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语文《沁园春》学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通知课文,积累生字、词、成语。
3、反复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情景设置
“沁园春”这个词牌都分上下两阕,每阕的句数、字数都有规定,所谓“词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从《沁园春·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会给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自主学习:
1、简介词的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这种文学样式兴起于(),形成于(),盛行于(),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
每首词都遵循一种格式,叫()。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例如:水调歌头、卜算子、天净沙、念奴娇、菩萨蛮、破阵子……。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一首词可以没有标题,但一定要有词牌。别称: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称()()()分类:词按其篇幅的长短,可以跟分为()()()三种。
按其风格的不同,分为()和()两种,宋代苏轼和柳永分别是这两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长沙”是()。
2、听录音,整体感知,积累字词 疏通文意
舸()寥廓()峥嵘()遒()遏()沁()侣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 挥斥方遒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中流击水
3、反复诵读,抓关键词,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1、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
根据关键词,用四字概括这首词描绘的四幅画面: 例:立(独立寒秋图)
(图)(图)(图)
2、赏析“独立寒秋图”,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语序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学习目标:
1、感受青年时代毛泽东高远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本文的主旨 情景创设
如果拍一部反映青年毛泽东的故事的电影,以本词中哪个词或句子命名最好,为什么?
热播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大家齐读《恰同学少年》片尾曲:
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名和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感受伟人青年时期的的豪情壮志。
合作探究
1、词的上阕提出了什么问题?下阕是如何回答的?(结合背景)
2、“同学少年”他们是怎样的一群年轻人
3、总结本词的主旨
4、课外积累毛泽东诗词名句 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名言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和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谦虚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最自信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最有凝聚力的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最清醒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最具奥运精神的一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最象长辈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有煽动性的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最激励人克服困难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最伤感的一句话: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最悲壮的一句话: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最写意的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
最有主人翁意识的一句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最畅快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最潇洒的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第二篇:沁园春雪学案
目标导学案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 :备案时间: 2014年5月26日互评结果:(优秀合格不合格)互评签字:编号:(学生版)
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4学生再读两遍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作。
批阅等次:时间:次数:
《沁园春·雪》(一课时)动。
4.自读本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解释。分()娆()逊()数()汗()沁()莽()骚()裹()惟馀: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北国: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文采: 一代天骄: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今朝:
【探究】
【基础积累】
Ⅰ.教材助读 1.题解: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的题目。
2.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3.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
I.合作探究
1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2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3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当堂训练】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第三篇:《沁园春•长沙》学案
课题:《沁园春·长沙》
备课人:高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把握词中的意象,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
预习资料
学生自学指导:
查找毛泽东及词的相关资料,掌握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并填空。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笔名______,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作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其他已公开发表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文体知识:
词,兴于______,流行于______,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诗余”。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_____(58字以内)、______(58到90字)、______(91字以上)。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________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多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新课导入
一、学一学:(我非常聪明)
1、字音字形
沁()园春百舸()怅寥廓()
携()来百侣()峥嵘()方遒()
浪遏()飞舟
2、多音辨析
曾经______
中心______
数字______
曾祖父______
中毒______
数典忘祖______
数见不鲜______
3、相似辨形
沁______舸______寥______
泌______
坷______
廖______
漫______
遏______
惆______
谩______
竭______
稠______
词语集释
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议一议:(我潜力无穷)
1、学习词的前三句
a、疏通大意
b、调整词序
c、初步感受词人形象
2、赏析写景句讨论:
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a、意象:
b、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c、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d、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e、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3、学习直接抒发作者豪迈情感的句子.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a、大意是:
b、想到了?
二、讲一讲:(我特别自信)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讲解下阕的几个问题: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b、“峥嵘岁月稠”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三、练一练:(我定会成功)
1、赏析最后三句
第三课时
一、诵读文本,理清思路
1、根据节奏提示,齐读。
2、学生个别朗读,看谁读的好
3、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上阕:
下阕: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阔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国家命运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的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这首词一扫过去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对壮丽河山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词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表现出了词人强烈的革命精神。
图解课文
立
--
独立寒秋图:交待______、______、______
远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态
看
--
湘江秋景图近观______________
万类霜天
______________
竞自由
景中寓情
仰视
______________
____态
情中显志
俯瞰
______________
问
_____________
峥嵘岁月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旧言志
中流击水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收获:
本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请找出词中表现力强的词语,并赏析。
2、背诵全词。
课堂检测:
1、积累名句。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 会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6)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雪》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
B、按照词的风格,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永、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
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为词牌,“长沙”为词题。
D、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不再讲究格律,比较自由。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4、下面诗句重读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粪土当年万户侯
5、下列句子不是具体描写深秋景物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C、漫江碧透 D、万类霜天竞自由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B、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C、上阕一个“看”字引领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的各种景色。
第四篇:沁园春 雪 学案
《沁园春 雪》预习学案
一:明确目标,学法点拨
1:口诵心悟全词,感知内容;
2:凝神细听范读,领会感情;
3:赏读关键字词,品析语言;
4:解读作者背景,掌握灵魂。
二、基础落实
1.给划线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素裹妖娆稍逊分外 成吉思汗数 折腰风骚还看今朝
2.理解词义
莽莽:无边无际,白茫茫的一片
大河:指黄河
须:等到
红装素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
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折腰:倾倒,称颂赞美之意
风骚:指文学才华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3.识别黑体字字形
惟余莽莽原驰蜡象须晴日
红装素裹竞折腰俱往矣
分外妖娆如此多娇一代天骄
三、朗读思考:1.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词的上阕与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读上阕,学会写景
我认为(某字,某词或某句)写得好,它运用手法(修辞,动静,虚实,情景,点面,感官,色彩等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描绘了 抒发了的美景/画面/感情
4、解读下阕,由上阕咏雪转入下阕论史的过渡句是哪两句?
5、诗人是如何评价历代帝王的(抓住“惜”“稍逊”“略输” “只识”字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6、读毛泽东诗词,领悟伟人气吞山河,气势磅礴的风格。
第五篇:沁园春 长沙 学案
宿羊山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教学案《沁园春·长沙》
高一语文组刘进喜2008.09.2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充分理解“披文——及物——物我合一”。
2.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
提高自己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3、掌握鉴赏诗词方法,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二、认识和了解作者
作者作品特点:。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1.背诵《沁园春·雪》,并能默写全词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
2.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五、课堂练习
六、小结、作业
【我的思考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