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论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08:3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十论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十论读后感》。

第一篇:人生十论读后感

前言:钱穆的《人生十轮》较之于《爱的艺术》算得上是十分好理解。(这很有可能是母语和外文翻译的区别导致的)《人生十论》里面的“物与心”和“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两章尤其引人入胜,而且很能为我所理解。

物与心

“物与心”一章论述了物质、生命、心灵之间的递进关系,以及生命,心灵是如何反过来影响物质的。作者在运用思辨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使作者的观点活跃于纸上。比如作者在论述心灵如何不依赖生命而存在时就如是说道:“例如这张桌子吧,他仅是一物质,但此桌子的构造、间架、形式、颜色种种,就包括有制造此桌子者之心„„”1这样的说理方法更适合我们去理解。

在本章之初,作者首先表达了它唯物的观点。“当世界放始,根据近代科学家研究,那时尚只有物,而还没有心。”2与此相反的宗教信仰作者则不支持。“虽照宗教家说,此宇宙先有心,先有上帝来创造此世界。但此说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就目前人类知识,还无法证实它。”3

我个人对先有物还是先有心的理解如下:我其实对唯物还是唯心没有绝对肯定或否定,但根据“依赖模型的实在论”4,由于是否存在上帝不能证实,而且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的确确感受到的是一个物质的世界,我们不妨姑且认定这个世界时先有物,后有心的。“尽管我们没有合理的理由信仰一个客观的存在,我们也别无选择,只好装作仿佛它真是那样的。”5

先有物后有心的思想在这一章非常重要,因为缺少这一点,后面的篇幅将毫无论证的意义。

既然是先有物,那么物质后来是如何演变成生命的?这是科学需要解答的问题,不在此处的讨论范围。

在此我们讨论的是物质、生命、心灵三者的关系。

可以容易理解到,物质是生命的基础,但是是不是只要有生命就有心灵呢?作者的观点是“这事亦还难论断。但就一般实事说,就现在人类常识言,有生命的不一定就有心。”6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物质是生命的基础,生命是心灵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殊不能轻易推翻此宇宙先有物,后有生命,再有心的那一番常识的判断。”7其实,在针对这类任何答案都无法验证的问题的时候,我的看法是: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最正确的答案。8

在物质——生命——心灵是物质演化的时间顺序上,我们可以探讨一下问题:什么是生命?难道说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生命?如果一具死尸放在那里没有人会认为它是有生命的。“生命并不表现在身体上,而是表现在身体之种种活动与行为上。”9动物是依靠行为和活动来表现我们的生命的,换句话说表现是我们的生命。10

另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是:心灵能否不依赖生命?生命又能否不依赖物质?作者认为:生物传宗接代就是生命想要离开自己躯体而活动到去其他地方的成果。11(这样的论证非常牵强,不过也许是因为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鄙人不同,所以同一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对于心灵不依赖生命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木匠造桌子说明。桌子原非桌子,只是一堆木头,但是木匠通过心灵的设计和技术上的努力将木头变成了桌子,那么桌的形状,高低都是由木匠的心灵所决定的,那么我们是否能说桌子就是木匠心灵的体验?或者换句话说,木匠的心灵超越了生命附在了桌子上?12以此推广开去,一切人造的或者经过人工修饰的东西都是人心灵的体现。

我个人的见解是:也许就是因为人的心灵能够摆脱生命表现在其他物体上,所以人才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是有心灵的;相反,猫狗也许也有心灵,但是它们不懂得如何将自己的心

灵赋予到其他物体上(比如它们不能像木匠那样造桌子),所以我们并不认为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有心灵,他们拥有的仅仅是生命,和和心灵相类似的本能。

既然一切人造的工具都是人心灵的体现,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工具和生命之间其实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作者称他们为“生命工具”的原因。“我们该说,这一切东西,都是我们生命的工具,难道你都能叫它们作生产的工具吗?”13当然,这类人造的“生命工具”和人的手啊、脚啊这类的天生的“生命工具”是有区别的。其中一点就是前者可以赠送与人,而后者,我不能并不能因为他人的寒冷就将自己的皮肤剥下来赠与给人。所以可以说,那些杯子、衣服等人造的工具正是将人类的心灵由私有化变成了共有化,让所有人都能够拥有你心灵的一部分(因为这些“生命工具”正是你心灵的体现)。

在这些

1.《人生十论》钱穆 P33(下同)

2.P30

3.P30

4.“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可参照《大设计》P37-P39

5.出自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年)

6.P31

7.P31

8.佚名(在《时间简史》中曾经被引用过)

9.P32

10.P32

11.P33

12.P33

13.P36

第二篇:《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书笔记

学号:2014015093 班级:广告141 姓名:刘一婧

第一章人生三路向

这章钱穆对人生定向的前提是: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朝我而外在。然后提出三种路向的人生。

第一种,以近代西方人生为代表的向外路向的生命。生命自我之支撑点不在生命自身之内,而安放生命自身之外,因此造成了这一种人生一项不可救药的致命伤——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向前停止即是生命空虚。人生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并不在某种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第二种,以印度人为代表的向内寻求对象的人生。可以看成是一条无限向前或向后的人生。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在外建立和向内把外面拆卸想对立。推理来,若外面都拆尽了,你将见本来便没有一个内。推理来,只有把终极宁止的境界,轻轻的移到眼前来,所以说“立地可以成佛”。

第三种,中国禅宗式的中立路向人生。中立态度是消极,无为的,不似前面两者,都有他辽远的向往。若我们走上中国儒家思想里面的另一种境界,它不偏内或外或心或物,它也有向往,但他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进。他的前进也将无限。但随时随地,便是他的终极宁止点。飞翔的远离现实,将不是一种福;沉溺的迷醉于现实,也同样不是一种福,有福的人生只要脚踏实地,安稳向前。在最后小节,钱穆讲述了印度佛家和中国禅宗的关系,并就中西方新旧人生观的合理融合抛出了令人思考的问题。如何将这三种人生观融合起来,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否则,一味追求物欲和享乐就形成“现社会的放纵与贪污”,形成一种“人欲横流的世纪末的可悲的现象”。

本章感想:能看透不同人生的根本差异,而且把它们分为三类基本人生,形容贴切,果真大师风范。能透析这种抽象的话题,并且清楚的理论化,形象化。并且我觉得这些分析都很客观,每种人生,都有其优劣之处。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走到自己这条人生的终极追求。以我看来,现在我们的社会,更少中国禅宗式的中立路向人生了,更多西方式外向人生了。我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家长,学生都不把上学看作一件读书事,而是一件工作事,我也不禁跑偏了,最近总是因为自己三本学校而为未来提心吊胆。现在依钱穆的理论来,我如果只是头脑发热地抱着西式人生观来,恐怕只会永不满足,永远紧绷,不会幸福啊。不管哪一种人生啊,切忌偏跛。

第二章适与神

钱穆先生这一章介绍了德人巴文克的五个价值领域:除了真、善、美,还有适合与神圣。配列是: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工技适,宗教神。用辩证法看待真理,讲了唯物和唯神。以此五种范畴来讨论沟通中西人的“宇宙观”与“人生

第三篇:人生十论读后感

问我何所有

山中唯白云

只堪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这是《人生十论》序中的一首小诗。钱老太过虚怀若谷,他不堪赠君的《人生十论》却无可非议的是给当代中国青年的最丰厚的赠品。

刚开始拿着一本薄薄的《人生十论》,本打算为了完成任务就将之硬着头皮读下去,但是当初涉其中之一二时,我已经深深地不能自拔地陷入了钱老对人生的深刻见解之中了。不过这本书读得太过艰辛了,我无法一目十行地扫读,因为书中的一条条人生经典名言就如同一座座大山一样耸立在我这个还涉世未深的小青年面前,我必须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慢地攀登着,尽可能多的汲取其中的宝贵精华。所以就有了很多人的说法,《人生十论》不适合速读。

总体来说,《人生十论》这本书是钱老就有关人生的价值观问题的深刻见解和探讨。钱老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渊博的学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并且对人生的真善美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刻的剖析。通过对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和西方的价值观做了深入的对比来推敲人生哲学的深刻内涵。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绚丽的修辞,有的只是国学大师通俗易懂的朴素文学以及娓娓道来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是博大精深,富含哲理。

钱老将此书分成三大章节: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其中大章节又分成了诸多的小章节。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在本书的开篇,钱老谈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充分体现出了钱老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心境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才具有的。在我看来,这已经能很好地表达出了钱老的思想境界。细细地体会,随时会遇到困难,然而当我们努力过,奋斗过,不管结果如何,就算是失败了,但我们的心已经超然物外了,不会因为不曾努力而感到悔恨。因为在心里上我们已经成功了,已经有了钱老的那种人生的境界了。

人生三路向主要介绍了三种倾向:向外的人生、向内的人生、中国儒家的人生。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即追求对物质的享受,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追求自得人生,自我净化的人生,对人生的看淡,导致人的无所求。中国的儒家人生,不激进也不虚无,不追求对物的崇拜,不歌功颂德,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适与神提出了西方人提出的真善美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

二、只照着此真善美得理论,容易误入歧途。

三、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相出入。人生的目的与自由这一章主要讲了人生分为自然地人生和文化的人生。何为自然的人生和文化的人生相信很多人多知道,我就不在这赘述了。

物与心主要介绍了心与物事物一种辩证关系,而后又说明了动物之心与人心的区别,人心能够脱离身体而有其它的表现,动物则不能。人之所以为人师因为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灵创造出其它动物无法创造的东西。其实大而言之,整个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

我想如果我就这样一篇篇的介绍下去,就不是读书报告了,而是成了《人生十论》的导读了。所以在下面我就大致地说一下其它章节的主要思想内涵。

从人生十论到人生三步骤这是钱老对人生境界理解上的迈出的更加深刻的一步。其实也可以这么说,钱老的人生三步骤是对大众人生的简练概括。人生的第一步骤即是生活。何为生活,其实很多人活了许久都答不上来。这并不能怪他们白活了大半辈子,而是在于生活太有哲理了,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人生的深刻内涵。人生的第二步骤即是人的行为。可能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觉得生活应当包含着人的行为。其实不是这么浅显的。钱老这里的行为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动作行为,而是特指人的事业。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事业,事业不论贵贱,但必须是要有的,因为事业体现着我们作为人的价值。

人生的第三个步骤是人生的归宿。人生又开也就意味着有归宿。何为人生的归宿呢?钱老认为归宿即为人性。所谓天命之谓之性。凡事要合乎人的天性,如此才说此人有了好的人生归宿。最后的中国人生哲学之所以被钱老加上“人生”二字是因为钱老认为中国本没有哲学这一说法。中国的人生哲学无不是体现了古代大贤的真知灼见,他们对于人生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但是时代在发展,中国的人生哲学也在日益丰富着。以上就是对《人生十论》这本书的大致介绍。一下就来说说我个人读了这本书之后对人生的新的感悟。或许这在钱老面前显得太过稚嫩,但是这也是人生的一个过程。

说实话,如果让我来定义人生,估计我是不能一针见血的指出人生所具有的特,.在我看来,不同的人对人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所以对人生的定义对不同的人应该存在不同的版本。比方说你问一个乞丐他心目中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我想他多半会说,他的人生应该是天天有肉吃,有舒适的软床睡觉,有好多好多的钱;再者你去问一个政治家他对人生的理解是怎样的,他多半会说人生应当是仕途青云直上,应当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为什么他们两个会对人生有着不同的看法呢?如果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来看,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乞丐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的盼望就是能有一口好的吃,能有一身好的穿,所以他就一直向往着他的所谓的人生。而作为政治家,与乞丐比起来,他的物质生活要充裕的多,所以他不会考虑到美味的食物,漂亮的衣服,这些在他看来是理所以当的。反而他会更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向往即人生。也就是说我们心中向往的才是我们心中所认为的真正的人生。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向往,这也就意味着在向往的程度上是有高有低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一个人对人生的向往太低而否定他的人生。因为若我们处在他们的立场也会如此的。所以我们应当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佛家说:“无欲无求乃是大道人生。”可是当世之人谁又能做到无欲无求呢?在我看来无欲无求根本就不是人生,它有违人生即向往的事实。暂且不说有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无欲无求,就算真有人能够将自己隔绝在世俗的一切欲望和利益之外,我想他已经不是人了,估计他可以到寺院里去当做大雄宝殿之上被人祭拜的**了。

作为一个人,就要生活。要生活就要有需求,既包括物质上的需求也包括精神上的需求。要需求就需要有对需求之物的追求,即便是“欲”和“求”。显然作为一个人就无法不这样做。哪怕你是一个得道高僧,你也是希望你的香油钱多一点,你的寺庙大一点,菩萨金身再闪闪发光一点。显然这也是另一种的欲求了。俗话说得好,人有七情六欲,这话实在太贴切了。我欲我所欲,我求我所求。难道有错吗?

何为错,何为对?我想只要我们在实现我们的欲和求的过程中不要损害了别人的欲和求,那便是无可非议的了。一旦我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欲和求而不择手段对旁人的利益有了巨大的损害时,那便是大错特错了。一句话,我欲我所欲,我求我所求只要不损害其他人利益就是对的。作为一个学生,我的欲和求便是在学业上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显然这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利益,反而会让很多人对我大加鼓励。

人生是场戏,而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戏台。这个戏台上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扮演者人生中的辛酸苦辣和甜美快乐。它与戏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彩排,没有导演,没有观众。只有即时的演出,只有懊悔的泪水,只有抓住机遇的庆幸。这才是人生。因为根本不存在着单独的人生,我们的生活与别人的夹杂在一起才形成了我们的人生。换言之,我们不可能离开这个社会而单独生活。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当我们离开了社会这个戏台,那我们到哪里去上演自己的人生喜剧呢? 说是喜剧,那是我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巨大的戏台上有喜剧必然也有着悲剧。对于别人的喜剧我们会感到高兴,对别人的悲剧我们会感到同情。并且在绝大时候,我们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命运无情,人有情啊!人生是短暂的,在永恒的宇宙面前,我们的生命如浮游之一瞬罢了。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人生的精彩程度。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银杏树的千年生命,因为没有思想,没有作为的虚度千年,有什么意义呢?

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精彩程度。只要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 无限的精彩,那便是无愧我们来这个人世走一趟了。遥望深邃的星空,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不再是我恐惧。只要活好此生,就算没有轮回,也是不虚此生了。

第四篇:《论人生》读后感

《论人生》读后感

培根的《论人生》为我们展示他对人生、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独到见解,篇幅简短,语句流利,但句句富有哲理,令人深思。全书将现实主义同理想道德相融合,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从他的书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时代的印记,找到我们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的最初出处,也不由感叹现在我们正在运用和实践的至理名言出自培根。培根影响了几个时代,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读培根的《论人生》,我发现了东西方观念的差异。培根的有些观点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子里,但也有一些观点我们无法理解的,这是东西方差。异造成的。例如他在《论父母与子女》里提到“世间最伟大的功勋都是那些没有子女的人所创下的。”在《论结婚与独身》里说“最有益与公众事业和善举往往来自那些无家室的人.”他认为个人的成就与独生有很大关系,而在中国这种观点未必认同。因为中国是一个注重家族血缘的国家,成家立业是大多父母的观点,也是历史的传统,中国人认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有一个家庭做后盾,研究中国的历史也可以发现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没有几个是无家室的,除了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还有就是看破红尘的僧人了,如唐玄奘、一行等人了。中国人生活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环境中,独身与中国人的生活距离太远了。而在西方则不同,独身现象的历史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里特、柏拉图、芝诺、伊壁鸠鲁,这些思想辉耀后世的先哲都是独身者,加上受基督教义的影响,独身在西方有悠久的历 1

史渊源,因而培根的思想也传承了西方历史的印记。了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培根《论人生》也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中我也知道了看一本外国著作和看一本国内著作所汲取的是不同的养分,看外国著作增长的是见识,从中我们知道不同的文化,思想,这也就能让我们跳出国内这个狭小的圈子,开阔视野。而看本国的著作加深的是理解,是对我们自己文化思想的理解。也就是说这是横向与纵向的区别。

培根的《论人生》,是现实主义与理想道德的结合,他在《论花园》《论建筑》《论高利贷》《论殖民地》等中,都为现实服务,但有与道德相结合。他在书中具体的教人该如何做,可以说是一部教人为人处世的宝典。他在《论交涉》中提到口头交涉弊书面交涉效果要好,因为你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情而知道事情的进展,可见察言观色所起得作用。他在建筑,园林方面也有很深的见解。他所设想的建筑的构造合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他不仅对物质方面注重,还注重精神享受,如他认为在花园中应该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绿草,这就要合理的运用花的花期。他提到草坪是花园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草坪既有欣赏的妙处,又能在炎炎夏日为人们提供一片荫凉。可以看出培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享受生活,思考生活。他在《论友谊》中说“友谊的主要作用之一就使人胸中的愤懑抑郁之气得以宣泄释放。”“如果一个人向朋友宣泄私情,一定会产生两种相反的结果,它既能使快乐倍增,又能使忧愁减半。” “友谊的第二种作用就在它能增进并支配理智。”他既是站在实用的角度来论述友谊,当并不是一个眼前只有利益的功利主义者,这其中还有高尚的道德,他歌颂友谊,认为人不能没有朋友,就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能没有朋友。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有了新朋友,勿忘老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在心灵深处,朋友间彼此相互祝福,友谊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这何尝不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呢?

读培根的《论人生》,我们能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火花,培根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福音。他的随笔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培根生在十六十七世纪,是文艺复兴发展的时代,那时资本主义已有发展,培根的思想也有体现。他在《论消费》中提出应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决定消费水平,不要过度消费,要讲求节俭,这种消费观与中世纪贵族的消费观念有很大改变,贵族消费讲求体面、荣誉,这与当时西欧渐渐兴起的资本主义不无关系,由于早期资产阶级要求资本积累,因而崇尚适度消费。在探索培根观念产生的根源时,我不由的感叹几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还在培根思想的熏染中,他的一些观点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大宗化的观念,我们对他太熟悉了,我们对他的观点似乎毫不怀疑,因为觉得这本来就是这样,培根对我们的影响真是太深了。我们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这流传了几个世纪仍然为广大人们所认可,并且在实践着,享受这知识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读培根的《论人生》,是一种美的熏陶与享受,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与品味。培根为我们展示的是一种理性的美,他娓娓道来,语言流利,议论是旁征博引,说理是步步深入。无论是欧洲古代的历史典故,名人事迹,还是宗教经典《圣经》,他都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有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十分耐读。在培根的论文中,语言无不充满哲理,充满形象的比喻,说理层层深入,精辟警策,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诵易记,有诗一般的艺术效果。

读完培根的《论人生》真的发人深思,整个人如受过洗礼一般,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生活,也增加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虽然只是言简意赅的随笔,但字字都是精华,全书涉及到人生世事的方方面面,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读《论人生》,仿佛真的是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欣赏着沿路美妙的风景。

第五篇:培根论人生读后感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根论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常想,要是我能多读书,时时接受熏陶,我不也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吗?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时间读很多的书,所以我也没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但值得庆幸的是,我读到了一本好书,那就是——《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确实是一本好书!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这本书谈论了人生的.价值,它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美、善、恶,告诉我天性与修养的关系,嫉妒与猜疑总是在悄悄地毁掉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这本书使我感悟到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真正的价值。其中,“论求知”与“论友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谓“求知”,无疑是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促使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甚至超越知识。而其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而实践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习尝试则可以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其实,一个人如果没有求知欲,就会像市侩一般,庸庸碌碌,无所作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就像一条大河,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连绵不绝。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亦退。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度的时代:加速的时间、加速的工作、加速的知识更新……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处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为避免自己陷入“贬值”、“淘汰”的境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事实亦证明,处于学习状态的人必定会成为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人。

下载人生十论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十论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凝聚了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古典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但即使放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其中的观点也......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 前言: 培根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是不完美的,但只要活得充实有意义,那么这一生就没有遗憾!”人生就像是一条路,不知何时才能走到尽头。人生是一本未写完的书......

    《培根的人生论》读后感

    《培根的人生论》读后感 【英国】 培根/原著 刘烨/编译 我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培根的人生论》。这本书是由英国学者培根所写的,由著名学者刘烨先生翻译的,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

    论人生

    论人生 人生已到中年,心里有很多感慨,也有所感悟,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也许真的不必太在意,人生本如梦,要学会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珍......

    论人生

    “论人生”--- 作者:来致刚 从古至今论人生,是永无休止话题。人生可比喻为男女形象三阶段;第一阶段看男是人,看女是人;第二阶段看男不是人,看女不是人;第三阶段看男是男,看女是女。......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5篇范例]

    培根做为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炼深邃的文字写成《论说文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培根《人生论》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培根《人生论......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 大家早上好,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我读《培根人生论》后的一些感受。 不是说你每看了一本书,你就会比以前更高了一个层次,也不是说你看了很多的言情小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