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十真
《人生十真》1真情义:贵时不浓,贱时不淡;2真诚信:大事不疏,小事不忽;3真厚重:顺时不骄,逆时不妄;4真正直:升时不狂,降时不卑;5真涵养:表面不急,心里不缓;6真善良:富时不敛,穷时不抠;7真幸福:节日不喜,平时无忧;8真祝愿:言语不华,意味不浅;9 真情意:平时不往,需时 不推;10真坚强:遇恶不却,遇善不慷。
人生在坚守,在等待,在修己;坚守正道,矢志不移,等待机缘,把握瞬间,修养蓄积,顺应势局;佛可养心,道可静心,儒可正心,天行健,合则成。
【心语】 我们最孤独的,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找不到去时的路; 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珍爱的人与物,而是在灵魂深处少了一方宁静的空间,让自己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的精神; 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怜悯或关怀,而是一种顽强不屈的自助。你若不爱自己,没谁可以帮你。
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正放下了才能得到;2.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的时候,才会无所不有;3.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4.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5.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致安!
【智和慧,其实是两个词】急中生智,定静生慧。智是一种能力,慧是一种境界;智是在做加法,慧是在做减法;智是知道如何进,慧是懂得怎么退;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拿得起是本事,放得下才是自在。
幸福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是用来比较的,而是用来感受的。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它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一个享受当下的过程。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恩关爱自己的每一个人,幸福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记住:我们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而不是“比别人幸福”!1).世上分两种人,一种是做事的人,一种是做戏的人.做戏本身并不可恨,可恨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当作做事的人.)2).好多人读着鲁迅,却做着鲁迅笔下的人.)3).一个国家,只有它的文化和历史都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4).世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哲人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
胸怀是委屈撑出来的、烦恼是自己想出来的、痛苦是与人比出来的、疾病是不良习惯造出来的、心态是经历炼出来的、快乐是知足养出来的、健康是步行走出来的。)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解脱才更自在,放下自然轻松。
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流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又水性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因为他们明白,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幸福不是一种物理状态,也不是一种生理状态,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幸福是和他人比较后的一种感觉。我们幸福,是因为他人比我们不幸;我们不幸,是因为别人比我们幸福。有不幸才有幸福,有幸福才有不幸,所以不可能人人都幸福,正如同不可能人人都不幸。
佛心禅语
1、凡事皆有因果。
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
5、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6、刹那便是永恒。
7、欲海无边。
8、一切皆为虚幻。吉祥如意!人生难得四境界:)一是痛而不言。话妙在说与不说之间。无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二是笑而不语。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时胜过千军万马;)三是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炼,痴迷和失态都会伤及自身;)四是惊而不乱。宠辱很难不惊,心惊则心动,心动而盲动。动中有静惊而不乱更具坚定刚毅。
【人生六组三幸事】 少年有梦,青年逐梦,壮年圆梦!少年得识,中年得志,老年得子!出生时有父母,奋斗时有贵人,成功时有朋友!小时候爸妈不简单,成年后自己不简单,老来时孩子不简单!自然醒,饭后酣,新婚头三天!闭门阅好书,开门迎嘉宾,出门游山水!
网上雷语:
1、你不是VIP,甚至不是IP,你丫只是一个P。
2、你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屎了;
3、你复杂的五官,掩饰不了你简单的智商;
4、如果我的人生是一部电影,你就是弹出来的一个广告。
5、你以为是多余的,其实吧...你还真是多余的。
6、一时兴起拿你的照片做了电脑桌面,TMD居然中了电脑病毒!
自高自大时,要追寻失败的记忆。纵情得意时,要记得挨饿的日子。洋洋得意时,要想想竞争对手。沾沾自喜时,不要忘了忍辱的时刻。自以为是时,看看能否让步驻步。腰缠万贯时,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骄傲自满时,要想自己怯懦的时候。不可一世时,抬头仰望群星。
禅语可品)问禅师:师父,怎样才能控制情绪,遇事不生气呢?)禅师:深信因果,则不生迷惑,一切恩怨皆因果所致,无迷则无嗔。生气,就好像自己喝毒药而指望别人痛苦。
贪小利终难大贵, 常吃亏久必厚报.2 言语多反复者常欺诈,忘恩念小过者无大成.3 热情过度者必有名堂, 严肃有余者勿敞心扉.4 开口说大义,临大难必变节;逢人称兄弟,即深交也平常.5 谦为美德,过谦有诈;默为懿行,过默藏奸.6 揽功而推过者, 不可同谋共事。
有五个人改变了中国:第一个是孔子,他说一切都是仁爱;第二个是老子,他说一切都是道德;第三个是庄子,他说一切都是逍遥;第四个是孙中山,他说一切都要大同;第五个是邓小平,他说一切都要改革
1、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内心开始的。
2、含泪播种的人一定含笑收获。
3、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4、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5、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6、昨晚多几分准备,今天少几小时麻烦。
7、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新哲语 1.人的一生离不开朋友。你在位时,朋友多,但真情少;你不在位时,朋友少,但真情多。2.我们能活着就是因为会呼吸,呼是为了出一口气,吸是为了争一口气。3.人生真正的价值,不是看你爬了多高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你帮助了多少人,成就了他人多少梦想。4.伟人改变环境,能人利用环境,凡人适应环境,庸人埋怨环境;5.做领导的,不让部下累,显得没水平;做老板的,不让员工累,觉得心不安。6.无形的命运之手神秘地洗牌。能否抓到一手好牌看运气,怎么出牌看技艺,打好一手烂牌则需要智慧和定力
第二篇:人生十讲
1
对于人性的真实与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
这只是提醒我们,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因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我想,一个好的人文教育,还是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吧。
冰激凌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激凌,几十年来门前总是大牌长龙。但他永远不会像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激凌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2
为什么美感都要走向悲壮的刑场?有没有可能让美感走向花朵?走向一篇茂盛的森林?
一个好的文化范本,一定要有正面跟反面的思考,才是启蒙。就像那位学生问得:“可不可以不死?”当“可以死”“可以不死”是成立的时候,思考才会有平衡。
譬如后来编入过问课外教材的《与妻诀别书》,作者林觉民说,要助天下人爱妻所爱,所以他愿意死,死变成他生命中一个崇高的情操跟浪漫。可是如果没有经过思维型的死亡,当“悲壮性”变成一种假设时,就会产生荒谬。
我想,革命者是寂寞的,必须孤单地在自己的时代里去对抗巨大的官学,而这个官学又是拥有多么大的力量,让它可以转变成各种形式,加强本身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是危险的,当一种文化已经长久稳定到一种程度,就很容易变成统治者愚弄人民的手段,我宁可他是不停地改的状态,因为不稳定才有调整的可能。
柏拉图把性交分为两种,一种是升值的性交,一种是精神的性交,动物的性交才是需要分别雌雄,而精神性的性交只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对象,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
3
我想,这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一味向外指责时,他就没有能力去解读更多的东西,他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或是媒体煽动。
崇拜本身是一种高贵的情操,我不希望针对某一个个人,但我希望心理能包容崇拜之感或者是仰望之感。
我的意思是说,“难”绝对是生命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情。
我们原有的东西是有一个道德共识,逾越了了共识就叫做自私,可是今天转换成现代公民的是时候,不应该存在自私的问题,因为法律跟道德原来就把每个人的权利,义务都界分好了。
4
淡淡成为一种知识没有意义,反而会成为沉重的报复,甚至是一种“知障”,因为有知识就会卖弄,会被知识牵绊,反而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当中,很自然地就会有信仰,会认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但是,因为他无助,所以急切,因为急切,所以乱抓,而使得原本他拥有的某些健康的信仰,扭曲到另一个方向去。
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并把信仰导回心灵的本质,是现代社会当务之急。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遭遇灾难,所以要留很多的余地,在现实生活中越不留余地的人,在脆弱时越可能乱抓。
老子最崇拜的信仰是婴孩,他觉得婴孩是最圆满的状态,因为无所求,无所缺,一旦开始有困惑,有不足时,就会追求,就会要“返璞归真”,表示你开始作假了,你开始有很多尴尬,不舒服的情结,所以要努力回到璞跟真。
一个国家的美术馆很好,表演艺术很发达,但国民的生活非常粗糙跟野蛮,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两者应该是一致的。
美学可以是一种信仰,政治可以是一种信仰,道德也可以是一种信仰。任何你在生命力的某一个阶段,所相信的事物都可以是信仰。信仰的对象可以改换,没有那么绝对。
信仰就是你相信什么,这个相信当然跟辩证有关,因为相信,所以会思考,会反省。可是信仰跟怀疑也有一个互助的关系,信仰教育简单说就是思变能力的培养。
每一个事件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如果我们的媒体能有更深的思考,有更大的悲悯,比较哀矜勿喜地去看事情,而不是嘲讽或者尖锐地批判,社会大众所得到的领悟跟检讨也会比较深。
所有的宗教最后都是教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到力量,可是在一个精神空虚的时代,又突然遭逢变故,比如说亲人生病,或者车祸丧生,难免会困惑,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会想要祈愿些什么东西,信仰些什么,任何一个接近他的信仰,不管好的坏的,他都会相信,这是一种情绪性的反应。
在很多哲学家最重要的一个检查能力是:人不可以物化,意思是说,物质要
发展没有错,可是人还是要做主人,不可以为物所役。你买车了,买房子都没有错,可是不要到最后变成车奴,房奴,变成你在养它,而不是它在让你幸福。
物质与人文史两个极端,我不想从两全其美的角度去思考,我认为人精神上的快乐与物质上的快乐,需要平衡,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
知识分子就要非常小心地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如果这时候你不能抽离那个帮助他的角色,就很危险了。
我曾经想写一篇小说,关于一个人遗失了包包,被另外一个人见到,见到包包的人,不认识包包的主人,可是他从包包里面的东西,如信用卡,一点点钱,还有一张在纸上凌乱的字,可能还有一些电话号码,他看到了人生的线索。
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就像包包一样,越来越复杂,拥塞着很多用得到,用不到的东西。包包的原始设计是一格一格的,可以很清楚,有秩序地分类,可是使用到最后,所有的东西还是都混在一起了。
人大概到最后才会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我用“偷”而不用“了解”,因为我认为人跟人之间没有了解,只有好奇。
文学其实是一种疏离。你在镜子里看自己的时候,若能够疏离,就能产生文学。但通常我们无法疏离,我们很容易投射,很容易陶醉,很容易一厢情愿,所以会看到很多的“假象”。
当我们破除一些对于人生的假设,有了悟性的看破时,就可以不带成见的去看一切事物,这才是文学的开始。如果新村假设,例如丈夫看到妻子把包包里的东西倒出来,开始唠叨:“你怎么买那么多东西,怎么放得这么乱?”文学恐怕无处着根了。
那么文学的终极关怀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人生真相与假象的反复地呈现。
文学和哲学不一样,哲学史寻找真相,可以一路残酷下去,可是文学常常会有不忍,它不忍时就会“假作真”,它残酷时就会“真亦假”,然后让人恍然大悟。
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结局,是答案,是目的,你就读哲学,但如果你觉得人生的过程可能比答案还要迷人,你就要读文学。
其实哲学家尼采也说过,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
台湾变化之大,常常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一方面固然是展现了台湾人的生命
力,学习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台湾学法以时间酝酿的专业度和精准度。
如果一个社会里面,没有这么多失败的诗人,就不会有这个成功的诗人。
文学的效果很难估量,它不是直接给人答案,而是给人多一点机会去思考。
一个非常伤心的朋友告诉他从来都没有爱过,我提醒他“你是不是说谎了?你会不会没有注意到?因为你如果没有快乐过,现在就不会这么难过。”
真正能限制爱情的方法,就是彻底拿掉限制,让对方海阔天空,而你,相信自己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量,你的爱,你的才华,你的宽容,都是让对方离不开的原因,甚至你故意让他出去,他都不想跑,这真的需要智慧。
爱情的本体是自己,自己永远不该放弃自己,你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进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如此一来,别人会离开你吗?不会的,赶都赶不走的。
一直停留在爱上的时刻,是没有意义的事,当你能够度过这个哀伤,并从爱上中哀伤到一些事情,哀伤才有意义。
对于情欲我们设了很多防范的关卡,防范未必不好,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
动物在性交以后会有一个忧郁期。其实就是一种空虚的感觉。可是如果加入一些精神性的,假设在性高潮之后,两个人拥抱或是双手紧握,感觉对方的存在跟提问,在那一刹那感觉到精神性的存在,一种情感的饱满。
好的情欲书写会有这个部分的延伸,可是A片里面绝对没有。A片只有上床,下床两个动作,它只是在刺激器官。可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他没有办法 分析,就会觉得人生大概就是那样,性爱就是那样,甚至他就用那个方法度过一生,我觉得那是很悲哀的。
很多性事在发泄自己,很多性事为序自己,可是性达到某一个状态时应该是双方面彼此的完成,而不是谁占了谁便宜可以衡量。
谁在负责教授我们的孩子性知识,如果是A片,你又怎么能怪他?
A片只着墨在动物官能的刺激和满足,看完后会让你想要寻求发泄,它引发的是感官的欲望。可是看完《金瓶梅》,你不会像这么做,你会开始反省,开始思考,因为它是严肃的。
所谓的有机就是一切东西都可以再转化,再延续,而不是一个俗称,绝望的状态。它可以很安静,很沉默,确实源远流长的。我们现在常用两个字“永续”,物质的永续状态,或是生命的永续状态,就是有机。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状态,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第三篇:人生平淡才是真
人生平淡才是真
平平淡淡才是真。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在剧中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欢乐悲喜,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心平气和地感受每一次秒针的跳动和心跳的脉动,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我喜欢安静的感觉,喜欢一个人在幽静的小路上独行,白天可以免费的享受日光浴,晚上又可以聆听风的气息,这种感觉岂不妙哉!
平淡点,再平淡点。
人生不需要凤冠霞衣来修饰,也不需要用艳丽的脂粉来点缀,人生就是人生,真正的人生是平淡的真。
我不喜欢太累的生活,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抽不出一点时间给自己做深呼吸。我只想平平淡淡地过,平平淡淡地享受生活,不想奢求太多,真的。
这种平淡,并不是指我没有抱负,没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追求。我的平淡,是平淡在心上。
鄙陋没世当然不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平平庸庸和平平淡淡,概念完全不同。
人生本该平淡,并非平庸。
陶渊明的人生是平淡的,他远离世外的纷争与嘈杂,向往世外桃源平淡的田园生活,自给自足,闲暇之时赋诗几首;月圆之夜,把酒对歌,此等生活乃平淡之典范。这样的生活,我喜欢!
而像那样整天在官场商场上摸爬滚打,去面对他们的明争暗斗,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让人生不免抹上了一层拭不去的阴影,如果官场抑或商场失利,得不到你所想要的,你可能会堕落,让颓废来逐渐吞噬你的人生,让你鄙陋没世,试问这样的人生又谈何人生价值可言?
人生本该平淡,并非平庸。
平平淡淡才是真,远离世外的纷争与世俗,让你的心静下来,去享受平淡的人生,去感受人生的真,让你的心得到一方净土,做下深呼吸,感受生活的律动。
脱下凤冠霞衣,拭去艳丽的脂粉,大红的幔布闭上了这出折子戏。
第四篇:人生感悟之十
人生感悟
对比多了,欲壑就会扩张;攀比多了,心态常会失衡。任何人心中,都有些自己才能理解的东西,千万莫用他人的繁华,模糊了心灵的追逐,效仿最好的别人,不如演绎最真的自己。做自己,就要找到自己的原点,顺着自己选择的路径,无怨悔地走自己的路,泪不轻弹,苦不言弃,直至终点。
第五篇:《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书笔记
学号:2014015093 班级:广告141 姓名:刘一婧
第一章人生三路向
这章钱穆对人生定向的前提是: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朝我而外在。然后提出三种路向的人生。
第一种,以近代西方人生为代表的向外路向的生命。生命自我之支撑点不在生命自身之内,而安放生命自身之外,因此造成了这一种人生一项不可救药的致命伤——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向前停止即是生命空虚。人生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并不在某种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第二种,以印度人为代表的向内寻求对象的人生。可以看成是一条无限向前或向后的人生。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在外建立和向内把外面拆卸想对立。推理来,若外面都拆尽了,你将见本来便没有一个内。推理来,只有把终极宁止的境界,轻轻的移到眼前来,所以说“立地可以成佛”。
第三种,中国禅宗式的中立路向人生。中立态度是消极,无为的,不似前面两者,都有他辽远的向往。若我们走上中国儒家思想里面的另一种境界,它不偏内或外或心或物,它也有向往,但他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进。他的前进也将无限。但随时随地,便是他的终极宁止点。飞翔的远离现实,将不是一种福;沉溺的迷醉于现实,也同样不是一种福,有福的人生只要脚踏实地,安稳向前。在最后小节,钱穆讲述了印度佛家和中国禅宗的关系,并就中西方新旧人生观的合理融合抛出了令人思考的问题。如何将这三种人生观融合起来,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否则,一味追求物欲和享乐就形成“现社会的放纵与贪污”,形成一种“人欲横流的世纪末的可悲的现象”。
本章感想:能看透不同人生的根本差异,而且把它们分为三类基本人生,形容贴切,果真大师风范。能透析这种抽象的话题,并且清楚的理论化,形象化。并且我觉得这些分析都很客观,每种人生,都有其优劣之处。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走到自己这条人生的终极追求。以我看来,现在我们的社会,更少中国禅宗式的中立路向人生了,更多西方式外向人生了。我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家长,学生都不把上学看作一件读书事,而是一件工作事,我也不禁跑偏了,最近总是因为自己三本学校而为未来提心吊胆。现在依钱穆的理论来,我如果只是头脑发热地抱着西式人生观来,恐怕只会永不满足,永远紧绷,不会幸福啊。不管哪一种人生啊,切忌偏跛。
第二章适与神
钱穆先生这一章介绍了德人巴文克的五个价值领域:除了真、善、美,还有适合与神圣。配列是: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工技适,宗教神。用辩证法看待真理,讲了唯物和唯神。以此五种范畴来讨论沟通中西人的“宇宙观”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