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家评弹幕电影观影实时评论肢解电影艺术
专家评弹幕电影:观影实时评论肢解电影艺术
辽宁芭蕾舞团不久前携舞剧 《海盗》及《芭蕾精品晚会》进高校演出时,为了方便与大学生交流互动,曾在舞台两侧运用弹幕,观众可以即时发表对芭蕾的评论,备受好评。上周,《小时代3》、《绣春刀》、《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三部电影先后开设弹幕电影专场,则引发热议。
所谓弹幕,原本是视频网站一种用于互动的字幕技术,方便网友边看边吐槽,网友们可在观看的同时发出评论,这些评论以飞行形式横穿屏幕,评论增多时就会产生如同无数子弹横飞的效果,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弹幕”。这种早已被运用于视频网站的技术,如今被引入电影,令一些导演与观众气愤不已。同时,也有不少年轻观众对此津津乐道。
弹幕电影其实是在电影放映过程中,观众发出即时评论。弹幕电影是在肢解电影艺术,只能昙花一现,还是契合着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将成为未来观影的发展方向?为此,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主任张跣、省艺术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刘新阳。
观影新模式增强互动
张跣认为,弹幕电影是一种新的观影模式,它大大提高了电影欣赏过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它使影片欣赏过程和评论分享过程同步,让人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不过,张跣认为,弹幕技术应用于网络视频节目更合适。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些时候评论比节目本身更精彩,二是观众一旦觉得飞来飞去的评论可能影响自己欣赏节目的时候,他可以选择关掉评论,也就是说,他有充分的选择权。刘新阳认为,弹幕电影是电影在探索新型观映互动方式的一个新事物,它打破了原有的观映关系,并开拓出新形式。弹幕电影可以使观众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寻找到直接的参与感。无论是吐槽,还是赞扬,观众对于电影直接的、个性化的种种感受,都可以在电影放映中同步进行,这是弹幕电影的积极探索。
严重干扰电影的完整性
弹幕电影对于观众来说是新事物,有观众表示,弹幕电影严重干扰了电影的完整性。《小时代3》甚至将字幕叠加在银幕上,演员的脸上全是字。刘新阳表示,不能忽视弹幕电影的出现在电影放映过程中的弊端,比如:观影过程碎片化。在银幕上穿梭飞来的评论,肆意撕扯着电影的艺术外衣。如果说,弹幕的出现,使观众切身感受到了自身在电影放映中的参与感,那么,弹幕势必会影响到“参与者”身边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的感受。刘新阳说:“试想像‘飞蚊症’一样弹出的字幕,在整场电影放映中像挥之不去的‘蚊蝇’一样,肯定会对所有观众造成干扰与影响。说白了,同样是花钱买票,为什么我的个人消费要受到你的干扰和影响? ”
也有人说,有些弹幕电影是把观众的评论投影在银幕两侧,并不影响那些不喜欢“被打扰”的电影观众。然而,我们知道,弹幕必然需要观众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通过编写短信发送到指定号码才能最终投射到银幕或其他区域,而现实放映的电影却没有影碟机的 “暂停”功能,在编写短信过程中,电影观众会因注意力分散而错过影片部分情节的观看,这对通过观看完整的影片了解情节、人物、画面而获知影片需要表达的内容,无疑也是一种干扰,换句话说,这是自己在“干扰”自己看电影。
前景不被看好
那些热衷参与弹幕电影的观众,走进影院的第一目的是什么?究竟是看电影,还是要把自己评论的成果展示给他人或自己看?
刘新阳说:“如果是看电影,我认为有无弹幕,电影终究还是电影,那么弹幕的存在就显得可有可无,没有实际意义。若是为参与其中或展示自我,我认为,像今天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完全可以行使类似的职能并达到如上的效果,这样一来,弹幕也就成为电影放映中一种观众与观众之间的游戏,而弹幕的实质就与电影本身无关了。弹幕电影虽然现在火热,但却因为其自身独立存在属性的缺失而注定会成为新型电影观映模式探索中的流星。”
张跣认为:“从近期来看,由于弹幕电影迎合了年轻观众的娱乐需求,会成为一种流行时尚。从长期来看,我个人并不看好。除非在同一银幕之前观众可以自由选择打开或关闭评论,否则,实时的、动态的、千奇百怪的评论、感叹或发泄,必然严重干扰影片欣赏。我认为,影院里特设单独的弹幕厅,也许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前几日,在大光明电影院1号厅,上演了一场动画电影《秦时明月》的千人“弹幕”场。
什么是“弹幕”电影?简单说来,就是当观众集中于中央屏幕观看影片时,两遍墙壁上的投影同步翻滚观众们的实时点评。
据说,这次试映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而在该影片的总导演沈乐平看来,这次尝试之所以能获得好评,主要是因为它模仿了当下年轻人上网看视频时流行的“弹幕”观看模式。
“弹幕”何以能火?因为这种模式,能让同一场的观众同时同地、实时交流。有话想说?键盘敲起来,拇指动起来,短消息发起来。几乎同时,你的意见就能被其他观众读到。这种即时交互感,广受当下年轻人喜爱。
严格意义上的“弹幕”,并非将观众的评论投射到电影院厅的两侧墙壁上,而是直接投射到银幕上。于是,一旦评论多起来、速度又够快,屏幕上的评语就不能用“飘过几缕纤细的字体”来形容了,而是会密密麻麻得让你连画面本身都看不清楚,有一种用吐槽把主画面淹没的快感。没错,那基本上就是一场“吐槽的狂欢”。会不会干扰到其他观众?估计年轻人会告诉你,来看“弹幕场”的基本上就是冲着即时交互来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就看过了影片或已对剧情了然于胸。换言之,本就没想着这是一次正襟危坐的欣赏,图的就是热闹和爽。有位观众在提出一系列中肯改进建议后表示,“不管怎么说,这是我那么多次进电影院看电影,观影体验最好的一次。”
对“弹幕”这一新兴观影模式,是该点赞还是摇头?如果你拿它与以往早已成为习惯的、约定俗成的、安静细品的观影模式相较,你铁定会摇头,甚至可能觉得“弹幕”有些不可理喻;如果你是热爱各种新奇体验的观众,碰巧又喜欢“弹幕”,你大概会为这种尝试叫好;如果你是创作团队的同行或乐于关注文化产品的未来趋势,恐怕已经开始琢磨,哪种内容、风格的影片才适合制作成“弹幕”版呢?如果你只是对这个变化着的世界充满好奇,却又不甘落后,乐于拥抱不确定的未来,估计你会和我一样,选择先把“弹幕电影”看作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破坏式创新”。
所谓“破坏式创新”,就是一种颠覆性创新。“破坏式创新”要想成功,并不容易,因为光“破”不行,还需要“立”,比“颠覆”更要紧的是有“品质”的创新。若只是固守住一时一地的风光而不常思进取,“传奇”变成“传说”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篇:电影《吴仁宝》观影心得
电影《吴仁宝》观影心得
在全市上下正全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近期我们在镇党委的组织下观看了影片《吴仁宝》。该电影以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生平事迹为原型,集中展现了吴仁宝带领华西人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历程。故事从上世纪60年代的华西村揭开序幕,以十年为一个节点,讲述了吴仁宝一生中的若干重要事件,从开始的下狠心购买大磨盘,到平整田地,再到开办小五金工厂,以及后来的农副产业两手抓、华西村上市等,时代的节点为华西人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凭着自己的劳动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党员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最终走出了这条华西道路。吴仁宝书记,在5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共同富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身体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独具特色的“华西之路”。如今,华西的村民人均纯收入超8000美金,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过上了幸福生活。华西村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共同致富不动摇,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发展成农工商并举,年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的“天下第一村”,走出了一条经济
1繁荣、百姓富裕、社会和谐、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标杆。
吴仁宝同志有今天的成就,与其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基层的领导干部,吴仁宝身上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向理论学方法。吴仁宝觉悟高,思想修养好,他上通国家法律法规,下通黎民百姓的世故人情。他说:“上头吃不好,没有准头;下头吃不好,没有势头!”。吴仁宝的为官之道浅显而又深刻。理论学习能增加一个人的底气,如深入掌握了理论,就掌握了考虑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基层领导干部有学习理论的便利条件和氛围,更应认真、系统地学习一些经济社会理论,把理论的积累作为增强影响力的主要手段,把学习作为生活的自觉和习惯。二是向基层学社会。吴仁宝的觉悟高,脑子快是从生活历练中而来的,绝非天才、天意之说,也只有从生活中脚踏实地的做事,才能达到事业的顶峰。基层是中国社会的根,如果把基层这个根吃透、摸清了,就会对中国社会的枝叶有一定感知。基层有各种社会组织单元,如学校、家庭、企业、协会等等;有各种素质的人,如农民、干部、教师等等;有各种社会中的事,如个体性事务、群体性事务、行政性事务、民间性事务等等。如果说基层领导干部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确实能够帮助搞懂什么是实事求是,也会听到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
电影的最后吴仁宝说他的成功有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埋头苦干。作为党员,我们必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必须以老百姓为本,吴仁宝说,人民的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全人类的幸福就是共产主义。必须与时俱进,永不止步,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成绩成果,永远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实事求是,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清醒的规划,对上级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对下级宣传有自己的办法,这样才能够集合最大的力量办实事、办好事。
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党员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立党为公,切实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电影《吴仁宝》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启迪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指导人们悟出应该怎样去追求、奋斗,并思考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怎样去结合。
第三篇:电影的观影心理分析
电影的观影心理分析
作为审美客体的电影和作为审美主体的观影者之间,二者是相互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观影者对于电影的喜爱和观看程度决定了电影的发展态势。有些人热衷于爱情题材的电影,感受爱情带来的或悲或喜的身心体验;有些人对战争题材的影片情有独钟,喜爱那种英雄般的激烈的感觉;有些人沉迷于灾难题材的电影,时刻在内心安插一个拯救世界的心理。根据电影题材的不同,人们选择的心理倾向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但无论是哪一种题材的电影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观影者的心理倾向和选择动机。
一 电影心理学
电影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利用心理学原理研究电影影像特性、电影创作原理和受众观影经验的理论。早在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提出“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中”的立论,强调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做了电影心理学研究的初次尝试。在其后的近一个世纪里,专家们不断探索电影中的心理学应用,发展出了包括感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三大学派,为电影人在影片创作、观众心理分析方面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约翰巴克斯特认为:“人们在影院售票处摆脱心中的压抑就像甩掉了一件雨衣一样。有意营造的气氛,微弱的光线,影院里全是一个样子的氛围,剥去了心境中枢的层层包藏,使人感受银幕上闪光造成的生理镇静效果。”而受众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就好比是“跟着揭开一切屋顶、暴露出一切秘密的魔鬼阿斯莫提在空中飞行。”也就是说,电影可以提供给受众富有多种变化以及色彩绚丽的生活享受。研究电影心理学,最主要目的在于两点。首先,通过对于观众心理的研究,指导导演在影片创作中应用恰当的影像元素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影片主题,使观众保持与影片叙事者相一致的影像理解。其次,通过研究观众心理,了解观众观看某一类型影片的观影动机,从而更好地反馈给电影创作和营销发行人员,使得电影人有的放矢地进行影片生产和宣发,保证影片上座率和票房收益。
二 战争题材电影观众心理学分析
1.战争题材电影常规观影动机分析
电影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表面来看,是一个丰富的动作表象,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笔者认为,电影观众决定观看电影通常受到两个阶段的心理动机所影响,即常规观影动机和特定类型片心理动机。
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所能参与的娱乐活动也丰富了起来。1979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才达到293亿,而2010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只有2.8亿,还不到之前的百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导致电影的替代性产品增多,分流了电影观众。因此在消费者做出行为决策之前,“消费者暗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就更加复杂。不过归根究底,其选择的根本依据就是在于观影的常规动机。之所以称之为常规观影动机是因为无论电影观众决定最终决定观看何种类型电影,这些心理动机都或多或少地直接影响着观众,从决定选择观影的第一时间开始便作用于观众,直至观影行为发生作为结束,它们主要是:娱乐动机、宣泄动机、受教动机、品牌崇拜动机、从众动机、追忆认同。
娱乐动机
娱乐常常是电影观众选择观看电影的最主要动机,观众选择通过看电影,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此种动机下,观众把电影单纯认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
宣泄动机
电影还可以帮助观众进行情感的宣泄。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学术语,看电影与做梦一样,是本我冲破“自我”和“超我”牢笼的房价。电影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将“自我”转化成电影角色,因而以角色命运悲而悲,以角色命运喜而喜。这种内化的过程在潜移默化地激发着观众的观影欲望,因为在一切影像世界里的情感表达和宣泄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且不计后果的。
受教动机
电影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集合了视听语言的艺术形式,因此,相较于传统书本知识,通过声画结合的影像表达所传达的知识更容易使得观众在无意识中获得信息。尽管电影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达,但一部堪称优秀的作品或多或少地会在影片题材、立意宗旨、时代背景、文学剧本等方面传播娱乐之外更深层次的观念。从战争片的角度来看,凡是经典战争题材电影中无不包含了对人类战争的反思以及反战精神的呼吁,这种上升到人性层面上的意识获取比书本知识更具价值。
品牌崇拜
斯皮尔伯格拍摄《拯救大兵瑞恩》,于是他的粉丝争先恐后地去影院观看,该片大卖;冯小刚拍摄《集结号》一改往日贺岁喜剧路线,国内观众仍然一如既往地前去捧场。若说这些影迷也都是战争电影迷,我看绝非尽然。这只能说明,足够强势的品牌效应从根本上会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繁荣,在以后的日子里,导演品牌、明星品牌、电影公司品牌将在常规观影心理动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电影观众选择电影的重要考量依据。
从众动机
口碑营销是电影上映后效果最为显著的营销方式,因为熟人之间的口口相传相比于其他营销方式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一部口碑很好的电影往往生命周期也会相对较长。分析口碑营销背后的观众心理,消费从众心理就是其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许多观众选择战争片,并非本身就是战争迷,而是因为影片上乘的质量而已。
追忆认同
追忆认同因素也是观众选择影片的重要原因,这与每位观众的生活阅历有关。战争题材电影在追忆认同因素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诸如凭借“南京大屠杀”这一著名战争背景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正是利用了热点事件引发观众的追忆心理,从而在全国斩获一亿五千万票房,使得导演陆川成为首个晋身“亿元俱乐部”的第六代导演。
2.战争题材电影主要观影心理依据分析
视听愉悦 —— 身心的满足
电影观众作为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在无意识深处存在一定强度的感情欲望,这种感情欲望作为一种动态结构,总是要求得到满足和释放。而人的欲望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情绪就能得以释放,身体就会进入和谐状态,从而人的感官也会随之进入全面愉悦阶段。这就是人的精神心理的“愉悦原则”。现实生活的社会形态或多或少地对观众欲望加以限制,这种限制服从了历史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应合了发展的必然,任何人都无法挣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现实原则”。不过,电影的出现让两种矛盾得到中和。电影可以让观众在影片中尽情地释放被压抑被约束的感性,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
这种身心的满足最为直接的呈现方式就是电影的视听效果。“窥视欲”是观众获得心理满足的根本原因。观看欲使被看的对象在好奇的目光之下,把被看所产生的快感转移到窥视者的身上,窥视者不但满足了自我的窥视欲望,同时也感受到了被看者享有的快感,形成一种叠加,并造成一种着魔似的窥淫者。而电影内的黑暗与银幕上耀眼的影响两种极端的对比,更有助于促进受众忽视周边他人的存在,窥视活动个体化这一幻觉的形成。因此,“视觉快感”心理学认为电影的魅力在于一种视觉的愉悦或观看的愉悦,因而“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正如相反的形态,被看也是一种快感。”
紧张刺激 —— 精神的满足
电影提供给观众的精神满足源于影片内容的紧张和刺激。人的满足心理不仅仅是由心理非平衡状态趋于平衡后才能获得。通过打破稳定、打破平衡的方式依然能够使观众获得心理满足,因为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人的生命在于运动。
影院观影时,如果整部影片都处于较为平淡的状态,那么观众往往会因为平淡感觉死气沉沉,百无聊奈。尤其对于战争片而言,与观众的期待视界所背离。选择观看战争电影的观众,通常不满足于平凡、单调、日复一日的常规生活,希望借影像而经历惊险、紧张、悬疑等种种情绪,希望人为地造成心理上暂时的惶恐和失衡,失衡的心理又会再生出深层的欲望和需要。随着影像的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解决,这种深层心理又被逐渐满足,建立于表层心理的困惑也随之得到调整,暂时的心理失衡重新获得平衡。正如精神分析学派所言,“电影实质上是一种迎合了观影主体的内在欲望和需求的想象性构建。”
英雄情结 —— 自恋欲的满足
“自恋欲”语出希腊神话。相传,一位名叫纳齐苏斯的英俊少年,当他第一次看到水面上映出自己的容貌后,就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映像”。当他想贴近水面欣赏自己的映像时,不慎跌入水中,溺水身亡。现代心理学把那些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称之为自恋欲者。
受众在电影观赏过程中,就像人在梦中一样,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所谓的“我”在电影中,既是指受众自身,又指被受众认同的对象,即银幕上的主人公或者某个形象,也即自恋着的“我”。电影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经过“二次同化”,便对影片产生某种精神依恋。这种精神上的依恋同时也是一种自我确认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受众时长会借助于电影语言这一渠道假想自己成为电影中主人公替代者,这个心理位移过程就是电影受众与银幕形象的认同。在摄影机镜头的引领之下,观众进入到了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主人公视角,通过移情,不断地将自己投射到主人公身上,在一种梦幻的状态中获得心理情感的宣泄。
对于弘扬英雄主义的战争电影而言,观众更会在观看之中便下意识地将自我与“英雄任务”对位,在影像的世界里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完成现实中未完成之夙愿。这也正是符号学派美学家苏珊朗格将电影称之为“梦工厂”的原因所在。
审美升华 —— 人性的满足
电影欣赏中还存在着纯粹的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愉悦是观众潜意识里较高层次的追求,是一种无功利性的、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它不是对审美对象的占有,而是一种摆脱了占有欲的心灵状态。因为电影画面提供的仅仅是光影,而不是真的物质实体,电影美的真谛在于生动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不是具体的人与事。当这种形式与我们生命的形式、生命的节奏、生命构造相对应时,我们灵魂深处就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情绪,情绪中蕴含着人生意味、高尚情操,我们在情绪中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体会世界,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高远境界。
这种较高精神层面的满足要求电影创作过程中对影片内涵深度的把握。对于战争片而言,导演不能仅仅将影片的主题定位在“生死”、“输赢”、“胜负”之上,而应该更多地通过电影折射出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呼吁,只有这种普世价值观、人文关怀强的主旨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高层次审美追求,获得人性的满足。
第四篇:生化危机电影全系列下载观影地址
《生化危机》高清电影全系列 简介 在线观看 免费下载 小编我近日整理了下全网最优秀的生化危机全系列视频,供给各位关爱生化危机_生化危机5_生化危机6_生化危机百度影音 的网友们!
更多精彩,更多在线跟踪,请持续关注生化危机_生化危机5_生化危机6_生化危机百度影音 不一样的体验,非凡的观影享受,尽在生化危机_生化危机5_生化危机6_生化危机百度影音
观影须知:猛击对应图片的标题,就可以在线播放了!
主演:米拉·乔沃维奇米歇尔·罗德里格兹科林·萨蒙导演:保罗·安德森
地区:法国德国英国类别:恐怖动作惊悚
简介:为军方研究生化武器的安布雷拉公司在浣熊市地下设有巨大的研究中心——蜂巢,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生化武器泄露,负责蜂巢安保的电脑系统“红色女王”启动应急措施,却导致数百名工作人员罹难……四小时后,蜂巢安保人员爱丽丝(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 饰)在蜂巢出口醒来,并且因为催眠气体而失忆。一支受命关闭红色女王的特种小队来到此处,与爱丽丝、自称警察的安德森,以及蜂巢工作人员帕克斯组队深入地下。一行人因任务目标与红色女王冲突而先后遭遇保卫系统和丧尸的连番袭击,而爱丽丝渐渐恢复的记忆揭示了她与同行者非同一般的联系。这
场生化丧尸危机该如何解除?又或者根本是一曲绝望的前奏?
生化危机2:启示录
主演:米拉·乔沃维奇西耶娜·盖尔利奥德·菲尔导演:亚历山大·维特
地区:德国法国英国类别:恐怖动作惊悚
简介:T病毒在蜂巢中肆虐并很快打破了地面上浣熊市的平静,丧尸开始在人群中出现,安布雷拉公司将整个城市封锁,计划使用核武器摧毁城市以掩盖病毒外泄的事实。被安布雷拉注射T病毒使身体能力远超常人的爱丽丝(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 饰)由昏睡中醒来,她在混乱的浣熊市与防卫队员瓦伦汀(Sienna Guillory 饰)、记者泰莉等人组成队伍,试图找到脱身之法。另一方面,安布雷拉公司的科学家艾肯佛博士为搭救被公司抛弃在城中的女儿安琪拉,以提供逃生方式为代价请求爱丽丝和防卫人员卡洛斯(Oded Fehr 饰)两组人马帮助。而安布雷拉公司派出了由环保分子麦特
所改造成的“复仇邪神”阻止这一切……
主演:米拉·乔沃维奇奥德·菲尔伊恩·格雷导演:拉塞尔·穆卡希
地区: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类别:恐怖动作惊悚
简介:爱丽丝(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 饰)被保护伞公司实验室复制,成了伊萨克博士(伊恩·格雷 Iain Glen饰)的研究标本。因为她体内的DNA可以对抗T-病毒,所以博士以此来提升僵尸的杀伤力。爱丽丝接到了人类的求救信号,但却中了奸计,几经拼杀,方才自救。她如释重负,然而在睡梦中,她却强烈地感受体内强大力量的召唤,显然保护伞公司实验室对她做了手脚。而且,伊萨克博士还给僵尸注入了人类血液,激活其人类的心智。僵尸变得更强大,根本无法被控制,他们残忍地杀害了实验室助手,被训练对付爱丽丝。3年后,地球成了不毛之地。内华达州的幸存者结成了同盟,爱丽丝也在其中,但是她不敢表露身份,因为实验室给了她超能力,同时也让她被迫做了间谍。
爱丽丝被孤立,只有卡洛斯懂得她的苦衷,二人也因此陷入了暧昧之中……
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
主演:米拉·乔沃维奇艾丽·拉特文特沃斯·米勒导演:保罗·安德森
地区:美国类别:恐怖动作惊悚
简介:爱丽丝(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 饰)重回在东京,向安布雷拉公司复仇。后者潜藏在地球的底部,威斯克(肖恩·罗伯茨 Shawn Roberts 饰)执行着自以为是的安全技术标准。爱丽丝闯入了禁区,直捣黄龙。而威斯克竟然不惜毁灭城市做困兽斗。最终,当他驾驶着直升机逃离时,却被爱丽丝胁迫,情急之下,他向爱丽丝身上注入了具有对T细胞的免疫病毒,令她丧失了超能力,只能驾机飞翔荒无人烟的阿拉斯加。地球上已经177天没有生命迹象。然而,爱丽丝却意外发现了克莱尔(艾丽·拉特 Ali Larter 饰)。她们循着阿卡迪亚信号,回到了地狱之城,满眼的僵尸令人触目惊心。迎接她们的是同样听到信号的幸存者。在神秘犯人克里斯(文特沃斯·米勒 Wentworth Miller...生化危机5:惩罚
主演:米拉·乔沃维奇米歇尔·罗德里格兹西耶娜·盖尔利导演:保罗·安德森
地区:德国美国类别:恐怖动作惊悚
简介:保护伞公司研发的T病毒持续侵袭地球,仅存的人类被逼到面临人吃人的绝境。人类唯一的希望全在生化人爱丽丝身上,当她从保护伞公司的秘密实验室里苏醒后,跑遍东京、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四地,试图追出散播病毒的凶手。没想到,一连串的意外让爱丽丝面临真假难辨的困境,在昔日伙伴和新盟友艾达的加入下,艾莉丝该如何在天谴大限来临前找出生路,带领人类度过末日危机?
《生化危机6》
热议中,欢迎至【有奖大猜想】中一起共享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五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影心得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月27日,支行党委组织辖内广大党员、干部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被他的那种崇高品质及光辉人格所震撼,被他那种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所感染。
这部电影讲述了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伯延公社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四个昼夜。也正是因为这次调研,党中央作出了解散公共大食堂的决定。没有什么华丽的画面,影片用纪实的手法讲述了四个昼夜里周总理和普通老百姓之间发生的一连串的感人故事。
影片深刻诠释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很好的诠释了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为当代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学习。
影片生动展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党长期以来坚持的宗旨,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宗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广大干部与普通老百姓之间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甘愿做人民公仆的无私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在党员干部眼里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体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贯穿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具有异常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而看到食堂里确有红烧肉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因为凭着那份真情,才最终让群众吐露了心声。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真诚打开了百姓心底的犹豫,建立了与群众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真诚的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实际苦难。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观后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