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书

时间:2019-05-15 09:4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书》。

第一篇: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书

高中语文小课题个人研究计划书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的难点。难在哪?一是评改的工作量大。以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每班学生60人左右计算,一次作文就要评改120篇上下。阅读一遍这120篇作文,耗费的时间就要不少,如果再写上眉批总评等,那工作量确实很大了;二是作文评改收效甚微,教师即使非常认真细致地评改作文,也看不出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精力与收效不能成正比。

现在作文教学研究的现状是怎样的呢?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研究,大多都偏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写后的批改与评价的研究。多采用单一的教师评改的形式评改作文,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通常被排斥在评改的过程之中。换言之,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评改,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纠正,因此,学生对于作文评改不大重视,评改完把作文学生后,多数学生只是看看分数和评语,作文评价的反馈作用得不到实现。学生没有自我纠正提高作文水平的内在动力,导致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念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学会评价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逐渐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表达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方法的研究,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修改。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体验作文的乐趣,激发作文的兴趣,增强能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明白好作文不是老师改出来的,是学生写出来的,同时减轻教师评改学生作文的繁重劳动,此其一。其二是,作文“下笔如有神”的前提条件是“读书破万卷”,写好作文必须多读书,多积累素材,欣赏借鉴优秀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要多练笔,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大家知道,成功教育理论认为,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愿望;每一个学生通过教育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得到发展。成功教育理论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观念,激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我认为,运用成功教育理论指导作文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意义主要在于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此外,《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选取高二一个班62人的学生作文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1、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培养作文的兴趣,学会欣赏他人的作文,感悟语言运用的魅力所在。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 2 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此时,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作文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

2.每完成一篇习作后,都引导学生自我修改。这既可以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又可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目的,使学生逐渐养成写完作文后要不断修改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让学生明白,优秀作文是自己写出来的,不是他人给自己改出来的。作文是可以通过自我修改来提升一个层次的,自我修改更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哪,从而获得更好的作文成绩。

3、根据作文题目与学生作文实际,灵活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不拘一格作文评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4、建立学生作文档案,登记对学生作文成绩,记录各个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作文的个别指导。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指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读书,订阅《作文与素材》等杂志,从中吸收写作营养,借鉴写作方法技巧。

(三)研究的步骤

1、学生互评。完成作文后,教师明确本次互评的目的、范围、内容,互改需达到的基本要求等。然后组织学生同桌互评,最后交由教师检查互评情况结果,提出中肯的总的互评评价。

2、教师点评。教师随机抽取三篇已互评的学生作文,每次投影显示其中的一篇作文,让学生阅读思考如下问题:⑴这篇作文有哪些“闪光点”? ②互评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 3 的,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③假如我是老师,我该下怎样的评语?按高考作文要求打分的话,能打多少分?教师根据问题进行适当的点评。

3、同题重写。经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后,再布置学生同题重写一篇作文,交由教师评改。教师再根据重写后的情况分析总结。

六、课题研究实施的时间及预期的研究成果

1.准备阶段(2017年9月―10月)确定研究的课题,拟写个人研究计划。

2.实验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4月)按个人研究计划书实施研究方案,多方听取同行的意见与建议,完善实施方案。

3.总结阶段(2018年6月)实验总结,撰写较为客观而详尽的研究报告,结题。

第二篇:课题研究计划书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考复习策略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计 划 书

江西省龙南县临塘学校

2016年3月16日

—1—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考复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该课题研究是为初中数学教学设置一个知识上限,研究对象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中考数学总复习效率,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应注重“知”、“能”并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展现知识的内涵,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迁移.这样既能高效地进行中考复习,又能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做好衔接铺垫.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能有效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建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识活动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展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内化中的再建构。

九年级毕业生是经过一轮选拔之后的学生,中考成绩相对较好,刚进入高一,都是充满自信,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经过集合、函数的讲解之后,已经发现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思路,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进入了数学的“学困期”,他们感觉高中数学抽象、枯燥、乏味、数学符号语言较多,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滑坡,有的学生数学成绩的波动较大,渐渐地出现学习数学的畏惧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尽管新课程改革实施已多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标也实施了全省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可是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大部分数 —2—

学教师对学生数学基础缺乏了解,以至于初高中教学部分内容出现脱节,初高中教学在学生的学法上、教材的使用上、教师的教法上还存在很多不同,造成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行为的盲目性。

因此,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中考复习衔接的准备,是每一个初中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中考复习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安排教学,决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影响以后整个高中教学。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对九年级毕业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2.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初中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为学生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子课题分解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初、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研究 2.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与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

3.改变九年级数学教师的中考复习策略,教师应结合初中知识体会新教材的教学功能,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另外还应明确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

子课题分解和研究方法:

1.初、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基本理念的研究; 研究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3—

2.调查分析高一新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哪些困境; 研究方法:一般调查法

3.调查分析九年级毕业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哪些困境; 研究方法:一般调查法

4.现行中、高考对数学思想的考查探讨; 研究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5.把握中考复习内容的衔接,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 研究方法:现状观察法,实验法和追踪研究法 6.做好中考数学复习、高一数学教学衔接的基本原则;

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追踪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7.构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体系。

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追踪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8.构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评价机制。

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追踪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四、进度与实施步骤

对本课题的研究,具体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2016/3—2016/7)负责人:钟房华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与研究(2016/8—2017/4)

1.初、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基本理念的研究(2016年10月完成)

承担人:钟房华

2.调查分析高一新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哪些困境(2016年11月完成)

承担人:廖志强

3调查分析九年级毕业生在中考复习中面临哪些困境(2017年4月完成)

—4—

承担人:陈锋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2017/4—2018/3)

4.现行中、高考对数学思想的考查探讨(2017年5月完成)

承担人: 钟房华

5.把握中考内容的衔接,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2017年6月完成)承担人:叶超荣 6.把握中考教学方法的衔接,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2017年10月完成)

承担人:陈锋 7.把握中考复习方法的衔接,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2017年11月完成)

承担人:赖美芳

8.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课堂教学实例(2018年3月完成)

承担人:钟亚莉

第四阶段:课题实施、结题、提交鉴定验收(2018/4—2018/11)

9.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基本原则(2018年5月完成)承担人:赖美芳

10.构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体系(2018年6月完成)承担人:叶超荣

11.构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评价机制(2018年11月完成)

承担人:钟房华

课题结题(2018/12—2019/3)负责人:钟房华

五、现有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工作基础:

课题主负责人钟房华和课题参与人廖志强、陈锋、叶超荣、赖美芳从教时间均在10年以上,有过硬的理论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

—5—

研究水平较高,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多次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工作责任心强,有魄力、有热情。

课题参与者钟亚莉教师本科学历,年轻有为,思想活跃,进取心强,水平较高,热心教改,进步明显。能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探索。

研究条件: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对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学校主要领导历来都非常重视和支持,正因如此,多年来本校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学科教研氛围,尤其近年来我校多个学科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成功,更加促进了浓厚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为研究经费和时间作了保证。

2.硬件设备条件

学校拥有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和查阅资料的设备齐全,又拥有有一百多种期刊、报纸的阅览室和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这为查阅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和进行有关多媒体教学实验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六、预期研究成果及使用范围

通过本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合作的研究,预期完成包括有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考复习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和途径等在内的九篇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论文,并以期研究结果能适应指导本校及至全县和其他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地区。

七、经费概算

1.利用专项研究经费购买有关资料,获取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动态。2.支付网络使用费用。3.其他费用。

—6—

江西省龙南县临塘学校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考复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2016年3月15日

—7—

第三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小组合作学习” 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北满菜小学 2013年9月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此,本人就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

二、研究目标:

1、学生合作要主动

2、学生参与要全面

3、学生合作要充分

4、学生角色要明确

5、教师评价要全面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中年级学生即3-4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法,调查法,观察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深入课堂,对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对组内合作学习的参与面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2)比较研究法:将各班案例作比较。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合作交流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炼出更有科学价值的小组合作模式。(3)行动研究法: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子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式等,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试点,再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三、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理想课堂中小组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已为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难尽人意的低效现象,仍需做更细致的探讨。

1、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2、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1)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2)研究有学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形式;(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议题设计及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效果研究。

(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作用;

五、主要措施:

1、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

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教师要改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进行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等新理念,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

2、教师还要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在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总结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使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本人认为,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a、小组人数的确定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就我国小学课堂座位排列的一般情况来看,安排4-6人一组为宜。小组规模小些,既可以保证人人有机会,又可减少腼腆学生的拘谨感。

b、小组的构成

课上,教师要允许学生临时调换座位,以便学生能够“类聚”而畅所欲言.

c、小组成员的角色

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主持小组学习讨论,d、启发与提示

启发与提示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要素之一。学生愿意说,往往是由于他们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应该做到:⑴设计的话题应与所学课文的内容相关,话题以有趣、新颖为宜。⑵在课文学习中或学习之前,配发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学生有可供模仿或运用的语言材料。⑶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由教师给出提示词语,让学生根据所给词语形成小对话。

e、教师角色 通常情况下,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以免有些学生由于教师在场而拘谨。当学生不会表达某个词语时,教师可及时给予提示;还可在学生讨论即将结束时,迅速浏览记录员的报告提纲,必要时稍作指点。因此,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旁听者或帮助者的角色,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所布置任务,不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f、教师评价

适当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十分有利,教师要认真倾听,还应让全班学生认真听,这对学生是种无形的鼓励。在听时,教师不要因为纠错而打断,频繁纠错,只会使学生灰心丧气,而应在学生表演时记下语言错误,然后挑出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加以解释,其它问题可放到教师总结中去讲,教师应多从正面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在任何情况下,教师对于任何学生的成果,都应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要善于发现各个小组的可取之处,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紧张感可逐渐消除,学生的自信心也可逐步增强

六、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13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二)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有关教育教学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的操作方法。

3、请联合校教研员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三)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6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4、请专家指导。

(四)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七、预期效果:

1、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表达活动,真正地讨论和合作,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2、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

3、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学生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培养对合作学习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5、教师全面进行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让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研究教案与案例分析。

3、研究汇报课、展示课。

2013.9

北满菜小学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

《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学生学习的信息渠道更广。数学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辅助教学设备的引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数学思维明显减弱,数学运算能力下降,甚至连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出现了“危机”。许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计算的正确率严重下降。特别是进入六年级后,分数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更是低的可怜,可以说成了计算失误率的重头戏。

“分数乘法”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应用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它贯穿于六年级数学学习内容的整个过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的内容。于是分析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的原因及探寻提高分数乘法计算正确率的对策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调查及对策研究”的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的分类及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得出提高分数乘法正确率的对策,提高学生分数乘法计算的正确率。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不仅可以使学生灵活的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会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能为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

算,以及解决更多的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分析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失误的成因。

2、探索能够提高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教学方法和训练的策略:

a.进行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复习巩固,为正确快速的约分奠定基础。

b.以口算能力训练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课堂教学中,让口算成为小学生每节数学课课前复习的必修课;课外作业的练习中,使口算渗透在练习题的每一个环节中。

c.进行分数乘法的算理的分析指导,运用课堂板书的示范作用,明确计算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

d.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一是计算前的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计算后,可以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e.加强典型题和易错题计算技能技巧的方法训练,强化解题意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f、树立数形结合的意识,化抽象的数字计算为直观的图形展示,以形导思,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思想。

g.以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数感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4、做好示范作用,加强书写格式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书写工整整等的良好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做试卷、问卷、访谈调查研究学生在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阅读文献,了解高年级学生的心里,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3、实验研究法:寻找两三个典型的学生进行个案的专项的调查实验,总结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收集活动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及具体实施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

请教专家,了解小课题的本质属性;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新的课堂教学“增效减负”改革理论确立研究方向;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1月)。

通过做作业、做试卷、笔算竞赛、口算竞赛等活动,调查分析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的分类及错误的原因。

通过“镇级教研组活动”讨论如何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研究汇报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采用“集错本”及时收集错题,采用“回音壁”和“反馈信息栏”等进一步巩固知识,强化学生对计算本质的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探索能够提高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正确率的训练方法和教育策略的研究。

3、总结阶段。(2011年12月)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1、认真学习,制订研究方案

根据平时的教学,经过反复的琢磨和筛选,终于确定了小课题研究的题目。在选题确定以后,为了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研究内容,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小课题研究的方案。方案制订出来以后,经过专家的指导,反复修改,最终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深入调查,完成报告

课题研究必须在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研究之前需要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即深入教学实际,调查研究。只有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调查问卷、报告分析的形式体现出来,才能够根据分析的数据找到造成分数乘法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因此,研究伊始,根据需要制订一份调查问卷,对本校和兄弟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及部分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通过调查,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的类型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且通过归纳,找到了造成分数乘法计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并形成书面报告,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和理论的依据。

3、按计划阅读,写读后感,提高数学素养。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他能充实你的头脑,增长你的见识,为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真实的教学案例。本课题立项之初,就阅读了不少和小课题相关的文章,查阅了不少相关的资料。了解了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课题立项后我又在课题管理博客中仔细的阅读了以前立项的课题方案及研究的内容以便指导课题方案的书写和课题研究的顺利有效的进行。在研究的过程中,深感经验不足,理论功底浅,于是不断从书籍和网络中汲取营养,给自己充电。此间,读《小学数学专题研究》、《小学教学心理和教学设计》、《小学开放题测试与分析》、《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等书籍,观看了名师的教学录像并仔细的聆听了兄弟班级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专题研究》的阅读中,了解了数学的本质和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小学教学心理和教学设计》中,再次重温了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分析,使我了解了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在《小学开放题测试与分析》中,了解了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个个来自于一线教师的真实的报告分析,使我坚定了做好小课题研究的信心;华应龙的《角的度量》一课使我经历了心灵的洗礼„„我在读书中学习,我在读书中完善小课题的研究。

4、扎实上课,研讨中提高教学的温度和深度。

在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教研活动中提出问题,集思广益找到最好、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期间,我先后组织了两次研讨课和一次观摩课。在研讨课中根据兄弟班级教师提出的建议不断的完善教学设计,找到突破重难点的最有

效的方法;在观摩课中找到自己和名师的差距和不足,在教学中汲取经验,在锻炼中成长。

5、在活动的开展中提高计算正确率。

分数乘法在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后总结出了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的类型和造成计算失误的原因,根据原因找到提高分数乘法计算正确率的方法和对策。并在竞赛、检测和“小小数学活动室,成就人生大舞台”活动开展中证实了对策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小学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的原因,获得了提高分数乘法计算正确率的对策,并在学生的作业、测试、竞赛等活动中证实了策略的有效性。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了计算的乐趣,点燃了学生计算的热情,分数乘法的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学生也越来越喜欢做计算题了。为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在整个过程中,我校撰写了6篇读书笔记,完成一些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总结等。在研究中写了两篇调查报告和两篇阶段性总结,对课题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调查与研究,获得“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1、调查统计得出计算中常见错误的类型。(1)书写格式造成的错误:

a、列分数乘法算式时只占一行,书写拥挤

b、分数乘整数时,把整数和分母写在了一行,误认为整数作分母,把它和分母进行约分。

c、约分时把整数约约分后的数写在了整数的下面,计算时作为分子乘了。(2)计算方法、技能造成的错误

a、计算法则运用的错误,如:整数和分子约分;乘除混合运算时无论乘除法都乘倒数;约分乱约或约不成最简的分数

b、分数乘法的意义不明:如:数形结合的题目不知如何来做,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不知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

(3)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

a、分数乘法时,仍习惯按整数乘法的格式、计算方法计算。b、思想上不重视计算题,做题粗心马虎,抄错题或看错数等。

2、调查分析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失误的成因。(1)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错误 ①知识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错误 a、概念不清、意义不明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掌握数学概念,明确计算的意义是正确进行计算的首要条件。概念是用最精炼的语言对问题的概括,意义是对算式的理解。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概念,明确计算的意义,那么学生所做的任何的计算都是徒劳无功,没头没尾的。然而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计算方法的教学而忽略对计算意义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因不明确计算的意义而囫囵吞枣的乱计算。如:在《分数乘法》的测试中学生在看图列算式和根据算式画图这题做的错误率较高,归根结底是不明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法计算的意义造成的。

b、法则不熟,方法混淆

计算课中计算方法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是计算课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计算的法则,才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出结果。学生一般在当堂课中就能很快的掌握计算的法则,然而由于理解不透彻,导致在综合练习中总是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如:分数乘法计算中分数乘法的法则是::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学生在整数乘分数时,没搞懂这里的整数为什么做分子,而总有部分学生用整数和分子约分导致错误。

c、基础不牢,计算不实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联系,知识之间是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的,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它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决定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时,总有部分学生,因约分错误而导致计算错误,归根结底是因为不会求最大公因数所制,所以基础知识的回忆对新课的学习尤为重要

(2)技能方面原因产生的错误 ①缺乏熟练的口算技能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它既是小学生的一种重要计算能力,又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我曾与其他数学老师交谈时了解,数学老师碰到普遍比较棘手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分数乘法学生只懂算理,可总是算不对。原因是乘法口诀不熟练,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掌握不熟练,口算能力就更无从谈起了。

②缺乏估算的意识

在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的练习中有个比较大小的知识: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另一个因数大,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另一个因数小。乍看上去这个知识没什么重要的,几乎没有人会注意他的重要性,其实他恰恰是分数乘法估算的基础。很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6×4/3=4/18=2/9这样的显而易见的错误,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估算的意识。

③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多年以来在所有人的观念中都认为计算就是算数,是为了求得得数而计算,就得一步一步的算,没有什么好法。正因为受这种思想的禁锢,所以学生缺乏解决计算问题的策略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课变的枯燥无味,成了纯计算课。学生的计算结果无法检验,结果的对错无法确定,不会把数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2)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错误 ① 感知粗糙

由于计算本身枯燥无味,形式简单,这样就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不精细,加上学生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不祥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会使信息失真,造成错误。如: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经常有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把2/3抄成3/2,把5/12抄成了12/5.②思维定势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用

习惯的方法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如:在没有学习分数除法时,学生能游刃有余的计算分数乘法,可是在学习完了分数除法后,由于分数除法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长时间的练习,使学生形成一个思维定势,从而使部分学生无论遇到分数乘还是除都直接乘分数的倒数,导致错误。还有在计算1/2×1/2÷ 1/2×1/2 这个算式时,很多学生会因为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不加思索的等于1。这都是思维定势惹的祸。

③注意失调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稳定与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计算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者把注意同时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如计算3×6/7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把注意力放在约分的数上,而忽视了计算的方法,把整数3和分子6约分,导致错误。

④不良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教师平时训练的力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笔算;有的演算不用草稿纸,而是随意地在桌面上、作业本或试卷背面及边缘上,甚至在手掌背上演算;计算时也不注意审题估算、检验等。

3、探求提高“分数乘法”计算正确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做好基础知识的铺垫工作

课前的复习是对学生以往知识的回忆,通过对旧知的提取,从而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石。

①复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分子和分母的约分是计算中的重难点,而约分就要用到求最大公因数。所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成为复习的重点。在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外作业中有针对性的设置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有关练习。练习要有层次从一般到个别。重点练习倍数关系和互质数关系的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正确快速的约分奠定基础。

②回顾分数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乘法的计算,是由分数组成的,所以分数的意义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分数的意义对学生在讨论探索的基础上得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复习分数的意义势在必行。

(2)加强算理及法则的理解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具体方法有:

①进行“分数乘法”的算理的分析指导,运用课堂板书的示范作用,明确计算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结合图形在学生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尝试错误法”的不断引导下得到计算法则。

②树立数形结合的意识,化抽象的数字计算为直观的图形展示,以形导思,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思想。

③以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数感能力。

(3)设计针对性练习,排除干扰因素。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具体方法:

①以口算能力训练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课堂教学中,让口算成为小学生每节数学课课前复习的必修课;课外作业的练习中,使口算渗透在练习题的每一个环节中。

②重点引导学生搞清整数作为分子要和分母才能约分的理由,并在书写格式的指引下和巩固练习中加深整数作为分子要和分母约分的强化练习。

③加强典型题和易错题计算技能技巧的方法训练,强化解题意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快速有效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具体方法:

①做好教师书写示范,加强书写格式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等的良好习惯。在教师板书时,为了使学生看清书写的格式,可以课前在黑板上画好格子,在书写分数乘法算式时,教师规范的在格子中书写,然后介绍书写的注意事项,我想会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讲书写格式要强的多。

②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一是计算前的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计算后,可以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③用好多媒体教学。运用丰富多彩的动画设计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启发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运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醒学生认真书写,细心计算,为自己添光彩。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年的实践与研究使我和我的学生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收获,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在《分数乘分数》的研讨课上,有的学生讨论出了很多的方法、策略验证分数成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有的学生思维却很狭隘,方法很少,有的不知如何讨论,有的讨论出了验证方法却不敢发言„„ 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太死板。在这个注重方法探讨和倡导个性的时代,如何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成了我的困惑。

课题研究到今天已不仅局限在课题研究的狭小范围内了,我的数学各方面的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当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研究还是浅尝辙止,如:“数形结合的教学法”,“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促其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都没有做具体的研讨„„我将继续学习,努力完善我的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分数乘法计算中常见错误调查及对策研究》

马家堡学校2011、11

以后红尘老了少年心,琴弦断了旧知音,谁给我一句

叮咛,谁看见夕阳人影···········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

小学低段自主识字的探索与研究

美国教育家E〃D加涅认为,学习有外部和内部两大类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输入刺激的结构和形式,包括刺激物的安排和时机的选择;内部条件即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准备或有关心理的顺利展开,包括诸如注意、动机以及激活同个人目前学习活动有关的知识和能力等,在内外条件都起作用的情况下,学习才是有效的。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思想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识字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成为可能。广大的语文教师也对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识字教学方法。因此,针对语文新教材识字的特点,以加涅的“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各家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找到一条既能为不同层次、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所接受,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的识字教学的新路,对二年级下册学生进行“自主识字教学”,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课题提出背景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习阶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汉字,及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这对我们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年级开展了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主动识字教学的研究”为课题的实验研究,目的是促使本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年级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尽快达到自主识字,主动发展。

2、课题研究意义

对于四册的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我们备课组预想通过“低年级自主识字的探索与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本年级儿童的识字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人一生中生活与学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新课程标准中又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特别在低年级段要“多认少写”。“多识”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识字还能够有效丰富儿童的口语,强化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书面的视觉语言是人类高层次的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即“思维流”,人钻研学问,考虑疑难,作出判断,认定对策,设计方案,签订条约,写文章和著书立说等都离不开它。所以识字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快乐识字,以增加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乐于识字。

2、低年级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题的思想,跳出了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或者仅仅“为了阅读和写作”而识字的思维模式,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放汉字育人的功能,探讨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识字量基础上的,并由此而产生阅读冲动,喜欢阅读,在其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本课题研究中把满足其阅读需要的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把由识字而激发起的阅读行为逐步引向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⑴ 文献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⑵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进行。

⑶ 实践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⑷ 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重视识字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近年来,由于某些偏颇,使得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也往往本着“识字教学不是目的,学会读写才是目的”的原则,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了带领学生阅读理解上,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不够扎实,更别说高效识字了。在试验中,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以往教学的弊端,主要做法是:

1、教给方法,记忆字形

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字形,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对汉字的记忆成绩,听写总是落后于读音和释义,字形的遗忘率最高。因此,怎样使学生巧记汉字,早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引发探讨的问题之一。阅读教学中,在课文熟读成诵后,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上和书写上。

(1)教给识记方法

根据汉字的组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综合运用了“数笔画法”和“字理识字教学法”。如“山”字,既可教学生数笔画记忆,又可告诉学生“山”字在造字之初字形为“”,表示群山的形状;再比如“鱼”字,除让学生数笔画记忆,我们还板示了其字形的发展演变过程,讲清字理,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又如“采”字,我们引导学生这样记忆:“采”由“”和“”两部分构成,“”表示人的手,“木”代表一棵大树,“采”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

以上方法主要适应于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象形、会意、指示字。而汉字多为形声字,对于形声字,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大部件组合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中“根据形声字音义结合的特点识字”的方法。如教学“江、河、湖、洋”这一组字,我们除指导学生凭部件组合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字的规律:意思都与水有关,所以都是三点水旁;字的读音和右半部分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我们还顺势告诉学生,对于大多形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意义记忆它的偏旁,根据它的声旁推断它的读音或记忆字形。

对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已失去其原来形体特征的字,我们则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笔画”等方法。如“动”由“云、力”组成,“浇”可把“烧”字换偏旁然后再根据其形旁意义记忆,“尔”是“你”字去掉“”旁,“寻”字下半部分换成“火”即成“灵”字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广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字形,如“猜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儿歌”等。

(2)运用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课内自主识字能力

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我们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在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识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收效颇丰。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课内自主识字兴趣

新大纲十分重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极易受影响,注意的持续性也不强。在掌握生字读音、熟读乃至背过课文后,再指导记忆字形,若只采取单一的形式,往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想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字形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除前所述注重生动形象的识字方法的指导外,课堂上我们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来鼓励学生识记和巩固识字成果。如有时我们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有时我们在黑板上顺手简笔绘一“百花园”,把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记忆字形。在学生记住字形后,还常用“找朋友”等方式,或要求学生找正确读音,或要求学生找正确部件,或要求学生找出正确的组词,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来强化记忆效果。

(二)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的识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人对事物的感知,都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学生识字也是如此。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被遗忘。但为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采用了学生易接受的形式,经常让所学生字同学生见面,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1、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还有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巩固了识字成果。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读写实践中识好字、写好字、用好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加强应用,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认字、写字、用字。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比赛谁在书中认识的字最多,谁读会的词语最多,谁最先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甚至有感情;写话练习中,我们要求尽可能的用汉字,尽量不用音节代替,还让学生赛一赛看谁写的话最多;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争当识字大王”和评选“识字先进小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并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识字教学在低段数量大,任务艰,但我们会慢慢地摸索,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让低年级识字教学变得更为有效,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孩子的语文能力可持续地发展。

下载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课题研究

    什么是小课题研究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和β射线的发现者,看见他的学生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工作,问他: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做一个有思......

    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计划 牡丹江第二十中学 赵明丹 ??? 为落实课改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

    卫生服务研究(课题计划书)

    石河子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题计划书研究题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学生姓名年级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号2012年2 月7 日研究背景 医疗保障制度是保护居民健康、抵御疾病风......

    小课题研究心得

    小学中段读写结合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交斜镇中心小学 祖燕 2015年12月 小学中段读写结合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初次拿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的课题,我就在想怎么将之和我的......

    解读小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课题  课题就是指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 问题有大有小,层次也有高有低,课题也有大小,高低,广义狭义之分。  课题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之分。横向一般指企事业单位......

    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行动导向教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中的优势及问题探索 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组成员:杨建春、王海宁、肖巧芳、姚秀梅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为期一年时间在2015级护理专业两个班......

    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夕阳学区中心校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切实抓好小课题的研究,针对小课题的研究,我们立足“小”字,帮助教师们关注自己具体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追求真实的研究;立足“......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名称:利用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任教学科美术 电子邮箱 Ffj119@126.com 主持人姓名 范方吉 研究时间 2014年 9 月至2015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