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9:2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一篇: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具有正常协调的知、情、意、行,善于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智力、劳动技能及审美能力等全面正常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心理素质的主要追求目标。维护和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就是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对于青少年学生本人来说,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在于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学会自我保健方法,形成健全的个性,积极地塑造自我。社会适应能力强,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现就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浅谈几点措施:

一、积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克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带来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素质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因材施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丰富学校生活,使每个人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另外,改进教学方式,更多地让学生享受到成功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让轻松、欢乐的心情取代压抑、痛楚、沮丧。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协调,利用家庭力量和社会力量,控制社会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保障其健康、顺利地成长。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只有确立科学世界观的人,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具有社会理想;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具有明确的人生目的,豁达大度,经受得住各种挫折的考验;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研究表明,自我认识与本身的实践情况愈接近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自我防卫行为愈少,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个体自我接受的态度与防卫行为适应也有密切联系。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其自我接受的态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提高其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水平,使学生既不低估自身的能力,又不盲目夸大自身的能力。其次,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过高,学生即使付出努力也难以达到,容易产生挫折感;而抱负水平过低,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抱负水平及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

四、培养学生的情绪、情感

良好的情绪是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产生积极的情境,增加青少年积极的情绪体验。关心、爱护青少年,对他们施以爱的教育。同时,我又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活动和交往的机会,例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了“我为十三岁做准备”,开设了“道德法庭”审判,“中国未来研讨会”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样既有助于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又可减少学生生活造成的神经系统的过分紧张,使各种消极情绪失去滋生的内部条件。增进了身心健康,促进了个性全面发展。另外,帮助青少年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会宣泄,尽量减轻心理压力,避免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

五、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父母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青少年轻松愉快,充满信心;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使青少年孤独寂寞、心境郁闷。在工作中,我选择恰当的时机,教育学生带人要真诚、宽容、向学生传授人际关系交往的技能与准则。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树立良好的班风,为他们创造愉快和谐的交往环境,及时发现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排除交往障碍,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篇: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体而言,包括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健康的人格、社交的能力、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生活中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压力会引起人身体中应激水平的增加,影响身体健康。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压力,变害为利。

★适当宣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要继续保持身心健康,要从改变认知、参与社会交往、重视体育锻炼、张弛有度、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入手。

保持心理健康的几大途径,受到挫折的时候要进行自我调整。要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如果有烦恼我们要尽快地应对。

1.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学习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学,不断尝试新方法,享受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在学习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 2.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3.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经常帮助别人,就是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心境中

4.善待别人,心胸大度。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尤其是被人误解的时候,要亮出高姿态,待对方晓知真相后更会佩服你,这样宽容,关心别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

5.要有广泛的爱好。比如收藏、体育、旅游、音乐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间的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在偶遇心境不佳时,这种兴趣活动也能起到化解作用。6.保持一颗童心。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后,随年岁的增长,有人便产生了“看破红尘“的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颗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不论对知识更新,还是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7.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严肃、正式的场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说话时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融洽关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阵会心的笑声中,大家心情特别好。

8.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第三篇:怎样使青少年心理健康 谈心理健康的标准

怎样使青少年心理健康 谈心理健康的标准

什么叫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一、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

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一般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对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目的,并完成目的的能力;成功的行为;顺利改变行为的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生殖性欲(获得性感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感觉。

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

4.智慧能力

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智;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

6.创造性

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

7.自主性

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

8.完全成熟

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利用;具备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

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

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自由和自决感;摆脱了自卑感;幸福感。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实;清廉正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下七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说明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境下,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

4.人格统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和形成一个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6.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应及时调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春期叛逆与亲子关系

摘要: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以其鲜明的生理和心理剧变为标志,有别于其他生长阶段。随着身体上生理方面的迅速生长乃至第二性征的发育,青少年在心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心理变化是变得叛逆,这也是为大家所熟悉的,主要表现为对成人权威的挑战,即对家长和老师产生质疑。这一时期的亲子关系如何呢?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心理的急剧变化从而把孩子引导向好的方面呢?我的文章主要围绕着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以及家长如何处理这一时期的亲子关系来阐述。

关键字:青春期叛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和儿童时期相比,由原来的服从、顺从和绝对的信任转变为拒绝服从、顺从和怀疑质疑。每一个理性的成人都应该为这种转变而愉悦,因为正是这种对权威的挑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过遗憾的是,不在少数的成人却为此恼火、伤心,甚至感觉到绝望。

我现在在辅导一名初中二年级的男生学习语文,在与他的相处过程中,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具有强烈的叛逆特点,尤其是他和他父母接触时,其叛逆的特点表现的更为显著。作为初二基础班的一名学生,他的成绩相对较差,基础不好,所以他的父母想多给他补补课,希望他有提高,可是这一行为却没有提前和他沟通好协商好,这个孩子是在父母的生生逼迫下去参加补习班的。据孩子自己说,他在这些补习班上什么也没学到,无非就是混时间罢了。而且,父母的这种不经过他同意就擅自决定安排他的时间的行为,引起了他的强烈不满,每次补习结束后他回家都不愿搭理父母,父母问他学习情况也不吭声,以沉默的方式应付父母。

更让他的家长头疼的还不只是学习问题,现在这个男生因为和他的妈妈发生过几次大的口角冲突,已经出现了离家出走的状况。在他离家出走时,他和一些他认为很仗义的社会青年混迹在一起,参与打架斗殴,并被学校给予留校勘察处分。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一旦这个孩子由于身边的“哥们”的怂恿沾染上坏的社会习气如抽烟、喝酒甚至吸食毒品等,他的一生就基本有了污点。

作为他的家教老师,我总是想从思想上来纠正他对其父母的错误看法。每次上课时我都会提前半小时去,主要是想和他多聊聊,用一种很平和的、朋友式的关系来交流,我能感觉到他很喜欢向我倾诉他的内心苦闷。通过和他交流,我知道这个孩子其实明白他的父母对他的要求是对的,也理解父母的苦心,但他还是选择和父母以对抗的姿态相处。我问过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是因为他父母并不尊重他,跟他交流很少,而且通常是争吵不断,很少能平心静气地探讨一个问题。

和这个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里,我能感受的到他和父母之间那种深深的隔阂感,这种可怕的交流障碍正是阻隔两代人心灵距离的罪魁祸首。我认为他们两代人所要面对的其实并非只有孩子青春期的躁动和叛逆,还有母亲的更年期不安,当孩子的青春期遭遇母亲的更年期,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交流,他们的战火是必然燃起的。如果孩子的父母能真正地坐下来好好和孩子谈谈心,而不是对孩子大吼大叫,也许会收到更良好的教育成果。对于那些因为和青春期的孩子无法相处而烦恼的家长,我给予以下三个建议:

一、认真倾听,认真解答问题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无大事,尤其是辛苦忙碌一天回到家里,对孩子与学习无关的倾诉并无热情和耐心,或者敷衍了事,或者直接打断,以“今天考试没?几分啊?最高分多少?”取而代之。在家长看来,孩子的学习最重要,时间宝贵当然挑要紧的来问。问完话,吃完饭,孩子就得赶紧写作业去了。所以许多家长除了学习,对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几乎都不了解。曾经有个学生向我诉苦,因为胖,她在学校里被同学排斥,她心情很不好也影响到了学习。一次考试没有考好,父亲对她劈头盖脸一通责骂,她委屈地解释其中的原因,可

是却被父亲粗暴地打断了,并且说:“考不好,还要为自己开脱,你要不要脸。”我给予她安慰和鼓励,称赞她是勇敢的好孩子,告诉她与同学相处的一些技巧,事后也与家长取得了联系,进行了沟通。当她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的时候,学习上的问题也相应得到了解决。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认真倾听孩子的烦恼是多么的重要。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因为人际交往问题前来求助的占到80%以上,除了被排斥、孤立,还有早恋、暴力、交往恐惧等。作为孩子重要他人的父母,能够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十分重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正是认真倾听孩子的语言,认真解答他的问题。

二、尊重隐私,尊重他的朋友

不可否认,还是有家长会固执地认为孩子是他的私有财产,孩子的身体包括他的心灵,全部属于那个赐予他生命的人。青春期会出现的另一个让家长头脑发胀的现象就是所谓的早恋。尽管很多心理学家早已经大声地声明,青春期对异性发生兴趣,产生好感是可喜可贺的成熟的起步,但是仍然有不少家长把青春期异性交往当成洪水猛兽。孩子不能和父母讲,就背着他们偷偷交往,因为缺少引导,反而出现了更多的青春期性行为,因为缺少性知识,相应的少女堕胎事件也在增加。当事件曝光后,家长又将矛头指向自己孩子的朋友,认为他们的错误诱导是孩子变坏的根源。他们用种种方法,将自己的孩子孤立起来,接送上下学、没收手机、监听或拒接电话等,结果却使孩子愈发叛逆,甚至逃离家庭。

颖是一个品学皆优的高中女生,外型靓丽,很得男生爱慕,但她却和一个外貌平平、劣迹斑斑的男生走得最近。颖的父亲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并且严厉地教训了自己的女儿,说小小年纪不该早恋,而且还是跟这么一个人渣,简直不知羞耻。女儿委屈地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只是想帮助这位男生,并不如父亲所说的那样。父亲固执地认为这是女儿的借口,看到一向优秀的女儿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他早已气得发疯。两人的争执不断升级,最后,颖真的和这个男生走在了一起。事后她说:“既然他不相信我,那我就把它变成真的。”每一个人,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特性,我们应该学习尊重这种特性,必须看到,他们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独特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人。颖是善良的,不幸的是,她的美好的愿望被错误地理解了,这无疑严重伤害到她的尊严。父亲在这一事件中的不理智行为最终导致了颖的“恋爱”,也粉碎了颖助人的美好愿望。

三、建立平等、相互信任的新家庭关系

父母绝对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婴幼儿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决定了以父母为主要管理者的家庭关系。当青春期悄悄到来的时候,一些父母可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家庭关系,并没有意识到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家庭关系来适应孩子的成长。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

哲的父亲是一个能干的生意人,平时工作虽然忙,却一直没有疏忽对孩子的管教。他对哲很严厉,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哲都必须严格遵守父亲的规定,做不到就得接受处罚。哲一直很听话,八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哲在学校遭遇到不良学生的敲诈勒索,因为软弱和害怕,他不敢对任何人说起这件事。哲用学校买学习材料的借口不断向父母要钱,终于引起了父亲的怀疑。在证实这一切是谎言之后,哲的父亲惩罚了哲,而哲的辩解被认为是另一个谎言而受到更重的责罚。学校的压力和父亲的冤枉让哲看不到希望,他选择了自杀。当这个可怕的悲剧发生之后,哲的父亲痛不欲生,他恨自己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但一切已经太迟了。哲的悲剧在于父亲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成长的环境,他的严格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哲自我成长的机会,他无法处理复杂的社会事件,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得到支持,因为他在家庭关系中始终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哲父亲的武断、粗暴、不信任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父母必须明白的是,当孩子步入青春期,这种平等、相互信任的家庭关系就变得尤为重

要。因为孩子要从单纯的家庭关系中走出来,面对更多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在家庭的支持中学习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事件,而这一切都基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相处、互相信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斯滕伯格在他的著作《青春期》前言中这样写道:我要举一个又一个的例子,来证明骚动不安并不是大多数青少年会遇到的问题,来证明大多数青少年可以和他们的父母有比较好的关系,以及证明青春期并不必然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期,诸如此类。诚然,只要科学地看待青春期,了解所谓“叛逆” 背后的真相,找到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的正确途径,青春期着实是值得期待的一段美好时光。

第五篇: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艺术。著名心理健康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博士总结出十一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可供朋友们参考: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忧闷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填平。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很多难题时,宜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以免紧张、焦躁,心理压力过大。

(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强求别人一定都按你的想法去办事,能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过的机会。

(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10)自己多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观望阶段。

(11)制订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养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盼头。

此外,还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以增加自己的情趣与活力,使生活充实,富有情趣。平常的心理,健康的心身,知足的心态,舒畅的心情。

.心理健康标准

从出生到成年,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天赋。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包括智力、技能、气质和性格特质等)成长滞后于他的发展年龄,那便是异常甚至精神障碍。家庭教养和各种环境条件往往是成长受阻的原因。早熟也可以是一种心理卫生问题,因为早熟照例只涉及一个人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这就导致整个心理内在的失衡,导致当事人出现心理冲突、困惑或社会适应困难。

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心理健康的这项标准:(1)动机过程马斯洛假设,每个人都有若干种基本需要,如安全、归属、爱、被重视和自尊,满足这些需要的动机叫做缺乏性动机,不满足便会出现精神障碍,如神经症、人格障碍、分离性障碍等。但是,满足了这些需要虽可免于上述精神障碍,却并不算达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特征之一是自我实现,即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人的潜力。这种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也叫做丰富性需要。此时,单纯追求快乐和减轻紧张不安,不足以解释这种人的行为,他们辛勤地工作,往往要体验更强烈持久的紧张,甚至要冒巨大的危险。然而,正是这样的人生历程,使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G.Allport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个人潜能的发挥为了长远的常常是达不到的目标,而牺牲享乐,保持紧张。长远的目标、社会价值以及诸多利益之综合性体系等,都给发挥个人潜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2)投身于生活中G.Allport提到,自我的扩张是成熟的一个属性,这种人忘我地工作、思考、娱乐以及对别人的忠诚,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

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对来自别人的刺激(不论是成功的行为还是苦难中的呼救)都有能力报之以热情的、全力以赴的反应。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心情愉快。情绪不佳,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易诱发许多疾病。因此,要心胸开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合理用脑。常读书看报,勤思考,不但会解除烦恼,还可使脑力活动旺盛,推迟脑细胞的退化。

正确对待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如发现患有某种疾病,应及时治疗,切勿紧张,疑虑,更不要恐惧,悲观,失望。

家庭和睦。少固执已见,多尊重对方,不要唠叨没完,家庭气氛和谐,关系融洽,生活才会幸福美满,从而促使心理健康。

开拓兴趣。要培养兴趣,要有爱好,特别是离退休在家的人,不无所事事,可以绘画,书法音乐,下棋等。

合理饮食。多吃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食盐

充足睡眠。一旦疲劳过度,生理机能就恢复较慢,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与人交往。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宽容友善,助人为乐,1、豁达法:应有宽阔的心胸,豁达大度,遇事从不斤斤计较。平时做到性格开朗、合群、坦诚、少私心,知足常乐、笑口常开,这样就很少会有愁闷烦恼。

2、松驰法:具体做法是:被人激怒后或十分烦恼时,迅速离开现场,作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驰训练,甚至可做气功放松训练,以意导气,逐渐入境,使全身放松,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3、节怒法:主要靠高度的理智来克制怒气暴发,可在心中默默背诵名言“忍得一肚之气,能解百愁之忧”、“将相和、万事休”、“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万一节制不住怒气,则应迅速脱离现场,在亲人面前宣泄一番,倾诉不平后尽快地将心静下来。

4、平心法: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不为名利、金钱、权势、色情所困扰,看轻身外之物,同时又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5、自脱法: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培养生活的乐趣。做到劳逸结合,在工作学习之余,应常到公园游玩或赴郊外散步,欣赏乡野风光,体验大自然美景。

6、心闲法:通过闲心、闲意、亲情等意境,来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心理障碍。

下载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90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丛中教授所讲,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疑虑、反复检查、怕脏,这属于以下哪种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 A.强迫 B.失眠......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丛中 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 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高二22班姜珊 为全面了解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掌握青少年中存在的突出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青少年心......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特征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特征 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和成熟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赖于良好环境的熏陶与引导,更需要各级学校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