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叫中心思想,它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文章的主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仅能使我们透彻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一、内容分析法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许多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点出来的,而是需要读者通过文章所记叙的具体的人或事去体会,去理解,进而概括出来的。所以,归纳这一类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二、题目入手法
抓住文章的题目,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些文章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的题目,我们通常称之为“题眼”,对“题眼(题目)”加以扩展或者结合文章的内容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就能概括文章的主题。
三、重点段提取法
抓住重点段,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把与主题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进行详细的描写,所以,文章的重点段是最能体现主题的部分。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可以抓住重点段进行认真的分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被体会出来。
四、中心句提炼法
分析中心句,总结文章的思想感情。中心句就是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在阅读文章时,只要紧紧地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了。
五、感悟抒情议论法
感悟议论和抒情的部分,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些文章在记叙文中穿插着议论和抒情,这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往往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阅读时,要重点体会和感悟这些句子,从中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概括思想感情的几种形式:
(1)写人: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2)写事: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3)写景:本文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4)童话、寓言: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第二篇:概括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概括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做此类型的题目必须先弄明白这类诗歌的题材(题材就是内容,素材和题材不一样,素材是我们大脑中的所有的材料,而题材是我们已经选择的在我们文章中的材料)同义词语:立意=思想情感=中心=主题=主旨=思想内容=题材
出题方式:1,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或情绪 3.本诗写了什么内容?
A:送别诗
送别意象:霸陵 灞陵(古长安城东)长亭(10里一长亭)短亭(5里一短亭)南浦 《折杨柳曲》 杨柳
此类诗主要是抒写离情别恨,还有别后的相思。要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此外,还要表达是劝勉和鼓励的情感。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等。B:边塞诗,意象:北风 白茅草 雪花 海风 大漠 长河 孤城 玉门关
主要写边塞的风光和战士们的生活。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诗歌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一,对于边塞风光的赞美和感叹大漠的荒凉。大,壮美。二,战士们的生活是凄苦的。C:战争诗:
与战争有关的意象是一定会有的边塞之景,天狼 武器 铠甲 狼烟 烽燧烽火 烽烟 戍角 吴钩等
战争诗表达两种情:一是表达英勇作战,保家为国,希望建功立业的战士形象。二是表达对战争的厌恶。表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过安定的生活。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希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歌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D:山水田园诗:山水诗的意象,比如山,泉水,月,炊烟,渡口。田园意象: 房前屋后的景,柳树,鸡狗。表达情感:表达诗人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对社会和平安定的一种向往,描写田园恬淡闲适静美的风光,表达对官场黑暗的厌恶。以谢灵运,陶渊明,王维为代表。
E:闺怨诗:本诗的意象是西楼 西窗 西厢 西阁 小楼 大雁 雁字 马蹄 千帆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表达的是孤独落寞伤感。孤独或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
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李清照的前期词基本都是闺怨。
例子: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F:宫怨诗 红叶 团扇
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妃的怨恨和孤独。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待昭阳日影来
G:羁旅行役诗(思乡诗):意象:鸿雁 鲤鱼 尺素 青鸟 杨柳 杜鹃 羁旅行役诗则主要是抒发漂泊在外的人客居愁思的情感,思念故乡的情感,客居他乡的惆怅,指乡愁。还指代漂泊异乡的痛苦和旅途漂泊之苦。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H:咏怀诗:包括两种,一种是咏物抒怀,一种是咏古抒怀。
H1咏物抒怀诗又叫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观点和态度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H2咏古抒怀又叫怀古诗或咏古诗,咏古意象:六朝,乌鸦 燕子 黍离 后庭花 南朝遗曲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表达由盛而衰的伤感和人事的沧桑。“咏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是咏古诗。二,表达借古讽今,如《六国论》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咏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H:咏史诗与咏古诗是不同的,咏古诗是必须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就秦末**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I:登临诗:古人登高望远,抒发怀抱。希望建功立业。王之涣 《登鹳雀楼》古人登高望远,思远,思为远方的朝廷和皇帝效力。
伤春悲秋
--------两种同学们很隔膜的诗
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殊情感所决定的。大多数学生已经不能理解古人的伤春悲秋之情了,他们看见春天就是欣欣向荣的,看见秋天就是收获的季节。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都有这样的情绪,当落花满地的时候,当秋叶瑟瑟的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丝伤感,只不过这个伤感瞬间就被我们生活的美好时代所取代,古代的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而且那个时代当官大多是举荐制和世袭制。因而中国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一,解决概念
伤春诗:人类永恒的情感,生命是短暂的,人们总是为生命的老去而伤感,看到美好事物的消逝,就想到红颜的一天天衰老。过去春日施刑,不顺天时,故谓之伤春,因而伤感。做诗歌的时候大家要知道的一点思路就是内容决定情感。那么首先就要界定这个是一首什么内容的诗歌。二,意象界定:
伤春意象常见的有落花 残花 落红 飞花(杨花)飞絮(柳絮)东风 春雨 流水 夕阳 燕子 芳草 杜鹃 古人云:絮飞花落每易伤春 三,伤春所表达的情感:
1,恋花惜时,慨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的无奈之情 美人迟暮,英雄迟暮 晏殊〈〈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作者在此写出了自己对花落的伤感,对光阴的珍惜。小的时候就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即为伤春词
2,伤春要表达忧愤幽思及爱国情怀。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片伤春下片咏怀,词人借伤春怨春联系身世,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来表达爱国忧思的情怀。3,抒发离愁归思之情。
点绛唇·寂寞深闺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例子试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悲秋:
解决概念:
落叶知秋,古人在秋风起时,落叶纷飞,心中无限悲凉伤感,尤其男士在30岁以后依然不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见落叶纷飞,又是一年,而无限伤感。意象解读
悲秋常见的意象:
北风 西风 秋风 梧桐 夜雨 秋雨 秋蝉 寒鸦 枯藤 秋叶 落叶 秋霜 秋草 白茅 菊花酒 归雁 秋月 三,悲秋要表达的情感:
1,30岁以后不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人。悲叹英雄迟暮,人生短暂。
秋天万物凋零,容易引起那些经历了种种生活艰难或已经年老的诗人内心的共鸣。“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刘彻《秋风辞》)宋玉的〈〈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兮而变衰 2,客居他乡的惆怅,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更容易引人伤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说这是游子的共同心声。杜甫《登高》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做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3,征人的悲秋之情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征人厌恶战争,痛苦的情绪,思念故乡的亲人。
王昌龄《边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萧瑟秋风正合征人愁苦心境。这首征人悲秋的诗词,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又不失军人所特有的英雄豪迈。
例子试析: 秋风吹白茅 秋风吹白波 秋雨鸣败荷平明三十里 迁客感秋多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第三篇: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说课稿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阅读复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节课我将从目标的叙写,评价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预设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基于课程标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阅读的要求是: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二、基于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章,体会、归纳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本节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为复习内容,目的在于梳理阅读知识重难点,明确做题方法,达到灵活运用。
三、基于学生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也有着相应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只是学生在归纳整理的环节做得还不够到位,对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灵活。
因此复习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课堂上集中交流,归纳整理,最后再综合运用。
四、基于课程纲要
根据: 六年级《整理和复习》课程纲要 【课程特质】
通过总体的整理和复习,把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提纲携领地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概括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预定目标。【评价等级】
A、能在自主复习中梳理复习过程,从中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并能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
B、能完成对复习过程的梳理,基本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能较好地将方法运用到练习实践中。
五、基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复习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评价内容标准】
1、能正确总结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通过交流、练习,发现、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水平要求】
A
1.能准确、熟练的总结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通过交流、练习,运用规范的语言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B
1.能说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2.能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总结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六、根据以上五项思考,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目标一:通过归纳整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形成知识的体系。重点
目标二:通过交流、练习,能灵活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难点
七、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整理归纳,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任务二:通过小组交流,自主训练,将总结出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
八、评价标准
任务一——能准确、熟练的总结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任务二——能灵活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复习效率。
九、评价方法 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纸笔性评价:
运用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掌握情况。
十、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结合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要求,检查学生具备的能力。
2、揭示课题。
设计理念: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使学生尽快的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二)归纳梳理,一展身手。
1、自主回忆老师教过的、自己经常运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整理方法,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3、提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小组合作概括主要内容以及体会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再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从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方法上,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并结合着课内外练习快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步骤。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集思广益)
1、出示课外阅读,自主学习后概括主要内容及体会思想感情。
2、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此目的通过课外阅读的练习,熟练掌握及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步骤。
(四)总结学法,提升能力
1、畅谈收获,明确方法。
2、细心观察,举一反三。
设计理念: 此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明白复习中只要处处留心观察,就会有所收获,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十一、作业设计
请在综合复习的几篇文章中选择3篇文章,说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们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设计理念:作业设计即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进一步训练孩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更激发孩子做阅读题的兴趣。
十二、板书设计
课题扩充 段意合并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素串连 句子摘录
方法多样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分析主要内容
灵活运用
抓住重点词句
分析题目
设计理念: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四篇:小学语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四.将设计的问题串起来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人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准确、全面。当然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与平时的教学工作,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教学,不断地探索,创新。
第五篇:小学语文六年级复习课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六年级复习课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复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加以总结,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系统化知识。从中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表述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并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复习重点:
将平时所学的方法加以总结,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系统化知识。复习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教法学法:
回忆交流、讨论理解、引导点拨、练习强化 复习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回忆方法,复习理解。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章的基本要求。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篇《读写例话》,谁还记得其中介绍的两种方法?(生回答,师板书)
2、我们究竟该抓住文章的什么去读,去想呢?师生讨论、交流。(师适时板书:重点词句、重点段落、文章题目)
三、复习理解:抓住文章的什么去读,去想
1、翻看目录,看看这两学期,哪些文章曾经深深地打动了你,将课号圈出来。
2、请同学们看学习卡,在回忆的基础上填写。
3、全班交流:抓重点词句来体会的文章有哪些?抓重点段落体会的文章有哪些?抓题目来体会的文章有哪些?
四、复习理解:抓住这些内容,怎样去读,去想
1、翻到最打动自己的文章,找到最打动自己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同桌交流:你体会到了文章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题目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预设: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等)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复习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题目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五、练习强化,迁移提升。(注意进行指导性的点拨、评价)
1、请翻到《难忘的一课》
2、口头提示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思考:你体会到了文章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具体内容体会到的?
3、学生阅读,老师巡回指导。
六、展示阅读成果,检查复习效果。
七、总结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理解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些常见的、具体的方法,并进行了运用。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方法。学习也不例外。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因此,我们要注意对方法进行总结。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再举一反三,进行灵活的运用,我们才能学得更加轻松、快乐。板书:
体会文 章 的 思 想 感 情 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重点词句
读文章想画面
重点段落
联系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