老鼠》里面采用的也是这种少到可以忽略的对话和生动的背景音乐来表达电影里角色的情感。非常喜欢这种感觉,尤其是用在童话或是动画片中,总觉得音乐表达出来的,比语言对话更加能让我感到亲切、纯洁,也更加具有幽默感,它能表达出台词所不能表达出的动作,一些细微的小变化,我想。如果去掉了背景音乐,我们也不会觉得红气球是那么的有灵气,那么可爱。在电影进入高潮的时候,激烈的小正义和小邪恶交锋,红气球漏气了,一点点变小,全场安静,没有一丝声音,让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屏幕中的红气球身上,它的一点点缩小,一点点萎缩,都牵动着观众的心,然后不只哪里来的邪恶的脚将它踩爆了。我觉得电影中的小男孩还是挺坚强的,如果换做是我,不知道会难过成什么样子,由此我深刻的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撕毁了给人看。当然《红气球》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所以无数巴黎的五颜六色的气球从各个地方飞来迅速填补了观众悲凉的心,我又不由想到了《长江七号》里,最后七仔跟小主人公诀别的时刻,也是慢慢变小,变成了一个娃娃。正当

反应慢的我开始准备难过的时候,地平线上,跑来了一大群的“七仔类似物”,迅速让悲伤的心情得到释怀。不得不说,《红气球》是一部很成功的童话,至少,它勾起了我无数的童年的回忆。

第三篇:伊利莎白观后感

《Elizabeth》观后感

电影《Elizabeth》主要讲述的是英国都铎王朝伟大的女王Elizabeth从磨难中一步步走出,最后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国君的历史。当然电影对历史的演绎有很多的局限性,但是电影本身也会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以下就是我在观看《Elizabeth》之后的一些想法,现在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觉得《Elizabeth》告诉我们,艰苦的开始决定不了一个人最终的成就。伊利莎白两岁八个月就永远告别了母亲,蒙受私生子的耻辱。爱德华六世继位时,受到猜疑,玛丽继位时,遭到流放、恐吓和死刑的威胁。可谓是历经了艰辛,但是他生命中的所具备的良好的学识,和他的聪明才智为他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当然也多亏其他的一些忠诚于他的新教徒的帮忙。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这是米歇潘的话,我想伊利莎白是一位勇者,虽然危险的路、艰辛的开始,她勇敢的走过了生命中黑暗的甬道,找到生命中那道胜利之光。我喜欢力克·胡哲(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籍著名励志演说家,天生残疾,缺少四肢)说的一句话,当一个人自己放弃自己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终结,电影中在玛丽和那些天主教徒的威逼之下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她知道自己因什么而活,她知道生命中的追求是什么。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艰辛,总会有荆棘满生那一段,但是许多人会改变自己的追求,改变自己的方向,放弃自己。当我们觉得生命已然如此的时候,当我们准备放弃自己的时候,那我们永远就不会领会伊利莎白的艰辛,不知道力克·胡哲的坚强,不知道其实命运给你的不是一个早已设定好的轨迹,而是你选择了将成功隐藏了的一些假象,就像伊利莎白面对死亡,就像力克·胡哲永远不能拥抱自己的爱人。成功在于你坦然面对你的人生,然后在于你的不放弃。

第二,我觉得《Elizabeth》还传达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就是国家的利益是个人的最高追求,是个人利益无法超越的。电影中伊利莎白作为一个女人,她爱达德利,她也会渴望一段美好的婚姻,也会渴望一个美满的家庭。但是她知道自己是一国之君,已经不是为自己而活了,她代表了整个英国,她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利益,从她拒绝西班牙、法国大使多次的联姻请求,以及放弃自己深爱的达德利,就足以看出,作为女王她显然已经无法用自己的私欲来放弃国家的利益,她只有放弃作为女人的那份爱,来维护这个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我们

从小就知道顾炎武先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里面的真谛我们真的认真思考过了吗?可能生活太匆忙,忙的让我们来不及思考什么是爱国,我们拿什么来爱自己的祖国,但是总会有一种利益是你无法超越的,总会有一种意识是凌驾所有人之上的,总有一个地方虽然它很贫瘠但却是你魂牵梦萦的,总有一个你永远也忘却不了的词叫做祖国。伊利莎白将自己嫁给英国,是否能给我们一丁点启示呢?!

第三,人生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抉择。《Elizabeth》中,刚开始,伊利莎白作为一位年轻纯洁的少女,她憧憬着自己的爱情,迎着音乐跳着轻盈的舞蹈,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洁和无暇。当我们祝福她和达德利的爱情、还在很开心的看着她在议会前紧张的准备时,在议会上巧言辩护时,有谁会想到后来的她会命令沃尔辛厄姆杀死持有不同政见者。其实并不是伊利莎白天性,只是人总是要成熟、要理性的看待身边的一切。纯洁是一种美德,但纯洁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她果断的决策,除掉诺福克,天主教主教们,那么她将会被推翻,英国将会又陷入混乱,人民又会置身火海,天主教会重新统治英国,宗教改革走向失败,都铎王朝覆灭,往后的繁荣或许不会再有。作为公主时,她是纯洁的,她并不代表着国家,她有权保持自己心灵的那方干净的土地,但是当人生时期发生转变之后,当自己已经代表着郑国国家之时,她的人生抉择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逆转,不是残暴而是为了维护国家所必须的。所以,人生是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人生态度不会一成不变,我们的人生抉择随着岁月的逝去而变得不再纯洁。适时转变自己的决策不是违背自己的心智,而是为了自己更加的适应这个社会,为了是这个社会更加美好的所必须要走的艰难一步。

最后,《Elizabeth》还告诉我们,信仰是重要的。无论是新教徒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信仰,还是,天主教徒的为了恢复天主教而谋划的叛乱,其实都有一种力量在支持着他们躯体,虽然有一些是好的一些可能与时代不符,信仰可以有形式的差别,但是信仰的本质是一样的。沃尔辛厄姆对伊利莎白说:世界上得有人们能够触摸得到的„„神灵。她答到:她竟然有如此巨大的量让人们为她而死。的确有信仰会给我们无限的驱使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完成自己的事业,去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但是,在今天,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信仰,有些人有,但是其形式是低俗的比如说追逐名利等,虽然这是一种非道德的信仰,但是

作为内心的力量源泉,他们或多或少会取得“成功”。拥有一种高尚的信仰,会指引你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会照亮你前行的道路,会给你无限力量,会让你用一生的时间找到属于你的那道光。

《Elizabeth》这部电影,还有许多给人无限遐思的地方,比如说聪明和智慧是成功者所必需的,如伊利莎白在议会上说服议员通过《划一法案》;信任是难得的,如诺福克与其情人同床共枕却依然遭到背叛,相反伊利莎白拥有很难得的沃尔辛厄姆、威廉·沃尔西的信任,帮助她治理国家,但也遭到达德利的背叛;亲情是珍贵的,从玛丽出于姐妹之情没有杀死伊利莎白可以看出„„

最后,我用我最喜欢这部电影里的一句话——人需要有更高的东西供自己敬仰、崇拜与大家共勉。

第四篇:《英和白》观后感

《英和白》

——真实的孤独 真实的温暖

很讨厌看纪录片,这三个字总让我想到硝烟连天的战场或者是漫天黄沙的无人区,那种微凉的色调总是让我心底泛出幽幽的孤独感。

很不幸,《英和白》也是蒙着暗蓝的色调登场的,又很幸运的是,它的孤独并不凄冷,甚至还泛着些许的温暖。

我总是忘不了那双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眼睛,它在栅栏内静静地凝望,凝望白的背影,孤独的背影。一个不能说话,一个不习惯说话,与其说是英的眼睛,不如说是导演的,而透过这两个不善言语却相知相倚了十四年的伴侣,他,有话要说。

频频闪现在我脑中的是白不断换台的手和英或仰或俯地在她身后十四年如一日地守望,那个镜头强烈地把英和白之间的联系感渗了出来,像背景不断吟唱的歌剧,它轻柔地萦绕在耳边,却笔墨浓重。英的世界只有听觉和嗅觉的感知,他独独对香水味很敏感,所以白涂香水。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而导演却没有用过于特别的修饰去表现它们,于是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孩子气——英不允许别人骑它的木马;或是最真实的默契——英能“听懂”白的话,提醒白换便盆;或是最真实的母性——白为吃奶的英抹着嘴角,打扫时防止英在小笼子里觉得拘束而始终不断的安抚。和着岁月流逝,他们一起见证了台湾地震,澳门回归,五十周年阅兵式,还有千禧之夜欢腾的瞬间„„每一滴都累积着我们的被爱感,竟让本来孤独的画面,产生微妙的温暖。然而更真实的对比拉深了我们的思考,镜头不断在娟与英之间切换。英是幸福的,它无需等待,它的孤独只是它不能言语,而娟的孤独,是没有人陪她言语。作为一只唯一能表演的熊猫,英获得的不仅仅是陪伴,而是许多人寻找和渴望已久的人性的关怀。

英和白的生活就是这样存在着,孤独地,单一地,令人不能容忍的寂寞地,却又真实地存在着。存在不一定被感知,而真实地存在着,即是无法排斥地被感知着。

也许我们的感知是导演的编造,是他强加于影片中的主观色彩,但是这恰恰让我们感受到了导演的内心继而伸发出我们独有的见解,导演在影片中低低地诉说着:我孤独,但我不冷漠;我们在影片外反复地想着:他不冷漠,所以他并不孤独。

这样一个导演,不说话,用镜头一帧帧拼出生活的感动,拿光线一缕缕梳理着生活的纹路,然后告诉你,它们在那里。再然后,你看见了,他便不说话了。

第五篇:秋之白华 观后感

今年是建党93周年,我校组织观看了一系列的红色电影。这周四的晚上,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我看了《秋之白华》这样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影通过瞿秋白与杨之华的革命爱情、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生涯以及瞿秋白的人格情操三个角度,向观众展现了瞿秋白、杨之华这两位中国革命早期领导者的崇高精神世界和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之歌。

说实话,这部电影实在是出乎我所料。本以为这会是那种革命主题鲜明、氛围浓厚的纪录片似的电影。结果影片画面唯美浪漫,极具文艺范儿。开篇古镇小桥,摇船出行,使我喜欢的江南风光。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摄影技术,那么多从窗外透射进窗内的斜斜的日光,诗情画意的雨景和雪景,无不将我打动。这么多的深沉隽永的镜头,每个镜头都仿佛是有分量的,配上舒缓动人的背景音乐,柔柔地侵入了我的心田,宛如一首细腻优雅的散文诗。比起史诗风格和主旋律风格的献礼片,我更喜欢这种表现方式,瞿秋白与杨之华浪漫唯美的爱情背后,是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爱情之美与那动荡年代革命之沉重成鲜明对比,反而衬托出革命烈士牺牲之伟大,革命道路行走之不易。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想了很多,也回宿舍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这部影片展现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思想感悟。

关于瞿秋白与杨之华的旷世之恋,“秋之白华,秋白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瞿秋白,政治家、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作为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杨之华,中国妇女活动家,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瞿杨二人,一位是清新婉约的江南女子,一位是风度翩翩的革命斗士。一位是有夫之妇,一位是有妇之夫。杨之华,是一个会为了与一般女子不同的时代理想而远走求学的女性。也许会让人觉得有些不顾家庭,却其实是对女儿有着无限的爱和期待的,对丈夫亦是一直在寻找契合点,于是她坚持给丈夫写信。写信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杨之华想要丈夫看后慢慢有所转变,接受她的理想,却无奈每一次的去信连信封都未曾开启过。她终于不再抱有希望,决定离婚。瞿秋白与杨之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一样的理想精神。在那片不够明亮的天空下携手,不仅仅是普通的爱情,更从生活上升到灵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们是彼此的依傍,是无法分割的灵魂伴侣,即使被命运的浪潮冲开,分居两地,也分隔不了心的距离。因为他们早就把对方与自己融在一起,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他们的爱情不仅带有柏拉图的色彩,在当时也是新潮的,惊世骇俗的,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世事变迁,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个共同的信仰让瞿秋白和杨之华走到一起,那就是对革命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7

41关于革命路上的坚持与牺牲。瞿秋白,外表一文弱书生,举手投足尽显书卷气质和文人气息。然而,柔弱的外表下却是铮铮铁骨,在国民党的软磨硬施、威逼利诱之下,他坚决不改信仰,坚决不出卖同志,坚决不背叛中国共产党,宁死不屈。他相信他的家人会理解他的牺牲,他没有后顾之忧。既然已经看透生死,那么一切都是淡然的,一切都是潇洒的。他不会所谓的“识时务”,他甘愿做一

个国民党眼里不识时务的人。在押赴刑场的途中,他轻轻地唱着俄版的《国际歌》,坦然从容地赴死。蔡和森 36 岁牺牲,张太雷 36岁牺牲,向警予 33岁牺牲 „ 那些年轻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30几岁正是人生好年华,他们为了全中国无私地牺牲了自己,奉献了自己青春和生命。牺牲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牺牲精神,因为有牺牲才会有更快的进步。这让我想到了大一时候的清明节,我院学生会组织我们学生干部祭奠了日照烈士陵园。步入其中,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庄严肃穆起来。革命烈士纪念碑身上刻着醒目的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们在纪念碑前静静地默哀,并献上我们亲手做的纸花。那时我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这一切,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我又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话语:“恰 同 学 少年,风 华 正 茂。书 生 意 气,挥 斥 方 遒。"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们许多当代人差得太远太远。在当今的和平现代,虽然峥嵘岁月已不再,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先辈们那英勇战斗的感人故事永远流传,艰苦奋斗的精神永垂不朽!当我们面对学习和工作中如强敌般的重重困难时,也应像先辈们那样,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用理性的思维来寻求解决的办法。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时刻铭记当今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当珍惜时间,努力锻炼自己,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品质,用坚定不移的信心和顽强无畏的勇气去解决困难,取得胜利。840

这些是我看完《秋之白华》这部电影后想到的一些东西。《秋之白华》不只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它既充满着革命的气息,红色的味道,又充满着烂漫主义,儿女情长。它是爱情花衣包装下的革命史诗,是枪炮与玫瑰的浪漫结合。

下载白气球观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气球观后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国周精神观后感

    1 七星公司开拓四队班长白国周是集团公司在积极应对危机,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涌现出的又一个先进典型。在他身上,既传承了煤矿工人特......

    白国周事迹观后感

    《金牌班长》观后感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工作中一定要按章操作,杜绝三违。当影片主人工白国雄和员工郭言礼争吵是按章操作重要还是工作经验重要......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秋白之华,秋之白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看完这部电影后,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 海里回旋。虽说《秋之白华》是一部红色电影,在我看来,这是以革命为背景的爱情片。......

    秋之白华观后感

    观《秋之白华》有感在看《秋之白华》之前,曾在历史书上对瞿秋白的生平有点了解。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政治理论著作达300多万字,哺育,启迪了一代一代的中国先进......

    秋之白华观后感

    盘扣下的唯美爱情 —————10日语 鲁莹 我依稀记得,之华与秋白最后分别之时,之华用手细细地摸着一颗盘扣,渴望着那扣子就是她自己一样,紧随着秋白离去。而正是这颗她亲手挑选,......

    《秋之白华》观后感。

    观《秋之白华》有感 秋之白华,秋白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年轻的杨之华抱着一颗革命的心离开了丈夫与孩子,只身来到了上海,在上海大学读社会学。在大学读书的日子里,她深深的......

    秋之白华观后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看秋之白华前就对瞿秋白的生平有些了解,但更多地了解是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不曾想他的生命中还有这样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秋之白华》是2011年上映......

    白夜行观后感(五篇模版)

    白夜行观后感最近有点暗黑系数爆棚,除了看到了《东京食尸鬼》这种重口味的动画片,继续去寻找找能够刺激这种需要理性去思考对错,去挣扎的主题思想,那么无意中看到了东野奎吾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